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磁性微球的研究现状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免疫磁性微球技术专题

免疫磁性微球技术专题

免疫磁性微球技术专题技术简介:免疫磁性微球(Immunomagnetic Microspheres,IMMS),或称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MB)是免疫学和超顺磁性磁珠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材料。

免疫磁珠是包被有抗体或具有抗体结合功能的超顺磁性微球,当它与含有靶物质的样品混合孵育时,可与靶物质特异性地结合而形成具有磁响应性的复合物,此复合物可被磁场滞留,从而与样品中其他杂质分离。

免疫磁性分离简便易行,分离纯度高,保留靶物质活性,且高效、快速、低毒,可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离和提纯、免疫检测、免疫纯化、免疫沉淀等领域。

核心原理:磁性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或是磁性颗粒的粒度很小时,其磁性很容易随周围的磁场改变而改变,磁体的极性也呈现出随意性,难以保持稳定的磁性能,这种现象就是超顺磁效应。

超顺磁性磁珠能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迅速聚集,当磁场撤离后即可重新分散而不带有剩磁,这种特性使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纯化基质被广泛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技术上。

理想的磁珠具有均匀的球形、由具有超顺磁性的铁质核心及高分子保护外壳,大小从50~10000nm 不等。

表面常带有化学功能的基团,如-OH、-NH2、 -COOH和-CONO2等,使得磁珠几乎可以偶联任何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

磁珠与多数生物高分子如多聚糖、蛋白质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在生物工程,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非常重要的。

免疫磁珠用于细胞分离和提纯: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经常需要对各种需要的特定种类的细胞进行分离,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是一种目前使用较多的细胞分选方法,其原理是用荧光标记抗体的细胞受光激发后在电场中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藉此来将抗体阴性细胞分开,但该方法存在费用高、分离时间长,细胞处理量小等缺陷。

应用免疫磁珠分离细胞是细胞分选的一大突破,该方法方便、快速、分离细胞的纯度高,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

使用免疫磁珠进行分离细胞有两种方式;直接从细胞混合液中分离出靶细胞的方法,称为阳性分离;用免疫磁珠去除无关细胞,使靶细胞得以纯化的方法称为阴性分离。

微球PPT参考幻灯片

微球PPT参考幻灯片
若使药物溶解和/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 成骨架型(matrix type)的微小球状实体则称——
微球(microsphere)。
2020/2/27
6
微囊和微球 微粒(microparticles) 1m –250m 微米级
微囊 (microcapsule) 微球(microspheres)
2020/2/27
23
二、白蛋白微球的制备
喷雾干燥法
将药物与白蛋白溶液经喷嘴喷入干燥器内,同时送 入干燥室的干燥的热空气流是雾滴中的水分尽快迅 速蒸发,干燥即得微球。经热变性处理,可得缓释 微球。
2020/2/27
24
乳化—化学交联固化法
1 乳滴形成
白蛋白水溶液分散于另一与其不相溶的油相,
加适量乳化剂,形成W/O型分散体。
球和速尿2Eudragit 微球的体外释药均符合 Higuchi′s 方程。
2020/2/27
16
零级释放速率方程
• 如果微球作为药物储库,在释放过程中微球内的浓度几 乎恒定,可以用式(3) 表示:
• 式(3) 中Qn 为微球含药量, S 为微球的释药面积, n 为微球扩散厚度,Cm 为微球内的药物浓度, C 为时间t 时药物在释放介质中的浓度,当Cm > C 时,则等式右边 各参数均为常数,用K 表示,积分得:Q = Kt
生物降解微球:蛋白质(明胶、白蛋白、血纤维蛋白原)、
糖类(淀粉、葡聚糖、壳聚糖等)、合成聚合物类等为载体 基质制得的微球。
生物不可降解微球:乙基纤维素、聚酰胺、聚苯乙烯等为
载体材料制得的微球
2020/2/27
19
微球的制备
明胶微球的制备 白蛋白微球的制备 淀粉微球的制备 聚酯微球的制备 影响微球粒径的因素

纳米磁性功能微球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及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纳米磁性功能微球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及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结论
结论
单分散磁性纳米粒子微球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医 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虽然目前其制备成本较高,表面修饰和稳定性仍需 进一步优化,但在医学诊断、药物输送、细胞分离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 的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单分散磁性纳米粒子 微球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纳米磁性功能微球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在信号转换过程中,纳米磁性功能微球可以作为磁场响应单元,实现生物传 感器信号的转换。例如,将纳米磁性功能微球与电化学或光学传感器结合使用时, 可通过磁场控制纳米磁性功能微球的排列和运动,进而提高传感器的响应速度和 精度。
纳米磁性功能微球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纳米磁性功能微球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的标记物,实现 对待测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例如,将纳米磁性功能微球与荧光探针或放射性同 位素标记的抗体结合使用时,可通过磁场富集和分离荧光探针或放射性同位素标 记的抗体,进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纳米磁性功能微球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结论纳米磁性功能微球在免疫分析和生物传感器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免疫分析方面,纳米磁性功能微球可用于免疫沉淀、免疫标记和免疫分析等多 种方法中,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快速性。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纳米磁性 功能微球可用于传感膜制备、信号转换和数据分析等过程中,提高传感器的响应 速度、精度和稳定性。
纳米磁性功能微球在免疫分析中 的应用
纳米磁性功能微球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纳米磁性功能微球作为一种独特的纳米材料,具有磁响应性和生物相容性等 特点,因此在免疫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纳米磁性功能微球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免疫沉淀是纳米磁性功能微球在免疫分析中的一种重要应用。利用抗原抗体 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待测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利 用纳米磁性功能微球的磁响应性,将复合物从样本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抗原的 富集和检测。此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等优点,但也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毕业答辩-磁性载药微球 ppt课件

毕业答辩-磁性载药微球  ppt课件
➢磁性PLGA载药微球的载药量为3.2 wt.%,包覆率为77.9 wt.%;磁性PLGA载药微球具有
很好的缓释作用
ppt课件
33
5
学术论文及译文
[学术论文]
[1] Lili Hu, Ming Huang, Jiaoning Wang.Yi Zhong, Yan Luo. Preparation of magnetic 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microspheres with
制备PLGA磁性微球
乳液稳定 单分散性好 磁热效应显著
粒径可控
纳米Fe3O4颗粒的制备
制备简单
磁响应性好
ppt课件
7
3-1 纳米Fe3O4颗粒的制备
粒径可控 易操作 磁响应性好
ppt课件
8
3 纳米Fe3O4颗粒的制备方法
高温热解法:
(乙酰丙酮铁)
油酸、油胺 二苄基醚
高温
溶剂热法:
ppt课件
22
3 Fe3O4纳米颗粒及葡萄糖浓度对磁性PLGA微球的影响
图1 不同FeCl3浓度所得Fe3O4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及
图2 葡萄糖质量分数不同的PVA外水相制备的磁性
相应磁性PLGA微球的粒径及SEM照片
ppt课件
微球的SEM图片
23
3 调控磁性PLGA微球平均粒径的可能机制
图 复合乳液法调控PLGA微球粒径的可能机制
ppt课件
24
3-4 PLGA磁性微球的药物缓释性能
单分散 具有缓 磁响应 释作用 性优良
ppt课件
25
3
磁性PLGA载姜黄素微球制备
PLGA/DCM溶液
O

新型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在α-2b干扰素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新型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在α-2b干扰素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合起来 ,以磁 性 微球 充 当亲和 层析 中的微型 配基 载体 ,在 载体 上 固相化 抗体 或抗 原后 制 备
免疫磁 性微 球 ( I MMS ,经免 疫捕 获吸 附 ,和磁 性分 离 得 到靶分 子 【。此 法操 作 简便 、快 ) 3 】
速 ,分 离效 果好 。 目前 I MMS已经在 免疫学 检 测【 j 4 、细胞分 离 和 病源 微 生物 鉴 定L等 方 j 7 】 面 广泛 应用 。 为拓 展亲 水性 材料 的 I MMS载 体 的制备 方法 和应用 范 围 , 实验 制 备琼 脂糖 、 本 纤维 素 和聚 乙烯 醇 3种磁 性 微球载 体 ,通 过综 合性 能 的考 察 ,选 择纤 维 素磁性 微 球作 为分 离纯 化 载体 。经 AniF IG抗 体 致敏 制备 免疫磁 性微 球 ,并用 于 基 因工程重 组 IN -b tIN — g F c2 t 的分 离 纯化 ,取 得 了令人 满 意的效 果 。
维普资讯
离子 交换 与 吸 附 , 0 6 2 ()】2—19 2 0 ,22: 1 1
I N CHA NG E ND D S RPTl o EX A A O oN
文 章 编 号 : 1 0 。4 32 0 )2O l.8 0 15 9 (0 60 . l2O
性能进行 了表征并探讨其致敏条件 。 通遗 }能的比较 , 生 选择 纤维素磁性微球作 为分 离纯化 载体 ,
并建立 a2 b干扰素的免疫磁性分 离方法 通过对 a2 。b干扰素发酵 茵体裂解液的预处理 、上样 量和稀 释倍数以及洗脱条件进行考察 ,确立免疫磁 性分 离条件 ,用于 q2 。b干扰素的一步分 离
维普资讯
第2 2卷第 2期
离 子 交 换 与 吸 附

磁性纳米粒子及磁性微球的研究课件

磁性纳米粒子及磁性微球的研究课件

磁性纳米粒子----
Hongwei Gu etc Chem. Commun., 2003, 1966 - 1967
磁球脱附
Ming Yang ,etc . analyst , 2001,126,676-678
磁性微球----靶向给药
磁性微球----靶向给药
磁性微球----细胞分离
磁性微球----细胞分离
阳性分离
磁性微球----细胞分离
阴性分离
蛋白质分析
磁性微球----其他应用
核酸分离、固定化酶、热疗、药物纯化、磁性塑料等
磁性纳米粒子----磁流体
磁流体的组成
载液
组成:水、烷烃、 酯、聚苯醚、
氟聚醚、硅碳 氢化物、单体等
表面活性剂
磁性纳米粒子
磁性纳米粒子----磁流体
旋转轴动态密封
圆环形永久磁铁,极靴和转轴及磁流体构成磁性回路;磁铁 使轴与极靴顶端缝隙间的磁性流体集中,形成一个 “O”形环, 将缝隙通道堵死而达到密封的目的。
磁性纳米粒子及磁性微球的研究
磁性纳米粒子 磁性微球 总结与展望
磁性纳米粒子
顾名思义,就是具有磁性的纳米粒子。
❖金属: Co 、Ni、 Fe或Ni-Fe 、Co-Fe合金等 ❖铁酸盐:Fe3O4、γ-Fe2O3 、MeFe2O4(Me=Mn、Co、Ni)
❖氮化铁
磁性纳米粒子
特性
➢量子尺寸效应 ➢超顺磁性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磁有序颗粒的小尺寸效应 ➢磁相变温度变化 ➢表面磁性
Chul-Ho Jun, etc mun. 2006,1619-1621
磁性纳米粒子----催化
Product seperation
substrates/solvent

免疫磁珠技术ppt课件

免疫磁珠技术ppt课件
O 顺磁性可使磁珠置于磁场时显示其磁性,并做定向移 动, 从磁场移出时磁性消除, 磁珠分散, 由此可 方便地进行分离和磁性导向
O 保护性壳可防止磁性内核漏出或被载液腐蚀; O 免疫配基可特异性地结合反应体系中相应的抗原、抗
体、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
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1.2 免疫磁珠的性质
O 由于免疫磁珠的大小和形状具有均一性, 从而可使 靶物质迅速和有效地结合到磁珠上,也可使生成的新 复合物在磁场中具有相同的磁响应性,且行为一致
O 磁珠的球形结构可消除与不规则形状粒子有关的非特 异性结合
工作量大等缺点。
采用免疫磁珠技术,能够快速地从各种食品样 品中分离富集E.coli O157∶H7,满足流行病学 的研究要求和提高控制力度。
现在这种免疫磁珠的方法已经被英国公共健
康服务实验室认定为标准的分离方法,我国也
已将免疫磁珠法对大肠杆菌O157的检测纳入
国家标准 (GB/T 4789.36-2008 ) 和出入境检
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059.5-2006)。
9
OGB/T 47文档8仅9供.参3考6,-不2能0作0为8科学免依据疫,请磁勿模珠仿;捕如有获不当之法处,检请联测系网程站或序本人删除。
检样
25g(mL)+225mL改良EC肉汤(mEC+n),均质225mL
↓ 36±1oC
18h~24h
免疫磁珠捕获
1.2 免疫磁珠技术
O 免疫磁珠( immunomagnetic bead, IMB)技术: 是 一种以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免疫学检测和分 离技术。它是以抗体包被的磁珠为载体,通过抗体与 反应介质中特异性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此复合物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从而达 到分离抗原的目的。

中小学优质课件免疫磁性微球的研究现状课件.ppt

中小学优质课件免疫磁性微球的研究现状课件.ppt
教授专题报告
免疫磁性微球(Immunomagnctic beads,IMB) 是免疫学和磁载体技术 免疫生物磁性微球 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材料。IMB是包被有单克隆抗体的磁性微球,可 与含有相应抗原的靶物质特异性地结合形成新的复合物。通过磁场时,这 种复合物可被滞留,与其它组分相分离,该过程称为免疫磁性分离法 (Immunomagnctic Separation)。免疫磁性分离简便易行,分离纯度高,保 留靶物质活性,且高效、快速、低毒,可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离和提纯、免 疫检测、核酸分析和基因工程、作靶向释药的载体等领域。
基本技术路线:制成磁性材料的微球,再在微球表面引入活性基团, 通过载体表面偶联反应可将抗体结合到载体上,形成免疫磁性微球。
优质微载体的性能:• 合适与均一的磁响应强度, • 较小且均一的粒径, • 稳定均一、特异吸附的表面性能。
磁性微载体的制备:
•包埋法:将磁性粒子分散于高分子溶液中,通过雾化、絮凝、沉 积、蒸发等手段得到磁性高分子微球。
由于纳米磁性高分子微球具有以上特性,可根据不同需要,通过共聚, 表面改性,赋予其表面多种特定的反应性功能基,进而结合各种功能物质, 广泛用于有机合成载体、亲和色谱填料、细胞的标记与分离、固定化酶及 细菌、核酸的分离与纯化、生物芯片材料、工业废水净化、靶向释药系统 的载体和免疫分析等。
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
外加磁场作用力与磁性微球的关系
磁性高分子微球决定了免疫磁性微球的大小和形状。Hirschein得到外加磁 场作用力与磁性微球的关系为:
F=(Xv - Xv0) VH (dH/dX)
其中F为外加磁场作用力;Xv为磁性微球的磁化率; Xv0为介质的磁化率; H为外加磁场;V为磁性微球的体积; dH/dX为磁场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动所引起的句法和协韵的变化。如《浣溪沙》
上下阕的末
句,原为七言一句,句末协韵。乐曲
摊开后,就破七字为十
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
改于三言末协韵,名《摊破浣溪
沙》。
婉约与豪放
明张綖:“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清王士 禎加以补充道:“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见《 花草蒙拾》)这些从宏观角度概括宋词中两种主要艺术风格,而以秦 观、李清照和苏轼、辛弃疾分别为其代表作者。
教授专题报告
免疫磁性微球(Immunomagnctic beads,IMB) 是免疫学和磁载体技术 免疫生物磁性微球 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材料。IMB是包被有单克隆抗体的磁性微球,可 与含有相应抗原的靶物质特异性地结合形成新的复合物。通过磁场时,这 种复合物可被滞留,与其它组分相分离,该过程称为免疫磁性分离法 (Immunomagnctic Separation)。免疫磁性分离简便易行,分离纯度高,保 留靶物质活性,且高效、快速、低毒,可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离和提纯、免 疫检测、核酸分析和基因工程、作靶向释药的载体等领域。
一般称为“
换头”,或称“过变”。
重头:唐宋词中上下片声
调全同的,叫“重头”。
减字:唐宋曲子词中的术语。词的句度和声韵,都须按
谱填
写,不能变换。但当时的音乐家的声腔方面,
仍可自由伸缩
,因旧曲为新声。如《木兰花》原
为七言八句,后将第一三
五七句各减去三字,称
为《减字木兰花》,押韵也有改变。
摊破:又名“摊声”。唐宋曲子词中的术语。指乐曲节拍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 、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 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 式特征。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
、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唐宋之词,
系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可说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当时新
师,讨论古音
古调,又增慢、引、近、犯等新
的曲调。作者多依体格填
词,世称大晟词。
令引近慢:唐宋杂曲(即词)的四种体制。令为令曲,
即小令,每片四拍。“引”和“近”每片六拍,
如有需
要可增辅拍,辅拍通称为艳拍或花拍。
慢即慢曲,每片
八拍,也可用“艳拍”。
引”“近”“慢”的拍子
,有缓有急;不论节拍缓
急,一字一声,不加重叠,字
定风波 菩萨蛮 临江仙 江城子 青玉案
常见二十种词牌
鹧鸪天 蝶恋花 渔家傲 虞美人 满江红 水龙吟 水调歌头 卜算子 天仙子 浪淘沙 雨霖铃 八声甘州 清平乐 浣溪纱 念奴娇
大晟词:宋徽宗崇宁中,创立了大晟府,制作新乐,名

大晟乐,并以周邦彦为提举,会集词人乐
数也无定规。
由于拍子多少不同,令词一般短小,引、近接

中调,慢词较长。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不
在字数多少,
而在于音乐的节奏不同。
片:填词术语。词的分段称为分片

过片:亦作“过遍”。词的第二段的开头。除
了“单调”外,
词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片四片
者。
从上一片过到下一片,必须衔接贯穿,不能割断
词意。其下片的首句和上片的首句句式不同者,
卜算子 陆游 雨霖铃 柳永 水调歌头 苏轼 江城子 苏轼 永遇乐 辛弃疾 声声慢 李清照 蝶恋花 晏殊
吟咏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
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 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的词学术 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 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 ,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 ,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吟咏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 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 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 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卜算子 陆游 雨霖铃 柳永 水调歌头 苏轼 江城子 苏轼 永遇乐 辛弃疾 声声慢 李清照 蝶恋花 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陆游 雨霖铃 柳永 水调歌头 苏轼 江城子 苏轼 永遇乐 辛弃疾 声声慢 李清照 蝶恋花 晏殊
吟咏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
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 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 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兴乐曲主要系民间乐曲和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传入的曲调,其章节
抑场抗坠、变化多端,与以“中和”为主的传统音乐大异其趣;歌
词的句式也随之长短、错落、奇偶相间,比起大体整齐的传统古近
体诗歌来大有发展,具有特殊表现力。曲子词、近体乐府、诗余、
长短句之名由此而得。
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
豪放之作在词坛振起雄风,注入词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唱出当 时时代的最强音。然而可以看到,苏轼的审美观念认为:“短长肥
瘦各有态”,“淡妆浓抹总相宜”,“端庄杂流丽,风健含婀娜”。 他是崇尚自由而不拘一格的。他提倡豪放是崇尚自由的一种表现,然 也不拘泥于豪放一格。如所作《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即为 王士禛《花草蒙拾》称为“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 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有些豪放词的作者气度才力不足而虚张 声势,徒事叫嚣,或堆砌过多典故,也流于偏失了。 总之宋词中婉约、豪放两种风格流派的灿烂存在,两者中词人又各有 不同的个性特色,使词坛呈现双峰竞秀、万木争荣的气象。还应看到 ,两种风格既有区别的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上乘词作的风格即有 偏胜,往往豪放而含蕴深婉,并非一味叫嚣,力竭声嘶;婉约而清新 流畅、隐有豪气潜转,不是半吞半吐,萎弱不振。辛弃疾《沁园春》 云:“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董士锡说秦观词云:“ 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介存斋论词杂著》引)冯 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说:秦观、晏几道“谈语皆有味,浅语皆有 致。” 可见峥嵘生妩媚、平易清浅而深致永味,乃辛弃疾、秦观等豪 放、婉约词的极诣。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 ”,“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别言之:“婉”为 柔美、婉曲。“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婉 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 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 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 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 情景交融,声调和谐。因之,形成一种观念,词就应是这个样子的。
外加磁场作用力与磁性微球的关系
卜算子 陆游 雨霖铃 柳永 水调歌头 苏轼 江城子 苏轼 永遇乐 辛弃疾 声声慢 李清照 蝶恋花 晏殊
吟咏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
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
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 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卜算子 陆游 雨霖铃 柳永 水调歌头 苏轼 江城子 苏轼 永遇乐 辛弃疾 声声慢 李清照 蝶恋花 晏殊
“豪放”一词其义自明。宋初李煜的“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浪淘沙》),已见豪气。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 异)也是“沉雄似张巡五言”。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其《 答陈季常书》云:“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 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这说明了他有意识地在 当时盛行柔婉之风的词坛别开生面。
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 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 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宋词唱法虽早已失传,但读者 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 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 ,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
大部分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押韵也变化多端。
平仄诸韵分别具有声情之美。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 宜于慢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仄也称“侧”,是不 平之意。诗词中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上声是升 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 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不少词调中平仄诸韵递押,也就 是长短声调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不仅声调抑杨顿挫, 激荡而和谐,蕴蓄的感情也显得更加丰富曲折。这是我们诵读宋词时 所值提注意的。
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及宋未周密、张炎等一些词章。但 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婉约词 自有其思想艺术价值,已见上文。然而有些词人把它作为凝固程式 ,不许逾越,以至所作千篇一律,或者过于追求曲折隐微以至令人 费解,这就走到创作的穷途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