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张居正改革知能检测岳麓版选修一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 张居正改革检测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 张居正改革检测 岳麓版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面临状况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B.蒙古贵族的劫掠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D.社会矛盾尖锐解析:当时明朝政治腐败、边防废弛,社会矛盾尖锐,因而内外交困是最完整最准确的概括。

答案:A2.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 )A.整顿吏治B.实施边防新政C.丈量土地D.一条鞭法解析:张居正发动变法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吏治改革。

答案:A3.明代各项措施中,有利于边疆各民族经济发展的是( )A.边境互市B.修筑长城C.迁都北京D.任命少数民族首领为官解析:在任何朝代,边境互市都有利于两个民族经济的发展。

答案:A4.明代张居正赋税制度改革的最大影响是( )A.按财产的多少征税B.把赋税分摊到田亩上C.用银两征税D.使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解析:A项叙述错误,不是按财产征税而是计亩征银;B、C两项是改革的内容;D项是改革所带来的影响。

答案:D5.张居正死后官秩被削,名誉被毁,祸及家人同僚,十年改革毁于一旦。

主要原因是( ) A.明神宗的反对B.改革收效甚微C.损害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利益D.张居正为官暴戾解析:张居正改革损害了当时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势必遭到他们的反对。

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张居正改革的重点是整顿赋役制度,以扭转财政危机。

他认为造成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豪民隐占土地,逃避赋税。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必须清丈土地。

1578年(万历六年),明政府下令清丈全国土地,凡庄田、民田、职田、荡地、牧地都要丈量,限三年完成。

1581年,清丈基本完成。

全国田亩总计7 013 976顷。

虽比洪武二十六年最高数额少,但比弘治十五年以来增多了。

这说明清丈工作是比较彻底的,对于改变“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的现象,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材料二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 张居正改革学业达标测评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 张居正改革学业达标测评 岳麓版选修1

第8课 张居正改革教材整理1 时代的呼唤1.内外交困(1)外部:嘉靖年间,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东南沿海倭寇猖獗,葡萄牙乘虚侵占澳门。

(2)内部①财政危机:嘉靖、隆庆年间,边费庞大,皇室开支膨胀,官吏侵盗,赋役紊乱,财政严重亏空。

②阶级矛盾:明政府的催征搜刮,激化了阶级矛盾,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2.开始改革明神宗继位后,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

阅读教材P 50第一个方框内的内容,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提示】 朱东润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

少年得志也许会使人恃才孤傲。

但因人而宜,多一些磨难和挫折也许会练就一个人坚忍不拔的性格,也许会因此错过一些机遇。

他们的看法都属于事后估计,改变不了历史。

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教材整理2 改革的措施(1)请思考,张居正实现与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和平交往的秘诀是什么?【提示】“外示羁縻,内修守备”。

(2)请思考生齿、守备、田野、商贾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示】简而言之,生齿即人口和牲畜,守备即边防守卫,田野即耕地,商贾即商业贸易。

它们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明政府边防守备的加固和汉蒙关系的改善,为边疆人民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促使人口和牲畜繁衍生息,农耕区域扩大及双方贸易畅通和活跃,由此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发展状况。

(3)你认为有利于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什么?张居正发挥了什么作用?【提示】在一条鞭法之前已清丈田地,卓有成效。

白银已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

张居正先试行,后向全国推广。

既策略,又坚决,考成法的推行加强了中央的办事效率和对地方的控制,因此改革得以实现。

(4)请思考,为什么一条鞭法发挥了如此神奇的作用?【提示】因为一条鞭法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并使得大量农产品流入市场,从而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和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教材整理3身后毁誉1.失败1582年,张居正去世,保守派群起反扑,明神宗下诏削夺了张居正官秩,抄没其家,变法的法令相继被废除,十年改革毁于一旦。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 张居正改革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 张居正改革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学习目标] 1.了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掌握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张居正改革结局的有关知识。

一、背景1.内外交困(必要性)(1)内部政治腐败,皇帝昏庸,官吏侵盗;财政亏空;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______________南下劫掠。

(2)外部倭寇猖獗;葡萄牙侵占澳门。

2.张居正任内阁________(可能性)。

3.明神宗支持(政权因素)。

二、内容1.整顿吏治(1)措施①倡导“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②提出治理天下须“______________”,以法理政。

③1573年,创设颁行________。

(2)作用:使内阁成为变法中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2.加强边防(1)内容①“内修守备”:起用戚继光等名将,并加强北方边防。

②“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________友好往来。

(2)作用①大大提高了防御能力,并节省了军费。

②汉蒙融合:a.商品贸易活跃。

b.蒙古地区农业发展。

c.思想文化互相融合。

d.生活习惯互相融合。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清丈田地(1)原因:明中期土地兼并导致财源枯竭,经济衰败。

(2)实施: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查天下田亩以“________________”。

(3)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

4.一条鞭法(1)推行:1581年,正式在全国颁行。

(2)内容①按田地多少征收赋役。

②简化征收手续。

③__________代役。

(3)作用①打击了豪强地主,减轻了农民、工商业者的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限制了地主和官吏舞弊。

③稳定了农业生产,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三、结果(失败)1.表现:____________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相继被废除。

2.原因(1)明神宗贪欲膨胀,对________的劝教约束早怀不满。

(2)变法触动了怙恶违法的豪强权贵及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强烈反对。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张居正改革同步练习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张居正改革同步练习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第8课X居正改革[学习目标] 1.了解X居正改革的背景。

2.掌握X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X居正改革结局的有关知识。

一、背景1.内外交困(必要性)(1)内部政治腐败,皇帝昏庸,官吏侵盗;财政亏空;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______________南下劫掠。

(2)外部倭寇猖獗;葡萄牙侵占澳门。

2.X居正任内阁________(可能性)。

3.明神宗支持(政权因素)。

二、内容1.整顿吏治(1)措施①倡导“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②提出治理天下须“______________”,以法理政。

③1573年,创设颁行________。

(2)作用:使内阁成为变法中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2.加强边防(1)内容①“内修守备”:起用戚继光等名将,并加强北方边防。

②“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________友好往来。

(2)作用①大大提高了防御能力,并节省了军费。

②汉蒙融合:a.商品贸易活跃。

b.蒙古地区农业发展。

c.思想文化互相融合。

d.生活习惯互相融合。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清丈田地(1)原因:明中期土地兼并导致财源枯竭,经济衰败。

(2)实施:1578年,X居正下令清查天下田亩以“________________”。

(3)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

4.一条鞭法(1)推行:1581年,正式在全国颁行。

(2)内容①按田地多少征收赋役。

②简化征收手续。

③__________代役。

(3)作用①打击了豪强地主,减轻了农民、工商业者的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限制了地主和官吏舞弊。

③稳定了农业生产,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三、结果(失败)1.表现:____________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相继被废除。

2.原因(1)明神宗贪欲膨胀,对________的劝教约束早怀不满。

(2)变法触动了怙恶某某的豪强权贵及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强烈反对。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8课 张居正改革练习 岳麓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8课 张居正改革练习 岳麓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8课张居正改革练习岳麓版选修1面对明朝中后期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阁首辅张居正变法革新,力挽狂澜,奇迹般地在北疆化干戈为玉帛,一举扭转“神运鬼输,亦难为谋”的财政危机。

1.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是什么?2.张居正改革的措施有哪些?1.了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2.归纳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3.正确认识张居正改革的作用。

一、背景1.时代的呼唤。

明朝中期以来,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主要表现为政治腐败,边防废弛和社会矛盾尖锐。

其中,外患主要表现在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东南沿海的倭寇猖獗,葡萄牙侵占澳门。

2.张居正登上历史舞台: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大权在握,推行新法。

二、内容1.整顿吏治。

(1)措施。

①倡导“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②提出治理天下须“悬法于众”,以法理政。

③1573年,创设颁行考成法。

(2)作用:使内阁成为变法中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改革铺平了道路。

2.加强边防。

(1)内容。

①“内修守备”:起用戚继光等名将,并加固长城边防。

②“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

(2)作用。

①大大提高整体抗御能力,并节省了军费。

②古丰州兴起归化新城。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清丈田地。

(1)原因:明中期朝廷控制的田亩、人丁日益短缩。

(2)实施: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查天下田亩以“均田税足民”。

(3)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

4.“一条鞭法”。

(1)推行:1581年,正式在全国颁行。

(2)内容:经济政策和赋役制度方面深化改革。

(3)作用。

①按田地多少征收赋役,打击了豪强地主,减轻了农民、工商业者的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简化手续,限制地主和官吏舞弊。

③以银代役、计亩征银,稳定了生产,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三、结果:失败1.表现:考成法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相继被废除。

第8课张居正改革每课一练(岳麓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每课一练(岳麓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中国侨网》在“话说改革家张居正”中写到:“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强人,因为事实上只有他孤家寡人一个,以君临天下的态势,没有同志,没有智囊,没有襄助,没有可依赖的班子,没有可使用的人马,甚至没有一个得心应手的秘书。

”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面临状况的叙述,最准确的是()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B.蒙古贵族的劫掠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D.社会矛盾尖锐解析:内外交困是最完整最准确的概括。

答案:A2.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A.整顿吏治B.实施边防新政C.丈量土地D.一条鞭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居正改革内容的理解。

张居正发动变法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吏治改革。

答案:A3.《明史·张居正》载“又为……以责吏治。

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

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

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达到这效果是因为张居正采取了()A.严肃纲纪B.设立驿站制度C.创设颁行考成法D.控制内阁解析:据材料可知,通过这一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保证新法通畅,是创立的考成法。

答案:C4.“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

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A.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解析:张居正的“外示羁縻”,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积极加强友好往来。

答案:C5.下列符合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情况的有()①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②在试行后向全国推行③在推行过程中克服了重重阻力④一条鞭法成效显著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的考查点是一条鞭法,目的在于考查其显性与隐性知识,如①就是隐性知识,而②③④就是教材明显体现出的知识,答案为B。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自我小测:第8课张居正改革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自我小测:第8课张居正改革

自我小测1明朝中后期,社会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

主要表现为()①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②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③东南沿海倭寇猖獗④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边疆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考成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考成就是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②目的是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保证新法畅通③规定“以钱谷为考成”④具体做法是由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考成法的实行产生的影响有()①加强了内阁的权力②提高了办事效率③为全面改革铺平了道路④削弱了内阁的权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下列对张居正边防新政的理解()①“内修守备”是指训练军队和增修加固长城②“外示羁縻”是指努力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A.①不正确,②正确B.①②都正确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②都不正确5对长城的评价应当是()①它保障了我国北方农业地区的安全生产②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③修筑长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④长城割断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6俺答汗主动与明朝言和修好,其主要原因在于()A.迎合当时边疆与内地经济依赖关系的需要B.俺答汗看到发动掠夺战争不如与明朝通好贸易更为有利C.为了促进双方人民的交流D.明朝疆域进一步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7呼和浩特城建成于明朝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A.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B.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C.密切了满蒙关系D.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8张居正的措施中,直接触动官僚地主利益的是()①考成法②内修守备③清查田亩④一条鞭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返)”。

这是因为()①维护了官僚特权②减轻了农民负担③增加了国家收入④减少了税收舞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明朝一条鞭法实施以后,我国征税方式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这表明()A.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B.税收只有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两种形式C.税收是商品经济的产物D.税收具有调节经济的职能,对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11 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各项改革,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成效显著,史称“张居正改革”。

16-17历史岳麓版1 第8课 张居正改革 含解析

16-17历史岳麓版1 第8课 张居正改革  含解析

一、选择题1.呼和浩特城建成于明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 )A.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B.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C.密切了满蒙关系D.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解析:选B。

呼和浩特城的修建,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

2.下列属于“内修守备”措施的是()①加固长城②操练兵马③改善汉蒙关系④起用名将⑤加强互市往来A.①②③④B.③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解析:选C。

注意切入点是“内修守备”,③⑤属于“外示羁縻”的措施。

3.明朝实施的一条鞭法与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是()A.没有关系B.阻碍作用C.促进作用D.有正反两方面作用解析:选C。

一条鞭法使得货币地租取代了实物地租,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以下对一条鞭法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各项赋税统一折合成白银征收B.以土地和财产为标准征收赋税C.合并各项赋税徭役分摊于田亩D.把人丁税折成银两摊入田亩解析:选C。

一条鞭法的精神实质是合并各项赋税徭役分摊于田亩。

5.一条鞭法的内容不包括( )A.田赋、力役、杂税合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B.“计亩征银”“以银代役"C.取消人头税D.取消里甲征收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解析:选C。

一条鞭法没有取消人头税.6.下列有关土地赋税制度,因大地主的反对而失败的是( )①方田均税法②均田制③两税法④一条鞭法A.②④B.①②C.①③④D.①④解析:选D.王安石变法的方田均税法、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均因地主的反对而失败。

7.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措施相同的特征是( )A.改变现行的征收方式B.重视农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程度D.对统治阶级的利益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解析:选D。

三者的变法都对统治阶级的利益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8.下列对“外示羁縻”的说法,错误的是()A.其前提是“内修守备"B.改善汉蒙关系C.改善与葡萄牙的关系D.加强互市友好往来解析:选C.张居正改革与葡萄牙没有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张居正改革针对的社会主要问题包括()
①边防废弛、边患严重②政治腐败、吏治混乱③赋役紊乱,财政危机④矛盾尖锐,内外交困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张居正改革的背景,结合张居正改革的社会背景分析判断各项即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C
2.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 A.整顿吏治 B.实施边防新政
C.丈量土地 D.一条鞭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居正改革内容的理解。

张居正发动变法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吏治改革。

【答案】A
3.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畅行无阻,张居正采取了下列哪一措施() A.严肃纲纪 B.设立驿站制度
C.创设颁行考成法 D.控制内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张居正认为必须革除无所事事、命令不行等积弊。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畅通,于1573年创设颁行考成法。

【答案】C
4.学习张居正改革后,研究小组发现他下令清丈田地的目的有一项不符合() A.掌握国家实际田亩数
B.解决地主隐瞒土地,转嫁徭役负担问题
C.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D.限制土地兼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A、B、C三项均是张居正下令清丈田地的目的,但是清丈田地并没有限制土地兼并,故选D项。

【答案】D
5.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是因为() A.明神宗的反对
B.改革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C.改革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D.张居正的去世
【解析】张居正的变法损害了当时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势必遭到他们的反对。

【答案】C
6.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的实行,具有的现实意义是()
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④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赋役征银”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大进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现实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即可判断出①②③④均是正确的。

【答案】D
7.张居正的下列措施遭到官僚地主反对的是() ①考成法②内修守备③清查田亩④一条鞭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限定“遭到官僚地主反对的改革措施”,②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②的A、B、D三项。

【答案】C
8.有关张居正改革,清初任源祥说:“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

”你认为有利于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历史趋势
B.无地少地的贫民希望“悬法于众”、以法理政,建立公平公正的平等社会
C.实施一条鞭法,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有利于小农经济的进一步巩固
D.有利于保护豪强地主利益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中说张居正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这个趋势是指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初任源祥说:“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

”材料二一条鞭法规定: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因此叫一条鞭,或称“条编”。

材料三在丈田均粮的过程中,“诸王孙遮道而噪,诸酋长抗疏而陈,诸军士荷戈而哄”。

张居正断然下令,“但有抗违阻挠,不分宗室、官宦、军民,据法奏来重处”。

材料四“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资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


——《明穆宗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居正为什么要实行一条鞭法?
(2)材料二中张居正的赋税制度改革有何特点?
(3)结合材料三说明改革为什么会出现“诸王孙遮道而噪”的情况?
(4)材料四中“一条鞭法”的实施有何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第(1)问要联系张居正改革的背景,理解有利于“一条鞭法”实行的形势。

第(2)问依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归纳、概括其特点。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4)问中,按田亩征银,要全面考虑对地主、农民的作用。

用银两征税要理解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1)明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徭役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农民纷纷逃亡,导致生产力萎缩,社会矛盾尖锐,同时又直接造成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2)田赋、力役和杂税合编,按田亩核算,征收银两。

(3)按亩征税,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4)减轻了广大贫民和工商业者的负担,限制了豪强地主和官吏的盘剥,有利于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史·张居正传》中尚书李日室等如是评价张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

其时中外又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

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材料二数年以来,所结怨天下者不少矣,俭夫恶党,显排阴嗾,何尝一日忘于孤哉!念己既忘家殉国,惶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
——张居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张居正的改革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
施?
(2)分析材料二,张居正生前预料自己的身后毁誉,对此,他报以怎样的态度?
(3)张居正对自己有可能身后毁誉的态度,表明一个优秀的改革家必须具备哪些素质?【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其态度结合张居正的行动来说明。

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唯一,但要围绕材料,体现其优秀的一面。

【答案】(1)整顿吏治,颁行考成法,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实施边防新政,“外示羁縻,内修守备”,使边境相对安定,汉蒙互市活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方面,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国家基本掌握了田亩数,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他毫不退缩,反而加快改革步伐,表现了一个改革者的无畏精神。

(3)面对改革的阻力,为了国家利益,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