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8课教案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时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创造的辉煌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的故事,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型:综合课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能够帮助我们获取信息和传达信息,非常重要。
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
这些虽然是传说,但反映了文字是从图画开始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明创造出来的。
我们今天所能考证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什么?看图,十二生肖的甲骨文图片。
这些文字后来又是怎样演变的?先秦时期在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艺术等方面还有哪些成就?讲授新课:一、文字的演变:看图,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这些刻画符号只是文字符号,还不能称其为文字。
真正的文字是甲骨文。
甲骨文的含义: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已经使用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法,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如:日、月、上、下、人等。
动脑筋:伐字是怎样表达意思的?用戈砍人头就是伐。
人和戈都是象形字,伐是会意字。
目前已经释读的甲骨文有一千多个,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小字,甲骨文发现的过程。
看自由阅读卡,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意义?①说明我国有文字的时间很长,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②说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③可以把文字记载的内容与考古成果相结合,来证明文献资料的真伪。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ppt精品课件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是因为商朝:
A、有了史官 B、有了确切纪年
C、有了史书
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
2.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A.商朝 B.商周时期 C.西周晚期 D.战国时期
3.商周的“金文”是一种什么文字:
A。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C.刻在石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D.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屈原
战国末期的楚国
③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文字的演变
金文: 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 ,也称铭文,比甲骨文规范。
中 华 文 化 的 勃 兴
大篆:
西周
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
天文历法
天文:商朝 甲骨文 中有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都很很准确。 “夏历”
夏朝:今天的农历,又叫 。 个月。 历法 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 12 战国时期:测出一年 24 个节气。
D、从战国时期开始,人们已制定出一年的24节气。这是历法上的最大成就。
6.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 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这个历史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7.我国古代人民很早时期就定出了一年中的24个节气,这个历史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医学:名医 扁鹊
总结出 望 、闻 、问 、切 、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
文学: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是抒情长诗 《离骚》
春秋战国盛行
钟鼓之乐
。
音乐
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钟鼓乐器,其中以 整套编钟 最为珍贵。
14人教历史与社会七上《 第二单元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课件 人教版

2、是对社会问题进行理论学术研究与交流。
3、是施教授徒,传播金牛文纳斯化达克的结果。
2
学派
儒 家
代表 时期
孔子
春秋 晚期
孟子 战国
思想主张 “仁“的学说 反对战争,主张“仁政”
著作 备注
《春秋》 “至圣 先师”
《孟子》 “亚圣”
荀子 战国 主张按自然规律办事
《荀子》
道 家 墨家 法家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春秋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晚期 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 “道圣” 经》
战国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 《庄子》
治” 战国 主张“兼爱”、“非
《墨子》
战国 主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 《韩非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子》
兵家
孙武
春秋 晚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 兵法》
“武圣”
金牛纳斯达克
第9课
金牛纳斯达克
1
百家春争秋鸣战国时期文化
含义:的春勃秋战兴国出时代现,了社会百处于家大变革时期, 产们著生书了讲各种学争思,想互鸣相流的派论,战局如,面出儒、现。法了、学术道、上墨的等繁,荣他景
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竞相称霸,各国都需要 人才,这就促成了人才辈出的局面。
教 育
2、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主
张 3、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
虚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
“温金故牛纳而斯达知克 新”
6
整理古籍
编定《春秋 》、
文 化
五经:《 《诗礼经记》》、、《《尚周书易》》、
成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08课

课堂作业
• 完成《填充图册》相关题目
谢 谢 合 作
再 见
讨论活动
•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 2、什么叫甲骨文?是谁在什么时候发现的? • 3、什么叫金文?金文是在什么时候应用在什 么器物上的?有何别称? • 4、什么时候人们开始用毛笔写字?
甲骨文
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 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 文演变而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课时小结
1、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2、天文——《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日食。第一次。 3、历法—— 夏历(农历)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夏朝。 战国时期测定出二十四个节气。 4、扁鹊—— 望、闻、问、切。一直被中医沿用。 5、屈原—— 楚辞。新体诗歌。 《离骚》。代表作。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和平理事会定。 6、钟鼓之乐——春秋战国盛行。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涉江》)
钟鼓之乐
钟鼓之乐,指钟鼓一类的音 乐,特指宫廷或庙堂的音乐或乐 舞。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 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墨子· 三辩》:“昔诸侯倦 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 《诗经· 关睢》:“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很 多战国时期的乐器。
亚明课件
YAMINGKEJIAN
中 国 历 史
yccym@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学习目标
• 1、掌握甲骨文、历法、诗人屈原; • 2、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 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 3、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翟)之心 ,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 墨家:墨翟) ,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 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 吧!
早日成为“一子”“一家” ,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孟子名片
孟子
亚圣 孟子
•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提倡“仁 政”治国,提出“春 秋无义战” ,倡导 “自然资源”持续利 用的思想。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荀子》书影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派 代表人物有哪些?
孔儒子 家
孟子
墨家
墨子
兵家
孙膑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学派 人物 时代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主要思想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民贵君轻”;
儒家 孟子 战国 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 荀子 战国 “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
《道德经》。
庄子
• 宋国人,战 国时期道家 学派代表人 物,主张顺 其自然, “无为而
庄子 治”。
韩非子名片
韩非子
韩非子
• 韩国人,战国时期法家学 派的集大成者,主张“改 革”“法治” ,反对空谈 仁义,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 观点?你在当时会投入谁的 门下?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一册第八课中华文化的繁荣(一)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列举古代音乐方面的主要成就:“钟鼓之乐”。
(二)教材分析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文字、天文、历法、医学、文学和音乐。
《汉字演变》主要介绍甲骨文、金文和大篆,以了解汉字在中国的演变;第二项是“天文学、历法和医学成就”,这是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当时,有许多成就领先于世界;《屈原与钟鼓乐》介绍了文学和音乐成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重点掌握商代甲骨文和金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学会识别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理解当今汉字和甲骨文的起源关系;了解天文学、历法和医学的成就,以及诗人屈原;掌握“钟鼓乐”,了解编钟的起源,通过欣赏画面和节奏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和图片,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起源关系,以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起源关系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印文字的演变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了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积极探索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甲骨文、金文、钟鼓之乐难点:文字的演变(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复习引言,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涉及哪些重要朝代?学生回答后,老师说:“在夏商周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也在蓬勃发展。
”导入主题。
【落实课标】“文字的演变”创造一个情境:学生打开课本读什么?(文本)如果没有文本,人们如何传达信息或记录重大事件?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来探索单词的含义。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练习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一、单选题1.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2. 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A.金文 B.铭文 C.甲骨文 D.楷书3.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农历,来源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4. 一直被中医所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创立者是A.李时珍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5. 今天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A.扁鹊 B.秦始皇C.屈原 D.张仲景6. 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A.《论语》B.《离骚》 C.《道德经》 D.《伤寒杂病论》7.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A. 尚未成熟的文字B. 也叫“铭文”C. 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D. 原始文字8. 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A. 孔子B. 孙子C. 屈原D. 韩非子9. 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10.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A. 司母戊鼎B. 整套编钟C. 青铜神树D.四羊方尊11. 2007年我国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划龙舟,吃粽子,这是为了纪念A. 扁鹊B. 禹C. 屈原D. 李冰12. 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秦朝历史 D.汉朝历史13. 产生在黄河流域古老而神秘的文字A.埃及象形文字 B.苏美尔契形文字 C.腓尼基文字 D.甲骨文14.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 黄帝时期B. 夏朝C. 商朝D. 西周15. 右图是“记有日食的甲骨文”,这是哪个朝代的记载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16. 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初中历史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21 人教版精品课件

4.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 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 天,闰年增加一个月,这个历史时期是( )
A.夏朝C.西周
B.商朝 D.东周
5.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定出了一年中的24个节气, 这个历史时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6.下列哪一项史实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
在顺境中,朋友结识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了朋友,结下了友谊之情。友情犹如夏日的雨露,冬日的太阳,心田靠它滋润,冰雪靠它融化,万物赖以生长。无论身处何地,忘不了的是友情,让我们共同度着浓情岁月。友情,让我“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忽然听到沙宝亮的这首《暗香》,似乎这香味把整间屋子浸染。我是如此迷恋香味,吸进的是花儿的味道,吐出来的是无尽的芬芳。轻轻一流转,无限风情,飘散,是香,是香,它永远不会在我的时光中走丢。 旧的东西其实极好。学生时代喜欢写信,只是今天书信似乎早已被人遗忘,那些旧的记忆,被尘埃轻轻覆盖,曾经的笔端洇湿了笔锋,告慰着那时的心绪。现在读来,仿佛嗅到时光深处的香气,一朵墨色小花晕染了眼角,眉梢,是飞扬的青春,无知年少的轻狂,这份带不走的青涩,美丽而忧伤。
2.商周的“金文”是一种什么文字( )
A.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刻在石器上的文字 D.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3.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它是指在“殷墟”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 上的文字 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社会状况 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的历史有了确切 纪年
说明 至今仍被人们使用
至今被中医沿用
文学 音乐
屈原的新体诗歌 (楚辞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二、天文、历法、医学 三、文学的发展
四、音乐的发展
编钟
一、中国文字的发展
甲骨文
商
金文
周
小篆
秦
隶书
楷书
汉
魏晋
草书
行书
“甲金篆隶楷草行” ——汉字七体
猜猜我是谁?
鼠
猪
虎
兔
牛
狗
鸡
龙
马
蛇
猴
羊
甲骨文
兽 骨
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甲骨文” 。 龟甲
甲骨文的前身是什么?
母系氏族时,陶器上刻划符号,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金文
商周一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金文”。
小篆
青铜器上的图案
二、天文、历法、医学
1、天文
日食——夏朝,最早的日食纪录 商朝,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 月食纪录 哈雷彗星的纪录
2、历法
农历 夏历 阴历 商朝完善
夏朝夏历
战国24节气
3、医学
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文学
哀长 民太 生息 屈原 之以 多掩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 艰 涕 大的爱国诗人。“楚辞” ! 兮
导 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创 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古人说:“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对于每一位热爱中国的炎黄子孙,应该首先 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知之愈深,爱之愈深。 热爱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才能培养爱国主 义的思想感情。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1、可不可以说是中华文字的勃兴? 2、可不可以说是中华文学的勃兴? 3、可不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 文化、文字、文学 文明
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 情诗,370多句,2400多字。
是楚辞的代表作。
流星雨和日食的最早记录
三、音乐和舞蹈
• 1、夏代的“韶乐” • 2、商代的乐器
月 不孔 知子 肉闻 味韶 三
商朝的石磬
商 朝 的 铜 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