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教材
肺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课件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免 疫力低下、营养不良、老 年人等人群。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症状 如发热、盗汗、乏力等。
分型
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肺结核可分为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 发性肺结核等类型。其中,继发性肺结核最为常见,包括浸润性肺结核、空洞性 肺结核等。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 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 或可能污染的物品后。
保持室内通风
定期开窗通风,降低室 内结核菌浓度。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增强身 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
险。
重点人群干预策略
高危人群筛查
对高危人群(如密切接触者、免 疫功能低下者等)进行定期筛查
,早发现、早治疗。
疫苗接种
按照国家规定接种卡介苗,提高人 群免疫力,预防结核病发生。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肺结核病基本概念
肺结核病症状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 通过飞沫传播。
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乏力、消瘦等 。
肺结核病诊断方法
肺结核病治疗原则
细菌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
新型技术或药物研究进展介绍
PCR、基因芯片技术等。
04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CT等。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医学史、实验室 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
鉴别诊断
与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癌等 进行鉴别,避免误诊误治。
03
治疗方案及原则
化学治疗方案
药物选择
结核病防治培训课件

社会认知不足
公众对结核病的传播方式、预防措施等了解 不足,导致防治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资源分配不均
部分地区防治资源有限,影响了结核病防治 工作的全面推进。
提高防治效果的策略与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增强自我 防护意识。
优诊断技术
研发更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减少 误诊和漏诊。
合理使用药物
促进社会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支持
03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提
高防治工作的效果。
宣传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内容
介绍结核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基本知识;强调预防 措施,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接种疫苗等。
方法
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专 家进行讲座、义诊等活动,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规范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延缓耐药性 的产生。
加强国际合作
分享防治经验,共同应对全球结核病 防治的挑战。
未来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展望与规划
技术革新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政策支持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确保结核病防治工作 的持续推进。
国际协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结核病防治的 挑战。
。
03
结核病病例分享与经 验交流
成功治愈的病例分享
成功治愈的病例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结核病治愈案例, 分享患者的病史、治疗过程、康复情 况等,以激励和鼓舞其他患者积极配 合治疗。
治疗方案分析
对成功治愈的病例的治疗方案进行深 入分析,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 物组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2024年度结核病培训课件PPT课件

2024/3/24
30
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和实施效果评估
2024/3/24
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组织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 育活动,如知识讲座、宣传册发放、 健康咨询等,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 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实施效果评估
定期对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评估,了解 活动覆盖人群、知识普及程度、行为 改变情况等,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和 改进方向。
一线抗结核药物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 胺丁醇等,主要通过干扰结核分 枝杆菌的代谢过程发挥杀菌作用。
二线抗结核药物
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阿 米卡星等,主要用于对一线药物
耐药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新型抗结核药物
贝达喹啉、德拉马尼等,具有全 新的作用机制和较高的抗菌活性,
但价格昂贵且使用经验有限。
2024/3/24
结核病培训课件PPT课 件
2024/3/24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4
• 结核病概述 • 结核菌与免疫学 • 影像学检查在结核病诊断中应用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 • 抗结核药物与治疗方案选择 • 患者管理与预防措施建议
2
01
结核病概述
CHAPTER
2024/3/24
3
定义与发病机制
15
不同类型肺结核影像学特点
01
原发型肺结核
X线胸片表现为哑铃型阴影,即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
淋巴结,形成典型的原发综合征
02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X线胸片和CT检查开始为肺纹理重,症状出现两周左右可发现由肺尖至
肺底呈大小、密度和分布三均匀的粟粒状结节阴影
2024/3/24
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2024新版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 行为模式,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
支持性心理治疗
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 缓解自卑和孤独感。
放松训练
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 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和资源整合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理解,共同参与治疗和 康复过程。
社区支持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结核 病可分为肺结核、淋巴结核、骨 结核、肾结核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发病的根本原因 ,感染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
危险因素
包括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密切接 触结核病患者、生活在拥挤或通风不 良的环境中等。
全球与中国现状
全球现状
结核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数十万 人死于结核病。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提供结核病患者的互助和交流平台。
政府和社会组织支持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援助,减轻患者的 经济压力。同时,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 高公众的认知和理解。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培训重点内容回顾
结核病基础知识
01
包括结核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等方面
苗。
社区层面预防工作部署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社区宣传、讲座等形式,普及结核病防 治知识,提高居民防范意识。
提供心理支持
为结核病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减轻其精神负担。
建立健康档案
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并管理 结核病患者。
开展环境整治
改善社区环境卫生状况,消除结核病传播隐 患。
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组织领导
建立社区结核病防治工作队伍,加强培训和考核,提高防治能力。
人力资源
合理安排防治物资,确保物资充足、调配及时。
物资保障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防治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信息共享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结核病健康教育策略
社区的广泛参与能够更好地覆盖防治盲区,提高防治效果。
提高防治效果
增强社区凝聚力
降低传播风险
通过防治工作,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社区参与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结核病疫情,从而降低传播风险。
03
社区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02
01
如何调动社区资源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
建立社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国家级结核病防治机构
负责制定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质量控制,及时上报疫情和监测数据。
省级结核病防治机构
负责制定本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质量控制,及时上报疫情和监测数据。
市(州)级结核病防治机构
负责本地区的结核病疫情监测、治疗和管理,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处置流程
加强人员培训和物资储备,提高处置能力和效率,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处置要求
结核病疫情处置流程
发现疑似结核病患者或确诊病例后,应当立即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疫情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
密切接触者追踪
疫情处置总结
当地疾控中心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发病前后的活动轨迹、密切接触者情况等信息。
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
结核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
建立结核病防治专业队伍
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02
结核病防治知识
预防结核病的措施
接种疫苗
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手段 ,特别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
保持社交距离
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 在疫情高发区域。
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以增强身 体免疫力。
环境卫生
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 和消毒公共场所和家庭环境。
应对措施
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员工体 检和筛查,为员工提供健康咨询 服务,加强生产车间通风和消毒
措施
经验教训
加强企业卫生管理,关注员工健 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
保障员工健康和生产安全
04
结核病防治宣传和教育
加强结核病防治宣传的途径
制作宣传资料
制作宣传海报、手册和视 频等,提供给社区、学校 和医疗机构等,以普及结 核病防治知识。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结核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 时,带有结核菌的飞沫会被传播到空气中,易感人群吸入后 可感染。
此外,少数情况下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如饮用未经消毒的牛 奶或乳制品。
结核病的症状
肺结核是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 、胸痛、呼吸困难等。
其他类型的结核病包括淋巴结核、骨结核等,可出现相应 部位的症状。
组织宣传活动
组织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如知识竞赛、讲座、 展览等,以增强学生对结核病的认知和理解。
3
提供培训和指导
为学校医护人员提供结核病防治培训和指导,使 他们能够正确地处理疑似病例,保障学生的健康 安全。
05
结核病防治政策与法规
国家结核病防治政策解读
结核病控制策略
2024版结核病培训课件

结核病培训课件•结核病概述•结核杆菌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测技术与方法目录•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耐药性问题及挑战•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策略01结核病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包括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密切接触结核病患者、生活在拥挤或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中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诊断依据02结核杆菌生物学特性形态与染色特点形态染色特点生长繁殖条件及过程生长条件结核杆菌是一种专性需氧菌,需要在含有氧气、适宜温度和pH值的环境中生长。
此外,它还需要特定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氮源、矿物质和生长因子等。
繁殖过程结核杆菌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结核杆菌从母细胞中间部位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因此结核杆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变异类型及其意义变异类型变异的意义03实验室检测技术与方法涂片镜检分离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03020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方法核酸扩增试验01基因芯片技术02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0304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临床表现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等显示肺部病变。
实验室检查与其他肺部疾病的鉴别01 02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一线抗结核药物二线抗结核药物个体化治疗方案如肝损害、胃肠道反应等,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并给予对症治疗。
肺部并发症处理如咯血、气胸等,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药物副作用处理VS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室内通风换气,避免长时间密闭环境。
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并治疗结核病患者,减少传染风险。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卡介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05耐药性问题及挑战耐药现象描述和原因分析耐药现象描述原因分析耐药菌株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耐药菌株检测方法评价标准应对策略针对耐药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应对。
包括加强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规范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依从性等。
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确诊结核病患者应及时接受规范治 疗,遵循医生指导,完成全程治疗 。同时,加强患者管理,确保治疗 效果。
04
结核病患者治疗与康复管 理
治疗方案及原则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
01
确保药物在病变部位达到有效浓度,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提高
治愈率。
个体化治疗
02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适量、规 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预防措施 包括接种卡介苗、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等 。
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前景展望
01
基因诊断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结核分 枝杆菌进行检测和鉴定,提高
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
02
新型抗结核药物
研发具有更强杀菌作用、更少 副作用的新型抗结核药物,提
国际合作与交流经验分享
1 2 3
参与国际组织
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参与全球结核病 防治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结核病挑战。
分享经验与技术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经验分享与技术交流活动 ,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提高本国结核病防治水 平。
跨国合作研究
开展跨国合作研究,共同探索结核病防治的新技 术、新方法和新模式,推动全球结核病防治事业 的进步。
鉴别诊断
肺炎、肺癌、肺脓肿等疾病与结核病 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需 进行鉴别诊断。
误诊原因
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检查手 段、患者隐瞒病史等均可导致误诊。 因此,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 面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
03
结核病预防措施及方法
个人防护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 低结核菌传播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病防治培训手册主编王虹副主编汪华许卫国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00四年四月结核病防治培训手册主编王虹副主编汪华许卫国主审赵勇进袁建平编写人员 (以姓氏笔划为序)王虹 (江苏省人民医院)许卫国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吕华坤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 汪华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本达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陆伟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俞婉珍 (江苏省人民医院)夏震华 (江苏省卫生厅)前言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受流动人口增加,艾滋病流行和耐药性结核病的增多等因素的影响,结核病在全球重新蔓延,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1998年WHO又再次指出:“遏制结核病的行动刻不容缓”。
为尽快遏制全球的结核病疫情,2000年3月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控制与可持续发展部长级会议”,发表了“阿姆斯特丹遏制结核病宣言”,结核病防治工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2001年10月,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第一次遏制结核病合作伙伴部长级论坛会议,会议确定了到2005年全球结核病人发现率至少达到70%,发现的病人治愈率至少达到85%的控制目标。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将结核病列入重大疾病控制规划;1996年卫生部将结核病列为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2000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001年又下发了《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2001-2010年)》;中央和各级财政设立了结核病控制专项经费;加强了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能力建设;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全球抗艾滋病结核病疟疾基金等国际组织和英国、日本、加拿大、比利时等友好国家协作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促进了我国结核病控制规划的实施。
为有效控制结核病的流行,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务院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强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2001年,省政府决定,把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作为我省重点预防和控制的重大疾病,建立重大疾病防治协调制度,增加重大疾病防治经费;2002年,省政府印发《江苏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2-2005年)》;为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和江苏省结核病防治规划,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2003年4月由省卫生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江苏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2-2005年)实施意见》,明确了各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和治疗任务指标。
此外省卫生厅为进一步落实结核病归口管理和规范化诊治,于2003年向社会公示了全省96个结核病诊疗定点单位。
目前全省各地已按照国家和省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加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和治疗工作,加大结核病健康促进和培训工作力度,在加拿大国际发展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支持下,在苏北地区和黄桥、茅山革命老区23个县(市、区)实施了CIDA/WHO结核病控制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实行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政策,努力实现国家和省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
但由于我省人口众多,交通便利,人口流动较大,结核病疫情仍很严重,结核病防治任务十分严峻,特别是我省结核病防治机构和专业防治队伍基础薄弱,工作能力不强,要完成全省结核病防治规划任务,必须动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各级综合性医院和初级卫生保健组织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手册,目的是帮助各级综合性医院临床医师和基层防保组织有关医务人员掌握现代结核病的诊治技能,为各地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和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提供培训教材。
本手册的编写主要侧重实用性、规范性和通俗性,对有关理论研究的内容,未作详细叙述。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可能有许多疏漏错误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编者二00四年四月于南京目录第一章结核病流行和控制策略 (1)一、结核病流行情况 (2)二、结核病的感染与发病 (3)三、结核病控制策略 (4)第二章结核病细菌学和实验室检查 (6)一、结核病细菌学简介 (2)二、实验室检查 (3)第三章肺结核病人发现和诊断 (3)一、目的 (2)二、发现对象 (3)三、发现方式 (3)四、诊断 (3)五、结核病人分类 (3)第四章肺结核病的治疗 (3)一、肺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原则 (2)二、化疗药物的品种、剂量、毒副反应 (3)三、肺结核的化疗对象 (3)四、化疗方案 (3)五、耐药结核病的化疗 (3)六、特殊情况下的化疗 (3)第五章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 (3)一、治疗管理的原则 (2)二、管理的内容 (3)三、管理方式 (3)四、治疗转归 (3)第六章结核病的预防 (3)一、免疫预防 (3)二、药物预防 (3)三、一般预防 (3)附录1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 (3)附录2 江苏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2-2005) (3)附录3 江苏省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技术方案 (3)参考文献 (3)第一章结核病流行和控制策略一、结核病流行情况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近10余年来,由于艾滋病的流行、移民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多种耐药结核菌的增多,以及不少国家的和地区的对结核病控制的忽视等因素,全球结核病形势急剧恶化,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结核病病人数都在增加。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把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1998年,WHO再次指出“遏制结核病行动刻不容缓”。
目前,全球已有20亿人感染结核杆菌,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达2000万,每年新发病人达800-1000万,新发成年结核病人中艾滋病感染者占12%,新发病例中多耐药病人占3.2%。
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WHO估算,到2005年全球结核病新发病例将达到1020万人。
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
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结核病疫情有如下特点:(一)高患病率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10万,涂片阳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22/10万,菌阳患病率160/10万,估算全国有450万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菌阳肺结核病人200万。
此外,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每年新发生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45万,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65万。
(二)高耐药率肺结核病人结核菌初始耐药率为16.8%,继发耐药率为46.5%,在全国200万菌阳肺结核病人中,有耐药病人55.5万,即全国有四分之一以上菌阳病人为耐药病人。
(三)高死亡率全国结核病死亡专率为9.8/10万,每年死于结核病者达13万人,为各种其他传染病和其他寄生虫病死亡总和的两倍。
(四)高感染率200年全年龄组结核感染率为44.5%,表明我国有5.5亿人已受结核菌感染。
(五)低递减率1990至2000年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年递减率仅为5.4%,涂阳患病率年递减率仅为3.2%,基本处于自然下降状态。
(六)农村疫情高于城市农村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393/10万和130/10万,比城市的211/10万和78/10万分别高近10倍和0.7倍。
提示全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应在农村。
二、结核病的感染与发病(一)传染源已知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80%以上发生在肺部,且肺脏又是直接与外部相通的器官,其病灶内的结核菌容易排出体外,所以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
但不同肺结核病人的传染性是不同的,其传染性大小取决于是否排菌和排菌量的多少。
研究表明: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0-14岁儿童接触者的结核感染率最高,而涂片阴性培养却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涂片和培养均阴性的肺结核病人儿童接触者的结核感染率和无结核接触史儿童感染率相差不大。
据报道,一个末经治疗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一年能传染10-15个健康人。
因此,目前WHO把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作为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的。
排菌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谈话时,把肺内和支气管内含有结核菌的痰沫喷出来,悬浮在空气中,这种痰沫经水分迅速蒸发,形成微滴核,可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人们吸入这种含结核菌的微滴核可引起感染。
(三)易感人群人们普遍对结核菌易感。
但更易受到结核菌感染的人群是:●儿童●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反应者●较少有机会与结核病传染源接触的人群,如边远地区农村人群,结核病疫情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的人群。
初次感染结核菌后并不会很快发生结核病,只有极少数人会直接发展成为临床结核病,称原发性结核病。
大多数人感染后,结核菌可长期存活在人体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其它一些末知原因影响下,结核菌可以又重新开始繁殖,并引起发病(内源性复燃),也可因再次感染结核菌而发病(外源性再感染), 这些已往感染过结核菌的人发生的结核病称之为继发性结核病。
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感染细菌的数量●感染细菌的毒力●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据研究,感染结核菌后发生临床结核病的机会是10%。
三、结核病控制策略控制结核病的最有效办法是从根源上控制它。
结核病得以传播的根源是传染源,特别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结核菌传播正是由于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末得到治愈所致,一旦这些病人得到痊愈,也就停止了传染。
因此现代结核病人控制策略的指导思想是发现并治愈传染源。
然而,治疗一个结核病人必须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至少6个月)。
但是,病人经常由于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其它种种原因不再继续用药了,当抗结核治疗中断或不规则治疗时,结核菌可以继续生存下去,不断繁殖,甚至形成一种更为危险的耐药性结核菌株。
这时再使用同样的抗结核药物也许就没有效果了,也就是说,产生了耐药性。
因此,为保证规范治疗,最好的办法是看着病人服药。
为探索督导治疗的实施,WHO和国际防痨联盟等5个非政府组织共同开展了直接督导治疗的研究。
本研究最大的突破是在发展中国家大范围使用包括利福平在内的新组合短化方案,可使治疗时间缩短一半;另一项改进是建立了有效的登记和报告系统。
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病人的治愈率从43%提高到80%,而且治疗花费也很低。
从而证实了在发展中国家,可以在门诊条件下,实施短程督导化疗,使结核病也可以像发达国家那样成功进行控制,而且更有效更经济。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这些成功的经验,提出了控制结核病人的新策略,就是至少在治疗的强化期,至少对所有确诊的涂阳结核病人给予短程督导化疗(又称直接面视下的短程化疗),其含义是采用标准的短程化疗方案,(一般为四种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且病人的每一次用药都在医务人员的直接面视下进行,如病人一旦遗忘用药,医务人员应采取及时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