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合集下载

二、可燃混合气

二、可燃混合气
第三节、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主讲:邹鹏
第五章: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一、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表示方法

可燃混合气体浓度:可燃混合气中空气与燃油的比例称为可 燃混合气体成分或可燃混合气体浓度,通常用过量空气系数 (中国采用)和空燃比(欧美一些国家采用)表示。 过量空气系数:燃料燃烧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 之比。比值等于1是理想混合气,比值小于1为浓混合气,比 值大于1为稀混合气。 空燃比:是混合气中空气与燃料之间的质量的比例。一般用 每克燃料燃烧时所消耗的空气的克数来表示。标准值为14.7, 比值等于14.7成为理想混合气或化学计量空燃比,比值小于 14.7称为浓混合气,比值大于14.7称为稀混合气。


二.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浓混合气 α 〈1 α =0.88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最大,因为这种浓度的混合气 中汽油分子密集;相应于最大功率的 α 值是不一样的一般为 0.85~0.95。 (2)标准混合气 α =1 和α =0.88相比,燃烧速度有所降低功率减小2%,耗油率约 增加4%。 (3)稀混合气 α 〉1 α =1.11时,耗油率最低,发动机经济性最好,一般为 α =1.05~1.15。 (4)α 〈0.88的混合气称为过浓混合气; α 〉1.11的混合气 称为过稀混合气。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都会使发动机功率降 低,同时耗油率也增加,而且还会出现使发动机起动困难或 熄火等不良现象。





各工况具体要求:

(1)起动工况:多而浓 α =0.2~0.6;原因是冷车起动时, 汽油蒸发条件差。
(2)怠速工况:少而浓 α =0.6~0.8;原因是发动机对外 不输出功率,仅克服内部阻力,以最低稳定转速运转,速度 约为300~400r/min。 (3)小负荷工况:稍浓 α =0.7~0.9; (4)中等负荷工况:较经济的混合气 α =1.05~1.15;原 因是汽车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时间里故经济性是主要的。 (5)大负荷和全负荷:较浓的混合气 α =0.8~0.9;原因是 要求发出最大功率。 (6)加速工况:额外供给汽油,原因是节气门突然加大。

混合气过浓或者过稀分析思路

混合气过浓或者过稀分析思路

混合气浓只是其中的一种原因.既然出现混合气浓的现象.就说明巳超出了电脑的修正极限.电脑巳经无能为力。

在燃油多氧气少的情况下.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不完全、.还会污染火花塞(发黑).造成点火不良.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怠速工况不稳。

只有找出造成混合气浓的原因.才是解决怠速不稳的根本办法。

另外.如何确定混合气浓的检测方法和仪器也很重要.比如常见的方法.看排气管是否冒黑烟.看火花塞是否发黑.混合气浓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高压火弱.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注意不要误判;用检测仪读数据流.因氧传感器自身的性能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用尾气分析仪测量CO.同时还可以测HC这种方法准确度高.根据测量结果.可以综合分析发动机的工作状况.查找故障原因。

1.ECU便判定发动机处于部分负荷状态。

此时ECU根据空气流量计和曲轴转速信号确定喷油量。

面此时发动机却是在怠速工况下工作.进气量较少.造成混合气过浓.转速上升。

当ECU 收到氧传感器反馈的“混合气过浓”信号时.减少喷油量.增加怠速控制阀的开度.又造成混合气过稀。

使转速下降。

当ECU收到氧传感器反馈的“混合气过稀”信号时.又增加喷油量.减小怠速控制阀的开度.又造成混合气过浓.使转速上升。

如此反复使发动机怠速不稳.在怠速工况时开空调.打方向盘.开前照灯会增加发动机的负荷。

为了防止发动机因负荷增大而熄火.ECU会增加喷油量来维持发动机的平稳运转。

怠速触点断开.ECU认为发动机不是处于怠速工况.就不会增大喷油量。

导致发动机怠速不稳,抖动等。

2、怠速控制阀(ISC)故障电喷发动机的正确怠速足通过电控怠速控制阀来保证的。

ECU根据发动机转速、温度、节气门开关及空调等信号.红过运算对怠速控制阀进行调节。

当怠速转速低于设定转速值时.电脑指令怠速控制阀打开进气旁通道或直接或直接加大节气门的开度.使进气量增加.以提高发动机怠速。

当怠速转速高于设定转速值时.电脑便指令怠速控制阀关小进飞旁通道.使进气最减小.降低发动机转速。

湖北理工学院《汽车构造》(车辆工程专业2022年普通专升本)考试大纲

湖北理工学院《汽车构造》(车辆工程专业2022年普通专升本)考试大纲

湖北理工学院《汽车构造》(专升本)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汽车构造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汽车结构知识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主要讲述汽车发动机及底盘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先修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实验教学环节,进行车辆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和以后从事汽车制造、设计、运用、研究等工作打下基础,在汽车类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及底盘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具有管好、用好、修好汽车的能力。

二、要求1.掌握汽车发动机及底盘构造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常用材料、应用等基本知识;2.掌握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原理、运行工作原理及不同类型系统结构的特点;3.能综合运用汽车构造知识,分析掌握汽车新结构。

三、考核内容(一)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发动机定义;发动机分类;发动机基本结构;发动机基本术语;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重点: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

(二)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条件;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发动机机体组的结构;活塞连杆组的结构;曲轴飞轮组的结构。

重点:机体组的结构特征;活塞的结构特征;曲轴结构特点;飞轮的作用。

(三)配气机构充气效率的定义;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气门数目及排列方式;气门间隙的定义;配气相位图;气门重叠角;气门组的结构,气门传动组的结构。

重点:配气相位图;气门重叠角;气门间隙。

(四)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功用与组成,汽油的主要性能指标;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重点:汽油的性能指标对汽油机的影响,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汽油机各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五)柴油机供给系统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特点,柴油的性能指标,柴油机灼燃烧室的分类与结构;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

发动机教案

发动机教案

一、教学课题:绪论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道、了解:汽车发展历史2、领会、理解:汽车维护修理的概念3、掌握、运用:4、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三、授课形式:讲授四、知识点:教学重点:汽车维护与修理的概念教学难点:汽车维护与修理的概念突破难点的关健:理解概念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汽车发展历史 30分钟;汽车的组成与分类 40分钟;汽车维护与修理基本概念 30分钟。

一、汽车发展史1、汽车最初诞生在德国:1886年卡尔.本次制成了第一辆三轮汽车,并且申请了专利,同年德国人戴姆勒制成了第一辆四轮汽车。

现在世界上公认的第一辆汽车是本次制造的三轮汽车。

2、汽车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兴起在美国,它是依靠优越的资源和自然条件,宽松的政策,以及欧洲汽车工业受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使汽车工业迅速崛起。

3、汽车工业重心的转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依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使日本的小型车风靡全球.4、汽车工业的中心最终会转向发展中国家。

比如现在的印度,中国。

二、汽车的组成与分类组成:发动机、底盘、汽车电气、车身部分发动机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进排气系统组成。

分类:按燃料分、按气缸数分、按冷却方式分、按气缸排列形式等三、汽车维护与修理的基本概念六、作业:去图书馆及上网查有关汽车标志及汽车有关小知识七、课后分析小结:一、教学课题:发动机工作原理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道、了解:发动机总体构造、四冲程发动机的常用基本术语2、领会、理解:发动机换气过程、燃烧过程、3、掌握、运用: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4、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四冲程发动机工作过程与发动机各总成的名称三、授课形式:讲授四、知识点:教学重点:四冲程发动机的常用术语教学难点: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突破难点的关健:工作循环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一、四冲程发动机发动机基本术语 30分钟二、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0分钟1、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2、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三、二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10分钟四、转子发动机工作原理 10分钟五、国内外发动机型号 20分钟六、作业:七、课后分析小结:一、发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基本术语发动机每一次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都必须经过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连续的过程,玄武进行一次这样的过程就叫做一个工作循环。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2. 中等负荷工况
中等负荷工况是指节气门开度为25%~85%的各种转速工况。 在此工况下,由于节气门有足够的开度,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数 量增多,燃烧条件好,如果只考虑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应供给较 稀的经济混合气。但在当前发动机压缩比较大的情况下,稀混合气 容易产生过多的氮氧化物(NOx)排放,为了控制发动机的排放污染, 同时保证排气管中的三效催化转化器能正常发挥作用,在中等负荷 工况下也必须使用理论混合气。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2. 稀混合气(α>1)
要使混合气中的汽油都能完全燃烧,混合气必须是α>1的 稀混合气。当混合气适当稀时,可使发动机的经济性最好,这 种混合气称为经济混合气。
如果混合气过稀(α>1.15),虽然混合气中的汽油可以保证 完全燃烧,但是,由于过稀的混合气燃烧速度低,在燃烧过程 中,有很大一部分混合气的燃烧是在活塞向下止点移动时进行 的,会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相应变坏。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一)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表示方法
可燃混合气浓度可以用空燃比(A/F)或过量空气系数(α)来表示。
空燃比就是可燃混合气中所含空气和燃料的质量的比,即
A/F=空气质量(kg)/燃料质量(kg)
(1-1)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二)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 理论混合气(α=1)
理论混合气是理论上燃料完全燃烧的混合气浓度。但 实际上,由于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汽油不可能及时与 空气绝对均匀混合,实现完全燃烧。因此,理论混合气既 不能实现最佳的燃油经济性,也不能获得最高的动力性。 但理论混合气燃烧后的排气能在排气管中的三效催化转化 器中获得最佳的综合净化效果。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第二节 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工作的影响

第二节 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工作的影响
第二节 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工作 的影响
表示方法分空燃比和过量空气系数 混合气中空气质量(kg)
空燃比= 混合气中燃油质量(kg) 燃烧1kg燃料所实际供给的空
气 过量空气系数=
完全燃烧1kg燃料需的理论空 气
一、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1、标准混合气 (φa=1) 不能完全燃烧 2、稀混合气(φa>1) 可以完全燃烧 3、浓混合气 (φa<1) 不完全燃烧 4、燃烧极限 太浓φa<0.4,太稀φa>1.4
2、车用汽油机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各不相同
1)、稳定工况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怠速和小负荷工况

中等负荷工况
经济性要好
大负荷和全负荷工况
动力性要好
2)、过渡工况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冷起动工况

暖机
浓---稀
加速工况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5、功率,油耗与过量空气系数的关系 1)、功率点和经济点不对应,动力性和经 济性矛盾 2)、可燃混合气过浓或过稀,动力性经济 性都不好 3)、可燃混合气浓度在0.88—1.11最有、汽油机的工作特点: 1)、工况变化范围很大, 2)、大部分时间是在中等负荷工作

汽车构造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

汽车构造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

2.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图4-4)
因为α >1时混合气中,有适量较多的空气,正好满足完全燃烧的条 件,此混合气称为经济混合气,对于不同的汽油机经济混合气成分 不同,一般在 α =1.05~1.15 范围内。当α 大于或小于1.05~ 1.15时,be(油耗率)↑,经济性变坏。 当α = 0.88时,Pe最大,因为这种混合气中汽油含量较多,汽油分 子密集,因此,燃烧速度最高,热量损失最小,因而使得缸内平均 压力最高,功率最大,此混合气称为功率混合气。对不同的汽油机 来说,功率混合气一般在 α =0.85~0.95 之间。 α >1.11的混合气称为过稀混合气,α <0.88的混合气称为过浓混合 气,混合气无论过稀过浓都会使发动机功率降低Pe↓,耗油率增加 be↑。
α
∆Ph/kPa
现在让我们看看简单化油器特性。
节气门由小→大,混合气由稀变浓α ↓ 怠速时也供给稀混合 气,与理想化油器特性截然相反,这就与发动机实际工作的要求发 生也矛盾,它只能满足汽油机的一种工况,而其它工况都不适应, 因此,简单化油器在车用汽油机上不能使用。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现代化油器结构上,采用了一系列自动 调配混合气浓度的装置,其中包括主供油系统、起动系统、怠速系 统、大负荷加浓系统(省油器)和加速系统,以保证车用汽油机在 各种工况下都能供给适当浓度的可燃混合气。
(3)全负荷工况-要求发出最大功率Pemax,α =0.85~0.95量多.
汽车需要克服很大阻力(如上陡坡或在艰难路上行驶)时,驾驶员 往往需要将加速踏板踩到底,使节气门全开,发动机在全负荷下工 作,显然要求发动机能发出尽可能大的功率,即尽量发挥其动力性, 而经济性要求居次要地位。故要求化油器供给Pemax时的α 值。

可燃混合气的成分及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_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_[共2页]

可燃混合气的成分及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_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_[共2页]
1.理论混合气(a =1)
当 α=1 时,理论上汽缸中所含空气中的氧正好能使其中的燃料完全燃烧。但实际上由于汽缸 中可燃混合气的成分不可能绝对均匀地分布,以及残余废气的存在而影响火焰中心的形成和火焰 的传播,而使 α=1 的可燃混合气不可能完全燃烧。
2.稀混合气(a > 1)
当 α > 1 时,可使所有的汽油分子获得足够的氧气而完全燃烧。对应于燃料消耗最低时 的可燃混合气称为经济混合气。对不同的汽油机,经济混合气的成分一般在 α=1.05 ~ 1.15 范围内。然而空气过量后,因燃烧速度降低、热损失增加而使平均有效压力和发动机的功 率略有下降。如混合气过稀(图 4-4 中 α > 1.11),会因燃烧速度进一步降低而造成加速性 能变坏,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下降,甚至出现进气歧管回火的现象。因此,不能对发动机供 给过稀的混合气。
可燃混合气的成分及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可燃混合气是指燃料经过雾化、蒸发并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可燃混合气中汽油 的含量称为混合气的浓度。可燃混合气的浓度通常用空燃比(R)和过量空气系数(α)表示。
一、空燃比
将吸入发动机中空气的质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值称为空燃比,用符号 R 表示,空燃比就是燃 烧 1 kg 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量。理论上 1 kg 汽油完全燃烧需 14.7 kg 空气,故对汽油发动机而言, 将空燃比为 14.7 的可燃混合气称为理论混合气;如空燃比< 14.7 则说明汽油有余,称为浓混合气; 如空燃比> 14.7 则说明空气有余,称为稀混合气。
二、过量空气系数
将燃烧 1 kg 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理论上 1 kg 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质量之比称为 过量空气系数,用符号 α 表示。根据上述定义,α=1 的可燃混合气为理论混合气,α < 1 的为浓 混合气,α > 1 的则为稀混合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稀混合气 浓混合气
2、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对发动 机的性能影响很大,直接 影响动力性和经济性。通 过试验(发动机转速一定, 节气门全开,改变汽油量 孔尺寸,以获得不同α) 证明,发动机的功率和耗 油率都是随着过量空气系 数α变化而变化的。
1.燃油消耗率 2.功率
B、闭环控制系统 传感器信号 计算机
喷油器
氧传感器
反馈
闭环控制方式是在发动机排气管安装氧传感器,根据废气中氧含 量的变化,计算出燃烧过程中混合气的空燃比,并与计算机存储 器中所设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发出控制喷油量的指令,由执行 机构控制喷油器的喷油量。在运行过程中控制系统不断进行测试 和调整.使实际中空燃比保持在最佳值附近,达到最佳控制的目 的
6)加速工况 发动机的加速是指负荷突然迅速增加的过程。要求混合气量要突增, 并保证浓度不下降。当驾驶员猛踩踏板时,节气门开度突然加大, 以期发动机功率迅速增大。在这种情况下,空气流量和流速以及喉 管真空度均随之增大。汽油供油量,也有所增大。但由于汽油的惯 性>空气的惯性,汽油来不及足够地以喷口喷出,所以瞬时汽油流 量的增加比空气的增加要小得多,致使混合气过稀。另外,在节气 门急开时,进气管内压力骤然升高,同时由于冷空气来不及预热, 使进气管内温度降低。不利于汽油的蒸发,致使汽油的蒸发量减少, 造成混合气过稀。结果就会导致发动机不能实现立即加速,甚至有 时还会发生熄火现象。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就应该采取强制方法。在化油器节气门突然开 大时,强制多供油,额外增加供油量,及时使混合气加浓到足够的 程度。
数目:取决于控制功能的数目和控制精度 (2).电控单元(ECU): 任务:接受、转换、运算分析、输出执行命令 (3).执行器:
任务:受ECU控制,用于完成某项控制功能
控制方式:ECU直接控制执行元件电磁线圈的搭铁回路 ECU控制的电子控制电路操纵执行器
2.系统的控制功能:
据发动机形式制造厂家生产年份不同有很大差异
主 转速信号 控 信 负荷信号 信 号 号 输 入 装 修正信号 臵
执行器 电子控制单元 喷油 点火 怠速 排放 自诊
反馈信号
发动机
ECU
反馈传感器
反 馈 参 数 基本参数
基本 传感器
ECU
修 正 参 数
执行参数
执行器
修正传感器
(1).传感器:
任务:将与发动机运行工况有关的各种非电量信号转变为相应 的模拟或数字电信号
2)按有无反馈信号
A、开环控制系统 传感器信号 计算机 喷油器
接受传感器信号与预先存储的各工况下的最佳供油参数对比,计算最佳 供油量,后经功率放大器控制喷油器的喷油时间,从而控制空燃比
开环控制方式是把在台架试验获得的发动机各运行工况的最 佳控制参数(包括喷油量和点火提前角等)存入Ecu的存储器中, 发动机运行时根据由各个传感器所采集的反映发动机运行工况的 参数(转速、进气流量、空气温度、冷却水温度等).由计算机判断 发动机的实际运行工况,并从事先存入计算机的数据中查出最佳控 制参数,发出控制指令,由执行机构控制喷油器的喷油星,其优点 是控制过程简单,计算机计算工作量小。但控制系统复杂,需要较 多的传感器,当使用条件发生变化时(如电磁喷油器的精度因使用 和其他原因发生变化),其控制精度就会下降低,因此,开环控制 方式对发动机和控制系统本身各组成部分的精度要求较高,否则就 不能实现最佳控制。
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控制功能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一 电控发动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控制功能
概念:电子技术对发动机进行控制
标志:Bosch D-Jetronic
发展:模拟电路
简单控制
数字电路
微机控制
单一控制
综合控制
1.系统的基本组成:
传感器(控制基础) ECU(控制核心) 执行器(控制对象)
故障自诊: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除了警告提示,故障信息还以 代码的形式存入存储器,以供检修时调用和参考。
失效保护: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除了完成以上功能外,并自动 按ECU中预臵的程序和设定的控制值,使汽车继续运行(性能差) 至汽修厂进行检修。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二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传感器直接或间接 测量进气量
极浓=0.2-0.6 随温度升高
及时加浓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①发动机的运转情况是复杂的,各种运转情况对可燃混合气 的成分要求不同。 ②起动、怠速、全负荷、加速运转时,要求供给浓混合气 α<1。 ③中负荷运转时,随着节气门开度由小变大,要求供给由浓 逐渐变稀的混合气α=0.9~1.1
第一章 电控汽油发动机概述
(3)汽车发动机工作特点 a 工况变化范围大,负荷从0——100%,转速从最低——最高, 有时变化非常迅速,且工况间的变化是连续的。 b 汽车在行驶的大部分时间内,发动机是在中等负荷下工作。 发动机各种工况要求有多种混合气成分,以满足不同工况对其动 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的不同要求。
2)汽油机各种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份的要求 作为车用汽油机,其工况(负荷和转速)是复杂的,例如,超车、 刹车、高速行驶、汽车在红灯信号下,起步或怠速运转、汽车满载 爬坡等,工况变化范围很大,负荷可0→100%,转速可最低→最高。 不同工况对混合气数量和浓度都有不同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怠速工况 怠速是指发动机在对外无功率输出的情况下以最低转速运转,此 时混合气燃烧后所作的功,只用以克服发动机的内部阻力,使发 动机保持最低转速稳定运转。汽油机怠速运转一般为600~ 800r/min,转速很低,化油器内空气流速也低,使得汽油雾化不 良,与空气的混合也很不均匀。另一方面,节气门开度很小,吸 入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量很少,同时又受到气缸内残余废气的冲 淡作用,使混合气的燃烧速度↓↓,因而发动机动力不足。因此 要求提供较浓的混合气α=0.6~0.8 。
1.燃油消耗率 2.功率
(3) 浓混合气(α<1): 值在 0.85——0.95范围内时,燃烧速 度最快,热量损失小,平均有效 压力和发动机功率大,称功率成 分混合气。 当 α<0.88时,则燃烧不完全, 排气管冒黑烟、放炮、燃烧室积 碳,功率下降,耗油量显著增大, 排放污染严重。 (4) 燃烧极限:当 α=0.4、1.4 时,因混合气太浓或太稀,虽能 着火,但火焰无法传播,导致发 动机熄火,此值为燃烧上极限和 下极限(浓、稀着火界限)。 由此可知,动力性和经济性存在 着矛盾, 在0.88-1.11范围内最 有利,不获得动力性就获得经济 性,或两者都较好。
(1)标准混合气(α=1):由 于混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 及气缸内废气的影响,这种 混合气并不能完全燃烧。 (2) 稀混合气(α>1):为实 际上可能完全燃烧的混合气, 它可保证所有汽油分子获得 足够的空气而完全燃烧.因而 经济性最好,故称经济混合气, 值多在1.05——1.15范围内。 但若α>1.05——1.15,将会 使燃烧速度减小,热量损失 增大,发动机过热,加速性 变坏,化油器回火,排气管 出现突噜声。
反 馈 参 数 执行参数
ECU
修 正 参 数
执行器
点 火 无 1 线 分 圈 电 器 1 有 1 多缸 2 1
空气流量传感器 节气门位臵传感器 水温传感器 转速传感器
同时 点火 单独 点火
(3).怠速控制:
转速
反 馈 参 数 启动信号
怠速开关 车速
ECU
ECT A/C P/N PS HL
执行参数
怠速马达
修正参数
(4).排气净化控制:
开环与闭环控制,废气再循环控制,二次空气喷射控制,燃油蒸 发控制。
(5).进气控制: 进气惯性增压控制(ACIS),废气涡轮增压控制 (6).警告提示、故障自诊和失效保护: 警告提示: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ECU控制各种指示和警告装臵 发出警告和信号,使驾驶员能根据故障情况适时做出处理。
一 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1、混合气浓度描述
空燃比:可燃混合气中,空气与燃料的质量比。(国外常用)
空气质量(kg) 空燃比(A/F) 燃油质量(kg)
理论混合气:空燃比为14.7的可燃混合气。 大于14.7为稀混合气;小于14.7为浓混合气 过量空气系数(我国常用) 燃烧过程实际供给得空 气质量 (燃烧1kg汽油) 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 气质量 1 标准混合气
5)起动工况 起动工况-要求供给极浓的混合气α=0.2~0.6。 因为发动机起动时,由于发动机处于冷车状态,混合气得不到足够 地预热,汽油蒸发困难。同时,由于发动机曲轴被带动的转速低, 因而被吸入化油器喉管内的空气流速较低。难以在喉管处产生足够 的真空度使汽油喷出。既使是从喉管流出汽油,也不能受到强烈气 流的冲击而雾化,绝大部分呈油粒状态。混合气中的油粒会因为与 冷金属接触而凝结在进气管壁上,不能随气流进入气缸。因而使气 缸内的混合气过稀,无法引燃,因此,要求化油器供给极浓的混合 气进行补偿,从而使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有足够的汽油蒸汽,以保证 发动机得以起动。
1.燃油消耗率 2.功率
混合气种类 火焰传播上限
空气过量系数 发动机功率 0.4
耗油率
性能 混合气不燃烧, 发动机不工作
过浓混合气
0.43-0.87
减小
激增
燃烧室积炭、排 气管冒黑烟,放 炮
输出最大功率
功率混合气
0.88
最大
增大; 10-15%
标准混合气
经济混合气 过稀混合气 火焰传播下限
1.0
1.11 1.13-1.33 1.4
稳定工况对混合气的要求
工况
怠速和小负荷 中等负荷 大负荷和全负荷
混合气浓度
=0.6-0.8 =0.9-1.1 =0.85-0.95
怠速: 发动机在对外无功率输出的情况下以最低转速运转,此 时混合气燃烧释放的功,只用以克服发动机内部的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