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肌肉部位图解(上)
最全的人体肌肉图解

下面简要介绍人体浅层主要肌肉群的位置与功能。
一、颈阔肌位于颈部前面皮下最浅层,收缩时拉口角向下,并拉紧颈部皮肤。
二、胸锁乳突肌这是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
下固定时,一侧作用可使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倾斜;当头部处于正常姿势时,肌肉合力通过寰枕关节横轴的后面而使头前屈。
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帮助吸气。
三、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形肌。
近固定时:上部下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横纤维收缩,使肩肿骨后缩(靠近脊柱);下部上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上下两部纤维同时收缩,则使肩胛骨向上移动,如臂上举动作。
远固定时:一例收缩,使头向同侧屈;两侧斜方肌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
采用提拉杠铃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斜方肌充分发展时,肌肉变短,向后拉收双肩,使肩更加宽阔,保持背部正直,头部后仰,可矫正驼背、双肩内扣、头前伸等缺陷,赋予正确的直立姿势。
斜方肌发达是一种健、力、美的标志,是业余健美运动员参加健美竞赛的有利条件。
四、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
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
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肌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
近固定时,前面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屈和旋内;中部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面收缩,上臂伸。
外旋,前、中、后三部分同时收缩,使上臂外展,如臂侧举动作;采用负重直臂平举和侧平举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宽阔、有力、浑圆发达的双肩,是优秀健美运动员的标志。
五、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
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
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
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
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临床必备:高清超全肌肉解剖图谱,收藏对照查看!

临床必备:高清超全肌肉解剖图谱,收藏对照查看!作为临床医生,手术时熟练掌握各组织结构的解剖、功能支配及起止点至关重要,可以为手术成功、减少组织误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份超高清的肌肉解剖、起止点、功能图谱详情介绍,值得学习借鉴!头颈肌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分浅、中、深三群,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的解剖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使头屈。
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
菱形肌的解剖部位:斜方肌深层。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
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段伸。
上肢肌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1)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
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2)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
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
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
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
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
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肩袖肌群与大圆肌的解剖(1)冈上肌部位:肩胛骨冈上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上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展。
(2)冈下肌部位:肩胛骨冈下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
高清肌肉解剖图解【珍藏版】

高清肌肉解剖图解【珍藏版】小腿三头肌部位:小腿后部。
包括浅层的腓肠肌和深层的比目鱼肌。
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
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后上部止点:跟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踝关节屈(跖屈),腓肠肌还可使膝关节屈。
远固定时,可使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协助膝关节伸,维持人体直立。
肱三头肌人体的主要肌肉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
●躯干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
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
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
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
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
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
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
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
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
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
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
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
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
解剖图谱|最全面的下肢肌肉解剖图谱

解剖图谱|最全面的下肢肌肉解剖图谱髂腰肌注:•腰大肌,起自腰椎体侧面及横突,止于股骨小转子,作用是屈髋和旋外。
由腰丛支配。
•髂肌,起自髂窝,止于股骨小转子,作用是屈髋和旋外。
由腰丛支配。
臀大肌、阔筋膜张肌注:•臀大肌,位于臀部浅层,大而肥厚,起自髂骨翼外面的骶骨背面,止于臀肌粗隆及髂胫束,作用是髋关节伸和旋外,臀下神经支配。
•阔筋膜张肌,起自髂前上棘,经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作用是紧张阔筋膜及屈髋关节,由臀上神经支配。
臀中肌、梨状肌、闭口内肌、股方肌注:•臀中肌,起自髂骨翼外侧面,止于股骨大转子,作用是外展、内旋(前部肌束)、外旋髋关节(后部肌束),由臀上神经支配。
•梨状肌,骶骨前面骶前孔外侧,止于股骨大转子,作用是外展、外旋髋关节,由骶丛支配。
•闭口内肌,起自闭孔膜的内面及其周围骨面,止于股骨转子窝,作用是外旋髋关节,由骶丛支配。
股方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作用是外旋髋关节,由骶丛支配。
•股方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坐骨间嵴,作用是髋关节旋外,由骶丛支配。
股四头肌股四头肌注:•股四头肌,分为股直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骨外侧肌。
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分别起自股骨粗线的内侧和外侧唇,股中间肌在股直肌的深面,股内、外侧肌之间,起自股骨体的前面。
四个头向下汇成一腱,经髌骨及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由股神经支配。
•缝匠肌,起自髂前上棘,经大腿的前面,斜向下内,止于胫骨近端内侧。
是全身最长的肌肉,作用是屈髋、屈膝。
由股神经支配。
注:•闭孔外肌,起自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止于股骨转子窝,作用是髋关节旋外,由闭孔神经支配。
•耻骨肌,起自耻骨肌及坐骨支的前面,止于股骨耻骨肌线。
作用是髋关节内收及旋外,由股神经及闭孔神经支配。
•长收肌,起自耻骨肌及坐骨支的前面,止于股骨粗线,作用是髋关节内收及旋外,由股神经及闭孔神经支配。
•短收肌,起自耻骨肌及坐骨支的前面,止于股骨粗线,位于耻骨肌及长收肌的深面,作用是髋关节内收及旋外。
肌肉解剖图

肌肉起止点12345上图说明:1・斜方肌2•棘上韧带3・背阔肌4•胸腰筋膜5•紙结右韧带1上图说明:1 •肩胛提肌2・菱形肌3•棘上韧带4•下后锯肌5・竖脊肌6•胸腰筋膜7•舐结节韧带上图说明:1・胸大肌2•腹外斜肌3・腹直肌4・胸小肌5•肋间外肌6•腹内斜肌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2・三角肌(前部)3・三角肌(中部)4•肱二头肌(长头)5・肱二头肌(短头〉6.喙胧肌7•肩胛下肌8・前锯肌17.大圆肌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8・前锯肌9•小菱形肌10•大菱形肌11・冈上肌12.三角肌(后部)13•脏三头肌(外侧头)14•肱三头肌(长头)15.冈下肌16.小圆肌17.大圆肌上图说明:1 •拇短伸肌2・税侧腕短伸肌3・挠侧腕长伸肌4•小指伸肌5・指伸肌上图说明:6.肱挠肌7.掌长肌8•旋前圆肌9•尺侧腕屈肌10•挠侧腕屈肌上图说明:1.酩腰肌2.臀中肌4.缝匠肌5.阔筋膜张肌6.耻骨肌7・股薄肌8.长收肌9・股直肌10 •股四头肌上图说明:2・臀中肌3・臀大肌7・股薄肌11 •股二头肌12.半腱肌13.半膜肌14•腓肠7 W上图说明:1 •胫骨前肌2•趾长伸肌3•拇长伸肌上图说明:1・腓肠肌2•比目鱼肌3•胫肯后肌4•趾长屈肌7•跟腱斜方肌斜方肌及其起止点部位:项部及背上部皮下,一侧为三角形,两侧相合为斜方形。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韧带。
止点: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功能:近固定时,上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件上提、上回旋和后缩:中部肌纤维收 缩,使肩胛丹后缩;下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竹下降、上回旋和后缩。
远固泄时,一侧肌 纤维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对侧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伸。
斜方肌I:部肝雜 Φ9∣⅝rm背阔肌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
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恥正中暗、酩靖后部和第10〜12肋外侧而。
止点:肱骨小结节新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伸、内收和内旋。
最全的人体肌肉图解

最全的人体肌肉图解下面简要介绍人体浅层主要肌肉群的位置与功能。
一、颈阔肌位于颈部前面皮下最浅层,收缩时拉口角向下,并拉紧颈部皮肤。
二、胸锁乳突肌这是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
下固定时,一侧作用可使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倾斜;当头部处于正常姿势时,肌肉合力通过寰枕关节横轴的后面而使头前屈。
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帮助吸气。
三、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形肌。
近固定时:上部下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横纤维收缩,使肩肿骨后缩(靠近脊柱);下部上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上下两部纤维同时收缩,则使肩胛骨向上移动,如臂上举动作。
远固定时:一例收缩,使头向同侧屈;两侧斜方肌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
采用提拉杠铃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斜方肌充分发展时,肌肉变短,向后拉收双肩,使肩更加宽阔,保持背部正直,头部后仰,可矫正驼背、双肩内扣、头前伸等缺陷,赋予正确的直立姿势。
斜方肌发达是一种健、力、美的标志,是业余健美运动员参加健美竞赛的有利条件。
四、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
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
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肌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
近固定时,前面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屈和旋内;中部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面收缩,上臂伸。
外旋,前、中、后三部分同时收缩,使上臂外展,如臂侧举动作;采用负重直臂平举和侧平举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宽阔、有力、浑圆发达的双肩,是优秀健美运动员的标志。
五、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
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
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
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
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2024版干货高清肌肉解剖图解

干货高清肌肉解剖图解CONTENTS•肌肉解剖概述•上肢肌肉解剖图解•下肢肌肉解剖图解•躯干肌肉解剖图解•神经系统与肌肉关系图解•运动系统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肌肉解剖概述01肌肉组成与结构肌肉纤维肌肉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收缩功能,由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由肌小节组成,肌小节包括粗肌丝和细肌丝。
肌膜包裹在肌肉纤维外面的薄膜,具有保护作用。
肌腱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结缔组织,传递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
肌肉功能与分类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通过收缩产生运动。
心肌构成心脏壁,通过收缩推动血液循环。
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中,具有调节内脏器官功能的作用。
通过神经支配肌肉收缩和舒张,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
为肌肉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代谢废物。
为肌肉提供附着点,与肌肉共同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
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骨骼系统肌肉与相关器官关系上肢肌肉解剖图解02冈上肌小圆肌位于肩胛骨冈上窝内,可使肩关节外展。
位于冈下肌下方,协助肩关节旋外。
三角肌冈下肌肩胛下肌位于肩部,呈三角形,可使肩关节外展。
位于肩胛骨冈下窝内,可使肩关节旋外。
位于肩胛骨前面,可使肩关节内旋。
位于上臂前面,可使肘关节屈曲。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分深面,可使肘关节屈曲。
位于上臂后面,可使肘关节伸展。
位于肱二头肌短头后内方,协助屈肘关节。
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肱三头肌前臂及手部肌肉桡侧腕屈肌位于前臂桡侧,可使手腕桡侧屈曲。
尺侧腕屈肌位于前臂尺侧,可使手腕尺侧屈曲。
掌长肌位于前臂前面正中线,可协助屈腕。
03指伸肌和示指伸肌位于前臂背面,可分别使手指和示指伸展。
01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位于前臂桡侧,可使手腕桡侧伸展。
02尺侧腕伸肌位于前臂尺侧,可使手腕尺侧伸展。
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位于手掌桡侧,可分别使拇指外展和伸展。
拇长屈肌和拇短屈肌位于手掌尺侧,可分别使拇指屈曲和内收。
下肢肌肉解剖图解03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侧,由四个头组成,主要负责小腿的伸直。
位于大腿内侧,主要负责大腿的内收和内旋。
全身肌肉组织解剖图,值得收藏!

全身肌肉组织解剖图,值得收藏!背肌浅群:斜方肌一侧呈三角形,两侧合并为斜方形。
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肌束向外集中止于锁骨、肩峰和肩胛冈。
收缩时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收缩提肩胛骨(耸肩),下部肌束收缩降肩胛骨。
斜方肌瘫痪可出现“塌肩”。
背阔肌起自第6胸椎以下的全部椎骨棘突和髂嵴的后部,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嵴,收缩时使臂内收、内旋和后伸,如背手姿势。
胸大肌、腹外斜肌:胸大肌起自锁骨、胸骨和上6个肋软骨,肌束向外上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下方。
收缩时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当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躯干,并协助吸气。
腹外斜肌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斜向前下,近腹直肌的外侧移行为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止于腹前壁正中的白线。
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卷曲,张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
胸小肌、前锯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胸小肌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
前锯肌起于1~8肋,肌束行向后上方,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
腹直肌起自耻骨嵴,向上止于剑突和第5~7肋软骨。
腹内斜肌肌束呈扇形展开,至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腱膜并分为两层,包绕腹直肌,终于白线。
腹横肌起自下位6个肋骨、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部,肌束向前延续为腱膜,经腹直肌后面参与组成腹直肌鞘的后层,终于白线。
臂肌前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
肱二头肌位于臂前面浅层,呈梭形,起端有长、短两头,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通过肩关节囊,经结节间沟下降;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合并成一个肌腹下行,止于桡骨粗隆。
主要是屈肘关节、肩关节。
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肱二头肌能使其旋后。
喙肱肌在肱二头肌的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内侧中部。
其作用为屈肩关节。
肱肌位于肱二头肌下半的深面,起自肱骨体下半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
其作用为屈肘关节。
肩肌、臂肌后面:肩肌配布在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止于肱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最全肌肉部位图解(上)小编提醒你哦:要想本事好,一定要了解身体肌肉的名称、起止点和功能哈。
史上最全肌肉部位图解—再找不到肌肉位置,就看这个图吧!转走吧!上图说明:1.斜方肌:(怎么锻炼斜方肌?)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
起点: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七节颈椎至第十二节胸椎的棘突。
止点:上束纤维——锁骨外侧1/3及肩峰突,中下束纤维——肩胛棘上唇及尖端功能上束纤维——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中束纤维——内收(缩回)肩胛骨,下束纤维——下压肩胛骨 2.棘上韧带:棘上韧带,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状纤维软骨组织。
起自第7颈椎棘突,止于骶中嵴。
棘上韧带在颈部特别发达,构成颈部两侧肌肉之间的中膈,故称项中膈或项韧带(据近年解剖学发现,该韧带止于第3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二十二,止于第4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七十三,止于第5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5。
从未发现骶椎上韧带附着)。
棘上韧带是由腰背筋膜、背阔肌、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组成。
分3层,深层连接相邻2个棘突,且与棘间韧带交织在一起;中层跨越2到3个棘突;浅层跨越3到4个棘突。
作用是与弓间韧带一起在棘间韧带帮助下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受到损伤,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腰痛或牵涉性下肢痛。
3.背阔肌: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
由胸背神经支配。
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段性的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肩胛线为界,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内侧由节段性动脉供血。
起点:6-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由胸背神经支配作用:伸展、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 4.胸腰筋膜:胸腰筋膜在胸背区较为薄弱,覆子竖脊肌表面,向上续项筋膜,内侧附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附于肋角,向下至腰区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
后层覆子竖脊肌后面,与背阔肌和下后锯肌腱膜愈着,向下附于髂嵴,内侧附于腰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在竖脊肌外侧缘与中层愈合,形成竖脊肌鞘。
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尖和横突间韧带,外侧在腰方肌外侧缘与前层愈合,形成腰方肌鞘,并作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向上附于第12肋下缘,向下附于髂嵴。
中层上部张于第12肋与第1腰椎横突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腰肋韧带,肾手术时,切断此韧带可加大第12肋的活动度,便于显露肾。
前层又称腰方肌筋膜,位于腰方肌前面,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尖,向下附于髂腰韧带和髂嵴后份,上部增厚形成内、外侧弓状韧带。
5.骶结节韧带:骶结节韧带是由骶尾骨至坐骨结节之间的韧带,是构成骨盆出口后壁肛三角的重要韧带。
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位于颈项两侧,肌肉向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带状长肌,起自上位C3.4横突的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后下稍外方,止于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
2.菱形肌:位置,位于斜方肌深层,肩胛骨内侧缘和脊柱之间,肌纤维由内上向外下斜行。
起点,起于下2颈椎和上4胸椎的棘突。
止点,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近固定,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
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伸。
3.棘上韧带:棘上韧带,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状纤维软骨组织。
起自第7颈椎棘突,止于骶中嵴。
棘上韧带在颈部特别发达,构成颈部两侧肌肉之间的中膈,故称项中膈或项韧带(据近年解剖学发现,该韧带止于第3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二十二,止于第4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七十三,止于第5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5。
从未发现骶椎上韧带附着)。
棘上韧带是由腰背筋膜、背阔肌、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组成。
分3层,深层连接相邻2个棘突,且与棘间韧带交织在一起;中层跨越2到3个棘突;浅层跨越3到4个棘突。
作用是与弓间韧带一起在棘间韧带帮助下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受到损伤,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腰痛或牵涉性下肢痛。
4.下后锯肌:位于背阔肌中部的深面,借腱膜起自下位两个胸椎棘突及上位两个腰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下4肋骨肋角外面,作用是下拉肋骨向后,并固定肋骨,协助膈的吸气运动。
受肋间神经支配。
5.竖脊肌:竖脊肌(erector spinae)为脊柱后方的长肌,下起骶骨背面,上达枕骨后方,填于棘突与肋角之间的沟内。
它以总腱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和胸腰筋膜,向上分为三部:外侧为髂肋肌iliocostalis,止于肋角;中间为最长肌longissimus,止于横突及其附近肋骨;内侧为棘肌spinalis,止于棘突。
各肌还有一系列副起点发出的小肌束参与:髂肋肌的副加小肌束起于髂嵴、肋角和颈椎横突;最长肌的小肌束起于骶骨、肋角和全部横突;棘肌的小肌束起于胸椎和颈椎的棘突。
竖脊肌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脊柱后伸,是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的重要结构,故又名竖躯干肌。
一侧竖脊肌收缩,可使躯干向同侧侧屈。
竖脊肌受全部脊神经后支支配。
6.胸腰筋膜:同上 7.骶结节韧带:骶结节韧带是由骶尾骨至坐骨结节之间的韧带,是构成骨盆出口后壁肛三角的重要韧带上图说明:1.胸大肌:(简单又残酷的胸大肌锻炼方法)两块胸大肌位于胸的两侧。
胸大肌通常称为胸肌,成扇型,且分裂为大小不等两部分。
在其窄端,两部分都附着于肱骨之上,在宽的一端,较小的部分附于锁骨上;较大的部分则附着于胸骨和肋骨上面的软肋骨上,胸肌可将手部向前拉和向内拉近身体,他还可使手臂转动。
2.腹外斜肌:为宽阔扁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起始部呈锯齿状,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
3.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内,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纤维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
长度平均26cm,中点宽度8cm,收缩时使脊柱前屈和紧张腹壁,接受腹壁上动脉及腹壁下动脉的营养。
腹壁下动脉从腹股沟韧带上方自髂外动脉分出,两条静脉与其伴行,向内上行走,于弓状缘处从腹直肌外缘进入腹直肌,走行于腹直肌与后鞘之间,上行至脐部成终末支,与从腹直肌上端来的腹壁上动脉的终末支在脐周形成广泛的交通支。
4.胸小肌:位于胸大肌的深面,呈三角形。
作用:牵拉肩胛骨向前内下方,肩胛骨固定时可提肋以帮助吸气。
5.肋间外肌:其范围后方始于肋间节,前方近肋软骨处延为腱性的膜,称肋间外膜直至胸骨侧缘,此肌起自上位肋的下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止于下位肋的下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止于下位肋的上缘。
吸气时收缩。
6.腹内斜肌: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肌纤维方向与腹外斜肌相反,是从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自髋结节下行,肌质逐渐为腱膜,与腹外斜肌腱膜相交织,止于腹白线。
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位于颈项两侧,肌肉向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带状长肌,起自上位C3.4横突的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后下稍外方,止于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
2.三角肌(前部)3.三角肌(中部)三角肌为肩肱关节外层有力的肌肉,是肩部的重要肌肉。
三角肌起点广泛,纤维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峰尖及其外侧缘,肩胛冈嵴,向下缩窄至远端变成一扁腱,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
在肱骨干中点稍上,其肌束分为前,中,后3部。
三角肌前部肌束较长,从前方走向后下方,与结节间沟的外侧唇在一线上。
中部纤维构造较为复杂,肌束较短,由肩峰向下行,三,五束肌纤维与由下部止点向上的腱索彼此镶嵌,腱性组织在近侧部伸展到整个肌点起始处,在远侧部则附着于不大的区域中。
后部肌束较长,从后方斜向前下方,构成桡神经沟的上界,向上与肱三头肌外侧头的起点在一线上。
上臂外展运动主要由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肌协同作用完成,其前部纤维收缩可内旋及屈曲上臂。
后部纤维收缩可以外旋及伸展上臂。
三角肌瘫痪时,肩肱关节可发生半脱位。
4.肱二头肌(长头)5.肱二头肌(短头)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粗隆,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长,短二头于肱骨中部汇合为肌腹,下行至肱骨下端,集成肌腱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腱膜.近固定时.肱二头肌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和旋外.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远固定时,肱二头肌使上臂向前臂靠拢.肌电观察表明,当前臂旋外使掌心向前并屈肘时,肱二头肌才有明显的肌电活动.而当前臂旋内即使掌心侧向身体或身后屈肘时,肱二头肌的电位活动很小或不出现电位活动.这也是肱二头肌练习基本上皆使掌心向前握持器械的主要原理之一,位于上臂前群肌浅层。
作用:屈肩、屈肘及使前臂旋后。
6.喙肱肌:起点:肩胛骨喙突。
止点:肱骨内侧1/2(与三角肌止点对应)在大臂的内侧肱肌上端,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在大臂上举时能看到喙肱肌。
7.肩胛下肌:位于肩胛骨前面,呈三角形。
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经肩胛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是使肩胛关节内敛和旋内。
8.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将肩胛骨内侧向前拉的胸部肌肉,每组两块的前锯肌从胸前部的肋骨开始,围绕体侧延伸到肩胛骨。
前锯肌可将肩胛骨内侧向前拉而外翻,使肩膀抬高,“锯肌”一词描述此肌成锯形的,也就是参差不齐的。
前锯肌是块扁肌 17.大圆肌:起止点:位于小圆肌的下侧,其下缘为背阔肌上缘遮盖,整个肌肉呈柱状,起于肩胛骨下角背面,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嵴。
作用:肩关节旋内、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后伸(在无阻力的运动中,不表现出电的活动,但在做抗阻力动作时,它是原动肌),由于该肌对手臂的作用同背阔肌很相象,所以,被称为“背阔肌的小助手”。
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位于颈项两侧,肌肉向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带状长肌,起自上位C3.4横突的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后下稍外方,止于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
8.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将肩胛骨内侧向前拉的胸部肌肉,每组两块的前锯肌从胸前部的肋骨开始,围绕体侧延伸到肩胛骨。
前锯肌可将肩胛骨内侧向前拉而外翻,使肩膀抬高,“锯肌”一词描述此肌成锯形的,也就是参差不齐的。
前锯肌是块扁肌。
前锯肌有多个起点,起于2~9肋骨的外侧面,分割到三组手指般大小的区域。
(1)上面部分,附着在第一和第二肋骨上,距离肋软骨几英寸;(2)中间部分,附着在第二和第三肋骨上;(3)下面部分附着在第四,五,六,七,八肋骨上,换句话说,前锯肌附着在从上往下数的第一到第八肋骨上。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具有“延伸的肋骨”,更准确的说,当体脂水平较低时,前锯肌类似肋骨,非常明显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