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系统设计步骤(DOC)

合集下载

悬架设计指南

悬架设计指南

设计指南(弹簧、稳定杆)不管悬架的类型如何演变,从结构功能而言,它都是有弹性元件、减振装置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

一 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主要作用是传递车轮或车桥与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直载荷,并依靠其变形来吸收能量,达到缓冲的目的。

在现用的弹性元件中主要有三种;(1)钢板弹簧,(2)扭杆弹簧,(3)螺旋弹簧。

钢板弹簧设计板弹簧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方便;除作为弹性元件外,还兼起导向和传递侧向、纵向力和力矩的作用;在车架或车身上两点支承,受力合理;可实现变刚度,应用广泛。

(一) 钢板弹簧布置方案1.1钢板弹簧在整车上布置(1) 横置;这种布置方式必须设置附加的导向传力装置,使结构复杂,质量加大,只在少数轻、微车上应用。

(2) 纵置;这种布置方式的钢板弹簧能传递各种力和力矩,结构简单,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1.2 纵置钢板弹簧布置(1) 对称式;钢板弹簧中部在车轴(车桥)上的固定中心至钢板弹簧两端卷耳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多数汽车上采用对称式钢板弹簧。

(2) 非对称式;由于整车布置原因,或者钢板弹簧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不动,又要改变轴距或通过变化轴荷分配的目的时,采用非对称式钢板弹簧。

(二)钢板弹簧主要参数确定初始条件:1G ~满载静止时汽车前轴(桥)负荷2G ~满载静止时汽车后轴(桥)负荷1U G ~前簧下部分荷重2U G ~后簧下部分荷重1W F =(G 1-G 1U )/2 ~前单个钢板弹簧载荷2W F =(G 2-G 2U )/2 ~后单个钢板弹簧载荷c f ~悬架的静挠度;d f -悬架的动挠度1L ~汽车轴距;1、 满载弧高a f满载弧高指钢板弹簧装在车轴(车桥)上,汽车满载时钢板弹簧主片上表面与两端(不包括卷耳孔半径)连线间的最大高度差。

a f 用来保证汽车具有给定的高度。

当a f =0时,钢板弹簧在对称位置上工作。

为在车架高度已确定时得到足够的动挠度,常取a f = 10~20mm 。

2、 钢板弹簧长度L 的确定L —指弹簧伸直后两卷耳中心间的距离(1)钢板弹簧长度对整车影响当L 增加时:能显著降低弹簧应力,提高使用寿命;降低弹簧刚度,改善汽车平顺性;在垂直刚度C 给定的条件下,明显增加钢板弹簧纵向角刚度;减少车轮扭转力矩所引起的弹簧变形;原则上在总布置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将钢板弹簧取长些。

轿车悬架系统设计

轿车悬架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又与悬架密切相关。

因此,对悬架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本次设计主要研究的是比亚迪F3轿车的前、后悬架系统的硬件选择设计,计算出悬架的刚度、静挠度和动挠度。

通过阻尼系数和最大卸荷力确定了减振器的主要尺寸。

最后进行了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本设计在轿车前后悬架的选型中均采用独立悬架。

其中前悬架采用当前家庭轿车前悬流行的麦弗逊悬架,后悬则采用拖曳臂式悬架。

前、后悬架的减振器均采用双向作用式筒式减振器。

这种结构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乘座的舒适性和驾驶稳定性。

、采用CAXA软件分别绘制前后悬架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关键词:家庭轿车;悬架;平顺性;弹性元件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of motor vehicles on ride comfort, handling and stability as well as comfort and safety of th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Vehicle Ride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uspension.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has a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main design of the study is BYD F3 car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system of choice of hardware design, calculate the suspension stiffness, static and dynamic deflection deflection. By damping and unloading of the largest absorber identified the main dimensions. Finally, the design of the horizontal Wending Gan. The design of the car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are used in the selection of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uspension of them adopted before the current family sedan before hanging popular McPherson suspension, was suspended after a drag arm suspens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shock absorber have adopted a two-way role-Shock Absorber. The design of this structure, effectively raising theof comfort and driving stability. By CAXA software were draw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assembly and parts plans.Key words: family sedan; suspension; ride; flexible components目录引言 (1)第1章绪论 (2)1.1 悬架系统概述 (2)1.2 悬架的构成和类型 (4)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5)第2章前、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6)2.1独立悬架结构特点 (6)2.2独立悬架 (6)2.3 非独立悬架 (8)2.4 前后悬架方案的选择 (10)2.5辅助元件 (12)2.5.1横向稳定器 (12)2.5.2缓冲块 (12)第3章技术参数确定与计算 (14)3.1悬架性能参数的选择 (14)3.2悬架的自振频率 (14)3.3侧倾角刚度 (15)3.4悬架的动、静挠度选择 (15)第4章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17)4.1悬架弹簧 (17)4.1.1前、后悬架的刚度 (17)4.2螺旋弹簧的刚度中径及圈数、螺旋升角 (17)4.2.1螺旋弹簧的刚度及应力计算 (17)第5章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19)5.1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19)5.2麦弗逊独立悬架示意图 (19)第6章减振器设计 (20)6.1减振器的概述 (20)6.2减振器的分类 (20)6.3减振器主要性能参数 (21)6.4筒式减振器主要尺寸的选择 (21)第7章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22)第8章平顺性分析 (23)8.1平顺性概念 (23)8.2汽车的等效振动分析 (23)8.3车身加速度的幅频特性 (25)8.4车身振动相应均方根值 (25)8.5影响平顺性的因数 (26)8.5.1结构参数对平顺性的影响 (26)8.5.2使用因素对平顺性的影响 (27)第9章总结 (28)参考文献 (29)致谢 (30)附录Ⅰ (31)引言本次设计题目为比亚迪F3轿车悬架的系统设计。

汽车悬挂系统结构原图解

汽车悬挂系统结构原图解

汽车悬挂系统布局原理图解之袁州冬雪创作系统布局, 汽车, 原理, 图解, 悬挂汽车悬挂系统布局原理图解教程什么是悬挂系统舒适性是轿车最重要的使用性能之一.舒适性与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有关,而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又与悬架的特性相关.所以,汽车悬架是包管乘坐舒适性的重要部件.同时,汽车悬架做为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作毗连的传力机件,又是包管汽车行驶平安的重要部件.因此,汽车悬架往往列为重要部件编入轿车的技术规格表,作为衡量轿车质量的指标之一. 汽车车架(或车身)若直接装置于车桥(或车轮)上,由于道路不服,由于地面冲击使货物和人会感到十分不舒服,这是因为没有悬架装置的原因.汽车悬架是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的弹性联合装置的统称.它的作用是弹性地毗连车桥和车架(或车身),缓和行驶中车辆受到的冲击力.包管货物完好和人员舒适;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进的振动,使汽车行驶中坚持稳定的姿势,改善把持稳定性;同时悬架系统承担着传递垂直反力,纵向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力所造成的力矩作用到车架(或车身)上,以包管汽车行驶平顺;而且当车轮相对车架跳动时,特别在转向时,车轮运动轨迹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因此悬架还起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车身跳动的导向作用. 悬架布局形式和性能参数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对汽车行驶平顺性、把持稳定性和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悬架系统在现代汽车上是重要的总成之一.一般悬架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减振器和横向稳定杆组成.弹性元件用来承受并传递垂直载荷,缓和由于路面不服引起的对车身的冲击.弹性元件种类包含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油气弹簧、空气弹簧和橡胶弹簧.减振器用来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起的振,减振器的类型有筒式减振器,阻力可调式新式减振器,充气式减振器.导向机构用来传递车轮与车身间的力和力矩,同时坚持车轮按一定运动轨迹相对车身跳动,通常导向机构由节制摆臂式杆件组成.种类有单杆式或多连杆式的.钢板弹簧作为弹性元件时,可不另设导向机构,它自己兼起导向作用.有些轿车和客车上,为防止车身在转向等情况下发生过大的横向倾斜,在悬架系统中加设横向稳定杆,目标是提高横向刚度,使汽车具有缺乏转向特性,改善汽车的把持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悬挂系统的分类现代汽车悬架的发展十分快,不竭出现,崭新的悬架装置.按节制形式分歧分为主动式悬架和主动式悬架.今朝多数汽车上都采取主动悬架,如下图所示也就是汽车姿态(状态)只能主动地取决于路面及行驶状况和汽车的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振器这些机械零件.20世纪80年月以来主动悬架开端在一部分汽车上应用,而且今朝还在进一步研究和开辟中.主动悬架可以能动地节制垂直振动及其车身姿态,根据路面和行驶工况自动调整悬架刚度和阻尼.1. 弹性元件;2. 纵向推力杆;3. 减振器;4. 横向稳定杆;5. 横向推力杆根据汽车导向机构分歧悬架种类又可分为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如下图所示.b. 独立悬架 a. 非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如上图(a)所示.其特点是两侧车轮装置于一整体式车桥上,当一侧车轮受冲击力时会直接影响到另外一侧车轮上,当车轮上下跳动时定位参数变更小.若采取钢板弹簧作弹性元件,它可兼起导向作用,使布局大为简化,降低成本.今朝广泛应用于货车和大客车上,有些轿车后悬架也有采取的.非独立悬架由于非簧载质量比较大,高速行驶时悬架受到冲击载荷比较大,平顺性较差. 独立悬架是两侧车轮分别独登时与车架(或车身)弹性地毗连,当一侧车轮受冲击,其运动不直接影响到另外一侧车轮,独立悬架所采取的车桥是断开式的.这样使得发动机可放低装置,有利于降低汽车重心,并使布局紧凑.独立悬架允许前轮有大的跳动空间,有利于转向,便于选择软的弹簧元件使平顺性得到改善.同时独立悬架非簧载质量小,可提高汽车车轮的附着性.如上图(b)所示.独立悬挂系统祥解独立悬架的左右车轮不是用整体车桥相毗连,而是通过悬架分别与车架(或车身)相连,每侧车轮可独立下下运动.轿车和载重量1t以下的货车前悬架广为采取,轿车后悬架上采取也在增加.越野车、矿用车和大客车的前轮也有一些采取独立悬架. 根据导向机构分歧的布局特点,独立悬架可分为:双横臂,单横臂,纵臂式,单斜臂,多杆式及滑柱(杆)连杆(摆臂)式等等.按今朝采取较多的有以下三种形式:(1) 双横臂式,(2) 滑柱连杆式,(3)斜置单臂式.按弹性元件采取分歧分为:螺旋弹簧式,钢板弹簧式,扭杆弹簧式,气体弹簧式.采取更多的是螺旋弹簧.双横臂式(双叉式)独立悬架如图1所示为双横臂式独立悬架.上下两摆臂不等长,选择长度比例合适,可以使车轮和主销的角度及轮距变更不大.这种独立悬架被广泛应用在轿车前轮上.双横臂的臂有做成A字形或V字形,如图2所示.V形臂的上下2个V形摆臂以一定的间隔,分别装置在车轮上,另外一端装置在车架上.图1:双横臂式独立悬架不等臂双横臂上臂比下臂短.当汽车车轮上下运动时,上臂比下臂运动弧度小.这将使轮胎上部轻微地表里移动,而底部影响很小.这种布局有利于减少轮胎磨损,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方向稳定性.图2滑柱摆臂式独立悬架(麦弗逊式或叫支柱式等)这种悬架今朝在轿车中采取很多.如图3所示.滑柱摆臂式悬架将减振器作为引导车轮跳动的滑柱,螺旋弹簧与其装于一体.这种悬架将双横臂上臂去掉并以橡胶做支承,允许滑柱上端作少许角位移.内侧空间大,有利于发动机安插,并降低车子的重心.车轮上下运动时,主销轴线的角度会有变更,这是因为减振器下端支点随横摆臂摆动.以上问题可通过调整杆系设计安插合理得到处理.图3一汽奥迪100型轿车前悬架.筒式减振器装在滑柱桶内,滑柱桶与转向节刚性毗连,螺旋弹簧装置在滑柱桶及转向节总成上端的支承座内,弹簧上端通过软垫支承在车身毗连的前簧上座内,滑柱桶的下端通过球搭钮与悬架的横摆臂相连.当车轮上下运动时,滑柱桶及转向节总成沿减振器活塞运动轴线移动,同时,滑柱桶的下支点还随横摆臂摆动.斜置单臂式独立悬架这种悬架如图4所示.这种悬架是单横臂和单纵臂(如下图所示)独立悬架的折衷方案.其摆臂绕与汽车纵轴线具有一定交角的轴线摆动,选择合适的交角可以知足汽车把持稳定性要求.这种悬架适于做后悬架.图4多杆式独立悬架独立悬架中多采取螺旋弹簧,因而对于侧向力,垂直力以及纵向力需加设导向装置即采取杆件来承受和传递这些力.因而一些轿车上为减轻车重和简化布局采取多杆式悬架.如图5所示.上连杆9用支架11与车身(或车架)相连,上连杆9外端与第三连杆7相连.上杆9的两头都装有橡胶隔振套.第三连杆7的下端通过重型止推轴承与转向节毗连.下连杆5与普通的下摆臂相同,下连杆5的内端通过橡胶隔振套与前横梁相毗连.球铰将下连杆5的外端与转向节相连.多杆纱前悬架系统的主销轴线从下球铰延伸到上面的轴承,它与上连杆和第三连杆无关.多杆悬架系统具有杰出把持稳定性,可减小轮胎摩损.这种悬架减振器和螺旋弹簧不象麦弗逊悬架那样沿转向节转动.如图5所示.图5:多杆前悬架系统1-前悬架横梁 2-前稳定杆 3-拉杆支架 4-粘滞式拉杆 5-下连杆6-轮毂转向节总成 7-第三连杆 8-减振器 9-上连杆10-螺旋弹簧 11-上连杆支架 12-减振器隔振块各类横向稳定器现代轿车悬架很软,即固有频率很低,为提高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减小横向倾斜,常在悬架中添设横向稳定器(杆),包管杰出把持稳定性.如下图所示杆式横向稳定器.1. 支杆;2. 套筒;3.杆;4. 弹簧支座弹簧钢制成的横向稳定杆3呈扁平的U形,横向地装置在汽车前端或后端(也有轿车前后都装横向稳定器).杆3的中部的两头自由地支承在两个橡胶套筒内,套筒2固定于车架上.横向稳定杆的两侧纵向部分的结尾通过支杆1与悬架下摆臂上的弹簧支座4相连. 当两则悬架变形相同时,横向稳定器不起作用.当两侧悬架变形不等时,车身相对路面横向倾斜时,车架一侧移近弹簧支座,稳定杆的同侧结尾就随车架向上移动,而另外一侧车架远离弹簧座,相应横向稳定杆的结尾相对车架下移,横向稳定杆中部对于车架没有相对运动,而稳定杆双方的纵向部分向分歧方向偏转,于是稳定杆被改变.弹性的稳定杆发生改变内力矩就阻碍悬架弹簧的变形,减少了车身的横向倾斜和横向角振动. 下图是另外一种车型横向稳定器的装置下图是车身的横向的稳定扭杆装置汽车悬挂的终极方向:电控主动2010319114934302.jpg(29.67 KB)汽车悬挂系统布局原理图解论坛非独立悬挂悬挂。

汽车悬架系统工作流程

汽车悬架系统工作流程

汽车悬架系统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说明
1 路面激励车轮接触不平整的路面,产生垂直方向的位移和冲击力
2 车轮运动车轮根据路面状况上下运动,并将这种运动传递给悬架部

3 减震器作用减震器通过内部的阻尼作用,减缓车轮的上下振动速度,
吸收振动能量
4 弹簧变形弹簧在车轮运动时发生压缩或伸展,提供弹性支撑力
5 导向机构控制导向机构(如控制臂、拉杆等)确保车轮按照预定的轨迹
运动,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6 车身姿态调整悬架系统的综合作用使车身在车轮运动时保持相对平稳的
姿态,减少颠簸和晃动
7 力的传递与平
衡悬架系统将车轮受到的力传递到车架,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保持力的平衡。

(完整word版)钢板弹簧悬架设计(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完整word版)钢板弹簧悬架设计(2)(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钢板弹簧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题目和任务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完成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应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次训练,并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1、课程设计的目的是:(1)进一步熟悉汽车设计理论教学内容;(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题目 :设计载货汽车的纵置钢板弹簧(1)纵置钢板弹簧的已知参数序号弹簧满载载荷静挠度伸直长度U 型螺栓中心距有效长度119800N9.4cm118cm6cm112cm 材料选用60Si2MnA , 弹性模量取E=2.1× 105MPa3、课程设计的任务:(1)由已知参数确定汽车悬架的其他主要参数;(2)计算悬架总成中主要零件的参数;(3)绘制悬架总成装配图。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工作量根据所学的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以及金属力学性能等课程,完成下述涉及内容:1.学习汽车悬架设计的基本内容2.选择、确定汽车悬架的主要参数3.确定汽车悬架的结构4.计算悬架总成中主要零件的参数5.撰写设计说明书6.绘制悬架总成装配图、零部件图共计 1 张 A0。

设计要求:1.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是存档文件,是设计的理论计算依据。

说明书的格式如下:(1)统一稿纸,正规书写;(2) 竖订横写,每页右侧画一竖线,留出 25mm空白,在此空白内标出该页中所计算的主要数据;(3)附图要清晰注上必要的符号和文字说明,不得潦草;2.说明书的内容及计算说明项目(1)封面;(2)目录;( 3)原始数据及资料;( 4)对设计课题的分析;( 5)汽车纵置钢板弹簧简图;( 6)设计计算;( 7)设计小结(设计特点及补充说明,鉴别比较分析,个人体会等);(8)参考文献。

3.设计图纸1)装配总图、零件图一张(0#);要求如下:a.图面清晰,比例正确;b.尺寸及其标注方法正确;c.视图、剖视图完整正确;d.注出必要的技术条件。

轻型货车悬架系统的设计-任务书

轻型货车悬架系统的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讲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轻型货车悬架系统的设计
一、设计(论文)目的、意义
轻型货车在我国应用较广,其中悬架是轻型货车的的主要部件,其设计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舒适性等多方面的设计要求。设计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的悬架系统,能大大降低整车生产的总成本,推动汽车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设计一款结构优良的轻型货车悬架系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设计(论文)内容、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一)设计内容
确定悬架总体结构,弹性元件设计,导向机构设计,减振器结构设计,主要参数的确定,对主要参数进行强度校核,验证设计的合理性。
(二)研究方法
1、参考相关资料,对比各种悬架优缺点,初步确定设计方案。
2、实地考察相关类型的车,为最终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3、利用Autocad软件建立轻型货车悬架二维图纸。
[2]工程中的有限元方法(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黄天泽,黄金陵.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孙桓主编.机械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5]余志生. 汽车理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6]陈家瑞主编.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7]吴镇著.理论力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8]吕慧瑛.机械设计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六、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6)书写设计说明书第11~13周(5月16日~5月29日)(7)设计审核、修改设计说明书第14~16周(5月31日~6月19日)(8)毕业设计答辩准备及答辩 第17周(6月20日~6月26日)

悬架设计大体步骤

悬架设计大体步骤

悬架设计大体步骤
1、悬架类型进行选择
2、根据总布置参数确定悬架系统初步硬点
3、进行悬架性能设计,即确定悬架的基本参数,并根据总布置参数进行悬架参数设计及计算,包括悬架刚度、临界阻尼
4、通过ADAMS软件对悬架进行动力学仿真优化得到的结果,对悬架参数进行修正
5、进行悬架结构设计,即利用三维建模软件CATIA对各个零件进行三维建模,包括前后转向节、横向稳定杆、导向机构等
6、利用FEA软件HyperWorks对相关零件进行拓扑优化和静力分析,完善零件模型并完成零件应力校核,在保证设计强度和刚度要求的情况下进行轻量化设计
7、悬架总成进行改进、优化和总装配,得出符合实际要求的悬架方案,并提供各机加工零件的CAD图纸。

汽车设计(悬架部分)

汽车设计(悬架部分)

前言本小组程设计的课题是悬架的设计。

在选择车型时我们参考以下几个要求:可靠,巩固,耐用,使用本钱较低,油耗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为当前主流技术水平,车型新颖等等。

所以,悬架的设计宜选用成熟技术,零部件,彻底的贯彻“三化〞原那么,较为合理的本钱控制。

选择参考车型为日产NV200。

悬架是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局部之一。

因而悬架设计成功与否,极大的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对整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对汽车的性能的认识更多的靠更为直接的感观感受,而这种感官感受都是由汽车悬架传递给驾驶者的,人们对汽车悬架的设计也是越来越重视。

因此,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提升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的共识。

与此关系密切的悬架系统也被不断改良,主动半主动悬架等具有反应的电控系统在高端车辆上的应用日趋广泛。

无论定位高端市场,还是普通家庭的经济型轿车,没有哪个厂家敢无视悬架系统与其在整车中的作用。

这一切,都是因为悬架系统对乘员的主观感受密切联系。

悬架系统的优劣,乘员在车上可以马上感受到。

现在悬架的设计也是国内汽车厂商一个重要提升的方向。

以前对汽车的要求相对较低,国人更注重外观和汽车配置方面的要求,因此对汽车悬架的概念与要求并没有很高的要求。

随着现在人们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越来越重视,人们不仅需要一辆好看配置高的车,更需要一辆好开乘坐舒适的车。

因此现在国内出现很多汽车厂商将新汽车的悬架设计与调校交给国外一些有实力汽车厂商,这也实实在在的提升了自身车型的市场竞争力,不过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悬架设计与调校所存在的问题,也使我们知道悬架设计的重要性,从而让我们对汽车悬架设计更加重视。

悬架从无到有,是人们对汽车稳定性﹑平顺性不断追求下诞生。

悬架从简单到复杂,是人们对更高的汽车稳定性﹑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不断追求。

所以对悬架设计的重视,就能使整车性能得以提升,从而提高车型的竞争力,赢得更好的表现。

而悬架设计涉与到部件与整体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架系统设计步骤在此主要是分析竞争车型的底盘布置。

底盘布置首先要确定出轮胎、悬架形式、转向系统、发动机、传动轴、油箱、地板、前纵梁结构(满足碰撞)等,因为这些重要的参数,如轮胎型号、悬架尺寸、发动机布置、驱动形式、燃油种类等在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早地确定下来。

在此基础上,线束、管路、减振器、发动机悬置等才能继续下去悬架选择对各种后悬架结构型式进行优缺点比较,包括对后部轮罩间空间尺寸的分析比较,进行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常见的后悬架结构型式有:扭转梁式、拖曳臂式、多连杆式。

扭转梁式悬架优点:1.与车身连接简单,易于装配。

2.结构简单,部件少,易分装。

3.垂直方向尺寸紧凑。

4.底板平整,有利于油箱和后备胎的布置。

5.汽车侧倾时,除扭转梁外,有的纵臂也会产生扭转变形,起到横向稳定作用,若还需更大的悬架侧倾角刚度,还可布置横向稳定杆。

6.两侧车轮运转不均衡时外倾具有良好的回复作用。

7.在车身摇摆时具有较好的前束控制能力。

8.车轮运动特性比较好,操纵稳定性很好,尤其是在平整的道路情况下。

9.通过障碍的轴距具有相当好的加大能力,通过性好。

10.如果采用连续焊接的话,强度较好。

缺点:1.对横向扭转梁和纵向拖臂的连续焊接质量要求较高。

2.不能很好地协调轮迹。

3.整车动态性能对轴荷从空载到满载的变化比较敏感。

4.但这种悬架在侧向力作用时,呈过度转向趋势。

另外,扭转梁因强度关系,允许承受的载荷受到限制。

扭转梁式悬架结构简单、成本低,在一些前置前驱汽车的后悬架上应用较多。

拖曳臂式悬架优点:1.Y轴和X轴方向尺寸紧凑,非常有利于后乘舱(尤其是轮罩间宽度尺寸较大)和下底板备胎及油箱的布置。

2.与车身的连接简单,易于装配。

3.结构简单,零件少且易于分装;4.由于没有衬套,滞后作用小。

5.可考虑后驱。

缺点:1.由于沿着控制臂相对车身转轴方向控制臂较大的长宽比,侧向力对前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2.车身摇摆(body roll)对外倾产生不利影响;(适当的控制臂转轴有可能改善外倾的回复能力,但这导致轮罩间宽度尺寸的减小。

)4.由于没有衬套,所有传递给车身的振动都是未经过滤的。

多连杆式悬架优点:多连杆式悬架能同时兼顾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这种优点主要得益于其结构上具有下面这些几何特性:1.利用多杆控制车轮的空间运动轨迹,能更好地控制车轮定位参数变化规律,得到更为满意的汽车顺从转向特性。

2.受到侧向力时前束具有自动回正能力;3.受到纵向力时前束具有自动回正能力。

4.车轮行驶时的外倾角回复能力。

5.通过障碍的轴距较大6.能兼顾后轮驱动。

7.后轮驱动时的转向力控制。

缺点:1.零部件数量多,制造加工困难。

2.试验调校工作复杂,且不便于调整,适应性较差。

3.对悬架几何尺寸的公差和弹性元件特性的要求较高。

4.单位质量的负荷能力较低(需要一个后副车架)。

5.对使用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6.所占空间较大,影响后乘员舱和后底板的空间布置。

7.制造成本较高。

考虑到后悬架载荷的变化较前悬架大,一般的,前悬架结构选择时性能不优于后悬架。

簧上质量的值按大小顺序为:1)Beam Axle(刚性轴);2)Twisted Axle(扭梁);3)簧下质量Multilink Axle在此引入“过强度系数”的概念:同一平台车的最大质量,一般最大不超过1.35;否则在满足了最大质量的车型后,过强度系数=同一平台车的最小质量对最小质量的车型来说强度就显得过剩,带来的是成本的无谓增加。

悬架的设计总是与整车的设计紧密相连的,整车预布置通常包括动力总成的预布置和悬架的预布置。

在基本确定了整车的总体尺寸、驱动型式、相应的轮胎、最小的目标转弯半径后就可以进行悬架的预布置了。

1.悬架的预布置在悬架的预布置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整车姿态一般来说,整车姿态是通过悬架的布置来设定的,可以说悬架的布置决定了整车姿态。

一旦整车姿态确定后,在以后更改就比较困难了。

通常整车在满载状态下的整车姿态是0~0.5°之间。

如下图所示:整车姿态示意图2.轮胎的跳动行程轮胎行程根据车型的不同略有不同。

通常在悬架的预布置过程中前后轮胎的行程按上跳、下跳各100mm考虑;越野车要大一些。

在后期的调整中,由于后轴载荷变化较大,为了提高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后悬架的行程取值要比前悬架的大。

还要考虑轮胎加装防滑链的要求。

3.驱动型式驱动型式对悬架的影响主要在四驱的保护上。

一般来说如果一款轿车后悬架采用了扭转梁结构,要保护四驱在总布置上就很困难了。

四驱布置的对比4.导向杆的布置对于导向杆的布置,纵向导向杆(或拖曳臂)设计布置时尽可能水平布置,以保证轮胎上跳或者回弹轴距变化尽可能的小;而横向推力杆(或横向摆臂)尽可能与后轴平行且左右对称布置。

2.前悬架的布置前悬架的型式主要有非独立钢板弹簧悬架、麦弗逊独立悬架、双横臂独立悬架、多连杆独立悬架和双横臂独立悬架的一些变形。

悬架在目前的轿车和部份的轻型客车、轻型货车的前悬架大多采用独立悬架,一般在整车设计之初就已确定了悬架的型式。

下面以麦弗逊为例来说明一下前悬架的设计过程。

在前悬架的布置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考虑:转向系统几何尺寸的确定在转向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确定转向梯形,以保证车轮能绕一个转向中心在不同的圆周上作无滑动的纯滚动。

对轿车来说,通常采用断开式转向梯型机构,有时为了提根据初步设定的最小转弯半径和相应的计算公式及阿克曼转角的关系可以初步确定左右车轮转角的关系,同时结合相应的前纵梁布置产生的几何约束就可以确定左右车轮的转角。

同时可以初步选定轿车转向系统角传动比,一般为15-17。

定义转向半径,转向角和阿克曼角阿克曼角关系:Ctg α1- Ctg α2 = q/p最小转弯半径公式:主销尺寸的定义主销几何尺寸的定义主要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和它们的偏置距。

主销后倾角和主销相对轮心的偏置距一起保证轮胎的侧向力回正力距以利于汽车的直线行驶;主销内倾角保证车辆低速行驶条件下的自动回正性。

同样,对主销的初步取值也是通过经验来选取或者通过对参考样车的测量来获得。

一般对轿车的前独立悬架来说主销后倾角在3°~4°左右,主销内倾角在10°~15°左右;主销内倾后倾角确定后相应的主销偏置距和拖距也就确定了。

q o∆Ackermann error t t tp q 1 2 q dD ()222222w f C t l t a l R R ++⎪⎪⎭⎫ ⎝⎛+--=主销后倾角示意图主销内倾角示意图前悬架几何尺寸的定义在主销的几何尺寸确定以后,结合轮胎、副车架、轮胎转角的几何约束就可以开始确定前悬架的设计硬点。

首先定义主销上的A点,A点在轮辋和等速万向节中间,位置越低越好。

(越低则地面的激励对球头销的侧向力偏小)如下图所示:A点示意图A点即下球头销的中心,A点与B点的连线即是主销在整车坐标中XZ平面的投影。

图中清晰的显示了定义设计硬点A要考虑的边界条件。

定义主销上控制点B时,在一般的悬架中尽可能的将位置设计的低一些;这样有利于获得更大的主销内倾角,提高车辆低速行驶时的转向回正力矩。

但是要考虑轮胎上跳下跳目标和B点的支撑的功能性;特别对于麦弗逊前悬架来说B点的位置越高越好,有利于平衡掉滑柱的横向分力,减小滑柱导杆的摩檫。

(公式验证)A、B两点示在XY平面投影意图●减振器的布置在X-Z平面内定义减震器时通常让减振器轴线跟主销轴线重合,这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但如此无法减小减振器活塞杆对油封的横向力)如下图所示:在X-Z平面内定义减震器车轮外倾角的变化示意图在双横臂前悬架(或双叉臂前悬架)中,由于空间的原因通常减振器和弹簧做成总成件;在Y-Z平面内定义减震器(包括弹簧)时主要考虑的是杠杆比。

在麦弗逊悬架中通常根据轮胎尺寸定义C点(需要的话要考虑防滑链)。

D点是控制臂旋转轴线和通过A点的Y-Z 平面的交点。

A,、B、D点的相互位置决定了轮胎上下跳过程中的轮距的变化和外倾角的回正性。

为了得到足够的轮胎上下跳过程中外倾角的回正性,可以通过将B点向内移,但是所有这些都要同悬架的其他特性综合考虑;具体可以在悬架几何运动分析中考虑。

在Y-Z平面内定义减震器●控制臂旋转轴线的定义控制臂轴线的主要根据抗制动点头来角定义,如果增加在X-Z平面内的倾角(即E的话总是希望尽量的长一些(S12目前较长,力臂变长,受力变小);在相同的A点行程下,摆臂越长横向摆角越小,有利于提高橡胶衬套的寿命。

同时在Y-Z平面内应保证前悬架的侧倾中心高在0~120mm的范围内。

下摆臂定义示意图转向系统设计硬点的布置H和I点示意图转向杆系与悬架导向杆系在轮胎上下跳动的运动学上会产生运动干涉,这个干涉主要引起轮胎前束的变化。

在转向系统几何尺寸的所有点的定义中,对于点H主要通过考虑阿克曼角和轮胎几何约束来确定。

定义I点的位置时主要考虑轮胎上下跳过程中的前束变化最小化。

根据悬架杆系的几何运动关系确定I点;将I点放在轮胎上下跳过程中H点所形成的圆弧的中心。

依据上述步骤在三维制图软件中可以确定各个设计硬点的坐标。

获得了这些前悬架设计硬点的空间坐标后,可以通过相应的公式得出前悬架的运动学分析;目前更多的是运用ADMAS软件进行分析。

3.后悬架的设计步骤目前公司车型的后悬架主要是扭转梁和拖曳臂的非独立悬架,这些类型的后悬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悬架参数也教容易控制;但是后排乘客的舒适性也较低。

目前轿车用的后悬架选用多连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缺点是:零件数增加,公差要求更严格,加工成本增加;试验测试复杂;承载能力相对较弱。

在后悬架的设计时需要基本确定汽车断面尺寸、轮胎上跳和下跳行程、是否要驱动保护、轮胎规格、承载能力、整车操纵目标、前悬架特征和零部件采用的工艺。

有了以上的基本输入后,一般分以下几点对后悬架进行布置。

选择连杆数目和梯形结构,对于一款中级轿车一般采用两连杆或者三连杆的居多。

通常把具有两根横向连杆的独立悬架叫着两连杆独立悬架,具有三根横向连杆的独立悬架叫着三连杆独立悬架(如下图所示)。

连杆越多意味着橡胶衬套应用的也越多,过多的使用橡胶衬套意味着需要冒更多的可能出现的问题。

两连杆独立悬架外倾角能够通过横向拉杆的几何运动来控制。

两联杆后独立悬架三联杆后独立悬架三连杆的车轮外倾和前束的控制可以分别通过各自的调节杆完成。

因此三连杆的独立悬架调节车轮外倾和前束对拖曳臂橡胶衬套的变形影响要小。

●后悬架各控制点的安装位置在布置之出首先要明确哪些悬架的控制硬点连接在车身上,哪些点悬架的控制硬点连接在副车架上。

将这些点布置在副车架上会花费更多的成本和增加整车的重量,但是能提高对前束和车轮外倾的控制精度,提高过滤震动噪音的能力。

对于一款中级轿车而言通常都将控制外倾和前束连杆上的设计硬点和主横向摆臂的设计硬点布置在副车架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