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合集下载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北洋 政府
统治措施: 对内独裁专制,对外卖国 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军阀 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很快分裂为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和奉系军阀三大派系,它们为争夺北 京中央政权和各省地盘展开激烈角逐。
1、1895年,编练新式陆军,建 立北洋军阀,成为清末陆军主力。 2、戊戌告密事件,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 3、武昌起义后,逼清帝退位, 取代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按约法精神应由该党理事 长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但1913 被袁派杀手刺杀 ) 4、1915年,接受日本灭亡中国 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5、1916,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在国民的 袁世凯 讨伐之下 ,被迫取消帝制,不久袁世凯病死. (1859—1916)
宋教仁——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 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 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 导内阁制的政治家。1913年被袁世凯在上海刺杀。
“二十一条”(节选)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 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 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 ③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④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⑤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须将必要地方 之警察作为中日合办,或在此等地方之警察署内须聘用多数日本 人,以资全面筹画改良中国警察机关。由日本采办一定数量之军 械(譬如在中国政府所需军械之半数以上),或在中国设立日中 合办之军械厂、聘用日本技师,并采买日本材料。……”
主要军阀割据形势表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代表 人物 冯国璋、曹 锟 段祺瑞 张作霖 唐继尧 控制区域 直隶、江苏、江西、湖北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 黑龙江、吉林、辽宁 云南、贵州 扶植军阀的帝 国主义国家 英国 美国 日本 日本 英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成员
职务
内阁总理 陆军总长 内务总长
姓名
身份
职务
姓名
身份
立宪派 袁老部下 唐绍仪 同盟会 财政总长 熊希龄 倾向于袁
段祺瑞 袁亲信 司法总长 王宠惠 同盟会 赵秉钧 袁亲信 教育总长 蔡元培 同盟会 袁亲信 农林总长 宋教仁 同盟会
无党派 工商总长 陈其美 已投靠袁
海军总长 刘冠雄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原因: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经过: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 1915 年底 云南 蔡锷、 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 李烈钧、唐继尧等
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宣言》
1916.6.6 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结果: 1916.6 袁取消帝制并在绝望中死去.
北洋政府统治(二):军阀混战 (1916——1928)
外交总长
陆征祥
同盟会
无党派 施肇基 交通总长 已投靠袁
“二十一条”的签订
1915
日本的 企图独占中国 目的何在?
“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左起:(中方) 外交次长曹汝 霖、外交总长陆徵祥、秘书施履本;( 日方)参赞小幡西吉、驻华公 使置益、书记官参赞高尾。
护国运动
中华民国 ? “国”指什么
北京
统一 袁世凯
临时大总统
1916
四分五裂 军阀割据
1928
影响
军阀割据 四分五裂
影响
袁 世
黎 元
馮 國 璋
徐 世



1912--1916
曹 锟
1916—1917
段 祺 瑞
1917-1918
張 作 霖

教学课件: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混战(部编版初三社政2021年)

教学课件: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混战(部编版初三社政2021年)
——孙中山《讨袁檄文》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 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护国战争爆发。
军阀混战
军阀混战的危害:
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 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 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 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 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 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这一时期的中国出现了长达十这多些年军的阀军为阀了割争据夺混地战盘和 局面,整个国家处于四分五裂巩的固状政态权。,各不派惜系出轮卖流国控家制利益,
依附帝国主义。 政府,政局动荡不安。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一片
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在目前中国这种狗咬狗的争斗中,我
们并不偏爱谁,对我们来说,他们都 一样……
——当时的美国外交官马克穆利
北洋 政府
建立: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
统治措施:对内独裁专制,对外卖国
袁世凯复辟制
护国运动
军阀 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很快分裂为直系军 阀、皖系军阀和奉系军阀三大派系,它们 为争夺北京中央政权和各省地盘展开激烈 角逐。
1915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袁世凯的精心策划下, 国民代表大会召开,一致投票赞成帝制。12月11日,参政院 开会,通过了请袁称帝的“推戴书”。次日袁世凯下令改民 国五年为洪宪元年,中国一场复辟闹剧由此拉开帷幕!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 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 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5.1915年末,袁世凯恢复帝制,下令 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对外:
a.为了扩张武力,袁世凯未经国会批 准,擅自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向 列强借款;
b.一战期间,日本提出侵占山东等地 的“二十一条”,急于恢复帝制的袁 世凯为获得日本的支持,接受了日本 提出的大部分条件。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用)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用)
岁。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了什么?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国人反应: 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声势浩大的 护国运动很快席卷南方多个省份。
结果:
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全国各 阶层人士群起反对。1915年底, 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 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 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 他各省亦纷纷宣布独立。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 清末至民国期间称江苏省以北的山东、河北、 辽宁沿海各省为“北洋”,而称以南沿海各省为 “南洋”。 清末设立“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以加 强地区管理和武备
• 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新建陆军督办, 编练新式陆军,归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制, 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始。
• 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 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 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二十一条”对中国权益的损害严重且涉及范围深广,被 称为“亡国条约”.
袁世凯为了获得日本的支持,接受日本的条件
革命党人的反抗
1912年4月,袁世凯取得政权,1913年 “善后大 借款”后,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 布独立,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江苏、 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独立。由 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二次革命” 被北洋军打败。
派系 代表人物 直系 冯国璋、曹锟 皖系 段祺瑞 奉系 张作霖
势力范围 江苏 湖北 江西 直隶
陕西 山东 安徽 福建 浙江
东北地区
直接原因: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凸 显。 主要原因:各主要帝国主要国家支持不同的军 阀,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课件(11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课件(11页)

对内
未经国会审议擅自签订合同,向列强借款, 并镇压反抗的革命党人;胁迫国会选举他为 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
为了在恢复帝制上获得日本的支持,袁世凯接 受了日本提出侵占山东等地的“二十一条”。
对外
结合以上信息,归纳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独揽大权而 采取的措施 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 改组内阁,委任亲信 削弱革命派力量 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 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 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 „„
三大派系
军阀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很 快分裂为哪三大派系?找出 三大派系军阀控制的范围。
从这张地图上,你感觉当 时中国处于怎样的一种局 面?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四分五裂。
建立: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
北洋 政府
统治措施: 对内独裁专制,对外卖国 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军阀 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很快分裂为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和奉系军阀三大派系,中国出现军阀 混战、国家四分五裂的状态,人民生活困苦不 堪。
1.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是( ) 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B.孙中山宣布解职 C.责任内阁成立 D.溥仪下诏宣布退位 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采取的措 施有( ) ①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委任自己的亲信为内阁总理 ④想办法削弱革命派的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支持袁世凯 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卖国和复辟不得人心
3.袁世凯复辟帝制
①概况: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 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
②国人反应: 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声势浩大的护 国运动很快席卷南方多个省份。 ③结果: 袁世凯宣布撤销帝制,数月后在绝望中死去。

二课3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二课3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辛亥革命
南北议和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覆亡。 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
结果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 大总统。
孙中山
课本P26第2小题 思考:针对上述三项条件,袁世 凯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达到自 己的目的?
军阀?
------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 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北洋军阀?
北洋:清末对辽宁、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武装 政治集团。
阅读课本P17-19和图册P14-16,并思考:
针对孙中山的三项条件,袁世凯 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达 到自己的目的?
•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国代表 所议定,不能更改;
•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 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院各员乃 行辞职; •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新总 统必须遵守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
“历史潮流,浩浩 荡荡,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直系 皖系 奉系
观察教材p19页图1-38,找出各军阀控 制的范围,想象当时中国的局面,并用 一个词语形容。
《二十一条》签字(1915年5月)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 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 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 ③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 他国。 ④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 等顾问。
小组讨论:袁世凯帝制为什么会失败?
政治上:
•迁都北京;
•改组内阁,委任自己的亲信为内阁总 理,想办法消弱革命派的力量;胁迫 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 国会;颁布《大总统选举法》;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责任内 阁,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与北洋政府

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与北洋政府

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与北洋政府近代中国是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内忧外患使得国家陷入了一系列军阀混战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权分化,各个军阀势力膨胀,北洋政府作为当时最高中央政权力量的代表,尽管在某些时候试图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却无法解决军阀乱战的根本问题。

本文将从军阀起源、内外原因以及北洋政府的作用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与北洋政府。

一、军阀起源中国近代军阀混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后。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统治,中国进入了民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力量高度分裂的时期。

各地的军阀以及地方政府势力崛起,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形成了一种碎片化的局面。

随着辛亥革命的结束,各种政权争夺战爆发。

在这个过程中,军阀开始崛起并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他们通过掌控军队,利用地方政府资源,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

同时,这些军阀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争权夺利,彼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日益加剧,从而导致了更多的军阀混战。

二、内外原因军阀混战的产生与中国国内外的一系列因素紧密相关。

国内来说,以地方军阀为代表的势力崛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历史上的政权更迭使得中国的统一性受到威胁。

清朝被推翻后,政权真空的存在使得各地的军阀和地方势力有机可乘,加剧了分裂和混乱的趋势。

其次,地方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以及民众的贫困和不满等问题也为军阀混战提供了土壤。

地方政府在经济和治理方面的失效,使得地方军阀能够更容易地取而代之。

最后,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影响也是军阀混战的重要因素。

列强的侵略和割地政策使得国家割据的状况更加严重。

列强的干涉以及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使得军阀们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去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三、北洋政府的作用北洋政府作为当时最高中央政权力量的代表,尽管在某些时候试图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却无法解决军阀乱战的根本问题。

北洋政府曾试图通过实施统一政策,强化中央权力来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然而,由于列强的割地政策和军阀们的利益冲突,北洋政府的努力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5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2014年新版)

5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2014年新版)

专制 共和
辛亥革命解放人们的思想,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各阶层的反对 护国运动 欧美列强反对
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军阀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地派系之争凸显出 来,很快分类为三大派系,分别是张作霖的奉系 军阀、冯国璋的直系军阀、段祺瑞的皖系军阀混战、 四分五裂、 动荡不安
军事: 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
对外 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关系:
民主共和
专制
12月28日 约法会议通过《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 改为10年并可连任,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
对比两段材料,说说总统权力有何变化? 三权分立 总统由选举产生 宪法由国会制定
复辟帝制 时间: 1915年底 国号: 中华帝国 年号: 洪宪
军北 阀洋 混政 战府 和
袁世凯(1859—1916)
北洋政府的统治
(1912-1928)
以袁世凯为首的军事集团执政的政府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措施?(阅读17—18页) 政治: 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
削弱革命派力量;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 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终身大总统的建立—独裁统治的加强
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 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 祈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之同 臻乐利。
讽刺袁世凯的漫画
对内
未经国会审议擅自签订合同,向列强借款, 并镇压反抗的革命党人;胁迫国会选举他为 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
为了在恢复帝制上获得日本的支持,袁世凯接 受辛亥革命后为 捍卫民主共和而进行的两次重大斗争
军阀混战
1.概况:
袁世凯死后,北 洋军阀很快分裂为直 系军阀、皖系军阀和 奉系军阀三大派系, 它们为争夺北京中央 政权和各省地盘展开 激烈角逐。
军阀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地派系之争凸显出 来,很快分类为三大派系,分别是张作霖的奉系 军阀、冯国璋的直系军阀、段祺瑞的皖系军阀。
张作霖
冯国璋
段祺瑞
2.影响:
①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整 个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②各派系轮流控制政府,政局动荡不安。 ③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 民生活困苦不堪。 注意:袁世凯死后的北洋军 阀统治时期最显著 的特点是军阀割据 混战、国家四分五 裂。
建立: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
1915年底,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 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 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 其他各省亦纷纷宣布独立。
“二十一条”(节选)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他国。 ②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③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④„„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
逼清帝溥仪退位, 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自称皇帝,但只做了83天皇帝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窃国大盗”



一、北洋政府的建立—独裁统治的开始
1.建立: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 北京,并改组内阁,开始一步步独揽大权,中国历史进 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北洋 政府
统治措施: 对内独裁专制,对外卖国 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军阀 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很快分裂为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和奉系军阀三大派系,它们为争夺北 京中央政权和各省地盘展开激烈角逐。
对外
三、复辟帝制—独裁统治的落幕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 ①概况: 改国号中华帝国,定1916 年为洪宪元年。
②国人反应: 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声势浩大的 护国运动很快席卷南方多个省份。 ③结果: 由于欧美列强对日本 与中国签订“二十一条” 十分不满,加之中国国内 局势的发展,迫使袁世凯 宣布撤销帝制,并于数月 后在绝望中死去。
等。。。。。。。
“二十一条”损害了哪些国家的利益?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是一部丧权辱国的条约 损害了欧美列强在华利益
1、二次革命 (1)原因: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刺杀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 (2)时间:1913年 (3)过程: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 江西李烈钧在江西举兵,安徽、上海、广东、福建、 湖南等地加入讨袁行列 (4)结果: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很快失败 2、护国运动 (1)原因: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权益的“二十一 条”。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改1916年为“洪 宪”元年。 (2)时间:1915——1916年 (3)发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发起讨袁战争,全国响应。 (4)结果: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护国运动胜利。 袁世凯失败原因: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