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微专题强化突破22图示表格型实验题专题集训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鲁科版化学一轮复习: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规范答题模板(四)(共31张)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6.滴定终点的判断答题模板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色,且半分钟 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说明: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三个关键点: (1)最后一滴: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2)颜色变化:必须说明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颜色的 变化”。 (3)半分钟: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来 的颜色”。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2.(2018·长沙模拟)次硫酸氢钠甲醛(NaHSO2·HCHO·2H2O) 俗称吊白块,不稳定,120 ℃时会分解,在印染、医药以及原 子能工业中有广泛应用。以 Na2SO3、SO2、HCHO 和锌粉为 原料制备次硫酸氢钠甲醛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实验步骤: 步骤 1:在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量 Na2SO3 和水,搅拌溶解, 缓慢通入 SO2,至溶液 pH 约为 4,制得 NaHSO3 溶液; 步骤 2:将装置 A 中导气管换成橡皮塞。向烧瓶中加入稍过量 的锌粉和一定量甲醛溶液,在 80~90 ℃下,反应约 3 h,冷却 至室温,抽滤;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①如何检验沉淀是否洗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制得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
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 a (2)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气体的吸收速率
△ (3)NaHSO3 + HCHO + Zn + H2O ===== NaHSO2 · HCHO + Zn(OH)2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答案:(1)微热 A,E 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长导 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分液漏斗 浓盐酸 (3)五氧化二磷(或其他合理答案) 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4)生成棕黄色的烟 安全瓶(防倒吸) (5)Cl2+SO2+2H2O+Ba2+===BaSO4↓+4H++2Cl-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微专题强化突破19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课件新人教版

(5)关闭止水夹, 从左侧向 U 形管注水至左侧液面高于右侧, 一段时间后若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6)先关闭止水夹, 再把干燥管下端浸入水中, 使干燥管内液 面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一段时间后若液面差不变,表明气 密性良好 (7)方法一:用止水夹封闭导气管,向长颈漏斗注入水,若能 在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水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方法二: 先加水将长颈漏斗下口液封, 再将导气管没入水中, 然后微热,若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微热,导管中有稳定 水柱形成,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栏目 导引
第十章·化学实验基础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栏目 导引
第十章·化学实验基础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
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
900-1000万。
第十章·化学实验基础
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1.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四”方法 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在放入药品之前进行, 其基本思路是使 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
(1)微热法:如图 a。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容器,导管口 产生气泡,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水柱, 证明装置不漏气。
(2)液差法:如图 b、c。连接好仪器,b 中夹紧弹簧夹,从 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 使 b 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 瓶中的液面, 静置, 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 证明装置不漏气。 c 中, 从乙管加入适量水, 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 静置, 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
(8)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将导气管插入烧杯中的水中, 用酒精 灯微热圆底烧瓶,若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微热,插入水 中的导气管中有稳定水柱形成,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9)方法一:先用止水夹密封左侧导气管,再向右侧加水,使 右侧液面高于左侧,一段时间后若液面差不变,则气密性良 好 方法二:先向右侧加水,使两侧液面相平,然后用止水夹密 封左侧导气管,抬高右侧,使右侧液面高于左侧,一段时间 后若液面差不变,则气密性良好
2019版高考化学总回顾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微专题强化突破21 有机物制备型实验探究题教案 新人教版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b 的名称是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 作是________。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 本 实 验 中 最 容 易 产 生 的 副 产 物 的 结 构 简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_;在本实验分离 提纯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填“上口倒 出”或“下口放出”)。 (5) 分 离 提 纯 过 程 中 加 入 无 水 氯 化 钙 的 目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 4:为了防止间溴苯甲醛因温度过高被氧化,把步骤 3 处理得到的间溴苯甲醛加入少量锌粉,同时采用某种方法, 收集相应馏分,其中收集到间溴苯甲醛为 3.7 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冷凝管的作用为 ________,锥形瓶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 (2) 步 骤 1 所 加 入 的 无 水 AlCl3 的 作 用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章·化学实验基础
有机物制备型实验探究题
分析制 备流程
熟悉重 要仪器
①有机物易挥发,反应中通常采用冷凝回流装置, 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产物的产率 依据有 ②有机反应通常都是可逆反应,且易发生副反应, 机反应 因此常使价格较低的反应物过量,以提高另一反 特点 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同时在实验中需要 作答 控制反应条件,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③根据产品与杂质的性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离 提纯方法,如蒸馏、分液等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十章化学实验10-2-2考点二物质的检验基础小题快练新人教版.docx

10-2-2考点二物质的检验一、物质的检验1.关于某溶液所含离子的检验方法和结论正确的是()A.加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1'十B.加入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C.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屮一定含有C0厂或S0厂D.某无色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解析:选项A不能排除虺汁的干扰;选项B不能排除SO厂、SiO厂等的干扰;选项C不能排除HCO:「、HSO「的干扰。
答案:D2.某含Na4■的溶液中可能含有NH:、Fet Br\ CO仁1一、SOto取样,滴加足量氯水, 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色;向橙色溶液屮ill BaCL溶液和淀粉均无现象。
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有()A.取样,滴加硫鼠化钾溶液B.取样,加氯水和CCln振荡C.取样,加足量盐酸加热,湿润的品红试纸检验气体D.取样,加足量的熟石灰加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解析:滴加足量氯水有气泡产生,说明有cor,根据互斥性原则,则无Fe3+;溶液呈橙色,说明有肮一;向橙色溶液中加BaCL溶液和淀粉均无现象,说明没有S0釣(若有,则被氯水氧化为SO:r,加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1一(若有,则被氯水氧化为L,加淀粉变蓝色);无法判断;NH:的检验需要加碱加热,若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说明有NH]。
答案:D3.为了证明(NH4)2Fe(SO4)2 - 6氏0(硫酸亚铁鞍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Fe^、SO厂和H20, 取少量硫酸亚铁钱晶体放入试管,下列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B.加少量水,溶液为浅绿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C.加水溶解,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儿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屮含有so厂[).加浓NaOII溶液,加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试纸变红色,则证明晶体的成分屮含有NH :解析:D 项中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NIL”若试纸变蓝色,则证明 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II :。
近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微专题强化突破20综合题中沉淀洗涤的答题规范专题集训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微专题强化突破20 综合题中沉淀洗涤的答题规范专题集训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微专题强化突破20 综合题中沉淀洗涤的答题规范专题集训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微专题强化突破20 综合题中沉淀洗涤的答题规范专题集训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微专题强化突破20 综合题中沉淀洗涤的答题规范1.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aCl2,某学生用过量的Na2CO3使Ca2+转化为沉淀而除去。
(1)洗涤得到的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滤出后,再重复操作2~3次(2)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没洗涤干净;若无现象,则洗涤干净2.实验室采用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制备MgAl2O4,主要流程如下:判断流程中沉淀是否洗净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答案:稀硝酸和AgNO3溶液(或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3.柠檬酸亚铁(FeC6H6O7)是一种易吸收的高效铁制剂,可由绿矾(FeSO4·7H2O)通过下列反应制备:FeSO4+Na2CO3===FeCO3↓+Na2SO4;FeCO3+C6H8O7===FeC6H6O7+CO2↑+H2O。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第3节物质的制备课件新人教版

液体呈红褐色 停止加热,不可搅拌。 加热至________________
(3)装置(如图)
3.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1)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Fe2 +2OH ===Fe(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注意事项 ①Fe(OH)2 有强还原性,易被氧化而迅速变色,因此用于配 制亚铁盐溶液和碱溶液的蒸馏水要煮沸,以便除去水中氧 气,延缓 Fe(OH)2 的变质。
+ +
(2)注意事项: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能溶于氢氧化钠溶 液,但不溶于氨水,制备时一般用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
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操作步骤: 加热蒸馏水至沸腾, 逐滴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
收集方法
收集气体 的类型 密度大于空气 且不与空气中 的成分反应 密度小于空气 且不与空气中 的成分反应
收集 装置
可收集的气体
向上排 排空 气法 空气法
Cl2、 SO2、 NO2、 CO2
向下排 空气法
H2、NH3
5.尾气处理的原因、方法及装置 (1)原因:有些气体有毒或有可燃性,任其逸散到空气中,会 污染空气或引发火灾、爆炸等灾害。 (2)处理方法: 一般根据气体的相关性质, 使其转化为非气态 物质或无毒物质,如酸性有毒气体用碱溶液吸收,可燃性气 体用点燃等措施。 (3)尾气处理装置(参见本章第 1 节考点三)
题组一
考查常见气体制备的组合装置 )
1.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第2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高考真题实践新人教版.doc

第2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高考真题头战■■■1. (2017 •高考全国卷I, 8, 6分)《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文屮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镭B.升华C.干馅D.萃取解析:选B。
蒸憎用于分离两种或多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根据液体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A项错误;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受热直接变成气态物质,气态物质遇冷凝华为固态物质,即砒霜样品受热使有效成分三氧化二神变成蒸气(升华),降温,蒸气凝华成固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砒霜的目的,B项正确;干饰是指煤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砒霜提纯过程屮有效成分没有发生变化,C项错误;萃取是指用萃取剂将一种物质从其溶液中提取出来的过程,如用苯或四氯化碳萃取浪水中的浪(或碘水中的碘),D项错误。
2. (2016 •高考北京卷)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解析:选Co过滤是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适用于固液分离,C项符合题意;A项和B项均为浸取,D项为溶液的转移,A项、B项、D项均不符合题意。
3.试样(2016・高考上海卷)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操作I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B.操作II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C.操作III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操作I〜III总共需两次过滤解析:选c 。
KNO3中混有NaCl 应提纯KNO3,将它们都溶于水,并降温结晶,因为KN ()3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显变化。
故操作I 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II 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KTO :,饱和溶液,操作III 为冷 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KN03结品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KNOs 晶体。
4. (2017 •高考天津卷)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设计 A除去NaHCOa 固体中的Na 2C0s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B制备无水AlCh 蒸发A1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C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NaBr 和KT 溶液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n 萃収 解析:选D 。
近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第4节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高考真题实践新人教版(2021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第4节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高考真题实践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第4节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高考真题实践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第4节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高考真题实践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4节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2017·高考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苯酚浓度小B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部分Na2SO3被氧化C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蔗糖未水解D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溶液中含Br2没有生成白色沉淀可能是因为苯酚的浓度太大,A项错误;Na2SO3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该沉淀可以溶于盐酸,若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有 BaSO4存在,即部分SO错误!已被氧化成SO错误!,B项正确;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C项错误;该黄色溶液中还可能含有Fe3+,Fe3+可将I-氧化成I2,I2遇淀粉变蓝,故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Br2,D项错误.2.(2017·高考全国卷Ⅰ,26,15分)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强化突破22 图示、表格型实验题
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24错误;B.在CuSO 4溶液中加入KI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I 白色沉淀和碘,再加入苯,振荡,苯层呈紫红色,故B 正确;C.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不一定为二氧化硫,故C 错误;D.加入稀硫酸,即加入H +
,与原来的NO -
3构成了HNO 3,能将原来的Fe 2
+
氧化为Fe 3+
,故D 错误。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应该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A 错误;B.加入适量CH 3COOH ,加热不能将乙醇完全除去,但又引入了CH 3COOH 新杂质,达不到除杂目的;CH 3COOC 2H 5与乙醇二者互溶,乙醇能溶于水,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水
作萃取剂,然后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错误;C.二者的浓度相同,首先沉淀的说明溶度积常数小,能达到实验目的,C正确;D.碳酸根离子对应的酸是碳酸氢根离子而不是碳酸,所以不能根据Na2CO3溶液和NaCN溶液的pH大小判断酸性强弱,应该用相同浓度的NaCN、NaHCO3溶液比较,D错误。
3.下列实验方案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选C。
A.NO-3在酸性环境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盐生成硫酸盐,错误;
B.浓溴水和苯酚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苯中,不能将苯和三溴苯酚分开,错误;
C.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的方法除去硝酸钾,正确;
D.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水解反应,检验溴离子应在酸性溶液中,即冷却后先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再加入硝酸银溶液,错误。
4.如图依次为气体制备、除杂并检验其性质的装置(加热及夹持仪器省略)。
下列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成反应,故A正确;B.a中生成二氧化碳,b中除去混有的氯化氢,c中二氧化碳和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溶液变浑浊,故B正确;C.a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b中水除去乙醇,
c中乙烯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a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b中氯水和二氧化硫反应而除掉了二氧化硫,则c中无法检验二氧化硫的性质了,故D错误。
5.下列是实验室以硫酸铝为原料来制取一定量Al2O3的某些操作,其中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选B。
A.称量时应左物右码,故A错误;B.在烧杯中溶解试剂,用玻璃棒搅拌,故B正确;C.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灼烧固体要用坩埚,不能用蒸发皿,故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