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配套课件:2.8 张居正改革(岳麓版选修一)

合集下载

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1 第2单元 第8课 张居正改革课件PPT

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1 第2单元 第8课 张居正改革课件PPT
栏目导航
(2)史料二反映出当时富商大贾的经济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时富 商大贾的经济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变化:由兼并土地到投资商业。原因:一条鞭法按亩征税。
栏目导航
对张居正改革的评价 (1)进步性 ①政治上:整顿了吏治,强化了中央集权,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 行”“言之必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缓解 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②经济上:国家的经济状况有了改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以银代役 和农民负担的减轻,使农民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赋役征银的实施,促 进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2)请思考生齿、守备、田野、商贾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示】 简而言之,生齿即人口和牲畜,守备即边防守卫,田野即 耕地,商贾即商业贸易。它们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明政府边防守备的加 固和汉蒙关系的改善,为边疆人民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促使人口和牲畜繁 衍生息,农耕区域扩大及双方贸易畅通和活跃,由此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 发展状况。
栏目导航
[深度点拨] 认识张居正改革的影响 张居正改革的确能减轻当时的社会积弊,缓和社会矛盾,维持封建统 治的短期稳定。但是,张居正是在整个封建政治经济体制框架下的一种微 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端。
栏目导航
合作探究 攻重难
栏目导航
探究点一 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 史料表明张居正改革使
栏目导航
三、身后毁誉 1.失败 1582 年,张居正去世,保守派群起反扑,明神宗下诏削夺了张居正 官秩,抄没其家,变法的法令相继被废除,十年改革毁于一旦。
栏目导航
2.失败原因 (1)明神宗贪欲膨胀,对张居正的劝教约束早怀不满。 (2)变法触动了怙恶违法的豪强权贵以及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吏的权 益,招致强烈反对。 (3)张居正策略失当,结怨太多。 3.恢复名誉 明末天启、崇祯朝统治濒临瓦解之际,朝廷为张居正平反昭雪,重新 恢复名誉。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8【教学课件】《张居正改革》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8【教学课件】《张居正改革》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张居正改革
岳麓,步入中晚年的明王朝也开始百病 丛生、步履蹒跚起来。危难之际,治国能臣张居正登上 了晚明波诡云密的政治舞台,殚精竭虑,力挽狂澜,一 度使大明王出现中兴之象。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 支”,张居正的鞠躬尽瘁究竟没能改变历史的步伐。扼 腕叹息之余,我们不禁对这位帝师和内阁首辅油然而生 敬意与好奇——张居正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最后为什么 没能妙手回春呢?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感悟:改革家张居正有哪些闪光点值得 今天我们去学习?
立志高远, 坚韧不拔, 忧国忧民, 勤勉务实, 无私无畏, 善于用人。
谢谢观看!
但他大兴冤狱,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 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废除丞相制, 抑制贤能,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 导致明末宦官专权,民乱纷起。
明太祖 (1368-1398年在位)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二)、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政治:整顿吏治,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 “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颁行考 成法;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 罚制度 卓有成效,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军事:实施边防新政 “内修防备” 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
(3)土地兼并、催征搜刮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4)边患猖獗、外来侵略乘虚而入 少数民族劫掠:北方蒙古贵族的劫掠
外来侵略:倭寇侵略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澳门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勤奋治国三十一年,
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巩固边防,重视农业,
对社会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8课《张居正改革》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8课《张居正改革》ppt课件

阐述他的治
国主张和改
革思想,但
未被采纳。
1572年明神
张居正
宗继位,张
居正任内阁首辅,发起了变 法革新运动。
明神宗朱翊钧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
• 政治:整顿吏治
措施: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 “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颁行考成法 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的制度
卓有成效,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俞大猷相配合,
戚继光
于1565年,基本
肃清东南沿海的
倭寇。
戚继光训练水师处
边防新政的效果
抗倭名将俞大猷 戚继光、俞大猷 平倭寇。
火炮与多管火炮
名称 秦长城
修建目的 抵御匈奴
东端 辽东
明长城 防止蒙古骑兵南 鸭绿


西端 临洮
嘉峪 关
长度
五千多公 里
六千多公 里
边防新政的效果
鞑靼俺答汗与三娘子
明朝每年节省军费 不下百万。边防新 政取得巨大成功。
J .清朝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即地丁银制度——按单 一的田亩数目收赋税,彻底取消人头税。
第四,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沿革规律 (或特点,表现在六个方面): A.我国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 人头税在赋税中的比例越来越少,可以两税法为标志; B.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C.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可以两税法为标志; D.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 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 E.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F.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二)、但是,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 端,因为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吏治 的腐败又与封建君主专制密切相关,所以张居正改革 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8课《张居正改革》课件(46张)(共46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8课《张居正改革》课件(46张)(共46张PPT)

②“外示羁縻”是指努力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
友好往来
A.①不正确,②正确
B.①②都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②都不正确
3 张居正的边防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要表现在
①北方守备日固 ②汉蒙双方互市活跃
A ③归化新城的建立 ④蒙古部首领渐习华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4、以下对一条鞭法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各项赋税统一折合成白银征收 B.以土地和财产为标准征收赋税 C.合并各项赋税徭役分摊于田亩 D.把人丁税折成银两摊入田亩
(成2法);意三义:级内机阁成构为逐推层行变定法期的中审枢核,各大大级提官高了吏办政事绩效率、,实行赏
罚制度。 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2、军事: 实施边防新政
(1)“内修防备”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 大力增修、加固长城
(2)“外示羁縻”: 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来往
(3)、影响:巨大成效
就这样,黄宗羲揭示了一个历史现象,即: 历史上每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 杂派高潮。清华大学秦晖教授把这种现象称为 “黄宗羲定律”。
通式:bn=a+nx。式中bn为经过n次改制之 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派,n为改 制次数。显然,这是个累进的算术级数。
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在某些地方总结试点 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③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
④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张居正死后官秩被削,名誉被毁,祸及家人同僚,十
年改革毁于一旦。主要原因是( )
A 明神宗的反对

岳麓版历史选修 全册配套:8《居正改革》ppt课 省一等奖课件

岳麓版历史选修 全册配套:8《居正改革》ppt课  省一等奖课件

张居正:针对当时内外交困的危局,我主要从政治、 边防、经济三大方面入手变革: 在政治方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边防残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土地兼并(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课 张居正改革
面对明朝中后期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阁首辅张居正 变法革新,力挽狂澜,奇迹般地在北疆化干戈为玉帛,这 一举扭转了“神运鬼输,亦难为谋”的财政危机。
(1)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张居正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1.了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2.归纳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3.正确认识张居正改革的作用。
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改革 (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 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两税法”为标志。 (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
志。
(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 为标志。 (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 役,以“庸”为标志。
3.成功之道 张居正改革,是在统治机构近乎解体,财政濒于破产的 局面下,自上而下发动的一场挽救王朝统治危机的运动。 (1)以法治为理政的中心,示大信于天下,使改革得到 有力的组织保证。
(2)以理财为监察的中心,整顿官府,使新政得到财政 收益。第一,从加强监察着手,提高行政运转的效率。第二, 以理财作为考核的准则,这是考成法的最终目的。第三,不 拘一格用人才,培植改革的中坚力量。
对张居正改革内容和失败原因的理解 穿越时空,你主持《面对面》节目,采访张居
正。
主持人:张首辅您好!您辉煌的成就在于您的改革。
当步入中晚年的明王朝百病丛生、步履蹒跚的危难之际,作

【优选整合】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2单元第8课 张居正改革(课件1) (共16张PPT)

【优选整合】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2单元第8课 张居正改革(课件1) (共16张PPT)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明朝第十三代皇帝,史 称万历皇帝。神宗即位时,年仅 10岁,主要由张居正辅政。张居 正推行“一条鞭法”,使明王朝 有所振兴。 1582年朱翊钧亲政后,废止 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他不常视朝, 却大兴土木,营建宫苑,各地不 断起义。明朝从此走向衰落。 1620年八月病死,在位48年,终 年58岁,葬于定陵。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 “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 无所不披靡”.--傅维麟《明书》 • 1.该材料反映什么现象? • 2.这一现象的出现对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边防新政:
(1)内修守备 ①措施
起用边将,操练兵马 增修、加固长城
②结果: 提高了军队战守能力 (2)外示羁縻 努力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 影响: ①使边塞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商贸活跃 ②蒙汉之间在思想、文化和习俗相互熏染融合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经济措施 思考: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什么?
(1)土地兼并严重 (2)清丈田地卓有成效; (3)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张居正理财的宗旨
宗旨:“开源节流、双管齐下” 方针:“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具体表现为整 治贪污与欠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赋税改革
(1)清丈田地:
1578年开始,清查大量隐匿、遗漏的田地,使 政府控制的纳税田地面积大幅增加;
三、张居正改革的结果与败因
1.结果 (1)一度使明王朝恢复了生机 (2)最终失败,改革成果毁于一旦 2.败因 (1)直接原因:改革触动了豪强权贵、腐败 官吏的权益,招致他们强烈反对。 (2)明神宗态度的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长 大成人的皇帝对张居正劝教、约束早怀不满,下 诏废弃新法。
讨论: 张居正改革的最后结局,令人扼腕叹息。假如张 居正能长寿一些;假如万历皇帝始终如一地支持他的 改革,结局会怎样呢? 张居正改革的确能减轻当时的社会积弊,缓和社 会矛盾,维持封建统治的短期稳定。但是,张居正是 在整个封建政治经济体制框架下的一种微调,不可能 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端。这也正是张居正改革 的悲剧性之所在。

选修2.8张居正改革课件

选修2.8张居正改革课件

二、张居正改革内容
1.政治: 整顿吏治 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
“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 守” ,yifalizheng ; 颁行考成法;三级机构逐层定期 卓有成效,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制度
2.军事: 实施边防新政
起用边将,积极操练兵马 “内修防备” 大力增修、加固长城 改善汉蒙关系, “外示羁縻”: 加强互市友好来往 明显成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张居正的不在人间,使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 失去重心,步伐不稳,最终失足而坠入深渊。 它正在慢慢地陷于一个“宪法危机”之中。在 开始的时候这种危机还令人难于理解,随着岁 月的流逝,政事的每下愈况,才真相大白,但 是恢复正常步伐的机会却已经一去而不复返了 。
感悟:改革家张居正有哪些闪光点值得 今天我们去学习?
蒙古两部
瓦 剌 鞑 靼
京师(北京)
鞑靼劫掠
南京(应天)
明朝中期以来 的边防危机
民族英雄戚继光
张居正举荐过的 知名边将戚继光
即将入炉的饼坯
出炉的继光饼
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抗 倭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连日阴雨,军中不能 开伙,戚继光便下令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 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不 但普遍食用,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后 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继光饼”。这种叫法 如今在福建的福安等地依然保持着。
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 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 做“一条鞭法”。 影响:A.国家税收增加 B.农民的负担减轻,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有所 放松 C.稳定农业的发展,刺激了商品经济和资本 主义关系萌芽的发展

《张居正改革》课件1(14张PPT)(岳麓版选修1)

《张居正改革》课件1(14张PPT)(岳麓版选修1)

明神宗 (1563-1620)
明神宗朱翊钧, 明朝第十三代皇帝, 年号万历。神宗即位 时,年仅10岁,由张 居正辅政。张居正推 行“一条鞭法”,使 明王朝有所振兴。 1582年朱翊钧亲政 , 废止张居正的改革措 施。
gkxx精品课件
A政治腐败
B财政亏
空 C阶级矛盾激化
土地兼并 官府搜刮
D边防松弛
北方蒙古贵族南下劫掠 东南倭寇猖獗葡占澳门
gkxx精品课件
“孤数年以来, 所结怨于天下者不 少矣!险夫恶党显 排阴嗾,何尝一日 忘于孤哉! 念已忘 家殉国遑恤其他! 虽机阱满前,众镞 攒体,孤不畏也!
最能体现其改革决 心的信息是什么?
2、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课本知识说出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gkxx精品课件
1、实施边防新政
2、成因
①内修守备 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抗御能力 ②外示羁縻 努力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
3、影响
①使边塞得到开发
②蒙汉之间相互熏染融合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gkxx精品课件
先试行,再向全国推广。既策略,又坚 决,审慎、灵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gkxx精品课件
(主观因素)
2、归纳一条鞭法内容及影响
A按田亩多少征收,使政府从掌握大量田亩 的地主手中增加税收,又使无地、少地贫 民减轻负担。 B简化手续由宫府直接征办 , 限制豪强地 主 盘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计亩征银交钱代役 , 利于稳定农业生产, 大量农产品纳入市场,刺激了商品生产和 货币流通, 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gkxx精品课件
三、张居正改革的结果与败因
1、结果(注意两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拓展2 (张居正等张弛驾驭,整饬边防)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 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仁义利薄,民到于今受其赐。 ——魏源《圣武经》
张居正采取了怎样的边防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张居正倡行“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边防新政。 使边疆地区保持了长时期的安宁,并且有利于促进汉蒙 关系的友好往来。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角度2】 张居正改革有何进步性?又有哪些局限性?
提示 (1)积极性:①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 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②国家的经 济状况有所改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在国防上增强了 防御能力。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
利益。
(2)局限性:①张居正倡导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减轻人民 的负担,而是为了巩固明朝的封建统治。②变法不可能 触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的改良, 挽救不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总趋势。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4.你认为有利于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什么?张居正发
挥了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 在一条鞭法之前已清丈田地,卓有成效。白银
已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
张居正先试行,后向全国推广。既策略,又坚决,考成法 的推行加强了中央的办事效率和对地方的控制,因此改革 得以实现。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通的货币。这是一条鞭法推行的重要背景,影响着征税方
式的变化。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3)一条鞭法的内容及特点 内容:把田赋、力役、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 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
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因此叫一条鞭法。
特点:①征税手续环节项目趋于简单。②用白银代替实物 来征税。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明宪宗处于明朝什么时期?综合材料一、二反
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三所述现象是什么措施的结果?这一措施有何影响? 答案 (1)明朝中期。反映了明朝政治的腐朽和社会隐藏着由
盛转衰的危机。
(2)一条鞭法实施的结果。影响:减轻了广大贫民和工商业者 的负担;限制了豪强地主和官吏的盘剥,增加了政府收入; 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拓展1
“ 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
靡。” ——傅维麟《明书》 该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这一现象的出现对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 张居正改革使吏治得到整顿。 (2) 尊主权,伸
张法纪,依法理政;颁行考成法。 (3) 提高了办事效率, 为全面推行改革铺平道路。
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三、结果(失败)
考成法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相继被废除。 1.表现: 2.原因 (1)明神宗贪欲膨胀,对 权相 的劝教约束早怀不满。 (2) 变法触动了怙恶违法的豪强权贵及贪赃枉法的腐败官
吏的权益,招致强烈反对。
(3)张居正策略不当,结怨太多。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2.加强边防 (1)内容:①“内修守备”:起用 戚继光 等名将,并加固
长城 边防。 ②“外示羁縻”:改善 汉蒙 关系,加强 互市 往来。 (2)作用:①明朝节省了 军费 。 ②古丰州兴起 归化 新城。 ③ 统一多民族国家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清丈田地 (1)原因:明中期土地兼并导致财源枯竭,经济衰败。 (2)实施: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查天下田亩以 “ 均田税足民 ”。
促进了具有雇佣关系的城镇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
【角度1】 提示
张居正改革首先从哪一领域开始的?取得了怎
样的成就? (1)首先从整顿吏治入手。颁行考成法,规定“以 钱谷为考成”,把督责地方官清理追缴豪强地主多年拖 欠赋税,列为考核政绩的标准。凡追缴不力的,要受到 调离或撤职的惩处。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课中思考】
1.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答案提示 朱东润的看法有一定道理。少年得志也许会 使人恃才孤傲。但因人而宜,多一些磨难和挫折也许会
炼就一个人坚忍不拔的性格,也许会因此错过一些机遇。
他们的看法都属于事后估计,改变不了历史。 2.请思考, 张居正实现与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和平交往的 秘诀是什么? 答案提示 “外示羁縻,内修守备”。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二、改革的内容 1.整顿吏治
尊主权 ”,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 (1)措施:①倡导“
—————
守”。 ②提出治理天下须“悬法于众”,以法理政 。 ③1573年,创设颁行考成法 为全事 效率 ,
基础导学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 中外久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 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明史·张居正传》
材料二
数年以来,所结怨天下者不少矣,俭夫恶党,显
排阴嗾,何尝一日忘于孤哉!念己既忘家殉国,惶恤其他, 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 ——张居正
第8课 张居正改革
课程标准 1.了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掌握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张居正改革结局的有关知识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内容解读 1.了解张居正改革的历史背景。
2.了解张居正改革化解社会矛盾的措施。
3.分析评价一条鞭法,指出其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4.正确分析张居正改革的后果及作用。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对张居正改革的评价
【角度1】 张居正改革的结果如何?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结果:一度使明王朝恢复了生机 (张居正执政十
年是明朝中后期最有生气、最为光辉的时期 );最终失败,
改革成果毁于一旦,身后毁誉不一。 (2) 失败原因:触动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 他们的反攻倒算;明神宗蜕变,昏庸腐化,对权相劝教 约束早怀不满而下诏废弃新法。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一、背景 1.内忧 (1)嘉靖年间, 蒙古贵族 不断南下劫掠。 (2) 嘉靖 、 隆庆 年间,政治腐败,财政困难。 (3) 阶级 矛盾激化,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2.外患
(1)东南沿海 倭寇 猖獗。 (2) 葡萄牙 乘虚侵占澳门。 3.号称“救时宰相”的 张居正 应运登上了历史舞台。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材料二
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 „„ 若 ——《杨文弱先生全集》
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材料三
“ 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资
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 ” , “ 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 以趋末。” ——《明穆宗实录》
【角度2】
提示
张居正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一条鞭法”的?
(1) 是拯救社会财政危机和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其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 明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地主掌握了大量土地,国家控 制的土地日益减少,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这一切都影响社
会经济发展和政府收入的增加;各种杂税、杂役负担加重,
再加上失去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2)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明朝中后期白银开始成为普遍流
——————————
(3)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4.一条鞭法
(1)推行:1581年,正式在全国颁行。 (2)内容:①按田地多少征收赋役。 ②简化征收手续。 ③以 银 代役。
(3)作用:①打击了豪强地主,减轻了农民、工商业者的负
担,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限制了地主和官吏舞弊。 ③稳定了农业生产,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 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的发展。
5.请思考,为什么一条鞭法发挥了如此神奇的作用?
答案提示
因为一条鞭法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并使得
大量农产品流入市场,从而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 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和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6.邹元标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 张居正改革的成果说明了改革是正确的。事 实教育了有良知的官吏。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阅读与思考】 阅读以上原始文献,判断其间是非曲直。
答案提示
(1)材料一中于慎行的话很公道,有道理。
(2)材料二反映张居正死后其家族的遭遇,值得同情。 (3)材料三中明神宗既承认张居正功大,又以私怨报复功 臣,使改革毁于一旦,同时也葬送了明王朝。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解析与探究】 1 .根据材料一推算弘治年间大约有多少国家控制的纳税 田亩,这一数字比洪武初年少了多少?少掉的这部分土
地到哪里去了?
答案提示 弘治年间大约有 400多万顷,比洪武初年少 了近400万顷。少掉的这部分大多为豪强地主所隐瞒。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2.张居正清丈田地后,国家控制的纳税田亩增加了 300 万 顷,但比明初洪武年间还少约 100 万顷。结合材料二、 三,判断新清查出的 300 万顷土地来自何方。是不是改 小弓丈量“以求田多”,凭空捏造出来的? 答案提示 张居正清查出的 300 万顷土地多来自豪强地 主和奸猾官吏。这些土地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一条鞭法”的推行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 能够从掌握大量土地的地主手中征收大量税款,增 加了政府收入,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和工商业者的负担,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手续的简化减少了贪官污吏 的种种盘剥;以银代役,计亩征银,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