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优质教案
月迹教案优秀8篇

月迹教案优秀8篇月迹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
3、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欣悦之情。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二)初读,寻月之迹1、[引导]: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散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并做好提要。
[归纳明确]:孩子们在中秋月夜寻找月迹。
2、[引导]: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要求]:提炼并圈划文章相关信息。
[归纳明确]: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三)品读,赏月之美1、[引导]:我们先看到镜中月。
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要求]:齐读,任选角度,展开讨论。
(交流后,ppt呈现旁批范例)[归纳明确]: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
“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引导]: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要求]:自由散读,圈划批注,并交流。
[归纳明确]:(1)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
“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
(2)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地惹人怜惜。
(四)再读,探月之喻1、[引导]: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
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
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要求]:深入思考。
[归纳明确]:月亮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的象征。
美好无处不在。
2、[引导]:让我们带着对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月迹》教学设计三篇5篇[修改版]
![《月迹》教学设计三篇5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f26deeff00bed5b8f31d18.png)
第一篇:《月迹》教学设计三篇篇一:7 月迹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3、体会文中所体现的童心、童趣,发现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教学难点:品味奶奶的形象特点及其作用。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两张不同的月亮幻灯图片,让学生分别用一句平实话叙说图中的月亮;再分别用一种修辞手法来描绘图中有月亮。
2、展示以前学过的几句咏月的诗句,让学生回味一下这几句诗各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导入: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从另一角度来写月亮的文章《月迹》。
二、简介作者(幻灯展示)三、检查预习,读准加点字音倏忽(shū)锨刃(xiān)袅袅(niǎo)粗糙(cāo)面面相觑(qù)嫉妒(jìdù)掬着沙(jū)踪迹(zōng)争执(zhí)酥酥(sū)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寻月的踪迹。
1、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课文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时间:中秋夜里地点:中堂里、院了里、院子外(沙滩)人物:奶奶、我们这些孩子(我、三妹、弟弟)事情:盼月亮——寻月亮(重点)——议月亮2、孩子们在哪些地方找到月亮的踪迹?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指出来。
月迹:中堂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心中有月)3、在寻月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怎样的发展变化?心迹:高兴——失望——羡慕——嫉妒——争执——越发觉得奇了——月亮竟是这么多的——都觉得满足了4、这些情感的心迹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情感追求?明确:追求美好5、发现月亮踪迹时,孩子们是怎样想象月亮的?(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如:“月亮是长了腿的”。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6、文章为什么用“月迹”作为标题?用“寻月”或“赏月”好不好?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发言,言之有理就行。
24月迹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4月迹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月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月迹》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在中秋节这一特殊时刻所表达的美好愿景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教学重点(1)理解《月迹》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难句。
(3)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学难点(1)对月亮的文学象征意义的理解。
(2)对课文深层次情感内涵的领悟。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点燃学生兴趣1. 启发想象,提问引导①教师提问:“同学们,当你们抬头仰望夜空,看到明亮的月亮时,你们会想到什么?"鼓励学生分享关于月亮的想象和感受,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②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中秋节即将到来,你们知道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吗?你们家里是如何庆祝中秋节的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过中秋节的经历和感受。
2. 展示图片,引发共鸣①教师展示一系列与月亮和中秋节相关的美丽图片,如明亮的月亮、热闹的庙会、团圆的家庭等,让学生感受到中秋节的美好氛围。
②邀请学生分享看到这些图片后的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进入课文的情境和情感。
3. 过渡自然,引出课题①教师引导学生:“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月亮和中秋节的美丽散文《月迹》。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一起追寻月亮的踪迹,感受中秋节的美好寓意。
"②板书课题《月迹》,并简要介绍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特点,为后续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以上导入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分享关于月亮和中秋节的经验和感受。
同时,通过展示图片和引出课题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进入课文的情境和情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与互助探究(1)独立探索文本世界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难懂的词语,对于初步理解不了的句子也做上标记。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公开课教案第【1】篇〗24 《月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6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悄、累”,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字词。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3.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察:美丽的月景月亮是我们最熟悉的景物之一了,贾平凹先生的《月迹》一文,用儿童的眼睛去寻找月亮。
2.助读资料:走进作者:贾平凹:1952 年2 月21 日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
著有小说集《下棋》《天狗》;长篇小说《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6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悄、累”,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字词。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重点)3.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这篇课文记叙了童年时代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过程。
四、品读释疑1.屋中盼月(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好奇的特点。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公开课《月迹》教案

公开课《月迹》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月迹》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贾平凹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月迹》是贾平凹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品味贾平凹的写作风格。
2.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写作特色。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课堂写作,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第四章: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贾平凹的写作风格和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第五章: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收集其他关于月亮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以“月夜”为主题的作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课堂写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作文,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写作技巧的掌握。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使用公开课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教材保持一致。
7.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评论文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参考。
7.3 教学设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电脑,以便进行课件展示和课堂讲解。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月迹优质教案

教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月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惜和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认读“豫、辰、镜、曾”等生字,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月亮的变化,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认读生字词,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4.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6. 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月迹2. 人物:祖母、母亲、我3. 情感:亲情、思念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短文。
2. 找出其他描写月亮的文章,进行阅读和欣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公开课《月迹》教案

公开课《月迹》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月迹》;(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准确运用;(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月亮的变化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月迹》;(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诗句的含义;(3)了解月亮的变化及其象征意义。
难点:(1)诗句的意境理解;(2)课文中隐含的情感线索。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月迹》,掌握课文内容;(2)收集与月亮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3)准备课文中的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提前掌握生字词;(2)搜集有关月亮的资料,了解月亮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月亮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物;(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月亮的资料。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教师讲解生字词,解答学生的疑问;(3)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意象,分析月亮的变化及其象征意义;(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4. 应用拓展(1)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亮的变化;(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月亮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月迹》;2. 写一篇关于月亮的短文,可以是描绘月亮的美丽,也可以是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3. 收集其他有关月亮的诗词,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月迹》示范课教案一等奖(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80%
综合性反馈
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整体学 习情况进行反馈,提供全面的评 价和建议,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 优势和不足。
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反思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 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 足,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改 进方向。
自我评价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进步 情况,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 力。
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04
总结词:课堂互动
作业布置
01 02 03 04
总结词:巩固练习
详细描述: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词:拓展阅读
详细描述:推荐学生阅读与月亮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或科普文章,拓 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度、正确率和创新性,了解学 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测试与考试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 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反馈机制
80%
即时反馈
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和问 题进行反馈,给予指导和建议, 帮助学生改进。
100%
阶段性反馈
在每个单元或章节结束后,对学 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总结学 生的学习成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描写月亮时所表达的情 感和思想,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月亮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课堂活动
总结词:小组合作
01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月亮相 关的主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
03
详细描述: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课堂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一、niǎo jídùcí
二1.面面相觑 2.无边无际 3.嫉妒
三、1.星星还在天上眨着眼呢。
2.净沙闪着银光。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
在品读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从而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希望下次改进。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lěi() jǐ() gū()累几骨
lèi() jī() gǔ()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的桂树()的骨朵儿()的感觉
()地爬高()地溜进来()地闪着银光
三、在括号里写出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
2.(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时间)孩子们寻找月迹的过程,他们先后寻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足迹,表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让人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五、重点段落品析。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去找它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
有了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兴趣----()粗糙----()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月亮饱含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它在每个人的心里。
B月亮不见了,奶奶让大家去寻找。
C天阴了,月亮才不见了。
3.通过阅读选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写出几句你喜欢的描写“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积累几个骨朵儿
很累几乎骨头
二、高高累累奇妙
渐渐悄没声儿灿烂
三、1.拟人 2.拟人
四、中秋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只有想方设法去努力
追求,才能得到
五、1.兴致粗劣
2.A
3.月亮无处不在,它在每个人的心里美好事物的追求
六、示例: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