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合集下载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本文档旨在提供农业昆虫学复资料,包括农业昆虫学的概念和背景,以及复资料的目的和结构。

农业昆虫学的概念和背景农业昆虫学是研究农业系统中与昆虫相关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昆虫对农作物的影响、昆虫与植物之间的互动、昆虫与农业健康的关系等。

农业昆虫学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农作物损失、优化农业生产等。

复资料的目的和结构本复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复农业昆虫学的相关知识,并准备相关考试或学术项目。

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农业昆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农业昆虫学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农作物与昆虫互动:探讨农作物与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和益处、农作物对昆虫的影响等。

农业昆虫学的应用:介绍农业昆虫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昆虫害虫管理、昆虫与农作物的生物防治等。

农业昆虫学的研究进展:概述农业昆虫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新的昆虫害虫防治策略、农作物与昆虫互动机制的深入研究等。

本资料将提供清晰的解释、实例和图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农业昆虫学的核心概念和应用。

它还提供一些联系题和思考题,供读者进行复和自测。

希望本复资料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复农业昆虫学的知识,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本部分将介绍昆虫的分类系统和主要特征,包括外部形态、生命周期等方面的内容。

分类系统昆虫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下的一个类群,根据其形态、生态和进化关系,可以将昆虫分为以下几个目:鳞翅目(鳞翅类昆虫):包括蝴蝶、蛾子等。

它们的前翅上具有鳞片,触角呈丝状。

直翅目(蜻蜓类昆虫):包括蜻蜓、蝉、螳螂等。

它们的前后翅一样宽大,触角细长。

半翅目(蚜蚁类昆虫):包括蚜虫、白蚁等。

它们的前翅粗厚,后翅膜状,触角具有膨大的节。

鞘翅目(甲虫类昆虫):包括甲虫、锹甲等。

它们的前翅呈硬壳状,可以保护柔软的后翅。

主要特征昆虫的外部形态具有一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类和鉴别:外骨骼:昆虫的身体表面由硬壳覆盖,称为外骨骼。

它提供了支撑和保护作用,并限制了身体的扩张。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及答案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及答案

试题六一、名词解释(20分, 每题2分)1)附肢;2)雌雄二型现象;3)补充营养;4)开放式循环;5)神经元;6)世代交替;7)通风作用;8)突触传导;9)内激素;10)授精二、单项选择题(20分, 每题0.5分)1. 蝉的头式为○①下口式②前口式③后口式④上口式2. 蓟马的口器属于○①锉吸式口器②咀嚼式口器③虹吸式口器④嚼吸式口器3. 蚜虫的口器属于○①双刺吸式②刺吸式③刮吸式④锉吸式4. 螽斯的口器属于○①咀嚼式②刺吸式③嚼吸式④虹吸式5. 蚊子的口器属于○①舐吸式②虹吸式③刺吸式④嚼吸式6. 昆虫触角类型的变化多发生在○①柄节②梗节③鞭节④索节7. 家蝇的口器属于○①舐吸式②刺吸式③嚼吸式④虹吸式8. 蝗虫的头式为○①下口式②前口式③后口式④上口式9. 蝉的触角为○触角①丝状②刚毛状③具芒状④羽状10. 蜜蜂的口器属于○①咀嚼式②刺吸式③虹吸式④嚼吸式11. 蝽象的口器属于○①刺吸式②锉吸式③舐吸式④咀嚼式12. 粉蝶的口器属于○①刺吸式②舐吸式③虹吸式④嚼吸式13. 蝼蛄的前足为○①抱掘足②开掘足③捕捉足④跳跃足14. 枯叶蛾的连锁器是○①翅轭型②翅缰型③翅钩型④翅抱型15. 鳞翅目昆虫后翅前缘基部发生的一根或几根硬鬃叫做○①翅缰②翅缰钩③安缰器④平衡棒16. 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 这就是○①脉序②翅肋③翅脉④翅气管17. 昆虫的盾间沟位于○上。

①头部②背板③腹板④侧板18. 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①端骨片②盾片③前盾片④后盾片19. 在两条相邻的纵脉间, 加插一些较细的纵脉。

这种纵脉不是由原来的纵脉分出来的, 而是游离的, 或者仅以横脉与毗邻的纵脉相连, 因此称这些脉为○(①副脉②系脉③闰脉④缘脉20. 低等蛾类的连锁器叫○①翅轭型②翅缰型③翅钩型④翅褶型21 家蝇的蛹为○①离蛹②被蛹③裸蛹④围蛹22. 在翅脉命名时将第一径脉写成○① 1R ② 1r ③ R1 ④ r123. 在各类昆虫中各有其独特的翅脉分布型式, 这叫做○①脉序②脉型③脉式④脉纹24. 螳螂的前足为○①步行足②开掘足③捕捉足④跳跃足25. 蜜蜂的后足为○①抱握足②跳跃足③游泳足④携粉足26 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是○①多足期, 无足期, 寡足期②无足期, 寡足期, 多足期③原足期, 多足期, 寡足期④寡足期, 原足期, 多足期27 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①一化性②多化性③一个世代④多个世代28. 由不良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 当不良环境解除时, 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①滞育②休眠③越冬④越夏29. 由环境条件直接引起, 当不良环境条件解除时, 仍不能恢复生长发育的停育现象叫○①滞育②休眠③越冬④越夏30. 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 也就是说, 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

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题一与答案

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题一与答案

一、单选题1、树干束草或包扎麻布诱集梨星毛虫、梨小食心虫等越冬幼虫,属于()防治法。

A.生物B.化学C.农业D.物理机械正确答案:D2、广泛应用于害虫诱集或诱杀的光源是20W(),波长为365nm。

A.荧光灯B.红外灯C.白炽灯D.黑光灯正确答案:D3、下列哪一条不是化学防治的优点()。

A.作用快B.防治效果好C.杀虫谱广D.不污染环境正确答案:D4、下列哪项措施不是生物防治措施()。

A.以虫治虫B.昆虫激素防治害虫C.喷施氯虫苯甲酰胺D.以菌治虫正确答案:C5、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农业防治措施()。

A.灯光诱杀B.调整植物播期C.种植诱集作物D.棉花的整枝打叉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农业防治应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

A.是贯彻预防为主的主动措施B.无污染环境的弊端C.不能作为应急措施D.有明显的地域性正确答案:C、D2、生物防治主要包括()、昆虫激素等利用。

A.以菌治虫B.杀虫剂C.以虫治虫D.其他有益生物正确答案:A、C、D3、利用网纱覆盖防止蚜虫为害菜苗,具有如下哪种防治效果()。

A.诱集蚜虫B.捕捉蚜虫C.预防病毒病发生的作用D.减轻蚜害的效果正确答案:C、D4、农业防治对害虫的防治作用有()。

A.诱集作用B. 恶化害虫生境C. 灯光诱杀D.避害作用正确答案:A、B、D5、生物防治的局限性包括()。

A.污染环境B.其中多数天敌对害虫的寄生或捕食有选择性,范围较窄C.杀虫作用缓慢,不如化学杀虫剂速效D.天敌的人工繁殖技术难度较高正确答案:B、C、D三、判断题1、农业防治可充分利用害虫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如越冬期、不活动期采取措施。

正确答案:√2、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杀灭害虫。

正确答案:√3、以其他昆虫作为食料的昆虫称为天敌昆虫。

正确答案:√4、捕食性天敌成虫和幼虫的猎物通常相同,均营自由生活。

正确答案:√5、白僵菌广泛用于防治松毛虫、玉米螟、食心虫、豆荚螟、蛴螬等。

正确答案:√6、原子能辐射不属于物理机械防治的内容。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昆虫的头式,也称为昆虫的口式,表示昆虫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和所指方向。

2、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下,头与虫体纵轴成直角。

3、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前,头与虫体纵轴成钝角或平行。

4、后口式,口器着生在头后,头与虫体纵轴成锐角。

5、口器(mouthparts or feeding apparatus),昆虫的取食器官。

6、开掘足,昆虫的足胫节膨大宽扁,末端具齿,跗节呈铲状,便于掘土。

7、携粉足,胫节端部宽扁,边缘具长毛,形成携带花粉的花粉筐。

同时第一跗节也特别膨大,内侧具多排横列刚毛,形成花粉梳,用以梳集花粉,形成携粉足。

8、翅脉,气管在翅面上的加厚,起支架作用。

9、脉相,翅脉在翅上分布排列的形式次序称为脉相。

10、模式脉相,也称康尼脉系,昆虫学家康斯托克(Comstock)和尼特姆(Needham)将昆虫的脉序归纳成假想的原始脉序,这一命名系统被称为康尼脉系(Comstock-Needham system)。

11、纵脉,从翅基部伸到外缘的翅脉。

12、平衡棒,昆虫的翅退化为小形棒状体,飞行时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称为平衡棒。

13、翅连锁器,很多昆虫的前后翅,借各种特殊构造相互连锁在一起,以增强飞行的效力,这种连锁构造统称翅连锁器。

14、两性生殖,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5、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6、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又称为异态交替(heterogeny)。

17、多胚生殖(polyembryony),是指1 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8、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的现象,称为孵化(hatching)。

昆虫学复习资料.doc

昆虫学复习资料.doc

昆虫学复习资料.doc昆虫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昆虫:体躯分三段:头、胸、腹,一对触角、2对翅膀、三对足,腹部分多节,骨骼包在体外部,从幼虫到成虫要通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和构造的变化。

2、激素:由内分泌器官分泌,散布于昆虫体内,经血液运送到靶标部位,以调节、控制昆虫本身的生长、发育、变态、交配、生殖和生理代谢的微量化学物质。

(昆虫内分泌激素有三类:脑激素、保幼激素、蜕皮激素)3、两性生殖:需要经过雌雄交配,精子和卵核结合,才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法。

4、孤雌生殖:即卵不受精就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法。

5、世代(异态)交替: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化而交替进行。

6、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幼虫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活习性上一系列的变化,称为变态。

7若虫:渐变态的昆虫,幼期和成期在外表、生活环境和习性方面都相像,所不同的是翅未长成和内生殖系统未发育完成,其幼虫称为若虫。

8、有效积温:昆虫完成一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有效温度积累,即发育起点温度以上的温度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9、蛹期:全变态类昆虫幼虫老熟后,在幼虫变化成蛹,蛹变为成虫以前的一段时期。

10龄期:相邻两次蜕皮间经历的时间。

11、性二型:除生殖器官(直接产生性细胞)和外生殖器(实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构造不同外,雌雄的区别也表现在个体的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方面。

12、孵化:昆虫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破壳而出的现象叫孵化。

13、化蛹:完全变态昆虫在幼虫和成虫之间的一个发育阶段,也是幼虫转变成为虫的过程的过渡时期。

14、羽化:不完全变态昆虫的老熟幼虫和完全变态的蛹蜕皮后都变为成虫,这个过程称为羽化。

15、世代:昆虫从卵到成虫产卵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16、生活史:昆虫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发育史。

17、年生活史: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即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并开始活动到第二年的越冬虫态结束为止,这中间的世代变化及各个虫期出现的发育经过称为年生活史。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一、农业昆虫学的概念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危害农作物的昆虫和其它有害动物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方法,从而保证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科学。

农业害虫发生特点:(1)种类多(2)数量大(3)危害中(4)成灾频繁二、农业害虫防治的历史:(1)、早期的综合防治阶段古代至20世纪40年代以前, 自然防治到综合防治(2)、化学防治阶段20世纪40-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一系列有机氯杀虫剂(1939年滴滴涕谁发明的?),人们认为只要应用这类杀虫剂,害虫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三R”:①抗性resistance②再猖獗resurgence③残毒residue《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3)、综合防治(治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

三、农业害虫新动态:(1)一些长期得到控制的历史性害虫再度猖獗。

(2)一些历史上的次要害虫如棉铃虫、稻飞虱、麦蚜、稻纵卷叶螟、菜蛾等上升为主要害虫,对农业构成了新的威胁。

(3)以前未报道过或从国外传入的检疫性害虫不断出现。

(4)经济作物、园林花卉虫害问题突出。

四、农业害虫构成为害是害虫、环境和寄主作物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称生态系统。

六、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农业生态系统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并在人为和自然共同支配下进行农副产品生产的综合体。

七、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植物相(农作物)单一化了(2)营养联系从而被削弱或消失(3)中断了部分物质和能量的自然交换过程(4)农业生态平衡不断被打破由以上总结可以说:农业生态系具有以下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结构较简单,在时、空变迁中是不连贯的,物质循环需要不断补充;由于作物种群的单纯性和不稳定性,可以引起生态系的单纯性和不稳定性。

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题四与答案

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题四与答案

一、单选题1、飞蝗产卵于()。

A.植物根茬内B.土壤中C.植物叶片上D.植物组织中正确答案:B2、飞蝗取食具有规律性,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交尾前一段时期和产卵期间取食量小B.交尾前一段时期和产卵期间取食量大C.交尾前一段时期取食量大,产卵期间食量较小D.交尾前一段时期取食量较小,产卵期间食量较大正确答案:C3、东亚飞蝗最嗜食的植物是()。

A.大豆B.芦苇C.小麦D.水稻正确答案:B4、东亚飞蝗属于()。

A.半翅目B.等翅目C.鳞翅目D.直翅目正确答案:D5、东亚飞蝗蝗蝻夜晚有聚集于()的习性。

A.坡面背风处B.植物基部C.低洼处D.植物上部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1、下列哪些习性是亚洲玉米螟幼虫具有的()。

A.聚集在玉米根茬内B.1-3龄有转移为害习性C.以老熟幼虫滞育越冬D.喜糖、好湿正确答案:B、C、D2、下列是亚洲玉米螟喜欢为害的玉米发育阶段是()。

A.雌穗抽丝吐露期B.心叶期C.雌穗乳熟期D.抽雄期正确答案:A、B、D3、关于亚洲玉米螟成虫习性正确的说法是()。

A.羽化当天即可产卵B.白天潜伏,夜间活动C.最喜产卵在高粱上D.卵多产在玉米叶片背面正确答案:A、B、D4、我国群众性蝗虫发生情况侦查中的“三查”指的是()。

A.查蝻B.查成虫C.查孵化D.查残正确答案:A、C、D5、下列哪些措施是通过改造环境防治东亚飞蝗的()。

A.垦荒种植B.兴修水利C.植树造林D.扩建盐田正确答案:A、B、C、D三、判断题1、玉米螟幼虫1-3龄有转移为害习性。

正确答案:√2、亚洲玉米螟7-8龄幼虫具有转移为害习性。

3、亚洲玉米螟为害玉米叶片,形成卷叶。

正确答案:×4、东亚飞蝗种群中,有的能作远距离飞行,有的则不能,翅型分化为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

正确答案:×5、东亚飞蝗将卵产于土中。

正确答案:√6、和群居型东亚飞蝗相比,散居型东亚飞蝗产卵量低。

正确答案:×7、和交配前相比,东亚飞蝗产卵期间食量较小。

农业昆虫学答案.doc

农业昆虫学答案.doc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参考答案绪论一. 名词解释1.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技术,保护农作物不受虫害,保证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科学。

二、填空题1.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三、简答题1.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研究害虫本身的形态特征,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等。

(2)研究外界环境条件与害虫发生和种群数量消长的关系,掌握其发生规律及种群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和发生规律,找出其薄弱环节,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措施,预防害虫的发生,或对已发生的害虫,抓住关键时期进行有效防治。

2.如何理解我国植物保护方针?答: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预防”是贯彻植保工作方针的基础,“综合防治”不仅是防治手段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协调应用各种必要的手段,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为害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而不是消灭害虫。

第一章农业害虫防治的理论基础一. 名词解释1.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是指作用强度的变化与昆虫种群密度有关的因素。

2.农业害虫:农业害虫是指危害农作物,且对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类害虫。

3.害虫的种群密度:害虫的种群密度是指在作物上(或土壤中,或某一区域)单位样方的害虫发生数量。

4.经济损害水平:经济损害水平指将引起作物经济损害的最低害虫种群密度。

5.害虫的生态对策:害虫的生态对策是害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

6.虫害:虫害是指害虫取食或产卵等行为,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的受害。

7.关键性害虫:关键性害虫是指在不防治情况下,每年的种群数量经常达到经济为害水平,对资源的产量造成相当损失的害虫。

8.偶发性害虫:偶发性害虫是指在一般年份不会造成不可忍受的经济损失,而在个别年份常因自然控制力量受破坏,或气候不正常,或人们的治理措施不当,致使种群数量暴发,引起经济损害的害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昆虫学一 ,什么叫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是研究与农业有关昆虫的发生规律、控制和利用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昆虫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广泛理论基础的应用科学。

广义的农业昆虫应该包括益、害虫两个方面,但这里主要指的是害虫,在目前,还附带一部分害蜷和软体动物在内。

农业昆虫学主要研究农田生态系中有害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关系。

同时,还研究寄主受害后的反应,包括经济损失、补偿能力和抗虫机制,以便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以期达到控害、高产、优质和维护优良生态环境的目的。

第一章害虫类别根据害虫取食作物种类的多寡:一般分为多食性、寡食性和单食性害虫。

1、多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可取食许多不同科的多种植物。

例如:棉铃虫、玉米螟、斜纹夜蛾的幼虫和棉螃等。

2、寡食性害虫,寄主范围一般较窄,通常仅取食1个科或其近源科内的植物。

菜青虫、小菜蛾、直纹稻苞虫3、单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单一,仅取食1种植物。

如褐飞虱、三化螟、豌象、蚕五象。

根据害虫的口器:1、刺吸式害虫:飞虱叶蝉、螃虫、粉虱介壳虫、椿象。

2、咀嚼式害虫:三化螟、二化螟、大螟、条螟、葡萄透夜蛾、天牛、吉丁虫等的幼虫。

!13、铿吸式和虹吸式吸果害虫:挫吸式害虫为蓟马,吸果害虫主要为鳞翅目吸果蛾科的部分成虫。

害虫的调查 昆虫的田间分布型:随机分布、聚集分布 聚集分布:个体作不随机分布,呈疏松不均匀的分布,通常由若干个个体组成一 定的核心。

最常见为核心分布和嵌纹分布两种。

1、核心分布:害虫或其为害状在田间分布呈不均匀状态,个体形成许多小集团或核心,并自这些小核心向四周作放射状扩散蔓延。

例如三化螟和玉米螟幼虫及被害植株的分布等,可采用棋盘式或平行线式取样法。

2、嵌纹分布:害虫在田间分布疏密相间,密集程度极不均匀。

如棉花朱砂叶蜷前期在棉田边行的分布。

可采用Z 字形取样法。

调查取样的单位和数量取样单位:每个样点的性状和统计观察的单位即取样单位。

1、长度单位:常用于生长密集的条播作物。

如调查小麦黏虫。

2、面积单位:常用于调查地面或地下害虫,密集的、矮生作物上的害虫,或密度很低的害虫,例如调查小地老虎的卵和幼虫及湖滩地的蝗虫等。

3、体积或容积单位:用于调查木材害虫、储粮害虫等。

4、重量单位:用于调查粮食、种子种的害虫。

5、时间单位:用于调查活动性大的害虫。

6、以整株或植株的某一器官为单位:例如,植株小时,计算整株植物上的虫数;如果植株太大,不易整株调查时,则只调查植株的一部分或植株的某一器官。

7、 诱集物单位:如灯光诱虫8、网捕单位调查计算结果作物受害情况:通常用被害率、被害指数或损失率来表示作物受害情况。

被害指数=各级值*相应级的株数的累积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发生期预泄IJ 在害虫发生期预测中,常将各虫态的发生时期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见期。

预报中常用的是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其划分标准分别为出现某虫期总量的16%、50%. 84%。

1、发育进度法a、历期法b、分龄分级法c、期距法:通常是指各虫期出现的始盛、高峰和盛末期相间隔的时间距离。

2、有效积温法3、物候法4、剖查卵巢发育进度法综合治理的基本要点有:1、基础哲学是容忍哲学,共存哲学。

认为没有必要彻底消灭害虫,只要把害虫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就行。

保留一点害虫可以成为害虫天敌的食料,维持生态的多样性和遗传的多样性,以达到利用自然因素调节害虫数量的目的。

2、在对待化学防治的态度上,主张节制用药,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取化学的防治措施。

因化学防治同自然防治不协调,有杀死天地的副作用。

3、强调充分发挥自然因素对害虫的调控作用,十分重视作物自身的耐害补偿能力和生物防治。

4、防治害虫只有在为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于防治时才有必要采取防治措施,以达到成本彳氐、收益高的目的。

5、着重以生态学为原则作为指导害虫防治的策略,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优良的农田生态系。

EIL:经济受害允许又称经济损害水平ET:经济阈值又称防治指标,其涵义是"采用防治措施阻止害虫种群密度增长, 以免达到经济损害允许水平的虫口密度植物检疫可分为对外检疫和国内检疫两种。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以作物增产为中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栽培技术措施,从而创造出有利农作物生产和天敌发展而不利害虫的条件,把害虫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密度以下。

这就是农业防治的的理论依据和出发点。

农业防治对害虫的防治作用:1、直接杀灭害虫2、切断食物链3、耐害和抗害作用4、避害作用5、诱集作用6、恶化害虫生境7、仓!]造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农业防治的评价农业防治是综合治理的基础,是贯彻预防为主的主动措施,其优点是可以把害虫消灭在农田以外或为害之前。

由于结合作物丰产栽培技术,不需增加防治害虫的劳力和成本,可充分利用害虫生活史中的薄弱坏节,如越冬期、不活动期采取措施,收益显著;如选用抗虫品种、改变耕作制度和改造生态环境等,对某些害虫可起到彻底控制作用,这是其他防治办法难以做到;有利天敌生存,无污染环境的弊病,符合生态防治的要求。

但是,农业防治同其他防治措施一样,也不是万能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害虫种类不同,贯彻某项措施,对某种害虫有效,但往往又会引起另一些害虫飞回升。

如推广中抗褐飞虱的品种汕优6号等会引起白背飞虱种群的发展;所用措施有明显的地域性;作为应急措施在害虫暴发时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物理机械防治诱集和诱杀2、灯光诱杀2、潜所诱集3、黄板诱杀化学防治1、触杀剂:药剂与虫体接触后,使害虫中毒致死的药剂。

这类药剂必须喷在虫体上或在植物表面,药剂接触虫体后,通过其表皮进入体内,引起中毒死亡。

2、内吸剂:是指药剂能被植物吸收,并传导至植物体内各部位,害虫吞食或刺吸有毒植物汁液中毒死亡。

内吸剂适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如何正确使用化学农药?农作物防治应谩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以减轻对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安全防治效果,使用农药时,首先必须了解农药的性能、剂型和使用方法、防治对象及注意事项。

尤其在应用高毒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操作。

2、保护和利用天敌,害虫和天敌是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它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选择药种:忌用杀虫谱广的农药,尽量考虑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选择性农药。

b、改进药剂使用方法:如用毒土法撒施、内吸剂涂茎等代替常规喷雾、喷粉法,可减少对天敌的影响。

c、按新的防治指标施药:新的防治指标是从综合治理的要求出发,经过为害损失率测定,充分利用某些作物的耐害补偿能力而制定的。

3、防止和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杀虫剂能杀死害虫,害虫对杀虫剂通过自然选择作用和在遗传上产生抗性基因,亦能形成抗药性的品系。

A、轮换农药:在一地区连年使用单一的杀虫剂,是导致害虫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注意轮换使用农药。

B、正确掌握农药使用浓度和防治次数:随意提高农药使用浓度和增加防治次数,是加速害虫不产生抗药性的另一主要原因。

C、对抗性害虫换用没有交互抗性的农药D、合理混用农药E、节制用药地下害虫蜥曹:鞘翅目、金龟甲幼虫的总称。

主要为害麦类、玉米、高粱、薯类、豆类、花生、棉花、蔬菜、甜菜、甘蔗等大田作物。

习性:一年发生1代,多以3龄幼虫越冬蜷姑:直翅目,蜷姑科。

为害重的有东方蜷姑和单刺蜷姑两种,主要为害禾谷类、豆类、薯类、棉、麻、甜菜、烟草等种子和幼苗。

习性:以成虫或若虫越冬。

地老虎:鳞翅目、夜蛾科。

习性:小地老虎为迁飞性害虫,以少量幼虫和蛹越冬。

金针虫:鞘翅目、叩甲科习性: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越冬。

水稻害虫三化螟:嶙翅目,螟蛾科。

单食性害虫,幼虫蛀茎为害,分槃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若转株为害还能形成虫伤株。

两查两定:(1)防治枯心:查卵化孵化进度,定防治适期;查卵量,定防治对象田。

(2)防治白穗:查水稻破口露穗情况,定防治适期;查水稻孕穗抽穗情况, 定防治对象田。

二化螟:鳞翅目,螟蛾科。

为害水稻形成枯鞘、枯心、白穗、枯孕穗和虫伤株等症状。

两查两定:(1)防治枯鞘、枯心的两查两定:查卵快孵化进度,定防治适期。

(2)防治虫伤株的两查两定:查发蛾情况,预测卵块孵化进度,定防治适期。

大螟:鳞翅目,夜蛾科。

寄主有稻、麦、玉米、甘蔗、油菜、薄荷等。

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1年发生3~4代;江西、湖北、湖南4代;福建4~6 代;台湾5~7代。

以幼虫在水稻、斐白、芦苇的根部,三棱草的球茎内越冬。

褐飞虱:同翅目,飞虱科,有远距离迁飞习性。

为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水稻和镀铜野生稻上取食和繁衍后代,对水稻的为害在以下几方面:(1)直接刺吸为害:虫量大受害重时,引起稻株瘫痪倒状,俗称〃冒穿〃(2)产卵为害(3)传播或诱发水稻病害迁飞:褐飞虱抗寒力弱,各虫态无滞育越冬的特性。

发生世代:在我国1年发生1-12代。

白背飞虱:同翅目,飞虱科,是当前我国水稻上主要的迁飞性害虫之一。

能在稗草、看麦娘、早熟禾等多种禾本科植物上完成世代发育。

水稻为最适宜的寄主。

越冬与迁飞:冬、春季分布或安全过冬的温度也生物指标也和褐飞虱大致相似。

但耐寒力较强,越冬地区范围稍广。

迁飞与褐飞虱相似,但迁入各地始见期比褐飞虱早,体重比褐飞虱轻,因此迁飞的高度较高距离也较远。

发生世代:在我国南岭以南1年发生7~11代。

灰飞虱:同翅目,飞虱科。

国内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长江流域以及北方稻区发生较多。

世代:在吉林1年发生3~4代,华北地区4~5代,长江中、下游地区5~6代, 浙江东阳6代,福建7~8代。

小麦害虫黏虫:鳞翅目,夜蛾科。

为害禾谷类作物的迁飞性害虫。

黏虫寄主为麦类、水稻、玉米、谷子、高粱、青棵等。

习性:黏虫无滞育特性,在我国东半部地区的越冬界线为I月份o°c等温线或北纬33%冬季以蛹和幼虫越冬,在越冬界以北的地区,每年出发世代虫源均由男方随气流远距离迁飞而来。

黏虫在国内发生1~8代,具有异地迁飞为害的习性。

小麦吸浆虫:双翅目,痿蚊科,为世界性害虫。

主要为害小麦,亦为害大麦、青裸、黑麦、燕麦以及鹅观草等。

麦红吸浆虫,成虫橘红色;麦黄吸浆虫,成虫姜黄色。

习性: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

杂粮害虫东亚飞蝗比较项目群居型散居型体色和斑纹体常为赤褐、黑褐色,体色和斑纹较固定。

黑褐色斑纹较多,色深。

体色随周围坏境而异,早绿色或淡褐色。

黑褐色斑纹少而色淡。

头、前胸背板及后足腿节常为绿色头胸高度比头顶稍高于前胸背板头顶低于前胸背板前胸背板中隆线侧面观平直或中部微凹中隆线侧面观呈弧形后足腿节稍短于或约等于刖翅长度的—半通常稍长于前翅长度的一半前翅长/后足腿节通常等于或稍大于2(雄2.0-2.17,雌1.78-2.22 )通常不大于2 (雌雄均为1.8-1.96 )发生于环境条件的关系:飞蝗种样的数量消长取决于气候、水文、地势、土壤、植被及人为活动等综合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