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启示

合集下载

文言文的道理

文言文的道理

文言文的道理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道理被表达得深入浅出。

以下是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道理:
1. 明理达道: 智慧和道德是人们应当追求和遵循的重要原则。

2. 以德为先: 人应该以品德和道德为重,而不是只追求权力和地位。

3. 君子所欲也必自求其道而得之: 一个君子应该自己寻求道德的准则,并努力实践之。

4. 知止而后能定: 在行动之前应该明智审慎,遵循恰当的节制。

5. 字字珠玑: 每个字都是有价值和深意的,需要仔细领悟和运用。

6. 至善至美: 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7. 成事在人: 个人的努力和决心对于成功至关重要。

8.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睦是治理国家和平天下的基础。

这些道理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对于现代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仍然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抉择。

课外文言文积累

课外文言文积累

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积累【原文】东床坦腹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①。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②。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③。

【注释】①郗(xī)太傅:郗鉴,曾兼徐州刺史,镇守京口。

②矜持:拘谨。

坦腹:敞开上衣,露出腹部。

按:后称人女婿为东床或令坦,本此。

③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

【译文】太傅郗鉴在京口的时候,派门生送信给丞相王导,想在他家挑个女婿。

王导告诉郗鉴的来人说:“您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吧。

”门生回去禀告郗鉴说:“王家的那些公子还都值得夸奖,听说来挑女婿,就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公子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地躺着,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郗鉴说:“正是这个好!”一查访,原来是王羲之,便把女儿嫁给他。

【拓展】赞许王羲之处事坦然不慕权门;肯定郄太尉善于识人。

“东床坦腹”的典故就是出之于此。

【原文】王右军诈睡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②。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③。

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④。

于时称其有智。

【注释】①“王右军”句:王敦是王羲之的堂伯父。

《晋书·王允之传》认为这事属王允之。

允之也是王敦的侄儿。

减,少于。

【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不满十岁的时候,大将军王敦很喜爱他,常常安排他在自己的床帐中睡觉。

有一次王敦先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床。

一会儿,钱凤进来,屏退手下的人,商议事情,一点也没想起羲之还在床上,就说起叛乱的计划。

王羲之醒来,已经听到了他们的谈论,就知道没法活命了,于是抠出口水,把头脸和被褥都弄脏了,假装睡得很熟。

王敦商量事情到中途,才想起王羲之还没有起床,彼此十分惊慌,说:“不得不把他杀了。

课外文言文阅读《楚人学舟》

课外文言文阅读《楚人学舟》

课外文言文阅读①第 1 篇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启示】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第 2 篇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启示】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第 3 篇打捞铁牛【原文】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狼其一文言文启发

狼其一文言文启发

狼其一文言文启发
《狼其一》是一篇古代中国的寓言故事,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屠夫与两只狼之间的斗争,屠夫巧妙地利用狼贪婪的弱点,成功地将它们杀死。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面对困境,要保持冷静和智慧。

在故事中,屠夫面对两只凶恶的狼,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运用智慧,想出了办法,成功地保护了自己。

2. 面对贪婪的人或动物,要警惕其恶行。

两只狼之所以被屠夫杀死,主要是因为它们贪婪,想要同时得到两样食物。

这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贪婪的人或动物,不要被他们的外表所迷惑。

3. 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屠夫在故事中通过观察和思考,准确地判断出狼的贪婪心理,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这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4. 不要轻易相信外表。

两只狼看起来非常强大,但实际上它们有贪婪的弱点。

这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外表,要深入了解事物本质。

5. 要有勇气和决心。

在故事中,屠夫面对两只凶恶的狼,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与它们斗争,最终成功地保护了自己。

这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有勇气和决心去克服它们。

综上所述,《狼其一》这个故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课外文言文阅读经典古文名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经典古文名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经典古文名篇古文经典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课外阅读古文名篇,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语文水平,更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几篇经典的古文名篇,希望能够引发对古文的兴趣,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一、《论语》是一部集中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文献之一。

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学而篇》。

文章开头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表达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快乐之情。

接着,孔子告诉我们要“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善于温故而不厌,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学而篇》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古文名句,比如“君子不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读来让人感慨良多。

二、《文心雕龙》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勰所著的一部辞章论著,分为上下两卷。

其中下卷列举了一些古今文人名篇。

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杨雄的《世说新语注》和郭象的《释名義例》。

这两篇文章分别从释名和义例两个角度来阐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见解,对于今天的读者仍然有很重要的启示。

三、《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来源之一。

《诗经》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国风》这个部分描绘了古代社会的民风民俗,《周颂》是用来颂扬周朝的,弘扬封建礼制。

不同于《国风》和《周颂》,《鲁颂》是以抨击周王权贵的不道德行为为主题。

这些诗歌充满了哲理和情感,读来让人陶醉其中。

四、《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庄子创作的一部哲学著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逍遥游》。

这篇文章以逍遥自在为主题,通过对各种生活场景的描写和比喻,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

文中的名篇句子如“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随他所好,逍遥自在”,启示了人们的生活应该以追求自由和内心的平静为目标。

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其中《报任安书》是赞扬了当时盛世的汉朝,而《孔子世家》记录了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对后世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向15 文言文阅读(三)课外文言中的道理启示(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上海专用)

考向15 文言文阅读(三)课外文言中的道理启示(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上海专用)

考向15 文言文阅读(三)课外文言中的道理启示考点解读【方法解说】理解文言文的道理启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借助原文,二是理解概括。

所谓“借助原文”,主要是借助标题和议论性的语句;所谓“理解概括”,又有三种方法。

方法一:逆推思维法,即用倒推法思考,从结果出发,并一步一步得出关键词。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粥不继,日昃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分析:这是只有一个“面”的文章,回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从结果开始思考:范仲淹为什么会“遂大通‘六经’之旨”?从前文中得出答案的关键词是“刻苦勤奋”;再往前推,他为什么会刻苦勤奋?得出关键词“逆境”。

最后概括一下答案要点即:天才出于勤奋,逆境出人才。

方法二:正反思维法,即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分析:这是有对立面的文段,就须正反面思考,以备答案的完整性、规范性。

思路可以概括为:为什么(找不到羊)→因为歧路多,不知道如何去找。

怎样(能找到羊)→找准道路,明确方向。

如此思考就可以从正反两面得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不能明确方向,就会误入歧途,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成功的道路。

)方法三:角色思维法,即从各个角色、各个角度来加以思考。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

文言文阅读之道理启示

文言文阅读之道理启示
类别
常见启示
为人道理
诚信 自知之明 灵活处事(反:固执己见) 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迷途知返 待人以诚(反:虚伪) 严于律己\励精图治(反:贪图享乐\鱼肉百姓) 公正无私\不计较个人得失(反:自私自利) 宽容(反:斤斤计较) 虚怀若谷\举重若轻
处事方式
善于思考\不轻信盲从\有主见\敢于质疑\不迷信(反:盲从\无主见\人云亦云\迷信)
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参考答题角度: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多读书不如读好书;读书切忌走马观花,要深入领会书中的含义等等。
【解析】题干要求谈启示,注意文中关联词语“然后”,“而”,“如此”的使用,划分层次,总结概括大意即可。
例2.(2019杭州卷)
【甲】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家人又颇病,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知与公蕴居甚适,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且频以书见及。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子高当已入京,不知得及相见于京师否?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不畏艰难(反:退缩) 敢于进谏 勇于探索、创新 专心致志
灵活运用,扬长避短,可以以弱克强 重视后天的教育
科学哲理
实事求是,勇于实践 全面看待问题\有全局意识(反:片面、孤立)
辨证地看问题(反:墨守成规) 透过现象看本质(反:不要只看表面,凭空想象)
熟能生巧
人物品质
爱国爱民\忧国忧民 仁爱\仁慈 乐观\豁达\旷达 潇洒闲适 机智聪慧
王安石和孙少迷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注释】①迥异:相差根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数倍。⑤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⑦华: 花。 ⑧诡辩:荒谬邪僻。⑨《左》《国》:《左传》《国语》。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⑪曹:辈。⑫拱璧:大壁,泛指珍宝。⑬义蕴:内在的意义。⑭发越:散播。⑮举:举出。⑯去:距。⑰枵腹:腹中空虚。⑱极:通“亟”,急。

古文观止曹刿论战读后感50字

古文观止曹刿论战读后感50字

古文观止曹刿论战读后感50字
同时,曹刿论战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们常常面对各种挑战,而大家的选择往往关乎着自己的成败。

通过阅读曹刿论战,使我领悟到灵活应变的重要性,以及智慧的价值。

在困境中,不断寻找新的解决办法,不固执一格,才能最终战胜困难。

这一点对于我来说也有着很深的启示。

领悟到曹刿论战中的智慧,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这篇古文传达给我的不仅仅是战争哲学,更是一种生活哲学。

通过阅读,我更加坚信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灵活应变,需要不断汲取智慧。

只有如此,才能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不被击败。

感谢曹刿论战,给了我这样一次宝贵的读书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治国应选贤任能,重视人才。
(三):神童 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不能拔苗助长。
巩固练习:
说一说下面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一)《徐文贞宽厚》 答:对待别人的错误应该宽厚仁慈。
巩固练习:
写一写下面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二)《阎百诗天质奇钝 》 答:学习应该勤奋刻苦,坚持不懈,就能 获得成功。
专题训练: 课外文言文的 “道理与启示”
一、例题举隅
交流我们做过的课外文言文《越人 遇狗》,说一说其中包含的道理与 启示。 对贪婪残忍的坏人或恶势力,我们 不能姑息纵容。
归纳答题格式: • 针对范围+正面论述/反面论述(要、应该/ 不能、不应)
归纳答题思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
1、确定主要人物 2、找出关键词句—— A找标题 B找显示人物特点的词句 C找中心句 3、确定情感倾向(赞扬/批评) 4、确定针对范围。 5、套用格式。
巩固练习:
议一议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盲子失坠》
为人处事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取 别人的意见。
复习
拓展训练:
(四) 《卞庄子刺虎》
做事要善于把握时机,才能事半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