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脉搏的检测方法
脉搏的测量方法技术操作规范

脉搏的测量方法技术操作规范
脉搏的测量方法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计数每分钟的脉搏数,评价脉搏节律及强弱,以了解心脏负荷、心脏功能及周围血管的情况。
【用物准备】
带秒针的表、记录本、笔。
【操作方法及程序】
以示指、中指、环指的指端,用适中的压力按于桡动脉处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诊脉,计数30s,所得数字乘2,做记录。
【注意事项】
1.诊脉前应使病人安静,如有剧烈活动,应先休息20min 后再测量。
2.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易与病人的脉搏相混淆。
3.对心脏病病人应测脉搏1min,对有脉搏短绌的病人,应由两人同时分别测量脉搏与心率1min,以分数方式记录,
即心率/脉率。
4.除桡动脉以外,可测颞动脉、肱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胭动脉、足背动脉等。
5.为偏瘫病人测量脉搏.应选择健侧肢体。
正常脉搏的标准范围

正常脉搏的标准范围
脉搏是人体生命体征之一,它反映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血液在动脉中流动的节律性变化。
正常脉搏的标准范围是指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次数在60-100次之间。
脉搏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在手腕处测量桡动脉的脉搏。
测量时应该保持身体放松,不要说话或活动,同时要注意测量的时间和环境,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正常脉搏的范围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体温、情绪等。
一般来说,儿童和老年人的脉搏速度较快,女性的脉搏速度比男性稍快,体重较轻的人的脉搏速度较快,体温升高时脉搏速度也会加快。
脉搏速度的变化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
如果脉搏速度过快或过慢,可能是身体出现了某些问题。
例如,心脏病、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都会导致脉搏速度的变化。
此外,情绪的变化也会影响脉搏速度,例如紧张、兴奋、恐惧等情绪会使脉搏速度加快,而放松、安静的状态则会使脉搏速度减慢。
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对于维持正常脉搏速度非常重要。
适当的运动、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等都可以帮助维持正常的脉搏速度。
如果出现脉搏速度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正常脉搏的标准范围是60-100次/分钟,但是具体的脉搏速度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可以帮助维持正常的脉搏速度,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心脏测量值的正确方法

心脏测量值的正确方法
测量心脏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数脉搏和用听诊器听诊。
数脉搏的方法如下:
1. 确定数脉搏的位置,一般选择在手腕部位,桡动脉搏动的地方数脉搏。
2. 将一只手的手腕掌面朝上,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轻压在手腕外侧,可以感受到桡动脉的搏动。
3. 计数一分钟内桡动脉的搏动次数即可。
用听诊器听诊的方法如下:
1. 戴上听诊器并将听诊器的探头放在心尖搏动处。
2. 通过心脏跳动次数测量心率,一般以计数1分钟为宜。
通过测量和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心脏是否健康。
如果发现有心率过快或过慢等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疾病因素影响心率,以免耽误治疗。
脉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脉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脉搏是人体生命体征之一,测量脉搏是评估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介绍脉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脉搏的测量。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脉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脉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篇1一、脉搏的测量方法脉搏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通常在桡动脉处进行测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脉搏测量方法:1. 手动触摸法手动触摸法是最常见的脉搏测量方法。
测量者将手指放在患者的桡动脉处,感受每次心脏跳动时的脉搏搏动,然后计数一分钟内的脉搏次数。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能,不适合初学者。
2. 电子血压计法电子血压计可以同时测量血压和脉搏。
测量者将血压计的袖带绑在患者的手臂上,然后按下开始按钮,血压计会自动测量血压和脉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
3. 心电图法心电图可以测量心脏的电活动,从而计算出每分钟的心跳次数。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不适合家庭使用。
二、脉搏的注意事项脉搏的测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测量前需要休息在测量脉搏前,需要保持安静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或刺激性行为。
这样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测量部位要正确脉搏的测量部位通常在桡动脉处,测量者需要找到正确的位置,并将手指放在动脉搏动最明显的位置。
3. 测量时间要准确脉搏的测量时间通常为一分钟,测量者需要准确计时,并记录每分钟的脉搏次数。
4. 注意脉搏的节律和强度在测量脉搏时,需要注意脉搏的节律和强度。
如果脉搏的节律不齐或强度减弱,可能表明存在心脏问题。
综上所述,脉搏的测量是评估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
《脉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篇2脉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脉搏的测量方法:1. 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通常选择浅表靠近骨骼的大动脉,如桡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
2. 保持患者安静:在测量脉搏前,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过度劳累、紧张恐惧、剧烈活动等,最好休息 30 分钟后再进行测量。
脉搏的测量方法解析

脉搏的测量方法解析非侵入性血流动力学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系统对血流动态力学进行自动检测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在没有患者不便或损伤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测量精确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非侵入性血流动力学检测有三个主要应用:测量心率、脉搏幅度和脉搏宽度。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检测其他心血管参数,如血压和血流变化,以及信号分析和检测,如心率变异性、动态心电图等。
首先,血流动力学检测通常采用投射或反射的光学技术进行测量,利用这些技术在血管上分子散射,反射或传输。
将传感器置于血管上,并利用反应性侦测技术,其中包括感知器、处理器和应用逻辑。
使用传感器通过测量血流有效质量变化、血液分布,以及光学效应的反射,可以检测脉搏信号中的心率变化和脉搏宽度。
接下来,脉搏的测量方法要求将光源置于参考点上,确定参考面,测量每个脉搏点之间的距离,并将脉搏宽度和心率放入数据表中。
有多种技术可以实现这些功能,如扫描型、半折射等。
此外,光源分布可以通过在采样脉搏点和参考点之间加入步进轴扫描实现,从而实现脉搏采样。
最后,可以采用激励LED侦查两个面之间的血流幅度,以检测血液运动的振幅,并可以用图像处理方法对脉搏信号进行识别。
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测量脉搏信号的宽度、心率以及血流的振幅等特征,有助于心血管检测的准确性。
可以总结,非侵入性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以检测心率、脉搏宽度和血液运动振幅,以及血流变化。
可以采用投射、反射等光学技术,以及基于感知器、处理器和应用逻辑的技术,来实现脉搏测量、心率变异性分析以及其他心血管参数分析。
使用数字图像处理和数据表,可以有效地进行心血管系统检测,提高非侵入性测量的准确性。
脉率的正常范围是多少如何测量脉率

脉率的正常范围是多少如何测量脉率脉率是我们身体检查时比较常见的一种检查项通过检查脉率我们能够很好的得出身体的健康程度以及健康指数,并且对于人们来说脉率也并不能够完全体现一个人是否健康其实人的身体是有着很多方面的指标的仅仅脉率正常体现不了什么。
脉率这是人体脉搏跳动的频率,脉率是我们身体检查时比较常见的一种检查项通过检查脉率我们能够很好的得出身体的健康程度以及健康指数,并且对于人们来说脉率也并不能够完全体现一个人是否健康其实人的身体是有着很多方面的指标的仅仅脉率正常体现不了什么。
脉率这是人体脉搏跳动的频率,其与人们的身体状况是息息相关的,一般情况之下人体的脉搏都是有一定范围的,处于这个范围之内是正常的,而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很有可能是人们的身体出现了什么病症,而且情况严重了还有可能会对于人们的生命产生威胁,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脉率正常范围是多少。
脉率正常范围脉搏正常范围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
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
正常人脉率规则,不会出现脉搏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的现象。
正常人脉搏强弱均等,不会出现强弱交替的现象。
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
另外,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则使脉搏减慢。
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脉率正常范围测量脉搏的方法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搏发生变化。
因此,测量脉搏对病人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
中医更将切脉作为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那么,脉搏是怎么诊断的呢?具体方法:1、把要诊脉的手臂轻松放在桌面上,当然也可以放在自己腿上,关键是方便测量;2、然后把一个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到另一个手大拇指的根部的掌面的桡侧(那儿有骨头结节隆起,就挨着隆起的手掌面)可以摸到动脉搏动,就是桡动脉,然后感受跳动的频率。
脉搏的测定方法

脉搏的测定方法
1.手腕法:这是最常用的测量脉搏的方法。
将手掌朝上,用
另一只手的指尖在手腕掌侧根部的橈动脉处轻轻按压,直到能
感觉到有规律的搏动。
使用两个指头的指垫按压比较准确,可
以记录下每分钟的搏动次数。
2.颈动脉法:也可以通过在颈部寻找颈动脉来测量脉搏。
将
手指放在颈部的中央,顺着颈椎骨的两侧稍微按压,可以感觉
到颈动脉的搏动。
同样,使用两个指头的指垫按压比较准确,
可以记录下每分钟的搏动次数。
3.股动脉法:有时候在特定情况下,手腕和颈部的脉搏很难
检测到,可以尝试在大腿内侧的股动脉进行测量。
将手指放在
大腿内侧的中央,稍微按压,可以感觉到股动脉的搏动。
同样,使用两个指头的指垫按压比较准确,可以记录下每分钟的搏动
次数。
4.耳动脉法:这是一种不太常用的方法,但在一些特殊情况
下可以使用。
将手指放在耳廓上部,稍微按压,可以感受到耳
廓上部的动脉搏动。
同样,使用两个指头的指垫按压比较准确,可以记录下每分钟的搏动次数。
总结起来,脉搏测定主要是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按压动脉,
感受到搏动来确定每分钟的搏动次数。
在进行脉搏测定时,需
要保持手指的稳定和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建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并注意记录测量结果,以便日后比较。
脉搏测量流程

脉搏的测量
目的:
1、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
准备用物:带秒针的表、记录本、笔。
操作流程:
一、着装规范,七步洗手,备齐用物。
二、评估
1、环境:安静舒适。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能力。
3、影响脉搏的相关因素。
三、实施要点:
1、核对病人,解释目的、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
2、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手臂轻松置于床上或桌面。
3、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桡动脉,力度适中,以能
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
4、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核
实。
5、安置患者舒适体位,征询患者感受。
6、消毒手并记录。
四、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测量脉搏时的注意事项
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指导患者学会正确测量脉搏的方法注意事项
1、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
2、脉搏短绌的患者,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测脉搏,另
一名护士听心率,同时测量1分钟。
3、不可用拇指诊脉。
4、根据病情选择测量部位(颞动脉、劲动脉、肱动脉、股动脉、
腘窝动脉、足背动脉)
5、偏瘫患者选择健侧肢体测量脉搏
简易流程
着装规范→洗手→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评估解释目的→摆体位→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桡动脉→测量30秒→患者舒适体位→消毒手→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中镇中学健康教育教案
教师:刘廷朗
2010年5月
正常脉搏的检测方法
动脉有节律的搏动称为脉搏。
由于心脏周期性活动,使动脉内压和容积发生节律变化,这种变化以波浪形式沿动脉壁向外周传播形成脉搏。
(一)什么是正常脉搏?
1.脉率即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
成人在安静时,每分钟脉搏为60-100次。
正常情况下,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当脉率微弱难以测得时,应测心率。
2.脉律即脉搏的节律性。
正常脉搏的节律是有规则、均匀的搏动,间隔时间相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脏的功能。
3.脉搏的强弱它取决于动脉的充盈程度、动脉管壁的弹性和脉压大小。
正常时脉博强弱一致。
4.动脉管壁的弹性正常的动脉管壁光滑柔软,有一定的弹性。
脉搏可随年龄、性别、情绪、运动等因素而变动。
一般女性比男性稍快。
幼儿比成人快,运动和情绪变化时可暂时增快,休息和睡眠时较慢。
(二)异常脉搏与疾病!
1.速脉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速脉。
常见于发热、休克、大出血前期等病人。
2.缓脉成人脉率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缓脉。
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洋地黄中毒等病人。
3.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搏动,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即代偿性间歇),亦称过早搏动或期前收缩,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于下一次窦性搏动前发出冲动,使心脏搏动早出现。
间歇脉多见于心脏病或洋地黄中毒的病人,也可见于少数无心脏病的健康人。
4.二联律、三联律是有一定规律的不整脉。
即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出现一次过早搏动,称二联律。
每隔两个正常搏动出现一次过早搏动,称三联搏。
5.脉搏短绌即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其特点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发生机制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心输出量少的搏动只发生心间,但不能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因而,造成脉率低于心率,这种现象称为“脉搏短绌”或“绌脉”。
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病人。
脉搏短绌越多,心律失常越严重,当病情好转,“绌脉”可能消失。
若遇此病人,应同时测心率与脉率。
6.洪脉当心输出量增加,动脉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脉搏大有力,称洪脉,见于高热病人。
7.丝脉当心输出量减少,动脉充盈度降低' 脉搏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称丝脉。
见于大出血、休克病人。
8.交替脉节律正常而一强一弱交替改变的脉搏。
这是由于心肌受损,心室收缩强弱交替所引起,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病人。
9.奇脉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甚至呈消失现象,称奇脉。
奇脉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主要是由于左心室搏出量减少之故。
心包填塞时,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大使肺循环血容量增加,但因心脏舒张受限,体循环向右心室的回流量不能相应增加,使肺循环流入左心的血量减少,左心室搏出量则减少。
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10.动脉硬化时,管壁粗硬,失去弹性,且呈纡曲状,用手触摸时,有紧张条索感,如同按在琴弦上,中医称为弦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