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现代研究方法1章共27页

合集下载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第一章一、选择题1.用来进行晶体结构分析的X射线学分支是( B )A.X射线透射学;B.X射线衍射学;C.X射线光谱学;D.其它2. M层电子回迁到K层后,多余的能量放出的特征X射线称( B )A.Kα;B. Kβ;C. Kγ;D. Lα。

3. 当X射线发生装置是Cu靶,滤波片应选(C )A.Cu;B. Fe;C. Ni;D. Mo。

4. 当电子把所有能量都转换为X射线时,该X射线波长称()A.短波限λ0;B. 激发限λk;C. 吸收限;D. 特征X射线5.当X射线将某物质原子的K层电子打出去后,L层电子回迁K层,多余能量将另一个L层电子打出核外,这整个过程将产生()(多选题)A.光电子;B. 二次荧光;C. 俄歇电子;D. (A+C)二、正误题1. 随X射线管的电压升高,λ0和λk都随之减小。

(X )2. 激发限与吸收限是一回事,只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3. 经滤波后的X射线是相对的单色光。

()4. 产生特征X射线的前提是原子内层电子被打出核外,原子处于激发状态。

()5. 选择滤波片只要根据吸收曲线选择材料,而不需要考虑厚度。

()三、填空题1. 当X射线管电压超过临界电压就可以产生X射线和X射线。

2.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可以产生、、、、、、、。

3. 经过厚度为H的物质后,X射线的强度为。

4. X射线的本质既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也是,具有波粒二象性性。

5. 短波长的X射线称软X射线,常用于;长波长的X射线称硬X射线,常用于。

1.X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它与可见光、紫外线等电磁波的主要区别何在?用哪些物理量描述它?2.Ⅹ射线与物质有哪些相互作用?规律如何?对x射线分析有何影响?反冲电子、光电子和俄歇电子有何不同?3.如果用1mm厚的铅作防护屏,试求CrKα和MoKα的穿透系数。

4.试计算Cu的K系激发电压。

(答案:8980Ⅴ)5.试计算Cu的Kαl射线的波长。

(答案:0.1541 nm).第二章一、选择题1.有一倒易矢量为*+*+*=*cbag22,与它对应的正空间晶面是()。

整套课件: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整套课件: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α,β,γ规定; 晶胞内部各个原子的坐标x,y,z。坐标参数的
意义是指由晶胞原点指向原子的矢量r, 用单位 矢量 a, b , c 表达,即
r xa yb zc
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
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晶体的结构,需要用一种符号来 表示晶体中的平面和方向(即晶面和晶向)。
点阵中穿过若干结点的直线方向称为晶向 确定晶向指数的步骤如下: 1.过原点作一平行于该晶向的直线; 2.求出该直线上任一点的坐标(以a.b.c为单位); 3.把这三个坐标值比化为最小整数比,如u:v:w; 4.将所得的指数括以方括号[uvw]。
点阵与晶体结构
阵点(几何点代替结构单元)和点阵(阵点的分布总体) 注意与晶体结构(=点阵+结构单元)的区别。
点阵与晶体结构
Steps to reach lattice 1, determine the basic unit 2, regard the unit as a point 3, the geometry of the points = lattice
13.六方(P); 14.菱方(R)
二、晶体结构的对称性
对称是指物体相同部分作有规律的重复。
对称的物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同部分组成, 通过一定的对称操作后,各等同部分调换位置,整个 物体恢复原状,分辨不出操作前后的差别。
对称操作指不改变等同部分内部任何两点间的距离, 而使物体中各等同部分调换位置后能够恢复原状的 操作。
点阵与晶体结构
c
g-Fe, fcc
b a
c
Cu3Au, simple cubic
a
b
14种空间点阵(Bravais点阵)
根据晶体的对称特点,可分为7个晶系:
1) 三斜晶系(triclinic 或anorthic) a≠b≠c;α≠β≠γ≠90˚。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件2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件2

光电效应表明电磁辐射具有粒子性。
• 爱因斯坦的光电理论(1905年,1916年由 密立根实验证实):
• Ekin=hν–W • 式中:Ekin为电子的动能;W为电极材料的
功函数。
• 电磁辐射的波粒二象性: • E=h • p=h/ • 普朗克常数 h=6.62610-34J.s
(1-2) (1-3)
• 概率,A接收电子,AG2加一扼止电压, 使失去动能的电子不能到达,形成电流。
• 碰撞过程在G1G2空间发生,在加速场的 作用下,电子获得动能,与原子的弹性
碰撞中,电子总能量损失较小,在不断
的加速场作用下,电子的能量逐渐增大,
就有可能与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使原
子激发到高能态,电子失去相对应的能 量,使其不能到达A从而不能形成电流。
零,电子不能到达A,形成第一个峰。
• VG2K = 9.8V,电子与原子发生两次非弹性碰 撞,在G2处失去动能,形成第二个峰。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CaiLiao XianDai YanJiu FangFa
第一篇 总论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基础与概述)
第一章 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
第一节电磁辐射与物质波
一 电磁辐射与波粒二象性
电磁辐射(光的波动性):在空间传播的交变电 磁场(电磁波)。
特点:不依赖物质存在;横波;同一介质中波速 不变;真空光速极限(c3108m/s)。
一 原子能态极其表征
1 原子结构与电子量子数
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每一个核外电子都具有确定的运动状态(原子 轨道),相应地具有确定的能量;电子的运动 状态改变时,能量值发生跳变(量子化)。
能级图:按一定比例以一定高度的水平线代 表一定的能量(能级),并把电子各个运动状 态的能量按大小顺序由下往上排列而构成的 梯级图形。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1-课件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1-课件

☆ 重要的几何学特征: 对称性 几何形体中相同部分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岩盐晶体外形的对称:
a
1)对称面 分为左右两个相等图形。
2)对称轴 绕Z轴旋转90°后,整个晶体形态不变。 b 3)对称心 与中心O等远的两端情况相同等。
90° Z
b′
O
a′
对称形体经一定变换后恢复原状 → 对称变换 对称变换时凭借的几何元素(点、线、面)→对称元素
结点位置用该点坐标以点阵常数相对值表示, 如体心位置坐标为 a/2 b/2 c/2 ,结点坐标为[[1/2 1/2 1/2 ]]
简单点阵 1 [[000]]
体心点阵 2 [[000]] [[1/2 1/2 1/2 ]]
底心点阵 2
面心点阵 4
[[000]]
[[1/2 1/2 0 ]]
2020/5/11
度α(=2π/n)后,整个形体恢复 原来形态。
对称元素 参照轴线
称n次旋转轴 → 对称轴
Ci1
Ci2
Ci3
Ci4
Ci6
2020/5/11
旋转-反演对称: 形体绕某一轴旋转一定角
度α(= 2π /n)后,再经反演变 换,形体恢复原来形态。
对称元素 参照轴线 称反演轴
8
Al-Ni-Ru合金中准晶高分辨像。取向有序而无平移周期 序的准晶被称为是介于非晶和晶体之间的第三固体。
(JEM-4000EX)
2020/5/11
9
考查不同晶体对称情况可发现: 1)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对称; 2)一个晶体的对称元素种类和数量是有 限的;
2020/5/11
如立方晶体有 3个四次轴、 4个三次轴、 6个二次轴、 9个对称面、 1个对称心。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学习指南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绪论重点掌握材料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四大类分析手段(组织形貌分析、物相分析、成分价键分析和分子结构分析)的分类原则和研究内容。

初步了解各种分析手段的共同原理。

第一篇组织形貌分析1.1 了解组织形貌分析的发展历程。

1.2 光学显微分析。

阿贝成像原理,实验技术1.3 扫描电子显微镜。

掌握电子束与固体样品作用时产生的信号种类(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俄歇电子、特征X射线)、扫描电镜的结构、工作原理、扫描电镜衬度像(二次电子像、背散射像)扫描电镜的制样方法子显微分析的信号、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成像模式。

1.4 掌握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模式。

第二篇物相分析2.1物相分析的意义及含义,掌握物相分析的基本原理,物相分析的手段、倒易点阵的概念及与正点阵的对应关系。

2.2电磁波及物质波的衍射理论。

衍射的概念与原理、衍射方向(布拉格方程、厄瓦尔德图解)、衍射强度的计算思路。

2.3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X射线的产生及其与物质的作用方式,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X射线衍射谱的标定方法,了解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2.4电子衍射及显微分析。

透射电镜的工作原理,透射电镜的结构,掌握电子衍射的基本公式及衍射花样的标定方法,四种衬度及其形成机理。

了解衍射衬度的运动学理论第三篇成分和价键分析3.1 掌握成分和价键分析的共同原理、原子中电子的分布和跃迁、各种特征信号的产生机制、各种成分分析手段的比较3.2 X射线光谱分析。

电子探针仪,能谱仪,波谱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WDS和EDS成分分析模式及应用,波谱仪与能谱异同。

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掌握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设备构造和实验技术,XPS谱图分析、了解X光电子能谱的应用。

3.4 俄歇电子能谱。

俄歇过程理论,俄歇电子谱仪,俄歇电子能谱图的分析技术、俄歇电子能谱的应用。

第四篇分子结构分析4.1 掌握分子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4.2 振动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PPT课件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PPT课件

第一篇 总论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基础与概述)
第一章 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
第一节电磁辐射与物质波
一 电磁辐射与波粒二象性
电磁辐射(光的波动性):在空间传播的交变电 磁场(电磁波)。
特点:不依赖物质存在;横波;同一介质中波速 不变;真空光速极限(c3108m/s)。
主要物理量:振幅;频率(Hz);波长;相位。
• M叫谱线多重性符号,表示n与L一定的 光谱项由M个能量稍有差别的分裂能级 (光谱支项)构成。
• 能级的分裂取决于J,每一个光谱支项对 应于J的一个取值,M为J 可能取值的个 数(LS时,M=2S+1;L<S时,M=2L+1)
塞曼分裂
• 当有外磁场存在时,光谱支项将进一步 分裂为能量差异更小的若干能级,这种 现象叫塞曼(Zeeman)分裂。
真空中的相互关系:
=c
(1-1)
光的粒子性: 斯托列托夫实验(1872年,莫斯科大学)
• 实验结果 :
• (1) 光照使真空管出现自 由电子。
• (2) 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 于某一确定值才有电子 出现,该值与真空管阴 极材料有关。
• 波动理论无法解释此现 象。
光电效应表明电磁辐射具有粒子性。
• 爱因斯坦的光电理论(1905年,1916年由 密立根实验证实):
取值:L+S,L+S-1,…,|L-S|。当L<S 时有2L+1个值,当LS时有2S+1个值。
• M量J的称大总小磁,量取子值数:,0表,征±P1J,沿±外2,…磁,场±方J(向J分 为整数)或:0,±1/2,±3/2,…,±J(J 为半整数)。
原子的能级可用符号nMLJ表示,称为光 谱项
• 对应于L=0,1,2,3,4,… 常用大 写字母S,P,D,F,G,…表示。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PPT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PPT

2.2 X射线的本质、能量
X射线本质上和无线电波、可见光、射线一样,也是 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其波长在0.01~10nm之 间,介于紫外线和射线之间,但没有明显的界限。其 短波段与射线长波段相重叠,其长波段则与紫外线的 短波段相重叠。
γ射线
X射线
UV
IR
可见光
微波
无线电波
10-15
10-10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第1章 绪论
1.1 材料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什么是材料?
材料是指将原料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加工制成的金属、 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的固体物质。
金属材料:导电性、塑性和韧性好。 无机非金属材料:硬度高,韧性差。
高分子材料:强度、弹性模量低。 造成这些材料不同性能的原因就是因为材料的物质组成和 结构不同。从原子结构来讲,就是化学键不同。比如金属材 料是由金属键结合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由离子键和共 Hale Waihona Puke 键结合的。2.3 X射线的产生
目前,衍射实验使用的X射线,都是以阴极射线 (即高速度的电子流轰击金属靶)的方式获得的,所 以要获得X射线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电子源(阴极): 产生自由电子,加热钨丝发射热电子。 2.靶材(阳极): 设置自由电子撞击的靶子,如阳极靶, 用以产生X射线。 3.高压发生器: 用以加速自由电子朝阳极靶方向加速运 动。 4.真空: 将阴阳极封闭于小于133.310-6 Pa的高真空中, 保持两极洁净,促使加速电子无阻挡地撞击到阳极靶 上。
X射线管-产生X射线的核心装置
(1)阴极 阴极的功能是发射电子。它由钨丝制成,在 通以一定的电流加热后便能释放出热辐射电子。
为使电子束集中,在阴极灯丝外加上聚焦罩,并使灯 丝与聚焦罩之间始终保持100-400V的电位差。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章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章

FHKL fa [1 e i( H K ) e e i( H L) i( K L)
i ( H K L)
i ( 3 H 3 K L)
i ( 3 H K 3 L) i ( H 3 K 3 L)
e2
e2
e2
e2
]
FF
fae
i ( H K L)
2
[1
e i( H K )
e i( H L)
Am
Abe i Ae FHKL e imnp Ae FHKL e i 2(mn p )
N
N
N
N1 1
N 2 1
N 3 1
Ae FHKL e2im e2in e2ip Ae FHKLG
m0
n0
p0
N1 1
N 2 1
N 3 1
其中G e2im e2in e2ip
m0
第8页/共46页
由欧拉公式 (ei = cos + i sin)
F 2 F F~ n fk [cos 2 (Hxk Kyk Lzk ) i sin 2 (Hxk Kyk Lzk )] k 1
n
fk [cos 2 (Hxk Kyk Lzk ) i sin 2 (Hxk Kyk Lzk )] k 1
第3页/共46页
§ 4-2 一个原子对X射线的散射强度
一个电子的散射强度
Ie
I0
e4 R2m2C 4
1 cos2 2
2
假设原子中的电子都集中在原子核。一个原子 的散射强度为:
Ia=Aa2=(ZAe)2=Z2Ie
但实际电子不集中在一点,而是以电子云形态分 布。各电子散射波之间存在位向差,这一位相差 使得合成波的强度减弱。所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射线通过物质,一部分被散射,一部分 被吸收,一部分透射。
一、X射线的散射
1、相干散射(经典散射,汤姆逊散射)
物质中的电子在X射线电场作用下向各个方 向辐射与入射线同频率的电磁波,这些新的散 射波之间可发生干涉作用,所以称为相干散射。
相干散射是X射线在晶体中产生衍射现象的 基础。
实际上,相干散射并不损失X射线的能量, 只是改变了方向,但对入射方向来说,起到了 衰减的作用。
2、非相干散射(康普顿-吴有训散射)
当X射线光子与束 缚力小的电子发生碰 撞时,电子离开原子 并带走光子的部分能 量成为反冲电子。
入射光子改变方向, 但能量减少,波长变 长。 >
h(1 c2 o ) s0 .02 (1 3 c2 o 4 )s m 0 c
特征:
1) 散射线和入射线没有固定位向关系,不能 产生干涉。(增加背底)
从吸收角度看称为吸收限。
可将吸收限与激发电压Vk联系起来:
eVk= Wk=hc/ k
k= 12.4/Vk
在一般的衍射工作中,荧光X射线增加背底是 有害因素。
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中,则要利用它进行化 学成分分析。
2、俄歇效应
原子K层电子被激出,L层 电子例如LII电子向K层跃迁, 跃迁的能量差若不以X光子(即 荧光辐射)形式放出,而继续 产生二次电离使另一个核外电 子脱离原子变为二次电子,这 种现象称为俄歇效应。这种电 子称为俄歇电子。
2) 其强度随sin/ 的增加而增强。
二、X射线的吸收
1、光电效应:以光子激发原子所发生的激发 和辐射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被X光激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由X射线激出光电子,辐射出的次级标识X射 线称为荧光X射线(或二次标识X射线)。
激发K系荧光辐射,光子的能量至少等于激出一 个K层电子所作的功Wk hk= Wk= hc/k 只有 > k 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所以: k 从激发荧光辐射角度称为激发限。
俄歇电子具有特征能量,可 以利用它进行表面成分分析 (一般表面两三层原子)
三、X射线的衰减规律
1、衰减公式 相对衰减:
Ix IxdxdIx dx
Ix
Ix
dI dx
I
:线衰减系数 负号厚度 I
积分:
IH
dI
H
dx
I I0
0
lnIIH 0 HIHI0eH
I H e H 为穿透系数 I0
2、衰减系数 1) 线衰减系数
K2 K1
M K 为:
K为M3 K LK比M K几率
大4~5倍
V>Vk即能量大于K系激发能。L、M、N辐射弱长。
(四) 莫塞莱定律 标识X射线谱的频率和波
长只取决于阳极靶物质的原 子能级结构,而与其他外界 因素无关。
莫塞莱于1913-1914年发现:
1 C(Z )
C、 均为常数。
§ 1-4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943年 商品型衍射仪出现
1950年代以后衍射仪流行并不断改进并与计算机了联 合
用பைடு நூலகம்:
1、结构分析 3、固溶体分析 5、内应力 7、织构 9、探伤
2、相分析 4、晶块尺寸 6、单晶取向 8、非晶态研究 10、化学成分分析
第一章 X射线的产生和性质 § 1-1 X射线的本质 本质:电磁波 =10-6 - 10-10 cm
dI
Idx
通过单位厚度 的相对衰减
I: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
的物理意义:通过单位体积的相对衰减。
2) 质量衰减系数 X射线的衰减与物质的密度有关,因此每克物 质引起的相对衰减为 /= m IH I0emH 3) 复杂物质的衰减系数 w:重量百分比
§ 1-3 X射线谱
描述X射线强度与 I 与波长 的关系曲线。
一、连续X射线谱 I:单位时间通过单位 面积的X光子数。 0:短波限。 m: Imax对应的。
(一) 实验规律 I 随 连续变化 1、电流 i 不变 V 0 m I
m 1.5 0
2、V不变 i 0和 m 不变 I 3、阳极的原子序数 Z:当 i、V不变时 Z I
I连0
I()dK1iZm V
m 2 K1 1.1 - 1.4 10 -9
(四) X射线管的效率
电 X射子 线流 功 K1功 iiV Z 率 2V 率 K1ZV
例如: Z=74 (钨靶) V=100KV 则 1%
二、特征(标识) X射线谱 (一)形成 当V>某值时 形状显著变化。反应了 靶材料的特征。
存在K和K 两种特定波长 的辐射。 K又分成 K1 和 K2波长非常接近。K1 和 K2的强度比大约为2:1 所以 K= 2/3 K1+1/3K2 K和K的强度比为5:1
(二)实验规律
1、存在激发电压Vk --与Z有关,Z Vk 2 、Z不同 k不同 3、V (V>Vk) I特 I特 = C i (V- Vk)n
第一部分 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
概述
X射线分析方法是材料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1895年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 190年获诺贝尔奖
1912年 德国物理学家劳埃获得第一张衍射照片。获诺 贝尔奖。
1912年 英国科学家布拉格父子确定了“布拉格方程” 获诺贝尔奖。
1928年 盖革,弥勒发明计数管探测X射线。
(二) 形成的机理 电子与阳极原子碰撞放出一个h能量的光子, 多次碰撞形成光子流。每次碰撞辐射的光子 能量不同所以形成不同的X光。
极限情况: eV=hmax = hc/ 0 所以0 = hc/eV=12.4/V (V以千伏为单位)
(三) 辐射强度
每条连续谱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连续X射线的 总强度(即靶发出的X射线总能量)。
具有波粒二象性: =h=hc/ p = h/
§ 1-2 X射线的产生
产生条件:1)、产生自由电子。 2)、电子作定向加速运动。 3)、在运动途中设一障碍。
1、X射线管
1)、阴极:螺线性金属钨丝 2)、阳极(靶):不同金属制成。 3)、窗口:金属铍制成 4)、焦点:电子轰击的地方。
2、特殊的X射线管 1)、旋转阳极 2)、细聚焦X射线管 3)、同步辐射
n = 1.5 – 2 C:常数 特不变 4、V工作 / Vk = 3-5时 I特/I连 = 最大
(三) 产生机理
电子把内层电子激出,内层空位,原子处于 激发态,高能级的电子向低能级跃迁将辐射出 标识X射线
如:K层电子被激出 则L层电子可能向K 层跃迁,M层N层也 可能跃迁。
LK 为:
K<
LII LI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