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3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教案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教案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其对感染预 防与控制的认识和执行力。
智能化监控系统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立智 能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并预警医院 感染风险。
强化政策法规
制定更严格的防控标准和政策法规, 规范医疗行为,减少抗生素滥用等问 题。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监测和报告的数据可以为政策 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医院 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开展。
05
医院感染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医院新生儿病房爆发感染事件
事件概述
防控措施
某医院新生儿病房出现爆发感染,多 名新生儿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经 检测确诊为肺炎。
医院立即采取措施,对病房进行全面 消毒,对所有患儿进行隔离治疗,同 时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完善相关 制度。
患者切口处受到感染。
防控措施
医院对手术室进行全面整改,加 强手术室消毒和清洁工作,规范 手术操作流程,同时对相关责任
人进行处理。
案例三:某医院血液透析室感染事件
事件概述
某医院血液透析室发生感染事件,多名患者在透析后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经调查发现 透析液受到污染。
感染源分析
感染源为受到污染的透析液,由于透析液制备和储存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患者在使用时 受到感染。
现感染迹象。
实验室检查
利用实验室技术对病人 的血液、尿液等样本进 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
在感染。
监测流程
建立监测系统,定期收 集数据,分析数据,及 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病例

报告制度与流程
01
02
03
04
报告范围
明确需要报告的感染病例类型 ,如疑似传染病、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教案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教案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3. 学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4. 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二、教学内容1. 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1.1 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发生的一切感染性疾病,包括在医院内感染和在医院外感染但与医院有关1.2 分类: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分为两类1.2.1 医院内感染:指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入院后发生的感染1.2.2 医院获得性感染:指患者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与医院有关2.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2.1 发生原因:2.1.1 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2.1.2 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2.1.3 医疗操作:手术、插管、输液等2.2 传播途径:2.2.1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器械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2.2.2 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飞沫、尘埃等空气途径传播2.2.3 消化道传播:病原体通过食物、水等消化道途径传播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发生原因、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医院感染的认识3. 讨论法:分组讨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分享心得体会4. 实践操作法:演示和练习手卫生、无菌操作等预防医院感染的操作技能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实际案例的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提出的见解4. 操作技能:检查学生手卫生、无菌操作等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六、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 手卫生: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使用肥皂和水或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2. 严格无菌操作: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3. 消毒灭菌:对医疗器械、患者用品等进行定期消毒、灭菌。

基础护理学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基础护理学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基础护理学之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
目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 基础护理学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
的应用 •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 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内获
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 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03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某大型综合医院通过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 ,有效降低了手术室和新生儿病房的感染 率。
某传染病专科医院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和独 立通风系统,显著减少了呼吸道和接触性 感染的发生。
某儿童医院通过推行预防接种计划,有效 控制了儿科病房的疫苗可预防性疾病的传 播。
医院感染暴发的应对措施
01
02
03
措施一
建立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 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 调机制。
措施二
加强感染源和传播途径的 快速识别与控制,及时隔 离患者和疑似感染者。
措施三
强化医护人员防护意识, 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确 保个人防护措施到位。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角色与责任
01
02
03
04
角色定位
护理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的主要执行者,需具备高度的
医疗废物处理
总结词
医疗废物处理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合理、安全、环保的方式处理医疗废物,降低其对环 境和公众健康的危害。
详细描述
医院应制定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处理流程,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理等环节进行规 范管理。同时,应加强医疗废物处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护人员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教案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教案

胃肠道感染预防与控制
保持食品卫生,严格执行食品 采购、储存、加工和烹饪过程
的卫生规定。
加强手卫生,在接触患者、处 理粪便及呕吐物等时,要严格
执行手卫生制度。
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清洁和消 毒,保持床单位清洁。
对于胃肠道感染的高危人群, 如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免 疫功能低下者,应给予特别的 关注和预防措施。
03
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 制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04
培养医护人员的医院感 染预防与控制意识和能 力
教学内容与安排
01
02
03
04
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医院感染的危害和预防控制的 重要性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 则和方法
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 制意识和能力培养
02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培训地点
选择适宜的培训场所,如会议室、教室或实践操作场地等。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了解学员掌握情况及培 训质量。
反馈机制建立
建立学员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培训计划进行持续改进和 优化。同时,将学员的反馈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汇报,以便更好地改进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是指患者自身存在的病原菌引 起的感染,如皮肤黏膜、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外源性感染则是指来自患者外部环境中的病原菌引起 的感染,如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手等传播的感染。
流行病学特点
0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教案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教案
况。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感染病例报告
各科室医生在发现感染病例时,应及时填写感染 病例报告卡,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暴发事件报告
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相关科室应立即向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定期汇总分析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对上报的感染病例进行汇总 分析,评估感染发生情况,提出防控措施。
05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
感染疾病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直接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等,存在感染 传染病的风险,如HIV 、HBV、HCV等。
皮肤和黏膜损伤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 可能发生锐器伤、咬伤 、烫伤等皮肤和黏膜损 伤,导致感染和传播疾 病。
心理压力
医务人员长期处于高强 度、高风险的工作环境 中,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和职业倦怠。
持续改进
定期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和调 整,确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成
为医院常态化管理。
THANKS
制了感染的传播。
经验教训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护 人员感染防控意识,确保患者
安全。
案例二
成功经验概述
某医院手术室通过采取 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 有效降低了手术部位感
染率。
感染控制措施
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加强手术室空气净化、 定期对手术器械进行灭
菌等。
监测与评估
定期对手术室进行微生 物监测,及时发现并处
清洁与消毒操作规范
总结词
清洁与消毒操作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需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 环境清洁和物品消毒。
详细描述
清洁与消毒操作规范包括清洁程序、消毒剂选择、消毒方法、消毒频次等方面 的规定。同时,需要定期对环境进行微生物监测,确保清洁和消毒效果达标。

基础护理学-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之医院感染课件

基础护理学-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之医院感染课件
•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责任感,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 医院感染的概念、诊断标准和分类。 • 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建立管理体系、健全规章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和加 强医院感染教育等。
• 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及医院工作人员中, 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师生互动
• 2.该案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包括: •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 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敏感性不强。 • 医院感染管理不科学、不规范,未能及时发现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重
师生互动
•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 •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预案。 • 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日常管理和处理工作,及时上报和协助调查感染
病例。
师生互动
•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并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切断感染链: • 确保医院环境布局合理,二级以上医院建立规范合格的感染性疾病科。 • 加强重点部门的消毒隔离工作。 • 做好清洁、消毒、灭菌及其效果监测。 •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 •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测管理。 • 开展无菌技术、手卫生、隔离技术的监督和监测。 • 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测,严格探视与陪护制度,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性隔离,加强主要感染部位的感染
• 2. 诊断标准: •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慢性感染的迁徙病灶除外),或

3-3-电子教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3

3-3-电子教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3

基本护理技术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基本护理技术
方法
空气消毒 物品消毒
(减消消紫少毒毒外遮时前线挡应做易(将好被紫物室灰外品内尘线摊清微穿开洁粒透或卫吸力挂生收差起工而)以作 影有响效效距果离)为关25闭㎝门~窗60,cm人员停 止照每走射10动时m2安间装为3200W~紫3外0分线钟灯。管一 支 有效距离不超过2m
基本护理技术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基本护理技术
臭氧消毒法注意事项
臭氧对人有毒,国家规定大气中允许浓度为0 .2mg/m3;
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对多种物品都有损坏, 为保证消毒效果,使用时需关闭门窗;
空气消毒时,人员必需离开待消毒结束后20~ 30min可进入 温湿度、有机物、pH等多种因素可影响臭氧的 杀菌作用。
是采用各种化学消毒物品来清除或杀灭微 生物的方法,所用的化学物品称为化学消 毒剂。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化学消毒剂分类
基本护理技术
按化学成分与性质分:
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醛类、烷基化气
体类、醇类、碘类、季铵盐类、酚类和其他等
按作用水平分:
•高效消毒剂:杀灭一切微生物 •中效消毒剂:杀灭除芽胞外的一切微生物 •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六)生物净化法
基本护理技术
采用空气洁净技术,通过初、中、高三级空气 过滤器,选用合理的气流方式,滤除0.5~5 um的尘 埃,达到空气洁净的目的。
适用:手术室、烧伤、血液、器官移植病房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基本护理技术
生物净化法
采用生物洁净技术 选用不同的气流方式 通过三级空气过滤器 除掉空气中0.5~5μm的尘埃, 达到空气洁净的目的。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教案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教案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教案章节一: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1. 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2. 掌握医院感染的分类3. 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4. 了解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章节二: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1. 学习患者自身的风险因素2. 学习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风险因素3. 学习医院设施与设备的风险因素4. 学习医院感染流行的风险因素章节三:手卫生与感染控制1. 学习正确的手卫生方法2. 掌握手卫生的重要性3. 了解手卫生产品的选择和使用4. 学习手卫生的监测与评估章节四:无菌技术操作1. 学习无菌技术的基本原则2. 掌握无菌操作的步骤与技巧3. 了解无菌技术的应用场景4. 学习无菌技术的监测与评估章节五: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与灭菌1. 学习医疗设备清洁、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2. 掌握医疗设备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和技术3. 了解医疗设备清洁、消毒与灭菌的监测与评估4. 学习医疗设备清洁、消毒与灭菌的记录与反馈章节六: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1. 了解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的重要性2. 学习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的基本原则3. 掌握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的方法和技术4. 了解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的监测与评估章节七:医院感染监控与报告1. 学习医院感染监控的方法和流程2. 掌握医院感染报告的标准和规范3. 了解医院感染监控与报告的数据分析与应用4. 学习医院感染监控与报告的持续改进策略章节八: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律法规1. 了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律法规背景2. 学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律法规要求3. 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律法规执行要点4. 了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律法规监督与评价章节九: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与教育1. 学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需求分析2. 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计划与实施3. 了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方法与评价4. 学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资源与支持章节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1. 了解全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发展趋势2. 学习我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政策与发展3. 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新技术和新产品4. 了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章节一: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医院感染的隐蔽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隔离技术 (二)个人防护用具
1.手套的选用 当手会接触或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黏膜、伤口时需要选用手套。 2.口罩、护目镜和面罩的选用 当对病人进行有可能导致体 液、血液、分泌物飞溅到护士脸部的操作时要选用口罩、护目 镜和面罩。 3.防护衣的选用 当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有 可能飞溅到护士皮肤或护士服时需要选用防护衣。
污 染 区:病室、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污物处、浴室
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到他处; 工作人员入污染区时,务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换隔 离鞋;离开污染区前脱隔离衣、鞋,并消毒双手
第二节 隔离技术 传染性隔离原则
1.病房和病区门前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用消毒液浸湿的脚 垫,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备消毒液、清水各一盆及手刷、 毛巾,另挂避污纸。
消毒手用物
严密 隔离
消毒脚垫
第二节 隔离技术
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单位要按规定戴工作帽、口罩,穿隔 离衣,并且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护士进入隔离室做治 疗和护理前,需备齐用物并计划周密,集中护理。 3.病人用过的物品经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病人的衣物、 信件、钱币等经消毒后方能交家属带回;病人的排泄物、分 泌物、呕吐物等须消毒后排放;需送出处理的物品,应有专 门的污物袋,袋外应有明显的标志;不宜消毒的物品可用纸 或布保护,以免被污染;病室空气每日消毒。
基础护理学
第三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张黎明
学习目标
1.解释下列概念:医院感染、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 染、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
2.熟悉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3.熟悉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划分及隔离要求 4.掌握隔离原则、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5.学会常用的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技术 6.能够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原则完成各 项无菌技术操作、隔离技术操作
时已有的或已潜伏的感染 ②所涉及的对象包括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员。
包括门诊病人、住院病人、陪护人员、探视者及 医院工作人员。主要研究对象是住院病人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外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
是指病原体来自于病人体 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 径,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 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
是指病人自身携带的病
(自身感染) 原体引起的感染。
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宿主
特点:同时存在,相互联系时才导致感染发生。
三、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1.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2.医院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不健全; 3.医院建筑设施和布局不符合卫生学的要求; 4.感染链的存在; 5.消毒灭菌不严和无菌技术操作不当; 6.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如侵入性操作和不合理使用 抗生素。
四、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建立医院感染三级管理体系
管理组织
人员构成
任务
机构
医院感染 管理 委员会
业务院长,感染 管理科、医务科、 护理部以及重点科 室主任及有关专家
感染管理领导决策机构,全面负责医 院感染管理
拟定全院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
医院感染 管理科
医生、护士等专 职人员
监督检查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 情况;按时完成医院感染的检测;开展 医院感染调查研究,对在职人员进行培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 二、医院感染的形成 三、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四、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陪护人员、 探视者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 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内涵:
①病原体的获得或感染的发生是在医院内。 包括出院以后才出现症状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
训;监督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临床科室 科室主任、护士 科室监控措施的实施与监督;监督全
感染
长或监控医生、护 科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执行;落实
管理小组 士
抗菌药物使用规定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管理制度 2.监测制度
包括: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 对感染高发科室的监测 3.消毒质控标准
第二节 隔离技术
第二节 隔离技术
患者的安置
第二节 隔离技术
传染性隔离区域的划分
清 洁 区:办公室、治疗室、配膳室、值班室等工作人员使用的场所。
病人及病人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 工作人员接触病人后需消毒手、脱去隔离衣、鞋方可进入清洁区
半污染区:内走廊、化验室、消毒室等
病人或穿隔离衣的工作人员通过走廊时不得接触墙壁、家具等物; 各类标本有相应的存放盘架,检完的容器和标本应严格按要求处理
第二节 隔离技术 二、传染性隔离
传染性隔离是将传染病病人及带菌者安置在 特定区域,暂时与易感人群分开,防止病原 体向外扩散,同时便于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 物、排泄物、用物进行集中消毒及处理。
第二节 隔离技术
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
1、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其 他公共场所 2、距相邻病区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 标准性隔离的对象为所有的病人,无论这些病人 是已知或未知感染者,对医护人员而言,都应采 取标准性隔离 。
• 标准性隔离的措施主要包括洗手以及手套、口罩、 护目镜、面具等各种防护用具的使用。
第二节 隔离技术 (一)洗手
洗手是医务人员防止医院感染最基础最有效的途径, 需洗手的情况有: 1.进入或离开病房之前; 2.接触病人前后; 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 4.无菌操作前后; 5.在病室中由污染区进入清洁区之前; 6.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之后; 7.使用手套、口罩、隔离衣及其它防护用具前后; 8.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伤口后; 9.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部位转为清洁部位操作之间; 10.上厕所前后。
一、标准性隔离 二、传染性隔离 三、保护性隔离 四、基本隔离技术
第二节 隔离技术
隔离
隔离(isolation)是通过控制感染源、切断感 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达到防止微生物 在病人、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目的。隔离 可以分为标准性隔离、传染性隔离和保护性隔离 3大类。
第二节 隔离技术 一、标准性隔离
第二节 隔离技术
4.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同时对病人热情、 关心,减轻病人心理上的恐惧感和因被隔离而产 生的孤独、悲观等不良心理,应向病人及探视者 解释隔离的重要性和暂时性,取得其信任和合作。 5.传染性分泌物3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渡过 隔离期,经医生开出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