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公开课课件)文言文词类活用.ppt

名作状 像老鼠一样 汗: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出汗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形容词若处在主语、宾
例如:
语的位置时,活用为名词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铁甲;锐:锐利的武器。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故:旧知识。新:新知识。
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 红:花。
众妙毕备 《口技》
妙:形容词用作名词,妙处。
六王毕,四海一。
数作动,统一
蚓无爪牙之利……用 数作形,专一 心一也。
学以致用
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意思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 高:形作名,高处
2、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作动,擅长
3、稍出近之。
近:形作动,靠近
4、与先君子善。
善:形作动,交好
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形意动,认为……小
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 峻的大山。
2、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有时也不 带),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一般动 词。
例如: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 近。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疏远。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 爱。
6、敌人远我。 7、尔安敢轻吾射?
远:形作动,远离 轻:形作动,轻视
谢 谢 观 看 !
6、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 齐王纳谏》
军:名作动,驻军 王:名作动,称王
水:名作动,游泳
刃:名作动,杀 天:一天天地,月: 一月月地 闻:动词使动用法, 使……听到。
7、沉鱼落雁 8、拳打脚踢 9、不翼而飞 10、抱头鼠窜 11、汗牛充栋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形容词若处在主语、宾
例如:
语的位置时,活用为名词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铁甲;锐:锐利的武器。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故:旧知识。新:新知识。
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 红:花。
众妙毕备 《口技》
妙:形容词用作名词,妙处。
六王毕,四海一。
数作动,统一
蚓无爪牙之利……用 数作形,专一 心一也。
学以致用
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意思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 高:形作名,高处
2、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作动,擅长
3、稍出近之。
近:形作动,靠近
4、与先君子善。
善:形作动,交好
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形意动,认为……小
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 峻的大山。
2、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有时也不 带),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一般动 词。
例如: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 近。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疏远。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 爱。
6、敌人远我。 7、尔安敢轻吾射?
远:形作动,远离 轻:形作动,轻视
谢 谢 观 看 !
6、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 齐王纳谏》
军:名作动,驻军 王:名作动,称王
水:名作动,游泳
刃:名作动,杀 天:一天天地,月: 一月月地 闻:动词使动用法, 使……听到。
7、沉鱼落雁 8、拳打脚踢 9、不翼而飞 10、抱头鼠窜 11、汗牛充栋
高中语文文言词类活用ppt

规律: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就活用为动词。
《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疏远。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 我者,私我也。 偏爱。
《陋室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显灵。
《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
渗湿或沾湿。
规律:数词直接处在谓语的位置上,用作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 而食也。
行千里
六王毕,四海一。
《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 使……变绿
《小石潭记》凄神寒骨:
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
《爱莲说》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劳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疲劳。
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相关的动作、行为等。
衣冠禽兽:衣冠,穿着衣戴着帽。衣冠禽兽常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 同禽兽的人。
莫名其妙:名,说出。 不毛之地:毛,长庄稼。 不人不鬼:人、鬼,像人、像鬼。 华而不实: 华、实,名词作动词,开花、结果。
①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二者是主谓、动宾关 系,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面:当面。
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等。 《愚公移山》 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箩筐)。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与朱元思书》横柯(kē)上蔽: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下见小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
上:在上面。 西:向西。 下:向下。 中军:在中军帐里。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三峡》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朝辞白帝彩云间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课件

唐代:词类活用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发展
南北朝:文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词类活用现象。
现代:对词类活用的研究更加深入,对其分类、功能和 使用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词类活用的分类与功能
分类:根据不同的标 准,可以对词类活用 进行不同的分类。常 见的分类包括名词用 作动词、形容词用作 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使动用法、意动用 法等。
语法功能变化:活用后的词性、句法功 能发生变化,例如“王”原为名词,活 用为动词后意为“称王”。
特点
词义变化:活用后的词义与原词义不同 ,例如“衣”原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后 意为“穿衣”。
词类活用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词类活用自古有之,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如《 诗经》、《左传》等文献中都有使用。随着语言的发展 ,词类活用的现象逐渐增多,使用范围也扩大。 汉代:词类活用逐渐普遍,成为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寤”是动词,表示“觉醒”, 但在句中与“生”结合,表示“ 出生”这一行为对姜氏产生了影
响,使姜氏感到惊讶。
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是指动词所表示的行为不是主语主动发出的,而是为了宾语所表达 的目的。
例如: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先进》)
“哂”是动词,表示“微笑、嘲笑”,但在句中与“之”结合,表示“嘲笑”这一 行为不是主语主动发出的,而是为了“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这一目的。
详细描述
• 使动用法:例如,在句子“一犬死之。”中,“一”为数词的使动 用法,表示“使犬死”。
• 意动用法:例如,在句子“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中,“一”为数 词的意动用法,表示“把生死看作一样”。
06
词类活用特殊现象
词义引申
总结词
指在一定的语境中,由于表达的需要,将一个词的本义引申到其他意义的现象。
发展
南北朝:文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词类活用现象。
现代:对词类活用的研究更加深入,对其分类、功能和 使用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词类活用的分类与功能
分类:根据不同的标 准,可以对词类活用 进行不同的分类。常 见的分类包括名词用 作动词、形容词用作 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使动用法、意动用 法等。
语法功能变化:活用后的词性、句法功 能发生变化,例如“王”原为名词,活 用为动词后意为“称王”。
特点
词义变化:活用后的词义与原词义不同 ,例如“衣”原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后 意为“穿衣”。
词类活用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词类活用自古有之,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如《 诗经》、《左传》等文献中都有使用。随着语言的发展 ,词类活用的现象逐渐增多,使用范围也扩大。 汉代:词类活用逐渐普遍,成为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寤”是动词,表示“觉醒”, 但在句中与“生”结合,表示“ 出生”这一行为对姜氏产生了影
响,使姜氏感到惊讶。
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是指动词所表示的行为不是主语主动发出的,而是为了宾语所表达 的目的。
例如: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先进》)
“哂”是动词,表示“微笑、嘲笑”,但在句中与“之”结合,表示“嘲笑”这一 行为不是主语主动发出的,而是为了“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这一目的。
详细描述
• 使动用法:例如,在句子“一犬死之。”中,“一”为数词的使动 用法,表示“使犬死”。
• 意动用法:例如,在句子“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中,“一”为数 词的意动用法,表示“把生死看作一样”。
06
词类活用特殊现象
词义引申
总结词
指在一定的语境中,由于表达的需要,将一个词的本义引申到其他意义的现象。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04
词类活用的作用与影响
增强文言文的表达效果
总结词
增强表达效果
详细描述
词类活用可以使文言文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通过改变词性或用法 ,可以使文言文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表 现力。
丰富文言文的词汇意义
总结词
丰富词汇意义
详细描述
词类活用可以赋予词汇更多的意义和内涵, 使文言文的表达更加细腻、深入。通过词类 活用,一些常见的词汇可以拥有更多的含义 和用法,为文言文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举例
在文言文中,“衣”原为名词,表示“衣服”,但在“衣锦还乡”中活用为动 词,表示“穿”;“火”原为名词,表示“火种”,但在“火烧赤壁”中活用 为动词,表示“点燃”。
分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
定义
名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被用作 动词,表示与该名词相关的动作 或行为。
举例
在“沛公军霸上”中,“军”原 为名词“军队”,在此处活用为 动词,表示“驻军”。
VS
详细描述
某些词语在特定语境下,其含义会发生改 变,从而引起词类活用。例如,“春风又 绿江南岸”中的“绿”,由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表示“使……变绿”的意思。
上下文义推断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上下文含义来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某个词语的用法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句子的 整体意义和逻辑关系,以确定词类活用的具体含义。
侯张良”(“善”表示“关系好”)。
03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语法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判断其是否活用。例如,在文言文中,名词放在动词之前,可能活用为状语; 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前,可能活用为动词。
《文言词类活用》ppt课件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小学而大遗
小、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文言词类活用》ppt课件优秀课件( 实用教 材)
《文言词类活用》ppt课件优秀课件( 实用教 材)
• 九、形容词用作动词
•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 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 头的意思。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文言词类活用》ppt课件优秀课件( 实用教 材)
动 词
动词用作名词
形
形容词用作名词
容
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
数词活用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为动用法
一、名词作状语
•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一般限于时间名词和方 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比较少。在古代汉语里, 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 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 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 引申为慢慢、逐渐。
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
十三、数词用作形容词 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
③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
《文言词类活用》ppt课件优秀课件( 实用教 材)
《文言词类活用》ppt课件优秀课件( 实用教 材)
高二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苏教版共45页

。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高二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苏教版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高二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苏教版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文言文词类活用PPT教学课件

•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5
2、名词的意动用法
• 例: • 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 •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 梅妻鹤子。 • 鱼肉百姓。 •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麋鹿。
26
八、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 测试一下,看下面哪句为意动,哪 句为使动:
• 张君至,秦王迎之。 • 张君至,秦王去之。 • 张君至,秦王友之。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
•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17
2、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充当 主语或宾语时,用作名词
• 例: • 群贤毕至,少老咸集。 • 今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 乘坚策肥。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18
四、动词的活用 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
• 有个别使动、意动都通。如:鱼肉百姓。 可翻译为意动式:以百姓为鱼肉任意宰割, 也可翻译为使动式:使百姓成为鱼肉。
29
2
(2)、表示态度:
• 例: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
(3)、表示出处:
• 例: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赵襄王郊迎甘罗。
4
(4)、表示工具
• 例: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得佳者笼养之。
5
2、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 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27
1、可在内容方面去区别
• 使动用法重点是放在行动上,意动 用法重点是放在认识上。我们判断 时,主要看句子是行动上的还是认 识上的。
• 项伯杀人,臣活之。 • (战争)寡人之妻。 • 梅妻鹤子。
28
2、从形式上看要符合语言习惯。
25
2、名词的意动用法
• 例: • 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 •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 梅妻鹤子。 • 鱼肉百姓。 •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麋鹿。
26
八、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 测试一下,看下面哪句为意动,哪 句为使动:
• 张君至,秦王迎之。 • 张君至,秦王去之。 • 张君至,秦王友之。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
•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17
2、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充当 主语或宾语时,用作名词
• 例: • 群贤毕至,少老咸集。 • 今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 乘坚策肥。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18
四、动词的活用 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
• 有个别使动、意动都通。如:鱼肉百姓。 可翻译为意动式:以百姓为鱼肉任意宰割, 也可翻译为使动式:使百姓成为鱼肉。
29
2
(2)、表示态度:
• 例: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
(3)、表示出处:
• 例: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赵襄王郊迎甘罗。
4
(4)、表示工具
• 例: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得佳者笼养之。
5
2、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 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27
1、可在内容方面去区别
• 使动用法重点是放在行动上,意动 用法重点是放在认识上。我们判断 时,主要看句子是行动上的还是认 识上的。
• 项伯杀人,臣活之。 • (战争)寡人之妻。 • 梅妻鹤子。
28
2、从形式上看要符合语言习惯。
常见文言现象小结之词类活用PPT课件

常见文言现象小结 之词类活用ppt课件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与分类 • 名词的活用 • 动词的活用 • 形容词的活用 • 数量词的活用 • 其他词类活用现象
01
CATALOGUE
词类活用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 改变其基本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 出和语境相适应的意义的现象。
名词使动用法
总结词
名词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后面紧跟宾语,构成“名词+宾语”的结构,此时名词表 示使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齐桓公以霸”(名词“霸” 用作使动,表示使齐桓公成为霸主)。
名词使动用法
示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用作使动,表示使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 )
总结词
形容词在文言文中被用作动词,表 示使某物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
质或状态。
A
B
C
D
详细描述
例如在句子“求也退,故进之”中,“进 ”原为形容词,表示“前进的”,但在这 里用作动词,表示“促使前进”。
总结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时,通常出现在句中作谓 语,并且后面常带有宾语或补语进行修饰 或说明。
形容词使动用法
副词活用
副词在文言文中也可以活用为动词,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中的“乃”字,原为副词,表示转折关系 ,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才”。
介词活用
介词在文言文中也可以活用为动词,如“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膑列传》)中的“西”字,原 为介词,表示方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向西进军”。
词类活用的辨析与判断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与分类 • 名词的活用 • 动词的活用 • 形容词的活用 • 数量词的活用 • 其他词类活用现象
01
CATALOGUE
词类活用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 改变其基本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 出和语境相适应的意义的现象。
名词使动用法
总结词
名词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后面紧跟宾语,构成“名词+宾语”的结构,此时名词表 示使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齐桓公以霸”(名词“霸” 用作使动,表示使齐桓公成为霸主)。
名词使动用法
示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用作使动,表示使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 )
总结词
形容词在文言文中被用作动词,表 示使某物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
质或状态。
A
B
C
D
详细描述
例如在句子“求也退,故进之”中,“进 ”原为形容词,表示“前进的”,但在这 里用作动词,表示“促使前进”。
总结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时,通常出现在句中作谓 语,并且后面常带有宾语或补语进行修饰 或说明。
形容词使动用法
副词活用
副词在文言文中也可以活用为动词,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中的“乃”字,原为副词,表示转折关系 ,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才”。
介词活用
介词在文言文中也可以活用为动词,如“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膑列传》)中的“西”字,原 为介词,表示方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向西进军”。
词类活用的辨析与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氏将伐颛臾》)
(过错——责备)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托辞——找借口) 5.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 (鼓——击鼓)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同上) (树木——种植)
7.五十者可以衣帛。
(同上)
(衣服——穿上)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 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烛之武 退秦师(退,带宾语“秦师”,动词的使动 用法:使……退却)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劝学》 (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 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 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 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 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1.活用为名词。2.用作一般动词。 3.使动用法。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
3、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勾践灭吴》 (整洁 → 使……整洁) (美丽 → 使……美丽) (饱 → 使……饱)
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 (尊贵 → 使……尊贵)
5、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愉快 → 使……现出愉快的神色)
4.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
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 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 词活用成了状语 。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B.用名词所代 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 状态。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D.表示 动作行为的处所 、时间。E.表示动作、行 为所凭借的工具。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5、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
(幼小 → 幼儿)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圣明 / 圣明的人)(愚蠢 /愚蠢的人) 7、小学而大遗。 (《师说》) (细小 / 小的方面)(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
8、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细小/ 小的收获)(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
(军队——驻扎) 23.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 (王——称王)
2.名词活用为使动
2.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 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 必带宾语。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 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既东封郑。 (《烛之武退秦师》)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赐”作动词“为”的宾语, 用作名词,恩惠)
2、于是从散约败
《过秦论》
动词“约”与“败”组成主谓结构,用 作名词:盟约、联盟) 3、追亡逐北 《过秦论》 (动词“亡”“北”处在动宾结构的宾 语位置,用作名词:逃跑的军队、败北 的军队)
4、此亡秦之续耳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上面——向上)(下面——向下)
2.南取汉中。(《过秦论》)
(南——向南)
3.西举巴蜀。(《过秦论》) (西——向西) 4.东割膏腴之地。(《六国论》)
(东——向东)
5.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北——向北) 6.仓皇东出。(《伶官传序》) (东面——向东) 7.汶水西流。(《登泰山记》) (西面——向西) 8.济水东流。(《登泰山记》) (东面——向东) 9.东犬西吠。(《项脊轩志》) (西面——朝西) 10.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 (北面——从北面)(西面——向西面)
来见项王/欲止不内
(句中的“活”“从”“止”都是使动用法) 4、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击退)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动词使动用法, 使……兴盛;使……灭亡) 6、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鸣:使……鸣)
3.动词的为动用法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
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二月草已芽”(《采草药》)。“芽”表 示“发芽” 1.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盟约——订立盟约) 2.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 (五爵之第二等——封为侯)
3.无乃尔是过与?
(错误 / 弄错)
3.形容词活用作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如:“以愚黔首”(《过秦论》)“愚”,表 示“使... ...愚笨”。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利益 → 使……得到好处) 2、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定 → 使……安定)
1.内立法度。(《过秦论》) (国内——在国内)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夜间——在夜间) 3.有大石侧立千尺。 (《石钟山记》) (旁边——在旁边)
4.使不上漏。(《项脊轩志》)
(上面——从上面) 5.前辟四窗。(《项脊轩志》)
(前面——从前面) 6.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旁边——从旁边)
今天我们来学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
田家炳中学 陈 健
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 名 词 的 活 用
三 形 容 词 的 活 用 .
•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 •1. 名词。 •2. 一般动词。 •3.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二 动 词 的 活 用
.
(帝王——称帝称王) 15.会盟而谋弱秦。 ( 《过秦论》) (盟约——订立盟约) 16.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序列——排列) 17.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册——造册登记)
18.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路——取道) 19.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 (王——称王) 20.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道义——合乎道义) 21.沛公奉卮酒为寿。(《鸿门宴》) (寿辰——祝寿) 22.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5.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翅膀——像翅膀一样) 6.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奴隶——像对奴隶一样) 7.廊腰缦回。 (《阿房宫赋》) (腰——像腰一样) 8.蜂房水涡。 (《阿房宫赋》) (蜂窝——像蜂窝一样) (水涡——像水涡一样)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 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 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 如: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贵以近知远,以 所见知所不见 1、“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长”表示“长处”,“短”表示“短处”。
2、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缺少 :缺少的东西。困窘 : 困乏的东西) 3、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勾践灭吴》 (有利 → 有利的时机) 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德才兼备 → 德才兼备之人) (年轻的 → 年龄小的人) (年长的 → 年长的人)
(动词“续”,受定语“亡秦”的 修饰,用作名词:继承者,后续者)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词“至”用作名词:到的人)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7、其进愈难,其见愈奇。 (见 : 看见的景物)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
9、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
远。
(艰险偏远/ 艰险偏远的地方)
2.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
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 词。 如: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坏、 破旧 → 损害) 1、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不多 → 缺少) 2、且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衰弱 → 减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3.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1. .动词活用为名词。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
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 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 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 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 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 “其”或“之”字,被定语修饰。如:求 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救”,表示“救兵”。
(边邑——把……当作边邑)
2.吾从而师之。
(《师说》) (老师——以……为老师) 3.耻学于师。 (《师说》) (羞耻——以……为羞耻)
4.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说》) ( 老师——以……为老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羞耻——以……为羞耻)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镜子——以……为镜子)
3、念悲其远,亦哀之矣。《触龙说赵太后》
(遥远 → 远嫁) 4、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好的 → 喜欢) 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骄傲 → 轻视)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尽,完 / 走到尽头) 7、火尚足以明也。 (明亮 / 照明)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9.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恶——归罪;归咎)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河水——游泳)
11.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1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南面——南飞)
(南面——南行)
13.过秦论(《过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