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实施方案

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实施方案

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关于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实施方案,我脑海中浮现出一系列的想法和策略。

一、背景分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党组织开展活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功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部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存在设施简陋、功能不全、利用率低等问题,迫切需要加以改善。

二、建设目标1.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硬件设施水平,实现场所功能完善、环境优美。

2.提高场所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在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3.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三、具体措施1.完善场所硬件设施(1)提升场所规模。

根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场所面积,确保能满足日常办公、活动开展等需求。

(2)优化场所布局。

充分考虑场所功能,合理划分办公区、活动区、服务区等,提高场所使用效率。

(3)改善场所环境。

加强场所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营造整洁、优美、温馨的环境。

2.提升场所软件建设(1)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选拔、交流等方式,提高村级组织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2)完善场所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场所管理、使用、维护等制度,确保场所正常运行。

(3)丰富活动内容。

围绕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场所利用率。

3.创新场所运营模式(1)引入社会力量。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2)发展特色产业。

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3)开展志愿服务。

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场所服务功能。

四、实施步骤1.调查摸底。

对现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摸底,了解场所现状、存在问题等。

2.制定方案。

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措施等。

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

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

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村级发展需求和居民的生活需求,为了丰富村级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村委会决定建设一个集文化、体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活动场所。

该活动场所的建设将优化村级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在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方面的需求。

一、活动场所选择活动场所选址于村委会所辖范围内,便于村民到达和使用,场地宜宽敞、周围环境宜优美。

二、场所功能规划1.文化活动区:设立图书阅览室、文艺演出厅、文化展览室等,丰富村级文化生活,组织举办各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2.体育健身区:设立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室等,满足居民的健身休闲需求,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和活动。

3.娱乐休闲区:设立棋牌室、多媒体娱乐室等,提供娱乐休闲场所,促进村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三、建设进度安排1.前期准备:选址、规划设计、立项立项等工作,预计耗时1个月。

2.建设施工:包括场地平整、建筑施工、装修装饰等,预计耗时3个月。

3.设备采购安装:包括文化设备、体育设备、娱乐设备等,预计耗时1个月。

4.场所试运营:开展试运营,收集居民意见,进行调整优化,预计耗时1个月。

四、资金来源和使用活动场所建设资金来源于村级财政补助和上级扶持资金,并设立专项专款进行使用。

建设费用主要用于选址与规划、建设施工、设备采购、管理运营等方面。

经过活动场所的建设,将为村民提供一个空间广阔、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文化体育娱乐场所,丰富村级文化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促进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活动场所管理细则为了有效管理和维护活动场所,村委会将制定相关管理细则,明确场所使用规定和管理责任。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制定详细的活动场所使用规定,明确各区域的使用时间、使用对象及使用方式等,合理安排场地资源的利用。

2. 设立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场所日常管理和维护,保持场所的整洁和安全。

3. 设立预约制度,充分利用场所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冲突。

4. 组织志愿者和居民代表参与场所管理,加强居民自觉性和参与性。

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

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

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篇一:XX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XXXXX村委会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XXXXXXX二○一一年八月XXXXXX村委会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XXX位于玉龙县西南部,政府所在地离县城27公里。

全乡幅员面积294.3平方公里,海拔2700米至3200米之间,山地面积占90%以上。

下辖太安、海西、吉子、XXX、汝南、红麦六个村委会,67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总户数为2191户,9276人,其中农业人口9062人,以纳西族为主。

全乡耕地面积54733亩,主要种植马铃薯、芸豆、秋油菜等作物,其中又以马铃薯占大头,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4万亩左右,故有“马铃薯之乡”的美称。

由于气候寒冷、农业科技含量低,加之水资源紧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地位,2010年末人均纯收入仅2622元,属典型的高寒贫困山区。

XXX村委会位于XXX中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

境内高山与河谷相间,平均海拔2950米,山地面积占90%以上。

2010年末有农户441户,1896人,以纳西族为主。

下辖14个村民小组,3个党支部,党员73名。

农作物以洋芋、芸豆为主,由于气候寒冷,农业科技含量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地位,2010年末人均纯收入仅2200元,属典型的高寒贫困山区。

XXX村委会办公场所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房屋破损严重,配套设施不完善,基础条件差,加之由于气候等原 1 因,房屋木料虫蛀现象十分严重,房屋结构严重受损,现已无法满足正常办公、集体活动等需求,需尽快新建。

二、目的意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级各个组织和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开展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为村民提供文化、教育等公益性服务的重要场所。

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对于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组织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2篇)

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2篇)

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的持续进步与人民生活品质的显著提升,农村地区对于文化、体育、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强。

为积极响应农村居民对更高质量文化生活的期待,切实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与获得感,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与任务设定1. 目标:致力于通过建设完善的村级活动场所,为农村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空间,进一步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

2. 任务分解:制定详尽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明确资金来源渠道,确保建设资金充足;组织实施建设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推动村级活动场所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项目,丰富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

三、具体实施策略1. 规划制定与方案设计组建专业团队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各村活动场所建设现状;依据调研结果,科学制定建设规划与详细方案,包括选址、建设标准、功能布局等;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定制化设计建设方案,确保目标精准实现。

2. 资金来源保障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申请专项建设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企业等社会机构投资;激发农村居民自筹资金热情,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格局。

3. 建设组织与实施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协调推进建设工作;将建设任务细化至各村,由村级组织具体负责实施;强化建设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4. 规范化管理推进建立健全村级活动场所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与权限;实施定期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5. 活动多样化开展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满足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的需求;邀请专业文化艺术团体进行演出,提升活动品质;举办体育比赛与娱乐活动,增强农民体质与生活乐趣。

四、预期成效展望1. 村级活动场所的建成与规范化管理,将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文化活动空间;2. 多样化的活动项目将极大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其幸福感与归属感;3. 资金与社会的广泛参与将加速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进程;4. 严格的管理与设施维护将确保活动场所的安全使用与长期使用价值;5. 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与活动开展将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素质提升。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案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案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案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通讯不便、社会服务不完善等多种因素,活动场所建设成为了提高农村组织活动效率、加强群众互动交流的关键环节。

因此,对于农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案的完善和改进,也就成为了当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建设原则1、服务为本,以满足农民需要为中心:活动场所的建设主要涉及到村级组织的公共性服务,必须以农民实际需要为本,具体建设方案需充分考虑目标用户的需求,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社会历史及会员兴趣等信息来进行合理的设计。

2、确定分类目标和建设要求:目标和建设要求是围绕着建设主题展开的重要一步。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规定不同建设的目的和步骤来满足农民的不同现实需求。

3、资源整合优化,确保建设可持续发展:活动场所建设应充分调动和整合当地的资源,具备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投资等吸引涵盖政府、企业、社会等多个领域的资源,增强建设工作的持续性和充分条件。

二、建设条件1、占地面积:活动场所的面积要充分满足会员交流、活动开展、储物、设备摆放等要求,场所环境宜宽敞明亮,有利于会员的自由交流和发挥。

2、场所环境:活动场所的环境必须安全卫生,通风、采光较好,无噪音及异味等妨碍其正常工作和生存。

同时还能推崇绿色、环保等高质量的育人理念,让其体会到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3、硬件设施:活动场所的硬件设施应用各种先进设备,如通讯、信息、影音、防身、娱乐等设备和各类办公用品、报纸、图书、刊物等,同时也应配备活动桌、椅、活动床等。

4、网络设备:活动场所的网络环境要保证能够满足会员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任务,网络接受性要高并保证够稳定,应满足成员在线阅读、听课、学习等资料的需求。

三、建设流程1、前期工作:确立目标和建设思路,明确活动场所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并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理性考量,并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

2、规划设计:确定场所的位置和建设条件,考察有关环境和地形要求,并搜集充分的资料和数据,提供有关方案的参考依据。

2024年村委活动场所建造方案

2024年村委活动场所建造方案

2024年村委活动场所建造方案摘要:本方案以提升农村居民文化娱乐空间为目标,结合本村实际情况,设计建造一个多功能的村委活动场所。

通过合理的场地规划和功能布置,为村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活动场所,促进亲情、友情和邻里关系的发展。

本方案涵盖了活动场所的选址、建筑设计、设备配置和管理维护等方面,力求实现最佳的整体效益。

一、选址分析1. 场所选址应考虑方便村民出行,交通便利的位置,尽量靠近村庄的中心区域。

2. 要考虑场地的面积大小,能够容纳较多的人群同时进行各种活动。

3. 选址还要考虑环境因素,如周边的景色和自然资源等,以提升场所的整体环境品质。

二、建筑设计1. 建筑外观应简洁大方,与农村风格相协调。

2. 建筑面积应足够大,可容纳不同规模的活动,同时要留出足够的通道和空间,方便人员流动。

3. 建筑内部空间要合理规划,包括活动大厅、会议室、娱乐室、健身房等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的活动需求。

4. 建筑结构要牢固稳定,考虑耐用性和安全性。

三、设备配置1. 活动场所应配备现代化音响设备、投影仪、电视等,以提供良好的音视频体验。

2. 配备舒适的座椅和桌子,供村民休息和用餐。

3. 设置娱乐设施,如卡拉OK设备、桌游等,提供各种娱乐方式。

4. 配备健身器材,鼓励村民参与健身运动。

5. 建立图书角,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和期刊,鼓励村民阅读。

四、管理维护1. 成立村委会相关部门,负责场所的具体管理和维护工作。

2.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对损坏的设备及时维修或更换。

3. 设立合理的场地使用规则,保证村民的利益和社会秩序。

4. 增加村民参与感,鼓励他们参与场所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5. 加强村民教育,提升村民文化素质和公共场所文明意识。

结论:通过提供一个多功能的村委活动场所,可以有效满足村民的文化娱乐需求,促进邻里关系和社区文化建设。

同时,合理规划和管理维护场所,可使其长期稳定运行,为村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活动空间,进一步拉近城乡差距,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2023年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2023年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2023年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范文____年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概述村级活动场所是农村社区的重要设施,为了适应新时代村级活动需求的提升和改变,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和社区发展,____年,我们制定了该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

方案旨在统筹规划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提升村级活动场所的功能性和便捷性,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舒适、安全、便利的活动场所。

二、建设目标本方案的建设目标是在____年完成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工作,具体目标如下:1. 建设满足村级活动需求的多功能场所,包括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学习教育等多种功能。

2. 提升村级活动场所的硬件设施,包括场地、建筑、设备等。

3. 完善村级活动场所的软件服务,包括管理机制、培训等。

4. 提高村民对村级活动场所的使用率和满意度,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

三、建设内容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场地选择、建筑设计和设备配置。

1. 场地选择村级活动场所的场地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便利性:场所选址应尽量靠近居民区,交通便利,方便村民前往。

(2)安全性:场地选址应远离危险源,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3)环境适宜:场地周边环境宜为宜人、安静、开阔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活动的进行。

2. 建筑设计村级活动场所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功能性:建筑的内外空间分区应合理,能够满足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学习教育等多种需求。

(2)舒适性:建筑的室内外环境应舒适,包括通风、采光、温度、噪音控制等。

(3)合理布局:建筑的布局应合理,兼顾活动区、接待区、休息区等功能区域。

3. 设备配置村级活动场所的设备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基础设施:包括供电、供水、供暖、通风等基础设施的配置,确保场所正常运转。

(2)家具设备:包括桌椅、黑板、投影仪、音响、电视等设备的配置,满足各类活动需求。

四、实施步骤本方案的实施步骤分为前期准备、中期建设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

1. 前期准备阶段(1)调研研究:进行村级活动场所的需求调研,了解村民对场所的需求,明确建设目标和规模。

农村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方案范文(四篇)

农村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方案范文(四篇)

农村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方案范文一、背景分析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农村社区活动场所的建设仍然滞后,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

因此,为了提升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品质,有必要加大对农村社区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

二、建设目标1. 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场所,满足农村居民的文体需求;2. 加强农村社区内文化交流,促进社区居民的互动与融合;3. 提高农村社区居民对文化艺术的欣赏和参与能力;4. 增加农村社区内文化活动的举办频率和质量。

三、建设内容1. 建设综合文化示范中心:在农村社区内建设综合文化示范中心,包括室内剧场、展览馆、图书馆等,为农村居民提供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场地。

同时,配备音响、灯光等专业设备,提升文化演出的效果和观赏体验。

2. 建设体育运动场所:在农村社区内建设开放式体育运动场所,包括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提供给农村居民进行各类体育锻炼和竞技活动的场地。

此外,还可以设置健身器材和健身路径,促进农村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

3. 建设农村书屋:在农村社区内建设农村书屋,提供环境舒适、设施完善的阅读场所。

书屋内可设置多功能阅览区、图书借阅区、自习区等,配备计算机、互联网,为农村居民提供免费的图书借阅和网络资源。

4. 建设农村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为了提高农村居民对文化艺术的欣赏和参与能力,可以在农村社区内建设文化艺术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提供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文化艺术培训课程,吸引农村居民参与,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教学。

5. 建设农村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了满足农村青少年的文体需求,可以在农村社区内建设农村青少年活动中心。

中心设有青少年交流区、学习区、娱乐区等,提供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引导农村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四、建设步骤1. 调研和规划:对农村社区进行调研,了解居民对文化活动场所的需求和意愿。

同时,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包括场地选择、功能规划和建设预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案目录第一章概述1一、项目概况1二、项目背景1三、编制依据3四、主要研究范围6五、内容摘要和主要技术指标6第二章基本情况8一、概况8二、历史沿革8三、自然条件9四、资源条件10二、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现状13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第四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16一、项目选址16循化县道帷乡、文都乡、查汗都斯乡、白庄镇、积石镇、三乡两镇14个定点村。

项目具体建设地点位于各村村委会所在地。

16二、地形地貌16三、气象、水文19四、地层岩性21五、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地震24三、土地利用条件26四、外部建设条件27第五章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28一、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28第六章建设方案30一、编制依据30二、工程设计理念31三、指导思想31四、总体规划布局32五、总平面布置32六、建筑设计33七、结构设计35八、外部配套建设条件42九、室外文体活动场49十、安全50第七章节能、节水及消防、卫生50一、执行标准与规定50二、节能措施51三、节水措施52四、电气节能53五、消防54六、卫生措施55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55一、环境影响评价依据55二、项目建设期的环境影响55三、项目运营期的环境影响56四、环境保护措施56五、评价结论58第九章绿色建筑专篇59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64一、组织机构64二、项目管理64三、工程招投标65四、项目实施进度计划69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0一、投资估算依据70二、投资估算72三、资金筹措73第十二章社会效益分析73第十三章结论74第一章概述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循化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方案(二)项目主管部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住房和规划建设局(三)项目性质:新建、扩建(四)项目地点:循化县道帷乡、文都乡、查汗都斯乡、白庄镇、积石镇、三乡两镇14个定点村。

项目具体建设地点位于各村村委会所在地。

(五)项目建设内容:新建1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每村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00㎡,其中积石镇西街村原有180㎡,扩建120㎡,文都乡旦麻村原有110㎡,扩建190㎡,其余为新建。

二、项目背景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4号),提出到2020年,全国范围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足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形成一套符合实际、运行良好的管理体质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扎根基层、专兼职结合、综合素质高的基层文化队伍。

建设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改革任务。

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特点,由于缺少统筹协调和统一规划,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难以有效整合,难以发挥出整体效益。

推进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有利于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补齐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指导意见》提出,要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以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搞大拆大建,主要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进行建设。

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设施重在完善和补缺,对个别尚未建成的进行集中建设。

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主要依托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室、闲置中小学校、新建住宅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其他城乡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在明确产权归属、保证服务接续的基础上进行集合建设,并配备相应器材设备。

同时,与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设施相配套,加强文体广场建设。

《指导意见》明确了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的功能定位。

中心应围绕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城乡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同时,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

本项目在此背景下提出建设。

三、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国家节能技术大纲》4、《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5、《青海省消防安全管理办法》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二)标准、规范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7、《青海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63/T1340-2015)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2008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1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50476-20081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17、《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1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1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0820、《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22、《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23、《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2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2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2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3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30、《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3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32、《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3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3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3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36、工程建设相关的其他规范标准(三)其他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3、海东市委《关于上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方案》的通知。

四、主要研究范围本项目依据《青海省循化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和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规定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度及要求,通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建设环境影响和投资估算等方面的深入调查和分析论证,在对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为建设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内容摘要和主要技术指标(一)建设地点本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各村村委会所在地。

(二)建设内容新建1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每村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00㎡,其中积石镇西街村原有180㎡,扩建120㎡,文都乡旦麻村原有110㎡,扩建190㎡,其余为新建。

(二)项目进度计划项目建设期计划为12个月,即2017年10月~2018年10月。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根据项目建设方案,估算工程总投资为980万元。

其中:每村的建设工程费用70万元,配套费用5万元,总计14个村。

投资汇总表单位:万元项目总投资980万元,其中在省委组织部党费补助资金的支持下,给予每村资金30万元,共计420万元,剩余560万元建设资金可由县级镇府协调相关部门,提出整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三基”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发改部门相关涉农项目整合资金。

该项目建设资金无整合渠道的,由县级镇府负责解决。

第二章基本情况一、概况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祁连山支脉拉鸡山东端,黄河由西向东横贯县境北部。

地理位置介于东径102゜01'~102゜49',北纬35゜25'~35゜56'之间。

东西长90多公里,南北宽40余公里,总面积1815.21平方公里。

与西宁相距164公里,与兰州相距175公里。

循化县辖三镇六乡,即积石镇、街子镇、白庄镇、清水乡、查汗都斯乡、文都乡、道帏乡、尕楞乡、岗察乡。

境内居住着撒拉、藏、回、汉、土、保安等十五个民族,其中撒拉族占62.17%,藏族占23.36%。

2010年底,循化县总人口13.11万人。

二、历史沿革循化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区,历史上曾居住过不同的部落、部族、民族。

早在新石器时期,便有羌人在这里声息活动,先秦、西汉至明末时期,循化地区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地理范围的独立行政区域,秦以前,循化为雍州地,春秋时期“秦穆公,辟地千里,遂霸西戎”这里的西戎系指羌人。

公元前112年,汉朝派兵消灭来犯的羌人,至此,循化正式被汉朝管辖。

到了公元前60年,始设河关县,循化属金城郡河关县管辖。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几番换主,但循化仍归中央王朝统治。

唐贞观五年,废除河津县,置米川县,循化归米川县管辖。

后又被吐蕃经营,至866年,吐蕃力量势微,循化重归唐朝。

三、自然条件循化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祁连山支脉祁连山支脉拉鸡山东端,四面环山,山谷相间,南高北低,海拔1780米(清水乡关门黄河岸边)~4635米(达利加山),相对高差2855米,县境地貌系中海拔山地。

北部为黄河川道。

中部与东北部低山丘陵,南部为中高山区。

循化属高原大陆性气候,由于黄河流贯全境,四周又多是高山,大西北干燥的季节风相对来说不易侵入,黄河上空蒸腾的水分增加了空气中的湿度。

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

境内地势高差大,势量条件不一。

气温由北向南,由河谷向山区逐渐递减。

境内极端最高气温为38.2℃(2000年7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9.9℃(1961年1月17日)。

年平均气温平均8.6℃。

昼夜日较差大。

境内自然降水的特点是:降水日数多而强度小,夜雨量多,降水相对变率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