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垂直分层(高一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件

人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教 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与生 产生活的联系。
大 内容一气的组成及作用
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地球上的大气圈
防弹衣
遮阳伞
保温被
防弹衣
月球表面陨石坑
遮阳伞
大气吸收 大气反射 大气散射
保温被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
高度 km
120
高
100
层
电离层(热层)
大
80
气
60
中间层
40
平流层 20
对流层
0
温度
-100 -50 0 50 100
℃
归纳电离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又持续上升 高层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会出现极光 会出现极光,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Hale Waihona Puke 21%氧气 O2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二氧化碳 CO2
1% 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臭氧—O3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② 水汽和杂质
含量很少,却在天气扮演重要的角色。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的天气现象。 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1. 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低纬17~18千米 中纬10~12千米
高纬8~9千米
对流层顶 到50~55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每升高100米,温度大约降低0.6℃)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2讲《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复习与巩固一、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能够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风的形成。
2.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能够理解气压中心形成和分布的原因,以及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熟悉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以及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4.了解气候的自然规律和特点,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和对策。
知识经纬二、要点精析关键词: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天气系统气候(一)大气的分层结构与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特点对流层低纬17~18 km ①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③对流运动显中纬10~12 km 高纬8~9 km 著;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至50~55 km ①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层,吸收紫外线;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③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④天气晴朗,能见度好;⑤有利于高空飞行;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侵害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层2000~3000 km ①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在②80~500 km 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2.大气的受热过程【典型例题】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 。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_____ 。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_____ 。
(4)霜冻多出现在晴天夜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云量的多少既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影响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并知道主要成分的作用 • 结合图表,分析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以及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核心素养:
• 综合能力:结合图表分析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 • 地理实践力:学会解释大气的主要成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
图2.1自由落体状态中的鲍姆加特纳
•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 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 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
案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阅读29页下方文字和图2.4 找出是什么原因导致CO2增加?
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 森林面积缩小,会减少森林对二
氧化碳的吸收量
活动: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科学家研究发现:适当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
水汽
杂质
注意:低层大气(海拔25km以下)
01 大气的组成
具体有什么?什么作用?看书完成表格
成分
占大气体积 百分比
作用
干洁空气
水汽 杂质
01 大气的组成
成分
氮 氧 干洁空气 二氧化碳
臭氧
水汽 杂质
占大气体积 百分比
78%
作用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21%
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很少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 温度
为何云雨在这一层? 几乎所有的水汽、杂质集中在此 受对流运动影响,水汽、杂质向上运
输,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平流层
1. 平流层有多高? 2. 平流层气温怎么变化? 3. 平流层里大气如何运动? 4. 平流层为何适合航空飞行? 5. 与人类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答案)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考点基础练考点一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不同的大气成分,作用不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气成分中,即能参与光合作用,又具有保温作用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2.当今,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不合理变化的人为原因有()①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②大量使用制冷剂③植树造林④兴修水库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C2.A【解析】1.参与光合作用的大气成分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但只有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C正确,B错。
氮气和臭氧并不参与光合作用,AD错。
故选C。
2.大气的成分比例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目前在人为作用下,二氧化碳、氟利昂等比例增加。
二氧化碳的增加是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导致的,氟利昂增多是大量生产制冷设备如空调、电冰箱等导致的,植树造林和兴修水库使大气成分向良性方向变化,①②正确,③④错。
故选A。
3.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A.二氧化碳,氧气B.氮气,氧气C.臭氧,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氮气【答案】3.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为氮气,氧气,氮气占78、1%;氧气占20.9%,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低层大气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其中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在改变着大气的成分,进而引发了环境问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的物质是()A.水汽和臭氧B.二氧化碳和臭氧C.氩和氖D.水汽和杂质5.近些年来,随着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霾出现频率增加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组成中的()A.水汽比重 B.杂质含量 C.有害气体成分 D.干洁空气成分6.下列现象主要与大气中水汽含量相关的是()A.臭氧层变薄B.酸雨加重 C.旱灾频发 D.全球变暖【答案】4.D5.B6.C【解析】4.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D错误;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因而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二氧化碳有保温作用,但二者对天气影响小,AB错误;氩气和氖气在大气中含量较少,无法影响天气变化,C错误,所以选择D。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学期

【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播放视频,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
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
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图 2.1)。
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
提问: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气有哪些不同?鲍姆加特纳为什么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宇航服主要是为了适应39千米高空大气稀薄、温度低的环境。
由于地球引力减弱,高空大气与近地面大气相比,密度降低、氧气和水汽含量减少。
【新课讲授】一、大气的组成教师:我们生活的大气环境中主要成分有什么呢?1.大气成分学生:阅读读课本P28页,说出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
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低层大气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杂质。
学生阅读课本,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基础知识。
问题1:读图2.2,干洁空气的成分有哪些?干洁空气的成分的占比分别是多少?展示图片,让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
学生:在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78%)和氧气(21%),以及少量其他气体,其他气体还包含少量的氢、氖、氯、氤、臭氧等2.低层大气的作用【成果展示】分小组上台展示介绍。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和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各种气体的认识(可从该气体对生物体、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讨论),分组讨论(5分钟)。
第一组:氧气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并参与有机物杂质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3.人类活动与大气污染问题:读图 2.3通过北京优良天气和污染天气的对比,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是造成大气成分和含量的主要原因。
小结: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案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和读图2.4获取信息。
高一【地理(中图版)】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2)课件

20
对流层
0 -100 -50 0
50 100 温度(℃)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3.读教材“图2-2-6 大气的垂直分层”示 意图,绘制完成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
二、大气垂直分层各层特点及其影响 (一)对流层
高度 120 (千米)
高层大气
100
任务二 结合绘制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内容。 1.读图,概括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与人类的 关系最为
密切
【活动】
国际上著名的双子天文望远镜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上两个最佳天文观测点。
位于北半球的北双子天文望远镜坐落在美国夏威夷冒纳凯阿火山顶峰上。 冒纳凯阿火山海拔约4200米,山顶空气稀薄,水汽含量低。
位于南半球的南双子天文望远镜坐落于智利安第斯山脉的帕穹山海拔约 2700米,山顶空气非常干燥而且几乎无云。
为什么飞机开始平稳飞行的 位置天气晴朗呢?
飞机开始平稳飞行的高度主要在平流层,平流层的水汽、 杂质含量极少,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二、大气垂直分层各层特点及其影响
高度 120 (千米)
100 高层大气
80
电离层
60
40 平流层
20
臭氧层
对流层
0 -100 -50 0
50 100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对流层(中纬度地区为10~12千米以下)
平流层(对流层顶以上至约50千米) 高层大气(平流层顶到3000千米)
一、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及各层高度
高度 120 (千米)
高层大气
100
2.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各层的高 度范围是多少?将各层名称填写在学习任务 单上“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中相应位置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件(新人教版)(41张PPT)

解析:氮气和氧气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25千米以下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 两者占总体积的99%,故又称地球大气为“氮氧大气”。
2.目前,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被开垦成农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及密度。 2.各层特征比较
垂直分层
气温特点
大气运动状况
与人类关系
A__对__流__层
随高度的升高而 ___递__减___,顶部气温 降至__-__6_0_℃__
上部冷、下部热,大 气对流运动
最为密切,天气 现象复杂多变
B平流层
上部热、下部冷,不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易形成对流,以
①充足的水汽
(2)降水的条件
②有凝结核 ③空气抬升
遇冷凝结
(3)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 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放 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 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 个大暖房。
(2)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____A____层(填字母),原因是
_该_层__集__中_了__大__气__层_中__几__乎_全__部__的__水_汽__和__杂_质__,__近__地_面__的__水_汽__和__杂__质_通__过__对_流__运__动_ _向_上__输__送_,__在__上_升__过__程__中_随__着__气_温__降__低__,_容__易__成_云__致__雨_。
答案:D 解析:高层大气(Ⅲ层)中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知识清单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
(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__运_动__状__况____和密度。 (2)各个大气层的特点和作用 ①对流层特点气空 __天温 _气气__随的____高变__对__度化__流____最运的_动_大增 ___加十而分__显递_减_著___
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变化
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臭氧空洞最严重的是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这“三极”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当地 人们向大气中所排放的氟氯烃数量有限,为什么“三地”上空臭氧层所受的破坏反而比较严重 呢?
提示 由于“三极”地区上空的对流层较低,相应的平流层的高度也随之降低。人们向对流层大气中排 放的氟氯烃会随着大气的环流运动而到达“三极”地区的上空,进而破坏臭氧层。
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素养凝练
臭氧层破坏
1.原因:①自然: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②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氟氯烃 类化合物)。
2.后果:①影响人类的健康。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的自身免 疫系统出现障碍,患呼吸道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 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②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水生生态系统,会直接引起整 个水生食物链的破坏。
作用:与人类关系密切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
②平流层特点空气气温大随多__高_以_度____平__流增__运加_动__呈__明__显为_升主_高____趋势 作用:__臭__氧___层保护生物;利于_航_空__飞_行_____
③高层大气特点密存度在非电常离小层 作用:电离层能够反射___无_线__电__波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象都发生
10~12km 高纬:
3.天气现象 复杂多变。
近地面水汽 和固体杂质
随气流上升
在该层,与人 类生产生活 密切相关。
8~9km
气温下降,易
成云致雨。
19
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低纬度( 0o~30o): 中纬度(30o~60o): 高纬度(60o~90o):
17~18km 11~12km 8~9km
(2)氯氟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主要用于制冷 剂、火箭推进剂等,到了80年代中期为止,全球氯氟 烃的年消费量已达到100万吨。
(3)由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排入 空气中的硫、氮等氧化物不断增加。
大气组成的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6
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
CO2增多 SO2增多 O3减少
固体杂质
2、 作用:
(1) 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2)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大气污染改变大气成分
3
干洁空气组成图
A 78%
B21%
其他气体1% 氩、CO2、O3
干洁空气
N2(78%)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O2(21%) 维持人类和生物的生命活动
CO2
光合作用和保温作用
O3
吸收紫外线
4
大气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与人类活动关 系
臭氧层(22~ 27km)臭氧吸 收太时紫外线, 成为人类 生存环境的 天然屏障。 能见度好,大 气平稳,有利 于高空飞行。
23
3.高层大气 绿色P50
特点: •空气稀薄、 密度小、气压低 •80~500千米的高空——若干电离层 有利于无线电通信
24
3.高层大气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
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17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
(1)概况:平均高度12千米;集中了整个大气 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 杂质。是大其中最活跃、与人类关 系最密切的一层。
(2)特点: 绿色P49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各纬度高度不同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江南中学高三地理组 2007.10
1
地球大气的作用:
1. 提供氧气 2. 调节“体温” 3. 成云致雨 4. 保护地面 5. 雕塑地表
2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一、 大气的组成和作用
1、 成分:
干洁空气(N2、O2、CO2、O3)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 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 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 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 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全球气候变暖 酸雨危害 臭氧空洞
7
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工业化进程 的加快,地球大气成分发生了变化
大量燃烧
CO2含量增加
全球性 煤、石油等矿
物燃料、毁林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so2含量增加
酸雨
大量制冷剂 的使用使氟氯 烃的含量从无 到有不断增多Βιβλιοθήκη 臭氧含量不断降低: 臭氧层空洞
8
温室效应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12
酸雨形成方程式
SO2 + O2 SO3 + H2O SO2 + H2O
SO3 H2 SO4 H2 SO3
13
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 大的经济损失。危害的方面主要有:
1) 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 2) 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 3) 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 4) 使湖泊中鱼虾死亡 5) 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6) 饮用酸化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有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8
1.对流层
高度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特点
原因
与人类活动关系
1.气温随高 地面是大气
度增加而递 主要的直接
减。
热源。
大气中与人 类关系最密 切的一层。
对 流
低纬: 17~18km
2.对流运动 显著。
上冷下热, 有利于对流
我们生活在 对流层的底
层
运动。
部,各种天气
中纬:
大气组成
主要 N2
干 成分 洁
O2
空 次要 CO2 气 成分 O3
水汽 固体杂质
主要作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相变形成云雨雪雾霜;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5
3.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
(1)由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人类 社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在过去三十年里增加了 一倍,再加上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绿色植物通过光 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在过去三十年里增长了12%。
20
练习:一架飞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次穿过了哪几层?
平流层
8~9KM
南极
17~18KM
对流层
赤道 地
平流层
8~9KM
北极 面
21
2.平流层 绿色P50
(1)概况:对流层顶——50~55千米 在22~27千米高度有臭氧层
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环境
(2)特点 •气温
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 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高迅速上升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有利于高空飞行
22
2.平流层
高度
特点
原因
1.下层气温
随高度变化很
平 流 层
由对流 层顶至 50~55km
小;30km以 上,气温随高 度增加而迅速 上升。
2.大气以水 平运动为主。
气温不受地 面影响,来 自臭氧层吸 收紫外线增 温。上部热 下部冷,不 易形成对 流,大气稳 定以水平运 动为主。
14
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
减少人为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我国采取的措施:
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
15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一、 大气的组成 二、 大气的垂直分布 1、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特点 2、 各层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6
9
采取的保护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 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10
臭氧层空洞扩大 皮肤癌患者大增
由于臭氧层空洞扩大,目前世界上每 年每百万人中有2000人患皮肤癌。如果臭
氧层不能得到恢复,空洞继续扩大,到 2070年,全世界皮肤癌者人数将增加5%。
11
采取的保护措施: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