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及制图》教案
男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推荐5篇]
![男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a7e03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8.png)
男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男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男装结构设计与制图》(3)教案第一部分教育目标一、理论教育目标:男装结构制图是结构设计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了制图的方法和了解男体的体型特征及比例关系,以及了解男装的种类、功能、服装标准化概念、才能更准确地将结构设计表现出具有平面分解、展开的衣片符合人体的立体形态的造型效果。
二、能力培养目标:了解男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制图的基本知识、制图要求与规范和制图的一般步骤。
(原型制图法、基型制图法)熟悉男装的基本结构与构成规律及男装讲究大方、端庄、挺括、追求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美的特点,再用结构设计与制图表现平面或立体造型效果,为设计男装及制版与缩放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概述:第一节:男装的基本型构成第二节:男装的结构分析、第三节:男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四节:男装整体结构设计与变化概述一、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了解男女体型特征的差异,对构成服装后的风格要求有所不同。
掌握结构制图的基型法及制图步骤,能准确地对男装衣身、衣袖、衣领基本部位的制图及其对各部位的结构设计与制图,最终掌握男装整体造型设计与变化。
教学要求:1.根据人体外形特征和关节活动特点,画出人体20个主要部位。
了解人体各部位与服装相对应部位的关系。
2.明确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知识、制图要求与规范和制图的一般步骤。
3.正确审视服装效果图,服装部位的吻合、服装部件的组合。
4.掌握男装整体结构设计方法与结构要点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男装的基本型构成男装同女装一样,它是有衣身、衣袖、衣领等部位组成。
由于男女在体型特征上存在的差异,对构成服装后的风格要求有所不同。
男装讲究大方、端庄、挺括、追求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美,而女装则体现轻盈、圆顺、舒展、具有纤细、活泼可爱之美。
因此男装和女装的基本构成是不同的,他们个具特征不能相互通用。
男装与女装相比,男装比女装简单的多,在款式上变化也少。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李春青目录课题一:男衬衫的制图课题二:男西裤的制图课题三:女西裤的制图课题四:牛仔裤的制图课题五:男西服的制图教学(三)、前开口结构变化:门襟翻边明纽开口过程教学过程四、男西裤完成纸样1.后裤片描出男西裤后裤片原型纸样,标明原有的点25,取25-D=6cm,点D为后袋口的中点位置。
取后袋口宽l4cm,画出后袋口线位置。
在裤脚口弧线处加上5cm的缝份,裁两片,取布纹经线。
2.前裤片描出男西裤前裤片原型纸样,在侧缝迹线上腰点标明为点A,取A-B=5cm,取B-C=l9cm为袋口线,用直线连接点B和侧缝迹线上点C,在前斜袋口线B-C处加上lcm的缝份,在裤脚口线处加上5cm的缝份。
裁两片,取布纹经线。
3.前袋垫布在前裤片纸样基础上,将袋口线B-C平行加出5cm为D-E,C-F=2.5cm,描出A -D-E-F为前袋垫布(袋衬)纸样。
裁两片,取布纹经线。
4.前袋贴边在前裤片纸样基础上,将袋口线B-C平行加出5cm,并在B-C线加上lcm缝份,描出B-D-E-F为前袋贴边纸样。
裁两片,取平行B-C线为布纹线。
四、男西裤的排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⑤后裆缝线在腰口线处,取②~③的1/2与后臀围大连接并延长,上端提高2 cm为后翘高,下端与后裆低落处相交。
⑥后腰围大由后翘高点量起W/4+1+4.5(省)=23 cm,在腰口线上相交。
⑦后裆宽由后裆缝线与后裆低落交点量起为H/10=10 cm。
⑧后中裆大以烫迹线为对称线两边平分。
⑨后脚口大按脚口规格20+2=22cm,以烫迹线为对称线两边平分。
⑩侧缝线由脚口大连至中裆大,再与臀围线和①的交点连接,中间凹进0.5cm,再连接至⑥,用弧线画顺。
⑾后裆缝弧线在后裆缝线上,由③至⑦用弧线画顺。
⑿下裆缝线由脚口大连至中裆大,再连至⑦,中间凹进1cm。
⒀后省将后腰围大三等分确定两只后省的位置,侧缝省长10 cm,大2 cm;后缝省长11 cm,大2.5 cm,与腰口线垂直。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一章 绪论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结构制图的性质、作用与目的。
掌握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基本概念与术语、名称。
掌握了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是为后续服装制版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1、明确服装结构设计的表现形式,包括服装结构制图等基本概念。
2、能够正确使用服装结构设计与结构制图中的部位、部件的术语、名称。
3、了解服装结构设计与结构制图的目的,学科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概述一、性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高等院校服装专业理论及技能的主要课程之一。
(一)结构设计: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服装平面分解、立体构成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研究服装结构的内涵和各部相互关系,具有装饰与功能性的设计。
(二)结构制图:是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服装款式、面料质地性能和工艺要求为依据,运用制图方法画出服装衣片和部件的平面结构图,然后将其裁成衣片。
二、现代服装工程是有三大部分组成:服装设计是一个总称,是设计者将构思变成服装成品的过程。
是构思与表现、制作与穿着。
1、服装款式造型设计:(款式设计表现)构成、衣料选定、色彩的搭配、化妆配饰等,主要是以效果图的形式反映的,它包括设计者的风格、个性,能够影响服装流行趋势,引导消费等因素。
2、服装结构设计:要求掌握(1)了解人体结构并能画出人体的20个主要部位。
(2)准确测量人体的尺寸和服装号型系列GB国标的应用。
(3)审视服装效果图、服装款式图。
(4)服装结构制图的方法与原理---是将造型设计的立体效果,将其分解展开成平面的衣片结构设计,平面、立体(原型与基型)(5)装饰与功能性的设计。
3、服装工艺设计:是服装工业生产重要技术文件。
它包括制定工艺操作规程,成品质量检验标准,成品规格及其搭配选用的面料、辅料,采用的缝制方法衣片部位的塑型处理等。
结构设计作为服装工程的重要组成,既是款式造型设计的沿伸和发展,又是工艺设计的准备和基础。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2)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2)《女装结构设计与制图》(2)教案第一部分教育目标理论教育目标女装的设计,在轮廓、色彩、面料、装饰上的配合变化比男装要更加丰富多彩。
女装设计的原则是:必须考虑女性在体形线条上比较柔和和富有变化、性格较温和娴静,具有爱装饰打扮的天性。
女装结构设计,是以衣身的前后片、衣领、衣袖等组成。
所谓款式的变化,无非是衣片、附件的造型创新与变化。
因为女上衣前后衣片的结构设计是整件女装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习和熟悉女装上衣前后片的结构变化规律,了解衣片平面结构与立体的构成原理,是服装结构设计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与结构设计的变化规律,联系起来综合应用。
2.在教学中采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形式,根据服装结构设计的特点,结合服装材料做综合的练习。
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对美的鉴赏能力、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之创新思维贯穿理论到设计实践。
3.掌握衣身、衣领、女袖的结构设计与制图,能运用原型法做衣身的内部分割的变化和各种的衣身结构设计的练习。
4.树立对服装款式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整体观念。
来进一步丰富服装结构设计的表现手段5.根据实际需要和服装流行趋势,并能利用纸样设计方法,对服装各个部位分解、展开图进行处理,使之更加符合人体结构。
二部分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衣身结构设计》第一节女衣身原型与结构分析第二节省缝转移原理与方法第三节省缝转移应用《衣领结构设计》第一节无领结构设计第二节关闭领结构设计第三节驳领结构设计《衣袖结构设计》第一节女袖原型及结构分析第二节女袖原型的结构变化第三节衣袖款式实例《女装上衣整体结构设计》第一节服装效果图的审视第二节服装部位的吻合第三节服装部位的组合第四节服装款式实例《衣身结构设计》一、教学目标教学目的:阐述在上身结构设计中它与人体外形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目的是使服装最大地满足人体外形的需要,符合人体活动规律。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教案标题:服装结构制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服装结构制图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服装结构制图的相关教学资料和示范样本。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纸张、铅笔、直尺、曲线尺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服装结构制图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基本概念和原则(15分钟)1. 教师讲解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概念,如平面图、立体图、剖视图等。
2. 教师介绍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原则,包括比例、对称、平衡等。
步骤三:示范演示(2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件服装的结构制图示范样本,解释每个部分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2. 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向学生展示如何绘制服装的平面图、立体图和剖视图。
步骤四:学生练习(3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使用纸张、铅笔等绘图工具进行服装结构制图的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步骤五: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服装结构制图作品,并分享制图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款式进行结构制图的练习,提升技巧和创意。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服装结构制图,提高效率和精确度。
教学资源:1.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资料和示范样本。
2. 纸张、铅笔、直尺、曲线尺等绘图工具。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绘图技巧的运用情况。
2. 学生展示的服装结构制图作品的质量和准确度。
教学反思:在教案撰写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并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安排。
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绘图技巧和创意思维,培养其对服装结构制图的兴趣和热爱。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并掌握服装平面制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能够运用服装结构设计原理进行简单的服装款式设计。
二、教学内容1. 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服装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包括服装的平面结构、立体结构和平面与立体结构的相互转换。
2. 服装平面制图的基本方法:学习使用直线、曲线等基本线条进行服装平面制图,掌握服装平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3. 服装立体结构的设计:学习并掌握服装立体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人体的测量、服装的量身定做和立体结构的调整。
4. 服装平面与立体结构的相互转换:学习如何将服装平面结构转换为立体结构,以及如何将立体结构转换为平面结构。
5. 简单服装款式的结构设计与制图: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服装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设计并制图出简单的服装款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服装平面制图的方法和步骤。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和掌握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材或教辅资料。
2. 工具:准备服装平面制图所需的直尺、曲线板、橡皮擦等工具。
3. 示范服装:准备一些示范的服装款式,以便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学生实际操作的演示和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设计作品:评估学生设计的服装款式的结构合理性、创意性和实用性,以及制图的准确性。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服装款式图片,引发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演示:讲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服装平面制图的方法和步骤。
服装结构制图公开课教案设计

服装结构制图公开课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服装结构制图公开课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某品牌服装结构制图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五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包括服装的测量、服装结构的基本原理、服装板式的绘制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并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目标:1. 了解服装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服装结构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服装板式绘制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服装结构图的绘制。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服装结构的理解和服装板式的绘制方法。
重点:服装测量方法的掌握和服装结构图的绘制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教材、示范服装。
学具:测量工具(软尺)、绘图工具(铅笔、橡皮、直尺)、图纸、透明胶带。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件精美的服装,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这件服装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对服装结构制图产生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讲解服装测量的基本方法,服装结构的基本原理,以及服装板式的绘制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以一件简单的服装为例,现场演示服装结构图的绘制过程,讲解每一步的绘制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服装结构图的绘制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学生作品展示(5分钟):每组选出一件作品进行展示,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板书设计(10分钟):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板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设计(5分钟):(1)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件服装的结构图。
(2)分析一件自己喜欢的服装的结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服装设计结构制图教案中班

服装设计结构制图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服装设计结构制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服装设计结构制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服装设计结构制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技能和方法;难点,如何将设计理念转化为结构制图。
三、教学内容。
1.服装设计结构制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服装设计结构制图的定义;(2)服装设计结构制图的基本原理。
2.服装设计结构制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1)服装设计结构制图的基本工具和材料;(2)服装设计结构制图的基本技能;(3)服装设计结构制图的基本方法。
3.实例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款式的服装设计结构制图。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服装设计结构制图作品,引导学生对服装设计结构制图产生兴趣。
2.讲解。
(1)讲解服装设计结构制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讲解服装设计结构制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3)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不同款式的服装设计结构制图。
3.实践操作。
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服装设计结构制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服装设计结构制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服装设计结构制图的兴趣较高,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下节课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细致的指导和讲解。
八、教学反馈。
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九、教学资源准备。
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实例作品,以及学生实践操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十、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操作情况,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第一部分教育目标一、理论教育目标结构设计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服装平面分解、立体构成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研究服装结构的内涵和各部相互关系,具有装饰与功能性的设计。
现代服装工程是有三大部分组成: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结构设计作为服装工程的重要组成,既是款式造型设计的沿伸和发展,又是工艺设计的准备和基础。
学好服装结构设计是为后续服装制版与缩放奠定基础。
二、能力培养目标结构制图是结构设计的基础,了解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概念、术语,掌握服装结构制图基本知识、制图要求与制图的一般步骤。
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服装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了解熟悉结构设计的原理,对下装进行结构设计与制图,掌握服装纸样的设计方法与规律,将其应用在服装结构制图的过程。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服装结构制图基础第三章服装与人体第四章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章下装结构设计第六章服装纸样设计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结构制图的性质、作用与目的。
掌握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基本概念与术语、名称。
掌握了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是为后续服装制版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1、明确服装结构设计的表现形式,包括服装结构制图等基本概念。
2、能够正确使用服装结构设计与结构制图中的部位、部件的术语、名称。
3、了解服装结构设计与结构制图的目的,学科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概述一、性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高等院校服装专业理论及技能的主要课程之一。
(一)结构设计: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服装平面分解、立体构成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研究服装结构的内涵和各部相互关系,具有装饰与功能性的设计。
(二)结构制图:是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服装款式、面料质地性能和工艺要求为依据,运用制图方法画出服装衣片和部件的平面结构图,然后将其裁成衣片。
二、现代服装工程是有三大部分组成:服装设计是一个总称,是设计者将构思变成服装成品的过程。
是构思与表现、制作与穿着。
1、服装款式造型设计:(款式设计表现)构成、衣料选定、色彩的搭配、化妆配饰等,主要是以效果图的形式反映的,它包括设计者的风格、个性,能够影响服装流行趋势,引导消费等因素。
2、服装结构设计:要求掌握(1)了解人体结构并能画出人体的20个主要部位。
(2)准确测量人体的尺寸和服装号型系列GB国标的应用。
(3)审视服装效果图、服装款式图。
(4)服装结构制图的方法与原理---是将造型设计的立体效果,将其分解展开成平面的衣片结构设计,平面、立体(原型与基型)(5)装饰与功能性的设计。
3、服装工艺设计:是服装工业生产重要技术文件。
它包括制定工艺操作规程,成品质量检验标准,成品规格及其搭配选用的面料、辅料,采用的缝制方法衣片部位的塑型处理等。
结构设计作为服装工程的重要组成,既是款式造型设计的沿伸和发展,又是工艺设计的准备和基础。
其一方面将造型设计所确定的立体形态的服装廓体造型和细部造型分解成平面的衣片,揭示出服装细部的形状、数量吻合的关系,整体和细部的组合关系、修正造型设计图中的不可分解部分,使服装造型合理完美:另一方面结构设计又为服装制作提供成套的规格齐全、结构合理的系列样板,为部件的吻合和各层材料的形态配备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因此服装结构设计在整个服装成衣制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提示:服装结构设计方法: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实践才能得到深入理解和掌握,所以必须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来提高定量分析的科学性。
是我们今后提高学科学术水平的主要任务。
三、目的与任务(一)服装设计(画图展示)与服装结构设计:1.宗旨是系统掌握服装结构设计内涵,包括整体与部件结构的解析方法、相关结构线的吻合、整体结构的平衡的关系:图1---服装设计与服装结构设计2.掌握服装的平面与立体的各种设计方法、以及工业用系列样板的制定等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从款式造型到纸样的结构设计能力。
3. 要求熟悉人体体表特征与服装点、线、面的关系:(人体构成:即人体骨骼和肌肉,人体骨骼就是人体的支架它决定了人体各部位的长短、宽窄以及肢体生长方向:肌肉是附在骨骼上它决定了人体外观形态与活动。
)4.要求掌握人体、体型差异与服装结构的关系:成衣规格的制定方法和表现形式:号型服装系列的制定和表达形式。
(二)要求能深入理解服装结构与人体球面、双曲面的关系:.如人体体表虽然起伏多变,很不规则,但从几何角度观察,人体体表可视为由许多非标准的球面和非标准的双曲面及其他几何曲面所构成。
1. 所谓球面形态,通俗地说,是指通过该表面的两条互为垂直弧线具有相同的弯曲方向,(画图说明)属于球面体表形态的部位大致有;胸部、肩胛部、腹部、后臀部、肩端部、后肘部、前膝部、胯骨部。
2. 所谓双曲面形态,通俗地说,是指通过该表面的两条互为垂直弧线具有相反的弯曲方向,(画图说明)属于双曲面体表形态的部位大致有;颈根部、前肩部、腰部、臂根底部、前肘部、腿根底部、后膝部、臀沟部。
3. 注意它们之间关系;球面体表形态的中心部位将决定服装省尖的位置及工艺归拔的伸展区域:而双曲面体表形态的中心部位将决定省口的位置及工艺归拔的收缩区域。
掌握服装适合人体球面、双曲面的各种结构处理形式、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及相关结构线的吻合、功能性和结构设计的关系等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4.重点是掌握服装省道的设计、转移、联省成缝、舒适量确定等基本内容。
图2—球面与双曲面(三)要求能掌握基础纸样的制作方法和在各类款式的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1. 重点是应用原型法进行衣身、衣领、衣袖、裤(裙)身等部位的分割:采用抽褶、折裥的变化产生各种造型的结构制图方法。
(基型或母型法)的结构设计。
2. 要求能具有审视服装效果图的结构组成、各部位比例关系和具体尺码及分辨结构可分解性的能力。
3. 要求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方法和能在基础样板的基础上制定出系列样板的缩放技术。
四、服装的发展与前景:(了解)服装结构设计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是随着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早在上古时期,人类用野兽皮以及树皮来保护身体和取暖,形成最原始的衣服雏形。
大约距今二万年前,人类已经懂得将兽皮割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皮片,故《礼记,王制》说:“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
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zhi 脚:脚指头)西方曰戎,被发皮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yi(夷)---我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man(蛮)—我国古代称南方的民族,rong (戎)—我国古代称西部的民族,(指武器),di(狄)—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统称。
从这些文字记叙中,大致可推测到我们祖先用以覆体的形式,用一些茎、叶、羽、皮来保护自己而已,但可以看出这些有意思的原始穿着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最能说明的是用骨针缝制成兽皮衣服,在山顶洞人遗址里发现的一枚骨针长82毫米,最粗部分直径为3.1---3.3毫米,针孔直径约1毫米左右,至今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
但还不能恰当地剪切、,以制成合体的衣服。
历史进化到氏族社会时期,出现了石器和陶制的纺轮,人类懂得用植物纤维和织成布帛,出现了布帛(丝织品的总称)制成的宽松的披挂式和围身形的服装。
如:我国的韦、古希腊的多立(利)安上衣、古罗马的斯托拉(缠身型)等服装。
这些服装都为宽大的束腰款式,在结构上将人体简化为可展曲面的平面结构类,在具体构成手法上开始形成简单的粗线条的平面构成和将布帛覆合在人体上进行剪切的立体构成。
后来欧洲人发明了名为豪佩兰德的紧身裤以及名为布利奥的紧身胸衣,服装开始趋向贴身、合体,其裁剪技术也发展到将人体体表视作不可展曲面的立体构成阶段。
到了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紧身衣具(束腰)和裙撑被广泛采用,在当时的裙撑主要有三种:即西班牙的圆锥形式、英国的椭圆形式、法国的轮胎形式,其中西班牙的圆锥形式最流行和普及。
(画图展示)当时,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妇女开始裹小脚视为美的象征-----。
世界上第一本记载服装结构制图公式与排料图的书籍是1589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出版的由贾.德.奥斯加所著的《纸样裁剪》。
1798 年法国数学家卡斯帕特摩根出版的《画法几何学》为平面制图提供了数学依据,确立了标准体和基础纸样的概念。
1818年欧洲开始发行《BarnHearm》刊物,推广了胸寸法为基础的比例制图方法。
到了1871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了《绅士服装的数学比例和结构模型指南》一书。
该书进一步发展了服装结构制图的科学性,从而最终将服装结构设计纳入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轨道。
我国传统的结构设计基本上是按平面结构形式进行的。
从19世纪末,引入了西方的服装设计制作技术,逐步形成了西式裁剪技术这一概念。
近百年来,中国的服装工作者对西方裁剪技术经历的引进、吸收、消化、改进、提高的过程,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分配比例形式的结构制图方法。
70年代末,服装作为一种专业而被纳入高等教育的轨道,并且已成为高校服装专业的必修课程它的知识结构得到充实,理论和实践的严密、合理得到深化。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服装工业技术也随之得到迅速的发展。
如人体体型数据采集、纸样设计、样板缩放、排料等都采用了省工省时、效率高的先进设备。
计算机辅助服装款式造型设计系统、色彩设计系统、二维三维的纸样设计系统、自动排料系统等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使得服装科技得到迅猛的发展。
从理论和实践都大大地丰富了课程的知识结构,同时反过来又对本课程的内容提出了更加严谨、规范、科学的要求,以体现当代服装设计的科技水平。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服装贸易的发展和对服装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需要既懂得理论知识又懂得专业技能操作的综合应用性人才。
第二节基本概念与术语我国目前各地服装界使用的服装用语大制有三种来源。
第一种是外来语,主要来自于英语的读音和日语中的汉字,如克夫、塔克、补正等;第二种是民间服装的工艺俗语,如领子、袖头、撇门等;第三种是其他工程技术用语的移植,如轮廓线、结构图、袖窿线等。
在1985年轻工业部委托上海服装研究所汇编了《服装工业名词术语》,并由国家标准局审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服装技术标准颁布。
名词和术语包括服装的基本概念、部位术语、部件术语、结构术语(线)和名称等四部分。
一、基本概念1. 服装结构----服装各部件和各层材料的几何形状以及相互组合的关系。
包括服装各部位外部轮廓线之间的组合关系,部位内部的结构线以及各层服装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
服装结构由服装造型和功能所决定。
2. 结构制图----是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服装款式、服装材料质地性能和工艺要求为依据,运用服装制图的方法、在纸上或在原材料上画出服装衣片和零部件的平面结构图,然后制作成样板或者直接在服装原料上裁成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