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162页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162页课件)汇报人:日期:•医学影像诊断学概述•医学影像诊断学基础知识•医学影像诊断学临床应用目录•医学影像诊断学新技术与新进展•医学影像诊断学的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医学影像诊断学概述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如X线、CT、MRI等,对疾病进行诊断、评估和治疗的学科。
定义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发展定义与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学能够通过各种影像技术,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早期发现疾病评估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决策通过对疾病治疗前后的影像对比,可以评估治疗效果,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医学影像诊断学为医生提供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临床决策。
030201医学影像诊断学的重要性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影像表现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等。
主要包括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疾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等。
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内容研究对象02医学影像诊断学基础知识X线成像原理01X线是一种电磁波,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并被不同程度地吸收,通过测量透射后的X线强度,可以重建出人体内部的二维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原理02利用X线旋转扫描人体,通过测量不同角度的X线透射强度,经过计算机处理后重建出人体内部的三维图像。
磁共振成像(MRI)原理03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内的氢原子发生共振并吸收能量,通过测量共振信号的强度和频率,可以重建出人体内部的三维图像。
包括普通X线摄影、特殊X 线摄影(如点片摄影、体层摄影等)以及数字X线摄影等。
X线成像技术包括平扫CT、增强CT、高分辨率CT、多排CT等。
CT成像技术包括平扫MRI、增强MRI、功能MRI(如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等)等。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162页课件)

磁共振成像技术
原理与特点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内的氢原子发生共振并产生信号, 经计算机重建图像。该技术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清晰显示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
应用范围
适用于颅脑、脊髓、关节、软组织等多种部位的检查,尤其在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中具有 独特优势。
注意事项
胆道疾病影像诊断
通过影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胆道系统的结构, 发现胆道结石、胆道狭窄等病变,为手术治疗提 供重要指导。
胰腺疾病影像诊断
利用影像技术,可以精确评估胰腺炎、胰腺癌等 胰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 疗方法。
04
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未来展望
医学影像诊断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精度成像技术
01 02
原理与特点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采用X射线旋转扫描人体部位,并通过计算 机重建层状图像。该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快速成像的优点,能够清晰显 示组织结构和病变。
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颅脑、胸部、腹部、骨骼等各部位的检查,特别适用于急性 病变的快速诊断。
03
注意事项
CT检查同样涉及辐射,应严格控制检查指征,避免滥用。
02
医学影像诊断学技术
X线成像技术
原理与特点
X线成像技术利用X射线的穿透能 力,对人体部位进行成像。该技 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广泛应
用于骨骼系统的检查。
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骨折、肺部病变、消化道 疾病等的诊断。
注意事项
X线检查涉及辐射,应合理控制检查 频率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损 伤。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医学影像 诊断学将更加注重高精度成像技 术的发展。例如,更高分辨率的 MRI和CT扫描技术,能够提供更 详细、更准确的图像信息,帮助 医生做出更精确的诊断。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血管检查可见动脉粥 样硬化的斑块形成。
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胃癌
肠梗阻
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部占位性病变, 胃镜可见胃黏膜异常。
X线可见肠道扩张和气液平面,CT可 见肠梗阻的部位和程度。
肝癌
超声检查可见肝脏占位性病变,CT可 见肝脏密度不均。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精准医学
02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影像诊断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为患者
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跨学科合作
03
影像诊断学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合作,共同推动医
学领域的发展。
影像诊断学的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与临床医学的合作
影像诊断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患者病情,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影像诊断学概述 • 影像诊断学基础知识 •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 影像诊断学新进展 • 影像诊断学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 影像诊断学的挑战与展望
01 影像诊断学概述
CHAPTER
影像诊断学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利用影像技术来诊断疾病的学科,其分类包括X射线、CT、MRI等多 种影像检查方法。
图像质量标准
包括对比度、分辨率、伪影等方 面,确保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
质量控制措施
包像质量稳定可靠。
图像评价方法
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通过专 业医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和打分。
03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CHAPTER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01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33
34
多层面容积再现(MPVR)
35
多层面容积再现(MPVR)
36
37
容积再现(VR)
38
39
CT仿真内镜成像(CTVE)
40
41
CT诊断的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 头颈部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内分泌系统
形态成像 功能性成像 急诊医学
42
颅脑
43
医学影像诊断-总论
Diagnostic medical imaging
1
内容
序言 成像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 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与综合应用 影像诊断原则和报告书写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方法
2
diagnostic medical imaging -范畴
放射诊断diagnostic radiology,DR 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US 核素显像٧-scitigraphy 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once imaging,MRI 正电子发射成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9
--共性
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 了解人体解剖及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 化 判断有无疾患或疾病程度
活体视诊(隔着肚皮看内涵)
10
-进展的基础
综合性影像诊断 分子影像学 数字化影像管理 医学影像诊断的价值与地位
11
学习影像诊断学的要点
诊断的主要依据或信息来源是图像 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归纳与综合 而做出诊断 不同成像技术具有不同的优势与不足 影像诊断是根据图像做出的推断,不是 病理诊断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16课件)

2024/1/25
24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Chapter
2024/1/25
25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医学影像诊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包括医学影像的获取、处理、分析和解读等方面 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医学影像诊断思维和方法
包括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等步骤,以及如何 结合临床信息和医学影像进行准确诊断。
ABCD
肺结核
多发生在上叶的尖后段、下叶的背段和后基底段,呈多态性改变, 密度不均匀、边缘较清楚和病变变化较慢,易形成空洞和播散病灶 。
肺癌
表现为肺部肿块或结节,常呈分叶状,边缘有毛刺,可伴有阻塞性肺 炎或肺不张。
2024/1/25
17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影像表现及诊断要点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或梗死,表现为心肌灌注异 常、室壁运动异常等。
定义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对人体 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非侵入性的观察和评估,以辅 助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医学学科。
2024/1/25
发展历程
自X射线发现以来,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简单的 X射线平片到复杂的医学影像技术,如CT、MRI、 超声、核医学等的发展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医 学影像诊断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为临床 医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膀胱癌
膀胱壁增厚、僵硬,形成不规则充盈缺损或龛影 ,可伴有膀胱挛缩或盆腔淋巴结肿大。
2024/1/25
20
05
医学影像诊断学新进展与挑战
Chapter
2024/1/25
21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趋势
2024/1/25
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
结合不同成像技术,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

学习医学影像学时注意事项:
1、 各种检查技术的成像原理及图像特点 2、 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方法 3、 识别正常与异常表现以及代表的病理基础及 诊断中的意义 4、 了解各种检查的价值与限度而选择适当的检 查方法 5、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但 非病理诊断,因此需结合临床材料,病史、体检、 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形成——医学影像学
现状与未来
一 、影像诊断设备的高速发展与更新换代
1 X线机 TV透视——清晰 摄片影像数字化 CR/DR 暗房消失——光明
2 高档 CT MRI DSA 多层螺旋CT(双源,320,256) 3T-MRI;平板DSA、平板乳腺机
特点:高质量,高速度,低剂量,功能强
DR
设备
重建方法
3、X线图像具有放大与失真 4、普通X线图像不可调 5、数字化X线成像及图像
CR——计算机X线成像(IC板) DR——数字X线成像(数字化平板) 数字化图像——图像后处理、信息显示存储、传输 具广范围的放射感应性、操作简便、辐射量低、图像 质量高的特点
X线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X线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影像诊断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1、明确病变的性质及类型诊断(形态、功能、代谢) 2、定位、定量、范围及分期评估(手术治疗方案及疗 效预后评估) 3、高危人群早期诊断及健康体检 4、排除其它可疑诊断 二、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1、穿刺活检 2、各类肿瘤介入治疗 3、血管性病变介入治疗(溶栓、支架、栓塞) 4、非血管性病变介入治疗(ERCP、椎间盘成形术)
医学影像学包含哪些内容?
放射诊断学 介入放射学 超声成像 同位素成像 CT, MRI, DSA
ECT PTCT成像等 PACS,CAD 远程诊断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162页PPT课件)

(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
總論
儀器設備
1
❖ 透視 ❖ 胃腸透視 ❖ 照片:CR / DR ❖ CT ❖ MR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電腦體層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 CT
1
1
1
1
1
Lightspeed 64層螺旋CT
1
CT檢查
1
1
腦窗:窗位35,窗寬100
骨窗:窗寬2000,窗位350。
1
1
高
低
密 度
腦
密 度
質
密
度
改
混
等變
雜 密
密
度
度
1
密度增高—腦出血並破入側腦室
1
腦膜瘤冠掃—軟組織窗
1
硬 膜 外 血 腫
1
硬膜下血腫及其骨窗
1
腦 積 水
1
副鼻竇冠狀位
1
頸間 盤突 出— 後正 中型
1
腰 椎 間 盤 突 出
脂肪為高信號 亞急性出血為高信號
T1加權像是MR成像最基本的脈衝序列
1
T2加權像
顯示病理改變 特點:水為高信號
脂肪為高信號 亞急性出血為高信號
T2加權像是MR成像最基本的脈衝序列
1
水抑制成像—FLAIR
顯示病理改變 特點:自由水為低信號
FLAIR 水抑制成像對各種病理改變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1
正常頭部
1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第一章_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总论

第一节 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 和临床应用
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 和临床应用
• 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或信息的来源是图像。 各种成像技术所获得的图像,不论是X线、 超声、CT或MRI,绝大多数都是以由白到 黑不同灰度的影像来显示。不同成像技术 的成像原理并不相同,其图像上的灰度所 反映的组织结构或表示的意义亦就有所不 同
不同成像技术的成像基础
• X线与CT:依据组织间的密度差异,黑、 白灰度所反映的是对X线吸收值的不同 MRI: 依据组织间的弛豫时间差异,黑、白灰度 所映的是代表弛豫时间长短的信号强度 超 声:依据不同组织所具有的声阻抗和衰减 的声学特性,黑、白灰度代表的是回声的 弱与强
X线图像的特点(1)
• X线图像由自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 属于灰度成像 • 这种灰度成像是通过密度及其变化来反映 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和病理状态
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 及综合应用(3)
• 作为一名影像诊断学医师不但需要熟悉和 掌握各种疾病在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 中的异常表现和诊断要点,而且还要了解 和比较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各自优 势和限度,明确它们的适应范围、诊断能 力和价值
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1)
• 对于不同系统和解剖部位,各种成像技术 的适用范围和诊断效果有很大的差异。由 于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和图像特点不 同,而且各个系统和解剖部位的组织类型 亦不相同,因此在影像学检查时,应有针 对性的选用显示疾病效果好、诊断价值高 的成像技术
MRI图像的特点(6)
• 在常规SE序列T1WI或T2WI上叠加预饱和 脂肪抑制技术,可使脂肪组织呈低信号表 现,而保留其它组织的T1或T2对比
MRI图像的特点(7)
• 直接多方位成像也是MRI检查的一个特点。 和常规CT通常获取的轴位断层图像以及通 过后处理得到的重组图像不同,MRI检查可 以直接获得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以及任 何方位的倾斜断层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
A、 X线具有强穿透力 B、X线波长范围为0.0006~50nm C、X线居γ射线与 紫外线之间
D、X线比可见光的波长短 E、X线不是电磁波
成像特性:
• 穿透作用 • 荧光作用 • 感光作用 • 电离作用 • 生物效应
图像对比度、清晰度欠佳,不能留下永久记录。
(二)X线摄影 (radiography)
又称摄片,应用广泛。 优点: 1.图像对比度、清晰度好; 2. 能留下永久记录; 3.患者接受X量较少。 缺点: 1.被检范围受胶片大小限制; 2.不能对动态器官的功能进行观察。
(三)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用人工方法将对比剂引入体内器官或其周围间隙, 增大器官 与组织间的密度差,造成人工对比的方法称造影检查。
数字化图像的后处理及图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
第一节 X线成像
99%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1%
1、 X线的产生(x-ray production)
X线产生的必备条件
①自由活动的电子群; ②电子群在高压电场和真空条件下高速运行; ③高速运行的电子骤然减速(阳极阻止)。
对比剂: 低密度对比剂: 过滤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高密度对比剂: 硫酸钡、碘剂
2、造影方法
(1)直接导入法:
口服法
灌注法
穿刺法
(2)间接引入法(生理排泄法) :
静脉肾盂造影:静脉注入后,通过分泌使尿路显影。 口服胆囊造影
小结
• X线成像原理 • X影像密度 • 天然对比 人工对比 • 对比剂分类 • 造影方法
空气 -1000
脂肪 水 软组织 0
骨皮质
1000
窗宽(window width) CT图像上所包括的16个灰阶的CT值范围。 窗位(window level) 观察某一组织细节时,以该组织CT值为中心观察。
脑 组 织 窗
(90,40)
肺 窗
骨 窗
(1500,350)
纵 隔 窗
(300,40)
X线影像的形成,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重点)
• X线穿透人体。 • 组织结构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后剩余下来
的X线量才会是有差别的。 • 有差别的剩余X线(不可见) 。
判断题
1、物质的厚度大,吸收的X线量少,在X光 片上图像呈黑影。( )
X线影像密度可归纳为三类: 高密度影像 中等密度影像 低密度影像
记录影像信号,形成潜影
影像板(IP)经激光照射(第二次激发),读出影像。
CR 工作流程
登记室
IP板
X 光室拍片
扫描仪
相机
医师图像工作站 (储存、调阅、报告)
CR控制台
FUJI KODAK AGFA KONICA
CR 主要厂商
• 优点:数字化图像-----图像后处理、 曝光宽容度加大、储存、传输 密度分辨力提高
• 缺点: 成像速度慢、空间分辨率下降
(二)DR(digital radiography,DR) 载体 平板探测器(plan detector) 计算机数字化处理直接成像 克服了CR不足 速度 空间分辨率
DR 工作流程
登记
DR室拍 片Βιβλιοθήκη DR控制台相机医师图像工作站 (储存、调阅、报告)
小结
成像介质 数字化 空间分辨率
(一)全面观察
按一定顺序阅片
分析肺片时: 肺尖到肺底, 从肺门到肺野周边, 由左到右依次观察。
首先应注意投照技术条件,即照片质量是否满足X线诊断需要。
照射条件的不同产生不同图像质量
在观察分析过程中,应注意区分正常与异常。
(二)具体分析
位置及分布、边缘及形态、数目及大小、密 度及结构、周围情况、功能变化、发展情 况
普通X线机 胶片
非慢
CR
IP板
是慢
DR
平板探测器 是 快
高 低 (过度产品) 高
(三) 计算机体层成像(P5)
(Computed Tomography)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 算机体层摄影,又称X线CT。
1969年英国Hounsfeild发明CT, 1972年公诸于世, 1979年正式应用于临床并获得了诺贝 尔医学奖.
X线成像基础 透视基础 摄影成像基础 放射剂量学 放疗和防护基础
5、透视检查的基础基是( )
A、 感光效应 B、 荧光效应 C、电离效应 D、生物效 应 E、穿透性
小结
• 医学影像学 • X线的产生 • X线特性(物理、成像)
二、X线成像设备
X线机主要包括: X线管、变压器、控制器。
99%
1%
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平扫
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后再行扫描的方法------ 造影增强扫描
动态扫描
动态扫描
三、CT 检查技术
• 平扫(plain CT scan)、 • 造影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CE) (动态扫描) • 造影扫描
脊 髓 造 影
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白色表示高密度,灰色表示中等密度,黑色 为低密度。
高密度------白
中等密度----灰
低密度-------黑
(二)、影像的放大和失真
2、由于X线束呈锥形,所以被照射物体的投影会出 现放大和失真。
三、X线检查技术
(一)透视 透视的优点:
简便、价廉,,可任意转动体位,多角度观 察病变;可对某些器官的运动及功能动态观察。 透视的缺点:
六、X线检查中的防护
(一)X线防护的意义
X线过量照射
辐射危害
重视工作人员和患者的防护
避免不必要损害
(二)X线防护的原则 1、时间防护 2、距离防护 3、屏蔽防护
(三)X线防护措施
1、控制照射剂量 2、机房的防护要求
面积:X光机 24平方米 CT30平方米 3、X光机的防护要求
球管口1.5~2mm铝板,管套1~1.5mm铅皮 4、介入放射技术:避免不必要的透视、摄影。
X线在临床用于疾病诊断----------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
20世纪以来,B型灰阶实时超 声、CT、MRI、ECT等出现 并应用于临床-----影像诊断学。
计算机的辅助检测和诊断
(computer-aid detection and diagnosis,CAD)
病变的位置
病灶的数目大小
病灶的形态、结构:
7、病灶的密度
骨囊肿伴病理性骨折
骨肉瘤
8、病灶与周围关系:
9、功能性改变
10、病灶动态观察:
右中叶肺癌发展过程
(三)结合临床 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四)综合诊断 不同影像方法互相对照
X线诊断结果
肯定性诊断,即经过X线检查,可以确诊。
三、CT 检查方法
• 平扫(precontrast scan、non contrast scan ) • 增强扫描(postcontrast scan , contrast scan ) (动态扫描、延迟扫描、多期增强扫描) • 造影扫描 • 特殊扫描(略)
三、CT 检查技术
• 平扫 • 增强扫描 • 造影扫描
X线管(X ray-tube)热阴极真空管。
变压器 高压变压器 降压变压器
控制器 X线管电压 阴极灯丝的电流
三、数字X线成像技术
(一)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 CR)
(P4 辐射剂量问题) 影像板(Imaging Plate,IP)上的荧光颗粒
X射线曝光(第一次激发)
医学影像诊断学
(总论)
形态
形态 功能
医学影像学*
是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部形 态与功能信息,用以诊断和治疗疾 病科学。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
1、伦琴发现X线是在( ) A、1895年 B、1795年 C、1695年 D、1885年 E、1875年
2、X线的特性 物理特性:电磁波,波长为0.0006~50nm ;
用于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 nm。
(40 ~ 150KV)
2、X线管是( )
A、真空五极管 B、真空四极管 C、真空三极管 荧光管
D、真空二极管 E、真空
3、在X线管内产生X线时,大部分转换为热能,其中转换为X线者仅为 ()
人体组织本身本身存在的这种密度的差别称为天然对比。
人工对比:某些脏器 内无明显组织密度差, 为了显示该组织脏器, 在其内注入高或低密 度物质,使之与周围 组织间形成对比(胃 肠、血管造影、PTC)
组织密度不同的病变可产生相应的病理X线影像
二、X线图像的特点
(一)影像密度 X线图像是人体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的综合投影。由从黑到
一、CT的基本结构
从外观来看...
机架 扫描床 发生器 控制台 计算机
发生器
机架
扫描床
控制台
二、CT成像原理
1、数据采集
2、重建图像 3、图像显示及存储
CT值
CT值的定义是以水为标准,其它组织与之比较后得 出,CT值的单位为HU(Hounsfield Unit) 。水的CT值 定为0HU.骨皮质CT值为+1000HU.而空气密度最低定为一 1000HU. 将-1000~+1000分为2000个等级来表示CT值 的差别。
怀疑诊断诊断,即不能确定病变性质,提出集中可能。 现象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