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用药指南(中成药)
24种宝宝家庭药箱常备药:中成药篇,新手妈妈可收藏起来

24种宝宝家庭药箱常备药:中成药篇,新手妈妈可收藏起来一、感冒1、体虚感冒——反复感冒、遇风流鼻涕打喷嚏(1)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用于反复感冒,怕风,一吹风就容易感冒、打喷嚏、流鼻涕,白天容易出虚汗(自汗),有时晚上也盗汗,气短乏力,面色白,舌淡脉虚弱。
2、风寒感冒——怕冷重,咳嗽痰稀,头痛(1)风寒感冒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注意儿童使用该药,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用量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减量使用。
(2)感冒清热颗粒用于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常用于风寒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风寒头痛、偏头痛等。
注意儿童使用该药,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用量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减量使用。
3、风热感冒——发热重,咽喉肿痛,痰黄黏稠,口渴喜冷饮(1)小儿感冒颗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症状见发热、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
(2)小儿清咽颗粒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音哑,咽喉肿痛。
(3)双黄连口服液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发热,咳嗽,咽痛、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鼻塞、流黄鼻涕、舌红苔薄黄等。
现代常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麻疹、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腮腺炎、乙型脑炎等初期阶段。
儿童宜减量服用。
注意:(1)本品不能用于预防流感、流行性肺炎。
(2)儿童使用该药,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用量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减量使用。
(4)小儿清热灵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4、暑湿感冒——高热,头痛身重,呕吐腹泻(1)藿香正气软胶囊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状见头痛昏重、胸膈满闷、腹胀痛、呕吐腹泻,以及胃肠型感冒见上述症状。
儿童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减量服用。
(2)十滴水用于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儿童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二、咳嗽1、肺热咳嗽——咽喉干痛、咳嗽痰黄稠、口舌生疮(1)小儿咽扁颗粒用于小儿肺卫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口舌糜烂,以及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见上述症状者。
小儿常用中成药汇总

小儿常用中成药汇总➢风热感冒小儿宝泰康颗粒【成份】连翘、竹叶柴胡、生地黄、玄参、蒲公英、桑叶、浙贝母、马蓝、滇紫草、桔梗、莱菔子、甘草。
辅料为蔗糖、淀粉【功能主治】解表清热,止咳化痰。
用于小儿风热外感,证见:发热、流涕、咳嗽。
【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1岁以下每次2.6克,1岁至3岁每次4克,3岁至12岁每次8克,一日3次。
安儿宁颗粒【成份】天竺黄、红花、人工牛黄、岩白菜、甘草、高山辣根菜、短管兔耳草、白檀香、唐古特乌头、蔗糖。
【功能主治】清热祛风,化痰止咳。
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咳嗽有痰,发热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开水冲服。
一岁以一次1.5g,一至五岁一次3g,五岁以上一次6g,一日3次。
桑菊感冒颗粒(伍豪)【主要成份】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苦杏仁、桔梗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袋,一日2-3次。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成份】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导滞。
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
6个月-1岁:一次1-2g;1-3岁:一次2-3g;4-6岁:一次3-4g;7-9岁:一次4-5g;10岁以上:一次6g;一日3次。
黄栀花口服液:【成份】黄芩、金银花、大黄、栀子【功能主治】清肺泻热。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儿童是我们社会的未来,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例如发热、感冒、腹泻等。
在儿科中,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治疗中。
本文将就儿科常见疾病中比较常用的中成药进行探讨,并分享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1.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成药中常用的有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感冒时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剂量,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2.发热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由于感染所致。
在儿科中,常用的解热药有小儿退热颗粒、小儿清热颗粒等。
这些药物能够降低儿童的体温,并缓解由于高热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解热药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和频率,以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3.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中成药有小儿多潘立酮颗粒、小儿复方七厘散等。
这些药物具有止泻、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腹泻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腹泻的原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
4.咳嗽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的儿童咳嗽中成药有小儿感冒颗粒、小儿百部止咳糖浆等。
这些药物具有平喘、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咳嗽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在合理使用中成药时1.年龄和剂量:儿童的年龄对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
2.药物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证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3.用药时间: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并遵循用药时间的要求,不得擅自停药或延长用药时间。
4.不良反应:中成药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出现应及时就医。
小儿感冒用药指南

小儿感冒用药指南小儿感冒自行治疗后果严重小儿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也较多,有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看,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这样做很危险。
因为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药,对孩子有危害。
所以小儿感冒用药要特别慎重,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安痛定”等药,含有扑热息痛、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咖啡因等成分。
这些成分对骨髓造血系统可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小儿血细胞的生成和生长,导致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降低小儿的免疫力,有的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坏。
那么,小儿怎样正确服用感冒药呢?小儿用感冒药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小儿感冒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小儿用感冒药二、小儿感冒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中医治小儿感冒的小妙招小儿感冒妙招1 服用中成药1.风寒感冒:常表现为发热较轻,不出汗,畏寒怕冷,喜欢让妈咪抱在怀里。
同时,宝宝流清水鼻涕、咳嗽阵阵、痰清稀易咳出、舌苔薄白。
可使用小儿感冒冲剂、午时茶、柴防冲剂等药物,剂量遵从医嘱。
2.风热感冒:常常发热较高、汗多、口唇红、咽干痛,鼻塞有黄鼻涕,咳嗽声音重浊,痰少不易咳出,舌苔黄腻。
可使用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药物,剂量遵从医嘱。
小儿感冒妙招2 施行中医推拿法发热:清天河水。
推天柱骨各200次,揉小天心30-50次。
鼻塞:揉迎香。
擦鼻旁100次。
咳嗽:捏挤天突30次,下推膻中,揉肺俞各50-100次。
小儿感冒妙招3 使用家居验方1.香菜根、葱根各15g,煎水后加适量冰糖代茶饮。
2.白菜根20g、生姜3片、红糖60g一同煮水,热饮。
3.鲜芦根30g,煮水代茶饮。
4.咳嗽有痰的宝宝,可以用生梨煮水喝。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继续教育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继续教育儿科常用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使用是指根据儿童的病情和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儿科中成药及其合理使用方法:1. 银翘解毒颗粒: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等症状。
儿童常见的感冒症状多为风热病邪,该药可以清热解毒、解表散寒。
2.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适用于小儿咳嗽、哮喘等症状。
该药具有清热解毒、平喘宣肺的作用,可用于清肺热引起的各种咳嗽、喘息症状。
3. 小儿清肺散:适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症状。
该药可以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对于清肺热、化痰散结的咳嗽症状有效。
4.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小儿慢性咳嗽、痰多等症状。
该药具有滋阴补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阴虚肺燥、痰多等情况。
5. 清喉片:适用于小儿喉炎、声音嘶哑等症状。
该药可以清热解毒、润喉止咳,有助于缓解喉部炎症引起的不适。
在儿科中成药的使用中,应根据儿童的病情特点和药物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使用。
在使用中成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年龄和体重的考虑: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是影响药物剂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2.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一些中成药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等,应密切观察儿童的用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
3.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中成药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对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应结合其他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支持治疗等。
总之,儿科常用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使用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的监测,配合其他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治疗小儿胃肠型感冒的中成药

治疗小儿胃肠型感冒的中成药小儿胃肠型感冒,也称为暑湿感冒,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
对于这种类型的感冒,中成药治疗效果显著。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治疗小儿胃肠型感冒的中成药。
一、藿香正气合剂藿香正气合剂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苍术、陈皮、白芷、茯苓等。
这些药物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对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头痛、头晕、腹部胀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同时,藿香正气合剂还能缓解肠胃感冒所致的轻微腹泻等症状。
二、猴耳环消炎颗粒猴耳环消炎颗粒是一种具有消炎作用的中成药,对于小儿胃肠型感冒的治疗效果显著。
该药主要成分为猴耳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
对于感冒所致的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同时,猴耳环消炎颗粒还具有抗病毒作用,对于病毒性感冒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三、保济口服液保济口服液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小儿胃肠型感冒的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钩藤、薄荷、蒺藜等。
这些药物具有解表、祛湿、和中的功效,对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同时,保济口服液还具有调理肠胃的作用,对于肠胃功能紊乱的小儿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四、香苏散合平胃散加减香苏散合平胃散加减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小儿胃肠型感冒的中成药方剂。
该方剂主要成分包括紫苏叶、陈皮、甘草等,具有疏风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
对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同时,香苏散合平胃散加减还能调理脾胃功能,对于脾胃虚弱的小儿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五、午时茶颗粒午时茶颗粒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小儿胃肠型感冒的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红茶、广藿香、羌活等。
这些药物具有祛风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对于感冒引起的头痛、身重肢倦、恶心呕吐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同时,午时茶颗粒还具有调理肠胃的作用,对于肠胃功能紊乱的小儿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治疗小儿胃肠型感冒的中成药有很多种,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机制。
常用感冒药中成药

常用感冒药中成药连翘败毒丸【成份】连翘、金银花、苦地丁、大黄、黄连、黄芩、麻黄、防风、赤芍、甘草等19味。
【适应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用于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的疮疡,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未溃破者荆防颗粒【药物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
【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九味羌活丸【药物组成】【处方】羌活150g 防风150g 苍术150g 细辛50g 川芎100g 白芷100g 黄芩100g 甘草100g 地黄100g【功能与主治】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颈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者。
补中益气丸[成份]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
辅料为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该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生脉颗粒[药品成分]:党参、麦冬、五味子。
辅料为蔗糖[功能主治]:益气,养阴生津。
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通宣理肺丸【功效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药品成分] 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甘草。
银翘解毒丸[功能主治]:金银花200g 连翘200g 薄荷120g 荆芥80g 淡豆豉100g 牛蒡子(炒)120g 桔梗120g 淡竹叶80g 甘草100g 辅料为蜂蜜。
方中金银花、连翘轻宣解表,清热解毒,用量最重,为主药;薄荷、淡豆豉、荆芥穗疏散风热,增强辛凉解表之力,为辅药;桔梗、甘草解毒利咽、宣肺祛痰,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药。
治疗风寒感冒的儿童用药

治疗风寒感冒的儿童用药
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发生较多,其症状为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
治疗风寒感冒的儿童用药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
1. 风寒感冒颗粒:主要成分是麻黄、葛根、桂枝、防风、紫苏叶、白芷、桔梗、苦杏仁、陈皮、干姜、甘草。
具有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的功效。
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2. 小儿至宝丸:主要成分是紫苏叶、广藿香、薄荷、羌活、陈皮、白附子、胆南星、天麻、钩藤、僵蚕、蝉蜕、全蝎、牛黄、麝香、冰片等。
具有疏风解表,化痰导滞的功效。
适用于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
3. 荆防颗粒:主要成分是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
具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的功效。
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症见头身疼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以上药物都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病情不同,具体用药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入题不多罗嗦。
中医理论的感冒分三种: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暑湿感冒。
风热感冒症状:怕热,发热重,咽喉肿痛,有汗或少汗。
风寒感冒症状:怕冷,发热(注意与风热区别),无汗,头疼,鼻塞。
暑湿感冒症状:发烧,无汗,汗出热不解。
(多发在伏天)原因是:暑热天招风寒,着凉了,叫寒邪。
--------------------------------------------------------------------------------------------------------------------------------- 用药:很简单,先看宝宝的实症是哪些,也就是上边的那些症状,然后再来看每种感冒中的虚症,也就是药名后边的症状,然后按说明书的药量用药,说明书上没有的可以按照我在下边给出的通用药量来计算。
风寒感冒:
儿感清口服液:重点推荐,适合所有风寒症状的感冒。
里边不含重金属药剂,可以用到16岁。
乾元丸:痰多,发热伴大便干。
(大便干是鉴别用药重点)
救急散:专治风寒抽风抽搐。
至圣保元丸:发热过重用(高烧39度以上用。
)
风热感冒:
小儿感冒颗粒口服液:发烧重用。
小儿清解冲剂:流行性感冒用。
小儿百寿丸:消化不好不吃饭,睡不实。
小儿解表颗粒:鼻塞用。
小儿咽扁冲剂:咽痛明显用。
暑湿感冒:
香苏正胃丸(说到暑湿其实大家都遇到过,就跟中暑了似的,通常都是喝藿香正气水,但是宝宝绝对不能用藿香正气,要用香苏正胃丸。
)
--------------------------------------------------------------------------------------------------------------------------------- 药量计算:
中药药味越苦的用药要相应按下表减量,药性平和的可以适当加大药量。
注意中成药饭后服用,婴儿分次服用。
如果成人的用量是1
婴儿1/6 1岁以内1/5 1-3岁1/4
4岁以上1/3 7岁以上1/2 10岁以上2/3
--------------------------------------------------------------------------------------------------------------------------------- 以上所有药品均出自北京同仁堂,感谢北京中医院佘教授用药指导。
服药三天不见好转请马上去医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