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灌肠技术ppt课件

灌肠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目录
01. 灌肠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02. 灌肠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03. 灌肠技术的操作流程 04. 灌肠技术的应用范围与效果 05. 灌肠技术的注意事项与护理
01
灌肠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6. 灌肠后患者需注意灌肠液
肠次数过多,以免影响身体
的温度和用量,避免对肠道
健康。
造成刺激。
谢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
3. 特殊患者群体如孕妇、儿童的适用性。
01
灌肠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02
灌肠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03
灌肠技术对于特殊患者群体如孕妇、儿 04
童的适用性应根据具体病情及别 是妊娠早期和晚期。灌肠可能会刺激子
进行评估。
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早产。妊娠中期的 孕妇可进行灌肠治疗,但应避免对腹部
1. 灌肠技术的定义。
灌肠技术是一种通过向直肠或结肠内注入液体、气体或药物,以达到诊断、 治疗或缓解症状目的的临床操作。根据灌入液体的性质,灌肠技术可分为保 留灌肠和清洁灌肠两种。保留灌肠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性结 肠炎、直肠炎等,而清洁灌肠则主要用于清除肠道内的积便和毒素,以缓解 便秘和减轻肠道负担。灌肠技术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患者的 安全和有效治疗。
2. 灌肠技术对患者的益处和效果。
首先,灌肠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便秘症状,清 洁肠道,缓解腹胀,并有助于恢复正常肠道功能。 其次,灌肠技术可以帮助诊断肠道疾病,在临床 中可以根据灌洗液的颜色、气味以及致病菌等异 常结果,做出更准确的诊断。最后,灌肠技术还 可以在手术中起到术前准备的作用,有助于手术 的顺利进行。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目录
01. 灌肠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02. 灌肠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03. 灌肠技术的操作流程 04. 灌肠技术的应用范围与效果 05. 灌肠技术的注意事项与护理
01
灌肠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6. 灌肠后患者需注意灌肠液
肠次数过多,以免影响身体
的温度和用量,避免对肠道
健康。
造成刺激。
谢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
3. 特殊患者群体如孕妇、儿童的适用性。
01
灌肠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02
灌肠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03
灌肠技术对于特殊患者群体如孕妇、儿 04
童的适用性应根据具体病情及别 是妊娠早期和晚期。灌肠可能会刺激子
进行评估。
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早产。妊娠中期的 孕妇可进行灌肠治疗,但应避免对腹部
1. 灌肠技术的定义。
灌肠技术是一种通过向直肠或结肠内注入液体、气体或药物,以达到诊断、 治疗或缓解症状目的的临床操作。根据灌入液体的性质,灌肠技术可分为保 留灌肠和清洁灌肠两种。保留灌肠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性结 肠炎、直肠炎等,而清洁灌肠则主要用于清除肠道内的积便和毒素,以缓解 便秘和减轻肠道负担。灌肠技术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患者的 安全和有效治疗。
2. 灌肠技术对患者的益处和效果。
首先,灌肠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便秘症状,清 洁肠道,缓解腹胀,并有助于恢复正常肠道功能。 其次,灌肠技术可以帮助诊断肠道疾病,在临床 中可以根据灌洗液的颜色、气味以及致病菌等异 常结果,做出更准确的诊断。最后,灌肠技术还 可以在手术中起到术前准备的作用,有助于手术 的顺利进行。
灌肠技术PPT

用途
灌肠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便秘、腹泻、 肠道清洁、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肠道疾病。
历史和发展
1 2 3
古代
灌肠技术在古代就已经出现,被用于治疗各种 疾病,包括肠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近代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灌肠技术逐渐被应用于 临床治疗,特别是在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
灌肠技术
contents
目录
• 灌肠技术简介 • 灌肠技术的基本原理 • 灌肠技术的操作流程 • 灌肠技术的临床应用 • 灌肠技术的注意事项和风险 • 灌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01
灌肠技术简介
定义和用途
定义
灌肠技术是一种通过肛门插入导管,向肠道内灌注液体、气 体或药物的方法,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灌肠液的温度
灌肠液温度应适宜,过冷或过热都 会刺激肠道,一般控制在38℃左右 。
灌肠的压力
灌肠时压力要适中,过高的压力容 易导致肠道破裂或出血。
灌肠技术的不良反应和风险
肠道菌群失衡
药物过敏
灌肠会破坏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容易导致便 秘、腹泻等肠道问题。
灌肠液中的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 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
04
灌肠技术的临床应用
外科手术前的灌肠准备
机械性肠道准备
通过灌肠或口服泻药的方式清除肠道内的粪便和杂质,为手术创造良好的视 野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抗菌性肠道准备
对于消化道手术,除了机械性肠道准备外,还需通过灌洗或口服抗菌药物来 减少肠道内的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结肠镜检查前的灌肠准备
排空肠道
药物灌肠剂的研究与开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药物灌肠剂被研究和开发出来,如中药灌肠方剂、免疫调节灌肠剂等 。这些新药的开发和应用,进一步丰富了灌肠治疗方法。
灌肠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便秘、腹泻、 肠道清洁、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肠道疾病。
历史和发展
1 2 3
古代
灌肠技术在古代就已经出现,被用于治疗各种 疾病,包括肠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近代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灌肠技术逐渐被应用于 临床治疗,特别是在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
灌肠技术
contents
目录
• 灌肠技术简介 • 灌肠技术的基本原理 • 灌肠技术的操作流程 • 灌肠技术的临床应用 • 灌肠技术的注意事项和风险 • 灌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01
灌肠技术简介
定义和用途
定义
灌肠技术是一种通过肛门插入导管,向肠道内灌注液体、气 体或药物的方法,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灌肠液的温度
灌肠液温度应适宜,过冷或过热都 会刺激肠道,一般控制在38℃左右 。
灌肠的压力
灌肠时压力要适中,过高的压力容 易导致肠道破裂或出血。
灌肠技术的不良反应和风险
肠道菌群失衡
药物过敏
灌肠会破坏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容易导致便 秘、腹泻等肠道问题。
灌肠液中的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 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
04
灌肠技术的临床应用
外科手术前的灌肠准备
机械性肠道准备
通过灌肠或口服泻药的方式清除肠道内的粪便和杂质,为手术创造良好的视 野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抗菌性肠道准备
对于消化道手术,除了机械性肠道准备外,还需通过灌洗或口服抗菌药物来 减少肠道内的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结肠镜检查前的灌肠准备
排空肠道
药物灌肠剂的研究与开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药物灌肠剂被研究和开发出来,如中药灌肠方剂、免疫调节灌肠剂等 。这些新药的开发和应用,进一步丰富了灌肠治疗方法。
灌肠完整ppt课件

03
灌肠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包括准备用物、患者准备、灌入药液、观察反应等,注意事项
包括保持患者舒适、掌握药液温度、速度、量等,以及密切观察患者反
应。
新型灌肠技术展望
个性化灌肠方案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 性化的灌肠方案,包括药液成分、温度、
速度等参数的个性化设置。
A 智能化灌肠技术
清洁作用
灌肠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可以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粪便 的排出。
治疗作用
灌肠液中的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发挥抗炎、抗菌、止血等 治疗作用。
营养作用
对于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灌肠液中可加入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 基酸等,以满足身体代谢需要。
适应症与禁忌症
肠道清洁
如术前准备、结肠镜检查前等。
俯卧位
患者俯卧于检查床上,双腿伸直或 微屈。此体位适用于直肠和乙状结 肠的检查,便于观察病变部位。
插入导管技巧及注意事项
导管选择
根据患者年龄、肛门大小和检查 目的选择合适的导管,一般成人 使用16-20号导尿管。
插入深度
根据患者情况插入导管深度一般 为10-15cm,避免过深导致肠壁 损伤。
01 02 03 04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实现灌 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操
作准确性和患者舒适度。
B
C
D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灌肠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如肠道微生物研究、营养吸收研究等。
新型灌肠药物研发
针对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需求,研 发具有更高疗效和更低副作用的新型灌肠 药物。
THANKS
感谢观看
缓解便秘症状
术前肠道准备
在手术前,通过灌肠清洁肠道,可以 减少手术中的污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灌肠法pptppt课件

具体方法:取坐位或右侧卧位,带上手套,右手食指 蘸液状石蜡油先探清造口肠管的行径,再插入肛管1015cm,导管周围绕凡士林纱布,将39-41℃的0.1%肥 皂水500-800ml自距造口40-60cm高处缓缓注入,速度 由慢到快,量由少到多,至有腹胀感为止,拔出肛管 以凡士林纱布轻轻压住造口,防止肥皂液溢出,至有 便意时放开。
保留灌肠
注意事项
慢性菌痢--- 乙状结肠/直肠,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回盲部,右侧卧位 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 均不宜做保留灌肠,肠道病病人在晚间睡眠前 灌入为宜 垫高臀部10CM 插入长度---10-15CM 高度﹤30CM,保留药液1小时
关于结肠造瘘口灌肠法
结肠造瘘口灌肠法是利用温水或温盐水灌注刺激肠蠕 动以达到短时间内较彻底的排泄粪便,明显减少排便 次数,消除或减轻人工肛门的气味,减少肠道积气, 降低肠道口周围皮肤刺激反应的发生率。
心血管疾病
SUCCESS
THANK YOU
2023/12/17
小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 解除便秘、排除肠道积气、减轻腹胀。 适用于腹部/盆腔手术后以及危重、老幼病人
用物 灌肠液:
“1、2、3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 温开水90ml) 油剂(甘油/石蜡油50 ml)加等量温开水
温度:38℃ 保留时间:10-20 min
操作要点:
1、卧位:左侧卧位 2、压力:40-60cm 3、插入深度:成人7- 10cm,小儿4-7cm。
注意
➢灌后一般保留5-10min,降温保留30min, 排便后30min,测量体温并记录。 ➢遵医嘱备溶液,掌握量、温度、浓度、流速
压力等 ➢肝昏迷—禁肥皂水 ➢心衰/钠储—禁NS ➢伤寒—量﹤500ml;压力﹤30cm ➢禁忌症: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
保留灌肠
注意事项
慢性菌痢--- 乙状结肠/直肠,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回盲部,右侧卧位 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 均不宜做保留灌肠,肠道病病人在晚间睡眠前 灌入为宜 垫高臀部10CM 插入长度---10-15CM 高度﹤30CM,保留药液1小时
关于结肠造瘘口灌肠法
结肠造瘘口灌肠法是利用温水或温盐水灌注刺激肠蠕 动以达到短时间内较彻底的排泄粪便,明显减少排便 次数,消除或减轻人工肛门的气味,减少肠道积气, 降低肠道口周围皮肤刺激反应的发生率。
心血管疾病
SUCCESS
THANK YOU
2023/12/17
小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 解除便秘、排除肠道积气、减轻腹胀。 适用于腹部/盆腔手术后以及危重、老幼病人
用物 灌肠液:
“1、2、3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 温开水90ml) 油剂(甘油/石蜡油50 ml)加等量温开水
温度:38℃ 保留时间:10-20 min
操作要点:
1、卧位:左侧卧位 2、压力:40-60cm 3、插入深度:成人7- 10cm,小儿4-7cm。
注意
➢灌后一般保留5-10min,降温保留30min, 排便后30min,测量体温并记录。 ➢遵医嘱备溶液,掌握量、温度、浓度、流速
压力等 ➢肝昏迷—禁肥皂水 ➢心衰/钠储—禁NS ➢伤寒—量﹤500ml;压力﹤30cm ➢禁忌症: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
灌肠操作课件PPT

2023 WORK SUMMARY
灌肠操作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灌肠操作简介 • 灌肠操作流程 • 灌肠操作的注意事项 • 灌肠操作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 灌肠操作的案例分享
PART 01
灌肠操作简介
灌肠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灌肠是一种通过肛门将液体注入肠道 内的操作,通常用于清洁肠道或为肠 道提供药物。
插入灌肠器
将灌肠器缓慢插入肛门,深度 一般为20cm-30cm。
灌入灌肠液
缓慢将灌肠液注入肠道,注意 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灌肠液的颜
色。
拔出灌肠器
灌肠液注入完毕后,缓慢拔出 灌肠器,用卫生纸轻轻擦拭肛
门。
灌肠后的处理
观察反应
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如腹 痛、腹胀、腹泻等。
记录情况
记录灌肠的时间、液量、颜色、 患者反应等情况。
详细描述
为避免灌肠液外溢,应控制灌肠液的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同时,在灌肠前应排空肠道 内的液体,减少肠道内的液体量。若出现灌肠液外溢,应及时停止灌肠,并清洁局部皮
肤。
灌肠后不适感
总结词
灌肠后不适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
详细描述
灌肠后不适感可能与灌肠液的温度、速度或个体差异有关。为减轻不适感,应控制灌肠液的温度和速度,避免过 快灌入。同时,灌肠时应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若出现不适感,应及时停止灌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灌肠的频率和时间
总结词
灌肠的频率和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详细描述
灌肠的频率通常为每天1~2次,具体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灌肠的时间应在餐后或睡前进行,以避免对消化产生不良影响。
灌肠操作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灌肠操作简介 • 灌肠操作流程 • 灌肠操作的注意事项 • 灌肠操作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 灌肠操作的案例分享
PART 01
灌肠操作简介
灌肠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灌肠是一种通过肛门将液体注入肠道 内的操作,通常用于清洁肠道或为肠 道提供药物。
插入灌肠器
将灌肠器缓慢插入肛门,深度 一般为20cm-30cm。
灌入灌肠液
缓慢将灌肠液注入肠道,注意 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灌肠液的颜
色。
拔出灌肠器
灌肠液注入完毕后,缓慢拔出 灌肠器,用卫生纸轻轻擦拭肛
门。
灌肠后的处理
观察反应
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如腹 痛、腹胀、腹泻等。
记录情况
记录灌肠的时间、液量、颜色、 患者反应等情况。
详细描述
为避免灌肠液外溢,应控制灌肠液的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同时,在灌肠前应排空肠道 内的液体,减少肠道内的液体量。若出现灌肠液外溢,应及时停止灌肠,并清洁局部皮
肤。
灌肠后不适感
总结词
灌肠后不适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
详细描述
灌肠后不适感可能与灌肠液的温度、速度或个体差异有关。为减轻不适感,应控制灌肠液的温度和速度,避免过 快灌入。同时,灌肠时应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若出现不适感,应及时停止灌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灌肠的频率和时间
总结词
灌肠的频率和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详细描述
灌肠的频率通常为每天1~2次,具体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灌肠的时间应在餐后或睡前进行,以避免对消化产生不良影响。
灌肠技术ppt课件

灌肠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 灌肠技术的适应症。
1. 便秘
灌肠可以清除肠道内 的粪便和气体,缓解 肠道压力,改善便秘
症状。
4. 肠道检查
灌肠可以扩张肠道, 方便进行肠道镜检
查等。
2. 腹泻
灌肠可以清除肠道内 的病原体和毒素,缓 解肠道炎症,改善腹
泻症状。
5. 胃肠道疾病
灌肠可以缓解胃肠 道疾病的症状,如
2. 灌肠后,病人应保持平躺姿势,以
免立即运动,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降低药物吸收的速度。
03
3. 灌肠后,病人应避免坐立,以免药 04
4. 灌肠后,病人应避免进行重体力劳
物从肛门处溢出。
动,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05
5. 灌肠后,病人应避免进食刺激性食 06
6. 灌肠后,病人应定期检查,以确保
物,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如一些消化系统手术和泌尿系统手
术等。
05
灌肠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肠道 06
灌肠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肠道
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
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
4. 灌肠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价标准及具体效果。
1. 症状 缓解
2. 生理指 标改善
灌肠技术可以有 效缓解患者疼痛、 腹胀等症状,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保持肠道清洁。
4. 灌肠后,患者应注 意饮食调整,多吃清 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2.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 心理状态,不要紧张 和焦虑,积极配合医
生的治疗。
5. 灌肠后,患者应观 察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
就医。
3. 灌肠过程中,患者 应保持安静,不要剧 烈运动,以免影响灌
灌肠技术优秀PPT课件(2024)

灌肠技术选择及原因
药物选择、剂量、频率等
治疗效果评估
肠镜检查结果、生活质量改善 等
案例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康复经历分享
01
患者背景信息
病史、症状表现等
02
03
04
灌肠治疗方案制定
药物组合、疗程安排等
康复过程回顾
症状缓解情况、心理变化等
长期随访结果
复发率、生活质量评估等
案例三:克罗恩病患者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作用机制
灌肠技术通过直肠给药,药物直 接作用于肠道,起效快;药物治 疗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需经过
全身循环,起效相对较慢。
副作用
灌肠技术局部作用,副作用相对较 小;药物治疗可能引发全身性副作 用。
适用范围
灌肠技术适用于肠道疾病及部分全 身性疾病;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种疾 病。
与手术治疗比较
创伤性
灌肠技术为非创伤性治疗 ,患者痛苦小;手术治疗 具有创伤性,患者痛苦大 。
便捷性
选择依据
灌肠技术操作简单,患者可自行操作;药 物治疗需遵医嘱,手术治疗需住院进行。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 等综合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05
灌肠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应 用案例
案例一:慢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展示
患者基本情况介绍
年龄、性别、病程等
治疗过程记录
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等
恢复时间
灌肠技术治疗后恢复时间 短,不影响正常生活;手 术治疗后恢复时间长,需 休息和调养。
费用
灌肠技术治疗费用相对较 低;手术治疗费用较高。
综合评价及各种方法选择依据
效果
安全性
灌肠技术对于肠道疾病和部分全身性疾病 治疗效果显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不 同疾病领域各有优势。
灌肠技术ppt课件

3
在灌肠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 适或异常,应立即停止灌肠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 。
灌肠技术的护理方法
灌肠后的护理 保持患者肛门周围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卫生,预防肠道疾 病的复发。
灌肠技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肠道痉挛
灌肠技术可以用于清除肠道内的毒素和细 菌,辅助治疗肠道感染。
需要进行肠道准备的患者
其他需要缓解肠道症状的患者
在某些手术或检查前,可能需要使用灌肠 技术来清洁肠道。
如腹痛、腹胀等症状,灌肠技术也可以起 到缓解作用。
03
灌肠技术的操作流程
灌肠前的准备
灌肠前应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体 质状况等,确定是否适合进行灌肠。
灌肠技术的原理基于肠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通过刺激肠道蠕动、软化粪便、润滑 肠道等方式,促进肠道内物质的排出。
灌肠技术通常使用温热的液体,如生理盐水、温水或药物溶液等,以减轻对肠道的 刺激和不适感。
灌肠技术的作用
清除肠道内粪便和毒素
灌肠技术可以有效地清除肠道内的粪 便和毒素,改善肠道内环境,预防和 治疗便秘、肠道感染等疾病。
灌肠技术的应用案例
01
02
03
急性便秘治疗
通过灌肠技术快速清除肠 道内的粪便,缓解急性便 秘症状。
肠道清洁准备
在肠道手术、结肠镜检查 等操作前,灌肠技术用于 清洁肠道,减少感染风险 。
辅助排便
对于长期卧床、行动不便 的患者,灌肠技术可以帮 助其规律排便。
灌肠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改善便秘症状
灌肠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 急性便秘症状,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步骤
1.核对、解释(正确核对患者身份)。 2.准备体位(一般为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在回盲部,取右侧卧位) 3.盖好被子,暴露臀部,消毒双手(保护患者的隐私,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垫巾 (保护床单位) 5.准备灌肠筒(筒内液面高于肛门40—60cm) 6.戴手套 7.润滑肛管,排气 8.插肛管(注意插入深度7—10cm) 9.灌液 10.观察(患者的反应、灌肠液面的下降情况) 11.拔管(反折肛管末端,避免拔管时空气进入肠道及灌肠液和粪便随灌肠管流出) 12.保留灌肠液(尽量保留5—10分钟) 13.排便 14.操作后处理
(1)轻轻转动肛管。(2)将肛管撤出或插入少许。 5.灌肠液不能保留随灌随出? (1)采取正确的体位,将臀部抬高。(2)降低灌肠液的高度,减慢液体
流速。
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并解释 (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临床诊断、意识状态、心理状态、排便情况、理解配合能力。 (2)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灌肠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 (1)了解灌肠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排尿 3.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层 灌肠器、弯盘、水温计、垫巾、孔巾、手套、纸巾数张、手速消。根据医嘱准备的灌
灌肠技术
思考题
1.灌肠分为哪几类? 2.灌肠时液面距离肛门多少cm?肛管插入直肠的深度
是多少? 3.患者在灌肠过程中感觉腹胀有便意感时护理措施是
什么? 4.灌肠过程中患者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心
慌气促,说明发生了什么情况?正确的.灌肠完毕后,拔肛管时为什么反折肛管末端?
操作后处理
1.整理用物。 2.采集标本 3.按要求处理用物 4.洗手并记录
注意事项
1.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禁忌灌肠 2.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能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不得超过肛门30cm) 3.肝昏迷患者禁用肥皂水,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禁用
2.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肛管。 3.充分润滑肛管前段,用戴手套的手指蘸石蜡油轻轻按摩肛门及 肛周,待肛门适应刺激,肛管括约肌松弛,再将润滑好的肛管轻 轻旋转插入肛门。 4.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灌肠液的温度及流速,应密切观察患者 的病情变化,患者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气促,应 立即停止灌肠,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措施。如患者感觉不舒服、 不合作时,应耐心询问、解释,尽快找出不适的原因,取得患者 的理解和配合,不可强行插管。
肠液。 治疗车下层:便盆,便盆巾,生活垃圾桶、医用垃圾桶。 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500---1000毫升,小儿200—500毫升,1岁以下 的50—100ml。温度一般39℃—41℃,降温时用28℃—32℃,中暑用4℃。 5.环境准备:酌情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患者,光线充足。
定义
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 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 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分类
根据灌肠的目的分为 1. 不保留灌肠: (根据灌入的液体量)
大量不保留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 清洁灌肠(大量不保留灌肠多次使用) 2. 保留灌肠
目的
大量不保留灌肠: 1.解除便秘、肠胀气。 2.清洁肠道 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 3.稀释并清洁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小量不保留灌肠 1.软化粪便,解除便秘 2排除肠道内的气体,减轻腹胀。 保留灌肠 1.镇静、催眠 2.治疗肠道感染
0.9%氯化钠灌肠。 4.严格准确掌握灌肠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 5.灌肠时告知患者如有腹胀或便意感,应做深呼吸,同时降低灌肠筒的高度,以
减轻不适感。 6.灌肠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剧烈腹痛、
心慌气急时,应及时停止灌肠,通知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7.注意灌肠液的流速过快会刺激结肠,迅速引起排便反射,将无法达到灌肠的目
临床中常见问题
1.患者情绪紧张,对该项操作的方法、过程、目的不了解。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除患者的思想顾 虑。
2.灌肠液的温度掌握不好。 准备过程中使用水温计,一般水温39℃-41℃。温度过高易损伤肠粘膜, 过低刺激肠粘膜增加肠蠕动,不易保留。
3.损伤肠粘膜。 一定充分润滑肛管前7cm,插管过程动作轻柔。 4.灌肠液流入不畅?
的,一般1000ml需10—16分钟。 8.记录方法灌肠后排便一次记为1/E,灌肠前排便一次,灌肠后又排便一次记为
11/E。
9.降温灌肠时,嘱患者尽量保留30min再排便,排便30min后再测量体温。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并发症:肛直肠粘膜损伤、及肠穿孔 措施: 1.操作前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