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 有理数 第3课时 数轴(1)(附答案)
2 苏科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 有理数 数轴 第3课时 教学课件

非常点评:在解决确定数轴上动点表示的数的问题时,一般先根据题意画出已知数
表示的点在数轴上的运动情况,然后根据最终到达的点的位置来确定它所表示的数.
也可以将运动后的点进行反向运动,倒推出点的初始位置表示的数.
典例展示厅
题型五、确定数轴上动点表示的数
示1.4、3 的点;因为-2是负数,所以表示-2 的点在原点左侧,距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类似
地,可得表示-3.5的点;表示0的点在原点.⑵由于本小题的数据比较大,所以用1个单位长
度表示 100 比较合适,然后类似⑴进行解答.
-1
0
-500 -400 -300 -200 -100
0
-4
-3
-2
1
2
2020年 12月1日18时30分.所以B选项正确;因为纽约时间比北京时间晚 13小时,所以
纽约时间为2020 年 12月1日12时 30分,所以C选项错误;因为首尔时间比北京时间早1
小时,所以首尔时间为 2020 年12 月2日2时30分,所以D选项错误。答案∶B
非常点评:
由此题的解答可以看出,利用数轴可以将抽象的“数” 转化为直观的“形” ,从
边的点表示的数最小.当由已知条件无法确定点具体表示何数时,我们可以借助
数轴,通过点的位置来寻找最大、最小的数.
典例展示厅
题型二、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典例2】5个城市的国际标准时间(单位∶时)在数轴上的表示(例如∶伦敦时间的
0时是首尔时间的9时)如图所示.北京时间 2020年12 月 2日1时30分应是( B )
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或无理数.
试一试
1.把0℃、5℃、-3℃、-2℃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数学:数轴(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数学:数轴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如图,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可能是()
A.﹣4B.﹣4C.﹣3D.﹣3
2.如图,用数轴上点M表示有理数2,则表示有理数6的点是()
A.A B.B C.C D.D
3.已知点A,B,C,D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均为1个单位长度.若点A,B,C,D分别表示数a,b,c,d,且满足a+d=0,则b的值为()
A.﹣1B .﹣C .D.1
4.有理数a,b,c,d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面有四个推断:①如果ad>0,则一定会有bc>0;②如果bc>0,则一定会有ad>0;③如果bc<0,则一定会有ad<0;
④如果ad<0,则一定会有bc<0.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数轴上A,B两点(不与原点O重合)分别表示有理数x1,x2,AB的中点为P,若x1﹣x2<0,且|x1|>|x2|,则关于原点O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O在点A的左侧B.点O在点P的右侧
C.点O与点P重合D.点O在线段AP上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数轴上A、B 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1,那么线段AB的长为.
7.数轴上的点A表示0.3,点B表示﹣,这两点中离原点距离较近的点是点.8.在数轴上,点A到原点O的距离为4,则线段OA的中点所表示的数为.
9.如图,在数轴上有A、B两点,点A、点B都在2的左边,小李在做作业时不小心在作
第1页(共14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3节绝对值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3 绝对值1. 下列各数中,相反数等于5的数是( A )A .-5B .5C .-15D .152.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和-7;(2)-0.3和-⎪⎪⎪⎪⎪⎪-13.解:(1)因为|-2|=2,|-7|=7,2<7,所以-2>-7.(2)因为|-0.3|=0.3,⎪⎪⎪⎪⎪⎪-13=13,所以-⎪⎪⎪⎪⎪⎪-13=-13.又⎪⎪⎪⎪⎪⎪-13=13=0.3·,由0.3<0.3·,知-0.3>-⎪⎪⎪⎪⎪⎪-13.3. 已知|x -3|+|y -2|=0,求x +y 的值.解:依题意,得x -3=0,y -2=0,所以x =3,y =2,故x +y =5.4.-3的相反数是( A )A .3B .-3C .13D .-135.(1)-16的相反数是__16__,-16的绝对值是__16__;(2)-7的相反数是__7__,-7的绝对值是__7__;(3)25的相反数是__-25__,25的绝对值是__25__.6.-15的相反数是( B )A .5B .15C .-15D .-57.-5的绝对值是( B )A .-5B .5C .-15D .158.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 B )A .-|-5| >4B .-3 <|-3|C .-|-4|=4D .|-5.5| < 59.若|a |=-a ,则实数a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一定在(B ) A .原点左侧 B .原点或原点左侧C .原点右侧D .原点或原点右侧10.-2的相反数是__2__,-2的绝对值是__2__.11.化简:(1)+(-8)=__-8__; (2)-[-(+3)]=__3__; (3)-[-(-9)]=__-9__.12.(1)-2 017的绝对值为__2__017__,0.78的绝对值为__0.78__,|0|=__0__;(2)绝对值为312的有理数为__±312__,绝对值为10的负有理数为__-10__. 13.求下列各式的值:(1)⎪⎪⎪⎪⎪⎪+223;(2)⎪⎪⎪⎪⎪⎪-145; (3)||3+||-5;(4)||π-3.解:(1)223;(2)145;(3)8;(4)π-3. 14.比较下列有理数的大小:(1)-6和-8;(2)-67和-78. 解:(1)因为|-6|=6,|-8|=8,6<8,所以-6>-8.(2)因为⎪⎪⎪⎪⎪⎪-67=67=4856,⎪⎪⎪⎪⎪⎪-78=78=4956, 4856<4956,所以-67>-78. 15.计算:(1)|-8|+|-4|;(2)-(-3.5)-⎪⎪⎪⎪⎪⎪-12. 解:(1)|-8|+|-4|=8+4=12.(2)-(-3.5)-⎪⎪⎪⎪⎪⎪-12=3.5-12=3.16.如图,四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M ,P ,N ,Q ,若点M ,N 表示的有理数互为相反数,则图中表示绝对值最小的数的点是( C )A .点MB .点NC .点PD .点Q17已知a ,b ,c 三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几个判断:①a <c <b ;②-a <b ;③a +b >0;④c -a <0,错误的个数是( D )A .1B .2C .3D .418.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a ,b ,则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 D )A .a +bB .a -bC .|a +b |D .|a -b |19.(1)在数轴上表示:-4,0,-12,52,-23; (2)将(1)中各数用“>”连接起来;(3)将(1)中各数的相反数用“>”连接起来;(4)将(1)中各数的绝对值用“<”连接起来.解:(1)如答图所示.答图 (2)52>0>-12>-23>-4. (3)4>23>12>0>-52. (4)|0|<⎪⎪⎪⎪⎪⎪-12<⎪⎪⎪⎪⎪⎪-23<⎪⎪⎪⎪⎪⎪52<|-4|, 即0<12<23<52<4. 20.如图,数轴上的A ,B ,C 三点所表示的数是分别是a ,b ,c ,其中AB =B C .如果|a |>|b |>|c |,那么该数轴的原点O 的位置应该在( D )A .点A 的左边B .点A 与点B 之间C .点B 与点C 之间D .点B 与点C 之间(靠近点C )或点C 的右边。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有理数》考点归纳(含答案)

第2章《有理数》考点归纳知识梳理重难点分类解析考点1相反意义的量【考点解读】中考中对于相反意义的量的考查主要涉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深刻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例1一个物体做左右方向的运动,规定向右运动4m记作+4m,那么向左运动4m记作()A.-4mB.4mC.8mD.-8m分析:若向右运动4 m记作+4 m,则向左运动4 m记作-4 m.答案:A【规律·技法】解题时要抓住以下几点:①记住区分相反意义的量;②记住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方法.【反馈练习】1.某财务科为保密起见采取新的记账方式,以5万元为1个记数单位,并记100万元为0,少于100万元记为负,多于100万元记为正.例如:95万元记为-1,105万元记为1.依此类推,75万元应记为( )A. -3B. -4C. -5D. -6 点拨:每多5万元记为+1,每少5万元记为-1.2. (2017·苏州期末)一个物体做左右方向的运动,规定向右运动5m 记作+5m ,那么向左运 动5m 记作( )A. -5mB.5mC.10mD. -10 m 点拨:若向右为正,则向左为负. 考点2 数轴【考点解读】中考中对于数轴的考查主要涉及数轴的认识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这是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数轴这一工具,加强数形结合的训练可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例2 如图,四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M P N Q ,若点,M N 表示的有理数互 为相反数,则图中表示绝对值最小的数的点是( )A.点MB.点NC.点ND.点Q 分析:因为点,M N 表示的有理数互为相反数,所以原点的位置在线段MN 的中点,所以表示绝对值最小的数的点是点P . 答案:C【规律·技法】解答与数轴有关的问题时要抓住以下几点:①记住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②相反数、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③数轴常常与相反数、距离、绝对值结合考查. 【反馈练习】3.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0a b +<B. 0a b -<C. 0ab >D. 0a b -> 点拨:先判断,a b 的正负和大小关系.4. (2017·苏州期末)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0ab >B. b a <C. 0b a <<D. 0a b +>点拨:先判断,a b的正负和大小关系.考点3绝对值、相反数、倒数【考点解读】中考中对于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考查主要涉及概念的理解,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解题关键.例3(1)(2017·盐城)-2的绝对值是( )A. 2B. -2C. 12D.12-(2)-3的相反数是,-3的绝对值是.(3) 23的倒数是.分析:根据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定义解答.符号不同、绝对值相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答案:(1) A (2) 3 3 (3) 3 2【规律·技法】(1)正确理解相反数的概念是关健;(2)数a的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①当a是正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②当a是负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3)应熟练掌握倒数的定义,需要注意的是负数的倒数还是负数,正数的倒数还是正数,0没有倒数.【反馈练习】5.23-的相反数是( )A.23- B.23C.32- D.32点拨:符号相反、绝对值相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6.若a与1互为相反数,则1a+等于( )A.-1B. 0C.1D.2点拨: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考点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考点解读】比较有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①绝对值法: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小;②数轴法: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例4 (1) (2017·扬州)下列各数中,比-2小的数是()A.-3B.-1C. 0D. 1(2)下列各式中,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A. 25 X 132-152B. 16 X 172-182C. 9 X 212-132D. 4X312-122分析:(1)比-2小的数是负数,且绝对值大于2,故只有选项A符合.(2) 25X132-152=(5X13)2-152=4 000 ;16X172-182=(4X17)2-182=4 300;9X212-132=(3X21)2-132=3 800;4X312-122=(2X31)2-122=3700.因为4300>4000>3800>3700,所以计算结果最大的式子是16X172-182. 答案:(1) A (2) B【规律·技法】解答有关有理数大小的比较问题时要抓住以下几点:①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时,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②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有以下五种情况:正数与正数、正数与负数、0与正数、0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反馈练习】7. (2017·扬州期末)在-2,0,1,-4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A. -4B. 0C. 1D. -2 点拨: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小.8. (2017·泰州期中)在数轴上把下列各数表示出来,并用“<”号连接各数: 2112.5,1,(2),(1),222----+--.点拨:先把需要化简计算的式子计算出结果,再来画数轴. 考点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考点解读】 解答有关有理数运算的问题时要抓住以下几点:(1)符号的判断;(2)运算顺序的选择;(3)运算律的使用.有理数的运算在中考中一般不单独命题,常常与以后学习的实数结合命题考查.例5 (1)计算: 42201721(3)2(1)-÷---⨯-;(2)计算: 1133()33-⨯÷⨯-; (3)若2a ba b a+*=,则(42)(1)**-= . 分析:(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先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再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3)根据新定义计算. 4224224+⨯*==,22(1)(42)(1)2(1)02+⨯-**-=*-==. 解答:(1) 42201721(3)2(1)1682220-÷---⨯-=-÷+=-+=. (2) 111111()33()3()333339-⨯÷⨯-=-⨯⨯⨯-=. (3) 0【规律·技法】有理数混合运算: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 【反馈练习】9. (2017·徐州期末)计算: 2018142(3)-+-+⨯-.点拨:注意运算顺序和符号. 10.计算: 517()(24)8612--+⨯-.点拨: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考点6 科学记数法【考点解读】 解答有关科学记数法的问题时要抓住以下几点:①对于大于10的数,在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10na ⨯中,110a ≤<,n 为正整数;②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指数的关系;③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例6 据报道,2015年全国普通高考报考人数约为9 420 000人,数据9 42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9.42 X 10n ,则n 的值是( )A. 4B. 5C. 6D. 7 分析:对于大于10的数,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10na ⨯,其中110a ≤<,n 为正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确定10na ⨯(110a ≤<,n 为整数)中n 的值时,由于9 420 000是七位数,所以可以确定n =7-1=6. 答案:C【规律·技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时,确定a 与n 的值是关健.其中110a ≤<,n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 【反馈练习】11. (2017·庐州)“五一”期间,某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约567 000人次,将567 000用科学 记数法表示为( )A. 567 X 103B. 56.7 X 104C. 5.67 X 105D. 0.567 X 106 点拨: 110a ≤<.12. (2017·宁波)2017年2月13日,宁波舟山港45万吨原油码头首次挂靠全球最大油轮— “泰欧”轮,其中45万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0.45 X 106吨B. 4.5 X 105吨C. 45 X 104吨D. 4.5 X 1 04吨 点拨:单位要统一,万吨化为吨. 易错题辨析例1 给出下列各数: ①0.363 663 666 3…(每两个3之间依次多一个6);②2.121 121 112;③355113;④3π-.其中为无理数的是 .(填序号) 错误解答:①③④ 错因分析:把355113化成小数后,误以为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其实是循环小数. 正确解答:①④易错辨析:识别无理数时,要抓住其“无限不循环”的定义.本题若忽视无理数是无限小数,就会误认为有限小数2.121 121 112是无理数;若在把分数355113化成小数时,除了几位后,没有继续除下去,会错误的判断它不是循环小数,错误地认为它是无理数.实质上,所有的分数都是有理数,不是无理数. 易错点2 忽视分类讨论例2 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是-3,那么与点A 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它与132-相比较,大小关系如何? 错误解答:与点A 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不的数是-3+5=2,它与132-的大小关系为1322-<. 错因分析:考虑问题不全面.正确解答:如图,在数轴上,与点A 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B C 两个.由点,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它们所表示的数分别为-8,2.在数轴上找到表示132-的点,观察点,B C 与表示132-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容易发现它们与132-之间的大小关系为13132,822>--<-. 易错辨析:一般地,在数轴上与某点相距一定单位长度的点有两个,分别位于该点的左、右两侧,不要遗漏.易错点3 乘法的分配律对除法不适用例3 计算:11(15)()53-÷- 错误解答:原式=11(15)(15)75453053-÷--÷=-+=-.错因分析:除法没有分配律. 正确解答:原式=215225(15)()(15)()1522-÷-=-⨯-=. 易错辨析:有的同学会错误地认为除法也有分配律,其实除法没有分配律.易错点4 幂的底数识别不清例4 计算:(1) 4(2)-= , 42-= ; (2) 32()3= , 323= .错误解答:(1)-16 -16 (2)827 827错因分析:负数的偶次幂的运算结果是正数,计算分数的幂时,注意分子、分母应分别乘方.在323中,注意是2的3次方,而不是23的3次方.(1) 4(2)-表示4个-2相乘,即它是底数为-2,指数为4的幂,所以4(2)-=16;42-表示42的相反数,即-2不是底数,所以42-=-16.(2)因为32()3表示3个23相乘,即它是底数为23,指数为3的幂,所以322228()333327=⨯⨯=.因为323表示3个2相乘的积与3的商,所以23不是底数,所以322228333⨯⨯==. 正确解答:(1) 16 -16 (2)827 83易错辨析:在进行幂的运算时,首先要区分底数和指数,然后根据幂的意义计算,得出正确结果.易错点5 混合运算顺序不清例5 计算: 23272(2)()83-÷⨯-. 错误解答:原式=2784()4(1)4827÷⨯-=÷-=-. 错因分析:易知328()327-=-,勿将“278”与“827-”结合运算,导致出错.实际上,本题中只有乘、除运算,故应从左往右按步计算. 正确解答:原式=278882564()4()8272727729÷⨯-=⨯⨯-=-. 易错辨析:乘、除是同级运算,应遵循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反馈练习】1. (2016·宜昌)给出下列各数:1.414,1.732 050 8…,13-,0,其中为无理数的是( ) A. 1.414 B. 1.732 050 8… C . 13- D. 0 点拨:无理数即为无限不循环小数.2.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点,点A 与原点的距离为2,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则满足条件的 点B 所表示的数为 . 点拨:注意分类讨论.3.计算:(1) 23(2)(1)4-⨯-; (2) 22439-÷;(3) 2225(3)[()](6)439-⨯-+---÷; (4) 2017231(1)[2(1)(3)]6--⨯⨯---;点拨:注意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4.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完成下列问题.计算: 12112()()3031065-÷-+-. 解法一:原式=12111112()()()()3033010306305-÷--÷+-÷-÷-=1111203512-+-+=16.解法二:原式=12112()[()()]3036105-÷+-+=151()()3062-÷-=1330-⨯ 110-.解法三:原式的倒数=21121()()3106530-+-÷- =2112()(30)31065-+-⨯- =203512-+-+ =10-.综上所述,原式=110-(1)上述三种解法得出的结果不同,肯定有错误的解法,解法 是错误的; (2)在正确的解法中,解法 最简便; (3)利用最简便的解法计算: 11322()()4261437-÷-+-.点拨:可以转化为先求原式的倒数. 探究与应用探究1 复杂的有理数混合运算 例1 计算:(1) 86[47(18.751)2]0.461525--÷⨯÷; (2) 32017201723(0.2)(50)(1)()35-⨯-+-⨯-. 点拨:按照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1)原式=31556100[47(181)]482546--⨯⨯⨯=751556100[47()]482546--⨯⨯=13556100(47)82546-⨯⨯=4610020546⨯=(2)原式=20172017153()(50)()()12535-⨯-+-⨯-=2017253[()()]535+-⨯-=27155+=.规律·提示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过程中,要善于观察与思考,在正常运算较繁琐时,要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选择正确而简洁的解法(如运算律的运用等).对于复杂运算,更要保持不急不躁的态度,切不可跳步,欲速则不达. 【举一反三】 1.计算:(1) 222353()34()8()3532-⨯-÷-⨯+⨯-;(2) 321116(0.5)[2(3)]0.52338---÷⨯-----.探究2 错位相减法巧算例2 求23201712222S =++++⋅⋅⋅+的值.点拨:观察和式,不难发现:后面一个数是它前面一个数的2倍.为此,在和式两边同乘一个常数2后,再与原和式两边分别相减(这里的相减是错位相减),可使计算简便. 解答:因为23201712222S =++++⋅⋅⋅+①, 所以2342018222222S =++++⋅⋅⋅+②,所以②-①,得201821S =-.规律·提示:当一和式乘一个恰当的常数后,得到的新和式与原和式中绝大部分数相同时,应用错位相减法可以简化计算. 【举一反三】2.求23201613333++++⋅⋅⋅+的值.例3 求232017111112222S =++++⋅⋅⋅+的值. 点拨:观察和式,不难发现:后面一个数是它前面一个数的12.那么类似例2,在和式两边同乘一个常数12后,再与原和式两边分别相减(这里的相减是错位相减),可使计算简便. 解答:因为232017111112222S =++++⋅⋅⋅+①,所以2342018111111222222S =++++⋅⋅⋅+②.①-②,得201811122S =-,所以2017122S =-.规律·提示应用错位相减法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常数. 【举一反三】 3.计算: 11112481024+++⋅⋅⋅+.探究3 拆项分解法巧算例4 计算: 111112123123100+++⋅⋅⋅+++++++⋅⋅⋅+. 点拨:因为(1)1232n n n ++++⋅⋅⋅+=,所以11222(1)123(1)12n n n n n n n ===-++++⋅⋅⋅+++,所以 111112123123100+++⋅⋅⋅+++++++⋅⋅⋅+可转化为 222222123341001001+-+-+⋅⋅⋅+-+.进一步通过加法的结合律计算,得22121001+-+,至此问题解决. 解答:原式=22222229912123341001001101101+-+-+⋅⋅⋅+-=-=+. 规律·提示(1)12342n n n +++++⋅⋅⋅+=. 这是初中数学计算中的一条重要公式. 再进一步拆分,得1111111,()(1)1()n n n n n n m m n n m=-=-++++.也可以类推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数的积的拆项. 【举一反三】 4.求111113355720152017+++⋅⋅⋅+⨯⨯⨯⨯的值.探究4 整体换元法巧算例5 计算: 7737121738(172711)(1385)271739172739+-÷+-. 点拨: 73472437761716,2726,1110272717173939===,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3个数分别是第2个括号内3个数的2倍.解答:令1217381385172739A =+-. 因为77373424761727111626102271739271739A +-=+-=, 所以原式=22A A ÷=. 规律·提示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种方法叫做换元法.换元法是常用的解题方法,它能化复杂为简单,明确题目的结构特征,丰富解题思路.【举一反三】5.已知33331231514400+++⋅⋅⋅+=,求333324630+++⋅⋅⋅+的值.探究5 配对、分组巧算例6 计算:11212312341235859()()()()23344455556060606060++++++++++⋅⋅⋅++++⋅⋅⋅++. 点拨:观察每个括号内式子的特点,依特征求解;也可用一个符号表示所求的式子,将式子进行整体变形,寻找内在关系,简化运算.解答:解法一:原式=(0.529.5)590.51 1.5229.58852+⨯++++⋅⋅⋅+==. 解法二:原式=0.51 1.5229.5++++⋅⋅⋅+=(0.51 1.5229.5)(1229)++++⋅⋅⋅++++⋅⋅⋅+ (0.529.5)30(129)2988522+⨯+⨯=+= 解法三:设原式之和为S ,对每个括号内的各项都交换位置再相加,显然其和不变, 即121321432159585721()()()()23344455556060606060S =++++++++++⋅⋅⋅++++⋅⋅⋅++. 将原序和倒序相加,其相应两项之和为1,则有 (159)59212345930592S +⨯=++++⋅⋅⋅+==⨯, 所以1559885S =⨯=.规律·提示计算时需要观察规律,本例三种解法分别从三个角度着眼:解法一是配成59个“对子”;解法二是分组计算; 解法三是倒序与正序的综合运用.上述三种解法在计算中的运用都十分广泛.【举一反三】6.计算:(1234)(5678)(9101112)(2013201420152016)+--++--++--+⋅⋅⋅++--.参考答知识梳理负数 分数 不循环 正方向 单位长度 距离 本身 相反数0 绝对值1 异号 相反数 正 负 不等于0 倒数 相同 幂 正整数重难点分类解析【反馈练习】1.C2.A3.B4.C5.B6.B7.A8. 2112 2.5(1)1(2)22-<--<+-<<--9.原式=―310.原式=511.C 12.B易错题辨析1.B2. 3或1或―1或―33. (1) 原式=1;(2) 原式=38-;(3) 原式=―20;(4) 原式= 356-;4.(1)一 (2) 三(3)原式=114-探究与应用【举一反三】1.(1) 原式=7279;(2) 原式=―3.895.2.23201613333++++⋅⋅⋅+= 201713-12(). 3.11112481024+++⋅⋅⋅+= 102310244.111113355720152017+++⋅⋅⋅+⨯⨯⨯⨯= 10082017. 5. 333324630+++⋅⋅⋅+=115200.6. 原式=―2016。
【暑假预习】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讲义:第1讲:有理数和数轴(含答案)

第一讲 有理数与数轴入门测成绩(满分10): 完成情况: 优/中/差1.如果向右走5步记为+5,那么向左走3步记为A .+3B .﹣3C .31+D .31-B2.以下4个有理数中,最小的是A .-1B .1C .0D .-2D 3.31-的相反数是 . 1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0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②相反数大于本身的数是负数 ③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④两个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A5.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是-3, 则与点A 相距4个单位长度的点B 表示的数是 . -7或16.有理数a ,b ,c ,d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这四个数中,绝对值最大的是 AA .aB .bC .cD .d7.小红的妈妈买了4筐白菜,以每筐25千克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称重后的记录分别为25.0+,1-,5.0+,75.0-.小红快速准确地算出了4筐白菜的总质量为 千克.99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2.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会利用绝对值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化简问题知识梳理1.正数和负数大于的数叫做0 正数,等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 的数小于的数叫做,形如-3-0.50 负数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有理数、和统称为正整数0 负整数整数、统称为正分数负分数分数和统称为整数分数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以分为.和正有理数 0 负有理数 3.数轴数轴: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做数轴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4.数轴的画法(1)画一条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直线)(2)在直线上根据需要选取一点为原点(在原点下面标上“0”) (3)确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并用箭头表示出来); (4)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 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3,…5.相反数相反数: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符号就是0的相反数 0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 加上"-"即可,若求一个代数式的相反数就是用括号把这 个代数式括起来,再在这个 加上"-".前面括号前性质:若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0a b +=,1ab=-(b 0≠)两个数相加为零,则这两个数互为,他们分别位于原点的,且到原点的相反数两侧距离相等6.绝对值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这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在数轴上离开的距离就叫做这个数的原点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 ()aa aaa a=>=-<⎧⎨⎪⎩⎪00典型例题例题1:1.我们把向东运动5米记作“+5米”,则向西运动3米记作________米.-32.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负数,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正式引入了负数.如果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80元表示A.支出80元B.收入20元C.支出20元D.收入80元A练习1:1.如果零上5℃记作5+℃,那么零下5℃记作CA.-5B.-10C.-5 D.-10练习2:1.在-3,-1,2,0这四个数中,是正数的数是CA.-3 B.-1 C.2 D.0例题2:1.有8筐白菜, 以每筐25千克为标准, 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 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称后的记录如下:1.5 -3 2 -0.5 1 -2 -2 -2.5回答下列问题:(1)这8筐白菜中, 最接近25千克的那筐白菜为__________千克; 24.5(2)以每筐25千克为标准, 这8筐白菜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5.5(3)若白菜每千克售价2.6元, 则出售这8筐白菜可卖多少元?505.7练习1:1.某日,司机小张作为志愿者在东西向的公路上免费接送游客。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3绝对值优秀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课要点与难点教课要点: 1.借助数轴认识相反数的看法,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2.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看法.教课难点:1.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2.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3.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学情剖析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数轴;能够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初步领会到了数形联合的思想方法.在前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归纳、比较、沟通等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觉到了数学活动的重要性;在从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合作学习的过程,拥有了必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和合作沟通的能力.教课目的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看法,能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经过应用绝对值解决本质问题,领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教课方法借助数轴利用数形联合思想,经过教材问题,培育学生踊跃参加数学活动,并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锻炼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发展学生清楚地论述自己看法的能力以及培育学生合作研究、沟通、学习的新式学习方式.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引入新课设计说明利用生动的图例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易获取对绝对值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踊跃主动性.问题 1:图中的三个小动物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学生简单回答出距离分别是3,3,5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 2.问题 2:你知道这个距离在数学中叫什么吗?这个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给出绝对值的定义,经过问题的形式使学生加强对看法的理解.二、合作沟通,研究新知1.看法引入33(1)3 与- 3 有什么同样点?与-,5与-5呢?你还可以列举两个这样的数吗?与伙伴2 2进行沟通.将三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每组数所对应的点在数轴上的地点有什么关系?假如两个数只有符号不一样,那么称此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特别地, 0 的相反数是 0.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双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2)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用符号“ || ”表示,+ 2 的绝对值等于2,记作 | + 2| = 2,-3 的绝对值等于 3,记作 | - 3| = 3.教课说明关于绝对值符号的书写教师应重视板书的规范性.2.沟通研究问题 1:说出以下各数的绝对值:114,- 4,2,-2, 0,- 0.25,0.25.问题 2:以上各组数都是什么关系?他们的绝对值又有什么关系?在学生进行充足的思虑议论过程后,教师指引学生得出结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0 的相反数是 0.9例 1求出以下各数的绝对值:-21,+4, 0,- 7.8.9答案: 21,4, 0,7.8教课说明问题 1 让学生到黑板演示,这样做既检查了学生关于绝对值看法的理解掌握,同时又检查了书写的规范程度;问题 2 在学习了相反数看法的基础长进一步引申研究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之间的关系,该问题教师可先让学生充足议论,勇敢讲话,同时关注学生数形联合思想的领悟程度,在学生经历了研究议论过程后结论的得出便理所应当了.最后例题的设计使学生关于所得结论进行充足的练习.3.比比练练,又探新知问题 1:请两个同学相互给对方随意写出两个正数、两个负数和零,而后要求对方求出它们的绝对值.问题 2:在以上练习中你可否总结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自己的关系吗?正数的绝对值是它自己;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0.教课说明问题 1 是关于绝对值看法的应用,教课时可采纳学生相互出题竞猜的方式,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一名同学在下边出题,另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示,其余同学当裁判,调换全体同学的踊跃性;问题 2 的设计使学生的思想空间又上涨了一个层次,在知识的理解水平上又加深了一步,教师可在学生充足发布自己的看法后,再与学生一同归纳总结出结论.4.深入思虑,再探新知问题 1:在数轴上表示以下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5 ,- 3,- 1,- 5;问题 2:求出上述各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问题 3:你发现了什么?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教课说明问题 1 是关于上节课知识的复习回首,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2 意在指引学生利用比较绝对值大小的方法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教课难点,在实现以上教课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有较好的参加意识和学习兴趣,本质问题与学生生活亲密联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快的得出结论,并跟着教师问题的提出而不停进行更深入的思虑,体验看法的形成过程.三、应用迁徙,稳固提升例 2比较以下每组数的大小:5(1) -1 和- 5;(2) -6和- 2.7.5答案: (1) - 1>- 5(2) -6>- 2.7教课说明关于该例题的解决方式建议让学生充足思虑、研究不一样解法,经过用绝对值或数轴对两个负数的大小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试试评论两种不一样方法之间的差别.中考链接若- 2 的绝对值是a,则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11A.a=2B.a=2C.a=- 2D.a=-2答案: A四、总结反省,拓展升华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相反数和绝对值的看法;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这节课的知识我们借助于数轴去理解,进一步领会数形联合思想.3.学生易疑惑的地方:用字母表示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评论与反省本节课的设计旨在为学生供给兴趣性强、切近学生生活本质的背景资料,供给逻辑性强思想周密的问题串,供给沟通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踊跃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激发学生参加学习的踊跃性,使本来乏味、抽象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看法变得简单;此外,本节课还给学生供给了研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并让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获取新知识,锻炼了学生在与别人沟通中学会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一个数的绝对值本质上是数轴上该数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数值,而这类几何解说反应了看法的本质.本节课设计先让学生对看法进行理解,再归纳上涨到定义上来,这类理解问题的次序切合从感性认识上涨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同时使得绝对值看法的非负性拥有较扎实的基础.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必定要重视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教课,假如把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了,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驾御数学知识,就能逐渐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 第3课时 数轴(1)

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有理数第3课时数轴(一)1.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做数轴.2.若数轴规定了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原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负数所表示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正数所表示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3.在数轴上,有理数-3与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_个单位长度.4.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3,0,1,-32,1.5,+5,162,-103.5.下列图形中,不是数轴的是 ( )6.如图,在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 ( )A.3.5和3 B.3.5和-3 C.-3.5和3 D,-3.5和-37.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 ( )A.正数 B.整数 C.非负数 D.有理数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数轴是一条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射线B.离原点近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较小C.数轴可以表示任意有理数D.原点在数轴的正中间9.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a、b、c均是正数 B.a、b、c均是负数C.a、b是正数,c是负数 D.a、b是负数,c是正数10.如图,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的点是 ( )A.D点 B.A点 C.A点和D点 D.B点和C点11.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1B.b>1C.a<-1D.b<012.点A为数轴上表示-2的动点,当点A沿数轴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点B时,点B所表示的数为 ( )A.2 B.-6 C.2或-6 D.不同于以上答案13.如图,M、N、P、R分别是数轴上四个整数所对应的点,其中有一点是原点,并且MN=NP=PR=1.数a对应的点在M与N之间,数b对应的点在P与R之间,若a b+=3,则原点是 ( )A.M或R B.N或PC.M或N D.P或R14.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侧,它距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侧,它距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2的点在表示-3的点的________侧,它们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个单位长度.15.如图,分别写出数轴上点A、B、C、D所表示的数:16.小明在写作业时不慎将两滴墨水滴在数轴上,根据图中数值,你能确定墨迹盖住的整数是哪几个吗?17.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有理数的点:+3,-2,0.5,0,-114,-12.18.在数轴上,点A表示-13,点B表示12,则这两个点中,离原点较近的点是_______.19.已知点A是数轴上表示-5的点,如果将点A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那么移动后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_.20.如图,按下列方法将数轴的正半轴绕在一个圆上(该圆的周长为3个单位长度,且在圆周的三等分点处分别标上了数字0、1、2).先让原点与圆周上0所对应的点重合,再将正半轴按顺时针方向绕在该圆周上,使数轴上1,2,3,4……所对应的点分别与圆周上1,2,0,1……所对应的点重合.这样,正半轴上的整数就与圆周上的数字建立了一种对应关系.(1)若圆周上的数字以与数轴上的数5对应,则a=________.(2)若数轴绕过圆周n圈(n为正整数)后,数轴上的一个整数点,刚好落在圆周上数字l所对应的位置,则这个整数是___________(用含托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1.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2.0 左侧右侧3.34.略5.B 6.C 7.C 8.C 9.D 10.C 11.C 12.C 13.A14.右 2 左 3 右 515.点A、B、C、D表示的数分别是-3.5、-2、0、2.516.-6,-5,-4,-3,-2,1,2,3,417.略18.点A 19.-1 20.(1)2 (2)3n+1。
2.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1.1有理数的加法课时1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有理数加法法则 例1 计算: (1)(-3)+(-9); (2)(-8)+0; (3)12+(-8); (4)(-4.7)+3.9;(5)(-12)+(+12).
异号两数相加
用较大的绝对值 减较小的绝对值
解:(3)12+(-8)=+(12 - 8)=+4;
随堂练习 3.计算: (1)15+(-22);
=-(22-15) =-7 (3)(-0.9) +1.5; = +(1.5-0.9) = 0.6
(2)(-13) +(-8);
=-(13+8)
=-21
(4)
1 2
+
−2
3
=
−(
2 3
−
1 2
)
=−
1 6
随堂练习 4.用算式表示下面的结果: (1)温度由-4 ℃上升7 ℃; -4+7=3(℃) (2)收入7元,又支出5元. 7-5=2(元)
在运算过程中,“先 定和的符号、再算和的 绝对值”是一种有效 的方法.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有理数加法法则
➢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步骤:
一看 一要辨别加数的类型(同号、异号);
二定 三算
二要确定和的符号; 三要计算绝对值的和(或差).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一个数加上正(负)数 思考
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正数,和与原来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 系?加上一个负数呢?请你先借助数轴直观地得出结论,再利 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说明.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2.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1.1 有理数的加法 课时1 七上数学 RJ
学习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有理数
第3课时数轴(一)
1.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做数轴.
2.若数轴规定了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原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负数所表示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正数所表示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
3.在数轴上,有理数-3与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_个单位长度.
4.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3,0,1,-3
2
,1.5,+5,
1
6
2
,-
10
3
.
5.下列图形中,不是数轴的是( )
6.如图,在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 )
A.3.5和3 B.3.5和-3 C.-3.5和3 D,-3.5和-3 7.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 ) A.正数B.整数C.非负数D.有理数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数轴是一条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射线
B.离原点近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较小
C.数轴可以表示任意有理数
D.原点在数轴的正中间
9.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a、b、c均是正数B.a、b、c均是负数
C.a、b是正数,c是负数D.a、b是负数,c是正数
10.如图,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的点是( ) A.D点B.A点C.A点和D点D.B点和C点11.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1
B.b>1
C.a<-1
D.b<0
12.点A为数轴上表示-2的动点,当点A沿数轴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点B时,点B所表示的数为( )
A.2 B.-6 C.2或-6 D.不同于以上答案
13.如图,M、N、P、R分别是数轴上四个整数所对应的点,其中有一点是原点,并且MN=NP=PR=1.数a对应的点在M与N之间,数b对应的点在P与R之间,若a b
+=3,
则原点是 ( )
A .M 或R
B .N 或P
C .M 或N
D .P 或R
14.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侧,它距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
示-3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侧,它距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2的点在表示-3的点的________侧,它们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个单位长度. 15.如图,分别写出数轴上点A 、B 、C 、D 所表示的数:
16.小明在写作业时不慎将两滴墨水滴在数轴上,根据图中数值,你能确定墨迹盖住的整数
是哪几个吗?
17.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有理数的点:
+3,-2,0.5,0,-1
1
4
,-12.
18.在数轴上,点A 表示-
13,点B 表示1
2
,则这两个点中,离原点较近的点是_______. 19.已知点A 是数轴上表示-5的点,如果将点A 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那么移动后点A
表示的数为_________.
20.如图,按下列方法将数轴的正半轴绕在一个圆上(该圆的周长为3个单位长度,且在圆
周的三等分点处分别标上了数字0、1、2).先让原点与圆周上0所对应的点重合,再将正半轴按顺时针方向绕在该圆周上,使数轴上1,2,3,4……所对应的点分别与圆周上1,2,0,1……所对应的点重合.这样,正半轴上的整数就与圆周上的数字建立了一种对应关系.
(1)若圆周上的数字以与数轴上的数5对应,则a=________.
(2)若数轴绕过圆周n 圈(n 为正整数)后,数轴上的一个整数点,刚好落在圆周上数字l 所对应的位置,则这个整数是___________(用含托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
1.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0 左侧右侧
3.3
4.略
5.B 6.C 7.C 8.C 9.D 10.C 11.C 12.C 13.A 14.右 2 左 3 右 5
15.点A、B、C、D表示的数分别是-3.5、-2、0、2.5
16.-6,-5,-4,-3,-2,1,2,3,4
17.略
18.点A
19.-1
20.(1)2 (2)3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