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微杜渐的典故

合集下载

防微杜渐的典故

防微杜渐的典故

防微杜渐的典故摘要:一、防微杜渐的典故背景1.典故来源2.背景及寓意二、防微杜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政治领域2.社会管理领域3.个人修养领域三、防微杜渐的启示1.高度重视苗头性问题2.预防为主,治理为辅3.培养敏锐的洞察力正文:防微杜渐,这个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左传》中的一段话:“圣人之治天下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智的人在治理国家时,会关注那些还没有发生的病症和祸乱,并在它们刚刚露出苗头时就加以预防和解决。

这就是防微杜渐的典故背景。

防微杜渐的寓意在于提醒人们要敏锐地洞察事物的发展趋势,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和问题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种观念不仅在古代政治和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防微杜渐在政治领域体现为领导人要密切关注民生和社会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矛盾和问题。

在社会管理领域,各级管理者要积极作为,对社区、单位和家庭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问题,要早发现、早教育、早解决。

在个人修养领域,我们要时刻自省,对于自身可能产生的过错和失误,要及时改正,以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从防微杜渐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首先,要高度重视苗头性问题。

任何事情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然而,一旦问题变得严重,再去解决就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

因此,对苗头性问题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其次,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在问题还没有发展成严重后果之前,采取措施加以预防是最有效的方法。

最后,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成语故事《防微杜渐》

成语故事《防微杜渐》

防微杜渐东汉的时候,和帝刘肇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家的兄弟都跟着沾光,大哥窦宪当上了大将军,其他人也被封为文武宫员,权势极大,胡作非为。

外戚擅权,这本是朝廷的祸事,大臣们心里都很清楚。

可是迫于窦家的权势,只敢怒而不敢言,没人出面奏明和帝。

司徒丁鸿见到这种局面,十分不安。

丁鸿是一个耿直忠厚的人。

他从小喜欢读书,一心钻研学问。

他的父亲官封新安乡侯,常年带兵在外打仗,家里只有他和弟弟相依为命。

父亲病故后,官职本应丁鸿袭封,可是他想把官位让给弟弟,便留下一封信出走了。

他在信中告诉弟弟:“我贪图读点经书,是不愿意做官的,况且身体又有病,只得外出求医去了,再也不回家了,你去承袭父亲的官位吧!”鲍俊是丁鸿的好朋友,听说这件事后就到处找他。

这一天他总算碰上了丁鸿。

但丁鸿装疯不搭理他,唱唱咧咧地想要溜走。

鲍俊上前一把抱住了丁鸿,十分恳切地对他说:“古代贤人说,不能以家事耽误国事。

你今天为了兄弟间的私情而扔掉父亲的基业,这是很不明智的!"丁鸿被鲍俊的话说动了,赶忙返回家乡,接受了朝廷的封赐。

此后,他做过侍中、射声校尉、太常,直到司徒。

他通晓经书才学出众,深得皇帝赏识。

自然,他也很忠诚于皇帝。

对窦家弟擅权的事,丁鸿早有反感,并且决心向皇帝奏明,只是还未寻找到说话的机会。

这一天,和帝找他谈论起山光水色的事情,丁鸿知道机会来了,便奏道:“陛下,毁坏山崖、岩石的水,开始都是涓涓细流;参天蔽日的大树,开始也是刚露绿色的小枝。

许多事情常常由小到大,由隐蔽到显著的。

可是,人们有时往往忽略微小细小的苗头,以致让它们发展成祸患。

”和帝连连点头,认为丁鸿讲得很有道理。

这时,丁鸿话题一转,向和帝奏道:“如今大将军窦宪倚仗太后的势力,包揽朝政,盘剥地方,连陛下他也不放在眼里,这不是朝廷的隐患吗?”和帝微微一愣,便问丁鸿那应当怎么办。

丁鸿说:“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意思是说,陛下应该亲自整顿朝政,把事故杜绝在刚要发生的时候,把祸患防止在萌芽状态,就能消除灾难,保障国泰民安了。

防微杜渐的历史典故

防微杜渐的历史典故

防微杜渐的历史典故防微杜渐,顾名思义,就是在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预防微小问题的扩大,以防止事态恶化。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可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历史上,也有许多典故和故事表达了这一思想。

以下列举了几个有关防微杜渐的历史典故。

典故一:东郭先生的门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叫东郭赐的智者,他非常擅长防范和解决问题。

有一次,有人对他说:“你的门槛已经很矮了,再低也没有必要了。

”于是东郭先生便对门进行了一次高度调整,直到门槛几乎与地面平齐。

很多人都感到困惑,为什么门槛要调得这么低呢?东郭赐解释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地震时产生的震动,将其扩散到最大的范围。

虽然这是微小的改动,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潜在的危险。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防范问题不能因为看似微小而忽视,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暗藏危险,只有细心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真正防止问题的发生。

典故二:塞翁失马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

有一位老人,他一匹马离开了,邻居们纷纷来安慰他。

老人则平静地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过了几天,这匹马带回了一匹野马。

邻居们再次来祝贺他。

老人却再次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然后,他的儿子在野马上驯服了一段时间,结果不慎摔下来,摔断了一条腿。

邻居们又一次来安慰他,老人依旧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接着,战争爆发了,所有年轻人都被强行征募入伍,只有老人的儿子因为断腿而被释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往往无法准确判断一件事情的福祸与否,面对不同的困境和挑战,我们要学会审时度势,从中发现机会与危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预防灾难的发生。

典故三:打井与小河在中世纪的欧洲,水资源非常稀缺,村庄里的人们经常为了一口水争吵不休。

有一次,有一个村庄开凿了一条小河,面积并不大,但让村里的水问题有所缓解。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村民们发现,小河的水量开始逐渐减少,甚至有时候还会干涸。

大家纷纷责怪开凿小河的人没有考虑未来。

于是,一位智者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建议大家开始打井,将地下水作为备用水源。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防微杜渐_4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防微杜渐_4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防微杜渐_400字
“防微杜渐”这个成语原指在做事情时要防范微小的错误,以防止它们演变成大问题。

相传,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古代中国。

故事说,在一个小城市里,有个人名叫杜渐。

他是城里的一名巡官,负责维护城市的
治安。

他非常负责任,每天都会巡查城市的各个角落,防范各种可能的危险。

一天,杜渐巡查到一家布店,发现店主在沉思。

他走上前去打招呼,发现店主的脸色
不太正常。

杜渐问道:“有什么问题吗?需要我帮忙吗?”店主说:“没有什么问题,只
是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控制成本,让生意更加繁荣。


杜渐听了,立即感到不安。

他知道如果店主总是担心成本,很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法手段,比如使用劣质材料等,这样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于是,他劝告店主要遵守
商业道德,不能因为追求利润而做违法的事情。

这个小小的提醒,让店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意识到,如果他不遵守法律和道德,这将不仅影响他个人的声誉,还会对他的家庭和生意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他改变
了一些商业策略,切实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这件事情传开后,许多商人和官员都开始了解到“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他们明白,
任何事情,只要有些不对劲,都应该立即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演变成更大的问题。

于是,这个成语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警示和教育标语。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防微杜渐_4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防微杜渐_4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防微杜渐_400字防微杜渐,来源于《晋书·郗愔传》的故事。

西晋末年,郗夫人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四任皇后。

郗夫人聪慧美丽,深得武帝宠爱。

郗夫人却过分嫉妒,并且喜欢暗中害人。

有一次,武帝因为政务繁忙,很久没有去见宠臣陈寿,以致陈寿忧心忡忡。

郗夫人得知后,便故意找了一个机会向武帝告密,说陈寿背离了武帝,企图谋反。

武帝并不相信郗夫人的话,但为了稳定她的情绪,武帝命令宫卫暗中调查。

宫卫迅速调查后得出结论:陈寿并没有谋逆。

武帝决定给予陈寿一个机会自证清白,于是安排了一场晚宴,邀请了郗夫人和陈寿参加。

晚宴上,武帝在涂了一层腥香的食物上为陈寿夹菜,并准备了一个暗器,暗示他们两人勾结。

陈寿吃下滋味奇异的食物后,敏锐地感到不对劲,立刻掐住自己的舌根,咬破舌尖,然后佯装表现出痛苦的样子。

武帝见状,不禁吃惊,连忙问陈寿为何如此。

陈寿坦然地回答:“臣吃了这道菜后,感到奇怪,因此想到,若有人要陷害臣,或让我做对不起陛下的事,便会有解药给我。

臣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所以不需要解药。

”陈寿的机智和果断不仅为自己洗罪,而且拯救了很多无端陷害的百姓。

郗夫人看到这种情况,不禁心生恐惧。

她明白,如果陈寿被杀,自己亦将遭到牵连。

事后,武帝很生气地问郗夫人:“你为什么要陷害陈寿?”郗夫人恼羞成怒,竟然大骂起武帝。

这让武帝更加痛心疾首,他命令禁止郗夫人出宫,追回武帝赐给郗夫人的宝物,并下令将郗夫人抄家。

在郗夫人的抄家中,宫卫们令人惊奇地发现:她拥有许多细致的谋害计划,打算谋杀武帝。

而她所用的陈寿是冤枉的,仅仅是她自己编造的谣言。

郗夫人被抓住后,她才后悔莫及,痛自责问:“如何能如此聪明明智的武帝,却被我欺骗如此久远?”。

从此以后,人们用“防微杜渐”这个成语来形容用小心、慎重甚至从最微小的事情上着手防范可能会发生的灾祸和错误。

防微杜渐成语典故

防微杜渐成语典故

防微杜渐成语典故
导读:“防微(杜渐”比喻在错误或者坏事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此典出自《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东汉和帝时,窦太后掌握朝政,窦宪兄弟专权,一般官吏溜须拍马,上下巴结,政治十分混乱。

有个做司徒的叫丁鸿,看到窦宪兄弟专权扰民,便借日食出现的机会,向和帝上了一份密奏,信中说道:太阳是君王的象征,月亮是臣下的形象。

日食出现,是做臣子的在侵夺君王的权力……在春秋的历史里,日食出现了三十六次,国君被臣下杀死的`有三十三人,这些都是因为做臣子的权力太大所致。

接着,丁鸿历数了窦宪飞扬跋扈君王的罪状,最后说:“现在上天已给我们预警,我们就应该特别注意祸殃的发生,如果您能亲自处理政事,从小的地方着手,把一些坏人坏事防范在萌芽状态,那么凶恶的祸源可以除去,吉祥的事就会接连而来。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杜渐防萌”这句成语。

后来的《元史·张桢传》中有“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之句。

【防微杜渐成语典故】
1.防微杜渐的成语故事
2.防微杜渐的成语故事
3.成语防微杜渐的故事
4.“防微杜渐”成语故事
5.防微杜渐安全在先演讲稿
6.关于“读书”的成语典故
7.成语典故十则
8.关于潘安的成语典故
上文是关于防微杜渐成语典故,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防微杜渐的典故

防微杜渐的典故

防微杜渐的典故防微杜渐的典故,出自《后汉书·丁鸿传》,比喻做事情之前,先做预防。

【注音】fáng wēi dù jiàn【出处】清诛屏降胡,以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

晋·韦謏《启谏冉闵》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后汉书·丁鸿传》【释义】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

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事前预防【结构】联合式【近义词】防患未然【相反词】养痈遗患【同韵词】抑恶扬善、移船就岸、邪书僻传、三宫六院、珠零锦粲、歌莺舞燕、妻离子散、虫书鸟篆、力不从愿、胸喘肤汗、......【英文】arrestwhatseemstobethebeginingofanunwholesometrend【德语】einenFehlerbeseitigen,bevorerfolgenschwergewordenist 【日语】悪事(あくじ)を未然(みぜん)に防ぐ【法语】couperlemalàsaracine【俄文】пресекáтьвсáмомзарóдыше【成语故事】汉和帝刘肇即位后,窦太后掌权,她的哥哥窦宪被封为武阳侯,权力越来越大。

丁鸿直言不讳地对刘肇说大将军武阳侯窦宪仪仗太后的势力,包揽朝政,这是朝廷的隐患要及时清除。

汉和帝采纳了丁鸿的意见,罢免了窦宪等人的官职【成语示例】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

《元史·张桢传》【其它使用】◎所以,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事当前要加强预见性,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把工作做在前面,把工作做细,特别是要把每一位工作对象的思想心理状况摸透对有可能与集体的决策意见不一致的成员,以非公开的方式,做好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以免他们把自己的不同观点公开表达出去,影响大局,并增强以后工作的难度。

◎厂党委非常重视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连负责生产的厂长胡明华同志都下力量抓这件事,而且深有体会地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嘛!只有使每个职工都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时,厂里定出的规章制度才能自觉地去遵守,只有对可能滋长的资产阶级思想防微杜渐,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新人。

防微杜渐的故事

防微杜渐的故事

1.防微杜渐是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富有的商人拜访一位神秘的老人,老人告诉他,如果他想要获得财富,就必须每天把一粒麦子撒在地上,如果坚持下去,就能够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

最后,商人坚持了下来,终于获得了他想要的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2.东汉时有个人叫丁鸿,在外面打仗的父亲病故后,按当时的规定,他承袭了父亲的官职。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

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

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们谁也不敢向皇帝表奏。

丁鸿很有学问,是一个直言不讳的人,对朝廷很忠诚,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

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对皇帝说:"陛下,毁坏山崖、岩石的水,开始都是涓涓细流;参天蔽日的大树,开始也是刚露绿色的小枝。

事物常常是由小而大、由隐而显的。

可是人往往忽略了微小细碎的事情,而让它们发展成祸患。

大将军窦宪倚仗太后的势力,包揽朝政,独断专行,连陛下您也不放在眼中,这不是朝廷的隐患吗?"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十天之后就革掉窦宪的官职,收缴了他的印缦,并将其赐死。

3.爱因斯坦的小猴子:爱因斯坦在实验室里养了一只小猴子,每天给它一片桔子,第二天就不给了,只给一片橙子,第三天既不给桔子也不给橙子,结果小猴子哭了,爱因斯坦说:“这就是防微杜渐的道理”,他认为,要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慢慢来,一步一步来,不要忽略任何一个细节。

4.山中老人:有一个老人住在山中,他每天晚上都会把一块大石头搬到山腰,每天搬一块,一年后,他把这座山搬空了,这就是防微杜渐的道理,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慢慢来,一步一步来,勤能补拙,才能取得成功。

5.蚂蚁搬家:有一只小蚂蚁要把一块小石头搬回家,但是它太重了,它把石头分成两块,一步一步慢慢地把它们搬回家,最后它成功了,这就是防微杜渐的道理,要想取得成功,不能急功近利,而要一步一步慢慢地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防微杜渐的典故
防微杜渐的意思是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你们知道防微杜渐有什么典故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防微杜渐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

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

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

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

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

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

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

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防微杜渐的意思【拼音】fáng wēi dù jiàn
【释义】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

【出处】语出《宋书;吴喜传》:“且欲防微杜渐,忧在未萌。


用防微杜渐造句1.廉洁从政,报效人民;防微杜渐,永做公仆。

2. 警钟常鸣筑防线,防微杜渐保晚节。

3. 世上无独有偶的现象多着呢,关键在于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4. 防微杜渐,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警钟长鸣,构建反腐倡廉钢铁长城。

5. 月晕生风础润有雨应见微知着,鼠洞毁屋蚁穴溃堤宜防微杜渐。

6. 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廉洁自律,师德长存。

7. 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安如泰山。

8. 警钟长鸣筑防线,防微杜渐保清廉。

9. 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防微杜渐。

10. 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

11. 警钟长鸣筑防线,防微杜渐保晚节。

12. 贪欲是滔滔洪水须防微杜渐;清廉如皑皑雪山要皓气长存。

13. 随时随处自我克制,防微杜渐;日积月累自我完善,加强修养。

14. 任何事情都应防微杜渐,避免大错误的发生。

15. 防微杜渐,勿使小节成大恶;反腐倡廉,常将警钟鸣心头。

16. 做事要注意防微杜渐,今天的纵容可能造成明日尾大不掉的窘境。

17. 要细心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防微杜渐,发现有不良的行为即以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18. 必须充分认识到政府监管的两面性,防微杜渐,及时纠正在政府监管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减少寻租和腐败发生的概率。

19. 充分认识货币政策效应的时滞问题,借鉴美联储运用防微杜渐、先发制人的前瞻性策略,寻求敏感性较好的先行指标,及时把握宏观经济的转折点,避免“临阵磨刀”使经济出现剧烈的波动或“大震”。

20. 要体认运动员有生涯转换的危机,并从教育的方式中防微杜渐、转化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