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题考点解析共49页文档

合集下载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docx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docx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一・词语选择选词填空,多为近义词。

词语选择是传统题目,解题主要方法是在近义词中找出词语的“个性义”,对照语境做出最佳选择.【解题关健】•是找差异。

找出近义诃的差异,也就是词语的“个性义”:也就是说两个词语有共性,在共性之下,我们再来找它们的个性:个性义是广泛的,除自身带有的特殊意思上有差别外,还有语义轻重、感情色彩、使用对象、词语语法属性等方面的不同。

二是看语境。

结合“个性义”根据语境做最恰当的选择.三是用排除。

通过确定已经明确选择的某几个词语,再来综合运用排除法选出答案,可以避免某一个词语拿不定主意时的窘境.1.个性义是选择的根本下面举儿组易混淆词语的例子。

【法制/法治】法制,法律制度:法治,依法治理国家。

【反思/反省】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省,有“悔悟”义。

【妨碍/妨害】妨碍,侧近于造成一定障用;妨害,恻IR于有损害。

【每时每刻/无时无刻】由于此二词都有“时刻”二字,一些粗心的人便容易混淆它们。

其实,它们意思完全相反.“每时每刻”讲“时刻”都有,多用「肯定句;“无时无刻’’讲“时刻”都无,多用于否定句。

【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偏重于不注意、不用心或装作没看见,并不强调经常见到:“熟视无睹”则偏重丁漫不经心,不重视,有“经常见到” 之意。

2.结合语境是不变的准则结合相近词语的“个性义”,根据语境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二・语句衔接衔接题是把原文的一句话“抠”出来,在句子内部小分句的顺序、关联词的搭配、语言表达、句式、词语的变换等方面,给出不同选项,让考生选出“最恰当''的•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考生要有语境意识, 还要有语法知识,更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综合起来,这类题H难度并不高, 只要掌握了规律,用排除法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解题关依】.1.要有主体意识从整体上把握这几段话的论述主体是谁,素拉论述的主体,也就能从全局上把握文段强调的重点内容.3.注意先后顺序选项内部可能有两到三个小分句,讲述的内容、排列的顺序有所不同,到底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这就要结合上下文来推断。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题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题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

语言文字运用题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这道题多达20分,自然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111。

一、真题回看1.试题“很不稳定”。

“语用”题向来被称为高考试题的“试验田”,新高考试题更是如此。

2.材料内容“不拘一格”。

一则语料一个具体情境,社会生活、科学知识、文学片断……都有可能。

3.语体偏重“实用”。

3年6则语料,只有2023年第二则是“文学作品”。

体现出试卷整体上所谓“实用”“论述”“文学”三类文本兼顾的特点。

二、“考点”分析考查内容看起来复杂多变,但可能就只一个“考点”——“在具体情境中,怎样的表达最合宜”。

1.表达的合宜,考查具体内容包括表述的准确、简洁、连贯、得体等。

比如2023年第19题: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

②他虽然能轻松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

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

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

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上述语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6分)参考答案:(1)“只能望其项背”修改为“难以望其项背”(用词正误)。

(2)“促使”修改为“导致”(用词准确)。

(3)“虽然”修改为“但是”(用词正误,连贯)——它们跟常说的“语病”题,是一样的吗?笼而统之,表达得不“合宜”,大致都可算“语病”;但跟我们之前熟悉的“改病句”的用意未必相同。

2.表达的合宜,特别强调对“语境”的揣摩。

有怎样的语境,就会有怎样的“考点”“要求”。

比如2023年第20题: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3分)参考答案:(1)“处”表示地方,重叠后表示每一个地方;(2)“微”表示轻微,重叠后表示更加轻微;(3)“早”表示时间比较靠前,重叠后表示时间非常早。

2020-2022新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真题解析课件55张

2020-2022新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真题解析课件55张
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 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 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 持, ②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 饭, ③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分析
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 第—步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导弹,第二步把导弹装进 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第三步进行潜艇发射。 分析
本题属于长句变短句的表达能力考查,“长句 变短句”,就是把一个结构复杂或修饰成分较多的 句子,转换成几个结构简单的句子,可以是独立的 句子,也可以是几个相互联系的分句。
,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
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
场观众
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宣讲
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
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
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
分析
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 解修辞手法具有的特点及其表达的效果。然后根据语言环境体会这种 这种修辞手法在此处表达所起的作用,比如内容情感方面,结构上下 文方面,语气语调转换方面,最后一一整理出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 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 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 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 胖, ①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真题解析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真题解析

2023高考新课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解析一、真题解析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补写句子知识要点】题干统一要求“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并限定字数。

高考补写句子题目规范,每一个空出的句子,表述上受到前后句子的约束,答案相对确定、几乎唯一。

【常用技巧】(1)理清段落结构层次;(2)句子所在的位置(段首主旨句子,中间过渡句,结尾总结句)(3)关联词的对应;(4)前后文语境提示(5)句式内容的对称;(6)关键词语的引用;(7)学会看标点;(8)注意字数限制。

【A处解析】原文: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 A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

解题方法:①前句关联②关联词推断(后句关联)③关键词①前句关联。

前一句讲到“我们常常会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内容与记忆中的忘记有关。

②关联词推断(后句关联)。

本句中“因为”表明前后关系为因果关系,前句为果,后句为因;“庆幸”的内容可从“因为”这一原因表述中找到答案。

③关键词。

后句中讲到“遗忘”,意味着原因解析与前句中陈述的对象是一致的,庆幸内容围绕“遗忘”展开。

【综合答案】我们更应该庆幸 A ,“自己拥有遗忘的能力” 或“大脑有遗忘的能力”评分:关键词“遗忘”1分,句意完整连贯1分。

【B处解析】原文: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 B ,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

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解题方法】①句子位置;②关联词推断(后文关联);③关键词。

提示:这一空有点难,解析有点长,请耐心阅读。

①句子位置。

所填句是过渡句、段首句,承接第二自然段内容。

第二自然段主要论述记记力强并不一定是好事,会对人的阅读理解能力、注意力、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程度反向作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分析与训练+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分析与训练+课件

考向三 长短句变换 1. 把下面的长句改为著名专家学者们通过论证,证明了很多人对水利工程人员提出的关于在长 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的不同意见是不 科学的。 【答案】示例 (1)水利工程人员提出了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 电站的可行性报告。(2)很多人对这个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了不同意见。 (3)著名专家学者通过论证证明了这些意见是不科学的。
考向二 整散句变换 1. 把下面的散句改写为一组以“他”为开头的主要由四字句组成的整句,
可以增删改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的艰难竭蹶中,他丝毫没有改变自己原来的志向, 真可谓“穷且益坚”了。 【答案】示例 他艰难竭蹶,不改素志,穷且益坚,难能可贵。(意思相近 即可,例如“身处竭蹶”“不易本志”。) 【解析】本题写整句,很有难度,首先读好题目,是写四字句,其次明白 句意的重心,四个停顿,三个可以直接归纳难能可贵、艰难竭蹶、穷且益 坚,第三处总结一下解决这道题了。
总结的答题角度,注意: 1、 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应放在整段文字甚至整篇文章中来衡量,好的
句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使文章增色不少。 2、 一般不答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好,最多分析完原文的妙处后,加一句“改
写后的句子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总结: 一、 倒装句 (1) 将定语、状语等倒装。 (2)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
考向五 情境补写
一、 明确题目要求 这种题型的题目一般为:补写恰当的语句,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不超过 15 字。在 2012 年新课标全国卷中,这种题型刚刚诞生, 不是很成熟,它在题目上的要求与后来部分表述稍有不同:不得照抄材料, 每句不超过 20 个字。2013 年新课标全国卷 1 在字数上有变动:不超过 12 个字;2013 年新课标全国卷 2 则只要求不超过 10 个字。2014 年全国大纲 卷要求不超过 12 个字,除此之外,近几年的字数要求都是不超过 15 个字。 其实做好任何学科的题目都要做到明确题目的要求,语文也不例外。我们 发现,学生之所以失分,究其原因,除了能力不够,大部分是做题时不注 意题目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做题前务必画出题目 的关键词,即题目要求。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 知识点复习+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 知识点复习+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内容说明】本部分内容主要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图文转换三个方面的考试要点。

我们在学习这些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病句类型主要有: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搭配不当、不合逻辑、表意不明、语序不当。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

它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查的内容主要有语句的衔接、句序的排列、词语的排列、用语的场合、对象等。

考查的点相当广泛,词、短语、句子都有所涉及,同时也考查语法、语意、语境、材料组织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

要点1:辨析并修改病句【要点解读】辨析病句是高考语文考查的热点。

在考查形式上,以客观题形式考查辨析病句,题型稳定,一般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考查的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病句的命题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般都是来自当前书报。

知识点一语序不当★经典例题例1.指出下列句子的病句类型,并加以改正。

(2015·四川)《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答:【解析】状语顺序排列不当,“首次”应放在“四川”后。

★名师点拨把握排列规律,判定正确次序。

多项定语指主语、宾语中心语前的多个定语,它们一般按照与中心语关系的密切程度排列顺序,如果排列不当,就会出现语病。

判断多项定语排列次序是否恰当,应准确把握排列规律。

多项定语的排列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应依照以下原则(从离中心语最远的算起):A.表领属性的或表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B.表指称或数量的词或短语;C.动词或动词性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E.表性质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2020高考复习专题之语言文字运用(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0高考复习专题之语言文字运用(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0高考复习专题之语言文字运用(含详细答案解析)高考复习专题之语言文字运用【教材分析】高考模拟试卷依据《考试大纲》考点要求和《考试说明》的题型命制,有“选择题”(客观题)和“语言表达运用”(主观题)两种形式,考查汉字、词语、句子、等知识,语法、修辞、逻辑知识以及综合运用汉语知识的能力。

对应在模拟试卷中1-7题。

基本上呈现“稳中略有变化”的特点,变化之处与命题者命题意图及社会热点有关。

1-4题为选择题,以字音、字形、词语和语病为主,兼顾语言文字知识与能力,5-7题为语言表达运用题,考查学生选用、变换、仿写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等方面的能力,体现语言运用简明、得体、连贯、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

【教学目标】1、通过仔细审题,学生揣摩题意;2、通过生活中习惯性用词的错误举例,学生掌握“粜卖”“汤匙”“扺掌而谈”“田塍”等字音;3、通过讲授、识记等方法,学生理解并记住“因人成事”“闯红灯”等词的意思;4、通过选项对比法,学生提高语言运用题的得分率,尽量在选择题上做到少失分;5、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规律和趋向,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比分析法,学生提高语言运用题的得分率,尽量在选择题上做到少失分;2、通过词义推断法,学生能正确使用词语(熟语);3、通过主观题的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各种修辞。

【教学过程】单选题1.下列诗句没有做到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B.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D.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D.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3.下列歌词中,运用手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B.我用回忆剪成一部无声电影,纪念我们真挚的曾经。

C.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

D.思念在发烫,看着你的脸庞,背着行囊,说要去远方。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真题及答案解析汇编【VIP专享】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真题及答案解析汇编【VIP专享】

江苏卷 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来自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D)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 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 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 业。 【命题立意】本题属“图文转换”题,综合考查考生从图表中领悟、挖掘重要信息,进行 概括、评价、创作等能力,就是对考纲中“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几 种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能力层级为 E 级。 【答案】D 【解析】本题属徽标题,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注 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地点等;(2)要分清画面说明的顺序(时间、空 间、逻辑);(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要联系具体对象做 出合理想象,切忌随意猜想,要扣住图中信息点来联想;(4)要认真观察图画组成部分, 避免遗漏说明内容,或疏漏创意之处;(5)一般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做到准确、简明、 平实、清晰。D 项明显违背第(3)点,对徽标中间图形的内涵和寓意理解有误,它是动感 很强的“太阳神鸟”,D 项却理解为光芒四射的“太阳”想象也不够合理。 【点评】图文转换题江苏已连续考了几年,由主观表述题到客观选择题,由表格数据题、 漫画题到徽标题,年年变化,不断创新,考查学生适应现代信息化、数字化社会的能力, 这类题目估计下年会继续考下去的。 【总评】5 道选择题,结构与题型基本沿袭去年的思路,但内容又有所变化,得体题换成 病句题,漫画题换成徽标题。特别是兑现了考前的承诺:语音、字形等需死记硬的考题淡 出考卷,大大减轻学生的负担,值得肯定。 湖南卷 1.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坚贞不屈 自强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B.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C.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D.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答案】B 【解析】坚贞不屈:坚定而有节操,绝不屈服。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前者突 出不屈服,后者强调不动摇。对应“矢志不渝”应用“坚定不移”;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 上,永不松懈。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前者突出自身的努力, 后者突出新生事物的发生,根据“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应选“自强不息”;百废俱兴: 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百废待兴: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新 中国成立之初”应是“待兴”;奋起直追:指鸟类振翅起飞,紧紧的追赶上去。奋发图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