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术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灌肠ppt课件

灌肠液温度不适、速度过快或肠道痉挛 等原因造成。
预防措施建议
严格掌握灌肠适应症和禁 忌症,确保患者安全。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 灌肠液和器具无菌。
操作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 和肠道情况,制定个性化 灌肠方案。
控制灌肠液温度、速度和 压力,避免对肠道造成刺 激和损伤。
发生后处理流程
对于轻度并发症,如腹痛、腹胀 等,可给予热敷、按摩等缓解症 状。
灌肠ppt课件
目录
• 灌肠基本概念与分类 • 灌肠操作前准备 • 灌肠操作步骤详解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灌肠效果评价及注意事项 • 灌肠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
01
灌肠基本概念与分类
定义及作用
01
02
定义
作用
灌肠是指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理肠 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 的方法。
处理。
THANKS
器械及药品准备
01
准备灌肠器、肛管、润滑剂、 棉签、弯盘等器械
02
根据灌肠目的准备相应的灌肠 液,如肥皂水、生理盐水等
03
检查器械是否完好,药品是否 在有效期内
环境布置与消毒措施
选择安静、整洁、光 线适宜的操作环境
对操作台面及器械进 行消毒处理
操作前进行手卫生和 穿戴防护用品
操作人员培训要求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
适应症
便秘、手术前准备、肠道检查前准备、高热降温、分娩前准备等。
禁忌症
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不宜灌肠。同时,肝性脑 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02
灌肠操作前准备
预防措施建议
严格掌握灌肠适应症和禁 忌症,确保患者安全。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 灌肠液和器具无菌。
操作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 和肠道情况,制定个性化 灌肠方案。
控制灌肠液温度、速度和 压力,避免对肠道造成刺 激和损伤。
发生后处理流程
对于轻度并发症,如腹痛、腹胀 等,可给予热敷、按摩等缓解症 状。
灌肠ppt课件
目录
• 灌肠基本概念与分类 • 灌肠操作前准备 • 灌肠操作步骤详解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灌肠效果评价及注意事项 • 灌肠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
01
灌肠基本概念与分类
定义及作用
01
02
定义
作用
灌肠是指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理肠 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 的方法。
处理。
THANKS
器械及药品准备
01
准备灌肠器、肛管、润滑剂、 棉签、弯盘等器械
02
根据灌肠目的准备相应的灌肠 液,如肥皂水、生理盐水等
03
检查器械是否完好,药品是否 在有效期内
环境布置与消毒措施
选择安静、整洁、光 线适宜的操作环境
对操作台面及器械进 行消毒处理
操作前进行手卫生和 穿戴防护用品
操作人员培训要求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
适应症
便秘、手术前准备、肠道检查前准备、高热降温、分娩前准备等。
禁忌症
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不宜灌肠。同时,肝性脑 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02
灌肠操作前准备
灌肠技术PPT

用途
灌肠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便秘、腹泻、 肠道清洁、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肠道疾病。
历史和发展
1 2 3
古代
灌肠技术在古代就已经出现,被用于治疗各种 疾病,包括肠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近代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灌肠技术逐渐被应用于 临床治疗,特别是在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
灌肠技术
contents
目录
• 灌肠技术简介 • 灌肠技术的基本原理 • 灌肠技术的操作流程 • 灌肠技术的临床应用 • 灌肠技术的注意事项和风险 • 灌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01
灌肠技术简介
定义和用途
定义
灌肠技术是一种通过肛门插入导管,向肠道内灌注液体、气 体或药物的方法,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灌肠液的温度
灌肠液温度应适宜,过冷或过热都 会刺激肠道,一般控制在38℃左右 。
灌肠的压力
灌肠时压力要适中,过高的压力容 易导致肠道破裂或出血。
灌肠技术的不良反应和风险
肠道菌群失衡
药物过敏
灌肠会破坏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容易导致便 秘、腹泻等肠道问题。
灌肠液中的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 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
04
灌肠技术的临床应用
外科手术前的灌肠准备
机械性肠道准备
通过灌肠或口服泻药的方式清除肠道内的粪便和杂质,为手术创造良好的视 野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抗菌性肠道准备
对于消化道手术,除了机械性肠道准备外,还需通过灌洗或口服抗菌药物来 减少肠道内的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结肠镜检查前的灌肠准备
排空肠道
药物灌肠剂的研究与开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药物灌肠剂被研究和开发出来,如中药灌肠方剂、免疫调节灌肠剂等 。这些新药的开发和应用,进一步丰富了灌肠治疗方法。
灌肠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便秘、腹泻、 肠道清洁、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肠道疾病。
历史和发展
1 2 3
古代
灌肠技术在古代就已经出现,被用于治疗各种 疾病,包括肠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近代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灌肠技术逐渐被应用于 临床治疗,特别是在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
灌肠技术
contents
目录
• 灌肠技术简介 • 灌肠技术的基本原理 • 灌肠技术的操作流程 • 灌肠技术的临床应用 • 灌肠技术的注意事项和风险 • 灌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01
灌肠技术简介
定义和用途
定义
灌肠技术是一种通过肛门插入导管,向肠道内灌注液体、气 体或药物的方法,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灌肠液的温度
灌肠液温度应适宜,过冷或过热都 会刺激肠道,一般控制在38℃左右 。
灌肠的压力
灌肠时压力要适中,过高的压力容 易导致肠道破裂或出血。
灌肠技术的不良反应和风险
肠道菌群失衡
药物过敏
灌肠会破坏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容易导致便 秘、腹泻等肠道问题。
灌肠液中的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 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
04
灌肠技术的临床应用
外科手术前的灌肠准备
机械性肠道准备
通过灌肠或口服泻药的方式清除肠道内的粪便和杂质,为手术创造良好的视 野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抗菌性肠道准备
对于消化道手术,除了机械性肠道准备外,还需通过灌洗或口服抗菌药物来 减少肠道内的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结肠镜检查前的灌肠准备
排空肠道
药物灌肠剂的研究与开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药物灌肠剂被研究和开发出来,如中药灌肠方剂、免疫调节灌肠剂等 。这些新药的开发和应用,进一步丰富了灌肠治疗方法。
灌肠完整ppt课件

03
灌肠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包括准备用物、患者准备、灌入药液、观察反应等,注意事项
包括保持患者舒适、掌握药液温度、速度、量等,以及密切观察患者反
应。
新型灌肠技术展望
个性化灌肠方案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 性化的灌肠方案,包括药液成分、温度、
速度等参数的个性化设置。
A 智能化灌肠技术
清洁作用
灌肠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可以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粪便 的排出。
治疗作用
灌肠液中的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发挥抗炎、抗菌、止血等 治疗作用。
营养作用
对于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灌肠液中可加入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 基酸等,以满足身体代谢需要。
适应症与禁忌症
肠道清洁
如术前准备、结肠镜检查前等。
俯卧位
患者俯卧于检查床上,双腿伸直或 微屈。此体位适用于直肠和乙状结 肠的检查,便于观察病变部位。
插入导管技巧及注意事项
导管选择
根据患者年龄、肛门大小和检查 目的选择合适的导管,一般成人 使用16-20号导尿管。
插入深度
根据患者情况插入导管深度一般 为10-15cm,避免过深导致肠壁 损伤。
01 02 03 04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实现灌 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操
作准确性和患者舒适度。
B
C
D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灌肠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如肠道微生物研究、营养吸收研究等。
新型灌肠药物研发
针对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需求,研 发具有更高疗效和更低副作用的新型灌肠 药物。
THANKS
感谢观看
缓解便秘症状
术前肠道准备
在手术前,通过灌肠清洁肠道,可以 减少手术中的污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灌肠法pptppt课件

具体方法:取坐位或右侧卧位,带上手套,右手食指 蘸液状石蜡油先探清造口肠管的行径,再插入肛管1015cm,导管周围绕凡士林纱布,将39-41℃的0.1%肥 皂水500-800ml自距造口40-60cm高处缓缓注入,速度 由慢到快,量由少到多,至有腹胀感为止,拔出肛管 以凡士林纱布轻轻压住造口,防止肥皂液溢出,至有 便意时放开。
保留灌肠
注意事项
慢性菌痢--- 乙状结肠/直肠,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回盲部,右侧卧位 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 均不宜做保留灌肠,肠道病病人在晚间睡眠前 灌入为宜 垫高臀部10CM 插入长度---10-15CM 高度﹤30CM,保留药液1小时
关于结肠造瘘口灌肠法
结肠造瘘口灌肠法是利用温水或温盐水灌注刺激肠蠕 动以达到短时间内较彻底的排泄粪便,明显减少排便 次数,消除或减轻人工肛门的气味,减少肠道积气, 降低肠道口周围皮肤刺激反应的发生率。
心血管疾病
SUCCESS
THANK YOU
2023/12/17
小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 解除便秘、排除肠道积气、减轻腹胀。 适用于腹部/盆腔手术后以及危重、老幼病人
用物 灌肠液:
“1、2、3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 温开水90ml) 油剂(甘油/石蜡油50 ml)加等量温开水
温度:38℃ 保留时间:10-20 min
操作要点:
1、卧位:左侧卧位 2、压力:40-60cm 3、插入深度:成人7- 10cm,小儿4-7cm。
注意
➢灌后一般保留5-10min,降温保留30min, 排便后30min,测量体温并记录。 ➢遵医嘱备溶液,掌握量、温度、浓度、流速
压力等 ➢肝昏迷—禁肥皂水 ➢心衰/钠储—禁NS ➢伤寒—量﹤500ml;压力﹤30cm ➢禁忌症: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
保留灌肠
注意事项
慢性菌痢--- 乙状结肠/直肠,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回盲部,右侧卧位 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 均不宜做保留灌肠,肠道病病人在晚间睡眠前 灌入为宜 垫高臀部10CM 插入长度---10-15CM 高度﹤30CM,保留药液1小时
关于结肠造瘘口灌肠法
结肠造瘘口灌肠法是利用温水或温盐水灌注刺激肠蠕 动以达到短时间内较彻底的排泄粪便,明显减少排便 次数,消除或减轻人工肛门的气味,减少肠道积气, 降低肠道口周围皮肤刺激反应的发生率。
心血管疾病
SUCCESS
THANK YOU
2023/12/17
小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 解除便秘、排除肠道积气、减轻腹胀。 适用于腹部/盆腔手术后以及危重、老幼病人
用物 灌肠液:
“1、2、3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 温开水90ml) 油剂(甘油/石蜡油50 ml)加等量温开水
温度:38℃ 保留时间:10-20 min
操作要点:
1、卧位:左侧卧位 2、压力:40-60cm 3、插入深度:成人7- 10cm,小儿4-7cm。
注意
➢灌后一般保留5-10min,降温保留30min, 排便后30min,测量体温并记录。 ➢遵医嘱备溶液,掌握量、温度、浓度、流速
压力等 ➢肝昏迷—禁肥皂水 ➢心衰/钠储—禁NS ➢伤寒—量﹤500ml;压力﹤30cm ➢禁忌症: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
灌肠技术ppt课件

灌肠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 灌肠技术的适应症。
1. 便秘
灌肠可以清除肠道内 的粪便和气体,缓解 肠道压力,改善便秘
症状。
4. 肠道检查
灌肠可以扩张肠道, 方便进行肠道镜检
查等。
2. 腹泻
灌肠可以清除肠道内 的病原体和毒素,缓 解肠道炎症,改善腹
泻症状。
5. 胃肠道疾病
灌肠可以缓解胃肠 道疾病的症状,如
2. 灌肠后,病人应保持平躺姿势,以
免立即运动,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降低药物吸收的速度。
03
3. 灌肠后,病人应避免坐立,以免药 04
4. 灌肠后,病人应避免进行重体力劳
物从肛门处溢出。
动,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05
5. 灌肠后,病人应避免进食刺激性食 06
6. 灌肠后,病人应定期检查,以确保
物,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如一些消化系统手术和泌尿系统手
术等。
05
灌肠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肠道 06
灌肠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肠道
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
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
4. 灌肠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价标准及具体效果。
1. 症状 缓解
2. 生理指 标改善
灌肠技术可以有 效缓解患者疼痛、 腹胀等症状,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保持肠道清洁。
4. 灌肠后,患者应注 意饮食调整,多吃清 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2.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 心理状态,不要紧张 和焦虑,积极配合医
生的治疗。
5. 灌肠后,患者应观 察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
就医。
3. 灌肠过程中,患者 应保持安静,不要剧 烈运动,以免影响灌
灌肠技术优秀PPT课件(2024)

灌肠技术选择及原因
药物选择、剂量、频率等
治疗效果评估
肠镜检查结果、生活质量改善 等
案例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康复经历分享
01
患者背景信息
病史、症状表现等
02
03
04
灌肠治疗方案制定
药物组合、疗程安排等
康复过程回顾
症状缓解情况、心理变化等
长期随访结果
复发率、生活质量评估等
案例三:克罗恩病患者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作用机制
灌肠技术通过直肠给药,药物直 接作用于肠道,起效快;药物治 疗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需经过
全身循环,起效相对较慢。
副作用
灌肠技术局部作用,副作用相对较 小;药物治疗可能引发全身性副作 用。
适用范围
灌肠技术适用于肠道疾病及部分全 身性疾病;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种疾 病。
与手术治疗比较
创伤性
灌肠技术为非创伤性治疗 ,患者痛苦小;手术治疗 具有创伤性,患者痛苦大 。
便捷性
选择依据
灌肠技术操作简单,患者可自行操作;药 物治疗需遵医嘱,手术治疗需住院进行。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 等综合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05
灌肠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应 用案例
案例一:慢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展示
患者基本情况介绍
年龄、性别、病程等
治疗过程记录
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等
恢复时间
灌肠技术治疗后恢复时间 短,不影响正常生活;手 术治疗后恢复时间长,需 休息和调养。
费用
灌肠技术治疗费用相对较 低;手术治疗费用较高。
综合评价及各种方法选择依据
效果
安全性
灌肠技术对于肠道疾病和部分全身性疾病 治疗效果显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不 同疾病领域各有优势。
灌肠技术ppt课件

3
在灌肠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 适或异常,应立即停止灌肠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 。
灌肠技术的护理方法
灌肠后的护理 保持患者肛门周围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卫生,预防肠道疾 病的复发。
灌肠技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肠道痉挛
灌肠技术可以用于清除肠道内的毒素和细 菌,辅助治疗肠道感染。
需要进行肠道准备的患者
其他需要缓解肠道症状的患者
在某些手术或检查前,可能需要使用灌肠 技术来清洁肠道。
如腹痛、腹胀等症状,灌肠技术也可以起 到缓解作用。
03
灌肠技术的操作流程
灌肠前的准备
灌肠前应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体 质状况等,确定是否适合进行灌肠。
灌肠技术的原理基于肠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通过刺激肠道蠕动、软化粪便、润滑 肠道等方式,促进肠道内物质的排出。
灌肠技术通常使用温热的液体,如生理盐水、温水或药物溶液等,以减轻对肠道的 刺激和不适感。
灌肠技术的作用
清除肠道内粪便和毒素
灌肠技术可以有效地清除肠道内的粪 便和毒素,改善肠道内环境,预防和 治疗便秘、肠道感染等疾病。
灌肠技术的应用案例
01
02
03
急性便秘治疗
通过灌肠技术快速清除肠 道内的粪便,缓解急性便 秘症状。
肠道清洁准备
在肠道手术、结肠镜检查 等操作前,灌肠技术用于 清洁肠道,减少感染风险 。
辅助排便
对于长期卧床、行动不便 的患者,灌肠技术可以帮 助其规律排便。
灌肠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改善便秘症状
灌肠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 急性便秘症状,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灌肠法操作技术(原)ppt课件

拓展应用领域
除了传统的治疗领域外,未来灌肠法可能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肠道微生物研究、肠道 营养支持等。通过拓展应用领域,灌肠法将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可能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 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向 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 。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 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于臀 下。
将灌肠液倒入灌肠筒内,挂于 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 60cm。肛管前端涂石蜡油, 轻轻插入直肠10~15cm,固 定后开放调节器,使液体缓慢 流入直肠。根据患者情况调节 灌肠筒高度和肛管插入深度。
03
灌肠法操作步骤详解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直肠滴入法
准备物品
灌肠液、输液器、头皮针、止血钳、治疗巾、一次性尿布 、水温计等。
核对与解释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
患者准备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于 臀下。
术前准备
对于需要肠道手术的患者,术前通 过灌肠法给予一定的药物或营养液 ,可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
01 02
灌肠法定义及分类
灌肠法是将药物或清洁液体通过肛门注入肠道,以达到治疗、清洁或检 查目的的一种医疗技术。根据灌肠目的和所用药物不同,可分为保留灌 肠、清洁灌肠等。
灌肠法适应症与禁忌症
灌肠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如便秘、肠道感染、中毒等。然而,对 于某些患者,如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灌肠法可能不适用。
除了传统的治疗领域外,未来灌肠法可能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肠道微生物研究、肠道 营养支持等。通过拓展应用领域,灌肠法将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可能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 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向 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 。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 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于臀 下。
将灌肠液倒入灌肠筒内,挂于 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 60cm。肛管前端涂石蜡油, 轻轻插入直肠10~15cm,固 定后开放调节器,使液体缓慢 流入直肠。根据患者情况调节 灌肠筒高度和肛管插入深度。
03
灌肠法操作步骤详解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直肠滴入法
准备物品
灌肠液、输液器、头皮针、止血钳、治疗巾、一次性尿布 、水温计等。
核对与解释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
患者准备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于 臀下。
术前准备
对于需要肠道手术的患者,术前通 过灌肠法给予一定的药物或营养液 ,可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
01 02
灌肠法定义及分类
灌肠法是将药物或清洁液体通过肛门注入肠道,以达到治疗、清洁或检 查目的的一种医疗技术。根据灌肠目的和所用药物不同,可分为保留灌 肠、清洁灌肠等。
灌肠法适应症与禁忌症
灌肠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如便秘、肠道感染、中毒等。然而,对 于某些患者,如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灌肠法可能不适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结束
.
23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卧位,慢性痢疾者应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者应取 右侧卧位,臀部移至床沿,脱裤至膝部,抬高臀部约10cm,臀下垫橡胶单 及治疗巾,臀边放弯盘。
润管排气 戴手套,注洗器抽吸药液,连接肛管并润滑肛管前端,排尽空气、夹管。
插管灌液
左手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持管轻轻插入10~15cm,固定肛管,松夹, 缓缓注入药液,药液注入完毕后,再注入5~10ml温开水,并抬高肛管末 端夹管。
.
【准备】
1.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病人准备
使病人和家属清楚灌肠的目的, 学会深呼吸和取合适的卧位,并 嘱病人排空膀胱。
3.用物准备 4.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窗帘或屏风遮挡。
.
【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 安置卧位 润管排气 插管灌液 拔出肛管 整理记录
大量不保留灌肠
.
【注意事项】
消化道出血、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病人禁忌灌肠。 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病人,溶液量不得超过
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拔出置弯盘内,擦净肛门,垫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
拔出肛管 按揉。嘱病人取舒适体位,让病人尽量忍耐,保留药液1h以上。
整理记录 清理用物,整理床单元,开窗通风,洗手、观察病人反应并记录。
.
【注意事项】
正确评估病人,了解灌肠的目的和病变部位,以 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插管的深度。 肠道感染的病人,最好在晚上睡觉前灌肠,因为 此时活动量小,药液易于保留吸收。 灌肠前嘱病人排便,选用的肛管要细,插管要深, 液量要小,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使灌入药液 能保留较长时间,利于肠黏膜对药液的充分吸收。 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及排便失禁的病人均 不宜保留灌肠。
.
二、排便异常的护理
(一)便秘病人的护理
便秘是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排便 次数减少,粪质干硬,排便困难。
.
二、排便异常的护理
(二)腹泻病人的护理
腹泻是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肠蠕动增快,排 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而不成形。
.
二、排便异常的护理
(三)排便失禁病人的护理
排便失禁是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控制而 不自主排便。
【目的】
1.用于镇静、催眠。 2.治疗肠道感染等。
.
【准备】
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病人准备 使病人和家属知道保留灌肠的目 的,取合适卧位,并排净粪便和尿液。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窗帘或屏风遮挡,酌 情调节室温。
.
【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 作,协助病人排尿、排便。 安置卧位
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目的和需配合事项,以取得合
.
四、灌肠术
灌肠术是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经直 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 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 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目的的技术。
.
第二节、灌肠术
不保留灌肠术
(一)大量不保留灌肠术
(二)小量不保留灌肠术
保留灌肠术
.
(一)大量不保留灌肠术
【目的】
解除便秘和肠胀气。 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 稀释并清除肠道内有毒物质,减轻中毒。 为高热病人降温。
.
(二)小量不保留灌肠术
【目的】
为年老体弱、幼儿及腹部或盆腔手术后的病人软化粪便,解 除便秘。 排出肠道积气,减轻腹胀。
【准备】
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病人准备 使病人和家属知道灌肠的目的、操作程序和配合要 点,学会深呼吸并取合适的卧位。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窗帘或屏风遮挡。
.
(二)异常粪便的观察
1. 次数 成人每日排便超过3次或每周少于3次且形状改变,应为排便异常。 2. 形状 粪便呈糊状或水样,见于消化不良或急性肠炎;粪便干结坚硬,有时呈 栗子样,见于便秘;粪便呈扁平状或带状,见于直肠、肛门狭窄或肠道部分 梗阻。 3. 颜色 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暗红色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陶土色 便,见于胆道完全梗阻;果酱样便,见于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粪便表面有 鲜血或便后有鲜血滴出,见于直肠息肉、肛裂或痔疮;霍乱、副霍乱粪便呈 白色“米泔水”样。 4. 气味 消化不良粪便呈酸败味;直肠溃疡、直肠癌呈腐败味;上消化道出血呈 腥臭味。 5. 混合物 粪便中混有大量粘液常见于肠炎;粪便中伴有脓血常见于直肠癌、痢 疾;肠道寄生虫感染粪便中可见蛔虫、蛲虫等。
灌肠术
.
一、粪便的观察
(一)正常粪便的观察
1. 量与次数 排便是人体基本生理需要,每日排便量与食物 的种类、数量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关。一般成人每日排便 1~2次(婴幼儿3~5次),平均量100~300g。
2. 形状与颜色 正常粪便柔软成形,呈黄褐色,婴儿的粪便 呈黄色或金黄色。粪便的颜色也因摄入的食物和药物的不 同而发生变化。 3. 气味和混合物 粪便的气味是由于蛋白质经细菌分解发酵 而产生,气味因食物的种类而异。粪便中含有少量粘液, 有时可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500ml,压力要低(即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cm);充血性心力
衰竭或水钠潴留的病人禁用等渗盐水溶液灌肠。 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
灌肠时病人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病人做深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减轻不适。
灌肠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脉速、面色 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与 医生联系给予紧急处理。
.
【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 安置卧位 排出气体 插管灌液 拔出肛管 整理记录
A
小量不保留灌肠术
.
【注意事项】
灌肠时插管深度为7~10cm,压力宜低, 灌肠液注入的速度不得过快。 每次抽吸灌肠液时应夹住肛管,防止空气 进入肠道,引起腹胀。
.
(三)保留灌肠术
保留灌肠术是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 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以达到治疗疾病目 的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