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合集下载

10.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doc

10.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doc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对谁说的?用意是什么?
3、这场欺骗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虚心请教
开心群学:(小组长主持,共同探讨)
1、划出课文中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当事人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感呢?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对谁说的?用意是什么?
10、《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课题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金宁芳
审核
沈丽荣陈相龙杨兴成杨乔林
班级
六年级
小组
姓名
教学目标:
1、我能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残疾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我能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认真思考
仔细记录


潜心自学: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内容)?
2、划出课文中表现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当事人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感(喜、怒、哀、乐、惊、爱、恨等)呢?
3、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对谁说的?用意是什么?
虚心对学:
1、联系课文理解新词,如:刻骨铭心、毛票、攥、一如既往、瞥见、尴尬等。
展示方法提示,教师适时点拨点评
拓展延伸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请同学们说一说吧!
精心准备,
认真完成
达标
检测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0别饿坏了那匹马11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0别饿坏了那匹马11_人教新课标

《别饿坏了那匹马》导教案学习目标:1.经过认识故事内容,感觉一般百姓美好的心灵,领会“我”对青年的感谢之情2.进一步领悟经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绘,表现人物质量的写法。

教课要点:经过朗诵课文领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质量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谢之情。

教课过程:一、导入: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2.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

二、联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意图是什么?3.反应沟通。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 ,意图是什么?(3)为何会有这个欺诈故事?这场欺诈的动机是什么?三、抓住要点句,感悟人物质量1.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2.依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何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死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何急了?)D.但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全部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甜美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每日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了然什么?)“我”向来将马草卖给青年,认为他真的有那匹马。

此刻看到了马草,理解了实情,“我”心情如何?方才我们经过认真阅读课文,认识了人物的感情。

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感情。

那么“我”莫非只是只看到了马草吗?3.此刻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认真领会此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和善和美好?5.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质量呢?四、总结全文,拓展延长续写一个片段“我”推开了木板房的门,实情终于大白。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0 别饿坏了那匹马|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0 别饿坏了那匹马|人教新课标

学生学习心得 及典型错例
家长签字:
课堂出现的 问题
原因分析
教师评价: 改进措施
教师教学后记
课堂成功的 地方
符合哪些教育 规律
理论描述或总结
进行相应的感情朗读,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悟。)
三、巩固训练,当堂检测
形近字组词:
摊( ) 睁 (

挣(

滩( ) 挣 (

刻( )
锥(

既( )
该(
) 淮(

拓展延伸
四、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我”推开了木板房的门,真相终于大白。“我”站在那一 堆枯黄的马草前,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一幕幕往事;耳畔也许 还会回响着守摊的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也许… … “我” 在这一刻都会想些什么呢? 请发挥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吧。
“我”在这一刻都会想些什么呢? 请发挥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吧。
课堂助学
巩固训练 当堂检测
家长签字:
教师评价:
第 1 课时
一、 猜题导入
1、板书课题,说说当你看到这个题目,你觉得文章会写
些什么?
2、那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打开书,好好读一读。1.
组内初读,互相评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内初读,互相评价。
六年级语文(学科)×上册导学案(编号 1101)
学习内容 课题
主备教师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预习导学
阅读教学——人教版六上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审核教师
Hale Waihona Puke 授课教师授课班级课型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 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 感激之情。 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设计

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设计
挖掘文本的教育和激励作用。
板书设计
感激
书读爱我———――残疾青年免费帮助(乐于助人)
别饿坏了那匹马
善意的谎言====良苦的用心
反思
4、把课文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Biblioteka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习小结
1、课文写残疾青年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看,残疾青年是个怎样的人?(适时板书)
2、说说“我”读书的行为与《窃读记》中的“我”有什么异同?从两位作者身上能获得什么启发?
2、谈谈你对“我”和残疾青年的印象。
先从整体把握课文。
合作探究
1、找出课文中值得琢磨的语句讨论讨论。
2、作者看书时的心里发生了哪些变化?残疾青年又是怎样帮助他实现阅读的愿望的?(整理出一条线索写出来)
3、研究课文前面“导读”提出的问题。(本课的重中之重)
从问题入手,以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走进文本,去理解课文内容。
5702小学导学案总第×课时
主备:张艳波修订:吴小琴审核:郑慧娟
课题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略读课文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2.
学习难点
把课文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再带着问题走出文本。
达标检测
1、同座或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读法,在朗读中深入体会善意的谎言所起的作用,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去分辨、去实践。

六年级上册语文《10 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10 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246”练能型课堂导学案——六年级上册语文10*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课时数:一课时预习自测:1、比一比,再组词卖()摊()怒()扭()泰()买()滩()努()纽()秦()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忘返身无()()片甲()()()()大吉来之()()()流不息理直气()同心()力()武扬威“246”练能型课堂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上)废()忘食千()一发调兵()将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任务二:再读课文,感受内容。

1、生读课文,看了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1)谁欺骗谁?(2)为什么欺骗?(3)怎么骗?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3、生合作后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1“246”练能型课堂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上)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别饿坏了那匹马

别饿坏了那匹马

《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积累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

3、细读课文,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3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导入:曾经有一位教师,他撒了一个慌说自己可以给学生预测未来:你将来可能成为数学家,他能当作家,那一个具有艺术天赋……在老师的指点、熏染、鼓励和塑造中,孩子们变得勤奋刻苦,懂事好学。

几年后,大批学生以优异成绩迈进大学的校门,小村也因此闻名遐迩。

人们都以为这位老教师能掐会算,可以感知未来,其实,老师的良苦用心是将一个美丽的谎言种植在孩子的心灵,就像播一粒种子在土里,终将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感触?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故事,相信大家深有感触的。

出示课题一、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概括课文内容。

1、我能读好。

瘦削()瞥()见拭()泪挣()扎攥()着嗫嚅()2、积累词语。

3、运用词语。

(1)我现在(),穷得买一瓶水的钱都没有。

(2)这地方真没,令所有的游人都()。

(3)窃读时那种()的心情,是无法言表的。

(4)她是真伤心了,你看她()的样子,真是让人心疼。

(5)他这会儿()的样子,挺吓人的。

(6)经他一指点,我顿时(),有了主张。

4、课文记述了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

二、再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1、说说文中认识的人,各做了什么?2、谈谈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3、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

:解决“别饿坏了那匹马”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体会用意,明确课题的含义。

4、“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那匹马,当我推开门看到了吗?创设情境朗读第23自然段,感受我当时的心情并完成检测。

检测:“我”没看到马,看到了________;“我”没看到马,看到了________;“我”没看到马,看到了________;“我”没看到马,看到了________;“我”没看到马,看到了________。

六年级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六年级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C:八人共同体: 大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 展示前的准备,确定展示 方案,分配展示任务,同 时进行组内小展示。
预时:(5)分钟
预时:( 10 )分钟
预时:( 25 )分钟
预时:( 5 )分钟
等级评价:
北街实验学校高效课堂自主发展型语文导学案
班级:__六年级_____ 姓名:折小荣_________ 编号:__6.01_____ 时间:____9、17_____ 编制:六年级语文组
10别饿坏那匹马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 学习重难点:
提高题: ----随着我推开木板房的 门而真相大白。我站在那 一堆枯黄的马草前,脑中 出一幕幕往事,耳畔仿佛 还回响着守摊的残疾青年 说过的每一句话,“我” 的心中,这一刻会想什么 呢?请发挥你的想象,把 它写下来。
2课文几次写到“别饿 坏了那匹马”各自用
1、.入情入境地朗读,在 朗读中获得断定是非的能 力。(我仅仅看到了马 草,明白了真相吗?) 拓展题 善意的谎言被揭穿了,"我 "以后还会去看书吗?展开 。自己的想象,续写课 文,
摘记重点 记录成果 检测 学情 基础题:多音字 削 ( ( 挣 ( ( 冲 ( ( ) ) ) ) ) )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 文,给课文分段。
2.你有哪些收获?
B:四人互助组: 二、合作探究: 1.关于这场“欺骗” 的含义。 1、谁“欺骗”谁?2 、为什么“欺骗”?3 、怎么“欺骗”? 小组长主持,自主展示1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 什么事?
课前三分钟训练: 古诗词诵读
【展示课导学】
自主预习环节 自学指导 明确内容 指导学法 预设时间 一、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环节 互动策略 展示提升环节 展示方案 总结归纳环节 总结 生成 随堂笔记 练习 巩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10、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10、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D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学法自导诵读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资源借助ppt课件展示重点词句,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品析重点词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课时教学程序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积累语言。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步骤师生互动设计理念第一板块:读书自学探究交流1、质疑导入这篇文章是以什么做题目的?“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说的?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学法导航】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并交流初读课文的发现。

2、教师引导交流,帮助学生初读课文,紧扣中心。

“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3、【思维引导】1、偶然抬头拭泪时,我瞥见轮椅上的他正定定地看着我。

“定定”是什么意思?2、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质疑,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己质疑,进行自主学习。

以问题把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住重点词语的分析理解,以点带面的导读发,帮助学生读懂全文,体会感情。

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表明了摊主的什么心理?3、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为什么会“茫然”?【问题探究】1.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词需要注意和强调呢?2.找出自己感动的句子读读的,感受人物品质。

第二板块完成学案分层训练依据学情,分层训练(训练内容见导学案)A级(基础)所有学生都完成;B级(中等)中等生完成即可;C级(拓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根据学生学情,分层训练,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逐层教学。

第三板块字词探究1、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掌握生字新词,注意读音,纠正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10*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执笔人:姚赛媛审核人:班级:六(1)班学生姓名
年级六学科语文教师课型预习课课时 1 课题 10※别饿坏了那匹马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一个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培养乐于助人的真诚情怀。

重难点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2、学习掌握本文生字词。

通过预学质疑并探讨交流
知识链接许申高:男,汉族,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人,出生于1965年元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为职业自由撰稿人,主要从事小说、散文、故事、纪实等多种文体的创作,作品以感人见长,有“催泪专家”之称。

教学流程
导案预学案
步骤时间导语:生活是复杂的,并不能仅仅用对错好坏来评价。

有时宽容对你是害,有时谎言对你是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次特殊的欺
骗。

一、预习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看看谁的书写美观。

wú nài()cóng róng()piē jiàn()shòu xuē()dīng zhǔ()jié lì()zuàn zhe()jiū zhù()
2.比一比,再组词
卖()摊()怒()扭()泰()买()滩()努()纽()秦()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忘返身无()()片甲()()()()大

来之()()()流不息理直气()同心()力()武扬威废()忘食千()一发调兵()将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2 分钟
自主结构化预习
10 分钟
预习检测
5 分钟
小组交3 分钟

2、我会读,并理解下面的词语。

嗫嚅: 尴尬: 不由分说: 刻骨铭心: 一如既往: 身无分文: 流连忘返: 溜之大吉: 二、说说你的收获:1.你学会了哪些字词?你觉得哪些字词还应该特别注意,: 。

2.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或者你能提出什么有意义的问题么?




15 分 钟



难 5 分 钟 六年级语文《10*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执笔人:姚赛媛 审核人: 班级:六(1)班 学生姓名:
年级 六 学科 语文 教师 课型 综合训练 课时
1
课题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
重难点
学会地在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真意。

教 学 流 程
导 案 导 学 案
步骤 时间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在小组内充分交流,
并汇报展示。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3、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是谁说的?用意是什么? 4、3、这些人物分别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内容加以分析。

5、本文是如何表现人物的品质的?通过…... 明确 目标 分配 任务 2 分
钟 自主 学习 7 分 钟
小组合作交流5


6、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
好?
二.当堂检测
1.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对我说:“打你不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
搬运队的马车夫需要马草,你可以扯马草换钱。

”(改为第三人称转
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次,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每组两个词的用法有什么不同,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继而继续
(1)他先是一愣,()眼睛一亮……
(2)“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看书吧。


阻止阻挠
(2)(1)“别打孩子。

”年轻人竭力想从轮椅上挣扎起来()我父
亲。

(2)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
()。

强制控制
(1)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想进一步()我国北部。

(2)在卖不出马草的日子,我就()自己不去书摊。

三、课后作业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断。

展示提升18 分钟
穿插
巩固
5


达标测评3 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