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2.1.2大气的水平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doc

高中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2019-2020年高中地理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原理,掌握风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某地风向。

一、水平气压梯度力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①____________,只要它存在于水平面上,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②____________流向③____________的力,这个力称为④____________。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1.大气的水平运动叫做⑤____,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是⑥__________________。

2.促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离的力,叫做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气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⑧______________,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⑨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知识点一水平气压梯度力1.下列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B.由低压区指向高压区C.运动方向与等压线平行D.运动方向与等压线斜交2.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因素是( )①地转偏向力②摩擦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惯性离心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知识点二大气的水平运动3.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是( )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 ) A.a b c d B.a b d cC.b a d c D.c b a d5.图中决定风力大小的力主要是( )A.a、d B.c、d C.a、c D.b、d方法技巧练一、风力大小的判读1.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高一地理《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1.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力特点具体如下表力课 题大气的水平运动考点、 1、 近地面风 知识点2、 高空风学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课时 1习 目 标重、难点学习 环节和内 容 1、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2、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的大小1、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2、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的大小教 师 活学生活动建议 调整记录动 建议复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导入看书预习,跟随老师复习热力环流理清概念习 热所示:环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流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区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 与风向相反 热1力环流中,作用除促使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偏、南半球向左偏促使风向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对风有阻碍作用,可减小风速,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了有垂大小由气压梯度决定(等压线疏则小,密则大)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纬度升高而增大与下垫面状况有关直气流,在近地面和高空还各有水平气流,我2们把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这节课,我们主要的任务是要在等压3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帮助学生理清概念4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高空风阅读课文,尝试推导,听讲转偏【注意】判断风向一定要看清条件:是否考虑摩擦力,若不考虑则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向力作用下,风向与与5阅读课文,尝试推导,听讲等压线平行,等压线密风力大。

在水平【方法技巧】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的风向和风力的确定1.风向近地面风气压梯度力、地转在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中,一般要求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等。

从风向的决定因素来看,它是三个力的合力方向。

第一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

第二步,作风向。

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和等压线斜交,并成一锐角。

风向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南半球左偏,在北半球右偏。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学习资料专题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时2
学习目标:
能根据等压线图准确判断风向。

课前预习:
什么是风?并仿照教材图2.5的模式,画出近地面风的受力图,用较粗的箭头表示出准确的风向。

知识探究: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图
①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②图中①是风形成的,与等压线的位置关系是,其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程度;②的大小受的影响比较大,它与风向的位置关系是;③与
④的位置关系是,它只改变,不改变。

(2)北半球高空风向(图中细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细实线箭头表示地转偏向力,粗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后,你的结论是:。

巩固练习:
1.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图”,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2.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出(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
D.风从北侧吹来
3.读下面两幅等压线图,风力最大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根据空气由高压向低压流动的原理,排除B、D,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的原理,可以推断C项正确。

2.B
3.C。

2.1《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

2.1《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

2.1《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教材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材分析:1、本节课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2、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对前面第一节知识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3、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在本节课前设计了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并借助计算机动画演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节“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是不均匀的,导致了地面受热不均。

在课前准备好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通过让同学们观察现象,体会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辅助计算机模拟风的形成及分布情况,难度相对降低。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及所受的力。

4、通过学生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热岛效应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5、学生通过绘制示意图的方法,训练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实验现象出发,发现问题,结合课本的内容,提出问题,理解热力环流的过程并会绘图。

通过对力的分析和动画的观看,让学生体会风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热力环流实验”的现象和风的形成,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课下实验的准备和课上实验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3.通过山谷风、海陆风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理论知识和现实具有重要的联系,很多生活问题可用地理的原理来解释,激发学习的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019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2【学习目标】1.运用图示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2.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3.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某地的风向。

【学习过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l.气压梯度: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运动,使______________的气压产生了差异,我们把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叫做______________。

2.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面上的气压梯度产生促使大气由____气压区流向____气压区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是____形成的直接原因。

【思维导学】1.议一议: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吗?2.判断:地转偏向力能不能改变风速?【课内探究】探究点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读等压线图,图中A、B、C、D四处中风力最大的是3.下图为某气压场(单位为百帕)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读图回答。

(1)a:b:c:d:(2)该图位于半球。

4.读下图为“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回答:(1)在图中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甲地为风;乙地为风。

(2)甲、乙两地的风速较大为地,原因是巩固练习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太阳辐射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2.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A.与等压线平行B.垂直于等压线C.与等压线斜交D.无法确定3.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B.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4.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5.图中四个箭头,正确反映南半球风向的是()6.读下图回答问题。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大气运动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大气运动

第二课时大气运动一、大气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类型:2.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形式。

(2)冷热状况:A气温高,B、C气温低。

(3)气流运动。

①垂直运动。

②水平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1.概念:(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2.风的形成:地面受热不均⇒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

3.影响风的三个力(北半球近地面):4.力的作用效果:填出气压的高低。

室内制冷空调多放置在高处,而暖气片则在地处。

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提示:热空气密度小,易向上流动,促进房间内空气流通,使房间气温升高;冷空气密度大,易向下流动,促使室内热空气相对上浮,空气的流动使室内温度均衡。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高气压的数值一定大于低气压。

(×)②热的地方地面为低压,冷的地方地面是高压。

(×)③垂直方向的气压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

(√)④气流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画出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方向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②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

(√)③一般情况下海面上的风力比陆地上大。

(√)④高空的风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⑤摩擦力只改变风速,不影响风向。

(×)在下图中画出风向(1)北半球高空的A点(2)南半球近地面B点能力一热力环流及其常见形式【思维引导】1.热力环流发生时气压如何变化?2.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影响?1.热力环流的形成:2.掌握热力环流的关键、步骤:(1)“一个关键”:冷热判断(根据热容量大小判断)。

(2)“四个步骤”:一是热上升,冷下沉;二是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三是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四是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3.抓住三个关系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1)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11: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11: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

北半球近地面风向
(百帕) 10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05
1000
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A
摩擦力:方向与 运动方向相反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
北半球高空风向
(百帕) 1010
1005
1000
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A
合力
学以致用:
1、如果下图是北半球近地面的等压线图,请判
c 断哪支风向正确 (
)
a
b
1010
1008
c
d
1006
课本32页:活动
西北风
东南风
1、甲、乙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技能:图如2何.8 在等19压58年线4分月5布日8图时上世界的海画平出面气某压地(风hpa向)分?布((一局部般)步骤) 判断高低气压;虚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 低压; 判断南北半球?近地面还是高空?偏转后,实线画出风向; 读出风向(风的来向)。
2、甲、乙两处风力大小比较?
图2.8 1958年4月5日8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分布(局部)
比较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 比较同一幅图上,等压线的疏密程度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时2 大气的水平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
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与等 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低压
(hpa)
——直接原因
1006
等压线
1008
1010
理想风向 高压 理想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致。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1: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1: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第二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入新课』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

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

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

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机逃脱。

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

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火熄上方谷与热力环流有关,什么是热力环流?『讲授新课』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性,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的大气存在着热量和温度的差异,必然引起大气的运动。

因此各地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大气运动能输送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引起各种天气变化。

(板书)二、热力环流[教师精讲]师:下面我们分组做一个实验。

(活动)P32活动2实验用品的准备: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 cm,宽30 cm,高40 cm左右),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投影)活动步骤:(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用平整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同时投影)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引导学生提炼此实验过程和结论,从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生:香的烟雾先下沉,从装冰块的盆向装有热水的盆飘动,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向上升起,最后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

结论是:地面冷热不均带来空气环流。

师:非常好。

请大家看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完成热力环流形成的简图)(投影)生:(1)如果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2)同时,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2 大气的水平运动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3.能够利用气压分布图及有关条件判断近地面及高空的风向及风速。

1.风形成的过程
2.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特征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判断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 )
2.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

( √ )
3.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 × )
4.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 × )
探究点大气的水平运动
材料一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材料二下面是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风向及受力分析比较表。

1.图中F1、F2、F3分别表示影响风向、风速的哪三个作用力?
答案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

2.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的是哪个力?该力与风向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大。

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的是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

3.高空风风向和近地面风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案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近地面风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的风的形成过程,并分别分析受力状况和最终风向。

答案画图略。

(在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向左偏。

)
5.结合下图,判断分析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中A、B两点的风向、风力大小。

答案若在北半球,A点为西南风,B点为西北风。

若在南半球,A点为东南风,B点为西南风。

B点处等压线密集,故B点风力大。

1.影响风的三种力
相反有关,下垫面越粗
糙,摩擦力越大,
反之越小
同作用,使风
向斜穿等压线
2.等压线图中风向、风速的判断
(1)风向判断的“三步骤”(以北半球为例)
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定地转偏向力。

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第三步:定最终风向。

①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30°~45°)。

②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按以上步骤绘出的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2)风速的判断
①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反之,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

②不同等压线分布图上,要判断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则风力越小。

判断时要关注比例尺的大小。

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的情况下,摩擦力越小,风速越大;反之,风速越小。

如海面上的风力大于沿海陆地,内陆荒漠地区的风力大于绿洲地区。

北半球一架飞机起飞由近地面爬升至高空。

据此回答1~2题。

1.飞行员起飞时,在近地面发现飞机逆风飞行,则高压位于飞行员的()
A.左侧B.右侧
C.左前方D.右后方
2.飞至高空后,飞机垂直于等压线飞往高压方向,则()
A.飞机逆风飞行
B.飞机顺风飞行
C.风从飞机左侧吹来
D.风从飞机右侧吹来
答案 1.C 2.D
解析第1题,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北半球大致向右偏转30°~45°,飞行员起飞时,在近地面发现飞机逆风飞行,可以判断高压在左前方,C正确。

第2题,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飞机垂直于等压线飞往高压方向,故北半球风从飞机右侧吹来,D正确。

读“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图”,完成1~2题。

1.若P地风向为①,则P、M两地的气压()
A.P>M
B.P<M
C.P=M
D.无法确定
2.若气压P<M,则P地的风向可能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A 2.C
解析第1题,风是空气由高气压向低气压的水平运动,若风向为①,则P地的气压值高于M地。

第2题,若气压值P<M,则风的方向在北半球为③,在南半球为④。

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3~4题。

3.该地的空间位置可能是()
A.北半球;近地面
B.北半球;高空
C.南半球;近地面
D.南半球;高空
4.若该地位于上海4000米的高空,则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为()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阴雨连绵
D.晴朗干燥
答案 3.B 4.D
解析第3题,根据地转偏向力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可确定该地位于高空。

第4题,上海的高空是低压,近地面为高压,天气晴朗。

5.下图中V代表P地某时的风向,M为经过P地的等压线,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P地位于南半球
B.P地位于高空
C.P地北部气压比南部高
D.P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
答案 D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有一夹角,排除B选项;风向向右偏转,排除A选项;风向北部吹,说明北部气压低,排除C选项;该地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有一夹角且向右偏转,选项D正确。

6.读“某区域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

(3)近地面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______半球。

(4)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成一夹角北
(4)N N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风速之间的关系。

图中①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②与等压线成一夹角,从高压指向低压,应是风向;③与风向垂直,应为地转偏向力;④与风向方向相反,应是使风速减小的摩擦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