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4 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综合实验探究题

合集下载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它可以用来探究过氧化钠的性质。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和现象,了解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以下是该实验的详细步骤和实验记录。

实验材料:1. 过氧化钠(Na2O2)粉末2. 蒸馏水3. 高压玻璃瓶4. 手电筒或激光笔5. 试管6. 蓄电池实验步骤:1. 将过氧化钠粉末加入高压玻璃瓶中。

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过氧化钠完全溶解。

3. 将玻璃瓶口封好。

4. 用手电筒或激光笔照射玻璃瓶底部,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

5. 将试管倒置在玻璃瓶上方,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

6. 用蓄电池将试管中的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如下:1. 过氧化钠溶解后,溶液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2. 照射过氧化钠溶液底部时,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从底部向上升。

3. 试管倒置在玻璃瓶上方时,观察到试管中有气体产生,并且气体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4. 将试管中的气体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并且火焰燃烧时间相对较长。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观察记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即二氧化碳(CO2)。

2. 二氧化碳气体是产生气泡和充满试管的气体。

3. 通过点燃试管中的气体发现,该气体是可燃的,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中的氧气与燃烧时所需的火焰提供的燃料反应产生的。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 二氧化碳是一种可燃气体。

过氧化钠与水_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_杨生贵

过氧化钠与水_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_杨生贵

实验与创新思维2010年,第8期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杨生贵(甘肃景泰京华高级中学,甘肃景泰730400)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8-0011-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中学阶段,就过氧化钠化学性质学习,主要设计了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说明:2Na2O2+2H2O=4NaOH+O2↑,2Na2O2+ 2CO2=2Na2CO3+O2↑,并表述该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但在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时,却用2Na2O2+4H2O=4NaOH+O2↑+2H2O,并在部分习题中表述过氧化钠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发生化学反应。

由此便存在课堂讲授内容与实际运用之间的知识“矛盾”,也使学生云里雾里的绕不清。

鉴于此,有必要进行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它们反应的实质,并正确理解和表述实验现象。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1.1实验设计1.1.1实验原理1.1.1.1测量不同温度下Na2O2与H2O反应生成O2的量由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和过氧化氢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因此控制温度,测量反应放出气体的量,从而说明Na2O2与H2O反应生成的O2是中间产物分解而生成的,并不是Na2O2与H2O反应的直接产物。

并结合Na2O2与H2O2的结构特点和元素守恒,说明中间产物应是H2O2。

第一步:Na2O2+2H2O=2NaOH+H2O2;第二步:2H2O2=2H2O+O2↑。

1.1.1.2重铬酸盐检验H2O2的存在低温度下Na2O2与H2O反应所得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盐可检验H2O2的存在。

4H2O2+H2Cr2O7=2CrO(O)2(蓝色)+5H2O;2CrO5+7H2O2+6H+=2Cr3+(绿色)+7O2↑+10H2O1.1.2实验装置以发表的优质论文。

当然,撰写科技论文时也可以讲究一下文彩,语言精彩的科技论文是更具可读性的。

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作者:杨生贵来源:《化学教学》2010年第08期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8-001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中学阶段,就过氧化钠化学性质学习,主要设计了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说明: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并表述该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但在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时,却用2Na2O2+4H2O=4NaOH+O2↑+2H2O, 并在部分习题中表述过氧化钠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发生化学反应。

由此便存在课堂讲授内容与实际运用之间的知识“矛盾”,也使学生云里雾里的绕不清。

鉴于此,有必要进行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它们反应的实质,并正确理解和表述实验现象。

1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1.1 实验设计1.1.1实验原理1.1.1.1测量不同温度下Na2O2与H2O反应生成O2的量由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和过氧化氢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因此控制温度,测量反应放出气体的量,从而说明Na2O2与H2O反应生成的O2是中间产物分解而生成的,并不是Na2O2与H2O反应的直接产物。

并结合Na2O2与H2O2的结构特点和元素守恒,说明中间产物应是H2O2。

第一步:Na2O2+2H2O=2NaOH+H2O2;第二步:2H2O2=2H2O+O2↑。

1.1.1.2 重铬酸盐检验H2O2的存在低温度下Na2O2与H2O反应所得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盐可检验H2O2的存在。

4H2O2+H2Cr2O7=2CrO(O)2(蓝色)+5H2O;2CrO5+7H2O2+6H+=2Cr3+(绿色)+7O2↑+10H2O1.1.2 实验装置1.2 实验操作及现象1.2.1 测量不同温度下Na2O2与H2O反应生成O2的量。

(1)按装置1(见图1),将盛有Na2O2固体粉末的试管置于冰水混合物中,低温下,滴加冷H2O 以便控制反应速率,进行Na2O2与H2O反应的实验,直至Na2O2反应完全,并测量生成气体的量;(2)当气体量不发生变化时,微热Na2O2与H2O反应所得溶液,继续测量生成气体的量;(3)直至无气体产生,再用酚酞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

通过将过氧化钠溶液逐渐与水混合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反应产物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产生了气泡并出现沉淀现象,随着反应进行,pH值逐渐降低。

实验分析认为,实验中生成了碱性和酸性物质,反应中的气泡可能为氧气。

实验讨论中指出,反应过程可能包含过氧化氢的分解和碳酸溶解等步骤。

实验结论为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了气体和沉淀,实验有助于深入理解该反应机理。

实验意义在于拓展化学知识,展望未来可进一步探究该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过氧化钠、水、二氧化碳、实验探究、引言、研究背景、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实验讨论、结论、实验结论、实验意义、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在实验室中广泛使用。

过氧化钠是一种含氧酸盐,其化学式为Na2O2,是一种白色固体,在水中能够自发分解释放氧气。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过该反应可以观察到气体的生成、颜色的变化等现象。

研究这种反应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反应的性质和机理,促进我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还可以了解过氧化钠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和作用,进一步拓展我们的化学知识面。

1.2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的机理,了解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及产物生成情况。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讨过氧化钠在碱性条件下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特点,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通过该实验,可以加深对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的理解,同时对过氧化钠的性质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将有助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通过实验探究这个反应的实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该反应的机理和特点。

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实验器材和试剂:1. 过氧化钠(Na2O2)固体2. 蒸馏水3. 二氧化碳气体源(如气球或气瓶)4. 反应容器(如试管或烧杯)5. 倒计时器6. pH指示剂或酸碱试纸7. 实验安全设备(如手套、护目镜、实验台布等)实验步骤如下:1. 将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可以根据需要的实验量来确定过氧化钠的用量。

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至反应容器中。

在加水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气体产生,这是因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H2O2)和氧气(O2)。

3. 在反应容器上方加入二氧化碳气体源。

可以使用气球或气瓶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反应容器中,也可以直接将反应容器置于二氧化碳气体环境中。

4. 开始倒计时,记录反应发生后的时间。

5. 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观察反应容器内的变化。

可以注意到气泡产生的速率和大小,以及可能的颜色变化。

6. 如果有pH指示剂或酸碱试纸,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测定反应体系的pH值。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反应过程中酸碱性发生的变化。

7. 当反应达到一定时间后,可以停止观察。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的主要实质是产生过氧化氢(H2O2)、氧气(O2)和碳酸钠(Na2CO3)。

过氧化氢的产生可以通过气泡产生的速率和大小来观察,氧气的产生可以通过观察到的气体释放来判断,而碳酸钠的生成可以通过测定反应体系的pH值来分析。

该反应可以表示为以下化学方程式:2 Na2O2 + 2 H2O + CO2 -> 2 H2O2 + O2 + Na2CO3在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产生是通过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

而氧气的产生则是由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反应的机理可以归因于CO2的还原性能。

注意事项:1. 过氧化钠是一种氧化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氧化性。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实验目的:1. 观察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

2. 练习正确操作实验器材和进行实验记录。

实验原理:过氧化钠是一种结晶性粉末,它在水中或空气中易分解,迅速释放氧气。

过氧化钠在水中分解时,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反应式如下:2Na2O2 + 2H2O → 4NaOH + O2当向过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2时,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形成碳酸钠溶液,反应式如下:这个反应是一种中和反应,生成的溶液中呈中性。

同时,溶液中氧气与C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式如下:CO2 + O2 → CO2实验材料:过氧化钠、纯水、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凹底烧杯、滴定管、试管架、加热板等。

实验步骤:1. 取适量过氧化钠放入凹底烧杯中;2. 加入适量纯水,观察分解反应,用试验记录器或者视频记录下实验现象,记录时间也一同记录;3. 在分解反应结束后,向溶液中通入气体,以上文反应式为例,按照一定比例的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4. 前往实验室者可以使用溶液浓度为 0.1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采用滴定剂方式,向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注意搅拌均匀,滴定至pH=7;5. 观察变化,能够发现溶液由碱性向中性转变。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带好安全眼镜和实验手套,尤其是处理过氧化钠粉末时;2. 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设备的干净,以免产生误差;3. 注意尽量减小漏斗的误差;4. 注意溶液搅拌均匀,滴定到 PH=7。

实验结果:1. 加入纯水的过氧化钠溶液,迅速分解产生氧气,释放氧气产生气泡。

2. 加入CO2后,溶液在PH值上有所变化,变为可及时地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操作。

实验分析:过氧化钠溶液加入水后,分解产生大量的氧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常常较高。

在向溶液中通入CO2后,CO2和NaOH反应,形成碳酸钠溶液,溶液变为酸性,之后,气泡不再产生,可以用滴定剂向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直到溶液中的氢氧化物完全转化为水,这时溶液变为中性或略有碱性。

有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

有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

有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
1、反应原理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2、重要关系
(1)电子转移关系:
在Na2O2与CO2或H2O的反应中,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每生成1 mol O2都转移2 mol电子。

(2)物质的量的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

(3)气体体积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g)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气体减小的体积或原混合气体体积的一半等于生成O2的体积。

(4)固体质量关系:
即:发生反应①时,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与CO2等物质的量的CO 的质量。

即:发生反应②时,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与H2O等物质的量的H2的质量。

(5)先后顺序关系:
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的CO2和H2O(g)混合物的反应,可看做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成后,Na2O2再与H2O发生反应。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过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过氧化物,它的分子式为Na2O2。

它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比如作为漂白剂、氧化剂等。

在化学实验中,过氧化钠常常被用来展示化学反应的特性,其中包括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本文将对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过氧化钠固体- 蒸馏水- 二氧化碳气体- 试管- 壶式反应瓶2. 实验方法:(1) 将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加入到一个试管中。

(2)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3) 在另一个试管中倒入一些过氧化钠固体,并向其中通入一些二氧化碳气体,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4) 将过氧化钠固体和适量的蒸馏水倒入壶式反应瓶中,并通入一些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反应的结果。

实验原理:过氧化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在与水及二氧化碳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

具体的反应过程如下:1.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Na2O2 + 2H2O -> 2NaOH + H2O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

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性物质,而过氧化氢则是一种强氧化剂。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现象:1.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在向过氧化钠中加入适量的水后,会发生剧烈的气体放出现象,同时试管中的液体会逐渐变成淡黄色,同时放出气体。

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在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会观察到试管中产生气泡,并且试管周围会有白色的物质沉淀。

在将过氧化钠和水以及二氧化碳放入壶式反应瓶中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并且壶式反应瓶中的液体也会变成淡黄色。

反应产生的气体会使得壶式反应瓶中的橡皮塞膨胀。

1.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氢氧化钠具有碱性,而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

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过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氧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4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综合实验探究题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
例1用脱脂棉包住约0.2 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Na2O2和H2O反应的结论是:
a.有氧气生成;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①用以验证结论a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以验证结论b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Na2O2和H2O反应可生成H2O2,现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Na2O2和足量的H2O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有H2O2存在。

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①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p处,木条复燃
②将导管口q放入水槽中,反应过程中有气泡冒出
(3)MnO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发现木条复燃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
例2(2019·北京西城区期末)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验证CO 2跟Na2O2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

【装置分析】
(1)装置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②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饱和NaHCO3溶液b.饱和Na2CO3溶液
c.浓H2SO4
(3)装置③中的试剂是________。

【进行实验】
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步骤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1)步骤1和步骤2中,a处带火星的木条产生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1)有同学提出质疑:“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有水存在时Na2O2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取装置⑤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装置分析】(1)CaCO3+2H+===Ca2++H2O+CO2↑(2)a(3)浓硫酸
【进行实验】(1)步骤1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步骤2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2Na2O2+2CO2===2Na2CO3+O2
【实验反思】(1)气体中有水,水也可与Na2O2反应产生O2,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解析【装置分析】装置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②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装置③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装置④和⑤用以验证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带火星的木条能检验氧气的存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时,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应先除去未反应完的二氧化碳,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是否产生了氧气,否则氧气浓度高低将影响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则装置⑥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全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氧气的检验。

【进行实验】(1)步骤1中通过过氧化钠的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水蒸气,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没有氧气生成,a处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步骤2中,通过过氧化钠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含有水蒸气的二氧化碳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有氧气生成,a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