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件 新人教版
世界天文学家普遍承认中国古代日食记录的可信程度 最高,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夏、 商、周时期因历史久远,缺乏精确的文字记录,因此难以 精确地断代,而日食天象就像是一座相当精确的历史时钟, 可以帮助确定一些历史事件的时间。
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载
公元前613年(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 并记下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 关于哈雷慧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针灸、按摩、汤药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针刺 汤药
按摩
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
望:看气色 闻:听声音 问:问病情 切:按脉搏
屈 原
屈原(前340-前278年), 出身楚国贵族。因受谗毁 被一再放逐,后楚被秦灭, 对楚国前途深感绝望,于 公元前278年,投汨罗江 自杀。
种类 文字 天文
历法
医学 文学 音乐
文化内容 甲骨文 大篆
金文
时间 商朝 西周晚期
日食、月食记录
商朝
出现历法
夏朝
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 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商朝
一年24个节气
战国时期
名医( 扁鹊)的( 望)、( 闻 ) ( 问 )、( 切 )诊法,针刺、 春秋战国之际 按摩、汤药的治疗方法。
西周毛公鼎
西周晚期——大 篆
大篆比金文笔画均 匀,字形整齐。
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 字体发生变化——
文字演变过程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繁体 简体
方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曲折象形的 线条被拉直,象形程度逐渐降低,即
复杂到简单 形象到抽象
日食
最近一次日食发生于2011年7月1日(偏食),下一次日食将发生于2011年11月25日(偏食)。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ppt精品课件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是因为商朝:
A、有了史官 B、有了确切纪年
C、有了史书
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
2.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A.商朝 B.商周时期 C.西周晚期 D.战国时期
3.商周的“金文”是一种什么文字:
A。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C.刻在石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D.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屈原
战国末期的楚国
③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文字的演变
金文: 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 ,也称铭文,比甲骨文规范。
中 华 文 化 的 勃 兴
大篆:
西周
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
天文历法
天文:商朝 甲骨文 中有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都很很准确。 “夏历”
夏朝:今天的农历,又叫 。 个月。 历法 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 12 战国时期:测出一年 24 个节气。
D、从战国时期开始,人们已制定出一年的24节气。这是历法上的最大成就。
6.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 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这个历史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7.我国古代人民很早时期就定出了一年中的24个节气,这个历史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医学:名医 扁鹊
总结出 望 、闻 、问 、切 、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
文学: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是抒情长诗 《离骚》
春秋战国盛行
钟鼓之乐

音乐
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钟鼓乐器,其中以 整套编钟 最为珍贵。

七年级历史:第8课_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件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第8课_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件人教版

扁鹊,他
采用望、闻、 问、切“四诊
法”诊断疾病
。“四诊法”
成为我国中医
的传统诊断法
讳起 疾死 忌回 医生
旷世英才自古钦, 苍天欲令疾休临。 虽能医得膏肓体, 九死难调嫉妒心。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 ,因受奸人陷害而被 放逐,后楚国被秦国 灭,对楚国前途深感 绝望,于公元前278 年,投汨罗江自杀。








2、金文(铭文)
西周毛公鼎
商、周时铸刻 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叫做金文,又叫 铭文。金文比甲骨 文规范。商朝青铜 器上铸刻的文字数 量很少,周朝铸刻 的文字多起来。
3.大篆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 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战国时期,人们用 毛笔蘸墨,在竹简 或丝帛上书写
你能说说字体的 演变过程吗?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繁体
简体
方形圆形的团块被线条所代替, 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
日全食
日 食成因
月食
月食成因
哈雷慧星
历法的发展
夏朝开始有历法
商朝历法比较完备
战国时期测定24节气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 人们靠什么来记事呢?
灰陶尊
在我国山东省,出土了一个灰陶 尊”的
意思。
半坡陶器上 的刻画符号
陶器上的符号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一、文字的演变
1、甲骨文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 兽骨上的文字 已经具备汉字结构 的基本形状,是一 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从商朝开始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件 新人教版
第八课 中华 文化的勃兴
(一)
肖多动

少 个 用 古 文 字 表 示 的 生
脑 筋
( 一 ) 你 能 猜 出
动脑筋(二):
猜猜看在纸出现之 前,
人们用什么来写字?
甲骨文(商代)—中国有历史可考最早文字
西周毛公鼎和铭文 (鼎内铭文近500字,是
字数最多的。)
西周晚期,文字统一为一种样式, 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看起来有些奇怪,你能猜出它描 述的是什么吗?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天问》屈原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有观测 并记录彗星的记载, 比西方国家早了近两千年。
天文
气象厅
霜降第九天
比一比,赛一赛:
气象厅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 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的 竹帛书
文字的演变
金文甲Βιβλιοθήκη 文大篆竹帛书西周晚期,人 们将文字统一 整理成的一种 样式。
商周时刻在青铜 商朝时刻在龟甲或
器上的文字,以 兽骨上的文字。
“毛公鼎”为代
表。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从商朝开始
战国时 期,用 毛笔在 竹简和 丝帛上 写字
动脑筋(三):这一幅展品
4. 下列哪一项史实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A.甲骨文的出现
B.定出一年中的24个节气
C.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 的最早记录
D.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
5.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生活在:
A、战国时期的楚国 B、战国时期的齐国
C、春秋时期的鲁国 D、春秋时期的晋国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PPT课件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PPT课件
14
思想主张:反对战争,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
著作:《孟子》
9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生平:荀子(约公元前
313年~公元前238年)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 国人。 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之一。
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
之”,按自然规律办事。
著作:《荀子》
10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生平:庄子(约公元前
369年~公元前286年) 名周,字子休。 战国时期宋国人。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

张 3、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
虚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5
整理古籍
编定《春秋 》、
文 化
五经:《 《诗礼经记》》、、《《尚周书易》》、


言论记录
《论语》
四书:《孟子》、《中庸》、
《大学》
6
道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老子(约公元前
571年~公元前471年)姓 李,名耳,字伯阳。 春秋时期楚国人 。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要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著作:《庄子》
11
法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韩非(约公元前
280~公元前233),战国 时期韩国人。 法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主张改革,
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
著作:《韩非子》 12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第9课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一册第八课中华文化的繁荣(一)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列举古代音乐方面的主要成就:“钟鼓之乐”。

(二)教材分析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文字、天文、历法、医学、文学和音乐。

《汉字演变》主要介绍甲骨文、金文和大篆,以了解汉字在中国的演变;第二项是“天文学、历法和医学成就”,这是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当时,有许多成就领先于世界;《屈原与钟鼓乐》介绍了文学和音乐成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重点掌握商代甲骨文和金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学会识别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理解当今汉字和甲骨文的起源关系;了解天文学、历法和医学的成就,以及诗人屈原;掌握“钟鼓乐”,了解编钟的起源,通过欣赏画面和节奏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和图片,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起源关系,以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起源关系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印文字的演变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了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积极探索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甲骨文、金文、钟鼓之乐难点:文字的演变(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复习引言,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涉及哪些重要朝代?学生回答后,老师说:“在夏商周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也在蓬勃发展。

”导入主题。

【落实课标】“文字的演变”创造一个情境:学生打开课本读什么?(文本)如果没有文本,人们如何传达信息或记录重大事件?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来探索单词的含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 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这三点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且影响至今。

学生应重点掌握。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是本课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3分钟1.人物: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

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

::图1 图2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

导入新课: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文明表演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1、讲述文字的起源和演变引导学生观察甲骨文符号、毛公鼎上的铭文和有关文字演变的课本插图了解文字演变的过程。

分别讲述以下几种文字演变形式:①甲骨文: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②金文:商周时期将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这种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金文比甲骨文规范。

③竹帛书: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2、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看插图“记有日食的甲骨文”和神医扁鹊的有关记载,分别讲述以下内容:①天文:很早的时候,我们祖先就注意观现代察天象,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②历法: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历法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件 新人教版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类 别 时 间 主要成就 历史地位及 影响 商 朝 甲骨文记载 的疾病有数 十种 周 朝
分内科、外科、 营养保健和兽 医四科
医 学
春 秋 扁鹊采用望、 一直为中医 闻、问、切四 沿用 战 国 诊法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屈原和《离骚》《离骚》是一新体诗歌,被译成多种外国 文字。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灿烂的古代文化
灿烂的古代文化
灿烂的古代文化
灿烂的古代文化
灿烂的古代文化
一、文字的演变
1.原始社会的刻画符号 汉字是由原始社会的刻画符号演变而来。
2.商朝甲骨文 商朝人刻写在乌龟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 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 较成熟的文字,我国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商朝开始。
2.春秋战国的“钟鼓之乐” 春秋战国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 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查阅资料思考:今天的端午节与屈原有什么关系?
同步练习
• 1.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 的“书面语”是指( A )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 2.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 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 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 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 B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 3.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 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这种文字被 称为( D) •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甲骨文 • 4.“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句民谣描写的是我国 哪一传统节日( A )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春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导入新课: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
文明表演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
1.人物: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

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

图1 图2
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

合作探究:
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3. 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

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
4.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
精讲点拨:
1.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

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非常大,其中主要的一点,便是把文献资料的真伪可以通过考古成果来证明。

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料。

2.夏、商、西周的天文、历法和医学,处于当时先进水平,古书上关于夏朝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的最早的记录。

3.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楚辞”,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大诗人,后跳汨罗江自杀。

相传,他在五月五日投江,当地人民驾舟前往救援,终于不及。

但这一举动在后来却变成为一种风俗,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现在这个风俗已发展得规模宏大,非常壮观。

另外,汨罗江人每年五月五日都要用箸叶包了粟(黍)米做成“角黍”投入水中,使屈原死后免于饥饿。

这一举动在后世也发展成为全国性风俗,就是端午节要包粽子。

粽子便是古代所说的“角黍”。

达标训练:
巩固基础: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B.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
C.“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
D.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2.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3.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李时珍
4.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
B.马王堆帛画
C.秦兵马俑
D.湖北随州编钟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时候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6.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7.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最早制定这种历法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春秋初期
B.战国时期定出一年中有24个节气
C.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9.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已相当成熟
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C.凡是金属器上的文字都叫金文
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能力提升:
日食
屈原 是一位有抱负的政治家,也是我
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战国末期楚国人。

屈原面对日益衰落的楚国,希望革新图
强,重振楚国的往日雄风,但是却受到
当权者的谗害,被楚王放逐。

后来由于
楚国政治腐败,国都被秦国攻陷,屈原
怀着满腔悲愤,投入汨(m ì)罗江自尽。

(1)上述内容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2)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跟纪念作者有关系,是哪一个?人们为什么纪念他? 参考答案:1 A 2 A 3 C 4 D 5 A 6 D 7 B 8 A 9 A
10(1)屈原 (2) 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俄人民的激情。

(3)端午节,因为屈原为国为民而死。

知识梳理:
课外作业:必做题: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选做题:《离骚》里有许多名句,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生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可以多查一些《离骚》里的句子,并适当背诵一下,体会这些语句的优美和其中的含义。

图说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