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危害病因和治疗选择
便秘的原因及治疗

便秘的原因及治疗便秘的原因1.急性便秘(1)肛门、直肠附近疼痛性病变:肛裂、肛瘘、肛门周围脓肿、直肠炎或直肠溃疡、巨大内痔或内痔合并感染、出血等病变时均可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或者患者惧怕排便,使排便反射消失而导致便秘。
(2)结肠梗阻性病变:肠扭转、肠粘连、肠套叠、肠寄生虫病、肠肿瘤、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疾病均可导致肠梗阻,使梗阻上端的粪便不能通过梗阻部,故可导致便秘。
(3)肠道运动反射性抑制:即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显著减弱,可见于内脏炎症性疾病,如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腹膜炎、急性继发性巨结肠等,多系同时发生肠麻痹所致。
胆石症、肾结石等疼痛性疾病有时也可发生便秘。
(4)服用某些药物:服用氢氧化铝、阿托品、土霉素及碱式碳酸铋(次碳酸铋)、硫糖铝等药物后,部分患者可发生便秘。
2.慢性便秘(1)器质性疾病:①慢性结肠梗阻:如结肠狭窄,良性或恶性大肠肿瘤、大网膜粘连综合征(横结肠受牵拉,而形成锐角,导致内容物通过困难)及其他慢性结肠梗阻性疾病。
②先天性巨结肠:便秘系因肠腔高度扩张,肠麻痹,肠肌肉收缩、蠕动功能消失所致。
③肠道外病变压迫,尤其是直肠、乙状结肠外病变压迫,例如盆腔肿瘤、卵巢囊肿、前列腺肿瘤、腹腔内巨大肿瘤或肿块、腹水等均可压迫肠道。
④脑与脊髓病变:如脊髓炎、各型脑炎、脑肿瘤等,可使排便的正常反射弧发生障碍,而致便秘。
⑤慢性铅、砷、汞与磷等中毒:中毒后可使排便反射消失而致便秘。
⑥慢性全身性疾病:如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可因排便感觉消失、排便反射迟钝而致便秘。
(2)功能性便秘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①腹肌、肛门部肌肉或结肠平滑肌及肌间神经丛功能障碍,常可引起排便的动力减弱而发生便秘,多见于多次妊娠妇女、慢性肺气肿、营养不良、衰弱、老年及腹腔内脏下垂者。
②直肠扩张、收缩的排便反射迟钝或消失,多见于未能养成每天定时大便习惯者,此时因无粪便刺激的感觉,故正常的排便反射明显减弱,患者久而久之可导致顽固性便秘。
儿童便秘问题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

儿童便秘问题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儿童便秘问题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便秘是指排便不畅或排便次数减少的情况。
儿童便秘问题在现代社会日益增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将就儿童便秘问题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便秘问题的原因儿童便秘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列举几个主要的原因:1. 饮食习惯不良:过多食用高糖、高脂肪和低纤维的食物,缺乏蔬菜、水果和谷物等纤维素的摄入,容易导致肠道蠕动减缓,从而引起便秘问题。
2. 缺乏运动:长时间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使得肠道蠕动变缓,影响正常的排便。
3. 心理因素:如焦虑、紧张、压力过大等情绪问题,会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受影响,进而影响胃肠系统的运作。
4. 饮水不足:水分摄入不足会使肠道水分不足,粪便干燥,增加排便困难。
二、预防便秘的方法针对儿童便秘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方法:1. 健康饮食:鼓励儿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避免过多食用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
膳食中纤维素的摄入量应充足。
2. 规律生活: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按时上厕所,不要憋便。
也要注意不要长时间久坐,鼓励孩子进行户外运动。
3. 充足饮水:饮用充足的水可以保持肠道的水分,有利于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4.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在便意来临时,可以教育孩子及时上厕所,不要憋便,并且采用正确的姿势排便,如蹲位排便可以更好地帮助排便。
三、处理便秘的方法当儿童出现便秘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 调整饮食:在儿童便秘时,可以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在膳食中的比例,增加纤维素摄入量。
少食用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
2. 饮水增加:提醒儿童增加水的摄入量,以增加肠道的水分,软化粪便。
3. 运动锻炼:鼓励孩子增加户外活动,多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骑车等,帮助促进肠道蠕动,排便顺畅。
4. 药物辅助治疗:在严重便秘的情况下,可根据医生建议给予适量的轻泻剂或中药治疗,但要注意正确使用和避免滥用。
临床便秘疾病概念、老年女性便秘原因、用药指导及健康宣教 副本

临床便秘疾病概念、老年女性便秘原因、用药指导及健康宣教便秘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少或者排便困难、不畅、粪便干结、粪质硬、量少,是一种常见症状,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女性便秘原因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女性,可能与本身衰老、盆底功能障碍(女性)、药物因素等有关。
1、大便是不消化的膳食纤维,而在衰老的过程中,牙齿功能可能逐渐减弱,从而减少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类的摄入,则容易引起便秘。
2、由于衰老,使结肠(大肠中包括结肠)蠕动变慢或者喝水变少,从而容易造成大便干硬,也可引起便秘。
3、盆底功能障碍部分女性存在盆底功能障碍,导致盆底周围肌肉变软,从而造成排便费力,引起便秘。
4、药物因素部分有利尿作用的降压药、抗组胺药、抗抑郁的药等,均可能会造成便秘、口干。
5、补充矿物质(钙)、维生素D等的药物,也可能会造成便秘。
便秘的特点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艰难、费力;排便不畅;大便干结、硬便,排便不净感;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
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
便秘的饮食(1)充足的水分摄入:多饮水,尤其每天清晨饮1杯温开水或盐开水可有效改善便秘。
但应注意饮水技巧,即饮水宜大口多量,晨起空腹饮温开水300-400ml,分2~3次饮尽,每日摄入充足的水分2000-3000ml.⑵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亲水性,能使食物残渣膨胀并习惯形成润滑凝胶,达到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蠕动的作用。
因此,便秘患者可增加干豆及粗粮类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的摄入。
便秘的用药指导指导或协助患者正确使用简单通便法,如使用开塞露、甘油栓等。
并在药物注入直肠内后尽量保留药物,观察用药后疗效。
向患者解释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后果及可能会引起便秘的药物,让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便秘健康宣教1、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定时进食,且饮食要冷热适当,不可过冷过热,不可进食高盐食物,不偏食,避免过食辛辣、油炸、甜食、零食、浓茶等饮食,勿暴饮暴食。
便秘的定义、症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用药等

便秘的定义、症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用药等【定义】便秘,俗称大便干燥,是一种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人群中的常见病。
因肠蠕动减少,导致大便次数太少,或排便困难、不畅,粪便干结、太硬,排便量少,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严重的影响生活质量。
【症状】1、粪便干燥、坚硬、呈羊、兔粪状。
2、大便间隔延长,可能3-4天甚至1周大便一次。
3、排便用力面红耳赤,头部血管暴胀,可造成脱肛、肛裂,甚至造成冠心病突发猝死和脑溢血。
4、患者可有腹痛、腹胀、恶心、头晕、疲乏无力、食欲减退、口舌生疮等症。
【病因】水分食物残渣大肠暂存粪便干燥进入吸收吸收由食物残渣形成的粪便在体内存留时间越长,大便越干燥。
【引起便秘的其它因素】1、直肠、肛门病变。
如:直肠炎、痔疮、肛裂、肛周围脓肿等(压力感受器敏感度下降,排便反射减弱)2、结肠病变,良、恶性肿瘤,肠梗阻、肠粘连等(肠道堵塞)。
3、与排便功能有关的肌肉肌力减弱,如腹肌、肛门内、外括约肌、膈肌、肠平滑肌等。
4、药物:许多药物可引起便秘,如吗啡、阿托品、铋剂等。
5、不良生活习惯,如细粮多,粗粮少,吃菜少,不按时排便,进食量过少,食用油量过少。
6、甲亢、糖尿病能导致便秘。
【便秘的危害】1、患高血压、脑血管病、心脏病便秘者,常会因过分用力而导致血管破裂,心梗造成猝死。
2、粪便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生成的有毒物质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3、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变干硬状、可能会造成急性或慢性肠梗阻。
【治疗】治疗便秘的方法很多,营业人员应根据起因采取相应的对话程序,在便秘因素中选择一、二条与病人相近的症状问语。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如下治疗方法:1、肠套叠、肠梗阻等器质性变化引起的便秘建议病人就医。
2、减肥原因导致的饮食过少,过精细,吃菜量少等因素,可劝阻病人改变饮食结构,如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随手给病人推荐几种药物。
3、看到大腹者,可劝病人加强腹肌锻炼。
【药物治疗】孕妇便秘不可轻易推荐药物,以防不测。
便秘症状及便秘并发症和慢性便秘的治疗方法

便秘可引发的并发症及便秘的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1)饮食治疗(三多治疗:多吃有纤维的食物、多饮水、多运动)(2)正常排便行为的恢复(定时、定量、定型)(3)腹部按摩(顺着大肠的位置做顺时针按摩)2、药物治疗滥用泻药是指一些便秘患者不经医生诊断和指导,不明便秘病因和泻药的药理作用,一有便秘症状就自行服用泻药。
如此用药会产生很大危害。
(1)掩盖病因:服用泻药能解决暂时便秘的问题,但不知其原因则很易使一些器质性疾病被延误诊断和治疗,危害很大。
(2)欲速则不达:为一时痛快,暂时解决了便秘,但因用药不合理,造成再次便秘时症状更重,更难以解决。
(3)可养成对泻药的习惯性、依赖性,不服泻药则不能通便,从而不能自拔。
(4)可产生对泻药的耐药性,久服某种泻药则效果渐差,不得不逐渐加大泻药剂量。
(5)长期服用泻药可产生副作用,甚至加重便秘,对身体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
如影响肠道脂溶性维生素A、D、K及钙、磷的吸收,可刺激盆腔器官充血,使女性月经过多,孕妇发生流产等。
医学上的“泻药性便秘”就是指长期服用刺激性泻药等引起或加重的便秘,是一种慢性顽固性便秘。
番泻叶、大黄等泻药中均含有蒽醌类物质,长期应用后可导致肠壁平滑肌神经细胞损伤,导致肠动力降低,使排便的感觉弱化加重便秘。
同时,刺激性泻药可引起色素在结肠沉着。
造成结肠黑变病,而结肠黑变病可发生癌变。
内镜检查发现,约22.62%的功能性便秘病人由于长期服用泻药出现结肠黑变病。
3、排毒水疗法和灌肠大肠水疗与传统灌肠都是清洗肠道,但是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清洗范围、使用药物、安全程度、保健作用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
大肠水疗法是通过仪器控制一定的压力、温度,将经过过滤、消毒的温水注入肠道,对整个肠道进行分段清洗,并通过肠疗师的按摩,帮助患者清除大肠内毒素及粪便残渣,作用于整个结肠,达到结肠完全清洁的一种治疗和保健的方法。
但大肠水疗法是否会影响水电解质平衡、破坏大肠的微生态平衡、造成菌群失调,当前还存在争议。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慢性便秘是指至少连续3个月以来,排便困难或数目明显减少,大便硬结或干燥,需要较多用力或用助泻药才能排便的一种常见病症。
慢性便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能造成了很大影响。
由于慢性便秘病因复杂多样,治疗方法也较多,为进一步规范慢性便秘的基层诊疗,特制定本指南。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生活方式因素:包括饮食不规律,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不足等。
2.精神因素:如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
3.药物因素:一些药物如抗酸剂、镇静剂、抗抑郁药等可引起便秘。
4.肠道病变因素:如直肠脱垂、结肠下垂、痔疮、食管胃结肠吻合术、结肠肿瘤等。
5.神经调节及功能异常:如肠道神经功能障碍、肠道平滑肌功能不良、风湿性疾病等。
二、临床表现:1.排便不畅,大便不通畅和顺利。
2.排便时间较长,需用力排便或有疼痛感。
3.大便干硬,有时伴有点滴状大便。
4.排便频率明显减少,一周排便少于3次。
三、诊断: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肛门指检、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盆腔B超等检查,排除其它疾病,确定为慢性便秘。
四、处理原则:1.针对病因治疗:对病因可纠正的如药物引起的便秘、直肠脱垂等,应针对病因给予相应治疗。
2.饮食调理:提高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并保证充足的饮水量。
3.规律排便:培养定时定点排便的习惯,尽量不忽略大便的欲望。
4.增加运动:适度增加体力活动,促进肠道蠕动。
5.使用泻药: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口服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或润滑泻药。
五、注意事项:1.长期使用泻药可能导致肠道功能不良,应避免滥用。
2.在使用泻药时,应充分了解药物作用机制,遵医嘱使用,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3.如出现肠道梗阻、便血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4.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憋大便,保证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
六、随访治疗:1.初诊后1个月复诊,评估疗效,如有需要可调整治疗方案。
2.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进展,应及时转诊至内科或消化科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关于便秘的研究报告

关于便秘的研究报告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指的是大便排空困难、排便频率减少、排便困难或粪便干硬等症状。
便秘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发疾病。
因此,对于便秘的研究非常重要。
本研究报告将从便秘的定义、原因、症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便秘的定义是指排便不畅、排便间隔时间过长,或是排便过程困难。
在医学上,通常将超过三天没有排便、始终感到排便不尽或排便难以完成等情况定义为便秘。
便秘的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生活习惯不当是导致便秘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饮食不规律,缺乏纤维素摄入,摄入过多高脂肪食物等都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减退。
其次,情绪紧张、压力大、焦虑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便秘。
另外,缺乏运动、长时间久坐等也会对排便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药物副作用、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也与便秘有关。
便秘的症状主要包括大便干燥、排便频率减少、排便困难、便意不畅、大便中带血等。
便秘还会引起腹胀、腹泻、恶心等不适感。
为了预防和治疗便秘,我们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首先,要保证饮食平衡,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谷物等。
同时,要饮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其次,要保持规律的运动,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促进肠道蠕动。
此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焦虑和压力,防止精神因素引起便秘。
如果便秘症状较为严重,还可以考虑口服一些轻泻剂,如植物性轻泻剂等。
综上所述,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其症状和原因各不相同。
对于预防和治疗便秘,我们应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饮食平衡、增加运动量、减少压力和焦虑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便秘,提高生活质量。
便秘的主要危害及其调理治疗措施

便秘的主要危害及其调理治疗措施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粪便干结不易排出、便后不畅感等症状,以中老年人多见。
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老年人的饮食量和活动量明显减少,胃肠功能衰退,胃结肠反射减弱,肠道内水分重吸收过度以及饮食结构改变,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等等因素均与便秘相关,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经常发生便秘者约占28%~50%,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一、便秘的主要危害便秘除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与精神状态外,还可导致食欲减退、腹部疼痛、腹部膨隆、痔疮、肛裂等。
由于肠道毒素没有及时排出,就会造成毒素累积,甚至引起肠道肿瘤。
另外,由于排便困难,造成腹压升高,还可诱发中风等急性心、脑血管意外,可诱发粪块阻塞性肠梗阻,增加肠道肿瘤的发病风险等。
二、便秘调理便秘除了选择药物治疗以外,还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注意饮食调理,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多吃一些粗粮及粗纤维的食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轻便秘的症状。
还应当纠正不良的排便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对于长期依赖服用泻剂排便的患者,应当逐渐停止使用泻剂,在医生指导下恢复正常的排便习惯。
1.保持心情愉悦。
愉悦的心情不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也会减少各种心理负担,减少食管肿瘤和肠道癌的风险,同时亦促进肠道健康。
2.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能对肠道产生良好的促进排便条件反射。
3.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如厕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听音乐广播、不看书和视频。
4.适量运动。
老年人的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刺激胃肠道,但运动要做到量力而行,要适量运动,也不要太剧烈,更不要久坐不动。
5.日常少量多次饮水。
饮水能保持肠道湿润,促进消化液分泌,可以防止肠道内环境长时间干燥,大便干结,不易排出。
6.适量食用益生菌。
适量食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牛奶、专业产品,保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健康。
7.多食用酸奶、核桃、蜂蜜等润肠通便食物。
加工食品选用菜籽油、芝麻油、大豆油等也是有利于老年人正常排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 中华消化杂志 2013年5月第33卷第5期
慢性便秘的发病率
英国:6% 德国:10% 意大利:21% 法国:19% 西班牙:17% 中国:6% 北美:15%
北美的便秘发病率已经跃居各大常见疾病发病率首位
发病人数(百万)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便秘 高血压 偏头痛 糖尿病 哮喘 冠心病
药物的影响:
呋塞米等脱水剂的应用,使,肠壁细胞对肠道内水分吸收增加,大便 干结;一些解痉药物的使用,使肠蠕动减弱;抗抑郁药的副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便秘的常见病因 不良排便习惯-克制便意: 若有便意,就要开始做排便准备,可由于没有时间,或由于痔疮疼痛 而忍着不去厕所,长此以往,排便机制就会紊乱,肠道对“积便”的
感觉就会变得迟钝。
环境或排便体位改变。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精神心理因素。
饮食对便秘的影响
进 食 量:进食量与便秘的发生呈负相关。 进食习惯:进食规律、不吃早餐者易发便秘。 纤 维 素:含量低为影响便秘患病的一个独立因素。 液体摄入:摄入量少是便秘发生的一个独立因素。 其 他:辛辣食品、油腻食物等。
Anna C. E. Shafe, Sally Lee, Jamie S. O. Dalrymple, et al. The LUCK study: Laxative Usage in patients with GP-diagnosed Constipation in the UK, with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in pregnancy.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using the Gener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base (GPRD) . Therap Adv Gastroenterol. 2011; 4(6): 343-63.
脑卒中患者便秘原因分析
生活习惯的改变: 急性期绝对卧床,环境和排便体位的改变,增加了排便的困难。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与排便相关的脑区受损,随意控制功能的丧失,使排便发生障碍。
心理因素; 饮食结构的改变:
由于进食量少,或只能摄入过精、过细、缺乏纤维素的半流质,导致 饮水量的不足,肠蠕动减慢而引起便秘。
提纲
便秘的概况 便秘的危害与原因分析 便秘的药物治疗 拉克替醇介绍
便秘的定义
便秘是一种基于症状诊断的疾病,其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 结和(或)排便困难。 排便次数的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 辅助排便。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正常人群
SF-36评分均值
便秘患者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总体健康
活力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
Irvine et al,Am J Gastroenterol 2002;97(8):1986-93
便秘的危害
粪便中有数十种
毒素,可引起各 种皮肤问题 引发焦虑抑郁情 绪、睡眠障碍
Higgins & Johanson, Am J Gastroenterol 2004;99(4):750-9
便秘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根据英国全科医师数据库(GPRD),一项追踪超过3百万英国便秘患者信息的大型队列研 究,对一般人群及妊娠人群便秘发生率进行为期5年(2005年-2009年)的流行病学统计.
精神心理因素
工作繁忙,劳累,人际关系不融洽、焦虑等日常生 活紧张状态的积累,都会引起结肠运动规律的紊乱 而形成便秘。
旅行,出差等改变工作环境时,这种熟悉的环境的 改变也会使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结肠的运动节律就 会发生紊乱,也容易发生便秘。
便秘的常见病因
生活方式改变: • 精神紧张/压力过大 • 长期卧床 • 久坐不动/运动量过少 • 膳食纤维摄入过少 • 水分摄入不足 功能性疾病: • 功能性便秘 • 功能性排便障碍 •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器质性疾病: • 肠道疾病:结肠肿瘤、肠腔狭窄、肠梗阻、结直肠术后、痔、肛裂、肛提肌综合 征、痉挛性肛门直肠痛 • 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严重脱水、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腺瘤、重 金属中毒、慢性肾病、尿毒症 • 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变、认知障碍、自主神经病变、脊髓损伤、帕金森病 • 肌肉疾病:皮肌炎、硬皮病、系统性硬化、淀粉样病变 药物因素: • 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抗组胺药、抗麻痹震颤药、抗精神病药、解痉药、钙拮抗 剂、利尿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阿片类药、止吐药、拟交感神经药、含钙或者 铝的抗酸药、钙剂和铁剂、止泻药、非甾体内消炎药
便秘会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
便秘增加了肠道内压力: 影响胰液和胆汁的排出,不利于急性胰腺炎和急性便秘,胆道疾病的 恢复。 便秘促进肠道某些有害菌群的繁殖: 增加某些肠道毒物的吸收;如便秘可诱发肝性脑病等。 诱发或加重原发疾病:
因为便秘患者排便时需要屏气,用力使-隔肌下降和排便肌群收缩, 并反复多次持续较长时间,因此会加重心脏负担,也会加重肺的负担。
便秘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40 35 30 25 20
发病率(%)
15
10 5 0 18~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年龄
天津市成年人慢性便秘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消化杂志 2004年10月第24卷第10期
便秘的危害
与直肠肛门疾 病关系密切
损害肝脏功能,
可诱发肝性脑 病
可诱发或加重 心脑血管疾病
可能引起粪性
溃疡与大肠癌
黄洋. 便秘的危害及防治.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Suppl):112-113.
反复便秘易引起的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结肠憩室,肛周疾病如痔疮及肛裂,还有报道引起大肠息肉和大肠癌。 乳腺疾病: 某些良性乳腺疾病,甚至乳腺癌,一直被认为可能是长期便秘后果之 一,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女性长期便秘及粪便坚硬可增加乳腺癌的 危险性。 泌尿系统疾病: 长期便秘的淤滞粪团可能造成对左侧输尿管压迫,导致上尿路引流不 畅而扩张易致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