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从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名熟悉,病因病机特点论述,临床医治方式等对肺纤维化近十年来的研究功效进行了总结,确信了存在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利用中医药研究肺纤维化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肺纤维化;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研究进展肺间质纤维化是多种缘故引发慢性肺疾病的一起结局,其病理特点是肺部炎症致使肺泡持续性损伤及细胞外基质的反复破坏、修复、重建和过度沉积,表现为气短,动那么尤甚,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干咳,疲惫等。

最近几年来,此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预后较差。

1 病因病机中医对肺间质纤维化的熟悉肺间质纤维化为西医病名,在中医古文献中无此病名,依照其临床表现,现多将其归属为“肺痿”、“肺痹”、“肺胀”等范围。

古籍中对其临床表现早有论述,如《中藏经》概述云:“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也。

又痹病或痛痒,或麻、或急、或缓,而不能收持,或举而不能舒张……或六脏闭塞……各类诸证,皆出于痹也”。

《素问·痹论篇》说“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皮痹之为病,应乎肺……气奔喘满”。

《素问·痿论篇》:“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那么发肺鸣”。

《金匮要略》云:“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诸气门》说:“久嗽咳血成肺痿”。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其症之发,必寒热往来,自汗,气急,烦闷多唾,或带红线脓血”。

中医对肺间质纤维化病因病机的熟悉关于肺间质纤维化的辨证分型,中医界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家依照其临床体会加以分型。

龚婕宁[1~3]以为气虚阴伤,肺络瘀阻,是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大体病理,邪胜正衰,慢性消耗,是肺间质纤维化的起病缘故。

周平安[4]以为,肺间质纤维化病机总以气虚血瘀,痰瘀阻络为特点,气虚血瘀是核心,气虚是关键。

武维屏[5]以为,肺纤维化的病因不外虚、痰、瘀、毒,病理为痰瘀交阻,肺络不通,终致肺用无能。

肺纤维化中医治疗进展

肺纤维化中医治疗进展

肺纤维化中医治疗进展1病因病机肺间质纤维化多归属“咳嗽”、“喘证”、“肺胀”、“肺痿”、“肺痹”等范畴]。

吴银根以络病理论为指导,认为肺纤维化的病位在肺络武维屏指出特发性肺纤维化以“肺痹”命名,继发性肺纤维化以“肺痿”命名更为合适,并可参照“肺胀”、“咳嗽”辨证施治刘建秋认为主要发病机制是气虚血瘀、痰热互结、痹阻肺络,病性属本虚标实,肺肾气阴亏虚为本虚,外邪、痰浊、瘀血、热毒为标实,常见证型是痰热壅肺型和气虚血瘀型吴之煌等认为,由于久病劳欲、气虚血瘀、兼有伏痰,致气机升降失常、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瘀互结、阻塞气道和肺络,使肺失清肃而发病。

崔红生等认为病因病机为毒损肺络、外受毒邪,致络伤血瘀、升降出入失司,内毒常发生于内伤杂病的基础上,多由诸邪蓄积、胶结壅滞而成。

张纾难等认为肺间质纤维化属于先天阴虚禀赋不足是发病基础,阴虚生内热,肺燥津伤,清肃之令不行,致肺叶失于濡养、焦萎不用而发病。

姜良铎等认为,反复感受外邪为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诱因,环境毒邪为其发病外因,肺肾亏虚为发病内因。

郭素芳叫认为,或因禀赋不足及饮食劳倦内伤,先有肺肾两虚或肺脾两虚的基础,而复感外邪、宣解不彻、邪气郁肺;或反复感邪,肺气先伤,日久累及脾肾,故病程久,缠绵难愈。

郑洁等认为病位重点在肺脾肾,病机关键在气虚血瘀2辨证论治刘玉庆等n认为肺纤维化的发病初期即见肺脾两虚、肺肾气虚,正气不足尤其是肺气亏损贯穿疾病始终,常用补肺益气方玉屏风散。

并应注重活血法的运用。

殷明伟等H根据缓解期、发病期的不同,分别采用扶正祛邪或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

缓解期以滋补肺肾为基本治法,祛瘀化痰兼而行之;发病期宜清病机特点是寒热易变,因此应辨别虚实寒热,观其舌脉随证治之。

王会仍提出治疗宜清肺不宜燥肺,宜甘寒不宜苦寒,宜滋阴不宜助阳。

而对疾病晚期出现阴阳俱虚或出现脱证的呼吸衰竭,则宜补气不宜破气,宜降气不宜升气。

吴银根认为以肺络痹阻是基本病机,提出络虚最宜通补,络虚属阴血虚者宜滋阴养血,络虚属阳气虚者宜甘温益气。

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历史沿革及现代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历史沿革及现代临床研究进展

病 … 。近 年 来发 病 率 呈 上 升 趋 势 , 计 资 料 显 示 其 5年 生 存 率 低 于 统 5 % ,0年 生 存 率仅 约 3 %[1对 人 类 健 康 危 害 严 重 , 引 起 全 世 界 的 0 1 0 2, 正
广 泛 关 注 。 由 于 目前 1F的 治 疗 西 药 常选 用 激 素或 加 用 免 疫 抑 制 剂 , P 疗
高 lF的 临 床 疗效 已 成 为 亟 须解 决 的 问题 。 P
1 历 史 沿 革
在症 状 方 面则 论 及 胸 痞 、 嗽 、 痰 、 热 等 轻 症 , 述 及 卧 则 喘 急 、 而厥 等 重 症 。 叶 氏关 于 “ 痹 ” 论 述 呻 上 肺 的
李辉 李 国 勤 高荣林 中国 中 医科 学 院广安 门医院 (00 3 10 5 )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肺问质纤维化; 综述
特 发 性 肺 间 质 纤 维 化 ( i a i pl nr boi,P ) ~ 种 原 因 i o t c u ayf rs IF 是 d p h mo i s 不 明 、 行 性 的 、 两 肺 弥 漫 性 问 质 纤 维 化 伴 蜂 窝 状 改 变 为 特 征 的 疾 进 以
士 《 证 指 南 医 案 》 比 较 系 统 的 阐 述 了“ 痹 ” 临 中 肺 的证 因 脉 治 。 将 其 病 因
分 为 外 感 内 伤 两 种 :六 淫 之 气 , 有 所 著 , 能 治 病 … … 最 畏 风 火 , “ 一 既 邪
效 不 确定 且 副 作 用 大 。 中 医药 治 疗 可 改 善 患 者 的 症 状 , 缓 肺 功 能 的 延
清 代 陈 士 铎 《 证 录 》 “ 痹 之 成 , 虚 尽 人 而 不 知 也 … 肺 气 受 辨 曰 肺 气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什么是肺纤维化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肺部组织中纤维化程度增加、弹性减弱和肺功能下降。

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疾病有关,如结缔组织病、肺部感染、肺毒性物质损伤等。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肺纤维化归为不治之症。

因此,寻求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已成为肺纤维化患者和医学界的共同关注点。

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现状肺纤维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西医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和止咳祛痰等药物。

然而,这些药物往往存在许多副作用,且不能完全消除肺纤维化病变。

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草药治疗肺纤维化中草药治疗肺纤维化是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很多中草药具有抑制氧化应激、抗炎、抗纤维化的作用,如越橘、丹参、黄芪、何首乌等。

这些中草药可以调节免疫系统、降低炎症反应、促进纤维化组织分解,从而有效地防止和抑制肺纤维化的进展。

针灸治疗肺纤维化针灸是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肺功能、促进纤维化组织分解、减缓氧化应激反应等。

针灸治疗肺纤维化的具体方法包括:选用相应的穴位、控制刺激强度和频率、采用长针留置、定期进行针刺操作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纤维化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该方法通过结合中西医的优势,综合使用药物、针灸、拔罐、艾灸、推拿等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提高疗效、减轻痛苦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争议和展望与西医药物治疗相比,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仍存在争议,主要在于其临床证据不足、治疗效果难以量化等方面。

当前,国内外中医药学家和医学界都在大力推进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进展和创新。

例如,加强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发新型中药提取物,从中药多成分中筛选出相关治疗因子,建立中医药防止和治疗肺纤维化的标准和新技术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一)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一)

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一)【摘要】本文从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名认识,病因病机特点阐述,临床治疗方法等对肺纤维化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存在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利用中医药研究肺纤维化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肺纤维化;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研究进展肺间质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慢性肺疾病的共同结局,其病理特点是肺部炎症导致肺泡持续性损伤及细胞外基质的反复破坏、修复、重建和过度沉积,表现为气短,动则尤甚,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干咳,疲乏等。

近年来,此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预后较差。

1病因病机1.1中医对肺间质纤维化的认识肺间质纤维化为西医病名,在中医古文献中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现多将其归属为“肺痿”、“肺痹”、“肺胀”等范畴。

古籍中对其临床表现早有论述,如《中藏经》概述云:“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也。

又痹病或痛痒,或麻、或急、或缓,而不能收持,或举而不能舒张……或六脏闭塞……种种诸证,皆出于痹也”。

《素问·痹论篇》说“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皮痹之为病,应乎肺……气奔喘满”。

《素问·痿论篇》:“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

《金匮要略》云:“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诸气门》说:“久嗽咳血成肺痿”。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其症之发,必寒热往来,自汗,气急,烦闷多唾,或带红线脓血”。

1.2中医对肺间质纤维化病因病机的认识对于肺间质纤维化的辨证分型,中医界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家根据其临床经验加以分型。

龚婕宁1~3]认为气虚阴伤,肺络瘀阻,是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基本病理,邪胜正衰,慢性消耗,是肺间质纤维化的起病原因。

周平安4]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病机总以气虚血瘀,痰瘀阻络为特征,气虚血瘀是核心,气虚是关键。

武维屏5]认为,肺纤维化的病因不外虚、痰、瘀、毒,病理为痰瘀交阻,肺络不通,终致肺用无能。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关键词】肺纤维化;中医药;进展肺间质纤维化以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聚集、细胞外基质沉积并伴有炎性病变和损伤所致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是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

肺纤维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逐年增高,在治疗上,目前西医仍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效果不理想,且长期大剂量使用副作用明显。

肺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的概念,祖国医学无此名的记载,现代医家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为“肺痿”、“肺痹”、“肺胀”、“喘证”、“短气”、“咳嗽”、“痰饮”等疾病的范畴。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肺间质纤维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单味中药或是有效单体和复方药被发现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疾病的进程。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研究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难以用单一的病因病机来阐释,综观近几年的论述,很多学者认为其病机多系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杨珺超等[1]认为痰瘀交错是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

荆阳等[2]通过对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研究,提出了“毒邪致络病”学说,该学说认为,毒邪瘀阻络脉正是络脉病患病深,病情重,病势缠绵难愈的机缘所在。

2辨证分型论治研究肺间质纤维化现无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众多学者见解各不相同:焦扬等[3] 根据临床观察,将本病分为五个证候:1、气虚肺痹证,治以补益肺气,活血宣痹;2、阴虚肺痹证,治以补肺养阴,通络开痹;3、络阻肺痹证,治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4、痰热肺痹证,治以清肺化痰,扶正祛邪;5、精亏肺痹证,治以益气补肺,固肾纳气。

赵克明等[4] 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分为五型辨证论治:1、肺燥津伤型,治宜滋阴清热,润肺生津;2、气阴两虚型,治宜补益肺气,化痰养阴;3、肺气虚冷型,治宜温益肺气,化饮止咳;4、肺肾气虚兼血瘀型,治宜补益肺肾,活血化瘀;5、肺肾气虚兼痰热型,治益补益肺肾,清热化痰。

3单味中药及有效单体的研究3.1川芎嗪:川芎嗪是从川芎中分离的四甲基吡嗪。

中药在实验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实验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H E 、 M a l l o r y 染色及免疫组 化染色观察川芎嗪对肺
间质纤 维 化 大 鼠 MM P- 2表 达 的影 响 , 发 现川 芎 嗪
要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 、 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及 肺纤维化… 。其病因非常复杂 , 发病机制尚不十分 明确 , 临床上缺乏有效 的治疗手段。 目前对肺间质
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观察三七总甙( P N S ) 对其
肺 内结缔 组 织 生 长 因 子 ( C T G F ) 的影 响, 结 果 表 明 P N S能 通过 阻止肺 纤 维化形 成 过程 中 C T G F的增 多
从而达到防治纤维化的作用 。 1 . 6 五昧子乙素 郭民等¨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
( M M P 一 2 ) 及其抑制物基质金属蛋 白酶组织抑制 因 子1 ( T I M P - 1 ) 含量的影响 , 结果发现五味子 乙素干 预具有减轻二氧化硅致矽肺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 。
生长因子 ( T G F -  ̄ I ) m R N A的表达 , 有效 降低 蛋 白
水平 , 从 而减 轻 大 鼠肺 部炎 症 和纤维 化程 度 。
达, 研究表明注射丹参素能使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 化程度显著降低。 1 . 2 黄芪 蔺兴遥等 对 比观察黄芪 黄酮与红芪 黄酮 对肺 问质 纤维 化 大 鼠模 型 肺 功 能 的影 响 , 结 果
表 明黄芪 黄酮 和红 芪黄 酮都具 有 抑制 大 鼠肺 间质纤 维化 的作 用 。这一 作用 可能 是通 过改 善肺 间质 纤维 化大 鼠的肺功 能而 实现 的 。
Vo 1 . 3 0 No . 4 P. 6 7
2 01 3
中药 在 实 验 性 肺 间质 纤 维 化 中的研 究 进 展

浅谈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浅谈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浅谈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论文关键词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论文摘要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方药研究等几方面,对近十年来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药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药研究提供资料。

咱们以为本病病性能够归纳为本虚标实。

肺脾肾虚为本,痰浊、瘀血、热毒阻滞肺络为标。

暴感外邪,阻滞肺络,久之损伤肺气,或他脏病久,损伤肺气,成肺气虚证。

外感热邪,灼伤肺络,花费肺阴,伤及肺气,成肺阴虚证或气阴两虚证。

病程中可夹杂痰浊、瘀血、热毒阻滞肺络,形本钱虚标实证。

辨证论治依照病程之长短及病情的轻重分型:武氏[1]等将其分早、中、晚三期,各期又有夹感发作与慢性迁延之别。

夹感发作时可见风寒痰阻及风热痰壅等标实之候,医治以解表化痰、宣肺降气为主,风寒痰阻候选用麻杏二三汤加减,风热痰壅候选用桑杏汤、清金化痰汤化裁。

初期以肺脾气虚痰瘀阻肺证多见,治以益气活血,宣肺化痰,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桂枝汤加减。

中期分肺肾阴虚痰热瘀阻证和肺肾气阴两虚痰瘀阻络证。

前者治以养阴清热,化痰活血,用百合固金汤合漏芦连翘散加减;后者治以补益肺肾,化痰通络,用保肺饮加丹参、地龙、漏芦等化瘀通络之品;晚期多见脾肾阳虚瘀血水犯证,治以温补睥肾,化瘀行水,用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依照常见证侯分型:有人以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最多见的证型为肺肾两虚、痰瘀互结证和肺肾两虚、痰热蕴肺证。

以滋阴清热,健脾温肺为大体大法,多采纳太子参、黄芪、百合、生地、玉竹、麦冬、五味子,还注重运用健脾药物,如苍术、白术、山药、茯苓等。

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培土有助于生金。

在此基础上重视活血化瘀药的运用,方中多佐以丹参、川芎、郁金、泽兰等活血之品,研究亦表现瘀血在肺痿的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文献的统计发觉,以气虚为主的证型占56%,气虚血瘀证候占25%。

咱们以为气虚血瘀型是肺间质纤维化的常见证型。

验方研究补益肺肾,化瘀清热。

唐氏[2]针对本病中晚期多见肺脾气阴两虚夹有痰浊瘀热蕴肺的病机,确信补肾益肺、化瘀清宣、标本兼治的治那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很好的治疗价值,而且毒副作用大H J,更有研究表 明:一些患者治疗后PF程度变得更严重卜J。 抗纤维化治疗 由于PF的发病机制是弥漫性 肺泡炎症和肺实质损伤造成的修复失衡和过度,最终 导致PF,而且传统抗炎症药物糖皮质激素既不能阻 止肺泡炎向纤维化的发展,也不能改善PF的预后, 因此抗纤维化治疗就成为防治PF新的方向。秋水 仙碱p J、吡啡尼酮№J、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Ⅱ的I型受体(ATl)拮抗剂… 等都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但此类药物的有效性 尚缺乏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且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 研究。 抗氧化剂治疗N一乙酰半胱氨酸(NAC)是谷 胱甘肽(GSH)的前体,GSH是细胞内重要的抗氧化 剂。NAC/GSH能减少肺成纤维细胞(FB)增生和削 弱细胞内基质形成,还可抑制前炎性和前纤维化的信 号转导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有研究发现,特发性肺纤 维化(IPF)患者经大剂量NAC治疗其肺功能得到明 显改善哺J。Zeki Yildirim等一。证实:NAC可明显减轻 博莱霉素诱导的PF小鼠的PF。欧洲七国已完成一 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入选者口服NAC联 合泼尼松和硫唑嘌呤,主要终点指标为用力肺活量和 一氧化碳弥散容量。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这两项指 标的进行性恶化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的死亡率并无 差异¨…。不管其对死亡率的影响如何,此试验仍提



9血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第23卷第3期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1 1・
中医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黄珉珉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摘 210029)
指导:周贤梅
要:肺间质纤维化是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喘息、气短、干咳、喘憋为临床表现,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
万方数据
-^ 。l£。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Nov.2 O 0 9 V01.23 No.3
示NAC作为PF治疗的备选药物是可取的。 抗凝治疗 有证据表明:PF肺泡灌洗液中凝血 酶水平升高,而凝血酶除了在凝血中有作用外,也可 通过诱导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直接刺激肺 FB和平滑肌细胞胶原的产生。因此,抗凝剂在理论 上可以抗纤维化。Kubo等¨l】在研究中比较了强的松 治疗组与华法令或低分子肝素与强的松联合治疗组 的效果后得出结论,抗凝治疗可减少急性加重的IPF 患者的死亡率,但仍缺乏大样本、双盲、随机试验以证 实其作用及作用机制。 肺移植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PF的主要手段。 对于符合PF诊断标准的患者,经药物积极治疗无效 的,应该考虑肺移植。肺移植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 生存率,5年生存率达50~60%【I“。近年来免疫抑 制剂的研究进展为器官移植创造了条件,但费用高昂 和供体来源困难限制了其应用。 2 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证治 由于PF的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目前又尚 无治疗良策,所以近年来中医中药防治PF的研究已 成为关注的热点。 病名关于PF的中医病名归属尚未形成一 致意见,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属于中医学“肺痹”“肺 痿”的范畴。“肺痹”一名源于《素问・痹论》篇:“肺 痹者,烦满喘而呕”“肺痿”病名为汉代张仲景创立, 《金匮要略・藏腑经脉先后病脉证治第一》日:“息张 口短气者,肺痿唾沫”【1引。持“肺痹”论者认为,本病 病机为肺络痹阻,与古典医籍所论“肺痹”经络壅闭, 气血不行的病机不谋而合u…,而且从中医角度分析 PF,从西医角度看肺痹,在病因病机学、证候学特点、 预后等方面二者有显著的一致性,从而认为肺痹与 PF基本相当¨“。而“肺痿”论的支持者则认为,其具 有咳嗽、短气的临床症状,同时在病理上出现肺体萎 缩、体积缩小,治疗上采用肺痿的常用治法即益气润 肺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据此推断PF归属于中医 肺痿的范畴¨…。 总之,中医学中并没有与PF完全对应的病名, “肺痹…‘肺痿”分别是PF在一定阶段的病理概括,二 者并不矛盾。在疾病早期,常因外感六淫诱发,以肺 络痹阻的病理表现为主,当属肺痹为主;在疾病晚期, PF缠绵不愈,病机转化由气及血,由肺及肾,肺肾两 虚,气血不充,络虚不荣,而肺气虚弱,津血不足,失于 濡养是肺痿的基本病机特点,所以PF晚期当以肺痿 为主;在疾病的慢性迁延期,络脉痹阻与络虚不荣往 往同时存在,在病理上也多表现出由实致虚和因虚致 实的复杂变化,存在着肺痹与肺痿的相互转化,只不 过痹与痿的偏重不同而已。 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本病的病机较为复杂,难 以用单一病机来阐释,在不同的病理阶段,本病所表 现出来的病机也不尽相同,在治疗过程中就需重视辨 证论治‘1“。 肺间质纤维化早期: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伴 少量黏痰,少数有黄痰及血痰,关节疼痛,低热,乏力, 伴发热、头痛,舌红,苔薄白或黄干,脉浮数或细滑数。
肺间质纤维化(PF),亦称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疾 病或肺间质性疾病,属弥漫性肺实质疾病群,病理特 征表现为肺泡壁(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弥漫性慢性 炎症和间质纤维化¨J。肺组织由于肺泡逐渐被纤维 物质取代,逐渐变硬变厚,交换氧气进入血液的能力 逐步丧失,最终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缺氧,出现呼吸困 难,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肺组织的损伤常伴有炎 症和修复过程,损伤微小经修复后可恢复正常功能, 损伤较大或反复发生则导致纤维化形成。临床上多 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或伴有刺激性干咳,胸部高分 辨率CT(HRCT)显示两中下肺野网状阴影和蜂窝 肺,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病情呈持续性进 展,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1 西医治疗现状 西药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主要有抗炎、抗纤维化、 抗氧化、抗凝和肺移植等,目前尚无有力证据证明某 种治疗有明确疗效。 抗炎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传统治疗PF的主要 药物,也是首选药物,具有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减少 肺泡巨噬细胞并抑制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从而延缓 PF的进展,但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引发明显的副 作用,往往会合并肺部的细菌或真菌感染,且特异性 差旧J。对确实需要激素治疗的患者,目前往往采用口 Hl最d,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类药物 联合应用,但是这种治疗方法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7813.2009.03.06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Fibrosis Research
Huang
Min—min,Advisor:Zhou Xian—mei Medicine,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
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为特点的肺间质性疾病。由于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欠缺,肺间 质纤维化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中最富挑战性的疾病。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研究也渐成热点。通过对肺间质纤 维化中医病名、病机以及治疗的阐述,为进一步探讨该病发病机理及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思路。 关键词:肺间质纤维化; 中医药; 病名; 病机; 综述
tO
years,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of the disease be—
come hot,the article is designed
order
tO
pulmonary
fibrosis
of the Names of Diseases,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in
breath,dry
to
ventilatory dysfunction,hypoxemia,chronic progressive dif-
pulmonary fibrosi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Because of its diverse etiology,the con—
病机:以痰、瘀、热、毒等阻滞肺络最为多见,在病名归 属上以肺痹为主,主要特点为常因外感六淫诱发,起 病急骤,病程较短,病位主要在肺,中医辨证多属实 证。基本治法:PF早期宜治宜辛通。通络为PF早期 和慢性迁延期的重要治则,早期应以辛通为主。络脉 瘀阻、气血不通是PF早期的基本病机特点,常因外 感六淫诱发加重和恶化,以风邪久稽,痰、湿、热、瘀、 毒等阻滞肺络最为多见。“络以通为用”“络以辛为 泄”,故治疗PF急性发作当辛以通之,宜选用辛味为 主的药物,辛味轻清,性擅走窜,外可透皮毛腠理以宣 肺开闭,内可化痰瘀而通达肺络。代表方:若由外感 风寒诱发者,治以辛温通络,选用三拗汤、小青龙汤和 止嗽散加减;若因风热犯肺诱发者,治以辛凉解表通 络,多用桑菊饮、银翘散加减;若因风燥伤肺诱发者, 治以辛润通络,多用桑杏汤、杏苏散加减;若表证已 解,痰、湿、热、瘀、毒等阻滞肺络,当辨别邪气之不同, 治宜辛开散结。 肺间质纤维化慢性迁延期: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 主,表现为喘息气短、胸闷咳嗽、咯吐白黏痰,呼多吸 少,动则喘憋气短加重,伴有神倦纳呆,腰膝酸软,舌 红,有裂纹,苔少或薄腻,脉细滑。病机多属肺络不 通、肺气受损、因实致虚、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痰阻 之证最为常见。在病名归属上存在着肺痹与肺痿的 相互转化,主要特点是病程缠绵,病位在肺,与肝、脾、 肾关系密切,中医辨证多属正虚邪实、虚实夹杂证候。 基本治法:PF慢性迁延期宜治以通补兼施。PF慢性 迁延期的病机特点是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正虚主要 是气血亏虚,络脉不荣;邪实主要是痰瘀阻络,在治疗 上应补虚泻实,通补兼施。虚、痰、瘀是本阶段的主要 病机特点,针对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分别采用益气、 养血、滋阴、温阳的治法或者多法合用,针对痰瘀阻 络,采用化痰通络和活血化瘀通络。在临证时处理好 “通”与“补”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慢性迁延期 是肺痹和肺痿共存、肺痹和肺痿相互转化的关键阶 段,若维持在肺痹阶段,病尚可救,若转为肺痿,多预 后不佳,转化的关键并不在邪气的强弱,而在于正气 的盛衰。因此在处理“通”与“补”的关系时,“补”是 关键,施补恰当可防止病情向晚期危重证发展;“通” 是目标,祛邪通络是治疗之目的,在化痰、祛瘀、解毒 的祛邪过程中,既要注意不可妄施峻法以至伤其正; 又要注意祛邪同时毋忘补虚,做到通补兼施。代表 方¨“:气阴两虚痰喘型,以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 减;气阴两虚瘀喘型,以保肺汤加减。 肺间质纤维化晚期:症见喘息进行性加重,呼多 吸少,动则尤甚,咯吐清稀涎沫,心悸胸闷,伴有下肢 浮肿,腰酸肢冷,或五心烦热、咽干盗汗,唇甲紫绀,舌 暗淡,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弱。病机多以虚为 主,因虚致实,虚实夹杂,在病名归属上以肺痿为主, 主要特点是病程长,病情较重,病位在肺、肾,中医辨 证以虚为主,临床上也多见因虚致实和大虚而有赢状 所出现的虚实夹杂和真虚假实证候。基本治法:PF 晚期宜扶正固本为主。PF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形成 络虚不荣、痰瘀胶结的病机,当属肺痿阶段。肺肾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