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 副本

合集下载

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成与作用.doc

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成与作用.doc

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成与作用【】自1931年9月开始到1945年8月,以中华民族胜利为结束的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所有同胞共同进行的一次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此次抗战有力的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这次战争以中华民族的胜利而结束,全中国各族儿女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同时也为锥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抗U战争正而战场敌后战场形成作用H军从1931年9月开始,不断对我国东北部地区发动袭击,而国民政府先期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中W范围内,只有东北地区部分爱国军民参与到了抵抗日军侵略的斗争中,局部抗战就此展幵。

1937年7月7 口中口双方在中閩北平的卢沟桥发生军事冲突,这是口本蓄谋已久的挑衅,n本就此全面侵略中国,与此同吋,国共两党扪弃前嫌,停止内战,~致对外,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最终形成。

因为国内形势的特殊性,在全而抗战时期,我w土地上冇两大战场并存,一是由岡民党正规军组成的正面抗日战场,二是由共产党方而组织的敌后抗□战场,两大战场虽性质不同,但都为抵抗外來侵略作出了巨大贡献。

就屮国国情来看,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首先,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是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进行的,两党第一次合作就因各方而因素的干扰血以失败告终,两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信任,u民党担心共产党夺取手中的政权,共产党则害怕悲剧再次上演,也担心好不容易集结起來的军队被国民党吞并,所以两军显同吋编入国民革命军,但在行军用兵方面还是各自为政,两大战场里同是抗战,但却又互不影响,有配合,但绝对不会融合。

其次,W统区地域辽阔,多Y•原,适合与H军进行平原战等大规模作战,相对于岡民党而言,共产党没宥足够的根据地,同时井不适合在现宥根据地与曰军开战,而想要打击n军的后勤部队,就必须深入敌占区,在敌占区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而且共产党方面人数较少,转移吋较为方便,故将军队分散开来,深入敌后,在村镇间宣传共产主义和抗H理念,组织广大热爱祖U的冇志之士共同抗H, 共产党的宣传为其建立了R好的群众基础,故共产党在敌后开展的抗战工作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显然军队只有区区5万余人,但实际参与人数要远超于此。

论抗战初期正面和敌后两个战

论抗战初期正面和敌后两个战

论抗战初期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1945年,经过中国各个阶层广大民众14年的浴血奋战,抗取得了日战争终于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存在着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这两个战场并存,在对日作战的共同目标下,形成一种“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毛泽东语)的关系,这是中国能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坚持持久抗战的根本条件。

而在敌后战场开展的全民性的、大规模的人民战争,则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中国的全面抗战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团结各阶级、各民族发动起来的。

两党合作要求军事上相互配合。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初期,以国民党军队为主力,在正面战场上经历了多次大会战,给敌人以重大杀伤,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迷梦;与此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则以大无畏气概,向敌后进军,以至深入到敌人心脏地区,收复被敌人控制的大片失地,并在敌后迅速开展了人民游击战争,建立起抗日民主根据地。

两个战场各自相对独立地对日作战,形成对敌人两面夹击的战略态势,使日寇处于腹背受敌、顾此失彼的困境。

从1937年“七七”事变起到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失陷为止,这是中国人民在国共合作基础上,全民团结、抗击强敌的轰轰烈烈的时期。

这一阶段,中国抗战处于战争初期阶段,同时也正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民党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抗日战争一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凭借其军事优势,向华北和华东地区发动了连续不断的进攻,企图迅速打垮中国军队的主力,以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为此,日本陆军几乎倾巢出动,与中国军队进行决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8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中华书局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8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中华书局版
这是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与日军斗智斗勇的一个缩影。你认为 鬼子在中国搞游击战失败的根源是什么?在那艰苦卓绝的抗战时 期,你还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有 何区别?
抗战路线不同;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战场区域不同;抗战的规 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的会战,打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 战,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战,基本上是游击战和运动战;战略地 位不同,前者在抗战初期是起主导作用的,是主战场,后者在抗 战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成为抗战的主战场,直到抗战的胜 利。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9/1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6
谢谢欣赏!
2019/9/1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7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 抗日战争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9日,红军将领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战。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下辖第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全军共4.6万余人。

12月25日,南方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下辖4个支队,全军共1万余人。

1938年以后,共产党又先后在广东东江地区、珠江地区和海南岛地区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

根据抗日战争开始后变化了的外部条件,中共中央规定了我军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决定我军的作战任务是:在敌手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作战方针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游击战争原则。

这些战略思想和作战原则,对于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抗日作战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改编后立即开赴抗日战场。

最初,八路军主要是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山西作战。

9月25日平型关战役,八路军首战告捷,歼灭日军近千人。

这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军民。

至11月8日太原失陷,八路军共作战100余次,歼敌1.1万余人,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友军作战。

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八路军各部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初,第一一五师开创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二。

师开创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第一二九师开创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在山东由中共地方党组织抗日起义,开辟了胶东、鲁中、鲁西南、鲁南等多处抗日游击区。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战略持阶段的敌后战场
由于日军的侵略政策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步取代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成为中日两国交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也由此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调集100多个团共20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战役。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取得重大战绩,共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给华北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8.10—1944.春〕
1、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的形势 〔1〕日本调整侵华政策 “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以战养战、以华制华〞 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第三节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国共两党不同的抗战路线和方针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只实行单纯政府和军队的抗战,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须的民主自由权利,反对抗日战争成为人民大众的抗战。 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抗战要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四、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作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敌后战场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那么迅速挺进华北、华中、华南的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以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淞沪抗战
“一寸山河一寸血〞是曾率军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国民党军师长黄维的感叹。事隔68年,可惜我们只能通过文字来记载那样一种大气磅礴的悲壮与惨烈。 作为抗日战争中国正面战场22次会战中少数规模最为庞大的战役之一,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参战的兵员总数达近百万。在两个多月时间内,中国方面先后投入地面部队包括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财政部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宪兵1个团 ,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兵力总数75万人以上。

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

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目标都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

可以说,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不会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仍保持着互为支持的战略配合关系。

可以说,在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而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

从1944年4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

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

总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相互区别:(1)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而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

(3)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区域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是在日军占领区内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课件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课件
共同讨论下列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有何区别?
抗战路线不同;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战场区域不同;抗战的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的会战,打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战,基本上是游击战和运动战;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抗战初期是起主导作用的,是主战场,后者在抗战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成为抗战的主战场,直到抗战的胜利。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 .
பைடு நூலகம்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鬼子“拜师”八路学游击 (抗战时期)驻扎山东的第五十九师团的日军被八路军寓兵于民的游击战术困扰不堪,于是,驻守文登的日军就组织了个便衣队,并找了两个汉奸当教练,封闭训练,要求举止神态都要学中国人,特别是便衣队内部不允许说日本话。不久,日军认为侦察队可以出动了。但没想到第一仗就被“土八路”给打了埋伏。后来日军彻查原因,原来日军的条令有规定——现役军人出军营必须戴帽穿鞋,违者送军事法庭。于是便衣队就每人买了顶瓜皮帽。八路军一看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却人人一顶崭新统一的瓜皮小帽,立马就识破了鬼子的伎俩。 这是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与日军斗智斗勇的一个缩影。你认为鬼子在中国搞游击战失败的根源是什么?在那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你还知道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浴血奋战?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34张PPT)(共34张PPT)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34张PPT)(共34张PPT)
徐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战
武汉 会战
淞沪 会战
长沙
抗战会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正面战场
1937年 8月-11月 淞沪会战 9月-11月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1938年 1月- 5月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6月6-月10-月10月武武汉汉会会战战 …………
1941年 12月—1942.1 第三次长沙会战
…………
1945年 儿童在宣传献金救国
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毛过泽持东久《战论赢持得久战》 抗战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抗日持久战具体体现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 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 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 件下的运动战。
1942年 战场 历次
游击 战争
会战
1945年
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一个支队9000余人由云岭出发 北移,6日,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8万余人伏击。 新四军血战七昼夜,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 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遇难。事变发生后,
淞沪

1945年)
会战

1941年 正面 长沙会战

1942年 战场
历次
会战
1945年
从正面战场中战线的变化上,你觉得战争 呈现什么态势?会产生哪些影响?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 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 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 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 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 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 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 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海技1151 王世伟201512924130
在抗日战争中有两大战场,即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敌后战场。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正面战场是一个历史禁区,没有谁敢提及这个敏感的历史话题,但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有责任把历史真相告诉人民。

过去,之所以不能讨论这个话题,可以列举出众多的理由,但毛泽东主席在会见尼克松总统时,一语道破:他们称我们为“匪”,我们也称他们为“匪”(大意)。

国共两党互相为“匪”,互相为敌的时候,抗战历史也就难以客观、公正、理性的表述。

当历史的桎梏被打破以后,一些人又从一个极端跑到了另一个极端。

好象抗日战争全是国民党打下来的,和共产党没有关系,或者相反。

特别是在网络上,两种观点尖锐对立,各自论证,互不相让。

历史并非可以随便戏说,它既要合乎历史存在的真实,又要合乎历史发展的逻辑。

那么,怎样评价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用呢?我们只要简明地梳理一下那段历史,就不难从中得出接近历史真相的结论。

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抗战划分为3个发展时期。

(1)1931年9月——1937年6月为一
个时期。

这一时期,发生了9.18事变,
东三省沦陷。

此时的国民政府并不愿意
向日本开战,采取的是外交调解的不抵
抗政策,特别是推行了“攘外必先安内”
的不得人心的政策。

而中国共产党发出
了抗战的最强音,广泛的唤醒民众,倡
导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这时,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领也有坚决
抗战的,比如马占山、张治中、张自忠
所进行的江桥抗战、第一次淞沪抗战、
第一次长城抗战等,但这些战役就其本
质上说,多少带有爱国将领的“个人行
为”,并不完全是“政府行为”,所以,
他们的抗战都没有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

(2)1937年7月——1941年春为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发生了7.7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对于粉碎日本法西斯“三个月灭亡中国”战略阴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歼灭日军45万余,迫使日军停止了战略进攻,形成了抗战的相持阶段。

从7.7事变到1941年春,国名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重大战役22次,重
要战斗3117次,小型战斗38931次,歼灭日军86万人,自身付出了322万人的重大伤亡。

特别是国民党军队中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涌现出郝梦龄、赵登禹、张自忠、戴安谰等一大批爱国将领,共有100多名将军血洒疆场,这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

因此,国民党的抗战业绩和重大作用是不能抹杀的,也是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的。

在2005年8月30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第一次得到了确认。

同时,对台湾同胞50年(从1895年起)坚持对日斗争的壮举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所以,他们的抗战都没有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

(3)1941年春——1945年7月为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转为反攻阶段。

由于日军基本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
进而把作战的重点转向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进
攻。

由于国民党没有“敌后战场”,因此,
大反攻就其本质上说,是敌后战场的大反攻。

这一时期有两大特点:一是八路军、新四军
广泛收复失地,消灭伪政权,建立陕甘宁抗日
民主政权,充分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建立抗
日根据地,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粉碎日军的毛主席正在和农民交谈
大扫荡。

这一时期有两大特点:一是八路军、新四军广泛收复失地,消灭伪政权,建立陕甘宁抗日民主政权,充分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粉碎日军的大扫荡。

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
等新颖的战法,时时处处打击消耗日军。

特别是按照“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党员占1/3,开明绅士占1/3,左派代表占1/3)建立起来的抗日民主政府,已经成为新中国的雏形。

二是国民党接连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特别是在1941年4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调集重兵,围歼新四军9000余人。

但中国共产党胸怀开阔,顾全大局,并没有向国民党开战。

而此时的国民党政府,腐败独裁,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逐渐失掉了民心,大厦将倾。

就抗战的两大战场而言,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援,缺一不可,相互不可取代,具有同等的重大作用。

如果一定要分主次,比高下,则有可能会走向机械的历史观。

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美军在日本本土的作战,苏军出动陆海空三军歼灭日本关东军……否则,我们的抗战会花费更长的时间,付出更大的代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