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文教学探索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ESP课程有效教学探析

高职院校ESP课程有效教学探析

- 88 -校园英语 /高职院校ESP课程有效教学探析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甄萍【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ESP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师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ESP 有效教学近年来,高职院校培养的单一外语专业或单一技能型人才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高职院校最迫切的改革就是实现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结合,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提高英语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一、ESP 的概念ESP(English for speci fic purposes ),即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设计、开设的英语课程,不同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划分了很多的专业类别和课程,包括教育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语、计算机英语、科技英语、农业英语、新闻英语、法律英语医学英语等等。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以及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运用专业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二、目前国内ESP 教学现状1.教学目标不明确。

ESP 教学强调以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未来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目前,正是高职院校大力发展的阶段,许多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尤其在ESP 教学方面,还很不成熟,例如很多高职院校对ESP 教学没有明确目标,为开设这门课程而教,后续的考试更没有跟进,导致这门课的开设只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和价值;另外在实际教学中,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英语教学互不相干,各自为阵。

更有些学校急功近利,只将作为衡量英语教学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

这样做的最后结果是,很多学校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过关率很高,却找不出英语交流能力强的学生,其它诸如翻译产品说明书、起草企业常用英语函电、用英语接待顾客等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就更谈不上。

高职英语教材的个性化探析

高职英语教材的个性化探析

高职英语教材的个性化探析摘要:高职英语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创新适应学生和社会需要的教学模式。

高职英语教材作为高职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更需顺应时代潮流,确保高等教育核心目标的实现。

本文从高职英语教材编写的历史及其个性化需求入手,立足于教材编写理念和教材任务设计,为编写地方化高职英语教材,促进高职英语因材施教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材个性化一、高职英语教材编写的历史我国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61年持续到1985年,教材编写围绕“课文为中心,语法为大纲”的教学模式;第二个时期从1986年持续到1995年,教材编写“注重趣味与知识的结合、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结合”;第三个时期是1996年至2005年,开始采用多媒体技术,教材编写“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依托的多元、立体化教材”的发展方向。

2005年,蔡基刚最先提出了“第五代大学英语教材”的概念(黄林,2005),并认为第五代教材编写应该遵循“以主题为主、突出实用性、立体化以及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内容倾斜、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并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等原则。

二、高职英语个性化教材需求目前我国有高等院校2000多所,其中高职高专有1000多所,各高校所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大都是由外研社、外教社、高教社、清华大学等出版社出版。

但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差异很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水平也有差异,需要根本学校老师特点和学生的入学水平,编制有个性的教材。

三、选择个性化高职英语教材(一)教材编写理念的个性化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编写原则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核心理念,这也正好符合新时期国家和社会的背景下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1、高职英语教材应该以任务为引导、实际运用为重点、语言技能训练为基础,突出听说技能的培养。

在充分体现实用性、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因材施教等教学理念的前提下,依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紧紧围绕人文素质、英语实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教材编写。

高职高专英语阅读课教学探研

高职高专英语阅读课教学探研

关键词: 高专院校; 高职 英语 阅读; 学 教
们加强练 习,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 掌握 。当我 用课外时间来广泛 阅读 , 也一定会收到 良好的 “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和一定 的 们 掌握 了阅读技巧之后 , 阅读的速度就会提高 , 效果 。 听 、 、 译能力 ” 大学英语教学 大纲》 出 理解 的效率也会提升。 说 写、 是《 提 凡事皆有规律 , 只要掌握 33关于理解与速度 _ 的明确要求 。但有人认为该大纲特 别强调 了阅 了技 巧就可 以收到事半功倍 的 效果 。 阅读的根本 目的是理解 , 片面追 求读速度 22扩 大 知 识 面 - 而不顾是否理解是没有意义的。阅读速度 的提 读能力的培养 , 忽视 了其他能力的培养 , 只会培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 的一种重要途径。 为 高需要掌握技巧, 不断练习 , 循序渐进 !在教学 养 出来 “ 哑巴英语”这与培养具有 外语综合应 , 用能力 的高素质人才的时代新要求 不相适应 。 了扩 大学生 的知识面 ,阅读课授课 教师要有意 时 , 通常可以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来帮助学生 提 一般 其实 , 对教学大纲的误解 , 把英语教学 识 、 目的地精心挑选 阅读材料。 这是 而且 有 阅读课在过去 掌握 阅读技巧, 高阅读速度 和理解能力。 中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于过分强调 阅读也是不客 叫做泛读课 , 因此材料的选择要尽量来源广泛 , 认为在练习时合适 的速度就是让练 习者感到一 比舒适的速度稍快一些 。当然 , 于不 对 观、 不公平的。 我们并不否认学生必须掌握英语 除了课本 内容以外还可利添加一些英文报刊杂 些压力 , 听、 、 、 、 说 读 写 译等各方 面的技 能 , 但英语 阅读 志、 文学作 品、 互联 网等方 面的内容 , 尽可能多 同材料 , 为了不同的目的 , 我们阅读 的速度也是 阅读与速度的矛盾并非不可调 和的。 阅 能力 的培养是各项综合技能全面、协调 发展 的 地介 绍和传授英语 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以及 中 不 同的。 努力提高学生对语言和 读课 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把阅读速度和理解能 催化剂而非绊脚石 , 以, 所 阅读能力 的培养非但 西方 之间的文化差异 , 文化 差异 的敏感性 , 使他们 了解生活在不 同社 力 同时得到提高。 不能削弱 , 反而还应加强 。 1阅读课教学 的意义 会 背景中人们 的语言特征 和文化习惯 ,而且 阅 3 关于阅读材料的选择 . 4 “ 没有阅读 就没有语言学习。 阅读是人们 读 内容涉及 的领域也非常广泛—— 政治 、 ” 经济 、 阅读 材料 的选择 对于学生 阅读兴趣 的培 教育 、 科技 、 地理、 历史 、 宗教、 医学等无所 养 , 阅读课教学的效果都会 产生重要影 响。 以及 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是一种重要 的输 文化、 入f - u 方式。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 不包 。这样 , j pt n ) 通过英语阅读课的学习, 学生就可 材料过难会影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材料过 于 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要努力使 基础知识转化 以学 习到古今 中外的知识 ,对扩充学生 的知识 简单 , 学生会感觉学不到东西 , 久而久 之 , 兴趣 为语言技能 ,并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的能 面 。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 也会丧失。 因此 , 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材料 的选 择都必须慎之又慎 。教师在授课 时最好用课本 力。 因此 , 我们在进行听、 、 、 、 说 读 写 译综合训练 积极 的促进作用 。 时应加强培养阅读 能力 ,让阅读 带动其它技能 2 培养学习兴趣 . 3 与课 外材料相结合 的办法。选择 一些难度适 当 的发展 , 他技能反过来又促进阅读能力 的提 其 孔 子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好之者 不如 而又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材料 , 制作成精美课 高, 最后使学生 的综合语言水平全面提高 。 乐之 者。” 兴趣是专长的母亲 。 授课教师要通过 件 , 通常会收到 良 好的效果。当然 , 同的时候 不 阅读课的主要任务在于掌握阅读技巧 , 提 教材 的选择 , 补充资料的选择 , 内容 的组织 出于不同的教学 目的,材料 的选择也必须科学 授课 高 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观察 语言、假设判 安排 ,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师生互 动等途径来提 合理 , 这都需要授课教师认真思索 , 具体把握。 断 、 析归纳 、 分 推理验证等逻辑思 维能力 , 培养 高学 生的学 习积极性和阅读兴趣 , 让学生爱上 结束语 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以及阅读的兴趣,巩 固和 阅读 。 一旦学生 爱上 了阅读, 一切障碍就会 迎刃 没有 阅读就没有学习, 阅读是人们走 向文 明进步的阶梯。阅读能力是一个英语学习者综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 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 增加文 而 解 。 化背景知识等。良好 的阅读习惯 和高效 的阅读 3 注 意 事 项 合能力的体现 , 而, 然 阅读能力 的培养和提高不 策略是提高阅读能力 的基础 ;良 的阅读理解 好 31 .关于输入和输 出 是一朝一夕 、 而就的。因此 , 一促 高职高专英语 能力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 英 语教学着 重培养学 生综合运 用英 语进 阅读课教 学需要广 大师 的齐心协 力和 不懈努 2阅读课教学的要 旨 行 交际的能力 ,要努力使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 力 。 尽管 阅读 课教学 在英语教 学 中的地 位举 技能 , 并发展成为运用语言进行交 际的能力 。 我 参 考文 献 足轻重 ,但若 把握不好要 旨,处理不好各种关 们 阅读时 的输入并非最终 目的 ,而是实现 目 的 【 王 守 , l 】 仁 姚媛. 泛读教程【 ] 海: 海外语教 M. 上 上 系。 就会影响学生的学 习兴趣 , 碍应用能力 的 不 可缺少 的步骤。 妨 在适当的输入之后 , 我们要进 育 出版社 ,0 5 20 . 培养 , 反而成为学习的障碍。因此 。 阅读课 行适 当的输 出, 对于 只要输出才属于 自己的产品 ! 比 【1 2刘乃银. 英语 泛读教 程( 第二 版 ) . 『 北京 : M1 高 教学 ,无论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 必须有正确 的 如 : 授课教师可 以让学生写读后感、 到讲 台上作 等教 育 出版 社 ,0 5 20. 认识 。 陈述 (r e ti ) pe n tn 或作简单 的评述等。 s ao 这样 , 学 [] 3宋坤. 如何培养和提 高学生的 阅读 理解 能力 2 掌握 阅读技巧 . 1 一 生 在 阅读 学习 ( 人 ) 输 之后 , 了 自己产 品( 有 输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 学版 ) , 许多学生阅读效率不高 , 进而产生厌学情 出)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这样 既培养 了学生 2 O ( ) , O63. 绪, 这主要是由于方法不 当引起的。 不少学生不 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又让他们 尝到了学 习的 [】 4夏纪梅 , 冯艽艽 . 现代 外语教 学理念 与行动 懂得 阅读技 巧, 在阅读时往往从 前读到后, 用 甜头 , 添了学习的动力 。 增 【 . M】 北京 : 高等教 育出版社,0 7 20. 相 同的速度 和方式去 阅读所遇到的文章 ,遇到 32关于课内和课外 . 作 者简介 : 程龙 姣( 90 ) 女 , 18 ~ , 安徽 淮南 研 英语 不懂单词就立即停下来查字典 , 了意思就赶 忘 课 堂时间是 有限的 ,课外 时间则是 无穷 人 。淮南联合大学教务处教师, 究方 向: 快倒 回去重复阅读 ,或者习惯 于逐字逐句地阅 的。 阅读能力 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大量 的练习 。 就 教 学研 究与管理。 读 , 图记住每个 句子 的意思 , 主要时 间和精 课堂授课 内容而言 , 试 把 学生也需要课前预 习, 课后 邵卫平( 9 6 ) 男, 南西平人 。淮南联 17 ~ , 河 力都过度集中于细节,而忽视了对文章 的整体 复 习。 大量阅读是学习知识 、 增长见识的一个重 合 大学外语 系讲师, 究方向 : 研 英语教 学研 究与 把握 和理解 , 其结果往往是事倍 功半 , 出力不讨 要手段 。授课教师要正确指导和引导学生学会 翻 译 。 好。 阅读 , 爱上阅读 ,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 的时间来阅 阅读教材上介绍了略读 , 查读 , 猜词 , 上下 读 。只要学生能够爱上阅读 , 阅读 , 高效 他一定 文理解 , 分析推断等阅读技巧。 这些�

高职英语文化类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胡海青

高职英语文化类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胡海青

第9卷第7期2012年7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ul.2012Vol.9No.7导言自2008年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批准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以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着手推进以“紧贴交通产业链发展,构建富有交通特色和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建设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综合素质,我们对开发和建设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的英语文化类课程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高职英语文化类课程的定位和建设原则1.1高职英语文化类课程的定位英语语言文化类课程是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高职英语课程分两个阶段,即基础学习阶段与行业(职业)英语学习阶段。

其中基础阶段的教学以综合英语类课程为主,包括听说和读写等教学内容;行业(职业)英语学习阶段以行业(职业)英语和英语文化类课程为主要学习内容。

在高职英语基础阶段教学的基础上,构建英语文化类课程体系,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了解世界先进文化,优化知识结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提升综合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从高职英语的课程建设层面来说,对英语语言文化类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有助于高职英语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对提升高职英语课程内涵、丰富教学评估内容、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实现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2英语文化类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原则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规定,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高职英语阅读课程的文化教学法探索

高职英语阅读课程的文化教学法探索
湖北函授 大 学学报 ( 2 0 1 4 ) 第2 7卷第 1期
高职英语 阅读课程 的文化教学 法探索
徐 福 江
( 台州职业技术学 院 , 浙江 台州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文献标识码 ] A
3 1 8 0 0 0 )
oi d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4 . O 1 — 0 7 6


阅读是英语语 言 学 习的重 要环 节 , 是 获取信 息 的重 要手 段, 是巩 固和扩大英语 知识 的重要方法 , 同时也是 使用英语语 言知识 的一个 重要 方 面 , 是进行 英语 语 言交 际的一 个重 要基
础 。而在我 国长期的英语 阅读教 学中 , 大 多数 教师和学生都 习 惯地 以为 , 只要掌握 了基本 的语法 、 一定的词汇量 、 语音语调知 识, 就等于掌握了英语 。因此 , 在 阅读教学 中, 教 师主要把精力 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 , 忽视文化 背景 知识 对语 言的重要作 用; 学生也只关 注词 汇和语法 , 对语言文化 的真正理解很 少 , 这 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 了听 、 说、 读、 写各 个方面的提高。大学英语 教学作为高职高专实施素质教育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必须 以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 。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 的核心 , 改
三、 如 何 运 用 文化 教 学 法 综上所述 , 英语教 学离不 开文化 背景 的介绍 、 文化 差异 的 比较 和 介 绍 , 在实 际英语教学 中, 应 该 采 取 哪 些 文 化 教 学 方 面 来达到丰 富学生 社会文 化 知识 , 增强 对英 汉 文化 差异 的敏感 性, 提高学生的文化感悟能力和交 际能力 的教学 目的呢?文化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初探

等, 为学生创造 良 的英语环境 , 好 提高他们的心理 素质 , 加强他们 的英语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第 二 英语课 堂 可 以使 学 生 摆脱 枯 燥 的 作业 形 势 , 满 足学 生活泼 好 动 的天性 。所 以 , 师 要 尽 量 提 出 教 些有 新意 的活动 形 式 , 而 使教 学 效 果 事 半 功 从

作者简介 : 张拔玲( 9 4 ) 女 , 17 一 , 广西贵港人 , 贵学 生利 用英语 进 行交 流 。 再 次 , 校英 语教 学设施 差 , 听说教学 的重 学 对 视程度 不 够 。教 学 基 础 设施 差 , 是影 响 英 语 听 说
前 的英语 听说教 学 中存 在着 诸 多问题 。 首先, 高职 高专学 生 的英 语基 础 薄弱 , 学生 缺 乏 自信 心 。经过 多 年 应 试 教育 的洗 礼 , 职 高专 高 学 生 已经 习惯 了被 动 式 的学 习 , 英 语 学 习方 面 在 缺 乏主动 性 。在 进 入 高 职 高专 院 校 之后 , 没有 了
的 口语 , 锻炼 自己的语 音 、 调 等 , 语 只有 这 样 教师
和学 生才可 以一起 进 步 、 同提 高听说 能力 ! 共
参 考 文 献
[ ] 黄瑞. I 提高大学新生英语 听说水平策 略及实证研究 [ ] 内 J.
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1 ,6) ,0 0 ( . [ 2] 谢琳. 英语 专业 高 职生英 语学 习情 况调 查 及对 策研究 非 [ ] 职业技术教育 ,0 6 ( ) J. 20 ,5 .
要 有步 骤 、 计划 地 介 绍 和传 授有 关 英 语 国家 的 有 风俗 习惯 和文化 背 景 知 识 , 生 大致 明 白在 什 么 学 场合应 该 说什 么 , 而 培养 学 生 良好 的英 语 思 维 从 习惯 , 这样 才能 真正 提高学 生 的英语 听说 水平 , 获 得更 好 的教学效 果 。

高职高专英语朗读教学法改革初探

高职高专英语朗读教学法改革初探

高职 高 专英 语 朗读 教 学 法 改革 初 探
吴 天 钰 钍
(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河南 郑州 4 5 1 4 6 4 )
[ 摘

要] 英语 学 习是 声 形兼顾 的学 习 , 其 学 习 目的就是 为 了流 畅地 交 流和 沟通 , 而 朗读 正是 达 成 这
目的的最基本的方式。现行 的高职高专课 堂英语教学普遍忽视 了朗读在教和 学过程 中的作用 , “ 聋哑
缓。
应避免单调乏味 。教师可 根据教 学 的具 体 内容 , 借 助现代 多媒体 技术 , 给学生 增加 视频 、 录像 、 音 频 等教学 内容 , 使
学生带着 昂扬 的兴致 进行练 习 。在 练习过程 中 , 可 以采 取
三、 高职高专英语 朗读教 学的实施
英语朗读教学能提高学 生的语 言感知 能力 , 为学 生提 高听 、 说、 写能力 打 下坚 实基础 。那 么应 如何在 高 职 高专
解能力 。语言是鲜 活的有生命 的艺术 , 通 过语调 、 重音 、 节 奏表达其思 想 和感情 。没有语 调 、 重音、 节 奏的语 言 是没 有生命 的语言 , 虽 然 也能 达到 沟通 的 目的 , 但是 只能 沦 为
工具而不能成 为 思想 交流 的载 体。 目前用 人单 位都 要求
应聘人员掌握一定 的英语 技能 , 这就对 高职 高专人才 培养
展开 朗读教学 活动 , 通 过穿 插 个人展 示 和汇 报 内容 , 来增 强个体动力 和集 体进 取心 。现代 企业 要求 人才 不仅 要具 有单 打独 斗的能 力 , 还要 具备 良好 的合 作意 识 , 成 为合 格 的指 令执 行者和倾 听者 , 而 小组活 动是锻炼 这一 能力 的有 效途 径。在开展小 组 朗读 时 , 可 以让 学 生互 相纠 错 , 改 变 学生 在公开场 合不好意思张 口的局 面 , 以小组为 基础锻 炼

对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

对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

对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摘要本文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研究与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论文,主要从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现状开始探索,逐一讨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通过高职院校面临的学生现状及其原因,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及及加强教师自身的提高等改革措施,以达到以适应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改革;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对高职高专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给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新的挑战。

而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在学生方面,英语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性差,自主学习能力低下。

在教师方面,教学上依旧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忽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使得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步履维艰。

因此,原有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我们必须要对教学进行改革。

教师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要注重有效知识的传播,重在强化基础知识理论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扎实的语言功底的训练。

但如何将语言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分析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其原因目前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主要表现为以教育为标准,重理论,轻实践,重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忽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专科层次培养的人缺乏特色,缺乏竞争优势,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而英语是我国学校教育中历时最长、学时最多的一门学科。

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但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使许多学生对此失去信心,成绩逐渐下滑。

如今,高职院校扩招,其生源质量却不好,大部分学生在考试中就因英语而拉下了成绩。

进校时学生英语基础差且程度参差不齐,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都差别很大。

这种状况造成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难以做到逐一针对性的教学。

其次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久而久之,使自己的英语成了“嚼之无味,吐之可惜”的鸡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文教学探索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老师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综合素质,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认清大学英语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高职英语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1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理性反思
1.1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
在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分别所招收的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比较后,发现本科院校的学生的英语成绩相对要好的多,而高职院校所招的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相对较差,这也致使得他们对学习英语缺乏应有的兴趣。

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想必也发现很多学生并非是自愿的去学习英语,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已的去学习英语。

虽然他们也觉得英语很重要,但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正确的引导,使得他们对学习英语一直有着一股抵触的情绪,时常感到矛盾和迷茫,因而当前迫切需要给予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帮助。

1.2教学方法落后
当前,课堂和教师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心部分,至于教学方式则相对过于简单,因而在过分强调讲授语言方面的知识的同时,忽视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此外,虽然教学工具不再只运用黑板、粉笔和课本来进行教学,而是更多地运用了“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但是不管运用哪种工具进行教学,都并非良策,而是需要两者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也不能只顾自己一味的讲授知识,而是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那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有所收获。

1.3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在社会人才的不断变动以及其它某些原因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学历以及素质都相对较低。

虽然高职院校中的英语教师也有本科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也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但他们却并没有较好的教学方法,还一直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因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无法提高。

2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的对策构建
2.1激发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努力转变学生学习的态度,使他们从“被逼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学生要想学好英语,那“主动接受”则是学习过程中的其中一个必然条件。

当然,“主动接受”也
需要建立在学生能将老师所教的英语知识听的懂、写得出、读得出以及认得出,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有所收获。

在学生刚步入学校时,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都相对较差,因而教师应加强对他们的英语基础水平进行巩固和强化,大致的方式有:复习句式、复习常用词汇、拼写单词等。

通过这些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大学阶段的英语知识。

另外,对于学生的情感上,教师也应表示尊重和理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通常基础水平相对不好的学生也会有着较强的进取心,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一定的努力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然而,要是教师因为他们基础水平差而直接将他们放弃,那他们将会因此而失去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也就不会再努力学习。

当然,要是教师知道他们的基础水平差,不但没放弃他们,反而更加积极而主动的去鼓励和帮助他们,那将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取得优异成绩的信念。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对他们持有怎样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邀请一些美国友人来向学生分享下学习英语的方法,也可以借此锻炼下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也可以通过邀请一些英语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来分享下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感受,使学生们能从中有所感悟,进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2.2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培养和谐美好的师生
关系
英语课堂并非是教师一人的课堂,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课堂,因而学生应当积极地参与到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应当教导学生如何提问和怎样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鼓励他们积极而主动地提出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问,进而教师与他们一起解决这些疑问。

同时,教师也应努力营造相对较为活跃、丰富、有序的课堂环境,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

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彼此尊重,尤其是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努力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3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能力
教师除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外,还需将英语教学所需的专业技能充分的掌握并能熟练的运用,即从事英语专业教学的教师所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应当有两个方面:一是具有文化课教师那样的文化素养、专业水准、教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二是具有工程技术员那样的博学多才,并能将专业技能运用的炉火纯青。

若在高职学院中能具备这样的师资队伍,那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何愁不能超过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

2.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不管是本科院校的学生,还是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存在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枯燥、乏味和难学的情况,
因而教师应当适当地调整下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有趣和有序的课堂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不该再一味地坚持以往的教学模式,即将自己当做课堂教学的中心,而事实上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因而教师应当从学生学习英语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而主动的去学习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对此,教师可通过改变以往的教学手段来得以实现,比如教师可通过生动而有趣的情景教学来将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会感到枯燥而乏味,反而感到新鲜而更加积极的学习;也可通过在课堂开展角色扮演、讨论、唱英文等方式来达到学习英语知识的目的。

通过这些方式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才能真正的使他们学到英语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郭帅.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26).
[2] 王子恒.高职英语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探索――以食品营养专业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