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修理工教案

合集下载

汽车维修师教案

汽车维修师教案

汽车维修师教案1. 简介本教案旨在为汽车维修师提供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以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 培训目标- 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研究诊断和解决常见的汽车故障- 熟悉使用各类维修工具和设备- 提升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 培训内容3.1 汽车维修基础知识- 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汽车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的原理- 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知识3.2 常见故障诊断与修复- 发动机无法启动的故障排查与修复- 车辆漏油的故障诊断与修复- 刹车系统故障的诊断与修复- 空调系统故障的诊断与修复3.3 维修工具与设备的使用- 基本维修工具的介绍与使用方法- 专业维修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安全使用维修工具的注意事项3.4 实操培训与案例分析- 实际汽车维修操作的演练与训练- 案例分析:解决真实汽车故障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5 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优势- 沟通技巧的培养与提升4. 培训方法- 理论讲座:讲师主讲相关知识和技能- 实操演示:讲师现场演示维修技术和操作方法- 练训练:学员进行练和实操操作- 小组讨论:学员就案例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案例分析:学员分析解决真实案例中的汽车故障问题5. 培训评估- 笔试考核:对学员的理论知识进行测试- 实操测试:对学员的维修技术和操作能力进行测试- 团队项目:学员参与团队项目,评估合作和沟通能力6. 培训资源- 教材和参考书籍- 维修工具和设备- 实际汽车维修案例- IT技术支持7. 培训安排- 培训时长:预计为期2个月- 培训地点:指定培训场所或实地维修车间- 培训时间表:每周2-4个培训日,每天8小时8. 培训考核标准- 笔试成绩达到70分及格- 实操测试合格标准:完成指定维修任务,质量符合要求- 团队项目评估:根据合作贡献和沟通有效性进行评估以上是本份《汽车维修师教案》的详细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帮助汽车维修师们提升技能,更好地开展维修工作。

汽车修理师小班教案

汽车修理师小班教案

汽车修理师小班教案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汽车的基本组成部件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什么是汽车,汽车的种类及特点汽车的基本组成部件: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等汽车的工作原理:简单介绍发动机、变速箱等的工作原理1.3 教学活动:观看汽车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汽车观看汽车拆解视频,了解汽车的基本组成部件制作汽车模型,加深对汽车结构的理解第二章:汽车维修工具与设备2.1 教学目标:熟悉汽车维修工具与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常用工具与设备的功能及操作技巧2.2 教学内容:汽车维修工具:扳手、螺丝刀、螺母扳手等汽车维修设备:升降机、诊断仪、刹车检测仪等工具与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2.3 教学活动:展示并演示常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实践,亲自动手操作工具与设备讲解工具与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强调安全第三章:汽车制动系统维修3.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制动系统的维修方法与技巧3.2 教学内容: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刹车盘、刹车鼓、刹车片、刹车油等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气压等方式制动系统的维修方法与技巧:更换刹车片、刹车盘、刹车油等3.3 教学活动:观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动画,让学生理解其工作方式讲解并演示制动系统的维修方法与技巧学生分组实践,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制动系统的维修第四章:汽车发动机维修4.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方法与技巧4.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组成:气缸、活塞、曲轴、气门等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内燃、电动等方式发动机的维修方法与技巧:更换机油、火花塞、气门等4.3 教学活动:观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动画,让学生理解其工作方式讲解并演示发动机的维修方法与技巧学生分组实践,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发动机的维修第五章:汽车电气系统维修5.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电气系统的维修方法与技巧5.2 教学内容: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电池、发电机、调节器、电线等汽车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直流、交流等方式电气系统的维修方法与技巧:更换电池、发电机、电线等5.3 教学活动:观看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动画,让学生理解其工作方式讲解并演示电气系统的维修方法与技巧学生分组实践,亲自动手操作进行电气系统的维修第六章:汽车冷却系统维修6.1 教学目标:理解汽车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学会冷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冷却系统的维修和检查方法6.2 教学内容: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保持发动机在适宜的工作温度冷却系统的组成:水泵、散热器、冷却液、风扇等冷却系统的功能:散热、冷却、保护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和检查方法:更换冷却液、检查水泵和风扇等6.3 教学活动:观看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视频,加深理解讲解冷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提问学生学生分组实践,学习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修方法第七章:汽车润滑系统维修7.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润滑系统的基本知识学会润滑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润滑系统的维修和检查方法7.2 教学内容:润滑系统的基本知识:润滑的作用和重要性润滑系统的组成:机油泵、油底壳、机油滤清器、油道等润滑系统的功能:减少发动机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润滑系统的维修和检查方法: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检查油道等7.3 教学活动:观看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视频,加深理解讲解润滑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提问学生学生分组实践,学习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修方法第八章:汽车燃油系统维修8.1 教学目标:理解汽车燃油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学会燃油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燃油系统的维修和检查方法8.2 教学内容:燃油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为发动机提供燃料燃油系统的组成: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喷射器、燃油管等燃油系统的功能:储存、输送、过滤和喷射燃料燃油系统的维修和检查方法:更换燃油滤清器、检查燃油泵和燃油喷射器等8.3 教学活动:观看燃油系统的工作原理视频,加深理解讲解燃油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提问学生学生分组实践,学习燃油系统的检查和维修方法第九章:汽车排气系统维修9.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排气系统的基本知识学会排气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排气系统的维修和检查方法9.2 教学内容:排气系统的基本知识:排放废气的作用和重要性排气系统的组成:排气歧管、催化转化器、排气管、消声器等排气系统的功能:排放废气,减少环境污染排气系统的维修和检查方法:检查排气歧管和催化转化器、更换排气管等9.3 教学活动:观看排气系统的工作原理视频,加深理解讲解排气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提问学生学生分组实践,学习排气系统的检查和维修方法第十章:汽车综合性能检测10.1 教学目标:理解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重要性学会使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掌握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方法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重要性:确保汽车安全运行,提高燃油效率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诊断仪、刹车检测仪、四轮定位仪等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方法和技巧:使用设备进行检测,分析数据,发现问题10.3 教学活动:观看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视频,加深理解讲解使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的方法和技巧,提问学生学生分组实践,学习进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方法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修理师小班教案,包括汽车基础知识、汽车维修工具与设备、汽车制动系统维修、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电气系统维修、汽车冷却系统维修、汽车润滑系统维修、汽车燃油系统维修、汽车排气系统维修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等十个章节。

汽车修理工教案

汽车修理工教案
类别专业课教师姓名李永鹏
课程
名称
汽车修理工
专业
层次
大专/中专
年级
二连五、六排
授课
方式
讲授+实践
授课
时间
2017.9.7-9.7
学时
4
授课题目:
第一章发动机维护
第一节二级维护前发动机的检测
{操作技能}
目的要求:
·能够检测汽油发动机的点久提前角、分电器重叠角、断电器触点、闭合饱和点、火高
压、发动机功率及单缸转速降
(8)按上述方法和点火次序检测其余各缸的漏气量。检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检测值。
10.进气歧管真空度的检测
(1)将真空表上的软管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直接连接,并将仪表垂直放置。
(2)对点火系、化油器做正确调整后,启动发动机至正常工作温度,并将发动机急速调整在规定的转速范围内。
(3)根据真空表指针的位置读出测得的真空值。
分电器重叠角增大后,直接影响:
1.点火正时及各缸点火均匀性,从而影响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及运转的稳定性;
2.触点闭合角,从而影响点火能量,导致动力性、经济性恶化;
3.其他项目测量的准确性(如配气相位动态测量)。
检测中,建议以发动机转速为1200 r/min时的测量值为准,因为O。除了受上述因素影响外一随着发动机转速变化、各机件的振动情况、电信号的传递等都会使日。在一个微小的范围内变化。当出现队夕·3°时应及时检修。
2)备用线的另一端分别牢固地拧在备用的300A分流器的两端。
3)再自备两根粗备用线,其一端分别与300A分流器的两端牢固连接·然后将自备的备用线区分极性与被测起动机串联。
4)接通启动开关使起动机运转,动机绕组有短路或搭铁故障。

汽修工作教案模板及范文

汽修工作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模板一、课题名称:汽修基本技能训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1. 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2. 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难点:1. 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汽车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汽修实训室2. 教学器材: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教学课件、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汽车维修的重要性和基本流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汽修工人,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技能?(二)讲解1. 介绍汽车维修的基本工具和设备,包括扳手、螺丝刀、千斤顶、轮胎扳手等。

2. 讲解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包括车辆检查、故障诊断、维修操作、质量检验等。

(三)演示1. 教师现场演示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教师讲解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实际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五)总结与评价1. 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操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整理并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心得。

九、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汽车维修的基本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了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安全操作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强安全教育。

二、范文课题:汽车维修基本技能训练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汽修工作教案模板范文

汽修工作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汽车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2)了解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及操作规范;(3)熟悉常用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维修技能;(2)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汽车故障诊断和维修工作;(3)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汽车维修工作的兴趣,培养职业素养;(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2. 汽车维修基本流程及操作规范;3. 常用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4. 汽车故障诊断及维修技巧;5. 汽车维修案例分析与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前景;(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新课(1)汽车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2)汽车维修基本流程及操作规范;(3)常用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4)汽车故障诊断及维修技巧。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汽车维修实操;(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3)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典型汽车维修案例;(2)引导学生分析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方案;(3)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维修技能。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总结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的技能掌握程度和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故障原因分析、解决方案提出的能力;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维修技术》;2. 多媒体课件:汽车构造、维修流程、工具设备使用等;3. 实操场地:汽车维修实训室;4. 案例资料:典型汽车维修案例。

汽车维修工程教案

汽车维修工程教案

汽车维修工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维修工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2)掌握汽车维修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熟悉汽车维修工程中的常用工具和设备。

2. 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进行汽车维修工程的操作;(2)能够分析并解决汽车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能够熟练使用汽车维修工程中的常用工具和设备。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维修工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2. 汽车维修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汽车维修工程中的常用工具和设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汽车维修工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2)汽车维修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汽车维修工程中的常用工具和设备。

2. 教学难点:(1)汽车维修工程中的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2)汽车维修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维修工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2. 演示法:展示汽车维修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熟悉汽车维修工程中的常用工具和设备;4.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汽车维修实验室;2. 教学设备: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3. 教学材料:教材、教案、课件、案例。

六、教学进程1. 课时安排:共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进程安排:(1)第1-8课时,讲解汽车维修工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2)第9-16课时,讲解汽车维修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第17-24课时,讲解汽车维修工程中的常用工具和设备,并进行实践操作;(4)第25-32课时,分析汽车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第33-40课时,进行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汽车维修工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企业,了解汽车维修工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 邀请汽车维修工程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维修经验和行业动态;3. 开展汽车维修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汽车修理工教案范文

汽车修理工教案范文

汽车修理工教案范文教案概述:本次教案是针对汽车修理工职业的培训教案。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汽车修理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成为一名合格汽车修理工的基础。

教学目标:1.理解汽车修理工职业的基本要求和职责。

2.掌握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能够使用常见的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汽车修理工职业概述a.职责和要求b.职业发展前景2.汽车维修与保养知识a.发动机系统维修b.制动系统维修c.点火系统维修d.车身与底盘维修e.电器系统维修f.润滑与保养知识3.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使用a.基本工具箱及其使用方法b.汽车维修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c.安全操作和使用注意事项4.动手实践a.学生按照教师指导进行汽车维修操作b.学生解决汽车故障和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节课:汽车修理工职业概述1.展示汽车修理工的职业特点和要求。

2.分析汽车修理工的职业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

第二节课:汽车维修与保养知识1.介绍汽车发动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故障。

2.介绍制动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制动故障。

3.介绍点火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点火故障的识别和修理方法。

4.介绍车身与底盘的构成和维修方法。

5.介绍汽车电器系统的组成和常见故障。

6.介绍汽车润滑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第三节课: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使用1.介绍基本工具箱的组成和使用方法。

2.介绍常见的汽车维修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强调安全操作和使用注意事项。

第四节课:动手实践1.学生进行汽车维修操作,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故障排除和修理。

2.学生在实践中解决汽车故障和问题。

教学评价:1.学生对汽车修理工职业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对汽车维修与保养的知识掌握情况。

3.学生对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情况。

4.学生在实践中解决汽车故障和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汽车修理工职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高职汽车维修教案模板范文

高职汽车维修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2)了解汽车各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方法;(3)熟悉汽车维修工具、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1)具备独立进行汽车维修操作的能力;(2)具备汽车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3)具备汽车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意识。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维修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2. 汽车各系统构造、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方法;3. 汽车维修工具、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方法;4. 汽车维修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要求;5. 典型汽车维修案例分析。

三、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汽车维修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2. 第二周:汽车发动机系统构造、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方法;3. 第三周:汽车底盘系统构造、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方法;4. 第四周:汽车电气系统构造、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方法;5. 第五周:汽车维修工具、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方法;6. 第六周:汽车维修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要求;7. 第七周:典型汽车维修案例分析;8. 第八周:综合实训与考核。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汽车维修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汽车维修案例,使学生了解汽车维修过程中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3.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汽车维修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发言积极性等;2. 实践操作:包括学生的操作技能、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等;3. 作业与考核:包括学生对汽车维修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维修技术》;2. 多媒体课件;3. 实训设备:汽车维修工具、设备和材料;4. 教学案例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别专业课教师姓名李永鹏教务处签字2017年月日1.点火提前角的检测(1)将点火提前角测试仪的电源线与被测汽车的蓄电池逵豸之(红十、黑一)。

(2)将转速信号夹装夹于第一缸分缸线上,并将瓠十"端与另一信号夹装(3)接通电源,待系统自检正常后,启动发动机。

(4)调整正时灯,使飞轮上的刻线与变速器壳上的标记对正,检测结果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拔下分电器真空管后测得值即为点火提前角)。

(5)将检测结果与各种状态下的标准值进行对比,即可判断点火提前角是否符合要求。

2.分电器重叠角的检测该角度反映各缸点火时刻的准确性.EQ一1092型汽车发动机1200r、min时小于等于3摄氏度。

分电器重叠角e增大受如下因素影响:分电器凸轮(六角)制造质量及磨损程度;分电器轴磨损程度(径向、轴向松旷程度);分电器修理及装配质量;凸轮轴分电器传动齿轮、分电器传动轴齿轮、联轴节凹槽的技术状况(磨损程度)、装配冒量,以及磨损后在转动中振动等分电器重叠角增大后,直接影响:1.点火正时及各缸点火均匀性,从而影响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及运转的稳定性;2.触点闭合角,从而影响点火能量,导致动力性、经济性恶化;3.其他项目测量的准确性(如配气相位动态测量)。

检测中,建议以发动机转速为1200 r/min时的测量值为准,因为O。

除了受上述因素影响外一随着发动机转速变化、各机件的振动情况、电信号的传递等都会使日。

在一个微小的范围内变化。

当出现队夕·3°时应及时检修。

3.断电器触点闭合角的检测操作步骤同上,但操作过程中需将测试仪的测试功能转换为闭合角测试,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即可判断触点闭合角是否符合要求。

4.点火高压的检测(1)将示波仪打开,选择波形测试功能,并通过主菜单选择相应测试功能。

(2)通过面板上的相应键,选择恰当的量程。

(3)将示波仪的。

C0M。

插口与接地相连。

CH1。

与点火-次线圈通过探针线连接。

(4)启动发动机,二次电压波形即在显示屏上显示,相应值也可通过计算求出。

5.发动机无负荷时的功率测试1-1所示。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怠速加速法和启动法两种。

通常使用便携式无负荷测功仪对发动机功率进行测试。

便携式无负荷测功仪面板如图。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怠速加速法和启动法两种。

(1)怠速加速法发动机在急速下稳定运转,然后突然将节流阀开到最大位置,发动机转速猛然上升,达到所确定的测试转速时,仪表上显示值即为所测试的功率值。

迅速记下数值,并立即松月加速踏板、以免发动机长时间高速运转。

为保证测试结果准确可靠,一般重复测试三次取幵均直,栏)启动法首先将节流阀开至最大位置,再启动发动机加速运转,当转速达到确定转速时,仪表血示值即为听测试的功率值。

6.单缸转速降检测(1)启动发动机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

(2)调整怠速至正常平稳运转状态,观察发动机转速表并记录该值。

(3)拔下被测缸的分缸线观察并记录转速表数据,求其差值即为被测缸的单缸转速降。

7.汽缸压缩压力的检测测量前应使发动机运转至正常工作温度(冷却水温70~90。

C)。

操作步骤如下(1)发动机熄火,清除发动机火花塞或喷油器(柴油机)周围的脏物并将火花塞或喷油器全部拆下。

(2)把节气门和阻风门置于全开位置。

(3)把汽缸压力表(见图1-2)的锥形橡胶接头压紧在被测汽缸的火花塞孔内(或把螺纹管接头拧在火花塞孔上)。

(4)用起动机带动曲轴旋转3~5s(不少于四个压缩冲程),指针稳定后读取读数,然后按下单向阀使指针回零。

(5)重复步骤(4)。

为使测得的数据准确,各缸依次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检测值。

(6)根据所测数据,分析气缸压缩压力。

(7)按上述方法一次检测各个气缸。

8、曲轴箱窜气量的检测曲轴箱窜气量检测仪如图1-3所示,具体的检测步骤如下(1)打开电源开关,按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检测仪进行预调。

(2)壱封曲轴箱,即堵塞机油艮口、曲轴箱通风进出口等,将取样探头插入机油加注口内。

(3)自动发动机,侍其运转平稳后,仪表箱仪表的指不值即为发动机曲轴箱在该转速下的窜气量。

9.汽缸漏气量的检测汽缸漏气量的检测仪如图1--昕示,具体的检测步骤如下(1)将发动机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

(2)清除火花塞周围脏物(最好用压缩空气洗净),而后拧下野育汽缸的火花塞,并在火花塞孔上装好充气嘴。

(3)接好压缩空气源,在检测仪出气口堵塞的情况下,用调压阀调节进气压力,使测量表指针指示。

(4)卸下分电器盖,安装好活塞定位盘,使分火头旋转至第一缸跳火位置。

(5)为防止压缩空气推动活塞使曲轴转动,变速器挂高速挡,拉紧驻车制动。

(6)把第一缸充气嘴接上快速管接头,向缸内充气,此时测量表上的压力读数便反映了该气缸的气密性。

(7)移转曲轴,使分火头(或指针)对准活塞定位盘上下汽缸刻度线,按以上方法检测该汽缸的漏气量。

(8)按上述方法和点火次序检测其余各缸的漏气量。

检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检测值。

10.进气歧管真空度的检测(1)将真空表上的软管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直接连接,并将仪表垂直放置。

(2)对点火系、化油器做正确调整后,启动发动机至正常工作温度,并将发动机急速调整在规定的转速范围内。

(3)根据真空表指针的位置读出测得的真空值。

11.燃料供给系的燃油压力检测燃油压力检测包括系统油压检测和熄火后系统残余压力检测。

系统油压如果过高或过低会使混合气过浓或过稀。

熄火后系统残压保持不住将造成难启动或不能启动。

(1)单点喷射系统中燃油压力检测由于单点喷射系统中没有安装油压检测孔,所以检测方法如下1).释放油压。

车辆熄火,拉紧驻车制动器将变速器置于P挡或N挡拧开油箱加油盖,释放燃油箱压力断开燃油泵电气插头或拆下燃油泵熔断器、继电器启动发动机多次(或3s)排除管内残余压力。

2).断开节气门喷射体上的进油管,接上三通油压表。

3).通过可熔跨接片给燃油泵检测插头加上12 v电压也可跨接油泵继电器触点还可以使发动机在怠速运转,检测系统油压是否符合规定。

一般静态油压比怠速油压略高。

4).检测油泵单向阀时,先关断三通油压表上的切断阀,然后使油泵立即停止工作,30 s内应保持一定压力。

5).停止油泵工作,单点喷射系统的系统油压将下降接近零。

6).进行喷油器的漏油检测,可在启动发动机时,断开喷油器的连接器,检查有无渗漏。

(2)多点喷射系统中燃油压力检测在多点喷射系统中、有的系统管路安装有油压检测孔,有的系统管路中没有安装油压检涮孔、有油压检测孔的可将油压表直接接在油压检测孔上(不同车的油压检测孔应采用不同的油医检测接头飞.没有油压检测孔的可断开进油管、将三通油压表串接在系统管路中。

接油压表前注意事项与单点喷射检测油压一样、首先应释放燃油箱内的压力和系统管路中的油压,燃油泵工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接通点火开关、让油泵工作1~2s,如在1~2 s内发动机ECL收到转速信号则油泵连续工作、否则停止工作另一种是发动机运行时油泵才开始工作,对于第一种.接通点火开关即可观察静态油压。

12.柴油机喷油压力的检查喷油压力试验器如图1-5听示。

(1)压动压油手柄、排除留在油管和喷油器内的空气。

(2)以60次min的速度压动压油手柄,同时观察喷油过程中压力表上的读数。

(3)如果压力不符合规定,可调整喷油器上的喷油压力调节螺钉,调整后拧紧锁止螺母。

13.供油提前角的检测(1)拧松喷油泵的第一缸高压油管接头螺母。

(2)用手摇把或其他可以使曲轴转动的工具顺时针慢慢转动曲轴,直至出油阀的油面开始有动作为止。

(3)观察V带轮减振器上的刻度盘与上止点指针所指的刻度值是否在16。

~20°之间。

(4)松开空气压缩机与喷油泵之间联轴器的两个紧固螺栓。

(5)缓缓地转动供油自动提前器,如果想加大供油提前角,则将供油自动提前器向外旋转,反之向里旋转。

14,发动机机油压力和机油品质的检测(1)发动机机油压力检测1)拔下机油压力开关导线。

2)拧下机油压力开关,并拧上机油压力表。

3)启动发动机(机油温度约80度)。

若正常则在怠速时,机油压力最低为;2000 r/min 时,机油压力为~ MPa.(2)机油品质的检测1)观察其透明度。

若色泽通透略带杂质说明还可以继续使用,若色泽发黑,闻起来带有酸味应更换机油,因为机油已经变质,不能再对发动机零件起保护作用。

2)检查其黏稠度。

沾一点机油在手上,用两根手指俭查机油是否还具有黏性。

如果手指感觉没有一点黏性,像水一样,则说明机油已达到使用极限,需要更换机油。

15.发动机启动电压、启动电流的检测(1)发动机启动电压的检测1)按下仪表面板上的50 V开关。

将测试线的红、黑插片分别接到仪器的直流电压的正、负极接线柱上。

2)将测试线另一端的红、黑夹子分别接到蓄电池的正极和搭铁线上。

3)接通起动机开关,此时仪表读数值即为发动机启动电压(正常起动电压汽油机一般为12 V)。

(2)发动机启动电流检测1)按下仪表面板直流电流。

300 A廾开关。

先将仪器的两根粗用线的一端(区别正、负)牢固地拧在仪器直流电流300 A的接线柱上。

2)备用线的另一端分别牢固地拧在备用的300A分流器的两端。

3)再自备两根粗备用线,其一端分别与300A分流器的两端牢固连接·然后将自备的备用线区分极性与被测起动机串联。

4)接通启动开关使起动机运转,动机绕组有短路或搭铁故障。

16.发动机怠速工况CO、HC的排放量和烟度的检测(1)CO、HC的排放量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