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寄生虫分类体系列出犬猫常见寄生虫的中外文称
合集下载
犬猫的寄生虫病(裂体吸虫病)-宠物医生课件

【治疗】
(1)吡喹酮5~10mg/kg体重,内服。
(2)酒石酸儲钾5~7m〃g体重,分3次静脉注射,每日1次。镣 剂的毒性和副用较大,使用前应进行保肝和输液,以提高患病犬、 猫的承受能力。
(3)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80mg/kg体重,内服,10日为1 个疗程。
(4)对症治疗。对严重贫血的患病犬、猫可输血或用代血浆 10~15ml/kg体重,静脉注射。对出血症状严重的可用安络血等止 血药物。对体弱的犬、猫,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加强营养、补充 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等。
【症状】
本病的临床症状因患病动物的种类、年龄、饲养管理条件、自然 免疫状态及感染的程度不同而异。犬、猫感染时,一般小犬症状 较重,病初在尾蝴钻入皮肤处引发皮炎,局部出现瘙痒和疹块,幼 虫移行到肺时,由于机械刺激引起咳嗽。
主要症状出现在感染后1个月左右的成虫产卵期,表现为精神沉 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消瘦、贫血、里急后重、腹泻、排出 带黏液的血样稀便。如发生肝肿大或肝硬化时,可引起腹水。犬 严重感染时,多为急性经过,且预后不良。
裂体吸虫病
本病亦称为日本血吸虫病或血吸 虫病,是由裂体吸血科裂体吸血 属的日本裂体吸虫寄生于哺乳动 物和人的门静脉系统的小血管所 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地方 性寄生虫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 长江流域。
【病原】
日本裂体吸虫为雌雄异体,雄虫呈乳白色,虫体长10~20mm,宽 0.5~0.55mm,背腹扁平,具有口吸盘、腹吸盘和抱雌沟,外观呈 筒状。雌虫较雄虫细而长,其大小为15~26mmx0.3mm,虫体呈暗 红色的线状,前细后粗,常居于雄虫的抱雌沟内,呈抱合状态, 以便于交配产卵。虫卵大小为70~100um* 50~65um,椭圆形或圆形, 淡黄色,卵壳较薄,无卵盖,卵内含有1个活的毛蝴。
犬猫的寄生虫病(巴贝斯虫病)-宠物医生课件

主要做好防蜱灭蜱工作,有效切断中间传播环节。对发生巴贝斯 虫病犬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其他健康犬可用台盼蓝、贝尼尔、 阿卡普林等药物进行预防注射。
感谢观看
②硫酸嗟林腿(阿卡普林)0.5mg/kg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对 早期急性病犬疗效明显,但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明显 时剂量可降至0.25~0.3mg/kg体重。
③三氮豚(贝尼尔、血虫净)5~5.5mg/kg体重,配成1%溶液, 皮下或肌肉注射。
④咪哇苯脉5mg/kg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间隔24小时再用1次。 以上药物根据病情及治疗情况,隔日重复使用1次。
【治疗】
(1)特效药物治疗
①台盼蓝(锥蓝素)5ml/kg体重,用生理盐水加温溶解配成1% 溶液,用棉花纱布滤过,蒸气灭菌30分钟后静脉注射。使用该药一 定要注意副作用,防止药液漏入皮下,药液要现用现配,注射时 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0龙左右,缓慢注射。一旦出现异常反应,要 立即停止注射,用抗组织胺药物如苯海拉明等缓解异常症状,缓解 后再注射。
当这种具有巴贝斯虫感染力的蜱叮咬犬时,虫体便随唾液进入犬 体感染犬。
该病多发于有蜱的地区,在蜱的活跃期(春、秋季)疫情严重。 纯种犬和引进犬易发本病,地方土犬和杂交犬对本病有较强的抵 抗力。
【症状】
(1)犬巴贝斯虫病。急性病例体温高达40龙以上,精神沉郁, 食欲废绝,黄疸性贫血,呕吐,腹泻,粪便内往往混有血液,尿 呈黄褐色,严重的会突然虚脱。慢性病例持续发热,轻度黄疸及 贫血,肝、脾肿大,呈胆红素尿。
(2)对症治疗。针对严重贫血情况进行大量输血,同时肌肉注 射维生素B120.2mg,每日2次,或口服人造血浆10ml,每日3次。使 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或并发感染。出现严重脱水及衰竭时,要 及时输液以维持正常代谢需要,并注意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如出 现黄疸和并发肝损伤时,要使用保肝药物和能量合剂。
Experiment IV犬猫(2016)

虫卵@
裂头蚴
13.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体长3.5~9mm,由一个头节
和3~4个体节组成。 成节含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 睾丸约35~55个,雄茎囊呈 梨状。
细粒棘球绦虫头节
头上有4个吸盘,在突出的顶突上有两列
小钩,约28~50根。
细粒棘球绦虫卵
3. 钩虫
成虫寄生于小肠内。 虫体前端较细,顶端有一发达的口囊。 虫体头端稍向背侧弯曲。 口囊前缘腹面两侧各有3个锐利的大齿
4.犬恶丝虫
犬恶丝虫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和肺动脉。
虫体呈微白色,细长粉丝状,口由6个不明显的乳突围绕。
5.类圆线虫
类圆线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 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具2根交合刺。 雌虫半透明,体表具细横纹,尾部尖细,
贾第虫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
态。 滋养体
– 外形似倒置梨形,大约15µ m长, 8µ m宽。 – 在光镜下呈“笑面”形态: • 体前1/3部位两个核(形成眼 睛); • 轴柱纵向穿过两个核之间(形 成鼻子); • 中体(形成嘴)位于虫体后1/3 的横向位置。 • 4对鞭毛完成这个相当戏剧化 “脸谱”形式。 – 腹面前半部有一个很大的向内凹 陷的腹吸盘。
Experiment IV
犬猫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1.弓首蛔虫:犬弓首蛔虫
犬弓首蛔虫寄生于犬的小肠内,是一种大型线虫,呈白色。
头端有3片唇,虫体前端两侧有向后延伸的颈翼膜。
1.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与狮弓首蛔虫
猫弓首线虫的颈翼呈箭头状,后缘和体躯几乎成直角。 狮弓蛔虫的颈翼则向体躯逐渐变细,呈柳叶刀形。
地散布在体节两侧背面。 雄性生殖孔为圆形,位于体节 前部中央。 卵巢分左右两瓣,位于节片近 后缘的中央两侧。 阴道为体节中央纵行的一小管, 开口于雄性生殖孔之后。 卵黄腺呈泡状,分布在节片的 两侧,位于睾丸的腹面。 子宫位于体节中部,作3~4个 螺旋状蟠曲,紧密地重叠,略 呈金字塔状,子宫孔开口于阴 道口附近。
蚤病

后足胫节后缘最后切刻一 下,一般另有2个浅切刻, 各有1或2根短状鬃;后胸 背板侧区一般有3根鬃。 雄性抱器柄突末端明显膨 大;雌性触角窝后方一般 无鬃,仅偶然有少数细鬃。 寄生于犬
猫栉首蚤(C. felis)
后足胫节后缘下段只有 一个浅切刻,其中有鬃 1(2)根,或为一小毛 代替;后胸背板侧区鬃 2(1)根;雄性抱器柄 末段不膨大或仅略为膨 大;雌蚤触角窝背方无 小鬃或小刺形鬃。
Disease transmission
Cat fleas can transmit other parasites and infections to dogs and cats and also to humans. The most prominent of these are Bartonella, murine typhus, and apedermatitis. The tapeworm Dipylidium caninum can be transmitted when a flea is swallowed by pets or humans. In addition, cat fleas have been found to carry Borrelia burgdorferi, the etiologic agent of Lyme disease, but their ability to transmit the disease is unclear.
(Propetamphos)、地亚农(Diazinon)等进行药浴,涂擦或喷 洒环境。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Pyrethroid insectide)。
如溴氰菊酯(Deltamethrin)、戊酸氰菊酯等药浴或涂擦。
颈圈(collar)
猫栉首蚤(C. felis)
后足胫节后缘下段只有 一个浅切刻,其中有鬃 1(2)根,或为一小毛 代替;后胸背板侧区鬃 2(1)根;雄性抱器柄 末段不膨大或仅略为膨 大;雌蚤触角窝背方无 小鬃或小刺形鬃。
Disease transmission
Cat fleas can transmit other parasites and infections to dogs and cats and also to humans. The most prominent of these are Bartonella, murine typhus, and apedermatitis. The tapeworm Dipylidium caninum can be transmitted when a flea is swallowed by pets or humans. In addition, cat fleas have been found to carry Borrelia burgdorferi, the etiologic agent of Lyme disease, but their ability to transmit the disease is unclear.
(Propetamphos)、地亚农(Diazinon)等进行药浴,涂擦或喷 洒环境。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Pyrethroid insectide)。
如溴氰菊酯(Deltamethrin)、戊酸氰菊酯等药浴或涂擦。
颈圈(collar)
犬猫弓形虫,利什曼原虫病,日本分体吸虫,犬肾膨结线虫,旋毛虫,绦虫-甄士伟

动物发病以后,对急性感染病例,可使用磺胺嘧啶、 磺胺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磺酰氨苯砜、甲氧苄胺 嘧啶和敌菌净等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均有较好的疗效,尤 以磺胺-6-甲氧嘧啶和磺酰氨苯砜杀灭速殖子效果最好。上 述磺胺类药物若与抗菌增效剂合用,疗效更佳。
利什曼原虫病
• 解放前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河北广泛流行。 • 利什曼原虫寄生于犬的网状内皮细胞内,由吸血
脊椎动物(包括猫)和人均为中间宿主。 • 各种动物感染弓形虫病后都是弓形虫病重
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危害中间宿主。
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
• 弓形虫对人体和动物致病及传播的发育期有滋养体、 包囊和卵囊。
• 滋养体:主要出现于疾病的急性期,常散在于血液、 脑脊液和病理渗出液中。呈香蕉形胞浆蓝色,核紫 红色,大小1.5X5μm(红细胞直径6-7)。
虫卵:与猪带、牛带绦虫卵基本相同
生活史
犬食入
成虫
虫卵
(犬、食肉动物)
六钩蚴
血循环 棘球蚴
(羊、牛等动物内脏)
人、羊、牛
绵羊肝肺最常见棘球蚴。犬吃了肝肺得病。犬肠 道内的绦虫产生虫卵,随粪便排出,绵羊经口感 染虫卵。
棘球蚴病
• 绵羊肝肺最常见棘球蚴。犬吃了肝肺得病。 犬肠道内的绦虫产生虫卵,随粪便排出, 绵羊经口感染虫卵。
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头节 幼节 成节
孕节
成虫
棘球蚴
棘球蚴
棘球蚴实物
包虫病是寄生于犬科小肠的棘球绦虫中绦期幼 虫—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对绵羊危害 最大。
成
粪便 虫
入水
毛 钉螺
母 胞
虫
卵
利什曼原虫病
• 解放前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河北广泛流行。 • 利什曼原虫寄生于犬的网状内皮细胞内,由吸血
脊椎动物(包括猫)和人均为中间宿主。 • 各种动物感染弓形虫病后都是弓形虫病重
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危害中间宿主。
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
• 弓形虫对人体和动物致病及传播的发育期有滋养体、 包囊和卵囊。
• 滋养体:主要出现于疾病的急性期,常散在于血液、 脑脊液和病理渗出液中。呈香蕉形胞浆蓝色,核紫 红色,大小1.5X5μm(红细胞直径6-7)。
虫卵:与猪带、牛带绦虫卵基本相同
生活史
犬食入
成虫
虫卵
(犬、食肉动物)
六钩蚴
血循环 棘球蚴
(羊、牛等动物内脏)
人、羊、牛
绵羊肝肺最常见棘球蚴。犬吃了肝肺得病。犬肠 道内的绦虫产生虫卵,随粪便排出,绵羊经口感 染虫卵。
棘球蚴病
• 绵羊肝肺最常见棘球蚴。犬吃了肝肺得病。 犬肠道内的绦虫产生虫卵,随粪便排出, 绵羊经口感染虫卵。
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头节 幼节 成节
孕节
成虫
棘球蚴
棘球蚴
棘球蚴实物
包虫病是寄生于犬科小肠的棘球绦虫中绦期幼 虫—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对绵羊危害 最大。
成
粪便 虫
入水
毛 钉螺
母 胞
虫
卵
宠物寄生虫吸虫部分

治疗
首选药物:吡喹酮 吡喹酮: 70mg/kg.w,间隔一周再次用药; 丙硫咪唑:30mg/kg.w; 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20mg/kg.w; 硫双二氯酚(别丁):80 ~100mg/kg.w,口服,每天一次,连用2周;
综合防治
流行地区的人、猪、犬、猫要定期驱虫。 管理好人、猪、犬、猫的粪便,防止粪便污染水塘。人猪、犬、猫的粪便不能直接用作养鱼。 消灭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在疫区,人不要生吃鱼、虾;也禁止用生的鱼、虾喂猪、猫、狗等动物。
日本吸血虫最初发现虫体的是日本学者龟田富士郎,由此将这种血吸虫命名为日本血吸虫。此病最初在日本叫片山病。相传古代日本片山(今广岛县东、靠近福山县境北部及东北部)为一片海洋,商船出入频繁,曾有运漆的船舶在此沉没,油漆流入海中,因此经过片山的易患“漆疮”。“漆疮”一病不仅有皮炎症状,还有腹泻、便血、腹胀等症状。1847年日本医生藤井好直曾在“片山记”中详加记叙,这是日本有关血吸虫病的最早文献。我国于1904年证实有日本血吸虫病存在,但早在公元7世纪我国中医书籍对血吸虫病就有了详尽的记载,70年代先后在长沙马王堆和江陵县凤凰山出土的西汉古尸体内发现血吸虫虫卵,由此证实此病在我国流行至少已有2100年的历史了。
寄生部位
肝脏胆管(华枝睾吸虫,后睾吸虫)、肠道(姜片吸虫)、肺部(卫氏病殖吸虫)、血管(血吸虫)
犬猫后睾吸虫病是由犬猫生食鱼类而感染,成虫主要寄生于犬猫肝脏胆管内,主要引起犬猫消化道障碍疾病。
后睾吸虫病简介
后睾吸虫
病原特点:
虫体扁平叶片状,长约8~12mm,前端狭小,后端钝圆。 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尖端有卵盖,宽端钝圆有疣状突起。
04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此外,如北京、山东、河北、四川等地多以从河沟、池溏捉的鱼烧吃或烤吃而感染,主要为青少年和儿童;使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切熟食物品,用盛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物品,也可使人感染。
犬猫常见绦虫

致病 成虫与裂头蚴均可寄生于人体,但成虫较少寄生于人体,对人的致病
力也不大,一般无明显症状。 裂头蚴寄生于人体引起曼氏裂头蚴病,其危害远比成虫大。其危害与
寄生部位有关。 常见寄生部位依次是:眼部、四肢躯体皮下、口腔颌面部、脑部及内
脏。在寄生部位形成嗜酸性肉芽肿,甚至发生脓肿。囊包约 1~6cm, 腔内有蟠曲的裂头蚴 1条至数条。
3、全身中毒症状: 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发育障碍、恶病质。
照片
棘球蚴在肺脏
肝脏、脑组织
棘球蚴感染的肝和肺
(四)寄生虫学检查
棘球蚴病的诊断: 1、 X光、核磁共振、 CT确定占位病变 2、免疫学方法: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 3、痰、尿、腹水、胸水镜检出棘球蚴可确诊,但严禁穿刺,防止扩
散。
(五)流行因素
。
犬复孔绦虫成节
? 每个成节具两 套生殖器官。
? 生殖孔开口于 两侧缘中线稍 后方。
? 卵巢呈花瓣状 。
? 睾丸较多
犬复孔绦虫虫卵
? 孕卵节片中子宫分离为单个的贮卵囊; ? 每个贮卵囊内含有 20个以上的虫卵。
生活史
生活史详情
? 成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内,孕节单独或数节相连地从链体脱落,随粪便 排出。 ? 虫卵被中间宿主蚤类的幼虫食入,则在其肠内孵出六钩蚴,然后钻过肠壁 ,进入血腔内发育成似囊尾蚴。 ? 终宿主犬、猫舔毛时吞食了病蚤后,似囊尾蚴进入消化道并在小肠内释出 ,经2-3周发育为成虫。 ? 人因偶尔误食病蚤而被感染。 ? 犬栉首蚤、猫栉首蚤和致痒蚤是重要的中间宿主。
诊断 成虫感染;粪便检查虫卵。 裂头蚴病:局部检出虫体,免疫试验。
CT检查有助于脑裂头蚴病 的诊断。 询问病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流行
犬猫的寄生虫病(蠕形螨病)-宠物医生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伊维菌素0.2mg/kg体重,皮下注射,7~10H重复1次。 ⑵1%伊维菌素2ml+l%疥宁膏30g混合,涂搽患部,每日1次,连
用3~5日。赛拉菌素(大宠爱)滴剂外用。 (3)苯甲酸节酯33ml,软皂16g,95%酒精51ml混合,涂搽患部,每
日用药1次,每次涂搽2遍,中间间隔1小时,连用3日。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任痒感的皮肤病变)结合病料虫体检査发现虫体, 即可确诊。
虫体检查方法:切开患部的结节或脓疱,取内容物涂片,或用 10%~20%氢氧化钾液将病料溶解后再涂片,在低倍显微镜下检 査。病初检出率低,应反复多部位检査,以提高检出率。
【治疗】
本病的治疗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坚持疗程,确保疗 效。治疗前应先将患部剪毛,用双氧水或1%~2%映喃西林溶液 清洗患部后,再用下列药物治疗。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蠕形螨全部发育生活过程都在宿主身上完成。发育史包括卵、幼 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若虫有3期。犬蠕形螨一般先在皮肤毛 囊的表层,以后进入毛囊的底部,有的还能侵入皮下组织和淋巴 结内,并在那里生长繁殖,转变为内寄生虫。
本病是直接接触传染。正常幼犬身上常有蠕形螨存在,但不发病, 当皮肤发炎或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或抵抗力下降时,虫体开始大量 繁殖并引起发病。犬的遗传素质不同,发病率也不相同。有的学 者认为,犬的身体瘦弱、缺乏营养或某种维生素时,发病的可能 性增大。
蠕形螨病
蠕形螨病亦称为毛囊虫病或脂螨 病,是由蠕形螨寄生于犬、猫的 皮脂腺、淋巴组织或毛囊内而引 起的一种常见而又颓固的皮肤病。 本病多发于5~10月龄幼犬,成年 犬多见于发情后期或产后的雌犬。 部分犬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病史。
【病原】
(1)伊维菌素0.2mg/kg体重,皮下注射,7~10H重复1次。 ⑵1%伊维菌素2ml+l%疥宁膏30g混合,涂搽患部,每日1次,连
用3~5日。赛拉菌素(大宠爱)滴剂外用。 (3)苯甲酸节酯33ml,软皂16g,95%酒精51ml混合,涂搽患部,每
日用药1次,每次涂搽2遍,中间间隔1小时,连用3日。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任痒感的皮肤病变)结合病料虫体检査发现虫体, 即可确诊。
虫体检查方法:切开患部的结节或脓疱,取内容物涂片,或用 10%~20%氢氧化钾液将病料溶解后再涂片,在低倍显微镜下检 査。病初检出率低,应反复多部位检査,以提高检出率。
【治疗】
本病的治疗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坚持疗程,确保疗 效。治疗前应先将患部剪毛,用双氧水或1%~2%映喃西林溶液 清洗患部后,再用下列药物治疗。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蠕形螨全部发育生活过程都在宿主身上完成。发育史包括卵、幼 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若虫有3期。犬蠕形螨一般先在皮肤毛 囊的表层,以后进入毛囊的底部,有的还能侵入皮下组织和淋巴 结内,并在那里生长繁殖,转变为内寄生虫。
本病是直接接触传染。正常幼犬身上常有蠕形螨存在,但不发病, 当皮肤发炎或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或抵抗力下降时,虫体开始大量 繁殖并引起发病。犬的遗传素质不同,发病率也不相同。有的学 者认为,犬的身体瘦弱、缺乏营养或某种维生素时,发病的可能 性增大。
蠕形螨病
蠕形螨病亦称为毛囊虫病或脂螨 病,是由蠕形螨寄生于犬、猫的 皮脂腺、淋巴组织或毛囊内而引 起的一种常见而又颓固的皮肤病。 本病多发于5~10月龄幼犬,成年 犬多见于发情后期或产后的雌犬。 部分犬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病史。
【病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于胆管内部
第一中间宿主为李氏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钉螺
日本分体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门静脉系统和肠系膜静脉
钉螺
棘口吸虫
Echinostoma spp.
肠道
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螺类、鱼类
绦虫纲
Cestoda
泡状带绦虫
Taenia hydatigena
小肠
牛羊猪等(肝、大网膜和肠系膜)
Toxocara canis
小肠
无中间宿主
猫弓首蛔虫
Toxocara cati
小肠
无中间宿主
狮弓蛔虫
Toxascanis teonia
小肠
无中间宿主
旋毛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小肠
多种动物
毛尾线虫
Trichuris suis
结肠
无中间宿主
钩虫
Hookworm
小肠
无中间宿主
犬恶丝虫
Dirofilaria immitis
大肠
无
犬巴贝斯虫
Babesia cais
寄生于红细胞内
无
伊氏锥虫
Trypanosamaeransi
寄生于血液中
无
等孢球虫
Isospora
寄生于肠上皮细胞
无
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
寄生于肠上皮细胞
无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硬蜱
Hard ticks
寄生于体表
无
软蜱
Soft ticks
按寄生虫分类体系列出犬猫常见寄生虫的中外文名称,并说明其寄生部位和中间宿主的情况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吸虫纲
Trematoda
华枝睾吸虫
Clonorchiasis sinensis
寄生于肝胆管内
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猫后睾吸虫
Opisthorchis felineus
右心室和肺动脉
蚊、骚
类圆线虫
Strongyloides ransomi
小肠
无中间宿主
狼尾旋毛虫/狼旋尾线虫病
Spirocerca lupi
组织
无中间宿主
原生动物门
Protoza
弓形虫
Toxoplasma gonolii
细胞内寄生;裂殖体寄生于终末宿主的肠绒毛上皮细胞内。
无
结肠小袋纤毛虫
Balantidum i
寄生于体表
无
猫栉首骚
Ctenocephalides felis
寄生于体表
无
疥螨
sarcoptes
寄生于真皮层
无
痒螨
Psoroptes communis
寄生于体表
无
蠕形螨
Demondex phylloides
寄生于体表
无
犬复孔绦虫
Dipylidium caninum
小肠上段
骚类
孟氏迭宫绦虫/曼氏迭宫绦虫
Spirometra mansoni
小肠
第一中间宿主为剑水蚤(血腔);第二中间宿主主要为蝌蚪
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granulsaus
小肠
主要为偶蹄类(组织)
线虫动物门
Nemathelminthes
犬弓首蛔虫
第一中间宿主为李氏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钉螺
日本分体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门静脉系统和肠系膜静脉
钉螺
棘口吸虫
Echinostoma spp.
肠道
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螺类、鱼类
绦虫纲
Cestoda
泡状带绦虫
Taenia hydatigena
小肠
牛羊猪等(肝、大网膜和肠系膜)
Toxocara canis
小肠
无中间宿主
猫弓首蛔虫
Toxocara cati
小肠
无中间宿主
狮弓蛔虫
Toxascanis teonia
小肠
无中间宿主
旋毛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小肠
多种动物
毛尾线虫
Trichuris suis
结肠
无中间宿主
钩虫
Hookworm
小肠
无中间宿主
犬恶丝虫
Dirofilaria immitis
大肠
无
犬巴贝斯虫
Babesia cais
寄生于红细胞内
无
伊氏锥虫
Trypanosamaeransi
寄生于血液中
无
等孢球虫
Isospora
寄生于肠上皮细胞
无
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
寄生于肠上皮细胞
无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硬蜱
Hard ticks
寄生于体表
无
软蜱
Soft ticks
按寄生虫分类体系列出犬猫常见寄生虫的中外文名称,并说明其寄生部位和中间宿主的情况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吸虫纲
Trematoda
华枝睾吸虫
Clonorchiasis sinensis
寄生于肝胆管内
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猫后睾吸虫
Opisthorchis felineus
右心室和肺动脉
蚊、骚
类圆线虫
Strongyloides ransomi
小肠
无中间宿主
狼尾旋毛虫/狼旋尾线虫病
Spirocerca lupi
组织
无中间宿主
原生动物门
Protoza
弓形虫
Toxoplasma gonolii
细胞内寄生;裂殖体寄生于终末宿主的肠绒毛上皮细胞内。
无
结肠小袋纤毛虫
Balantidum i
寄生于体表
无
猫栉首骚
Ctenocephalides felis
寄生于体表
无
疥螨
sarcoptes
寄生于真皮层
无
痒螨
Psoroptes communis
寄生于体表
无
蠕形螨
Demondex phylloides
寄生于体表
无
犬复孔绦虫
Dipylidium caninum
小肠上段
骚类
孟氏迭宫绦虫/曼氏迭宫绦虫
Spirometra mansoni
小肠
第一中间宿主为剑水蚤(血腔);第二中间宿主主要为蝌蚪
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granulsaus
小肠
主要为偶蹄类(组织)
线虫动物门
Nemathelminthes
犬弓首蛔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