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作文人物描写动作5大技巧附例文

合集下载

作文指导 动作描写人物的技巧

作文指导 动作描写人物的技巧

描写人物动作的技巧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小说《药》中对刽子手康大叔的描写是这样的:‚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技巧一:描写个体动作描写人物,动作描写必不可少。

有时,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要围绕人物的一个动作细描细画,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

‚快一点,时间不早了,我们都在等你。

‛几个男子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吵醒。

我起身揉了揉朦胧的睡眼向窗外望去——天还没亮呢。

他们怎么这么早就来叫父亲去卖豆呀?!窗外的院子里,父亲弯着腰,正用绳子捆着昨天摘来的两包青蚕豆。

我分明感觉到,清晨的风,彻骨的凉,父亲瘦弱的身躯在风中瑟缩着。

不一会儿,父亲挑起两包蚕豆,吃力地迈开步子。

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走进黎明的晨光中。

(中考满分文《蚕豆丰收之后》)这一段着力描写了一个动作:父亲在清晨去卖豆子时的艰难情景。

描写时,作者详细描画,突出父亲竭力挑起两包蚕豆的过程,反映家庭生活的艰辛和父亲吃苦耐劳的品德。

技巧二:精写连续动作连续动作该怎么描写?那就应该突出动作的连续性,用词上要注意关联词的运用。

例一:唉,这种读书方式实在不好受,我必须把头缩进被窝深处,被角必须压得密不透光,然后打开手电筒,开始看书。

略有声响,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熄灯、伸头、察看,直到‚警报解除‛,又缩头蜷腿,开灯……没想到效率还真高。

只是憋得满头大汗,脸上发烫,呼吸不畅,必须定时探头呼吸,实在是美中不足啊!(选自中考满分文《兴趣》)例二:他把手伸向了我,这是一双饥饿的手,筋骨从外皮中突出来,像那老树的枯藤,错乱地缠在他的手中。

怎样写人物动作描写的作文二百字五年级

怎样写人物动作描写的作文二百字五年级

怎样写人物动作描写的作文二百字五年级人物动作描写作文 篇1我的弟弟非常的调皮,我姥姥的腿又一瘸一拐的,走路非常不方便,但我的弟弟还是很调皮:跑过来,又跑过去,偶尔又撞我姥姥一下。

因为姥姥的腿一瘸一拐的,所以,她走路时看起来一上、一下、一上、一下。

一天,因为姥爷有事出去了,所以姥姥自己在家里面看着弟弟。

一会儿,弟弟搭完积木后要喝水,姥姥一瘸一拐的去给他倒水;一会儿,弟弟上完厕所后让姥姥去冲厕所,姥姥又一瘸一拐的去了;一会儿,弟弟又要出去玩,可是姥姥正在做饭没有时间陪弟弟出去玩,就说:“你自己先去玩吧!奶奶一会就下去。

”弟弟倒也没说什么,蹦蹦哒哒地跳下去了。

因为姥姥没有跟着弟弟,所以不放心,抽空闲忙的从厨房的窗户里往外瞅一眼······姥姥已经快70岁了,但她还是为自己的儿女子孙们操心,真不容易啊。

人物动作描写作文 篇2今天下午,我们按照上午的计划去打球。

我们到了广场,活动了一下身体,便开始打球了。

我先发球,哥哥顺势一挡,不偏不倚,正好打在了球台上。

哥哥先发球,我挡了过去,我还想抽一个,没想到哥哥把拍一挥,一个飞球直冲我的鼻梁飞来,嘭!正好打在了眼镜框上,吓得我半天没缓过劲来,我气的把球一打,直冲云霄。

有一次我们对抽了好几次一直没有分出胜负,那才叫一个激烈!经过我们激烈的对抗,我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通过这次打乒乓球,既锻炼了我的身体,还加强了我的反应能力。

人物动作描写作文 篇3今天,张老师组织我们玩动作的游戏。

规则是每队的同学都要按顺序把老师的动作传下去。

传到最后,哪组的同学学得最象,哪组赢。

游戏开始了,张老师先抖一抖身体,假装很冷,接着她穿起了一件外套。

第二个同学大概习惯了擦鼻涕,所以她就用上了。

到了陈西那里,陈西也跟她一样,并没有把张老师的动作学到位,只是做了擦鼻涕,两手向两侧一伸的动作。

到了最后一位同学,出了一个笑话,她做的动作好象小鸟在飞。

用动作和外貌描写一个身边最有特点的人作文

用动作和外貌描写一个身边最有特点的人作文

用动作和外貌描写一个身边最有特点的人作文示例文章篇一:《我的“旋风”同桌》嘿,你知道吗?在我的身边有一个超级有特点的人,那就是我的同桌——小李!小李长得高高瘦瘦的,就像一根细长的竹竿。

他的眼睛小小的,笑起来的时候就眯成了一条缝,好像天上弯弯的月牙儿。

他的鼻子挺挺的,像一座小小的山峰。

嘴巴呢,总是咧得大大的,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看起来特别阳光。

要说他最大的特点,那就是风风火火,像一阵旋风!每次老师布置作业,他总是第一个翻开本子,拿起笔,“唰唰唰”地写起来,那速度,简直比火箭还快!我有时候都看傻眼了,忍不住问他:“你咋写这么快呀?”他头也不抬,一边写一边说:“这有啥难的,我脑子转得快,手也快呗!”有一次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跑步。

哨声一响,他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他的两条腿快速地交替着,手臂也摆动得特别有力,那架势,就好像后面有一只大老虎在追他似的。

不一会儿,他就把我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我们在后面气喘吁吁地跑着,边跑边喊:“等等我们呀!”他却像没听见一样,一溜烟儿就跑到了终点。

还有一次课间,我正慢悠悠地收拾书包,准备出去玩。

他一下子就冲到我面前,着急地说:“你咋这么慢呀?快点快点,咱们一起去打球!”说着,就一把抢过我的书包,帮我收拾起来。

我都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收拾好了,拉着我就往操场跑。

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因为一道题不会做,急得抓耳挠腮。

他看到了,凑过来小声说:“别着急,我教你。

”然后就快速地给我讲解起来,那语速快得呀,我都差点跟不上。

不过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弄懂了那道题,顺利地完成了考试。

小李这“旋风”般的性格,有时候也会让他闯祸。

有一次上课,老师正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他却在下面偷偷地玩橡皮。

老师突然点名让他回答问题,他一下子慌了神,站起来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老师生气地说:“你在干什么?上课要认真听讲!”他红着脸低下了头,那模样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是我的同桌小李,一个风风火火像旋风一样的人。

用三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作文

用三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作文

用三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作文一、描写我的邻居老张。

1.1 外貌描写。

老张啊,那可是个长得特别有特点的人。

他高高瘦瘦的,就像根竹竿似的。

脸上布满了皱纹,那一道道皱纹就像是岁月用刻刀一道道划上去的,每一道都藏着故事呢。

他的头发花白,稀稀拉拉的,就像冬天荒原上的枯草。

眼睛不大,但是特别有神,就像两颗黑宝石在那深深的眼窝里闪着光。

老张常年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脚下蹬着一双沾满泥土的旧布鞋,一看就是个朴实的劳动人民。

1.2 动作描写。

老张这人啊,动作特别麻利。

我经常看到他在院子里忙活着,比如说摆弄他那几盆花的时候。

他那双手就像有魔法一样,轻轻一捏,就能把花盆里多余的土给去掉。

浇水的时候,他会小心翼翼地提着水壶,就像捧着个宝贝似的,慢慢把水浇到花根处,那动作轻柔得就像在照顾刚出生的婴儿。

有时候他修理家里的小物件,那更是手到擒来。

拿起螺丝刀,三两下就能把东西拆开,找到问题所在,然后又迅速地把东西组装好,那动作之快,让人眼花缭乱。

1.3 语言描写。

老张说话那可真是有特点。

一口浓浓的本地口音,听起来特别亲切。

他一开口就是些特别实在的话,从不会拐弯抹角。

有一次我向他请教怎么种好花,他就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子啊,种花这事儿啊,没什么诀窍,就是得用心。

你得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照顾花,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他说话的时候,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那认真的模样就像在传授什么绝世秘籍一样。

二、描写我的朋友小李。

2.1 外貌描写。

小李是个年轻漂亮的姑娘。

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就像瀑布一样垂在肩膀上,每次风一吹,那头发就随风飘动,就像有生命似的。

她的眼睛又大又圆,像两颗水汪汪的葡萄,睫毛长长的,忽闪忽闪的,就像两把小扇子。

她的皮肤白白嫩嫩的,就像刚剥壳的鸡蛋一样。

她平时喜欢穿一些时尚的衣服,比如说那种碎花的连衣裙,穿上之后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仙女一样,整个人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2.2 动作描写。

小李是个很活泼的女孩,她的动作总是充满了活力。

小学生1-6年级各类作文写作技巧全集(附范文)

小学生1-6年级各类作文写作技巧全集(附范文)

小学生1-6年级各类作文写作技巧全集(附范文)1. 抓住人物特点,对人物外貌描写做到形神兼备。

2. 把握人物特点,注意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做到“言为心声”。

3. 要选择恰当的事例。

我的爸爸是一位普通的工人。

写人作文1. 抓住人物特点,对人物外貌描写做到形神兼备。

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外貌都与别人不同,外貌特点,如容貌,神态,姿态,服饰等,往往反映着人物不同的个性和心理。

这些特点的描写要做到时刻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外貌描写应力求做到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和个性,决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倾向。

2. 把握人物特点,注意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做到“言为心声”。

在生活中,人们的个性,职业,年龄及所出的时间,环境和地位不同,说出的话也不会完全相同。

一个人的语言,就是他思想感情最直接的流露,因此,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描写,时刻做到“言为心声”。

3. 要选择恰当的事例。

选择事例时,不要认为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事例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以小事来表现主题,体现中心。

范文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是一位普通的工人。

他中等身材,只喜欢留短发,有点黑的圆脸上镶嵌一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

我的爸爸哪方面都挺好的,我很爱他。

但有时我也很烦他。

就是因为爸爸有爱抽烟的坏毛病。

抽烟不仅使自己牙齿发黄,实指和中指也都被烟熏得发黄了,而且全身都是烟味,害得我和妈妈都不爱去接近爸爸了。

有一次,我看见爸爸在抽烟,赶紧跑过去,生气地把他手中的烟给夺了过来扔了,此时的他还对我嬉皮笑脸地说:“好,好,我不抽了,把烟全给你,我到你奶奶家去坐会儿。

”说完,爸爸把手中的烟盒给了我,就走了。

趁着爸爸不在家的时候,我赶紧把烟藏进拉链狗的肚子里了。

然后我也去了奶奶家。

到了奶奶家一看,我愣住了,爸爸正在那抽烟呢!天哪!爸爸怎么会是这样啊!我只好再次硬着头皮对爸爸说:“爸爸请你别再抽烟了,抽烟会得肺病啊!再说了,我和妈妈吸了你抽烟的味儿,同样也危害到我和妈妈的健康的,难道说你连我们都不顾了吗?”听了我的话,爸爸好像很勉强地说:“好,我戒。

2020小学作文“动作描写”五大技巧

2020小学作文“动作描写”五大技巧

小学作文“动作描写”五大技巧作家老舍学生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里,同样是举足轻重的。

当然,我们都知道动作描写,我们也知道有哪些动作,可怎么写才能把短时间发生的动作,写得具体生动呢?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你认真阅读本文,配合老师布置的练习,你就不是一般的你啦!一个个就会成为动作描写的大师啦!同学们,我们先回忆一下,从小到大有没有被爸爸或妈妈惩罚过?特别是“竹笋炒肉丝”的那种?如果有,你现在就在纸上写上“妈妈打我”或“爸爸打我”,就暂时别动,听我继续说,然后再一起来修改。

好了吗?我们先来看一个动作。

李老师喝茶。

这句话和你们现在在纸上写的那句话差不多。

如果扩写,有同学这样写:李老师端起茶杯,慢慢喝茶。

这样写,还是很笼统,到底怎么喝的呢?是不是还可以更具体呢?用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说,怎么写才是“慢镜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教给同学们的动作描写的技巧。

给动作“化功大法”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李老师喝茶。

请看一个同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

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

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

他砸巴砸巴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砸巴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类似的“化功大法”,课文《凡卡》一课中,写凡卡写信的动作,就是大动作,其中一个细节: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

人物描写方法技巧指导(附1-6年级写人范文)

人物描写方法技巧指导(附1-6年级写人范文)

掌握4大技巧,人物描写惟妙惟肖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的确,世上万物,各有特点,即便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其形状、颜色、大小、筋脉也会有所不同。

树叶如此,人也亦然。

以人的外貌来说,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父母和亲友也能根据细微的差别准确无误地认出他们,毕竟,世界上没有外貌完全相同的人。

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外貌是写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基本功,因为,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人物描写。

人物在文章里一出现,就像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一样,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外貌。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外貌呢?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身材特点、五官容貌、面部神情、姿态声音、衣着装饰。

其中,身材特点指人的高矮胖瘦;面部神情指人的喜怒哀乐;五官容貌可从头、脑、耳、眉、眼、鼻、嘴、胡子、皱纹、面部标记方面进行描写;姿态声音可从站、坐、行走的姿势,说话的习惯和腔调等方面进行描写;衣着装饰则可抓住发型、衣服、鞋帽或其他装饰的特点进行描写。

我们明确了写作内容,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外貌呢?告诉大家四个小窍门。

细观察要写好人物外貌,关键在于平时仔细观察。

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外貌也有所区别,如舞蹈演员的腿较粗而四肢修长;举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渔民则肤色较黑,脚趾因长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张开。

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

即便是同样的部位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所不同,如婴儿的手绵软饱满,老人的手青筋凸露,拿笔杆子的人中指会磨出茧子,吸烟的人食指和中指被熏得发黑,弹琴的人手指修长而灵巧,搬运工的手粗糙而有力……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地描写出来。

考试必备:掌握4大技巧,人物描写惟妙惟肖!(附1-6年级范文)

考试必备:掌握4大技巧,人物描写惟妙惟肖!(附1-6年级范文)

考试必备:掌握4大技巧,人物描写惟妙惟肖!(附1-6年级范文)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世上万物,各有特点,即便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其形状、颜色、大小、筋脉也会有所不同。

树叶如此,人也亦然。

以人的外貌来说,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父母和亲友也能根据细微的差别准确无误地认出他们,毕竟,世界上没有外貌完全相同的人。

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外貌是写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基本功,因为,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人物描写。

人物在文章里一出现,就像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一样,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外貌。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外貌呢?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身材特点、五官容貌、面部神情、姿态声音、衣着装饰。

其中,身材特点指人的高矮胖瘦;面部神情指人的喜怒哀乐;五官容貌可从头、脑、耳、眉、眼、鼻、嘴、胡子、皱纹、面部标记方面进行描写;姿态声音可从站、坐、行走的姿势,说话的习惯和腔调等方面进行描写;衣着装饰则可抓住发型、衣服、鞋帽或其他装饰的特点进行描写。

我们明确了写作内容,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外貌呢?告诉大家四个小窍门。

一、细观察要写好人物外貌,关键在于平时仔细观察。

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外貌也有所区别,如舞蹈演员的腿较粗而四肢修长;举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渔民则肤色较黑,脚趾因长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张开。

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

即便是同样的部位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所不同,如婴儿的手绵软饱满,老人的手青筋凸露,拿笔杆子的人中指会磨出茧子,吸烟的人食指和中指被熏得发黑,弹琴的人手指修长而灵巧,搬运工的手粗糙而有力……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地描写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1-6年级作文人物描写动作5大技巧附例文
开始学习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动作。

老师喝茶。

这句话和你们现在在纸上写的那句话差不多。

如果扩写,有同学这样写:老师端起茶杯,慢慢喝茶。

这样写,还是很笼统,到底怎么喝的呢?是不是还可以更具体呢?用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说,怎么写才是“慢镜头”呢?
下面就是我们今天要教给同学们的动作描写的技巧。

给动作“化功大法”
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老师喝茶。

请看一个同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 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

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

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

他咂吧咂吧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咂吧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类似的“化功大法”,课文《凡卡》一课中,写凡卡写信的动作,就是大动作,其中一个细节:
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学了就要用,刚才同学们在纸上写的“妈妈惩罚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这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吗?试试?
给动作“涂脂抹粉”
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进行修饰,是不是就很美呢?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
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我们对这句话里的动作“涂脂抹粉”,就成了这样一句:小贝蒂慢慢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贵无比的宝贝一样,轻轻地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就会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比较细致地表达出来,人物形象就会更具活力,就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与思想。

这里就叫“涂脂抹粉”。

我们再来看一篇“涂脂抹粉”的。

“ 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

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

忽然,张小虎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

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呢。


上面的片段中,运用“化功大法”把张小虎爬杆的动作进行了分解,然后给部分动作“涂脂抹粉”,文章就显得活灵活现,就真的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为你面前的动作片段,也来“涂脂抹粉”吧。

记住,不能太多,化妆多了,也难看呢。

你们说是不是?
给动作“配上声音”
在写动作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动作描写,也很单调的,在动作中载入声音,就会让你笔下的动作活灵活现。

这里说的“配上声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二是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我们看一段动作描写。

“ 刘老师把试卷摊开,平铺在讲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点唾沫,随即两个指头一翻,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

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你给我上来!”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把徐晋给戳穿了……”
这是一段老师点评试卷的过程,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经常看到类似情景,简单的几个动作,经过小作者“化功大法”、“涂脂抹粉”,加上人物的语言描写,就变成了近200个字的小片段,厉害吧?
因此,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要克服“偷懒”心理,勤快一些,这样,我们平时看上去挺简单的几个动作,认为不可能写进作文的“一般内容”,都可以成为你作文的素材。

“配上声音”除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还可以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什么是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小猫叫的声音“喵喵”、北风刮的声音“呼呼”、汽车的喇叭声“嘟嘟”、爆竹发出的声响“噼里啪啦”等,这些就是象声词。

我们来看看再次修改后的片段。

“ 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就这么一点高度,还难得倒我爬杆王?大家瞧我的!”。

说完,张小虎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

忽然,他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
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嗖”的一声,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

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嘴里还发出“嗨嗨”的声音。

他的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我上来啦——我赢啦——”。


这一段动作描写中,就有了人物的语言与象声词的插入,比上一段“无声的世界”好多了。

同学们,还不赶快拿起笔,继续修改你面前的一段话呢?配上声音,让动作行为更生动!
给动作“加上表情”
在动作描写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动作,还要思考此项动作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是怎么做的,这就要让动作与表情、神态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

课文《全神贯注》中描写罗丹修改塑像的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

“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起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态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工作一丝不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罗丹,看到了一个如痴如醉、忘我工作的全神贯注的艺术家形象。

“ 我把自制的贺卡举到妈妈面前:“妈妈,生日快乐!这是给你的礼物!”
妈妈张大了嘴巴,满脸疑惑:“这……这是你做的贺卡?”
“如假包换!是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完成的。


妈妈接过贺卡,轻轻地打开,一曲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贺卡里飘了出来。

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红晕涌上了她的脸庞,此时的妈妈,一定是幸福的。

妈妈抚摸着贺卡的每一个边,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还三番五次、颠来倒去地看着,仿佛在欣赏她最心爱的宝贝。

忽然,妈妈一把把我拉在怀里,紧紧地抱着我:“我的好女儿!我的好孩子!妈妈谢谢你!”。

我明显地感觉到妈妈的身体在抖动着。

这一段话写了妈妈收到礼物后的一系列动作与表情,写出了妈妈的幸福与激动,简单的一个“收到礼物”的动作描写,却让我们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来,这样的动作描写技法真是太妙了。

再次修改我们的动作描写片段,给动作描写“加上表情”吧。

给动作“融入心理”
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动作的动机将更加突出,人物行动将更加明晰。

同样,来看一个例子。

“ 我飞快地从地上抓了一把雪,使劲地捏了捏,感觉雪球还是太小,想想不解恨:刚才你赵红也太不够哥们儿义气了,竟然敢袭击我?看我这次怎么收拾你!又迅速抓了一把,这样两把雪揉在一起,我搓了搓,磨平了雪球的表面,嘿嘿,赵红,你给我小心啊!
我瞅了瞅对面的赵红,他正在搓雪球,大概还想再给我一个“炮弹”吧。

这正是个机会,趁着他还没有准备好,我抡起手臂,甩了两圈,看准赵红的方向,把雪球使劲抛了过去。

“嗖”的一声,雪球划了个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赵红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开了,溅得赵红满脸都是雪片。

“哈哈哈……”赵红还没缓过神来来,我转身跑开了:不能再战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这是《雪战》作文中的一个片段,小作者打雪仗的情形写得栩栩如生。

我们也看得出在“反攻”时小作者内心是怎么想的,就知道这个“雪球”抛出去的力量是何等之大,这样的片段描写,就比没有心理活动的强多啦。

想想你面前的作文片段,妈妈惩罚你或爸爸打你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补充上去吧。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几个绝活,当然并不是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必须运用到,我们可以选择使用。

相信多次练习后,你就会把这些技巧运用自如,作文越写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