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市高考试题(理综化学)解析版
2010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Ⅰ)(含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Ⅰ)(含答案解析)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高中联考期中试卷期末考试月考试卷学业水平同步练习2010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Ⅰ)(含答案解析)1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沸点: B.熔点:C.酸性: C.碱性:【答案解析】 A解析:B考查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2008年高考全国卷I第8题已经考过,一般认为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B正确; C项正确,一般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正确,一般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A项错误,2009年高考全国卷I第29题已经考过,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最高,AsH3、PH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只有范德华力,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应该为:NH3>AsH3>PH3;【命题意图】考查基本概念:如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氢键与范德华力对物质的物性的影响,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方法具体应用,这些都是平时反复训练的,这道题目实属原题,属于送分题!【点评】其实还可以拓展:考同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判断里面的如同为原子晶体或同为离子晶体等,不应该老局限于分子晶体,这样显得2010年高考题与08和09没有太大区别。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B.将SO2通入溶液可生成沉淀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答案解析】 C解析:A错误,因为Li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B错误,酸性:HCl>H2SO3>H2CO3所以通入后无BaSO3沉淀,因为BaSO3+2HCl=BaCl2+H2O+SO2↑;D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3+2H2O+CuSO4=Cu(OH)2↓+(NH4)2SO4,接着Cu(OH)2CuO+H20,溶液中NH3不能还原CuO为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2CO3>HClO,反应为:CO2+H20+Ca(ClO)2=CaCO3↓+2HClO,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命题意图】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B、C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D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注意事项: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先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先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6. 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 H + + O H -=2H O 表示的是A . 432N H C l+N aO H =N aC l+N H H O ∆↑+ B. 222M g(O H )+H C l=M gC l +2H O C. 3232N aO H +N aH C O =N a C O +H O D. 332N aO H +H N O =N aN O +H O7.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 41022213C H (g )+O (g ) = 4C O (g )+5H O (l) 2878k J/m o l 2H ∆=- ② 41022213C H (g )+O (g ) = 4C O (g )+5H O (g ) 2658k J/m o l 2H ∆=-③ 410229C H (g )+O (g ) = 4C O (g )+5H O (l) 1746k J/m o l 2H ∆=- ④ 410229C H (g )+O (g ) = 4C O (g )+5H O (g ) 1526k J/m o l 2H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 -2878kJ/molB. -2658kJ/molC. -1746kJ/molD. -1526kJ/mol 8.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B .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 .醋酸在醋酸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 2的利用率9. 相同体积、相同pH 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10. 若424()N H S O 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2S O 、2N 、3N H 和2H O ,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 原子数之比为A .1:4 B. 1:2 C. 2:1 D. 4:1 11. 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 4C H 和Ar 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 2O ,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 ,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4C H 和Ar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4 B. 1:3 C. 1:2 D. 1:1 12. 短周期元素W 、X 、 Y 、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 、X 、 Y 、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 、3、 4、 2(不考虑零族元素)。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理综化学部分word版含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新课标卷吉林、黑龙江、宁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K 39Ca 40 Ni 59 Cu 64 Ba 137 La 139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 B.4种 C.5种 D.6种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10.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分,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 0.1(b-2a)mol/ L B. 10(2a-b)mol/LC. 10(b-a)mol/ L D. 10(b-2a)mol/L11.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 = -12.1kJ /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H = -55.6kJ/ 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7.7 kJ /mol B.-43.5kJ /mol C.+43.5 kJ/ mol D.+67.7 kJ/ mol12.根据右图可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2Ag+(aq)+Co(s)=2Ag(s)+Co2+(aq)13.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正确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CO32-+2H+=CO2↑+H2O错误,碳酸镁不应写成离子形式C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正确D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26.(14分)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5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Na23 Mg24 S32C135.5 K39 Ca40 Ni59 Cu64 Bal37 Lal39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 O的电子式为22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为2 112L (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 -Cl的结构示意图为8.分子式为C H 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362构)A.3种 B.4种 C.5种D.6种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 .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 .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10.把500 mL 有2BaCl 和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 .10.1(2)b a mol L --gB .110(2)a b mol L --gC .110()b a mol L --gD .110(2)b a mol L --g11.己知:()HCN aq 与()NaOH aq 反应的112.1H kJ mol -=-V g ;()HCL aq 与()NaOH aq 反应的155.6H kJ mol -=-V g 。
则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 V 等于A .167.7kJ mol --g B .143.5kJ mol --gC .143.5kJ mol -+∙ D . 167.7kJ mol -+g1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 .22()()2()()Ag s Cd aq Ag aq Cd S +++=+B .22()()()()Co aq Cd s Co s Cd aq +++=+C .22()()2()()Ag aq Cd S Ag s Cd aq +++=+D .22()()2()()Ag aq Co s Ag s Co aq +++=+13.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完整word版)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卷化学部分解析: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卷(宁夏、吉林、黑龙江、陕西、辽宁)化学部分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共42分)7、解析:A选项考查电子式的书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阴离子需用中括号,在其右上角标上所带负电荷数,故A项错误;B选项考查有关物质的量及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由于乙醇和丙醇的总质量已知但其比例未知,因而无法求出CO2的量,B项错误;C项考查同位素和核素的概念,氮元素的质子?为7,但有不同有核素(即原子),故中子数不一定为7,故C项正确;D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简图的书写,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D项错误。
答案:C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化学用语、基本计算及基本概念,本题具有综合性,属于基础题.8.解析:不考虑立体异构共有4种结构:两个氯原子同时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有2种;分别连在不同的碳原子上又有2种 ,共4种。
答案:B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属于基础题,因此化学复习要重视基础、抓好基础。
9、解析:A项,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是取代反应;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属加成反应,故A项错误;B 项。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是取代反应;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是氧化反应,B项错;C项,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属消去反应;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属加成反应,故C项也是错误;D项的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均属于取代应,所以D项正确。
答案:D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有机反应类型,仍然属于基础题,再次说明化学复习要重视基础、抓好基础,所以考前回归课本很必要。
10.解析:a mol Na2SO4与BaCl2反应生成a mol BaSO4,则说明一份中含BaCl2 a mol ;b mol AgNO34与BaCl2和KCl反应会生成b mol AgCl,说明一份中总的Cl-为b mol;而a mol BaCl2中含Cl-为2a mol,则一份中含KCl为(b-2a)mol,由于原溶液为5等份,应含KCl为5(b-2a)mol.故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5(b—2a) mol/0.5L=10(b2a) mol/L。
2010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精美解析版)-北京理综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6分,选错的得0分)13.(2010北京理综·13)属于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是:在不同参考系中,A.真空中光速不变B.时间间隔具有相对性C.物体的质量不变D.物体的能量与质量成正比【答案】A【解析】狭义相对论两个基本假设: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c是对任何惯性参照系都适用的普适常量.A正确。
14.(2010北京理综·14)对于红、黄、绿、蓝四种单色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相同介质中,绿光的折射率最大B.红光的频率最高C.在相同介质中,蓝光的波长最短D.黄光光子的能量最小【答案】C【解析】红、黄、绿、蓝四种单色光的频率依次增大,光从真空进入介质频率不变,B 错。
由色散现象同一介质对频率大的光有大的折射率,A错。
频率大的光在真空中和介质中的波长都小,蓝光的波长最短,C正确。
频率大,光子能量大,D错。
15.(2010北京理综·15)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
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 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A.1036kg B.1018kg C.1013kg D.109kg【答案】D【解析】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ΔE =Δm c2,可得:Δm =26282410(310)Ec∆⨯=⨯kg =4.4×109kg选项D正确16.(2010北京理综·16)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A.124()3GπρB.123()4GπρC.12()GπρD.123()Gπρ【答案】D【解析】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说明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恰好等于物体随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有2224MmG m RR Tπ=................................... ①天体的质量为:M= ρV=ρ43πR3 .................................... ②解得:T正确选项为D。
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

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 C12 O 16 P31 Cl35。
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熔点:Si 3N 4>NaCl >SiI 4 B. 沸点:NH 3〉PH 3〉As 3C .酸性:HClO 4〉H 2SO 4〉H 3PO 4 D. 碱性: NaOH 〉Mg(OH )2>Al (OH )3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 . 将2CO 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 . 将2SO 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 SO 沉淀D . 将3NH 通入热的4CuSO 溶液中能使2Cu +还原成Cu8.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 将铁粉加入稀释硫酸中:B . 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C .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D . 将铜屑加入Fe 3+溶液中: 2 Fe 3++Cu=2 Fe 2+ Cu 2+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某醋酸溶液的PH =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 b,则a>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 4Cl 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1。
0×10—3mol/L 盐酸的PH=3.0,1.0×10—8mol/L 盐酸PH =8。
0D 。
若1mL PH=1盐酸与100mL M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 溶液的PH=1110。
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由有机光敏染料(S )涂覆TiO 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李自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2TiO/S*+3I-→2TiO2/S + I3-2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
201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化学部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6分)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2.(6分)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H2SO4、NaOH﹣﹣腐蚀品B.CH4、C2H4﹣﹣易燃液体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K2CrO7﹣﹣氧化剂3.(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C.1mol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mol乳酸(C3H6O3)D.脂肪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4.(6分)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5.(6分)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0.1mol/LCH3COOH溶液的pH>1:CH3COOH⇌CH3COO﹣+H+B.“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H<0 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2NO3﹣⇌3Fe2++2NO2+4H2O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CO32﹣+H2O⇌HCO3﹣+OH﹣6.(6分)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然后硫酸铜与ZnS、PbS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更难溶的CuS7.(6分)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起始浓度甲乙丙c(H2)/mol•L﹣10.0100.0200.020c(CO2)/mol•L﹣10.0100.0100.020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08mol•L﹣1D.反应开始时,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二、非选择题(共58分)8.(14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查阅资料: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②Al3+在pH=5.0时沉淀完全;Mg2+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11.4时沉淀完全.实验过程:I.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Ⅱ.用铂丝蘸取少量I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Ⅲ.向I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Ⅳ.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Ⅴ.向Ⅲ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1)I中气全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2)由I、Ⅱ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3)Ⅲ中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是.(4)Ⅳ中B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5)沉淀C的化学式是.(6)若上述n(A):n(B):n(C)=1:1:3,则X的化学式是.9.(14分)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1)过程Ⅰ: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高考真题精品解析—理综(北京卷)【名师简评】本套试卷难度适中,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生物部分着重考查了生命活动的调节,第 29、31题都与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关,改变了多年来以简答题考查传规律的情况;注重了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
物理部分考查了除热学以外的全部内容,不存在偏题、难题、怪题的出现,实验注重考生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计算题偏重考查考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化学部分以中档试题为主,考查内容全面,第Ⅰ卷侧重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第6、10、11、12题,第Ⅱ卷侧重考查分析和推断能力,如第7题考查实验安全,第9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和实验,第10题考查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第27题考查化学实验探究。
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第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6.答案B7.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H2SO4、NaOH——腐蚀品B. CH4、C2H4——易燃液体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K2Cr2O7——氧化剂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常见危险化学品的类别。
H2SO4和NaOH均具有腐蚀性,属于腐蚀品,A项正确;CH4、C2H4为易燃的气体,属于易燃气体,B项错误;CaC2、Na与水均能剧烈反应,属于遇湿易燃物品,C项正确;KMnO4、K2Cr2O7均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剂,D项正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C.1 mol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 mol乳酸(C3H6O3)D.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为分子间发生缩聚反应的产物,链节中含有酯基,A 项正确;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均为丁烷,B 项错误;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 项错误;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蛋白质为高分子化合物,但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 项错误。
【误区警示】糖类中的单糖(葡萄糖和果糖)均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9.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 2的量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 2的生成C.③中选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SO 2D.为确认CuSO 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上下移动铜丝可以控制铜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生成SO 2的量,A 项正确;SO 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因此②中品红溶液可以验证SO 2的生成,B 项正确;SO 2有毒,能与NaOH 溶液反应,因此③中NaOH 溶液可以吸收多余的SO 2,C 项正确;铜与浓硫酸反应后①中溶液显蓝色即可证明CuSO 4生成,无需向其中加水,D 项错误。
10.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 A.0.1 mol/L CH 3COOH 溶液的pH >1:CH 3COOH CH 3COO -+H +B.“NO 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 2(g) N 2O 4(g) ∆H <0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 ++2NO 3-===3Fe 2++2NO ↑+4H 2OD.向Na 2CO 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CO 23-+H 2O HCO 3-+OH-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0.1molCH 3COOH 溶液的pH >1,则c(H +)<0.1mol/L ,说明醋酸没有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CH 3COOH CH 3COO -+H +,A 项正确;“NO 2”浸泡在冷水中,温度降低,平衡2NO 2 N 2O 4向正方向移动,颜色变浅,B 项正确;铁容易稀硝酸,溶液变黄,说明Fe 被氧化为Fe 3+:Fe +4H ++NO 3-=Fe 3++NO ↑+2H 2O ,C 项错误;Na 2CO 3溶液中由于CO32-水解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溶液变红,D 项正确。
11.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 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 或PbS ,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uS 的溶解度大于PbS 的溶解度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C.CuSO 4与ZnS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 2++S 2-====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12.某温度下,H 2(g )+CO 2(g ) H 2O (g )+CO (g )的平衡常数K =94。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 2(g )和CO 2(g ),其起始浓度如右表所示。
...A.平衡时,乙中CO 2的转化率大于60%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 2的转化率均是60%C.平衡时,丙中c (CO 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
设平衡时甲中CO 2的转化浓度为x ,则平衡时H 2、CO 2、H 2O 、CO 的浓度分别为0.01-x 、0.01-x 、x 、x ,根据平衡常数K =x xx x ⨯⨯(0.01-)(0.01-)=94,解得x =0.006,则甲中CO 2的转化率为0.0060.01×100%=60%,由于乙相对甲,增加了c (H 2),因此CO 2的转化率增大,A 项正确;设平衡时丙中CO 2的转化浓度为y ,则平衡时H 2、CO 2、H 2O 、CO 的浓度分别为0.02-y 、0.02-y 、y 、y ,根据平衡常数K =y yy y ⨯⨯(0.02-)(0.02-)=94,解得x =0.012,则丙中CO 2的转化率为0.0120.02×100%=60%,B 项正确;平衡时甲中c (CO 2)=0.01-0.006=0.004mol/L ,丙中c (CO 2)=0.02-0.012=0.008mol/L ,C 项错误;反应开始时,丙中反应物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快,甲中反应物浓度最小,反应速率最慢,D 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80分)本卷共11小题,共180分。
25.(14分)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 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
甲同学欲探究X 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
②Al 3+在pH=5.0时沉淀完全; Mg 2+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11.4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I.向化合物X 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 ,得到无色溶液。
Ⅱ.用铂丝蘸取少量I 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Ⅲ.向I 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 至5~6,产生白色沉淀B ,过滤。
Ⅳ.向沉淀B 中加过量NaOH 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Ⅴ. 向Ⅲ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 溶液,调节pH 至12,得到白色沉淀C 。
(1)I 中气全A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 的化学式是 。
(2)由I 、Ⅱ判断X 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 。
(3)Ⅲ中生成B 的离子方程式是 。
(4)Ⅳ中B 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
(5)沉淀C 的化学式是 。
(6)若上述n (A ):n (B ):n (C )=1:1:3,则X 的化学式是 。
25.答案(14分) (1)CO 2 (2) 钠 硅 (3)3323A lN H H O ++⋅ 34()3A l O H N H +↓+(4)3()Al O H O H -+ 222AlO H O -+(5)2()M g OH(6)373()M g Al OH CO【解析】本题考查抗酸药成分的探究实验。
(1)Ⅰ中气体A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合抗酸药的有效成分,该气体为CO 2。
(2)根据Ⅰ,一定不含Si ,因为硅酸盐中加入过量盐酸,会产生硅酸沉淀,根据Ⅱ,一定不含Na ,因为Na 的焰色为黄色。
(3)根据提供资料,Ⅲ中调解pH 至5-6时生成的白色沉淀为Al(OH)3。
(4)Ⅳ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沉淀B 完全溶解,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 -=AlO 2-+H 2O 。
(5)Ⅴ中加入NaOH 溶液调节pH 至12,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沉淀C 为Mg(OH)2。
(5)根据上述实验探究,该抗酸药为Al(OH)3、MgCO 3、碱式碳酸镁铝组成,由于n(CO 2):n[Al(OH)3]:n[Mg(OH)2]=1:1:3,则CO 32-、Al 3+、Mg 2+的物质的量为1:1:3,结合电荷守恒,则CO 32-、Al 3+、Mg 2+、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7,故X 为Mg 3Al(OH)7CO 3。
【知识归纳】常见的抗酸药的类型及其抗酸原理为:26.(14)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 4+和NH 3·H 2O 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1)过程Ⅰ:加NaOH 溶液,调节pH 至9后,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OH 溶液的作用: 。
②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 。
(2)过程Ⅱ: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 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 3-。
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①第一步反应是 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判断依据是 。
②1 mol NH 4+(aq)全部氧化成NO 3-(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3)过程Ⅲ: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CH 3OH ,将HNO 3还原成N 2。
若该反应消耗32 g CH 3OH 转移6 mol 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26.答案(1)①4N H O H +-+ 32N H H O ⋅②废水中的NH 3被空气带走,3232NH H O NH H O ⋅+ 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利于除氨(2)①放热273kJ/m ol 0H ∆=-<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②42()2()N H aq O g ++ 322()()()H aq N O aq H O l +-++ 346kJ/m ol H ∆=- (3)5:6【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工艺流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