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妈妈的节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一年级美术《妈妈的节日》教案

一年级美术《妈妈的节日》教案

一年级美术《妈妈的节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知道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2. 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对母亲的热爱和尊敬。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母亲节的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如彩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母亲节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

2. 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母亲节的由来,引导学生表达对母亲的热爱和尊敬。

3. 示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创作一幅表达对母亲的热爱和尊敬的绘画作品。

4. 学生创作(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进行绘画创作。

5. 展示和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在学生创作环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评价环节,教师应注重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送给妈妈,表达对妈妈的祝福和爱意。

2. 组织学生进行母亲节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贺卡、康乃馨等,增进学生与妈妈的亲子关系。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妈妈表达自己对她的祝福和爱意。

2. 完成一幅以母亲节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下一节课进行展示。

八、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发挥创新意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意?3. 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母亲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妈妈的节日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妈妈的节日教案

妈妈的节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选自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主题为“妈妈的节日”,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母亲节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庆祝方式,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深化学生对母爱的理解。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呈现了与母亲节相关的各种美术元素,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明白母爱的伟大,知道如何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美术手段,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创作出体现母爱主题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培养学生关爱母亲、感恩母亲的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美术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心中对母亲的爱转化为具体的美术作品,如何评价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彩色卡纸、水彩颜料、油画棒、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

2.书籍及资料:《妈妈的节日》教材、关于母爱的故事、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或展示一些关于母亲的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5月第二个星期天是什么节日吗?”从而引出“母亲节”这一话题。

2.知识点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母亲节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庆祝方式等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母亲节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展示一些优秀的以母爱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与学生共同欣赏,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灵感。

3.学生创作根据刚刚讲解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动手创作一幅以母爱为主题的作品。

可以是个人的绘画作品,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的手工制品。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决,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作品展示与评价完成作品后,请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一年级下册美术妈妈的节日教案

一年级下册美术妈妈的节日教案

一年级下册美术妈妈的节日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妈妈的节日相关的美术作品。

2. 培养学生对妈妈的感恩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和祝福。

教学重点:1. 欣赏和分析妈妈的节日美术作品。

2. 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和祝福。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和祝福。

教学准备:1. 收集一些妈妈的节日相关的美术作品,如画作、手工艺品等。

2. 准备一些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色笔、水粉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妈妈的节日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妈妈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和他们对妈妈的爱。

二、欣赏妈妈的节日美术作品(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妈妈的节日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和观察。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美术元素,如颜色、形状、线条等。

3. 与学生一起探讨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对妈妈的爱。

三、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和祝福(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自己要对妈妈说的话和对妈妈的祝福。

2.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如颜色、形状、线条等,将自己的爱和祝福表达出来。

3.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绘画工具和材料,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幅表达对妈妈的爱和祝福的画作。

四、展示和分享(5分钟)1.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作品中的爱和祝福。

3. 让其他同学欣赏和学习彼此的作品,互相给予鼓励和赞美。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爱和祝福传递给妈妈。

3. 总结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强调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表达对妈妈的爱和祝福。

2. 学生可以与妈妈一起创作一幅画作,增进亲子关系。

3. 教师可以组织类似的美术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节日中表达对他人的爱和祝福。

六、探索妈妈的节日传统(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些与妈妈节日相关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2课《妈妈的节日》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2课《妈妈的节日》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妈妈的节日》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绘画的形式给妈妈送礼物学情分析:这一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范畴,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启发学生在妈妈节日时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所以画面可以表现妈妈过节日时的情景,也可以更丰富多样,重在表现出自己对妈妈的那份爱。

农村小学的学生基础不好,孩子年龄小,绘画技能差,教师要加强引导。

教学难点:1、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2、敢于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妈妈节日的创意画。

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导入同学们看看,这几幅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妈妈给孩子剪指甲、妈妈陪孩子阅读、地震中妈妈保护孩子)师:妈妈对我们的爱是伟大的,我们应该感谢妈妈赐予我们生命,并一直在我们的身边保护我们、关爱我们。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激的心情来学习12课。

(引入课题:妈妈的节日)二、教学新授想一想,说一说:1、介绍一下“我的妈妈”,妈妈平时都做些什么?2、妈妈的生日是哪天?3、还有哪些妈妈的节日?师总结:妈妈平时都很忙、很辛苦,要上班,要做家务,还要照顾我们,妈妈很爱我们,我们也要爱妈妈。

我们大家一起来唱一唱和妈妈有关的歌曲。

教师继续引导:儿童节的时候我们都收到过哪些礼物?那么在妈妈的节日里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帮妈妈做家务、动手给妈妈做贺卡、给妈妈画幅画像……)三、学生作业把刚才我们说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价、优秀作品欣赏五、课堂小结: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我们要学会尊敬母亲,生活中要帮助母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在未来的明天,要孝敬母亲、报答母亲。

一年级美术下册《妈妈的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里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出自己对妈妈的爱。

一年级美术《妈妈的节日》教案

一年级美术《妈妈的节日》教案

一年级美术《妈妈的节日》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制作贺卡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母亲节贺卡。

教学难点:1. 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将心中的祝福表达出来。

2. 引导学生理解母亲节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准备:1. 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制作工具。

2. 有关母亲节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引导学生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2. 学生分享自己为妈妈做过的事情,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二、欣赏作品(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有关母亲节的艺术作品,如绘画、剪纸等。

2. 学生欣赏并讨论这些作品的特点和创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创作贺卡(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属于自己的母亲节贺卡。

2. 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可以使用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四、展示作品(5分钟)2.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母亲节的意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贺卡过程中的表现,分享对母亲的爱意。

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贺卡的创意和技巧。

2.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3. 学生对母亲节的理解和感恩之心。

六、教学扩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制作贺卡,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如为母亲煮一顿饭、给母亲按摩等。

3. 教师鼓励学生在母亲节当天实际行动,将爱意传达给母亲。

七、案例分析(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母亲节贺卡作品,分析其设计亮点和制作技巧。

一年级美术《妈妈的节日》教案

一年级美术《妈妈的节日》教案

一年级美术《妈妈的节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学会尊重和关爱母亲。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内容:1. 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2. 绘画技巧和创意表达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力四、教学难点:1. 绘画技巧的掌握2. 创意表达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如彩笔、水粉、画纸等)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

2. 讲解: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和创意表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动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小事,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

2. 鼓励学生积累绘画素材,为下次课程做好准备。

九、课程评价:1. 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2. 学生对母亲节的认知和感悟3. 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十、教学拓展:1. 组织母亲节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母亲节的意义。

2. 开展母亲节手工艺品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庆祝母亲节。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母亲节插画或者实物样品,激发学生的兴趣,询问学生对母亲节的了解。

2. 讲解:简要介绍母亲节的起源和庆祝方式,强调对母亲的感激和爱。

3. 创意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对母亲的爱,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4. 技法指导:简单介绍绘画的基本技巧,如色彩搭配、画面构图等。

一年级美术妈妈的节日教案

一年级美术妈妈的节日教案

一年级美术《妈妈的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

2. 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

2. 培养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对母亲的爱。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对母亲的爱。

2. 如何评价学生的作品。

五、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水彩笔、剪刀等)。

3. 学生作品展示板。

【导入】教师通过PPT课件介绍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并感恩母亲的付出。

【新课】1. 教师讲解并演示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实践。

【练习】1. 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对母亲的爱。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给予鼓励和建议。

【展评】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创作过程和表达能力。

【作业】学生回家后,给母亲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表达对母亲的爱。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不同国家的母亲节日期,引导学生了解母亲节的多样性。

2. 新课:教师讲解并通过PPT展示不同艺术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引导学生分析母亲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关于母亲的画作。

4. 展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创作过程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3. 评价学生对母亲节的了解和感恩之心。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学生家长参加母亲节作品展示活动,增进家校互动。

小学美术《妈妈的节日》教案

小学美术《妈妈的节日》教案
-观察描绘母亲形象:指导学生观察母亲的外貌特征,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形象。
-创作主题绘画作品: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绘画材料和技法的运用:教授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和技法,提高美术表现力。
举例:在讲解母亲节的意义时,可以通过讲述母亲节的起源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母亲的价值和贡献。
2.教学难点
-人物特征的描绘:如何把握母亲的形象特征,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生动描绘。
-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将内心的感恩之情融入绘画作品,使作品具有感染力。
-绘画材料和技法的运用: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和技法,以达到理想的表现效果。
-审美评价: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举例:在描绘母亲形象时,教师可以示范如何抓住面部特征和表情,以及运用色彩表现情感。对于绘画材料和技法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材料和技法的效果,以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作出合适的选择。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妈妈的节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妈妈的样子?”(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描绘出心中妈妈最美的样子。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教材,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绘画技巧,同时培养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心。
二、核心素养目标
《妈妈的节日》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通过观察母亲的形象,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提取信息,理解母亲节的意义。
2.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力,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母亲形象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可边画边涂色,也可
于大胆想象、
画完后再涂色。
表现,使教师
三、学生练习 1、提出作业要求。 阅读作业要求。
面向全体的教
2、教师巡视指导。 大胆创作
学思想得以进
四、展示评议 展示学生作品。
同 学 间 互 相 讲 讲 自 己 一步实施。
五、总结整理 教师适当总结。
的制作方法,及优缺
点。
板书 设计
范画
12. 妈妈的节日 1、先画有趣事里的妈妈和我 2、添加周围人物、景物,构成完整画面 3、可边画边涂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美术 )学 科 教 学 设 计
课题
12.妈妈的节日
年级 一年 备课教师 王辉
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时 1 课时 课 型 设计应用
教学 目标 (三维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和伟大。 2、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 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3、培养孩子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把生活中的趣事表现清楚。
教学难点 突出了主题,画面生动有趣。
2、回忆过生日的情景。 挑 一 次 印 象 最 深 的 生 问题的相应办
二、讲授新课 1 欣赏评述教材范例 日讲出来给大家听
法。
①出示一幅学生的绘画 把 自 经 历 的 有 趣 的 事
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 画了出来,
通过讨论,回
说画上所表现的故事。 分 析 书 中 小 画 家 画 的 答问题使学生
②欣赏书中图例,谈谈 是什么,自己最喜欢哪 获得了成功的
精品资料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相应的背景。
学生分析、思考。
通过体验,欣
讲解表现方法
赏了部分学生
1、先画过生日的妈妈在 学 生 了 解 画 出 人 物 的 作品,再加上
画面主要位置。
衣着、动作、表情,尽 教师理论及实
2、添加周围人物或景 量跟别人不一样。。 际的引导,使
物,构成完整画面。
更多的同学敢
教具学具 范作、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导入:5 月的第二个 学生欣赏,感受。
通过观察研
星期日是什么日子?
究, 提高归纳
(母亲节)在妈妈的节 学生讨论,交流。
总结的基本能
日里,你为妈妈做了些
力,让学生自
什么?你知道妈妈的生
己发现重难
日是哪一天吗?
点,思考解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你的感受。
一幅?为什么?
口语交流的体
③指导创作方法:明确 学习创作方法
验,达到了本
主题,确定人物,添画
节课教学的目
标。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 反思
本课主要通过用多媒体、学生自己搜集、教师讲解等形式, 让同学们了解 5 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日子?(母亲节)这一 天是妈妈的节日;母亲节的来历以及一些伟大妇女的事迹,继而 引导同学们知道妈妈也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员,我们应该热爱 我们的妈妈,关心体贴妈妈。在妈妈的节日应该送妈妈节日礼物, 以及制作“连心卡”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妈妈的教育,培养 他们“妈妈快乐我快乐”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