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 免疫调节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 第5讲 免疫调节

高三一轮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 第5讲 免疫调节

除体内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
(6)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共同实现免疫防御、免
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
(√)
(7)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它们对多种病原
菌具有吞噬作用。
(√)
2.教材拾遗 (1)吞噬细胞在免疫活动中参与哪几道防线? 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 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 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 T 细胞。 (2)免疫活性物质都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抗体和细胞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 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答案:ABD
[易错提醒] 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五个“并非”
(1)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 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2)溶菌酶并非只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如唾液、泪液 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则属于第二道防 线,但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一定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 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接触后获 得的后天性免疫
对象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基础
(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2)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树突状 细胞和巨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 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 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解析:图中 a 为 T 细胞,b 为 B 细胞,c 和 d 分别为细胞毒性 T 细胞和浆细胞,图中能识别抗原的有记忆细胞、B 细胞、T 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可由 B 细胞(b)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在抗原的刺激下,①②过程 才能发生;c、d 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核 DNA 是相同的, 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功能的不同。

一轮复习免疫调节

一轮复习免疫调节

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 体液免疫
阅读教材P72页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尝试建构概念模型。
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
一些病原体直接接触(第一个信号)
病 摄取 原
抗原 呈递
处理 呈递

细胞
辅助 (第二个信号) 性T 结合 B细胞
分裂 分化
细胞
分裂、分化

并分泌

细胞因子
【思考】形成的记忆B细胞有什么作用呢?

细胞毒 性T细胞
识别 接触 裂解
靶 细 胞
裂解

记忆T细胞
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 人体细胞的黏附,进一 步形成沉淀等,进而被 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结合
抗体
病原体
结合
暴露病 直接 原体
被其他免 疫细胞吞
噬消化
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模式图
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化的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针对胞外毒素,事件①中一个未活化的B细胞可能被任何一种胞外毒素致敏
B.针对异体移植细胞,事件①中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需接受抗原MHC复
合体的信息
C.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大量增殖,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多种蛋白因子
D.事件③中,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协同杀灭和清除入侵病原体
被 摄


既可以游离,也可以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 生物以及细胞上

抗原呈递细胞 (APC)
功 能
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信 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其他
免疫细胞。
分 类
加工处理、

免疫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教材)

免疫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教材)

扁桃体 扁桃体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联系 免疫器官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免疫细胞产生并 发育成熟的地方
免疫细胞集中分 布的场所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细胞:也叫白细胞,是一类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1)种类
1、免疫器官
种类
功能
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免疫细胞均来源 骨髓 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分化。骨髓是B细胞分化、
发育、成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胸腺 胸腺是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脾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 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淋巴结
淋巴结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能阻止和消灭侵 入体内的微生物。
A. 巨噬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B. 巨噬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与结合病原体的受体 C. 巨噬细胞可吞噬入侵的病原体 D. 巨噬细胞可参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4、(2021 年湖南岳阳两校联考改编)下列有关免疫细胞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
是( B )
A. 免疫细胞只能分布在免疫器官中 B. 体内的抗体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 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D. 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疫细胞吞噬消化
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三、特异性免疫
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
第三道防线 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 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
组成。
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归属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包括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
免疫分子
1
免疫系统的功能
2
3
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
防御功能
清除衰老或损伤的自身细胞,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自身稳定功能
识别和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预防肿瘤的发生。
免疫监视功能
指个体和种群普遍存在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
固有免疫
指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经过致敏过程而产生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免疫疗法作用机制
免疫疗法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已取得显著疗效,如黑色素瘤、肺癌等。
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
免疫疗法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疗法种类
免疫疗法包括使用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
免疫疗法作用机制
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抑制病毒、细菌等病原体。
免疫疗法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效果
在某些病毒感染如HIV、SARS等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
01
02
03
免疫疗法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免疫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调节自身免疫应答,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轻炎症损伤。
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
免疫疗法种类
免疫疗法作用机制
免疫记忆
组成
免疫记忆主要由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迅速活化并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高效应答。
作用
免疫记忆是长期免疫防御的基础,有助于生物体在再次遭遇相同病原体时迅速清除感染,提高生存率。
04
免疫失调性疾病
分类
01
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器官特异性和全身性两种类型,分别涉及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反应。

2.4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

2.4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
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
包括 包括
包括
免疫器官
例如 例如
免疫活性物 质
包括 包 括 包括
免疫细胞
包括 包括
吞噬 细胞
包括
淋巴 细胞
包括
胸腺
骨髓
溶菌 酶
抗 体
淋巴 因子
T细 胞
B细 胞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3)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称为特异性免疫
2、监控功能——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癌细胞 3、清除功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损伤、癌变的细胞
B细胞 增殖分化
记忆细胞
二次 免疫
浆细胞
产生 Hale Waihona Puke 体与靶细胞接触 发挥免疫效应
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
答案与提示: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 胸腺中成熟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功能
摄取和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 体—抗原结合体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 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 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分泌抗体 与靶细胞接触发挥免疫效应
浆细胞
效应T细 胞 记忆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对比
项目 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一轮复习_免疫调节

一轮复习_免疫调节

免疫细胞功能的“三个唯一”
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 → 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
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效应 →B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 →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 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1)切除胸腺——T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不 能产生,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保留少部分体液免 疫。 (2)骨髓遭破坏,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其他免疫细 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丧失,但输 入造血干细胞,细胞免疫恢复。 (3)若两者都遭破坏,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再输入 造血干细胞,特异性免疫并不能恢复。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 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第一、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 用,因此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 破,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
(2)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体内衰老、坏死和癌变的细胞并清除
思一思: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参战者与作用对象分别 是什么?它们是否可以直接杀死抗原?
体液免疫的参战者是抗体,作用对象是抗原;细胞免 疫的参战者是效应T细胞,作用对象是被抗原入侵的细 胞(靶细胞),无论抗体还是效应T细胞,它们均不能直 接杀死抗原。抗原多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免疫反应的两重性及其分类(5年8考 )
一、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 免疫功能过强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 免疫功能过弱 免疫缺陷症
(一)过敏反应
1、概念: 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 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2、特点:

高三一轮复习免疫调节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免疫调节课件
培养实验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 能力。
多做模拟试题
精选试题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模拟试题,涵盖各种题型和难度,帮助学生全面 提升应试能力。
定时模拟考试
组织定时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和考试流程,提高学生的应 试心理素质。
讲评与反馈
对模拟试题进行详细讲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 然杀伤细胞(NK细胞)等 ,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发挥 重要作用。
免疫分子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它们通过与抗原结合或 调节免疫细胞活性来发挥 免疫作用。
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御功能
监视功能
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防止感染。
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稳定功能
清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维持内环境 稳定。
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增强剂
胸腺肽
刺激T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力,用于治 疗免疫缺陷疾病和慢性感染。
干扰素
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和抗肿瘤的免疫反应,用于 治疗病毒性肝炎和肿瘤。
白细胞介素-2
刺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 力,用于治疗肿瘤和感染。
生物制品类药物
单克隆抗体
通过与特定抗原结合,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等 疾病。
细胞因子
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用于治疗肿瘤、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 病。
疫苗
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05 免疫调节的日常保健
合理饮食
总结词
合理饮食是合理饮食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 类食物和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鱼、瘦肉、豆类等。同时,要避免过度摄入糖分 、盐分和脂肪,以免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之免疫调节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之免疫调节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之免疫调节一.选择题(共15小题)1.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下列疾病中可通过接种疾苗预防的是()①肺结核②白化病③缺铁性贫血④流行性感冒⑤尿毒症A.①④B.②③C.①⑤D.③④2.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会引起机体产生急性炎症反应(造成机体组织损伤)。

为研究化合物Y的抗炎效果,研究人员以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为空白对照,以中药复方制剂H为阳性对照,用相关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表示炎症反应程度,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LPS诱导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失调所引起的机体反应B.中药复方制剂H可以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C.化合物Y可以增强急性炎症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反应D.中药复方制剂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3.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下列细胞中,不参与此过程的是()A.树突状细胞B.辅助性T细胞C.B淋巴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4.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宿主易被ORFV反复感染,影响畜牧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B.ORFV感染宿主后被APC和T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C.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有关D.辅助性T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5.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胞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B.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D.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6.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方 式
效应B细胞产生 的抗体与相应的 抗原特异性结合
1.效应T细胞与靶细 胞密切接触。 2.效应T细胞释放淋 巴因子,促进有关细 胞免疫的作用 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外毒素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
•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 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布;再通 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消灭。 •细胞免疫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使抗原暴露,与抗体结合而被消灭。 (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1、体液免疫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主要过程是什么?
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反应阶段是B细胞增殖分化,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 效应阶段是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
3、 B细胞有几个接受抗原刺激的途径?
通过T细胞呈递抗原间接刺激;抗原直接刺激
4、浆细胞有哪些来源?
(1)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形成 (2)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形 成
A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器官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 淋巴细胞 作用的细胞
免 疫 系 统
T淋巴细胞 迁移到胸
腺中成熟
B淋巴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1、免疫器官
C
• (08天津).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 始发挥作用 • 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 共同刺激 •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 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 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A • (理综II 07).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 免疫功能表现为 •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广东生物).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 B 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
体液免疫
(3)效应阶段:
浆细胞
合成和分泌
抗体 + 抗原
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 制其繁殖或对宿主细胞 的黏附 抗体与抗原结合, 使其形成沉淀或细 胞集团,进而被吞 噬细胞吞噬消化
体 液 免 疫 过 程
抗原(细菌)
吞噬细胞(处理)
T细胞(呈递) B细胞(识别)
增值、分化
感应 阶段
记忆细胞

4、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浆细胞结合,发生免疫 反应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发生特异性 免疫反应
5、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A、有些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 胞 B、抗体由B细胞直接分泌的 C、抗体一般都是直接将入侵的病菌杀死 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 的记忆细胞
核杆菌、麻风杆菌等) 1)感应阶段: 抗原
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
呈递抗原
细胞免疫 病原体侵入了细胞(如病毒、结
使抗原隐 藏的抗原 决定簇暴 露
T细胞
(识别)
细胞免疫
2)反应阶段: T细胞
受抗 原刺 激
增殖和分化
记忆细胞 在杀伤靶细 效应T细胞 胞中本身末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 受伤害
• 作用:
–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
• 作用方式:
–B淋巴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 式称为体液免疫。 –T淋巴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 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
产生抗体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直接接触靶细胞
还产生淋巴因子
(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抗体是怎么产生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 反应阶段: 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 细胞形成阶段 3. 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 疫效应的阶段
不同点: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在免疫的效应阶段:
不同点: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在免疫的效应阶段:
体液免疫 抗原
细胞免疫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
作用对 细胞 (即靶细胞) 象 (存在于细胞外液)
分泌抗体 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 结合发挥免疫作用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 相应的效应细胞
效应T细 T细胞或记忆细胞 胞 记忆细 胞
B细胞或T细胞

• • • • • • •

识别功能的细胞 器官移植是 免疫 胸腺破坏的结果是 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时浆细胞的来源2 记忆细胞能不能产抗体? 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及作用?
非专一性 生来就有的 弱
专一性 后天逐渐形成的 强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与联系
非特异性免疫和恃异性免疫共同构成人体总的 防御功能,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非 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不可分开,相辅相成。
例题2(2011年浙江卷)4. 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 属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 B、受体接收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主动免疫也可以称为天然免疫,被动免疫也称为获得性 免疫
(溶菌酶和吞噬 细胞组成)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上纤毛 的清扫作用
皮肤有哪些与保护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就叫做抗原。 特点: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
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 自身受损、死亡及衰老细胞、癌细胞 异体组织、器官 异种动物的血清等
抗原和抗体 2.抗体 ⑴概念: 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
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⑵化学本质:蛋白质
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
C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处理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 增值分化效应T细胞 人接种卡介苗后,经一段时间,血液中就会出现看结核 杆菌的抗体,这种抗体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 细胞器依次是 A
效应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原抗体结合 吞噬细胞消化
反应 阶段 效应 阶段
• 1、婴幼儿为什么易窜病?打的疫苗是? • 2、天花病患一次后为什么终生不患? • 3、流感治俞一周为什么又会患? • 4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T淋巴细胞 D C.致敏T细胞 D.浆细胞(细胞有什么特 点?) 5.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应该尽快注射 D • 破伤风抗毒素,其原因是破伤风抗毒素能够 • A.促进自身免疫反应 • B.增强细胞免疫作用 • C.使体内产生抗原 • D.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
免疫应答
1、斜率比较
2、抗体一定时间后的量
3、抗体全都是记忆细胞分化而产生?
练一练
D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2、下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ACD A、抗体 B、抗原 C、淋巴因子 D、溶菌酶 E、淋巴细胞 3、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 D ) A、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 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 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
1、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 ) 2、只要接触一次某种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住该 抗原的特征。( ) 3、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 ) 4、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D ) A、吞噬细胞 B、靶细胞
C、T细胞
D、浆细胞
5、幼年时破坏胸腺体液、细胞免疫? 艾滋病患者体液、细胞免疫?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 体,对多数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第一、第二道防线) 幻灯片 3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作用 范围
特性 形成
作用 强弱
特异性免疫
机体仅对某一异 物(抗原)产生 免疫反应
机体对体内外异 物都可以发生免 疫反应
免疫过程中各种细胞的来源及其功能
来 源 功 能
吞噬异物,处理、呈递抗原, 吞噬 造血干细胞 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细胞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 骨髓中发育 B细胞、记忆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 T细胞 胸腺中发育 应T细胞、记忆细胞
效应B细 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 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产生 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
3)效应阶段 靶细胞意:效应T细胞在效应阶 段未破坏可重新攻击
效应T细胞
释放
淋巴因子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靶细胞内的溶酶体 酶被激活,使其通 透性改变,渗透压 变化,最终裂解死 亡。
⑶抗体的性质: 特异性
凝集素、抗毒素等 ⑷实例:
⑸抗体的形成: 浆细胞 ⑹抗体的分布:血清(主要)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