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合集下载

2019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件:第3单元 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共34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件:第3单元 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共34张PPT)
• (2)制度创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进步的有力保障。商鞅变法时在 行政制度方面的创新是什么?这一创新与材料一反映的重大制度相比 有什么好处?
• 建立县制。好处:削弱了地方政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 (3)历史上,政治制度既有延续,也有变迁。秦朝哪一措施直接修正了
材料一反映的西周的重要制度? •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建
后封赐给亲属、功臣等,建立诸侯国,以保卫周王室。 • 材料二 历史学家夏曾佑说:“中国之政,从秦始皇始。”就是说秦
始皇创立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西周时期哪一重大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起了什
么作用? • 分封制。作用: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29
• 4.秦朝的疆域东到⑭________,西抵⑮________,南至⑯________,北达
⑰________一带,是当时世东界海上的大国。 陇西
南海
长城
9
课时即练
• 一、选择题
• 1.【2017·江苏连云港中考】“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
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嬴政
()
•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
• A.沿袭历史传统 B.开创一代帝号
D
• C.加强思想控制 D.宣扬个人功业
• 解析:依据“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 帝’”,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设立皇帝,显示皇权独尊,主要目的 是宣扬个人功业,树立专制权威。
19
• 3.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
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首创的是 ( )

八上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第三单元答案

八上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第三单元答案

【拓展提升】 7、略
交通
思想 文化
大修驰道,拆除所有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 距离。 秦统一后,下令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为加强思想控制,实施了“焚书坑儒”。
2.B 3.B 4.D 5.A 【拓展提升】 7.略(言之有理即可)
6.C
第二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基础巩固】 1.C 2.B 3.B 4、(1)图1指宫殿群(阿房宫), 图2指骊山陵墓(兵马俑)。 (2)秦朝的暴政使人民生活在水深 火热之中。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 木;秦朝赋税、徭役繁重;刑罚严酷。 5、(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 贫穷;汉文帝、汉景帝时,社会比较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基础巩固】 1.B 2.C 3.B 4.A 5.A 6、(1)河西走廊 玉门关 阳关 (E标注在“大秦”上) (2)A 长安 (3)张骞。 (4)西亚;瓷器、铁器、漆器、丝 绸;毛皮、香料、药材、珠宝。 (5)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
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 漆器等商品经此运送到西方。而西方 商人则利用此路把毛皮、香料、药材、 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丝绸之路也是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古罗马的魔 术表演、波斯的马球游戏经此传入中 国。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 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
现。 【拓展提升】 6、(1)“李斯”改成“董仲舒”; “平定了‘七国之乱’”改成“削弱 了诸侯王的势力”;去掉“出现了 ‘文景之治’”。 (2)如:汉武帝的“功”:颁布 “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 监督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一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 安设立
太学;军事上,打败匈奴,开疆拓土; 民族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 了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派官员修建通 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与西南少数 民族之间的联系等。汉武帝时期,西 汉出现了新的大一统局面。汉武帝的 过:汉武帝时期,多次开展对外战争, 加重了人民的赋役负担。(可从汉武 帝采取的措施中进行表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的教学设计
例题2: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答案: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秦始皇政治制度的了解。根据教材内容,秦始皇推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例题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文字、度量衡进行了统一,其中统一的文字是()?
答案:小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秦始皇统一文字的了解。根据教材内容,秦始皇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作为官方文字。
2.统一度量衡的插图:通过图形展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措施
3.长城的插图:展示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秦始皇时期的重大工程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完成了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学习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对历史背景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对历史背景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中国古代法制史》:介绍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秦始皇推行的法律制度。
《中国古代经济史》:分析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为学生提供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经济制度的背景知识。
《中国文化史》:涵盖了秦始皇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秦朝文化。
2.课后探究:
结合地理知识,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地理环境、交通、经济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典型例题讲解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讲解与秦始皇统一六国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分析典型例题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下是五个典型例题及答案:
例题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
答案:公元前221年。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间的记忆。根据教材内容,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案

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修改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秦朝统一的过程及意义,理解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分析秦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影响,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这些措施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归纳历史要素的能力;利用图片信息,培养学生观察、提取信息的能力。

[来源:Z#xx#]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先祖的治国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国家统一的意义;学会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掌握秦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难点:正确分析秦巩固统一措施的影响。

新课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相信对于秦始皇这个人物大家也有所了解。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是秦始皇的画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是一种比较高大、伟岸的形象。

诗人李白写了一首有关于秦始皇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嬴政的什么历史功绩?[来源:]生:扫灭六国,一统天下新课教授:师:我们知道战国有七雄,要在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要完成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使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进行激烈而残酷的战争。

那么秦到底是如何在最终战胜六国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图册来了解一下秦灭六国的全过程。

[来源:Z,xx,]师:请一个同学来讲一下秦灭六国的顺序。

生:先灭韩赵魏,再灭楚燕齐师:从这个攻打的顺序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采取了怎样的策略?生:远交近攻的策略师:通过这个策略,秦国最终在什么时候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定都哪里生:秦于公元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统一全国,定都咸阳师:秦国的历史结束了,秦朝的历史开始了!那么当初的一个小国秦国,为什么能在最终灭六国统一全国呢?看以下几则材料。

【材料展示】材料一: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

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课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课件
圆形方孔逐渐成为中国制钱的规定模式,奠定
了利我于国地历区朝间铜的钱经的基济本文形化式交;流
汉代的度量衡,承袭秦制,具体数字相差无几 。汉代以后,计量标准虽然不断增加,但单位
奠名车定称辆了和在国进全内位道国制路畅度系行始统终无的未阻基变,础。加,强是了现代中高央速和公地路方 的的鼻联祖系
开加创强了了文对化人专民制思的想先控河制,,用巩暴固力了的秦方朝式的钳中制央文集 化权思,想同的时传钳播制,了用思暴想力,的摧方残式了使文学化术服从于政 治。
郡守 县令
地方政府
①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②中央三公制: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地方郡县制: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问题二:杂
•语言文字杂乱
解决方法: 统一文字
问题二:杂
•货币杂乱
解决方法: 统一货币
刀币
布币
圜钱
问题二:杂
•度量衡杂乱
解决方法: 统一标准
统而治之——中央集权制
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国土广大,中央难以控制地方
解决方法:
皇帝
最高统治者
(监察百官) (行 政) (军 事)
废分封,立郡县,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太丞御



大 夫
中央政府
博士淳于越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 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 陛下之过,非忠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
统一思想
解决方法: 焚 书
焚六国史书,民间诗、 书、百家书(医药、卜筮、 种树之书除外)。

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课件(共15张PPT)

问题二:杂
•交通杂乱
解决方法: 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因路换车——车轮距离改为六尺
秦驰道
问题三:乱——思想混乱
丞相李斯曰:„„时变异也„„今诸 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 首。 —《史记•秦始皇本纪》 博士淳于越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 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 陛下之过,非忠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统一六国后,通过秦始皇的开拓和经营,秦朝疆域广阔,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之一
北至长城
秦 朝 的 疆 域
西 到 陇 西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在当时,秦朝的疆域 扩大给秦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带来哪 些问题?
战 国 七 雄
大:国土广大,中央难 以控制地方 杂:各地政策错杂,沟 通交流困难 乱:国民组成复杂,思 想混乱 秦 朝 疆 域
单以长度而论就有数种传世铜尺可以为证,如长沙楚国 铜尺两边长度分别为22.7厘米和22.3厘米;安徽寿县楚 铜尺长为22.5厘米;洛阳金村铜尺长22.1厘米。1尺的长 度相差多达0.6厘米。在量制方面,各国的差异更大,齐 国自田氏以来,实行以升、豆、登、种为单位,即"五升 为豆,各自其五以登于釜,十釜为种"。而魏国则以益、 斗、斛为单位。至于衡制方面则更加混乱,单位名称差 度:长度 别更大。楚国的衡器是天平砝码,以铢、两、斤为单位; 量:容量 衡:重量 赵国则以镒为单位;东周、西周以孚为单位。
问题一:大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 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 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史记•秦始皇本纪》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 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 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 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 子弗能禁止„„置诸侯不 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越地“阅”秦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越地“阅”秦教学设计
《资治通鉴·秦纪》:介绍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秦始皇的政治才能和不足。
《中国古代史》: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和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程。
《中国大历史》: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2.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3. 越地(今浙江地区)在秦统一过程中的角色和影响。
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统一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融合的长远影响。2. 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位置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解决办法:1.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历史地图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统一的历史进程。2.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统一六国对国家发展和民族融合的长远影响。3. 通过实地考察和地理地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位置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统一六国对国家发展和民族融合的长远影响”这一话题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为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精美、生动的PPT,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图片、地图和关键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史记·秦始皇本纪》:详细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以及他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 《资治通鉴·秦纪》:介绍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秦始皇的政治才能和不足。
- 《中国古代史》: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和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
5.国家观念:通过学习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大一统基业的历史事件,使学生认识国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的主要措施。
难点:
1.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2.分析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解决办法:
问题:根据材料,秦始皇为实现国家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秦始皇为实现国家统一采取了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等措施。
例题2:比较分析题。
问题:比较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概括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前,诸侯割据,政治分裂;统一后,推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得以确立。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上,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交流。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在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讲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我可能过于注重讲解秦始皇的军事和政治成就,而忽视了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的深入阐述。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掌握不够扎实,影响了他们的讨论效果。此外,在课堂展示环节,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我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3.秦始皇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秦始皇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大一统
就是中央加强对国家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 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 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3
一、秦朝统一

咸阳
公元前221年
1、过程
韩 赵 魏 楚 燕 齐
4
2、秦国能完成统一的原因
材料一 :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 有助于秦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易守难攻……
(4)人民渴望统 材料一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 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5
3、意义
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 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 大帝国。
6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自称为朕 命令称为诏 印称为玺
19
经济上 影 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 响 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 也有深远的影响。

度 (长度):寸、尺、丈、引


量 (容积):合、升、斗、桶


衡(重量):两、斤、钧、石
度:尺寸的长短 量:物体的容积 衡:斤两的轻重
20
法律上 奏折四:各地社会不稳,盗贼事件频发。
颁布了大量律令
第二年,咸阳的儒生在背后议论、指责秦始皇, “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知道后,派 人追查,以诽谤罪活埋了400多人。
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谈谈你对“焚书坑儒”的看法。
利:有利于统一思想,巩固秦朝的统治。
弊: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对我国古代 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 为什么要以圆形方孔为钱币造型? ➢ 你知道圆形方孔铜钱在中国古代沿用了多久?
18
据考证,方孔圆钱始铸于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在公元前210年统一货币,全国范围内 推行方孔圆钱,开辟了古代货币的新纪元。从此,方孔圆 钱成为中国铜钱的固定形制,一直沿袭用到清末出现银元 为止,约有2000余年历史。
思想上 奏折五:儒生借古非今,惑乱百姓, 纯属毁我大秦之基业。
焚书
焚六国史书,民间 诗、书、百家书(医药、 卜筮、种树之书除外)。
坑儒
犯禁者四百六十余 人(术士与儒生),皆 坑之咸阳。
24
公元前213年,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采纳李斯 的建议,下令全国烧毁除秦国史书以外的其它各国史书。 民间除了医药、种植等书籍以外,所有的《诗》《书》 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有敢私下偶尔议论《诗》 《书》者处以死刑,“以古非今”非议朝政者灭族。
驰道
15
文化上 奏折二:各地民众看不懂下发的诏书。
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 又出现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响 简云 梦 睡 虎 地 秦 墓 竹
小篆
隶书
17
经济上 奏折三:各地官员反映治理困难
重重,收上的赋税钱币各色各样、 粮食多寡不等。
统 一 圆形方 货 孔钱 币
8
二、秦始皇采取的大一统措施
法律
政治
思想
经济
交通
文化
分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具体内容是什么?产生
什么影响(作用)? 9
政治上
影响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皇帝
最高统治者



权 军太 行 丞 监 史

事尉
政相
察大 夫


郡守


县令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君主专政
为何采用内方外圆这一形式呢?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皇权思想和一统天下的表现。古人认为,天圆 地方,因而在钱制形式上将这种宇宙观反映出来,以外圆 像天,以内方像地,天覆地载于一钱之中,象征君临万方, 万宇一统,所以秦始皇统一货币选用这一形制。 二是方便说,之所以采用方孔圆钱这一形制,是为了 铸型的方便。圆形钱便于携带,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的磨损。 圆钱铸成后须将周边修锉齐整,而逐个修锉费工耗时,于 是工匠将钱中央开个方孔,这样,用棍子将若干圆钱贯穿 一起修锉,铜钱既不会来回转动又提高工效。
25



西

抵 陇

西


北达长城一带
东 到 东 海
南至南海
26
四、评价秦始皇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没有比秦始皇 更富有争议性的皇帝了。有些学者视其 为一个英雄,而另一些学者则视其为一 个罪人。
中央政府 (在朝廷)
中央集权
地方政府 (在地方)
10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①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②中央三公制: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地方郡县制: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11
➢ 秦始皇为什么不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导致诸侯国势力 强大,皇权衰弱,吸取周朝 灭亡的教训。
(1)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 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 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 (2)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质财富能够供应长期战争 加上秦的统治者都是些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现实主义者,率 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 (3)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 材料二 : 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 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 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12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划分原则 是否世袭
与中央关系
分封制
血缘关系
世袭
相对独立
郡县制
地域 不世袭
直属 中央管理
➢ 对比西周的分封制,郡县制有什么历史作用?
13
交通上 奏折道,拆除所有路障,统一 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车辆在全国畅行无阻,便利了 交通,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影响: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 土的竹简,提供了秦律的部分内容, 包括《盗律》《田律》等。其中刑 罚有:斩首、磔(zhé断裂肢体)、 赀(zī)、笞(chī)、迁、耐、 劓(yì割鼻)、鋈(wù钛足) 等”。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律令
思考:秦朝律令有什么特点? 严刑峻法 21
自称始皇帝,子孙是二世,三世……直至万世
伏羲(天皇) 神农(地皇) 少典(人皇)
青帝、白帝、赤帝、
黑帝、黄帝
7
俗话说“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秦王消灭 六国,实现了秦的统一,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国家。那么,他是否已经大功告成,一劳永逸呢?
如今寡人已统一天下, 这统一的天下该如何治理? 是继续如以前那样分封诸侯 吗?还是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