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负荷计算公式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1.总负荷计算公式:总负荷是指其中一时间段内,所有用电设备的功率需求之和。
总负荷计算公式如下:总负荷=设备1功率+设备2功率+...+设备n功率其中,设备1、设备2...设备n代表不同的用电设备,功率以千瓦(kW)为单位。
2.单位时间内电能需求的计算公式:单位时间内电能需求是指用电设备在一个固定时间段内所需的总电能量。
单位时间内电能需求计算公式如下:电能需求=总负荷×时间其中,总负荷以千瓦(kW)为单位,时间以小时为单位,电能需求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3.设备负荷计算公式:设备负荷是指其中一用电设备在一个固定时间段内所需的电能量。
设备负荷计算公式如下:设备负荷=设备功率×时间其中,设备功率以千瓦(kW)为单位,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设备负荷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4.峰值负荷计算公式:峰值负荷是指其中一时间段内,负荷需求最高的时刻。
峰值负荷计算公式如下:峰值负荷=最大设备负荷1+最大设备负荷2+...+最大设备负荷n其中,最大设备负荷1、最大设备负荷2...最大设备负荷n代表不同设备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最大负荷需求,以千瓦(kW)为单位。
5.用电量计算公式:用电量是指其中一时间段内,电网向用户供应的电能量。
用电量计算公式如下:用电量=电网供应的电能量-系统损耗其中,电网供应的电能量以千瓦时(kWh)为单位,系统损耗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各种用电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如建筑物、工厂、电网等。
通过计算不同设备的负荷需求,可以合理安排电网的供电能力,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根据负荷需求的变化,还可以优化用电设备的配置和运行策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总之,电力负荷计算公式是电力工程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公式,可以有效评估用电需求,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

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一、常用的需要系数负荷计算方法1、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三相):有功计算负荷Pjs=Kx·Pe(Kw);无功计算负荷Qjs=Pjs·tgψ(Kvar);视在功率计算负荷Sjs=√ ̄Pjs2+ Qjs2(KVA);计算电流Ijs=Sjs/√ ̄3·Ux·Cosψ(A)。
式中:Pe---用电设备组额定容量(Kw);Cosψ---电网或供电的功率因数余弦值(见下表);tgψ ---功率因数的正切值(见下表);Ux---标称线电压(Kv)。
Kx---需要系数(见下表)提示:有感抗负荷(电机动力)时的计算电流,即:Ijs=Sjs/√ ̄3·Ux·Cosψ·η(A)η---感抗负荷效率系数,一般取值0.65~0.85。
民用建筑(酒店)主要用电设备需要系数Kx及Cosψ、tgψ的取值表:注:照明负荷中有感抗负荷时,参见照明设计。
2、配电干线或变电所的计算负荷:⑴、根据设备组的负荷计算确定后,来计算配电干线的负荷,方法如下:总有功计算负荷∑Pjs=K∑·∑(Kx·Pe);总无功计算负荷∑Qjs= K∑·∑(Pjs·tg);总视在功率计算负荷∑Sjs=√ ̄(∑Pjs)2+(∑Qjs)2。
配电干线计算电流∑Ijs=∑Sjs/√ ̄3·Ux·Cosψ(A)。
式中:∑---总矢量之和代号;K∑---同期系数(取值见下表1)。
⑵、变电所变压器容量的计算,根据低压配电干线计算负荷汇总后进行计算,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即:∑Sjs变= K∑·∑Sjs干线(K∑取值范围见下表2)。
变压器容量确定:S变=Sjs×1.26= (KVA)。
(载容率为80﹪计算,百分比系数取1.26,消防负荷可以不计在内)。
变压器容量估算S变= Pjs×K×1.26= Pjs×1.063×1.26= (Kva)。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

常用电工计算口诀第一章按功率计算电流的口诀之一1.用途: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流的大小直接与功率有关,也与电压,相别,力率(又称功率因数)等有关。
一般有公式可供计算,由于工厂常用的都是380/220 伏三相四线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功率的大小直接算出电流。
2.口诀:低压380/220 伏系统每KW 的电流,安。
千瓦,电流,如何计算?电力加倍,电热加半。
单相千瓦,4 . 5 安。
单相380 ,电流两安半。
3. 说明:口诀是以380/220V 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三相设备为准,计算每千瓦的安数。
对于某些单相或电压不同的单相设备,其每千瓦的安数.口诀中另外作了说明。
①这两句口诀中,电力专指电动机.在380V 三相时(力率0.8 左右),电动机每千瓦的电流约为2 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倍”( 乘2)就是电流, 安。
这电流也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例1 】5.5 千瓦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11 安。
【例2 】4 0 千瓦水泵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8 0安。
电热是指用电阻加热的电阻炉等。
三相380 伏的电热设备,每千瓦的电流为1.5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半”(乘1.5),就是电流,安。
【例1】3 千瓦电加热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 安。
【例2】1 5 千瓦电阻炉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2 3 安。
这口诀并不专指电热,对于照明也适用.虽然照明的灯泡是单相而不是三相,但对照明供电的三相四线干线仍属三相。
只要三相大体平衡也可以这样计算。
此外,以千伏安为单位的电器(如变压器或整流器)和以千乏为单位的移相电容器(提高力率用)也都适用。
即是说,这后半句虽然说的是电热,但包括所有以千伏安、千乏为单位的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的电热和照明设备。
【例1 】1 2 千瓦的三相( 平衡时) 照明干线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 8 安。
【例2】30 千伏安的整流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 安。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

常用电工计算口诀第一章按功率计算电流的口诀之一1.用途: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流的大小直接与功率有关,也与电压,相别,力率(又称功率因数)等有关。
一般有公式可供计算,由于工厂常用的都是380/220 伏三相四线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功率的大小直接算出电流。
2.口诀:低压380/220 伏系统每KW 的电流,安。
千瓦,电流,如何计算?电力加倍,电热加半。
单相千瓦,4 . 5 安。
单相380 ,电流两安半。
3. 说明:口诀是以380/220V 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三相设备为准,计算每千瓦的安数。
对于某些单相或电压不同的单相设备,其每千瓦的安数.口诀中另外作了说明。
①这两句口诀中,电力专指电动机.在380V 三相时(力率左右),电动机每千瓦的电流约为2 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倍”( 乘2)就是电流, 安。
这电流也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例1 】千瓦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11 安。
【例2 】4 0 千瓦水泵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8 0安。
电热是指用电阻加热的电阻炉等。
三相380 伏的电热设备,每千瓦的电流为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半”(乘,就是电流,安。
【例1】3 千瓦电加热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安。
【例2】1 5 千瓦电阻炉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2 3 安。
这口诀并不专指电热,对于照明也适用.虽然照明的灯泡是单相而不是三相,但对照明供电的三相四线干线仍属三相。
只要三相大体平衡也可以这样计算。
此外,以千伏安为单位的电器(如变压器或整流器)和以千乏为单位的移相电容器(提高力率用)也都适用。
即是说,这后半句虽然说的是电热,但包括所有以千伏安、千乏为单位的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的电热和照明设备。
【例1 】1 2 千瓦的三相( 平衡时) 照明干线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 8 安。
【例2】30 千伏安的整流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 安。
(指380 伏三相交流侧)【例3 】3 2 0 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80 安(指380/220 伏低压侧)。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电力负荷计算是指根据给定的用电设备功率、数量和使用时间,来计算其中一时段的负荷需求。
负荷需求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单位时间内电力系统所需的功率大小。
在电力供需平衡中,准确计算负荷需求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在电力负荷计算中,常用的公式有以下三种:1.电力负荷计算的基本公式是:负荷需求=功率×数量其中,功率是指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单位通常为瓦特(W)或千瓦(kW);数量是指用电设备的个数。
根据实际情况,功率和数量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是根据时间变化的。
2.对于多个用电设备功率不同而使用时间相同的情况,可以使用加权平均功率的方法进行计算。
加权平均功率=Σ(功率×使用时间)/Σ使用时间其中,Σ表示求和操作,功率和使用时间分别表示每个用电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
3.如果不同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不同,则需要将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相应的使用时间进行乘积再求和。
负荷需求=Σ(功率×使用时间)其中,Σ表示求和操作,功率和使用时间分别表示每个用电设备在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使用时间。
范例:假设一个电力系统的其中一时间段内有三个用电设备,分别是洗衣机(1000W)、电冰箱(500W)和电视机(200W)。
洗衣机的使用时间为2小时,电冰箱的使用时间为8小时,电视机的使用时间为4小时。
计算该时间段的负荷需求。
按照公式2的方法,我们可以先计算加权平均功率。
加权平均功率=(1000W×2小时+500W×8小时+200W×4小时)/(2小时+8小时+4小时)=(2000W+4000W+800W)/14小时=6800W/14小时≈485.71W/h按照公式3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使用时间的乘积再求和。
负荷需求=1000W×2小时+500W×8小时+200W×4小时=2000W小时+4000W小时+800W小时=6800W小时上述计算结果都是对应其中一时间段的负荷需求,单位为功率时间(W小时或kWh)。
用电负荷计算公式

用电负荷计算公式电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电力系统所需的电能的总量。
电负荷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不同,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负荷计算公式。
1.电阻负荷计算公式:对于仅包含电阻元件的电路,电阻负荷可以使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欧姆定律表示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即V=I*R。
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如果已知电压和电阻,即可通过该公式计算电流,并乘以时间得到电负荷。
若要计算单位时间内的电负荷,需要将电负荷除以时间。
2.阻抗负荷计算公式:对于复杂电路中包含电感和电容等元件的电路,需要使用阻抗负荷计算公式。
阻抗是电路对交流电的阻力,单位是欧姆(Ω)。
在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复数形式表示为V=I*Z,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Z表示阻抗。
由于交流电存在相位差,所以对于复数形式的计算,电流和电压一般使用复数表示。
计算阻抗负荷时,需要先将电压和电流的复数值求模(即求绝对值),然后乘以时间,得到电负荷。
3.功率负荷计算公式:电力系统常用的计算电负荷的方法是根据功率负荷进行计算。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的能量转换速率,单位为瓦特(W)。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V*I,即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对于交流电路,由于交流电存在相位差,所以电功率一般使用复数形式表示。
功率的复数形式为P = V * I * cos(θ),其中θ表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
计算功率负荷时,首先根据电压和电流的复数值求模,然后乘以cos(θ),最后乘以时间,得到电负荷。
此外,电负荷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尺度进行计算,如小时电负荷、日电负荷、月电负荷等。
对于不同的时间尺度,可以根据相应的需求和数据进行计算和预测。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电负荷的计算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功率因数、谐波功率等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补偿。
因此,具体的电负荷计算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要求进行细化和调整。
有功负荷计算公式

有功负荷计算公式
有功负荷计算公式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在一定的时间内,某个节点的有功负荷需求。
该公式可以表示为:P = (K1 * K2 * Pbase) / (K3 * K4 * K5 * T),其中P 是有功负荷,Pbase 是基准有功负荷,K1、K2、K3、K4 和K5 是与系统运行状态有关的系数,T 是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来计算有功负荷。
例如,当某个电力系统的发电功率和用户需求已知时,我们可以通过输入这些值来计算出系统的有功负荷。
除了有功负荷计算公式外,电力系统还有无功负荷计算公式和视在功率计算公式等其他重要的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工厂的电力负荷及其计算

工厂的电力负荷及其计算工厂的电力负荷及其计算工厂作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的需求量巨大。
电力负荷是指工厂在某一时间段内所需要的电能量,它是衡量工厂用电量大小的指标之一。
工厂的电力负荷计算是工厂电网规划和运营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正确计算电力负荷可以确保工厂的正常运行和经济使用电力资源。
本文将从电力负荷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电力负荷的基本概念电力负荷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需要的电能,即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量来衡量,单位为千瓦时(kWh)或兆瓦时(MWh)。
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不同设备和工艺的电力需求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不同设备和工艺的电功率和运行时间来计算电力负荷。
二、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计算工厂的电力负荷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工艺设备的电功率:工厂中的各种设备和机器都有不同的功率需求,可以通过查阅设备的电功率参数手册或者询问设备制造商来获取。
2.设备的运行时间:不同设备和工艺的运行时间是不同的,需要根据设备的使用方式和生产周期来确定。
3.设备的利用率:设备的利用率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设备实际运行时间与总运行时间之比,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电力负荷计算的基本公式为:电力负荷(kWh)= 设备的电功率(kW) * 设备的运行时间(小时) * 设备的利用率三、影响电力负荷的因素1.季节因素:不同季节的工厂用电需求是不同的。
例如夏季气温高,空调和冷却设备的用电需求大;冬季气温低,供暖设备的用电需求大。
2.生产工艺变化:工厂的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会对电力负荷产生影响。
例如,工厂采用新的生产设备或者调整生产工艺,会导致电力负荷的增加或减少。
3.生产规模变化:工厂的生产规模变化也会对电力负荷产生影响。
例如,工厂扩大生产规模或者停工倒闭,都会对电力负荷产生影响。
四、电力负荷的优化管理为了降低工厂的电力负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工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能源管理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系统,通过监测和评估电力负荷的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用电策略,优化能源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负荷及计算
(electrical load and load calculation)
用电设备在运行时消耗的功率及其计算。
电力负荷包括基本负荷和冲击负荷。
基本负荷是生产过程中比较平稳、幅值变化不大的电力负荷,冲击负荷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幅值变化大的突加、突减负荷。
冲击负荷的负荷曲线有较规则的,如带钢连轧机的负荷曲线,也有不规则的,如炼钢电弧炉的负荷曲线。
在开展设计时,根据用电设备容量(或耗电量)和工作制度进行负荷计算。
冶金工厂电力负荷特点主要为:(1)生产规模大,单体设备容量和总用电量都比较大。
在中国,一个年产量为300万t的钢铁联合企业,用电最大负荷在250Mw左右,一个年产量为10万t的铝厂,用电最大负荷在230Mw左右。
吨钢
耗电量在450~650kw.h之间,吨铝耗电量在15000~17000kw•h之间。
150t超高功率炼钢电弧炉变压器容量为90MVA,大型电解整流变压器容量为58MVA。
(2)冶金工厂是连续生产部门,供电不能间断,一般采用多电源供电。
(3)大功率炼钢电弧炉、大型轧钢机主传动晶闸管变流装置,电diarl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功和无功冲击负荷,引起电网周波变化、电压波动、电压闪变及波形畸变,均须采取抑制措施。
电力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冶金工厂电力负荷按用电设备对供电可靠性的不同要求,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1)一级负荷。
突然停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设备损坏,且难以修复者,或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
如炼铁高炉的泥炮机、开口机、热风炉助燃风机、鼓风机站、水泵站;炼钢转炉吹氧管升降机构、烟罩升降机构、炉体倾动机构;大型连续轧钢机;铝电解装置;焦炉推焦车、消火车、拦焦车、煤气加压站和氧气站等的电力负荷。
(2)二级负荷。
突然停电将产生大量废品、引起大量减产、企业内运输停顿等,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者。
如高炉上料系统、转炉上料系统、电炉电极升降机构、倾动机构、电磁搅拌机、连铸机、轧钢机和金属制品生产系统等的电力负荷。
(3)三级负荷。
所有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电力负荷。
如机械修理设施、电气修理设施等的电力负荷。
各级电力负荷的供电要求,一般不低于以下所列:1)一级负荷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对特殊重要的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独立电源点供电(见供电电源)2)二级负荷由两回线路供电,该两回线路应尽可能引自不同的变压器和母线段。
3)三级负荷按实际需要容量供电。
负荷计算冶金工厂电力负荷分为最大负荷、尖峰负荷和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
最大负荷是30min的最大平均负荷。
最大负荷分别乘以适当系数,便可求得尖峰负荷和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
它们又分别作为选择供配电设备、计算电压降、选择保护装置、计算电能消耗和选择补偿装置的依据。
在进行负荷计算时,要根据供配电系统由最下级分支馈线逐级向总变电所推算。
在生产车间内专门用于检修的电焊机或备用设备可不参与计算。
要将不同工作制下的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换算为统一的计算功率。
(1)长期工作制电动机的设备容量(P)等于其铭牌上的额定功率(Pe)。
(2)反复短时工作制电动机(如起重机、轧钢车间辅助机械的电动机)的设备容量是指换算到统一负载持续率(Fc)下的额定功率。
当采用需要系数法或二项式法计算时,要统一换算到Fc=25%时的额定功率。
(3)电焊机及电焊变压器的设备容量应统一换算到Fc=100%时的额定功率(kW)。
(4)电炉变压器的设备容量是指额定功率因数下的有功功率。
(5)照明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是指灯头标出的功率;对于荧光灯及高压水银灯等还应计入镇流器的损耗功率,即灯管的额定功率分别增加20%及8%。
最大负荷计算的方法主要有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和单位产品耗电量法。
(1)需要系数(Kx)法。
此法适合于长期工作制用电设备占多数的情况下,计算负荷之用。
同类工作制的单组用电设备按下式计算:
不同工作制的多组用电设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为最大负荷班内30min平均负荷中最大有功功率,kW;Q为最大负荷班内30min平均负荷中最大无功功率,kV•A;S为最大负荷班内30min平均负荷中最大视在功率,kV•A;尸。
为用电设备组中,所有单个用电设备容量之和,kW;Kx为按用电设备分类的平均需要系数;tanφ为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函数;
Kξy Kξw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最大同时系数。
(2)二项式法。
此法适合于反复短时工作制用电设备占多数的情况下计算负荷之用。
同类工作制的单组用电设备按下式计算:
不同工作制的多组用电设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nx为用电设备组中nx(长期工作制的为5台,反复短时工作制和短时工作制的为3台)台最大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之和,kW;c、b为二项式系数;(CPnx)max为从各用电设备组中选出的最大值,kW;tanφx为与(CPnx)max相应的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函数。
(3)单位产品耗电量法。
此法适合于初步设计及前期阶段计算负荷之用。
式中Km为最大系数,是最大负荷与最大负荷班平均负荷之比;n为年电能利用率,是年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之比;ω为单位产品耗电量,kW•h/t;M为产品年产量,t;Tn为年工作小时数,h。
求得各车间负荷后,企业的总负荷按下式求得:
式中ξP为企业各车间计算负荷有功功率的总和,kW;。
tanφp为企业平均功率因数的正切函数,按补偿后的功率因数cosφp=0.9~0.92考虑;Kξ为最大负荷同时系数,取0.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