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勘察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xx村山体滑坡报告

关于xx村山体滑坡报告

关于xx村山体滑坡报告第一篇:关于xx村山体滑坡报告关于xx村山体滑坡报告xx政府:由于近期连续的强降雨,导致xx村多处出现了严重的山体滑坡,幸没有人员伤亡,事发后,村干部多次到事发现场了解险情,安抚群众,制定了相关应对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受灾的基本情况xx村村屯主干道周边的坡体结构极易发生山体滑坡灾害,本月15日起该区连续出现强降雨,共发生滑坡26处,其中最严重的3队(长31米宽3米高6米)4队(长28米宽4米高6米)6队(长30米宽4米高5米)7队(长43米宽3米高5米)四处,累计垮塌土方约1830方,造成屯级道路堵塞,附近400多户人家无法正常出行,且泥石流入河道,造成堵塞,洪水淹没了近200多亩农田,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二、已采取的措施1.村委带头,组织村民对小的滑坡路段进行清理,发动群众423人,疏通河道22处;2.根据现场情况调集运载车、吊车、铲车、挖掘车等大型车辆装备,垫支资金请专人对滑坡严重的路段进行清理疏通,清理土方,村委共垫支81060元;3.疏通河道,并且对已塌河道进行维护,确保农田不受灾,共计清理河道26处。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强降雨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洪水冲毁村道路基十分严重,灾后恢复任务十分艰巨,但因经费原因,部分工作无法妥善完成,请求市政府解决救灾资金元,用于维护村屯主要干道,加固山体。

眼下,到汛期时间,群众更担忧,每下一场雨,群众人心惶惶,望上级相关部门到实地察看,作出相关处理。

第二篇:山体滑坡灾害报告山体滑坡灾害报告案例:阿富汗巴达赫尚省山体滑坡成员:刘兴,马艳春,蒙丽颖,潘运江沈连红,石福英,谭桂华,王芳,吴艳香,夏高义班级:2011级地理2班2014年6月17日一、滑坡灾害地点、受灾范围以及灾害的程度(蒙丽颖,潘运江)当地时间2014年5月2日上午11点左右,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的一处偏远山区发生山体滑坡,大量碎石和泥土涌入阿卜巴利克村庄,阿卜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们大多住在土坯房中,这种房屋极其脆弱。

山体滑坡检查报告模板

山体滑坡检查报告模板

山体滑坡检查报告模板报告编号:SLP2021-001报告日期:2021年5月20日1. 项目概述本次滑坡检查是针对位于XX市XX区XX山的山体滑坡进行的。

本项目的目标是评估滑坡的规模和稳定性,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以确保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

2. 滑坡背景根据历史记录和现场调查,该山体滑坡发生于XX年X月X 日,造成X人死亡和X处财产损失。

滑坡导致了道路的破坏和住宅的崩塌,给周边居民和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 现场调查我们的专家团队于X月X日到达现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调查过程中,我们对滑坡区域进行了三维测量和土壤采样,并收集了相应的气象数据和地质资料。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现场勘察和与当地居民的访谈,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4. 滑坡特征和规模评估根据调查和分析,我们确定了滑坡区域的特征和规模。

滑坡的主要特征包括滑动面、滑坡体积和失稳因素。

滑动面的位置为XX度XX分XX秒N,XX度XX分XX秒E,滑坡的体积估计约为XX万立方米。

失稳因素包括降雨量、斜坡坡度和土壤类型等。

5. 滑坡稳定性评估我们利用各种方法和工具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估。

通过分析土壤采样结果和现场测量数据,我们确定了滑坡的土壤力学特性和岩土工程参数。

基于这些数据,我们采用滑坡稳定性模型对滑坡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

6. 滑坡治理方案基于对滑坡特征和稳定性的评估,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滑坡治理方案。

这些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加固滑动面、排水处理、坡面保护和植被恢复等。

同时,我们还考虑了工程投资、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等因素,综合权衡各种方案,以确定最佳的治理策略。

7. 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分析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滑坡具有明显的稳定性问题,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理;- 加固滑动面、排水处理和坡面保护是关键的治理手段;- 应进行进一步的工程设计和计划,包括资金筹措和工期安排等。

8. 后续工作在完成本次滑坡检查报告后,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和专家团队合作,共同制定详细的滑坡治理计划,并实施相应的工程项目。

大型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报告样版

大型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报告样版

大型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报告样版1 绪言工程1.1 任务由来受博雅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广东省清远市博雅县石家沟镇大良村大型山体滑坡治理工程勘查工作。

勘查区范围约8445m2,主要拐点坐标如下:(1)x:2604197.96,y:53164.32;(2)x:2604363.58,y:531652.74;(3)x:260453.82,y:53125.99;(4)x:2604278.41,y:531546.24;(5)x:2604350.78,y:53152.88。

1.2 滑坡工程概况勘查区位于博雅县瓦溪镇北东方向直线距离约100m的瓦溪圩镇公路街陶窝塘,滑坡地质灾害点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5°06′38″,北纬23°32′20″,滑坡体下方为密集的居民住宅及商住楼,距省道S120约60m,距下游秋香江约140m 。

因村镇建设,形成开挖的工程边坡,工程边坡总体走向呈北东(约44°)-南西(约224°),边坡长度约160m,边坡高度6~16m。

工程边坡已发生一处滑坡及一处小型崩塌。

该滑坡为浅层土质滑坡,于2011年10月13日及2013年发生过两次较为明显的滑动,期间每年雨季都有不同程度的滑移,滑坡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地表、滑坡体上方出现了数条拉裂缝,拉裂缝的宽度在5~10cm之间,目前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该不稳定边坡,主要威胁对象为坡下居民102户建筑,直接威胁人数6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718万元,间接威胁瓦溪电信分局、商铺等22幢建筑、省道S120公路,间接威胁人数约430人,间接经济损失约306万元。

滑坡威胁的总人数多达1053人,直接、间接经济缺失1024万元。

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2016年修订版)划分,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大,危险性大,根据根据《滑坡工程勘查防治规范》,滑坡防治工程分级为一级,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

滑坡勘察报告(四)

滑坡勘察报告(四)

滑坡勘察报告一、实施背景滑坡是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提高灾害防治能力,需要进行滑坡勘察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滑坡勘察的实施背景、工作原理、实施计划步骤、适用范围、创新要点、预期效果、达到收益、优缺点以及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详细总结。

二、工作原理滑坡勘察是通过对滑坡地区的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确定滑坡的类型、规模、危险性以及可能的成因,为滑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岩性、构造、断裂、节理等地质情况,确定滑坡发生的基础条件。

2.地形调查:通过地形测量和地貌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地形特征、坡度、坡面形态等,确定滑坡的发生位置和范围。

3.水文调查:通过水文观测和水文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降雨情况、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方向等,确定滑坡的水文条件。

4.气象调查:通过气象观测和气象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气候特征、降雨强度、风力等,确定滑坡的气象条件。

三、实施计划步骤滑坡勘察的实施计划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前期准备:明确勘察目标和任务,编制勘察计划,确定勘察人员和装备,进行必要的文献资料收集和现场勘察前的准备工作。

2.现场勘察:按照勘察计划,组织勘察人员进行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现场勘察工作,采集必要的样品和数据。

3.室内分析:对采集的样品和数据进行室内分析,进行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滑坡的类型、规模、危险性以及可能的成因。

4.报告编写:根据分析结果,编写滑坡勘察报告,包括滑坡的基本情况、成因分析、危险性评价、防治建议等内容。

四、适用范围滑坡勘察适用于各类滑坡地区,包括山区、丘陵区、河谷区等地质条件复杂、滑坡发生频繁的地区。

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滑坡的预测、预警、防治等方面。

五、创新要点滑坡勘察的创新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调查:将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相结合,综合评价滑坡的危险性和防治措施。

山体滑坡排查情况汇报

山体滑坡排查情况汇报

山体滑坡排查情况汇报根据上级要求,我单位对所辖地区的山体滑坡进行了全面排查,并就排查情况进行了汇报。

经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以下是我们的汇报内容:一、排查范围本次排查范围包括我单位所辖地区内的所有山体滑坡易发区域,共涉及XX个村庄、XX个自然村和XX个居民点。

二、排查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排查,包括实地走访、无人机航拍、地质雷达勘测等手段,以确保排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排查内容1. 地质构造分析:对各滑坡易发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了分析,包括岩性、构造断裂、地层倾角等情况。

2. 地质灾害历史调查:对近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滑坡发生的规律和特点。

3. 滑坡体稳定性评价: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包括坡面形态、滑坡体内部结构、滑坡体变形迹象等情况。

4. 影响因素分析:对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降雨、地震、人为开发等因素的影响程度评价。

四、排查结果根据以上排查内容,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在排查范围内,共发现了XX处滑坡易发区域,其中XX处为高危区域,XX处为中危区域,XX处为低危区域。

2. 针对高危区域,我们已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固滑坡体、清理排水沟、修复防护设施等措施,以减少滑坡发生的风险。

3. 我们还对排查范围内的居民进行了滑坡防范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五、建议和措施1. 针对排查结果,我们建议加强对高危区域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居民安全。

2. 继续加强滑坡防治工作,完善防治设施,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山体滑坡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3. 进一步加强滑坡防范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结语通过本次排查,我们对所辖地区的山体滑坡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我们将继续加强山体滑坡的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滑坡勘察报告(九)

滑坡勘察报告(九)

滑坡勘察报告一、实施背景滑坡是指地表土层或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发生移动的地质现象。

滑坡的发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滑坡进行勘察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滑坡进行详细的勘察,以便为滑坡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作原理滑坡勘察主要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观测的方式获取数据,结合地质、地貌、水文等方面的分析,以及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地震等方法,对滑坡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评估。

三、实施计划步骤1.野外调查:对滑坡的地理位置、形态特征、滑动面、滑坡体等进行详细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2.实地观测:通过设置监测点、安装监测设备等方式,对滑坡进行长期实时监测,获取滑坡的变形、位移等数据。

3.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地质、地貌、水文等方面的知识,对滑坡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4.预测评估:通过建立滑坡的数学模型,对滑坡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估。

5.结果报告:根据以上步骤的研究和分析,撰写滑坡勘察报告,对滑坡的情况进行详细总结和评价。

四、适用范围滑坡勘察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滑坡,包括山体滑坡、河岸滑坡、边坡滑坡等。

无论是自然形成的滑坡还是人为引起的滑坡,都可以通过滑坡勘察来进行研究和治理。

五、创新要点本次滑坡勘察采用了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地震等方法,结合传统的野外调查和实地观测,对滑坡进行了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评估。

同时,通过建立滑坡的数学模型,对滑坡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估,提高了滑坡治理的准确性和效果。

六、预期效果通过滑坡勘察,可以了解滑坡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为滑坡的治理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可以预测滑坡的未来发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滑坡对人类的威胁。

七、达到收益滑坡勘察可以提高滑坡治理的准确性和效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滑坡防治规划和政策,提高国家的防灾减灾能力。

八、优缺点优点:滑坡勘察可以全面了解滑坡的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减少滑坡对人类的威胁。

滑坡勘察报告范文

滑坡勘察报告范文

滑坡勘察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和建筑工程的需要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地质构造的多样性,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确保基础设施和建筑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本次勘察将对一些地区的滑坡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二、研究区域的背景本次滑坡勘察的研究区域位于市的山区地带,地势较为陡峭,植被丰富。

该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多起滑坡事故,对附近村庄和交通线路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该地区的滑坡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十分必要。

三、研究方法与流程1. 收集基础资料:包括该地区的地质图、地形图、气候数据、植被状况等相关信息。

2. 现场勘察:对研究区进行现场踏勘,查看滑坡面的地貌特征、滑坡体的形态和滑坡区的水文特征。

3. 取样分析:针对滑坡体和滑坡区的不同土层进行取样,进行相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文特征分析。

4. 监测与测量:利用地下水位仪、位移计等仪器设备对滑坡体和滑坡区进行长期监测,并且结合遥感技术对滑坡进行测量和变化分析。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综合考虑地质因素、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对滑坡形成的影响。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的勘察与分析,得出以下的调查结果与分析:1. 地质条件:研究区域的主要地质构造为岩石和土壤构成的山地。

岩石层的倾角较大,土层较厚,容易出现滑坡问题。

2. 气候条件:该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多雨季节长,降雨量大,容易导致地质滑坡。

3. 植被状况:研究区域的植被状况较好,但土壤侵蚀和根系破坏等因素会对滑坡的发生产生风险。

4. 水文特征:研究区域的陡峭地势导致地下水的积聚,增加了滑坡的危险性。

5. 人类因素:在滑坡区附近的建筑工程和道路施工,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也对滑坡问题的发生起到推动作用。

五、防灾对策与建议结合以上调查结果与分析,提出以下防灾对策与建议:1. 减轻地质滑坡的风险:加强对滑坡区的稳定性监测,提前预警。

村级山体滑坡报告

村级山体滑坡报告

村级山体滑坡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发生在某村级山体的滑坡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报告。

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通过对滑坡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原因和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类似事件的发生。

2. 事件描述滑坡事件发生在某村级山体,该山体位于某省某县境内。

在某年某月某日,由于连续的暴雨天气,山体发生了滑坡。

滑坡导致了山体上的土石流动,破坏了山体附近的建筑和道路,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3. 分析与原因3.1 天气因素连续的暴雨天气是导致滑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降雨导致了山体土壤的饱和,增加了土壤的重量,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稳定性。

3.2 山体结构该山体的结构也是滑坡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过初步的调查,我们发现该山体存在地质构造上的弱点,如裂缝和断层等。

这些弱点使得山体更容易滑动,特别是在受到外力刺激时。

3.3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也可能对滑坡事件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过度采伐树木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导致山体的土壤流失和破坏,进而增加滑坡的风险。

4. 影响与损失滑坡事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以下是主要的影响和损失:4.1 人员伤亡滑坡事件导致了多人的伤亡和失踪。

滑坡过程中的土石流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人员无法逃生。

4.2 财产损失滑坡事件破坏了山体附近的房屋、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居民的房屋和农田被毁坏,导致他们失去了生计的来源。

4.3 环境影响滑坡导致的土石流动还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河流被土石流覆盖,导致水质污染,危害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5. 应对措施为了预防和应对类似的滑坡事件,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5.1 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包括地质监测、水文监测和气象监测等。

通过实时监测山体的变化,可以提前发现滑坡的迹象,从而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5.2 土地管理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对山体附近的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山体滑坡勘察报告篇一:滑坡勘察报告第一章概述受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我院承担了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左K120+085-K120+169)段滑坡工程地质勘察任务。

第一节序言该边坡位于仙居市埠头镇红岩村,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段境内,由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里程左K120+085-K120+169路堑边坡,右侧为半溪1号桥。

设计路面标高393.11~391.152米,线路最大纵坡2%。

20XX年8月右线桥梁开始施工。

20XX年11月9日至14日连续降雨后,20XX年11月16日下午2时许,突然发生山体滑坡,滑体长约75m,宽约80.0m,形成错落台高约12.0m,滑动方量约45600m3,右线已施工的桥梁人工挖孔桩柱被毁,并在已滑动边坡后侧形成一个更大的潜在滑坡危险区。

第二节目的、任务及依据的技术标准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滑坡的位置及分布范围,分析斜坡失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提出治理建议。

按照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左K120+085-K120+169)段滑坡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为:1、查明滑坡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2、查清滑坡规模及破裂壁、滑床、滑带、滑坡台地、滑坡裂缝等滑坡要素特征;3、查明滑坡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对无法取得强度指标的碎石土类反演求得其c、υ值;4、分析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滑坡体稳定分析;5、根据滑坡体现状等提供滑坡治理措施与建议。

执行规范有: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XX);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第三节工作方法、过程及质量评述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程钻探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依据1:1000地形图进行实地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作。

在综合分析已收集到的测区区域资料基础上,主要进行了工程地质填图、微地貌单元的划分和岩体结构及构造面产状、性质的调查,圈定滑坡周界。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成果见《工程地质平面图》。

本工程进行了两次野外工作,第一次野外作业于20XX年11月22日开始,至20XX年12月9日结束外业工作。

该次野外作业在滑坡体及其影响区沿大致平行主滑方向共布置3条勘探线,开动xY-1型钻机1台,完成3只钻孔和2只探槽孔。

为了进一步查清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我院组织了第二次野外作业,于20XX年3月14日开始,至20XX年4月6日结束外业工作。

该次野外作业在滑坡体及其影响区沿大致平行主滑方向共布置3条勘探线,开动xY-1型钻机2台,完成7只钻孔和4只探槽孔。

为减少对土层原始状态的改变,特别是滑坡带土层的扰动,采用无水钻进工艺,基岩采用双套岩芯金刚石钻具钻进。

由于滑坡堆积区上部岩性以碎石土为主,致使原状土样采取异常困难。

鉴于现场实际情况,取原状土样采取现场环刀法施工。

同时因滑坡堆积区上部岩性以碎石土为主,探槽施工开挖困难,未能揭穿滑体上部堆积物。

每孔的钻探及地质编录均由工程项目负责验收确认。

实物工作量一览表表1室内试样试验除进行常规测试项目外,结合工程实际和滑坡稳定性评价等需要,增加原状土直剪快剪、饱和重塑土反复剪、岩样天然抗压等测试项目。

全部室内测试工作由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试验中心承担。

整个勘察过程的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程钻探和室内试验工作均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成果质量优良。

勘察过程中因山势陡峻,测量工作难度大,测量精度受到影响。

本工程所使用的滑坡区1:500地形图原测量范围较小,因时间紧迫,滑坡区未能进行1:500地形图实测,由测量单位采用原1:2000地形图进行放大而成。

同时为了保证野外勘探资料的准确性,现场地质钻孔孔口高程及座标由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现场施工队伍的测量人员实测。

因此本工程的平面高程与实际剖面高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本工程实际剖面与计算过程中使用的高程为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现场施工队伍的测量人员实测的高程。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地形地貌沿线为浙东南中低山丘陵地貌区,由中低山、丘陵、断陷盆地及堆积平原组成。

勘察区地貌形态受华夏系和新华夏系构造所控制。

区内盆地、山脉均呈北东、北北东走向分布。

山脉主要有会稽山、大盘山和括苍山,海拔高度多在400~800m,最高峰为括苍山,海拔1382m。

由北西往南东分布有诸暨、东阳、仙居等小盆地,盆地与中低山间为丘陵区。

区内地势总体趋势为西北和东南低,中部高。

滑坡区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山体基岩埋藏浅,植被发育,沟谷切割强烈。

第二节气象、水文(一)气象测区位于浙东南中低山丘陵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多雨,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流域年平均气温在15-18℃左右,1月最低,平均4℃左右,7-8月最高,平均28-29℃。

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1200~2000mm 之间,降水量不仅空间分布不均,年内分配也有显著差异。

其降雨过程多集中在4月中旬~7月中旬(梅汛期)和7月中旬~10月中旬(台汛期)。

年蒸发量在800-1100mm之间,相对湿度80%左右。

全年无霜期>200天。

(二)水文勘察区范围内河流分属永安溪水系,主要河流为胡八坑、大陈坑等。

水系多呈树枝状,水流常年不息。

区内小冲沟发育,水位坡降大,受季节降雨量影响,旱季流量小,雨季水位暴涨暴落,洪水期流速急,水位变幅受季节降水影响较大。

第三节区域地质(一)地层勘察区主要出露地层有上侏罗统西山头组晶屑凝灰岩;第四系上更新统覆盖层。

一、上侏罗统西山头组火山岩(J3x)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灰紫色晶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

岩质较硬,为本段线路主要岩性。

二、第四纪覆盖层根据土层成份、成因时代,可分为冲洪积层、残坡积层。

现按土层成因时代自下而上分述如下:残坡积层(el-d1Q)主要分布于低山区的坡顶和缓坡处,厚度较薄,一般厚度0.50~4.50m,局部厚度较大达10.80m,分布不稳定,为含碎石亚粘土、含粘性土碎石、块石,土质结构松散-中密状。

冲洪积层(a1-plQ3)主要分布在河床、溪沟一带,厚度0.30–2.00m,成分主要为卵石、漂石等,结构松散。

(二)地质构造1、区域构造勘察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仅在北段有所发育。

断裂带以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局部有近东西向断裂。

其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为勘察区内主要的构造骨架。

新华夏系构造由一系列的压性或扭性断裂及部分纵张断裂、挤压带、劈理带等结构要素构成。

本区的区域构造主要以断裂构造为主,有nne向、ne向、nw向三组不同方向断裂,其中nne向、ne向的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nw向断裂,它们控制了测区内次一级断裂的发育和地貌形态的形成。

1、丽水-余姚深断裂(○4断裂)它是浙东南最醒目的断裂构造,南延福建,北经嵊州过余姚,潜入杭州湾水域,总体走向约30°。

该断裂从磐安县安文镇北西侧通过。

岩石遭受动力变质作用,出现强烈的片理化及千枚岩化,宽达3km左右,在尖山镇有大片往北经仙居盆地北缘,并继续向北主体走向呈北东向,5级),强度弱(不大于6度),28~30°之间为一相对安全区。

0.05g,(JTJ004-89)等有关规定,公路工程可采用简易设防。

勘察区内其它路段地震动参数峰值加速度为《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等有关规定,拟建公路工程一般可不考虑地震设防。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XX)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XX),仙居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抗震设防烈度小于Ⅵ度区,属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篇二:山体滑坡灾害报告山体滑坡灾害报告案例:阿富汗巴达赫尚省山体滑坡成员:刘兴,马艳春,蒙丽颖,潘运江沈连红,石福英,谭桂华,王芳,吴艳香,夏高义班级:20XX级地理2班20XX年6月17日一、滑坡灾害地点、受灾范围以及灾害的程度(蒙丽颖,潘运江)当地时间20XX年5月2日上午11点左右,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的一处偏远山区发生山体滑坡,大量碎石和泥土涌入阿卜巴利克村庄,阿卜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们大多住在土坯房中,这种房屋极其脆弱。

村里有近千户人家,其中至少有300座房屋在灾难中被摧毁。

阿富汗巴达赫尚省省长的发言人表示,山体滑坡已经确认导致超过2100人死亡,当地官员当时预计有超过2000人失踪。

二、灾害的形成原因(刘兴,马艳春,谭桂华)(一)地形因素阿富汗的地形复杂,堪称穷山恶水,全境85%的地方不是崎岖的岩石就是险恶的谷地。

事发地的巴达赫尚省位于阿富汗东北部,是阿富汗最偏远的地区之一,与塔吉克斯坦、中国和巴基斯坦接壤,山脉贯穿这一地区。

省内分布着众多山脉,地形复杂。

一旦遭遇雨雪天气,这里非常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雪崩等各种自然灾害。

由于地处山区,当地大多居民的生活十分贫困,很多还居住在简易的土坯房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二)地质因素当地山体植被发育极差,风化严重,地震多发,山体陡峻。

同时,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山区有大面积黄土层发育,在这些黄土斜坡上发生了大量的斜坡破坏,表明当地地质环境较为脆弱。

(三)气候因素当地官员说,连降暴雨是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

在阿富汗有这么一句形容一年四季的话“冬阴春雨夏秋干”。

当地三四月甚至五月初虽然云量比冬季少,但雨量却是全年相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