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_下_陈小野
北京的文化传统是什么样的

北京的文化传统是什么样的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在今天的
北京仍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所在。
首先,北京的文化传统体现在建筑艺术上。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北京的
古建筑群体包括了紫禁城、天坛、颐和园等世界知名的建筑,这些建筑以其雄伟壮观的气势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传承着古代文明的智慧和历史。
其次,北京的文化传统也体现在民俗风情上。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例如,北京的传统民俗活动如庙会、赛龙舟、舞狮子等,都是北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活动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最后,北京的文化传统还体现在饮食文化上。
北京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以烤鸭、炸酱面、豆汁等特色小吃闻名于世。
这些美食不仅是北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北京文化传统的重要代表,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和人们对美食的热爱。
总的来说,北京的文化传统是多元而丰富的,它既包括了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也包括了民俗风情的热闹,更包括了饮食文化的美味。
这些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北京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也为世人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
北京模块测试题答案

北京模块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北京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国家政治、文化、科技和国际交流的重要中心。
B. 北京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中国的第三大城市。
C. 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古都。
D. 北京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A2. 北京的著名景点故宫,是哪一朝代的皇宫?A. 明朝B. 清朝C. 元朝D. 宋朝答案:AB3. 以下哪项不是北京的传统美食?A. 北京烤鸭B. 炸酱面C. 四川火锅D. 豆汁儿答案:C4. 北京的哪个历史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胡同文化而闻名?A. 南锣鼓巷B. 三里屯C. 王府井D. 国贸答案:A5. 北京的哪个地标性建筑是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而建造的?A. 国家大剧院B. 鸟巢C. 水立方D. 中央电视台新址答案:BC二、填空题1. 北京位于中国的________地区,是中国的首都,拥有_________多年的历史。
答案:北方;三千多2. 北京的_________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答案:颐和园3. 北京话是汉语方言之一,属于_________官话的一支。
答案:华北4. 北京的__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连接着全国各大城市。
答案:北京南站5. 北京的_________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答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三、简答题1. 请简述北京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北京自元朝起成为中国的首都,明清两代继续作为国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
它不仅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科技和教育的重要发源地。
北京的历史地位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在这里发生,如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
2. 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特点。
答案:北京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渤海,西靠太行山。
北京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中国北京的传统文化

中国北京的传统文化
1.传统建筑。
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
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
2.美食文化。
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
北京的风味小吃历
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
3.民俗文化。
民俗体现了历代活态的礼仪,演绎出百科全书般的丰富内涵,传
递和继承着民族的信仰与精神观念。
4.曲艺文化。
明清时期各地人将本地的精品带入京师,与繁多的艺术种类融汇
在一起,形成了多彩的北京曲艺文化,如古老的相声、评书、大鼓等,后来又普及至全国。
北京文化简介

北京文化简介
北京文化是指北京市的历史、艺术、传统、风俗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独特文化特征。
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历史悠久的城市,北京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北京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在不同的朝代留下了众多宫殿、庙宇、园林和古迹。
最著名的代表是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在是故宫博物院,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北京还是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京剧、曲艺、杂技和皮影戏等艺术形式在北京得到了独特的发展和传承。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精湛的表演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重要的文化活动和节日。
每年的春节期间,北京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和灯会活动,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传统的中国文化。
此外,北京还定期举办音乐会、艺术展览、文化节等活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选择。
北京的风俗习惯也是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之一。
北京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口音和方言,同时也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和礼仪。
例如,春节期间的拜年、吃饺子、放鞭炮等,都是北京人喜爱的传统习俗。
总体而言,北京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艺术和独特的风俗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文化不仅代表了中国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成为了国际交流与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之一。
北京的文化风俗

北京的文化风俗一、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
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自西周时期起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在中国历史上,北京曾经是元朝、明朝和清朝等多个朝代的首都,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二、北京传统文化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在京剧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理念。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它融合了戏曲艺术中各种元素,包括音乐、舞蹈、表演等等。
在京剧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表演来展现出角色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北京可以欣赏到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建筑,如颐和园、圆明园、天坛等。
这些园林建筑不仅是景观,更是文化遗产,它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3. 书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在北京可以欣赏到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
北京有着悠久的书法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出现在这里。
北京还有许多著名的书法馆和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书法作品。
4. 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在北京市中心地带。
它曾经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紫禁城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皇家文化。
三、北京民俗文化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北京春节期间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春节庙会,这是一个集传统文化、民俗和娱乐为一体的活动。
在春节期间,北京还会举行花灯展览、烟火晚会等活动。
2. 中秋节中秋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北京中秋节期间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赏月活动,人们在中秋节晚上赏月、吃月饼,体验传统文化和家庭团聚的氛围。
3. 北京胡同北京胡同是北京最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之一,在胡同里可以感受到浓郁的老北京文化氛围。
北京传统文化

北京传统文化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历史建筑和艺术表现上,更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1. 文化历史
北京作为古都,汇集了众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
例如,明清时期留下的紫禁城、天坛等建筑,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和气势恢宏的风貌。
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2. 传统节日
北京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热闹非凡,如庙会、花灯展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而中秋节则是家人团聚、赏月的好时节,北京的中秋节庆祝方式也有其独特之处。
3. 传统文化艺术
北京作为文化名城,也孕育了众多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如京剧、杂技、民间音乐等,这些艺术形式都融入了北京独特的文化元素,展现了京味儿十足的特色。
4. 传统饮食
北京传统饮食以烤鸭、炸酱面、豆汁等为代表,这些美食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承载着北京人民的生活情怀和文化认同。
在繁华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各式小吃和餐馆,各具特色。
5. 传统手工艺
传统手工艺也是北京文化的一大亮点,如景泰蓝、雕漆、徽派建筑等,这些手工艺代代传承,保留着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美妙韵味。
结语
北京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融合了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的活力,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保护和传承北京传统文化,是每个北京人都应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北京传统文化能够薪火相传,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北京的文化介绍

北京的文化介绍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艺术表演和传统习俗。
下面将从历史建筑、传统艺术和节日庆典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北京的文化。
北京拥有许多历史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故宫和天坛。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它的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瑰宝。
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其建筑风格简洁而庄重,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除了故宫和天坛,北京还有许多古代建筑和胡同,它们见证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北京的传统艺术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它融合了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以其独特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技巧而闻名。
京剧的舞台设计和角色扮演都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其他传统艺术形式,如皮影戏、木偶戏、杂技等,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展现了北京的独特韵味。
北京的节日庆典也是其文化的重要体现。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北京最热闹的时刻。
在春节期间,北京的街道上挂满了红灯笼,人们穿着传统的汉服,合家团圆,赏花灯,燃放烟花,共度欢乐的时光。
除了春节,北京还有许多其他的节日庆典,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庆祝活动和习俗,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
其历史建筑、传统艺术和节日庆典都展现了北京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北京的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到其博大精深的魅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北京,亲身体验这里的文化,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传统的魅力。
老北京的传统文化

老北京的传统文化北京,中国的首都,是一个充满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城市。
老北京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步骤地了解老北京的传统文化,探索其独特之处和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第一步:老北京的建筑老北京的传统建筑是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这些建筑典型地表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如对称,比例和平衡。
中国古代建筑使用木材,瓦片,砖块和灰泥等材料,其中有些建筑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例如,故宫博物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些建筑通常有四合院结构,围着一个庭院,是老北京城市生活的典型代表。
第二步:老北京的美食老北京美食是美食爱好者的福音。
传统的北京菜以其咸而甜的口味,和地道的烹饪技术而著名。
著名的北京烤鸭,炸酱面,豆腐脑和卤煮火烧等都是多年来老北京家庭餐桌上的传统菜肴。
老北京还有小吃的文化,如糖葫芦和豆腐乳,这些小吃都是老北京人的最爱。
第三步:老北京的传统艺术老北京的传统艺术包括京剧,皮影,雕刻和绘画等等。
其中,京剧是中国传统文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由歌唱,舞蹈,演奏和表演技巧结合而成的表演艺术。
京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手法和技巧,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皮影则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手工艺,通常用来表现故事或神话。
另外,在老北京的廊庙和宫殿,艺术品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宫廷画,这些画作雕刻细致,造型清晰,色彩鲜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第四步:老北京的节日庆祝老北京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等。
其中,春节是最盛大的庆祝活动,也是中国几千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和人们最喜欢庆祝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人们弘扬民间文化,举行庙会和花灯游园活动,庆祝团圆和日子越来越好。
结论:老北京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仍然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老北京的传统文化通过建筑、美食、艺术和节日庆祝等方面,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共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对其它京派文化特点和文化属性的论述6.1文人文化李真瑜[45]:北京戏剧体现了北京文化的高品位性。
“北京人文荟萃,文化的品位自然也‘居高不下’。
北京的戏剧艺术,就其思想内容而言在相当程度上传达的是文人文化的精神。
”“戏剧艺术的这种高品位文化档次,使之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其原因在于关汉卿、马致远、洪昇、孔尚任、蒋士铨等数以百计的文人剧作家把戏剧当作了抒写自己的人生理想、审评历史、阐释观念的载体,戏剧不再是‘下里巴人’的玩艺儿。
戏剧在他们手中是诗,要言志;是史,要论说兴亡;是文章,要干预社会、干预人生,所以元明清的文人剧作和文人传统的诗歌、文章并无根本的不同。
”马鸿增[46]:“本文对地方画派作了界定和分段。
第一时段从20世纪初开始形成了岭南派、后海派和京派;第二时段从50年代起形成了长安画派和新金陵画派。
”“‘京派’的领袖人物是陈师曾和金城。
陈师曾的论文《文人画之研究》对传统文人画进行了学理性的价值判断,第一次给以界定,进而分析其审美特质,特别论述了‘文人画不求形似正是画之进步’,并与西洋现代派艺术思想做了比较,以此证明文人画艺术观的先进性。
”6.2大气冯一下等[47]:“解放后,文化的地域差异缩小,但‘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的差异还是存在的。
很显然,大器严肃的全国试题(指高考历史全国试题)受京派文化的影响很深,而具有都市化平民化世俗化趋向的上海试题则与海派文化一脉相承。
”6.3拙朴陆鑫[8]:“因此,如果将‘海派’文化称之为海洋文化,那么‘京派’文化则应称为内陆文化。
……由此‘京派’服饰上也理所应当地体现了当时内陆文化的主题。
其着装特点不是中西合璧的艳丽,而是本土本位的拙朴。
”6.4对其它京派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述杨丹霞[48]:“清末同治,光绪朝以后到民国初期山水画坛已经不再是‘四王’主导一切的局面。
作为‘四王’山水兴起与繁盛的渊薮之地的江浙地区,‘海派’早已取代了‘四王’山水的统治地位,从而使山水画坛的格局以及风尚都发生了改变。
同时,由于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的建立,吸引了大量画家向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集中,北京画坛俊彦云集,尽一时之盛。
大多数书画家主要致力于对古代优秀传统的挖掘和继承,创立了质朴博大的画风,影响辐射到周边天津、河北等地,遂有‘京派’之誉,成为古代传统最后的强音和余韵。
”“‘京派’画家群虽各有师承,但在维护传统,保存‘国粹’上是一致的。
”7对以老舍为代表的京味文化特点的论述7.1平民性及平民的贵族气马国栋[49]:“北京城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遗传,双重的文化底蕴使得老舍的作品永远都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作家,在他的‘平民气中散发着某些贵族气’。
”刘勇[50]:“在老舍的梦想和追求中,有一种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平民精神。
北京人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平民精神在老舍作品中随处可见,这种平民精神有一种宽容性和亲和力,它随意自然,纯朴实在,大大咧咧,对谁都一团和气,但骨子里又有一种自尊、刚毅和高傲。
这种精神不仅在老舍笔下许多人物身上都有表现,而且首先在老舍本人身上就有着充分的印证。
”7.2俗、且俗中大雅赵园[51]:“北京市民不仅以饮食维系生存,而且追求美味;所追求的又不止于味,还有鉴赏‘味’之为·燕京医学·北京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下)*陳小野1黄毅2*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项目(JJ2006-50)作者简位:1.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2.100005,《北京中医药》编辑部‘美’的那一种修养、能力。
食物在有教养的北京市民,有时是类似他们手中的鸟笼子那样精致的玩艺儿。
其趣味决不只在吃本身,‘味’更常在‘吃’外。
‘吃’在这种文化中,就不止于生理满足,不出于简单粗鄙的嗜欲,而体现着审美的人生态度,是艺术化的生活的一部分。
”“普通北京市民,‘住在万岁爷的一亩三分地上’,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烟壶》),濡染既久,无师自通,便于以俗雅间的调和作成自身风度。
这风度也在‘生活的艺术’中呈现最为集中。
”吕智敏[14]:“‘京味’作为一种地方风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味?它又是由哪些味素所组成的呢?具体地说,‘京味’的基本原味,是一种雍容大雅和圆通俗化相结合,相融汇,升华而成的独特品味。
它是北京的地域环境———主要是人文地域环境内在品格与外在风度凝聚而成的。
”王家平[52]:“赵园还从老舍那篇描写‘三合祥’老板散淡安闲的意态及其破产悲剧命运的短篇小说《老字号》中,品味出了笼盖其上的‘闲散肃静’的情韵,她认为正是这种韵味使得人们可以在商业买卖关系中见出‘古旧高雅’的情调,使‘最可能鄙俗的所在泛出一层诗意’来。
”吕智敏[53]:“统观京味小说艺术风格的表层特征,综其形貌声色,一言以蔽之,曰:‘俗’。
”“当然,作为美的一种具体形态,入俗之美的‘俗’,其含义绝不在‘庸俗’的一面,而在于它的俚俗、朴拙,民俗风习,地域风味。
”“有些人曾经否认过京味小说具有独立的艺术品格,反对过京味小说是一种流派现象产物,认为京味小说其实也就是民俗小说或市井小说。
诚然,京味小说从大的类属上看,或可归属于‘民俗’或可归属于‘市井’,与一般民俗、市井小说也颇有共同之处,这突出地表现在反映民俗生活的题材选取上。
但从艺术风格上看,三者之间也只有在表层的理俗特征上相近。
再探其深,就会发现,京味小说与许多民俗小说、市井小说颇多异趣,它不仅追求俗美,而且在其表层风格的入俗之美后面竟然还隐蓄着一种儒雅的底蕴。
初读觉其但俗,圆熟滑顺、土味可掬,再读、三读却觉有余味,那俗中却又透着雅训;入之愈深,愈为这种俗中之雅所陶醉。
这种俗中之雅,恰正是京味小说艺术风格多层次复杂结构中的深层特征。
”“不仅是老舍的小说具有这种大俗其表、大雅其里的复杂风格结构,由主体审美情趣与审美识度凝汇而成的这种儒雅深蕴,普遍地隐蓄于京味小说俚俗朴拙的风格表层之底里深处,这一点是无须更多举例说明的。
”吕智敏[54]:“用北京话进行小说创作确实是京味小说的一大特色,但这绝不等于只要用北京话写出的小说就都是京味小说。
京味小说的特征是多元的,就其核心的特征而言还在于作品的北京文化内涵和由此而带来的化俗为雅的美学品味。
”“‘味’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概念,……所以说‘味’的概念内涵主要指语言与形象表象之外所深蕴着的一种神韵,所流溢出的一种余音,所引发出的一种情趣。
由此可见,‘京味’虽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北京地域风味,然而它在瞩目于艺术对象中实实在在的北京人、北京生活、北京环境和专注于它的语言媒介北京话的时候,更着意追求的是其语言营构出的形象表象之外那令人回味无穷的融通儒雅的北京文化韵味。
京味小说的本质特征与审美层次即在于此。
”7.3大气和土气赵园[55]:“京华毕竟是京华。
有人提到过‘市民气十足的越剧’。
京韵大鼓固然也‘市民气十足’,却绝对与越剧异趣。
即使在市民趣味中,也令人感到燕赵悲歌慷慨的雄放之气。
除却北国民风的浑朴和风物的壮阔,铸成风格的还有所谓‘帝都气象’,为北京独有的政治文化和阔大气魄。
”张智华[56]:“把北京、上海、广州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说:京味影视表现了北京人的大气与土气,上海影视表现了上海人的洋气与小气,广州影视表现了广州人的娇气与俗气。
”7.4幽默:笑中含泪赵志忠[57]:“老舍先生不但是一代语言大师,也是一代幽默大师。
当然,幽默不仅属于老舍先生,也属于曹雪芹、文康这样的小说家,因为幽默已经成为京味小说的一大特色。
”李新宇[58]:“老舍先生笔下的北平,世态人情是柔顺圆滑的:‘北平能批评一切,也能接受一切,北平没有成见。
北平除了风,没有硬东西。
’(《离婚》)老舍先生描写的这个到处可见到随遇而安的市民的北京城,其实处处让读者觉出一种幽默文字表面之下的悲剧性。
”7.5文化批判徐芸华[59]:“正如研究老舍的专家所言:‘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以民族意识的强烈而言,当首推鲁迅和老舍,以批判国民性的持久与心理强度而言,也当首推他们二位。
’”王源[60]:“老舍的重要价值,突出地体现在他对文化批判及国民性问题的执着关注。
而老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其切入点和出发点正是‘京味’浓厚的老北京文化。
”雷晓彤[61]:“不过他(指蔡友梅)对老北京的反映并不仅限于对风俗的总结和归纳,在这些风俗之后隐藏着的是一种文化。
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是对北京文化有批评的。
”“与《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所代表的古典传统相比,蔡友梅们从前者对自己文化现状的欣赏和依恋,至多是苦恼和怀疑,一变为明确的批评反思,这种态度本身就是对过去的彻底颠覆。
”7.6批判反思城市文明。
于启莹等[62]:“老舍作为现代京派市民小说的创始者,苏青作为海派市民小说的承继者。
两位市民小说大家的创作既有相近之处,又内蕴着各自不同的社会理想和艺术追求。
同样根植城市文明,前者站在批判反思立场,后者持热切欢迎态度。
”7.7重礼节。
陈黎明[63]:“《茶馆》因其‘清明上河图’式的北京市井生活与民俗风情画卷的描绘而散发着浓郁的京味文化气息。
由《茶馆》我们可以透视出京味文化重‘礼性’,讲‘秩序’,讲体面,求‘排场’,以及追求闲适生活方式的多重特征。
”7.8男性视角。
于启莹等[62]:“老舍作为现代京派市民小说的创始者,苏青作为海派市民小说的承继者。
……同样书写市民人生,前者呈现的是男性视野中的被动生存图景,后者表现的是女性世界里的自觉生存境遇。
”8对以王朔为代表的京味文化特点和文化属性的论述8.1痞气吕智敏[54]:“同是用北京话写北京人(其实只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的王朔小说,其审美特征与追求却完全与此不同。
首先,它并不追求含蓄蕴藉的儒雅韵味与笔墨情趣,基本上是一览无余的,笔调是恣肆粗放的。
其次,它将调侃作为营构自己艺术世界的主要手段,作品中充满了嘲弄、戏谑、逗贫、甚至是恶作剧式的文字游戏。
正象有些人所说,它的基本格调是世俗化的‘痞’。
这就是京味小说通过温和善意的幽默营造出的充满谐趣的审美氛围与化俗为雅的总体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8.2对以王朔为代表的京味文化的核心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述吕智敏[54]:“最后,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京味小说是割不断它与古老的北京文化间那条显示着血缘关系的脐带的,即使是对传统文化负面值的批判,也基本上是不愠不怒,不尖酸不刻薄,有时还会无意中带出一丝恋旧之情,王朔小说却是对传统作全面否定,在对极左横行的不正常年代中的假、大、空及虚伪的价值观念彻底否定的同时,对传统文化中合理的,美好的,积极的因素也进行了无情的亵渎,彻底否定。
”9对北京文化整体、京派文学、其它京派文化、以老舍为代表的京味文化、以王朔为代表的京味文化特点的中国传统文化解释如前述,中国传统文化从“层次”角度看待事物,并追求事物的高层次。
它包括三个核心概念:自然———有序;境界(层次)———有序度;神———最高的有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