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马
馬马
早 期 甲 骨 文
商朝 龟甲 兽骨 晚 期 甲 骨 文 金 文 ( 铭 文 ) 青铜器
大 篆
小 篆
隶 书
楷 书
商朝 西周 西周晚期
秦朝 竹简 帛
现代 纸
竹简
帛
一
册书
阅读课本第49-50页,找一找我国古 代都有哪些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 夏朝: 最早的日食记录 夏历(今天的农历) 商朝: 甲骨文记载的日食、月食 经证实都很可靠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12个月 春秋: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载 战国:测定一年24节气 便于按排农业生产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春秋 时期,我们农业 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史使用 牛耕 。 2、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 在岷江中游修建的 都江堰 是 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3、春秋以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的土地变成私产并 出租,它们转化为 地主 ,租种土地的人变成 。 农民 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 说的, 商鞅 他为此进行的变法得到了 的支持,变法的主 秦孝公 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内容:⑴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 ⑵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 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工的旧贵族的特权。 ⑶建立县制,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 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 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我感冒了, 小医生帮帮我吧!
春秋战国名医 ——扁鹊
四诊法:望、闻、问、切 至今被中医沿用
在中国历史上, 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 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 屈原还被列为世界 “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 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二、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医学
医 学
春秋 战国
名医 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 一直为中医沿用。
扁鹊
四诊法
扁鹊针灸图 原石像现藏于山东曲阜孔庙。画面上的扁鹊半人、半鸟形象,正在给病人作针灸疗。
我国什么传统节日同屈原有关?说说它的由来。
(二)钟鼓之乐
时间:春秋时期 意义: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代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
“曾侯乙”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是 。
“钟鼓之乐”
课堂小结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24节气测定于 时期。 你会背24节气歌吗?
战国
关于节气的谚语有什么呢?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 这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创,它反映了气候寒暖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大指导作用,至今我国民间仍然用它来掌握农时,指导耕作。
灰陶尊
在我国山东省,出土了一个灰陶 尊,距今约五千年了,上面刻画符号 “ ” ,有些学者认为,它是“旦”的 意思。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陶器上的符号
甲骨文的发现: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把在田地里挖到的兽骨和龟甲,作为药材,卖给药店。19世纪末,著名学者王懿荣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符号,他断定这是中国失传已久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
夏朝
最早的日食记录发生在夏朝
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西周末年
出现了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时期
我们祖先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08课

课堂作业
• 完成《填充图册》相关题目
谢 谢 合 作
再 见
讨论活动
•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 2、什么叫甲骨文?是谁在什么时候发现的? • 3、什么叫金文?金文是在什么时候应用在什 么器物上的?有何别称? • 4、什么时候人们开始用毛笔写字?
甲骨文
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 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 文演变而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课时小结
1、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2、天文——《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日食。第一次。 3、历法—— 夏历(农历)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夏朝。 战国时期测定出二十四个节气。 4、扁鹊—— 望、闻、问、切。一直被中医沿用。 5、屈原—— 楚辞。新体诗歌。 《离骚》。代表作。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和平理事会定。 6、钟鼓之乐——春秋战国盛行。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涉江》)
钟鼓之乐
钟鼓之乐,指钟鼓一类的音 乐,特指宫廷或庙堂的音乐或乐 舞。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 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墨子· 三辩》:“昔诸侯倦 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 《诗经· 关睢》:“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很 多战国时期的乐器。
亚明课件
YAMINGKEJIAN
中 国 历 史
yccym@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学习目标
• 1、掌握甲骨文、历法、诗人屈原; • 2、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 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 3、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翟)之心 ,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 墨家:墨翟) ,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 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 吧!
早日成为“一子”“一家” ,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孟子名片
孟子
亚圣 孟子
•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提倡“仁 政”治国,提出“春 秋无义战” ,倡导 “自然资源”持续利 用的思想。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荀子》书影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派 代表人物有哪些?
孔儒子 家
孟子
墨家
墨子
兵家
孙膑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学派 人物 时代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主要思想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民贵君轻”;
儒家 孟子 战国 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 荀子 战国 “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
《道德经》。
庄子
• 宋国人,战 国时期道家 学派代表人 物,主张顺 其自然, “无为而
庄子 治”。
韩非子名片
韩非子
韩非子
• 韩国人,战国时期法家学 派的集大成者,主张“改 革”“法治” ,反对空谈 仁义,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 观点?你在当时会投入谁的 门下?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一册第八课中华文化的繁荣(一)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列举古代音乐方面的主要成就:“钟鼓之乐”。
(二)教材分析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文字、天文、历法、医学、文学和音乐。
《汉字演变》主要介绍甲骨文、金文和大篆,以了解汉字在中国的演变;第二项是“天文学、历法和医学成就”,这是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当时,有许多成就领先于世界;《屈原与钟鼓乐》介绍了文学和音乐成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重点掌握商代甲骨文和金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学会识别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理解当今汉字和甲骨文的起源关系;了解天文学、历法和医学的成就,以及诗人屈原;掌握“钟鼓乐”,了解编钟的起源,通过欣赏画面和节奏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和图片,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起源关系,以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起源关系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印文字的演变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了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积极探索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甲骨文、金文、钟鼓之乐难点:文字的演变(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复习引言,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涉及哪些重要朝代?学生回答后,老师说:“在夏商周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也在蓬勃发展。
”导入主题。
【落实课标】“文字的演变”创造一个情境:学生打开课本读什么?(文本)如果没有文本,人们如何传达信息或记录重大事件?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来探索单词的含义。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ppt16

生你 活 看得 动 病了 : ?病 假 他, 如 如找 你 何到 穿 为了 越 你哪 到 诊位 了 断最 春 和好 秋 治的 之 疗医 际 ? ,
图说历史: 要求包括:人 物的国别、成 就、代表作、 对其评价等几 个方面。
钟鼓之乐
教学评价 :
教师命题: 1.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 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下图为该鼎腹部的 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 ( )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2.“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 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 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A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学生命题: 要求:围绕知识点,原创。合作或独立完成,充分运用 材料题型不限。
____发现甲骨文的重大意义 cctv历史频道
安 阳 文 字 博 物 馆
王懿荣
罗振玉
王国维
甲骨文 –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探究:天文、历法成就: 天文:1.夏朝有了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朝甲骨文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3.《诗经》等古籍对日食和哈雷彗星的记
载。
历法:1.夏朝已有历法。 2.商朝历法逐渐完备。 3.战国已测定出24个节气。
导入文字演变的材料: 同学们,不瞒大家,老 师正在读一本书,就是这 本《殷墟甲骨学》。本书 介绍了甲骨文发现的过程 及研究状况,并收录了 1056个释读了的甲骨文。 如果同学们对甲骨文感兴 趣,我向他推荐这本书。
活动:猜猜看
女
家
燕
日
人
禾
探究:
一.请同学们参照甲骨文的写法,写 一个甲骨文。 二.总结甲骨文的特点。 三.联系资料,探讨甲骨文的发现有 什么历》,详细记 载了商王朝的世系和历史。过去史学界许多人对这些 记载将信将疑,因为没有当时的文字记载和留存的实 物资料可作印证。 从一片殷商甲骨上文字的发现和认定,由此发展到 肯定了一个距今3000多年、长达600多年的朝代,这 是多么了不起的发现!这样就把本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 认为中国的可信历史始于西周的“疑古”思潮,予以 彻底的否定。
中华文化勃兴(一)

检测案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2、“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这幅对联所写的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屈原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4、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它是由总结出来的()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5、下列哪一项史实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B.定出一年中的24个节气C.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D.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6、最为珍贵的战国钟鼓乐器整套编钟出土于()A.湖北随州 B.河北邯郸 C.四川成都 D.河南安阳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8、材料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2)每年什么时候过端午节?此节日是为了纪念谁而设?他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课堂小结】【课堂收获】【课后作业】P43动脑筋第1页(共1页)张洪中学政史备课组 12第2页(共1页)张洪中学政史备课组。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第一章:中华文化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掌握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的基础概念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基础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和对世界的影响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二章: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起源的背景与条件掌握中华文化的发展阶段与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文化成就2.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起源的背景与条件中华文化的发展阶段与特点中华文化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文化成就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起源的背景、发展阶段与文化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华文化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文化成就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起源与发展阶段的理解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中华文化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文化成就第三章: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掌握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式理解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3.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式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式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实践方式第四章:中华文化的艺术与文学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艺术的种类与特点掌握中华文化文学的经典作品与特点理解中华文化艺术与文学的价值与影响4.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艺术的种类与特点中华文化文学的经典作品与特点中华文化艺术与文学的价值与影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艺术的种类、特点与文学的经典作品、特点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中华文化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艺术与文学的理解与欣赏第五章:中华文化的影响与传承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贡献掌握中华文化传承的方式与途径理解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意义5.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贡献中华文化传承的方式与途径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意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传承的方式与途径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实践活动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影响与传承的理解与实践第六章: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意义掌握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特点与传统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对民族凝聚力的作用6.2 教学内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意义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特点与传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对民族凝聚力的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与文化习俗的特点情境模拟法:模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习俗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的理解与体验第七章:中华美食文化了解中华美食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掌握中华美食的特点与烹饪技巧理解中华美食文化对社交与家庭的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华美食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中华美食的特点与烹饪技巧中华美食文化对社交与家庭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美食的历史、特点与烹饪技巧实践法:安排中华美食制作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烹饪过程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美食文化的历史、特点与烹饪技巧的理解第八章: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历史与特点掌握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理论与实践理解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对现代医学的贡献与影响8.2 教学内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历史与特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理论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对现代医学的贡献与影响讲授法:讲解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历史、特点与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应用与效果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历史、特点与理论与实践的理解第九章: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与思想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与代表人物掌握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影响理解中华民族传统哲学与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9.2 教学内容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与代表人物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影响中华民族传统哲学与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代表人物与思想的核心内容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哲学与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哲学与思想的理解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的探讨第十章:中华文化的未来展望10.1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掌握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式与途径理解中华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10.2 教学内容中华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式与途径中华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面临的挑战、机遇与传承创新的方式与途径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面临的挑战、机遇与传承创新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第三章)重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以及这些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自主学习指导:
1、文字的演变:
阅读课本第41页,42页的第一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这种文字被谁发现的?甲骨文是哪个朝代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朝开始的?
(2)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3)随着文字的演变,记载文字的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
2、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阅读课本第42页,43页,完成以下问题:
(1)天文方面:
①朝的某一天发生了日食(最早的日食记录)
②朝的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③年月日发生的日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④年,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下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2)历法方面:
阅读课文43页第一段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①朝就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据说来源于哪朝?
②到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③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④说出关于24节气的谚语或背诵24节气歌。
(3)医学成就:
阅读课文43页第二段正文及小字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谁?
2、他是如何看病的?
3、又是采取哪些方法治疗疾病?
3、屈原和“钟鼓之乐”:
阅读课本43和44页,完成以下问题:
(1)屈原:
①屈原生活在的楚国,他采用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为,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②我国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纪念他?
(2)钟鼓之乐:
春秋战国盛行的音乐是,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最为珍贵。
当堂检测: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2、今天的农历,据说起源于
A商朝B夏朝C西周D春秋时期
3、为便于安排农业生产,我国古代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
4、古文字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最早出现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
5、我国历史上有第一次确切日期的月食记录,出现于
A春秋B战国C商朝D西周
6、我国的历法中出现了闰年,最早是在
A战国B商朝C夏朝D春秋
7、我国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是谁总结出来的
A黄帝B扁鹊C华佗D张仲景
8、我国古代的’钟鼓之乐”盛行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时期
9、阅读下列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
①这句诗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②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③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④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⑤人们采取哪些方式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