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综合开发

合集下载

流域综合开发治理——长江 课件(共31张PPT)

流域综合开发治理——长江 课件(共31张PPT)
②地形平坦低洼;
③支流众多。 治理措施:①兴修水利工程,调节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
②植树造林;
③保护植被。
4.植被类型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021/1/30
含沙量 较小 。
长江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亚热 带(温度带)
季风气候区 气 候 湿润 区(干湿区)年
降水量大于 800 mm
地形:经过 三 级地形 阶梯,多种地形单元。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主要为红壤, 四川盆地紫色
20土矿21/1/产30 资源:有色金属丰
材料二
图D荆江河道形态变化图
从材料二图D看出荆江河段河道 弯曲,属于长江中 游河 段。这样的河道使长江的流缓速慢 ,排洪泄洪能力减弱。
材料三
读图例 读图名
材料三图E中资料2反映的问题是 长江水系的湖面不断缩小 , 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有1.上游水土流失,泥沙沉积湖中2.围湖造田;
①林资是上资料:游源4段乱所草砍反场滥映退伐的化,长严水江重土含②流沙上失量,中严大该游重的问段问题对题可森,能其引原起因的严重易后出果现是洪涝灾害
2021/1/30
二、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特征
南北支流 众多 ,水量 大 ,多山地,地形起伏大, 落差 大 。
(2)开发:
1.林业 2.观光旅游业 3.利用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发展工业。 4. 水能开发(水电。)
(2021/31/30)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2、中下游地区:
2021/1/30
2021/1/30
以长江为例
2021/1/30
【研学目标】
1.了解长江不同河段的水文水系特征,掌握长江 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 施。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治理措施: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搞好分洪 工程;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 护林;④修建水利工程
开发条件
中游地区
1.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 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2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存在问题
洪涝问题严重。
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搞好分洪工程;③以水 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④修建水 利工程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扬长
长江 流域
自然概况 社会经济概况
上中下游优 势的开发
可 持 续
存在问题的 治理
发 展 之

避短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一)上游地区
重点开发任务: 水能资源
注意: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__防__洪__!
思考: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有什么影 响?
三峡工程除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 综合效益外,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正面影响: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 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探究3: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了 哪些行政区?
青海
西藏自治区
四川
云南
重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湖北 湖南
江 安
苏 徽
上海

西
探究3: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了 哪些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 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一)长江流域自然环境
(1)地貌 :高原、山地 、平原、丘陵,千姿百态 (2)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3)水文:流量最大,河网稠密,河湖密布 (4)流域:面积广,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

长江的开发

长江的开发

在长江的干支流上修建了多个水利枢纽工程, 其中最主要的有:
(1)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2)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年均发电量157亿千瓦时
长江三峡工程,发电量为葛洲坝水电站发电量的6倍。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是一条“地上河”,船在江上行, 犹如在房顶上行走一样。三峡工程的修建,可使荆江大堤防洪标准 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长江三峡
长江的源头沱沱河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探究活动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2)、我国的“黄金水道”,但三峡河段受阻 (3)、中下游河段水患灾害频繁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开发利 用方向,结合长江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 长江开发利用的方向。
探究活动
在长江干支流上修建各水利工程 对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带来哪些效益?
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灌溉、旅游
探究活动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2)、我国的“黄金水道”,但三峡河段受阻 (3)、中下游河段水患灾害频繁 2、流域的综合开发
(1)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2)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3、流域综合开发的效益 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灌溉、旅游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2)、我国的“黄金水道”,但三峡河段受阻 (3)、中下游河段水患灾害频繁
开发利用的方向: 具体措施? 在干支流上建设水利枢纽工程! 发电!航运!防洪!
探究活动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2)、我国的“黄金水道”,但三峡河段受阻 (3)、中下游河段水患灾害频繁 2、流域的综合开发

黄河、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黄河、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长江上游的梯级开发
产生的效益:
①防洪 ②发电:装机容量1820万千 瓦.世界第一. ③航运: A.经济效益: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 供应紧张状况,减轻铁路压力. B环境效益: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
思考:三峡大坝的 建设会不会产生不 利的影响?
④其他效益:供水.灌溉.养殖.旅游.
长江中游地区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她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的 唐古拉山脉,从西向东依次流经了青藏高原、横断山区、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北宜昌以上为 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荆江河段
拓展延伸——长江流域 一、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①地形 ②气候
流域多山地高原丘陵,上游地势起伏较大,蕴藏着 丰富的水力资源。但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不 利于航运。
3、加固江防大堤
4、实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等措施
延伸:对于其他不同流域来说,可以借鉴的防洪措施有哪些?
拓展延伸——长江流域 二、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治理
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1、长江上游: 梯级开发
2、长江中游: 重点治理的河段是荆江河段 重点治理的湖泊是洞庭湖、鄱阳湖 3、长江下游: 疏通河道、加固大堤 综合思考: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荆江河段
“千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 大量沉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
流域开发模式
(1)以水资源为主的开发模式 五水:水电、水利、水运、水产、水土保持 (2) 环境整治开发模式 上游:修水库,发展林业、使调洪调蓄与开发水 资源相结合 中游:设置蓄洪区和建设分洪工程 下游:修筑和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3) 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以流域中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充分合理开发 流域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同时兼顾河流的整治。 22 2013-12-17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2024鲜版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2024鲜版

政策执行情况
沿江各省市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加强水资源保护、水
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24/3/28
03
存在的问题
部分地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等,
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20
企业参与和社会共治机制探讨
企业参与
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通过技术创 新、产业升级等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 赢。
相关政策规划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规划,如《长江经济带发展规 划纲要》等,为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提供了指导和 支持。
19
地方性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情况分析
01
地方性法规
沿江各省市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如《长江保护条例》等,针对当
地实际情况和需求,细化了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加强了执行力度。
02
产业布局
长江流域产业布局以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为主导,其中制造业发展迅速,形成 了汽车、电子信息、钢铁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依托长江黄 金水道和沿江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现代物流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7
02
综合开发战略规划
Chapter
2024/3/28
8
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度
01
建立长江流域水资 源统一调度机制, 实现全流域水资源 优化配置。
02
加强水资源保护, 严格控制水污染,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 率。
03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 设,推广节水技术 和设备,提高水资 源利用效率。
04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 建设,提高防洪抗 旱能力和水资源调 控能力。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流域水利简史中国有着治水的悠久历史,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场,至今已有4000多年。

公元前221年以前(秦以前),已广兴水利,长江中下游和XX盆地,修建了渠道,以沟通航运和引水灌溉,如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修建的都江堰工程。

公元前214年在XX兴安县修建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联结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

587~610年间(隋代)根本上完成了南北大运河的开通,汉代已开场在荆江和汉江两岸修建堤防。

到唐朝,中国南部的经济开展逐渐超过了北方,长江流域的堤防与灌溉工程也就日益增多。

长江的主要干堤如XX的荆江大堤、XX江堤、黄广阔堤、XX的同马大堤和无为大堤等,大局部在明、清时代已经形成。

1912年在XXXX滇池出口螳螂川上修建了石龙坝水电站(最初名“商办耀龙电灯公司〞),装机480kW,到1945年完成三个梯级开发,装机7台,共2920kW。

1948年建成龙溪河下峒水电站,装机3040kW。

到1949年,全流域水电装机仅1.3万kW。

1940年前后,在长江支流綦江上兴建了由6座船闸组成的梯级,渠化了50km的渠道。

其他工程多为沿江排涝灌溉用的涵闸。

1919年中国XX革命先驱XXX先生在他的?实业方案?中提出了改善川江航道,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

1932年原国民党政府建立委员会组织了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对坝址进展了勘测研究,推荐对XX上游的葛洲坝或黄陵庙两处低坝方案进展比拟,拟建一座水头12.8m,装机容量30万kW,设有通航船闸的枢纽。

1944年著名坝工专家美国入萨凡奇查勘三峡,提出了?扬子江三峡方案初步报告?,建议在XX上游南津关至石牌间的坝区建坝,水库最高蓄水位200m,具有发电、防洪、灌溉、航运的综合效益。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长江的治理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1950年初成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从50年代初开场至1990年9月国务院原那么批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到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止,进展了全面、深入的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论证工作。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PPT课件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PPT课件
布局特点
长江流域的产业布局呈现出沿江集聚、城市群联动发展的特点。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通过发挥各 自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城市经济圈。
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
01
资源环境压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江流域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水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02 03
区域发展不平衡
长江流域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区域发展 不平衡问题突出。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是当前面临的 重要挑战。
创新驱动不足
虽然长江流域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与发 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加强科技创新驱动,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是 未来发展的关键。
04
流域综合管理制度
制定流域综合管理制度和政策, 推动流域内各行业的协调发展。
实践案例分析
长江流域跨区域协调的成功经验 ,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
、水资源统一调度等。
06
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分析
发展趋势
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深入推进,未 来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将更加 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高质 量发展,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现 代化经济体系。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现状与挑战 • 综合开发战略与实施路径 • 治理策略及其实践案例分析 • 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01
引言
长江流域的地理与经济重要性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流 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
综合开发战略与实施 路径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长江流域综合开发利用

长江流域综合开发利用

一、长江流域不同河段的环境问题和对策1.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对策2.长江中游洪灾的原因及治理措施3.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优势:①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密集,利于农业发展;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利于国内外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

(2)突出问题: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3)整治重点及措施①重点: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②措施: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各种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长江黄河利用①巨大的水能。

分布:集中在上游源头到宜宾段。

原因:位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

流经亚热带①灌溉: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②发电: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

②航运便利;黄金水道。

③灌溉能丰富存在问题①洪涝: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段;②泥沙含量增多①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②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水威胁;断流;水污染严重综合治理①加固大堤;②修建水库;③营造防护林工程;④建设三峡工程①建蓄洪调水工程;②植树种草,保持水土;③加固大堤;④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重要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小浪底主要有三大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其次是灌溉、水产养殖、旅游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发电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地区是长江水能资源集中的区域,也分别是西电东送中线工程和南线工程的配套重点开发地区,试分析A、B两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共同原因。

(2)B地区是一个资源极丰富的地区,除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外,重要的资源还有________资源,此外__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__资源也相当丰富。

(3)从水系特征上分析,正常年份长江洪水灾害较少的原因。

(4)试分析“黄金水道”形成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工程
葛洲坝
上海
重庆 宜宾
宜昌
湖口
3、下游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1)长江下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 人口密集.十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是我国著名的 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和大气的质 量普遍下降。特别是以太湖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 重。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生态环境效益
综合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

提高荆江河段

地处上游山区
的防洪标准

与中下游平原 的转换位置

区 位


控制着


(10年一遇→100年一遇)
配合分、蓄洪工程等措施 防 可避免大于百年一遇洪水 造成的荆江河段干堤溃决 洪
益 经
长江上游的

原 全部来沙来水
济 效效
作 缓解洪水对武汉的威胁
(3)太湖水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沿岸地区排 入的污染物远大于环境容量。
(4)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 务,治理措施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 促进技术进步;加强环境保护,推广各种环保技术, 加大执法力度。
(1)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自然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平原广阔;河湖密集;土壤 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在经济 输电范围内
成为未来全国统一 电网中心主导站
环境效益
清洁水电 代替火电
大幅减少 废气、废水、
废渣的排放
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
限制条件
从根本上改善 川江的航动条件
改善宜昌 下游河道
长江航道特别是 宜昌至重庆660 千米的川江航道
上游
三 (蓄水)

工 程
下游 (放水)
水 位 提 高
增加 枯水 季节 流量
(1)水资源
年径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 径流量的37%,在世界上仅次与亚马孙河和 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
常识:
水资源:人们能够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 的各种水体。
水能(力)资源: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 资源;它的大小与流量和落差成正比。
大家知道水能有什么优缺点吗
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发电不稳定, 易受气候影响。
的承德避暑山庄 ⑩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陵兵马俑
小结②:
2、自然资源(1) 水资源 (2)矿产资源 (3)水能资源 (4)森林资源 (5)旅游资源
全流域 中游 上游 上游 全流域
现在我们来对号入座,说说上,中,下 游各自的资源优势。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
1、社会经济特征 2、主要工业基地 3、主要农业基地 4、主要城市 5、长江流域经济分布
开发条件
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重点。水能主 要集中在源头自宜宾段;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是我 国众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
存在问题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 重,使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水威胁 加大;水能开发程度低
治理措施
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②实行封 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③建设三峡工程(防洪、 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开发历史 悠久,农业经验丰富
(2)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 丰富;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协作条件 好
不利条件:
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总结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
长江三峡工程
正面效应
三峡 工程 的 效益
负面效应
防洪 发电 航运
移民安置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综合效益 地理问题
名胜古迹问题
其他:库区泥沙淤积;库区水质变差;库区上游洪涝增多; 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生长减慢;河口附近渔业减产。
三峡工程的综合效应
三峡工程
防 发 航 灌 供 养 旅 南水 发展库 改善中下游 滚动开发长江 洪 电 运 溉 水 殖 游 北调 区经济 的生态环境 的水能资源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三峡工程 2、中游地区——防洪 3、下游地区——治理污染
1、上游地区 从格拉丹东雪峰至湖北宜昌
长江三峡地区 指长江干流自重庆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间192 千米的河段
指自宜昌至重庆的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地区。大 致以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移民安置范围为界线, 包括从湖北宜昌到库区回水未端的重庆市沿岸的20 多个县(市区),即三峡库区。
第四单元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 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
主要内容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长江概况
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 河中仅次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于世界第三位; 年径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 量的37%,在世界上仅次与亚马孙河和刚果河,居 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总之,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 河流,是中国第一大河。
长 江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运条件得天独厚:干流横贯东西 ,直通海洋支流 沟通南北,通过京杭运河联系了海河、黄河、淮河、 钱塘江水系;通航里程长,运输能力大;沿岸港口 众多
自然条件:
有利: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 多雨,水热充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成都平 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流域内,地形复杂, 便于多样化经营;水能资源丰富为工业提供 充足的动力;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 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料
调蓄洪峰能力下降,加剧长江洪灾
造成洪灾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
a.长江流经湿润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 b.中游没有足够的泄洪、滞洪场所; c.中游河道弯曲,地上悬河,水流不畅; d.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
②人为原因
a.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调节径 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河床抬高,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节洪峰的功能消弱。
高山峡谷 落差大 水流急 险滩多
淹水 没流 险趋 滩缓
水航 位道 提加 高深
通航能力低 运输成本高

提高

通航

能力、

降低

运输

成本、
增加
运输
数量
促进东西部物资流通
促进东西部物资流通
促进东西部物资流通
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长约192公里
三峡的交通位置:
扼守长江上游河道,是西南地区联系华中和华东的 重要通道;焦柳线穿越此地.是联系南北的重要站 点;有重要的河港.也是公路的交会处.是货物的 重要集散地。
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
发 电
社 会 经 济 效
缓解华东、华中 及重庆地区的能 源供应紧张状况
减轻煤炭供应 和运输的压力


建华 站 中建 后 地站
区前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大 加重 量 铁路 调 运输 入 负担 煤

生产开工 不足
能源 消费 量大
能源 供应 不足
经济 发达
煤、油 储量少

效 益
区位良好,与华中、 华东地区的输电距离 仅为500米和1000米
5、长江流域经济分布
(2)长江中游地区,
水资源和电力资源丰富,形成了以武汉 为中心的重工业基地.能源、钢铁、冶 金等重工业发达;江汉平原地区土壤肥 沃,水热充足,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 乡”.也是油菜、小麦、棉花、茶叶等 农作物的主要产区。
5、长江流域经济分布
(3)长江上游地区,
水力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工 业基地;四川盆地土壤肥沃,生产水稻、 小麦、棉花、甘蔗、油菜、蚕丝,素有 “天府之国”美称。
(4)森林资源
(5)旅游资源
①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万里长城居于榜首 ②“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列为第二 ③“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 ④标志着祖国悠久文化的北京故宫 ⑤曲径通幽,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 ⑥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于世的安徽黄山 ⑦水险山雄、涛飞浪卷的长江三峡 ⑧湖光山色、风韵幽绝的日月潭 ⑨集秀美雄浑的自然景观和别具神韵的寺宙宅院为一身
东 海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 干流沿途流经: 11个省市注入东海(太平洋)
青海 四
西藏自治区 云南
川 重庆
湖北
江 安
苏 徽
上海

湖南 西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
以长江口北岸 (启东角)与济 州岛的西南角的 连线为界。
1、自然环境 (1)地貌
(1) 地貌 :千姿百态

横 四 三 长江
3、主要农业基地
成都平原 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 江淮地区
4、主要城市
攀枝花 宜宾 重庆 宜昌 武汉 九江 湖口 南京 上海 昆明 成都 贵阳 襄樊 长沙 南昌 合肥 苏锡常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