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异常表现

合集下载

精神异常表现(新)

精神异常表现(新)

1、情绪异常变化,精神病症状表现在情绪跟平常时候出现差异,可能变得易冲动,或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无理取闹,纠缠不休;有些会悲喜无常,或对朋友亲人变得漠不关心。

2、性格突然变得孤僻、不合群患者突然改变对周围人的态度,警惕性提高或对人有敌意,甚至变得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往,要考虑可能是精神病症状。

3、生活变得懒散,不讲究个人卫生,或变得过度讲究,终日对镜打扮,忙碌不停,也是精神病症状之一。

4、言行改变言语、语调的改变,行为举止与平常有异,突然对周围环境发生恐惧感,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或以往有过的强迫行为再现。

1、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在整个病程中的必不可缺的症状。

在初期往往不引人注目,至发展期变得突出。

思维障碍中有联想障碍及思维内容障碍。

联想障碍开始多为联想松弛,谈话内容不紧凑,应答往往不切题,进而出现联想散漫,重则出现思维破裂、联想中断。

或有象征性思维、造新字或新词等。

思维内容障碍多为各种妄想,其逻辑推理荒谬离奇,无系统,脱离现实,且常有泛化,涉及众人。

妄想内容以被害、嫉妒等多见,也可有夸大、罪恶等妄想。

还可有被控制感、思维播散、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

2、感知障碍:以幻听最多见,常不主语性幻听,如评论性、争议性、或命令性幻听,或思维化声。

其他幻觉次之。

3、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易引人注意的症状。

情感表现与思维活动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与周围环境也不相协调,是本症特征。

情感障碍以迟钝、淡漠多见,对人对事,多不关心。

随着病情发展,情感障碍日益加重,终日茫然。

其他可有无明显诱因的激怒、急躁、情感暴发、情感矛盾等。

情感的变化令人感到与前判若两人。

典型症状:阵发性狂笑(75%) 幻觉(72%) 言语凌乱(72%) 精神依赖性(70%) 神经质性格(69%) 意识障碍(69%)抑郁症: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判定精神病的三个标准

判定精神病的三个标准

判定精神病的三个标准精神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给周围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小的负担。

因此,及早发现和判定精神病至关重要。

而要判定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病,通常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判定精神病的三个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识别精神病的症状,及时帮助患者获得治疗和关爱。

首先,判定精神病的第一个标准是行为异常。

精神病患者的行为通常会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言行举止怪异、甚至出现自伤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他们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或者丧失对现实的认知能力,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脱离和难以理解的行为。

此外,精神病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可能会出现极端的情绪表达,如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等。

因此,当我们发现一个人的行为明显异常,特别是出现上述症状时,就需要警惕可能患有精神病的可能性。

其次,判定精神病的第二个标准是认知功能障碍。

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等症状。

他们可能会出现对日常生活中简单事物的认知困难,甚至无法完成一些基本的认知任务。

在交流和表达能力上,精神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语言不连贯、思维跳跃、逻辑混乱等问题,这些都是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

因此,当我们发现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明显下降,表现出对日常生活认知困难时,也需要考虑可能患有精神病的可能性。

最后,判定精神病的第三个标准是社会功能障碍。

精神病患者通常会出现社会功能障碍,表现为无法正常融入社会、无法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无法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等。

他们可能会出现社交恐惧、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这些都是社会功能障碍的表现。

因此,当我们发现一个人的社会功能明显下降,表现出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困难时,也需要考虑可能患有精神病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判定精神病的三个标准分别是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和社会功能障碍。

当一个人同时出现以上三个方面的症状时,就需要高度怀疑可能患有精神病。

精神病的10个特征神经病

精神病的10个特征神经病

精神病的10个特征神经病在医学领域中,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神经病是精神病的一种类型,通常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本文将介绍神经病的10个特征,以便对这一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

特征一:幻听幻听是神经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会听到声音或对话,但周围并没有人。

这种幻听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影响其正常生活和社交。

幻听可能与大脑神经信号传递异常有关。

特征二:幻觉除了幻听外,神经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幻觉。

患者可能会看到、感觉到或闻到并不存在的事物。

这种幻觉会使患者产生混乱,甚至会导致危险的行为。

特征三:妄想妄想是神经病的另一个常见特征。

患者可能会有各种不切实际的信念,比如被追踪、被陷害等。

这些妄想会影响患者的思维和行为,使其难以与现实世界保持联系。

特征四:情绪波动神经病患者常常表现出极端的情绪波动,如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

这种情绪波动可能与大脑中神经递质水平异常有关,进而影响患者的情绪稳定性。

特征五:社交障碍由于其症状的影响,神经病患者往往难以与他人正常交流,导致社交障碍。

他们可能出现孤独感、社交恐惧等问题,从而使其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特征六:认知功能障碍神经病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困难,甚至影响其工作和学习能力。

特征七:自我忽视神经病患者常常自我忽视,对自身状况缺乏意识。

他们可能忽视膳食、卫生、穿着等基本生活要素,导致身体健康状况恶化。

特征八: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神经病患者常见的问题之一。

他们可能会出现失眠、多梦等情况,使其无法享受到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

特征九:意识障碍神经病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意识丧失等情况。

这种意识障碍可能与大脑神经元活动异常有关。

特征十:强迫行为神经病患者可能出现各种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等。

这些强迫行为可能是患者试图控制自己焦虑和恐惧的一种方式。

精神疾病的常见表现

精神疾病的常见表现

精神疾病的常见表现精神疾病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疾病,它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产生严重影响。

精神疾病的常见表现有很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情绪异常情绪异常是精神疾病的常见表现之一。

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常常会体验到情绪波动剧烈、情绪无法稳定的情况。

他们可能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出现激动、愤怒、恐惧、悲伤或其他消极情绪,这些情绪的表现可能会超出正常人的范围。

同时,情绪异常也可能使他们表现得反常或者异常兴奋。

二、行为异常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行为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异常。

他们可能表现出过度活跃或极度不活跃的行为,这取决于具体的疾病类型。

有些人可能会情绪低落和退缩,缺乏对外界刺激的兴趣;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表现出过度亢奋的行为,甚至出现冲动和破坏性行为。

行为异常是精神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给患者和周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和不便。

三、认知障碍认知障碍是精神疾病的另一个常见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判断力减弱的情况。

这些认知障碍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能力,使他们难以进行日常常规的任务。

有时候,认知障碍还可能使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等异常情况,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与正常人存在较大的差别。

四、社交问题精神疾病对患者的社交能力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他们可能遭受孤立和排斥,难以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

由于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或认知障碍,他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可能表现出困难和紧张。

这些社交问题使他们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在人际关系中经历更多的挫折和难题。

综上所述,精神疾病的常见表现主要包括情绪异常、行为异常、认知障碍和社交问题。

这些表现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也给周围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理解和关注他们的困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关爱,使他们能够得到适当的治疗和帮助,重返健康和幸福的生活轨道。

精神异常表现

精神异常表现

精神异常表现1、情绪异常变化,精神病症状表现在情绪跟平常时候出现差异,可能变得易冲动,或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无理取闹,纠缠不休;有些会悲喜无常,或对朋友亲人变得漠不关心。

2、性格突然变得孤僻、不合群患者突然改变对周围人的态度,警惕性提高或对人有敌意,甚至变得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往,要考虑可能是精神病症状。

3、生活变得懒散,不讲究个人卫生,或变得过度讲究,终日对镜打扮,忙碌不停,也是精神病症状之一。

4、言行改变言语、语调的改变,行为举止与平常有异,突然对周围环境发生恐惧感,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或以往有过的强迫行为再现。

1、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在整个病程中的必不可缺的症状。

在初期往往不引人注目,至发展期变得突出。

思维障碍中有联想障碍及思维内容障碍。

联想障碍开始多为联想松弛,谈话内容不紧凑,应答往往不切题,进而出现联想散漫,重则出现思维破裂、联想中断。

或有象征性思维、造新字或新词等。

思维内容障碍多为各种妄想,其逻辑推理荒谬离奇,无系统,脱离现实,且常有泛化,涉及众人。

妄想内容以被害、嫉妒等多见,也可有夸大、罪恶等妄想。

还可有被控制感、思维播散、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

2、感知障碍:以幻听最多见,常不主语性幻听,如评论性、争议性、或命令性幻听,或思维化声。

其他幻觉次之。

3、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易引人注意的症状。

情感表现与思维活动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与周围环境也不相协调,是本症特征。

情感障碍以迟钝、淡漠多见,对人对事,多不关心。

随着病情发展,情感障碍日益加重,终日茫然。

其他可有无明显诱因的激怒、急躁、情感暴发、情感矛盾等。

情感的变化令人感到与前判若两人。

典型症状:阵发性狂笑(75%) 幻觉(72%) 言语凌乱(72%) 精神依赖性(70%) 神经质性格(69%) 意识障碍(69%)抑郁症: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老人精神异常的四个信号

老人精神异常的四个信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老人精神异常的四个信号
导语: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精神异常的信号。

1 怪:指行为、语言、生活习惯等明显改变,出现一些怪异现象。

一些患者由于精神因素影响,出现
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精神异常的信号。

1.怪:指行为、语言、生活习惯等明显改变,出现一些怪异现象。

一些患者由于精神因素影响,出现虚幻、怪异的听觉。

2.疑:即无中生有或认为同事、邻居、亲属等对其迫害。

有的病人认为他人嫉贤妒能,从而与别人结怨为仇。

3.懒:是一种与其本人一贯表现不相符合、超乎常情的病态“懒”。

表现为不愿料理生活、不更换衣服、不打扫卧室、不愿走亲访友、不喜欢与人交谈,懒于参加一切社会活动。

4.呆:表现为呆滞少动、反应迟钝、动作缓慢、语言吞吐。

有的病人生活起居被动,可较长时间坐着、站着或躺卧,常独自闭门、足不出户。

上述几种“信号”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并存,这类患者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精神病学判断精神异常的五个标准

精神病学判断精神异常的五个标准

精神病学判断精神异常的五个标准精神病学判断精神异常的五个标准是指,临床医生在判断病人是否有精神异常时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

这些方面包括:病人行为是否与正常人的行为有明显不同、情感是否适当、思维是否清晰、感知是否异常、以及稳定性是否受到影响。

下面将对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1. 行为是否与正常人的行为有明显不同:这一标准主要考虑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行为规范。

如果病人的行为明显超出了正常人的行为范畴,比如言语不清、跳跃性思维、兴奋不止等,就可以认为病人有可能患有精神疾病。

2. 情感是否适当:情感是人的一种普遍现象,它随着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而产生。

在病人情感方面的表现中,需要考虑他们是否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保持情感的恰当性,比如面对喜悦、悲伤、愤怒等情绪是否适当。

如果病人的情感反应失控、无法应对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就需要考虑其是否患有精神疾病。

3. 思维是否清晰: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之一,它表现为人们通过思考和推理来生成新的认知知识和理解。

如果病人的思维出现回旋往复、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等问题,就可以认为病人的思维可能受到了精神疾病的影响。

4. 感知是否异常:感知是指一个人通过感官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

处于正常状态下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感知基本一致,但有些病人会出现幻觉、错觉等异常感知现象。

如果病人出现听见、看见、触觉等感官上的干扰、幻觉、错觉等症状,就需要考虑其是否患有精神疾病。

5. 稳定性是否受到影响:稳定性是指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内行为、情绪、认知等方面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如果病人的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在时间和环境上出现了不一致和不稳定的情况,就需要考虑其是否患有精神疾病。

总之,判断病人是否有精神异常需要对上述五个方面综合考虑,临床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精神病人的异常表现有哪些

精神病人的异常表现有哪些

精神病人的异常表现有哪些有那么一种疾病,它会彻底改变一个人,行为变得古怪,心理出现障碍,而且被大家认为是最严重的疾病,他就是精神病。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精神病人的异常表现,希望能帮到你。

精神病人的异常表现精神病人有哪些异常表现?这一问题是很多得过和没有得过精神病的人都特别想了解清楚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一点,也是许多的病人非常难搞清楚的一个问题。

那么,精神病人有哪些异常表现呢?行动障碍。

动作迟缓,走路不稳,偏瘫,甚至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不能自主时食,终至死亡。

计算能力障碍。

轻者计算速度明显变慢,不能完成稍复杂的计算,或者经常发生极明显的错误。

严重时连简单的加减计算也无法进行,甚至安全丧失数的概念。

语言障碍。

轻者说话啰嗦内容重复、杂乱无章,重者答非所问,内容闻题千里,令人无法理解,或经常自言自语,内容支离破碎,或缄默少语,丧失阅读能力。

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

表现为对周围的事物不能正确的理解,直接影响对事物的推理和判断,分不清主要的和次要的、是本质的还是非本质的东西,因此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

个性和人格改变。

多数表现为自私、主观,或急躁易怒、不理智,或焦虑、多疑。

还有一部分人表现为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缺乏热情,与发病前相比判若两人。

行为障碍。

早期表现为以遗忘为主的行为障碍。

中期多表现为与思维判断障碍和个性人格改变相关的行为异常;不讲卫生,不辨秽洁,甚至玩弄便溺;不识尊卑,不分男女,甚至有性欲亢进的倾向。

思维情感障碍。

思维呈常出现片断性,大事被忽略,琐事却纠缠不清,同时伴有情感迟钝,对人淡漠,逐渐发展为完全茫然而无表情,或小儿样欣快症状很突出。

有的则出现幻觉;有的出现片断妄想等。

记忆障碍。

老年性痴呆发病最初的症状是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的健忘,如同一内容无论向他述说几遍也会立即忘记。

而对过去的、曾有深刻印象的事件则记忆较好,即所谓远期记忆保持较好。

以上是专家关于“精神病人有哪些异常表现”的介绍,专家指出,精神病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发现身边的朋友有一些异常的表现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要因为不重视而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情绪异常变化,精神病症状表现在情绪跟平常时候出现差异,可能变得易冲动,或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无理取闹,纠缠不休;有些会悲喜无常,或对朋友亲人变得漠不关心。

2、性格突然变得孤僻、不合群患者突然改变对周围人的态度,警惕性提高或对人有敌意,甚至变得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往,要考虑可能是精神病症状。

3、生活变得懒散,不讲究个人卫生,或变得过度讲究,终日对镜打扮,忙碌不停,也是精神病症状之一。

4、言行改变言语、语调的改变,行为举止与平常有异,突然对周围环境发生恐惧感,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或以往有过的强迫行为再现。

1、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在整个病程中的必不可缺的症状。

在初期往往不引人注目,至发展期变得突出。

思维障碍中有联想障碍及思维内容障碍。

联想障碍开始多为联想松弛,谈话内容不紧凑,应答往往不切题,进而出现联想散漫,重则出现思维破裂、联想中断。

或有象征性思维、造新字或新词等。

思维内容障碍多为各种妄想,其逻辑推理荒谬离奇,无系统,脱离现实,且常有泛化,涉及众人。

妄想内容以被害、嫉妒等多见,也可有夸大、罪恶等妄想。

还可有被控制感、思维播散、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

2、感知障碍:以幻听最多见,常不主语性幻听,如评论性、争议性、或命令性幻听,或思维化声。

其他幻觉次之。

3、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易引人注意的症状。

情感表现与思维活动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与周围环境也不相协调,是本症特征。

情感障碍以迟钝、淡漠多见,对人对事,多不关心。

随着病情发展,情感障碍日益加重,终日茫然。

其他可有无明显诱因的激怒、急躁、情感暴发、情感矛盾等。

情感的变化令人感到与前判若两人。

典型症状:阵发性狂笑(75%) 幻觉(72%) 言语凌乱(72%) 精神依赖性(70%) 神经质性格(69%) 意识障碍(69%)抑郁症: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

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偏执性精神障碍:又称为持久的妄想性障碍,是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

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的其他心理方面异常。

精神发育迟滞:也称为智力落后、或精神发育不全,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

智力低下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智力低下是诊断的根据。

妄想症: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精神病学诊断,指“抱有一个或多个非怪诞性的妄想,同时不存在任何其他精神病症状”。

妄想症患者没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也没有明显的幻视产生。

但视具体种类的不同,可能出现触觉性和嗅觉性幻觉。

尽管有这些幻觉,妄想性失调者通常官能健全,且不会由此引发奇异怪诞的行为。

精神病的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狂笑、幻觉、言语凌乱、精神依赖性、神经质性格、意识障碍,在我们了解精神病的过程当中我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够讲究方面,及时的进行总结和梳理,这样有利于这种疾病的认识程度的加深。

行为异常: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逐渐变得怪僻、诡秘或者难以理解,喜欢独处、不适意的追逐异性,不知羞耻,自语自笑、糊口懒散、发呆发愣、蒙头大睡、外出浪荡,夜不归家等,这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行为异常: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逐渐变得怪僻、诡秘或者难以理解,喜欢独处、不适意的追逐异性,不知羞耻,自语自笑、糊口懒散、发呆发愣、蒙头大睡、外出浪荡,夜不归家等,这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是性格改变:如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分歧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

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

敏感多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什么事都非常敏感,把附近的一些寻常之事和他联系起来,以为是针对他的。

如别人在交谈,以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偶而看他一眼,以为是不怀好意。

有的以为有人要害他,不敢喝水、吃饭、睡觉,有的以为爱人对他不忠从而进行跟踪调查等都是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是神经症症状:如头痛、失眠、易疲惫、留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

入睡难题,睡后梦多,且醒后感到不解乏,终至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持续和令人苦恼的脑力易疲惫(如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子痴钝、留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记忆差、好遗忘,丢三拉四,思索及工作效率下降)和体力易疲惫,经由休息或娱乐不能恢复。

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持续和令人苦恼的脑力易疲惫(如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子痴钝、留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记忆差、好遗忘,丢三拉四,思索及工作效率下降)和体力易疲惫,经由休息或娱乐不能恢复。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病因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

实验室和心理学检查均未达到能肯定协助诊断的特异性水平。

围绕病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积累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从现有资料分析,本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基础的疾病,外界环境中的生物、心理社会以及环境因素对发病都可有一定影响。

部分病人具有脑结构形态和发生上的改变。

症状(一)特征性精神症状。

1.联想障碍:思维松弛(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涌现(强制性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及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2.情感障碍:情感淡漠、迟钝、情感不协调(不恰当)及情感倒错或自笑(痴笑)。

3.意志活动减退: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会适应能力差与社会功能下降;行为离奇,内向性;意向倒错等。

4.其他常见症状:妄想:特点多为不系统、泛化、荒谬离奇;原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幻觉,以言语性幻听多见,评论性、命令性幻听,其他精神自动症等一级症状及紧张症症候群等。

(二)常见临床类型。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又称妄想型,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最常见的精神分裂型症类型。

在我国约占住院及流行学群体调查病人的50%以上。

一般起病较缓慢,起病年龄较青春型及紧张型晚。

其临床表现相对稳定,常以偏执性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

而情感、意志和言语障碍及紧张症状不突出,或情感迟钝、意志缺乏等“阴性”症状虽也常见,但不构成主要临床相。

自发缓解者少,治疗效果较好。

2.青春型精神分型症。

较常见。

此型多始发于15至25岁之间的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

主要症状是思维内容离奇,难以令人理解,思维破裂。

情感改变突出,喜乐无常,表情做作,傻笑、不协调。

行为幼稚、愚蠢、作鬼脸,常有兴奋冲动行为及本能意向亢进。

幻觉妄想片断零乱,精神症状丰富易变。

预后较差,部分病人“阴性”症状发展迅速。

3.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国外发达国家资料及我国资料均说明本类型已大为减少,原因未明。

一般起病急,多在青壮年期发病。

主要临床相为病人言语运动受抑制,表现为木僵状态或亚木僵状态,紧张性木僵可与短暂的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主要症状有言语缄默,紧张性木僵、违拗、蜡样屈曲、倔强症、被动服从和持续言语、紧张性兴奋表现为突发而短暂性剧烈的兴奋发作,无目的地砸破东西。

本型可有自发缓解,治疗效果较其他型好。

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较少见,本型青少年起病,发病缓慢,持续进行,病情自发缓解者少,早期可出现类神经衰弱症状,但自知力差,不主动就医。

主要临床表现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生活懒散、兴趣丧失、情感淡漠及行为古怪。

由于妄想和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早期发现,是难于确定诊断的一个类型。

在治疗上较困难,对抗精神病药不敏感,放预后最差。

5.未定型精神分裂症。

6.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7.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8.衰退型精神分裂症。

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精神药物治疗为关键性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改善社会心理环境,改善病人的心境也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是在病人病情好转时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进行。

一、药物治疗。

(-)急性期治疗:1.氯丙嗪。

2.奋乃静。

3.三氟拉嗪。

4.氟奋乃静。

5.氟哌啶醇。

6.氯氮平。

7.舒必利。

8.五氟利多。

9,维思通。

10,启维。

(二)慢性期或长期维持治疗。

(三)休克治疗。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伴有明显抑郁症状者及某些精神分裂症病人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疗效不佳者可选择电休克治疗,或胰岛素休克治疗或低血糖治疗。

(四)环境、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

1.情绪异常亢奋,言语喋喋不休;2.精神散漫,注意力无法集中,存在随境转移;3.联想频率倍增,观念飘忽不定,或自感言语跟不上思维活动的速度;4.日常活动明显增多,或精神运动性不安;5.行为轻率或盲目追求享乐,不顾及事件的后果,或具有冒险性;6.自我评价过高或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有时可达妄想程度;7.自我感觉良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状态,如感头脑特别灵活,或身体特别健康,或精力特别充沛等;8.精力超常充沛,性欲明显亢进;9.夜间难以入睡或易惊醒,睡眠需要明显减少,且不觉疲乏感。

正常与病理性抑郁的区别忧郁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人们常说,人有“七情”——喜、怒、哀、乐、惊、思、恐,忧郁悲伤是人之常情。

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的境遇或生老病死等情况,理所当然地会产生忧郁情绪。

但是抑郁症则是一种病理心理性的忧郁障碍。

正常与病理性忧郁可以从下线索加以区别:1、正常人的情绪忧郁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为背景的,即“事出有因”的。

而病理情绪忧郁障碍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

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释病理性忧郁征象。

2、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

通常是短期性的,人们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重新保持心理平稳。

而病理性忧郁症状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加重恶化。

心理医学规定一般忧郁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数月或半年以上,则肯定是病理性忧郁症状。

3、前者忧郁程度较轻,后者程度严重,并且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

更有甚者可以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