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创新设计

合集下载

案例1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探究实验的创新

案例1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探究实验的创新
案例1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探究实验的创新
实验名称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的创新
实验目的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
3、利用废弃物作材料,废弃的大理石作药品,充分利用资源;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往罐头瓶内加适量大理石,另一罐头瓶内倒适量澄清石灰水;
4、在罐头瓶内种棵树,开了4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向其中2朵花上喷些水;
5、打开K1,关闭K2,调节液体流速控制器,慢慢滴加稀盐酸;
6、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关闭K1,打开K2,并加快盐酸滴加速率,适量后停止滴加盐酸。观察紫花的变色情况;
创新
设计
说明
1、该作品的气体发生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等。通过输液器的液体流速调节器,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又能节约药品。
2、CO2与水反应的实验,避免了教材中收集两瓶CO2,节约时间和药品。在同一个瓶子中,用海棉做土壤,种出的同一颗树上开了两种颜色的花,具有趣味性。
3、三通阀的使用,操作简便,还能把CO2的检验、CO2与水反应等实验结果同时展示出来,便于课堂小结CO2的性质;演示板移动方便,上面的仪器固定牢固,便于演示实验中给后排的学生近距离观察;
实验原理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仪器
及药品
罐头瓶、医用吊瓶、输液器、医用三通阀,橡胶塞;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蜡烛、开了紫花并结了果的“小树”;实验Βιβλιοθήκη 装置实验步骤
及现象

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设计

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设计

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设计作者:沈月红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18期摘要本文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进行创新设计。

主要改进在于利用身边常见饮料塑料瓶来代替实验仪器。

例如:利用塑料瓶作反应容器以及利用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使用,并且对二氧化碳多个性质进行一次性验证,让整个实验具有连贯性。

通过创新设计让学生学会对身边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通过实验了解到二氧化碳的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创新创造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二氧化碳;创新设计中图分类号:05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8-0185-01目前初中化学关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方面教学是一个重点,在这个实验中对学生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高。

但教材对于该实验的实验设计方案不够细致,步骤不够简捷。

因此,为了科学探究在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实验改进方案,便于实验能够符合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学生也能自行动手做实验,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方面更加清晰与细致。

一、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在教学中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二、教材实验中存在可改进之处教材中证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性质时的实验操作是:把一支短蜡烛固定在烧杯内,点燃。

拿起收集满的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内缓慢倾倒二氧化碳。

这么操作一方面要先收集二氧化碳,一方面对二氧化碳本身的认知有一定误区。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作者:胡海铭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4年第03期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是初中化学教材的一个重要实验。

人教版教材利用4朵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探究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实验过程如下图。

该实验设计很有说服力,也能激发学生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真正去做这个实验的并不多,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编织4朵漂亮纸花不容易,染色就更麻烦,耗时太长;二是4朵纸花的放置和固定等要多人参与方能较好完成实验。

为此我对人教版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改进。

一、实验用品Y型三通管、锥形瓶、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大理石、稀盐酸、稀醋酸、紫色石蕊染过的干燥滤纸(2片)、蒸馏水、喷壶。

二、实验装置及过程(如图2-1、2-2、2-3、2-4、2-5、2-6、2-7所示)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三、实验操作及现象1.将紫色石蕊染过的两片干燥滤纸分别放入三通管两支管中(如图2-1)。

2.向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和稀盐酸,观察到三通管两支管中染过紫色石蕊的干燥滤纸均无明显变化,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3.取下Y型三通管用食指堵住三通管一放有染过紫色石蕊的干燥滤纸的支管,再用喷壶向另一放有干燥染过紫色石蕊的干燥滤纸的支管喷水(如图2-2)。

观察两支管滤纸颜色无明显变化(如图2-3),说明水也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4.再用连接Y型三通管的橡皮塞塞紧锥形瓶(如图2-4),湿润的染过紫色石蕊的滤纸很快就变红了。

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5.然后取下Y型三通管,用食指堵住三通管中已经变红的石蕊滤纸的支管,再用另一喷壶向另一支管喷稀醋酸(如图2-5)。

喷稀醋酸的滤纸立即显红色,说明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6.用电风机吹两支管(如图2-6)。

观察滤纸颜色变化,喷稀醋酸的滤纸仍显红色,而另一支管从红色又变回紫色。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分析一、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然而,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器材不足、实验方法繁琐、实验效果不理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二、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1.实验改进案例一:二氧化碳性质实验传统的二氧化碳性质实验中,一般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但是,这个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石灰水容易变质、实验现象不明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对实验进行改进。

具体来说,可以将一根导管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另一根导管插入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然后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同时,将二氧化碳通入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观察试液颜色的变化。

通过对比实验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实验创新案例二: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传统的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中,一般是将金属钠直接放入水中,观察反应现象。

但是,这个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对实验进行创新。

具体来说,可以将金属钠放入一个封口的塑料袋中,加入一些水,然后将塑料袋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如塑料杯),观察反应现象。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避免意外发生,还可以观察到钠在水中的形态变化和反应过程。

3.实验教学建议为了更好地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教师应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其次,教师应不断改进和创新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和安全性;最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践。

三、案例分析通过对上述两个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改进和创新之处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减少了实验过程中的繁琐步骤;其次,创新后的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最后,通过对比实验现象和改进创新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进(共7张PPT)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进(共7张PPT)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进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因此探 究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对学生理解、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很好的 帮助,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 方法。
二、 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作用生成碳 酸,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装置说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 气体干燥装置 → U型管 → 烧杯
用烧杯收集气体一会儿,将燃着的木条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繁琐,耗时长,影响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实验时所需仪器多,会让学生产生盲目感,为难情绪。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制取装置,气体干燥装置,U型管,橡皮塞,橡皮管,铁架台,烧杯,玻璃导管,酒精灯,蓝色石蕊试纸,火柴,试管夹。 观察试纸变色情况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取下U型管,在酒精灯上小心加热,观察试纸变化情况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作用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装置说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 气体干燥装置 → U型管 → 烧杯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因此探究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对学生理解、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很好的帮助,并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实验步骤繁琐,耗时长,影响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实验时所需仪器多,会让学生产生盲目感,为难情绪。

化学创新实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进

化学创新实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进

化学创新实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进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进二、实验目的在初中化学中CO2的性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同学们对它的认识仅仅是知道它是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气体,空气中含CO2,常温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对于二氧化碳的其他性质,就比较陌生了,或者说是很感性的一种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从实验中体会CO2的其他性质,并且培养其探究的习惯,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故对于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两个实验(倾倒二氧化碳灭火和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类似于醋酸的物质)做了一些创新改进。

因为我在使用新教材的实际中,体会到新教材的这两个实验有他们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倾倒二氧化碳时,稍不留心就会出现上面的蜡烛先熄灭的尴尬场面,另外,一位教师要是上几个平行班的课,需要带很多瓶的二氧化碳,集气瓶都是玻璃的,容易出现危险,而且密闭不好时还会使二氧化碳逸散,而导致CO2浓度变小,造成实验失败的后果。

而且用药品也多。

为了弥补教材上的不足,我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了如下的创新设计。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仪器:铁架台大试管普通漏斗滤网导管多功能瓶U形管橡皮塞乳胶管烧杯蜡烛铁片小矿泉水瓶试剂: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干燥蓝色石蕊试纸四、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滤网不仅可以将大理石与稀盐酸分开,也可以使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面增加,使得反应更充分,有利于节省药品。

导管将生成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使气体与溶液反应,多余的气体将从较短导管进入装水的塑料瓶内,超出的气体又被导入U 形管,通过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的不同变色情况,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最后大量气体导入烧杯底部,观察蜡烛变化便可得知其密度大小和可燃性。

五.实验操作部分1、按如图事先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大试管中加入适量大理石,然后向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3、使气体依次通过实验仪器,观察现象。

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设计

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设计

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设计孙延波1张大臣2(1山东省滕州市官桥中学山东滕州277500;2山东省滕州市教学研究室山东滕州277500)摘要:文章对教材中的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三个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以求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创新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5-0094-01中图分类号:G 633.8文献标识码:Bdoi :10.3969/j.issn.1008-0546.2015.05.036在我们所使用的现行教材中,有关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设计方案,有的实验过程不够简捷,有的操作步骤不够合理,有的证明依据不够严密,可能导致对实验结果产生错误的理解,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实验的操作程序及步骤进行改进,以求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价值。

实验一: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250mL 的烧杯,调节天平平衡。

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慢慢倾倒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观察现象。

存在的问题:由于在倾倒的过程中气体会扩散,并且倾倒的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到“天平倾斜”的现象不明显,使得实验现象的可信度降低。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改进后的实验设计:把充有空气的气球放入烧杯中,将导气管管口伸入到烧杯的底部,然后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随着二氧化碳的通入,可以观察到气球慢慢升起,悬浮在烧杯里。

改进后的优点:1.改进后的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成功率高。

2.增强了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

3.便于制作和操作,可以作为学生实验来进行,提高学生实验的探究兴趣。

实验二: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向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可以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

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

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得瓶内的气压减小,所以瓶子变瘪。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创新设计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创新设计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创新设计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创新设计二、设计原因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实验之一。

不过,书上的实验存有一些问题:①实验不连贯,耗时太长,不利于课堂操作;②倾倒二氧化碳时,稍不留心就会出现出现上面的蜡烛先熄灭的尴尬场面;③学生实验所需玻璃仪器多,会让学生产生盲LI感。

三、实验改进之处将气体制取实验与三个性质实验一体化,在一套装置中实行,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对比性强。

选用身边物质,避免了玻璃器材的过多使用,激发学生兴趣,适合学生分组实验。

四、实验仪器及试剂实验器材:塑料矿泉水瓶,注射器,玻璃导管,橡皮管,小试管,烧杯,酒精灯,三通管药品及实验用品:大理石稀盐酸石蕊试纸澄清石灰水水火柴五、实验方法1、选用塑料瓶和针筒代替锥形瓶和分液漏斗来作为气体反应发生装置。

2、取一个三通管,在三通管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然后将它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连接。

3、轆不f儿变红,而上部的试纸A不变色。

证明了:①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②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4、将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的上口,观察到木条火焰没有明显变化。

再把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的下口处,双嚓至休条立即熄灭。

山此既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同时还证明了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5、把三通管的下口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能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完成上述步骤后,将三通管取下,把贴有试纸B的那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很快观察到试纸B山红色重新变成蓝色,说明碳酸不稳定。

六、实验效果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学生兴趣浓,掌握知识效果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创新设计
长顺县威远中学韦祥波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实验是初中化学教材的一个重要实验。

在人教版教材118页,教材中是利用4朵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来做实验,第一多喷醋酸(变红),第二朵喷水(无变化),第三朵放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无变化),第四朵先喷水,后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变红),再用吹风机吹干(红变紫)。

一、实验用品
大试管1支中试管2支乳胶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大理石稀盐酸稀醋酸紫色石蕊试纸蒸馏水橡皮筋泡沫木板
二、实验步骤与现象、结论
三、实验有点
1、此套装置用途广,组装方便,既可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又可以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2、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能极大激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教
学效果。

3、减少了编织小花和大量染色的过程,节省了准备实验的时间。

实验中
的紫色石蕊试纸还可以多次循环利用,节省药品,使实验过程不在繁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