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送教上门教学内容教案

送教上门教学内容教案

送教上门教学内容教案一、教学对象本次送教上门的对象是一位名叫学生姓名的特殊儿童,学生姓名今年X岁,由于具体身体或智力障碍原因,无法正常到校接受教育。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认识常见的事物和简单的文字。

(2)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等。

(3)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如 10 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直观教学、游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采用反复练习的方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增进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三、教学内容1、语文(1)识字认识常见的汉字,如“人、口、手、上、下”等。

通过图片、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含义。

(2)阅读朗读简单的儿歌、故事,培养学生的语感。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数学(1)数的认识认识 1-10 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

能够点数 1-10 以内的物体数量。

(2)加减法学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通过实物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练习题。

3、生活自理(1)穿衣教会学生自己穿衣服,区分衣服的前后、上下。

练习系扣子、拉拉链等动作。

(2)洗漱学习刷牙、洗脸的正确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艺术与手工(1)绘画让学生自由涂鸦,发挥想象力。

指导学生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等。

(2)手工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如折纸、剪纸等。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如识字游戏、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情景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4、个别指导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

小学送教上门上门语文教案

小学送教上门上门语文教案

小学送教上门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送教上门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态度,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拼音学习教学重点:学习声母、韵母、声调,能够正确拼读词语。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发音。

2. 第二课时:汉字学习教学重点:学习基本的汉字,掌握汉字的结构和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汉字的正确书写和认读。

3. 第三课时:词语学习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常用的词语,能够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 第四课时:简单句子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简单的句子结构,能够造句。

教学难点:句子的表达和逻辑顺序。

5. 第五课时:阅读理解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短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短文的理解和信息的提取。

三、教学方法:1. 送教上门活动以一对一辅导为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2.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教学软件、动画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努力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阅读短文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时间安排:1. 每课时45分钟,每周一次送教上门活动。

2.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3. 每次活动后,及时总结和反馈,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教材和辅导资料: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年级,准备相应的语文教材和辅导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动画片等,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送教上门教学教案优秀上门教案推荐

送教上门教学教案优秀上门教案推荐

送教上门教学教案优秀上门教案推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概念数学》第十五章“平面几何中的相似图形”,具体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定义及性质,相似比的求解,相似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似图形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2. 学会求解相似比,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相似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相似图形的定义及性质,相似比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似图形,如建筑物的缩放、地图的放大与缩小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详细过程: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相似图形的特点。

2. 基本概念及性质:讲解相似图形的定义,阐述其性质,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详细过程:讲解相似图形的定义及性质,解答例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解题思路。

3. 相似比的求解:介绍求解相似比的方法,并进行随堂练习。

详细过程:讲解求解相似比的方法,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

4. 实际应用:展示相似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详细过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相似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详细过程: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相似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相似图形2. 定义及性质3. 相似比的求解方法4. 实际应用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问题描述:一个三角形ABC,已知AB=4cm,BC=6cm,AC=8cm,求相似三角形A'B'C'的边长。

答案:(1)2:5=0.4,4:9=0.4444,1:3=0.3333。

(2)A'B'=8cm,B'C'=12cm,A'C'=16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引入相似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送教上门教学优质教案优秀上门优质教案推荐

送教上门教学优质教案优秀上门优质教案推荐

送教上门教学优质教案优秀上门优质教案推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常用集合,理解集合的性质和运算。

2. 使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能够用图像和解析式表示函数,并识别其基本性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函数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模型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难点:集合的运算规则、函数性质的理解及其图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绘图工具(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集合和函数实例,如家庭成员组成的集合,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以及函数的定义、表示(解析式、图像)。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例题,展示集合运算的具体步骤,讲解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关系,并进行图像绘制。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并解决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5. 应用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集合与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集合部分: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函数部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个你生活中的集合实例,并用描述法表示。

(2)根据下列函数解析式,画出函数图像,并分析其性质:f(x) = x² 2x 3。

(3)从实际问题中选择一个,抽象出函数关系,并给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 答案:(1)例如:小于10的自然数集合S = {x | x ∈ N, x < 10}。

(2)图像为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顶点为(1,4),对称轴为x=1。

(3)答案开放,示例:图书馆藏书量与年份的关系,f(year) = 藏书量,定义域为(year ≥ 1990),值域为(藏书量 > 0)。

送教上门教学内容教案

送教上门教学内容教案

送教上门教学内容教案教案标题:送教上门教学内容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送教上门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2. 确定适合送教上门教学的学生群体。

3. 设计适合送教上门教学的教学内容。

4. 制定送教上门教学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方法。

教学背景和意义:送教上门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它适用于无法正常参加学校教学的学生,如因病、残疾、家庭困境等原因无法前往学校的学生。

通过送教上门,可以提供这些学生与老师面对面的教学机会,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学习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适合送教上门教学的学生群体:1. 因病无法前往学校的学生。

2. 残疾学生,如视力、听力、运动等方面的残疾。

3. 家庭困境学生,如长期照顾家庭成员、生活环境不适宜等。

教学内容设计:1.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确定适合的教学内容。

可以参考学校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2.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听、说、读、写、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关的生活技能教学内容,如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交技能等。

送教上门教学计划和评估方法:1. 制定送教上门教学的时间安排和频率,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机会。

2. 设计教学计划,明确每次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如观察记录、口头问答、书面作业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4.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教案撰写要点:1. 介绍送教上门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2. 确定适合送教上门教学的学生群体。

3. 设计适合送教上门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学科内容和生活技能内容。

4. 制定送教上门教学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方法。

5. 强调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

6. 提供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法和技巧,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的教案撰写有所帮助。

2024年送教上门教案(多场合)

2024年送教上门教案(多场合)

送教上门教案(多场合)送教上门教案一、背景和目的送教上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服务模式,旨在为无法到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这些学生可能因为身体、心理或行为障碍,无法适应传统的学校教育环境。

送教上门的目的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充分发展其潜能。

本教案的目的是为送教上门的教师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教案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和家庭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1.基础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教学。

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

2.社会技能:教授学生基本的社交技能,如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与他人互动。

3.生活技能:教授学生日常生活技能,如自我照顾、健康饮食、个人卫生等。

这有助于学生独立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

4.特殊需求: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和资源。

例如,对于有视觉障碍的学生,可以提供大字课本、语音输出设备等。

三、教学方法1.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工具,如图像、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游戏化教学可以提供有趣的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

4.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估方式1.定期评估:定期进行学习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需求。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调整教学计划的依据。

2.动态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习行为,评估学生的进步和问题。

动态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3.家庭评估:与家长合作,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

2024版送教上门教案模板

2024版送教上门教案模板

送教上门教案模板•引言•教学内容与计划•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师素质与要求•注意事项与建议目录01引言为因身体、智力等原因不能到校就读的学生提供教育机会,保障其受教育权利。

满足特殊学生需求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通过送教上门,打破地域、身体等限制,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030201目的和背景适用于因身体、智力等原因不能到校就读的学生。

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残疾学生、重病学生、偏远地区学生等。

适用对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涵盖各个年龄段和年级。

年龄和年级要求适用范围和对象02教学内容与计划掌握送教上门服务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了解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

知识目标能够制定个性化的送教上门服务计划,提供有效的辅导和支持。

能力目标培养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尊重,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情感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010204教学内容及安排送教上门服务的概念和意义(1课时)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分析(1课时)个性化的送教上门服务计划制定(2课时)送教上门服务的实施与评估(2课时)0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送教上门服务的理念和原则,个性化的服务计划制定。

教学难点如何针对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效的辅导和支持。

03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选择及依据个性化教学法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学习风格,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式教学法通过分析和讨论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PPT 、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相关实物或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2024版送教上门教学常规教案

2024版送教上门教学常规教案

学生练习
个性化指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提 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及时反馈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给予及时的反 馈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情境或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04
课后辅导
回顾课堂内容
简要概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由于送教上门教学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路程上,导致实际教学 时间相对较短,影响了教学效果。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和班级,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 差异,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 步程度,难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明确
本次送教上门教学以提高学生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个 性化辅导和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学内容丰富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涵盖了知识 点梳理、解题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培养等多个方面。
教学方法灵活
采用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确保教学材料的质量 和适用性,以便更好 地辅助教学。
03
课堂教学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通过故事、实例或问题等 方式,引起学生对新课的 兴趣和好奇心。
明确目标
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 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 方向。
关联旧知
回顾与本课相关的旧知识,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 联系。
讲解知识点
阐述概念
清晰准确地解释本课涉及的核心概念 和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三、课堂小结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板书:1、2、3、4、5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三、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四、课堂小结
送教教师:送教对象:
教学
内容
前后
第一单元第2节
课型
新授
教具
笔记本电脑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感知左手和右手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4、揭示课题
师: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2、摆一摆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送教教师:送教对象:
教学
内容
15的认识及书写
第二单元第1节
课型
新授
教具
笔记本电脑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看看你的房间,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送教教师:送教对象:
教学
内容
上下(位置)
第一单元第1节
课型
新授
教具
笔记本电脑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送教教师:送教对象:
教学
内容
左右
第一单元第3节
课型
新授
教具
笔记本电脑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2、“左右”的相对性。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